-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技巧指导(1-2)学案(1)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技巧指导(1-2) 学案 古人把“习六书,明句读”作为“小学”,可见明辨句读,是阅读文言文最基本的能力。“明句读”即给文言文断句,文言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考生遇到断句题时,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需要断句的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段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仔细寻找断句标志词。 1.找虚词。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点断的地方。文言文中常见的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另外,复音虚词以及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断句的标志词,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点断。如:“且夫”“若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 2.察对话。文言文中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要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3.据修辞。文言文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反复等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一特点,我们就可以准确地断句。如:具告沛公/沛公大惊。(司马迁《鸿门宴》)又如: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4.辨句式。文言特殊句式以及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不亦……乎”“其……乎”“安……哉”“何……为”等是反问句式,“为……所……”“见……于……”等是被动句式;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有“如……何”“唯(惟)……是……”等。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抓住句子中的“不亦……乎”这一句式便能迅速断开句子。 【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答案】D 1.利用上下文语境,使语意畅通。在提供语境的文言断句题中,须要断句的文段内容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考生可先弄清楚上下文的意思,再由此推断断句部分的大意。2. 有知人之名,见到他后认为他很特别,对谢思说:“这孩子内心沉稳聪明早慧,将来一定会成为优秀人材,有一个像这样的儿子,也就足够了”。 关注文段自身语境,理清关系。断句题的文段本身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语境,考生要能通过阅读,从语法结构、句式特点等角度进行初步断句,也可以从重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角度关注其在句中的位置。 文言断句题做完之后,须要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诵读找语感。 2.翻译求通顺。 3.逻辑应合理。 4.语法应准确。 (2017—2018学年河北省邢台市邢台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窦荣定,扶风平陵人也。荣定沈深有器局,容貌瑰伟。周太祖见而奇之,授平东将军,赐爵宜君县子,邑三百户。后从太祖与齐人战于北芒,周师不利,荣定与汝南公宇文神庆帅精骑二千邀击之,齐师乃却。以功拜上仪同。后从武元皇帝引突厥木杆侵齐之并州,赐物三百段。袭爵永富县公,邑千户,进位开府,除忠州刺史。从武帝平齐,加上开府,拜前将军。其妻则高祖姊安成长公主也。高祖少小与之情契甚厚,荣定亦知高祖有人君之表,尤相推结。及高祖作相,领左右宫伯,使镇守天台,总统露门内两箱仗卫,常宿禁中。高祖受禅,来朝京师,上顾群臣曰:“朕少恶轻薄,性相近者,唯窦荣定而已。”赐马三百匹。坐事除名,高祖以长公主之故,寻拜右武侯大将军。上数幸其第,恩赐甚厚。以佐命功,拜上柱国、宁州刺史。突厥沙钵略寇边,以为行军元帅,率九总管,步骑三万,出凉州。与虏战高越原,两军相持,其地无水,士卒渴甚,至刺马血而饮,死者十有二三。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岁余,拜右武卫大将军,俄转左武卫大将军。上欲以为三公,荣定上书曰:“臣每观西朝卫、霍,东都梁、邓,幸托葭莩,位极台铉,宠积骄盈,必致倾覆。向使前贤,少自贬损,远避权势,推而不居,则天命可保,何覆宗之有?臣每览前修,实为畏惧。”上于是乃止。开皇六年卒,时年五十七。上为之废朝,令左卫大将军元旻监护丧事,赙缣三千匹。上谓侍臣曰:“吾每欲致荣定于三事,其人固让不可。今欲赠之,重违其志。”于是赠冀州刺史、陈国公,谥曰懿。 (节选自《隋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B.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C.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D.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子”“公”“长公主”均为爵位。所谓“爵位”,也称封爵、世爵,原本是指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按国之大小待遇不同,权限也不同。 B.受禅,也叫禅让,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各人表决,以多数决定。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如东汉献帝刘协禅让给曹魏文帝曹丕。 C.葭莩,本义是芦苇秆内的薄膜,常常用来作为亲戚的代称。如文中“幸托葭莩”就是有幸依赖妻女姊妹等有关的亲戚关系。 D.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加给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周太祖一见沉着稳健、气概不凡的窦荣定就感到奇异,授予他平东将军的官职,赐给他宜君县子的爵位,食邑三百户,其被重视可见一斑。这对窦荣定而言,是平步青云的契机。 B.窦荣定曾出兵凉州,在高越原与沙钵略开战,两军胜负难分。此地没有水,隋军官兵干渴难禁,竟有十二三个官兵被活活渴死。 C.窦荣定因为妻子的关系和功绩卓越,屡被封赐。当高祖还想封赐他三公的爵位时,窦荣定援引先例,担心自己重蹈先贤覆辙,高祖才作罢。 D.窦荣定逝世,高祖很悲痛,为此不上朝,命令左卫大将军元旻亲自掌管丧事,并追封窦荣定为冀州刺史、陈国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从太祖与齐人战于北芒,周师不利,荣定与汝南公宇文神庆帅精骑二千邀击之,齐师乃却。 (2)向使前贤,少自贬损,远避权势,推而不居,则天命可保,何覆宗之有? 1.B 2.D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项,有关“谥号”的理解错误,应为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B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十二三个官兵”理解错误,原文表述“死者十有二三”应是“十分之二三”的官兵。 4.(1)(窦荣定)后来跟随北周太祖在北芒同北齐作战,北周军队形势不利,窦荣定和汝南公宇文神庆一起带领两千精锐骑兵拦击北齐军队,北齐军队才退却。 (2)如果那些贤人们,稍微自我抑制,远远地避开权势,谦让而不以功臣自居,那么就可以保全天年,哪里会有使宗族覆灭的危险呢? 【参考译文】 窦荣定是扶风平陵人,他沉着稳健,很有才识气度,容貌伟岸。周太祖一见他就感到奇异,授予他平东将军的官职,赐给他宜君县子爵位,食邑三百户,(窦荣定)后来跟随北周太祖在北芒同北齐作战,北周军队形势不利,窦荣定和汝南公宇文神庆一起带领两千精锐骑兵拦击北齐军队,北齐军队才退却。凭借战功窦荣定升官为上仪同。后来限随武元皇帝率领突厥木杆占领北齐的并州,赐绢三百段。世袭永富县公爵,食邑千户,升官为开府,授职忠州刺史。他跟随武帝平定北齐,加升为上开府,授官前将军。窦荣定的妻子是隋高祖的姐姐安成长公主.高祖小时候就与窦荣定感情深厚,窦荣定也知道高祖有帝王之相,特别与之诚心结交。等到高祖做国相,统率左右禁卫军,派窦荣定镇守天台,总管露门内两边侍卫,常常宿在宫内。隋高祖受禅即位,窦荣定到京师朝见,高祖环顾群臣说:“我自小厌恶轻浮,与我性情相近的人只有窦荣定而已。”于是赐窦荣定骏马三百匹。后来窦荣定因事获罪而被解除职务,高祖因为安成长公主,不久又封窦荣定为右武侯大将军。高祖多次亲临窦荣定的府第,恩赐丰厚。窦荣定又凭辅佐帝王建立政权的功劳,被封为上柱国、宁州刺史。突厥沙钵略侵犯边境,高祖派窦荣定为行军元帅,统领九大总管,带领三万步兵和骑兵,出兵凉州,在高越原与沙钵略开战,两军相峙不下,高越原没有水,隋军官兵干渴难禁,以至于剌马取血解渴,竟有十分之二三的官兵渴死,窦荣定仰天叹息,不一会儿,天降及时雨,隋军士气重新振作起来,于是全军奋力进攻,多次挫败敌军锐气,沙钵略害怕了。请求订立盟约罢兵离开,窦荣定班师回朝,高祖赏赐他绢万匹,爵位升至安丰郡公,增加一千六百户食邑。一年多后,窦荣定被任命为武卫大将军。随即转任左武卫大将军,高祖还想封窦荣定为三公,窦荣定上书说:“我时常琢磨西汉的卫青、霍去病,东汉的梁冀、邓禹,他们有幸依赖恩荫和裙带关系而官位显赫,受宠过分,骄傲自满,必然招致获罪灭族之祸,如果那些贤人们,稍微自我抑制,远远地避开权势,谦让而不以功臣自居,那么就可以保全天年,哪里会有使宗族覆灭的危险呢?我时常思虑前代贤人,实在担惊受怕。”高祖这才作罢。窦荣定在开皇六年逝世,享年五十七岁。高祖很悲痛,为此而不上朝,命令左卫大将军元旻亲自掌管丧事,赠细绢三千匹。高祖对左右侍臣说:“我曾想封窦荣定为三公,他一再坚辞不受。现在我想追封他为三公,又担心重重地违背了他的遗愿。”于是追封窦荣定为冀州刺史、陈国公,谥号懿。 文言文断句有时没有标志词,怎么办?对此我们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完整与否,加强诵读,增强语感,这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 文言断句常用四步法: 1.通读全文,弄懂大意。首先要正确判断要求断句的文段的文体。如果是有故事情节的传记文,就必须掌握它的大致情节、中心事件和人物间的关系;如果是议论说理文,就要明确这篇文章的论述中心,再根据中心进一步明确前后的逻辑关系。总之,断句前必须把所给文段通读几遍,尽可能把握其大意。 2.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在熟读文段、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对于容易断开的部分,可以直接加上斜线或标点;对于暂时难以确定的可以先放一放,留待最后推敲斟酌。 3.借助“特殊”,巧妙断句。“特殊”即特殊词语,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曰”“云”之类的动词,一类是虚词。尤其要注意虚词,因为虚词使用频率高,语法功能强。特殊词语断句,可概括为:“曰”后冒号(:)“哉”后叹(!),“盖” “夫”大多在句首,“于”“而”“则”“以”在中间,“耶”“乎”经常表疑问(?),“矣”“耳”后边加圆圈(。),“也”“者”作用表停顿,或句(。)或逗(,)酌情看。 4.注意句式,辅助断句。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或排比,或对偶,或对称,这种形式有时候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断句。另外还可以借助语法来辅助断句。 1.下列文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古乱亡之/国必先坏/其法制而后乱从之此势之然也/五代之际是已/文珂、守恩皆汉大臣/而周太祖以一枢密使头子而易置之/如更戍卒 B.自古乱亡之国必先坏/其法制而后乱/从之此势之然也/五代之际是已/文珂、守恩皆汉大臣/而周太祖以一枢密使头子而易置之/如更戍卒 C.自古乱亡之国/必先坏其法制而后乱从之/此势之然也/五代之际是已/文珂、守恩皆汉大臣/而周太祖以一枢密/使头子而易置之/如更戍卒 D.自古乱亡之国/必先坏其法制而后乱从之/此势之然也/五代之际是已/文珂、守恩皆汉大臣/而周太祖以一枢密使头子而易置之/如更戍卒 【答案】D 明辨句式解答断句题 1.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从句意看,本句论述的是乱亡之国的情况,故首先可排除A项,“自古乱亡之”断句有误;由“此势之然也”是个判断句可排除B项;“枢密使”是个官职名,不应断开,故可排除C项。 2.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宋 人 有 闵 其 苗 之 不 长 而 揠 之 者 芒 芒 然 归 谓 其 人 曰 今 日 病 矣 予 助 苗 长 矣 其 子 趋 而 往 视 之 苗 则 槁 矣。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有删改) 【答案】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等。考生要明确特殊句式的标志,以便准确断句。 2.固定句式。表示反问的习惯说法有“不亦……乎”“岂……乎”“安……哉”“何……为”等;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有“……何如……”“……孰与……”等;表示感叹的习惯说法有“一何”“何其”“直……耳”等。 未提供语境的文言断句解题法 1. 关注对话。 2.关注虚词。 3.关注句式与结构。 4.疏通文意,检查核对。 (2018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世为儒。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工文章,善五言诗。淮南杜佑表管书记,入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擢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猿狖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度无以对。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不扬也。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可乎?贞观时,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余,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旧时,凡学官,春秋祭于先师,斯止于太学辟雍,非及天下。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今夔四县岁费十六万,举天下州县岁凡费四千万,而于学无补也。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增掌故,以备使令,儒官各加稍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当时不用其言。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 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太和三年春以前,纸墨所存者,凡一百三十八首。”梦得尝为《西塞怀古》《金陵五题》等诗,江南文士称为佳作,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 开成初,复为太子宾客分司,俄授同州刺史。秩满,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司。会昌二年七月卒,时年七十一,赠户部尚书。 (取材于《新唐书·刘禹锡传》)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 引:引进,荐举 B.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率:大致,一般 C.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 贻:遗留 D.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 籍:登记 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为新辞以教巫祝 约以连兵大举 B.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 其险也若此 C.而不知养材之道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朗州地处偏僻,闭塞落后,满眼都是不同于文明地区的风俗,没有可以交谈的人,刘禹锡在朗州十年,只能用写文章和吟咏诗文来陶冶性情。 B.刘禹锡因才能出众而得到王叔文的重用,又为王叔文变法失败所累而被贬,十年后被朝廷召还,又因诗作触怒新贵得罪当政者,再遭贬谪。 C.刘禹锡被外放作播州刺史,裴度为之求情,皇帝认同了裴度的说法,认为刘禹锡孝心比别人更重,为了不让他的老母亲伤心,改授连州刺史。 D.刘禹锡认为要改变“天下少士”的状况,必须废止祭祀,把节省下来的钱一半用于地方教育,一半用于国家设立的大学,增加教育投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 (2)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 5.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先 王 知 天 下 之 善 不 胜 赏 而 爵 禄 不 足 以 劝 也 知 天 下 之 恶 不 胜 刑 而 刀 锯 不 足 以 裁 也 是 故 疑 则 举 而 归 之 于 仁 以 君 子 长 者 之 道 待 天 下 使 天 下 相 率 而 归 于 君 子 长 者 之 道 故 曰 忠 厚 之 至 也。 (选自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 1.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引”的意思是“延请”。可以联系“引赵使者蔺相如”一句考虑。 2.B 3.C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皇帝认同了裴度的说法,认为刘禹锡孝心比别人更重”错误,根据原文“‘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度无以对”“为人子者宜慎事”等内容来看,这里说的不是“孝心”,而是做事“不谨慎”。 4.(1)现在学校坍塌荒废,学生门徒缺少,不是管教育的官员不努力,问题是没有资金来供给。 (2)他的诗锋芒突出,很少有能和他匹敌的。我自不量力,常常去和他对诗。互相呼应的人声气相同,交往竞争的诗友实力相当。 5.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本句中注意根据一些标志词,如“而”“也”“是故”“以”“曰”等即可做出判断。 【参考译文】 刘禹锡,字梦得,自己说是中山人,家中世代是儒生。(刘禹锡在)贞元九年被提拔为进士的等第,荣登博学宏辞科。(刘禹锡)精通写文章,善于作五言诗。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府中做管书记,后又入朝担任监察御史。 贞元末年,王叔文被太子欣赏任用,刘禹锡因为名气在当时很大,(王叔文)和他交往,王叔文经常称赞(刘禹锡)有做宰相的才能。太子继承皇位后,朝廷中的重大议题和秘策多出自王叔文之手。(王叔文)请刘禹锡和柳宗元在宫中商议(国事),(刘柳)所提出的观点都被(王叔文)采纳。(刘禹锡)被授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任崇陵使判官。 王叔文(的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牵连贬为连州刺史,(还)没到(连州),(又再被)贬为朗州司马。(朗州)地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的风气落后,满眼都是不同于文明地区的风俗,没有可以交谈的人。刘禹锡在朗州十年,只能用写文章和吟咏诗文来陶冶性情。少数民族的风俗喜好巫祝,每次祭祀,敲着鼓跳舞,一定唱俚俗的歌词。刘禹锡有时参与这些活动,于是依据楚辞作家的作品,写了新的歌词来教给巫祝。所以武陵溪洞之间的夷人唱的歌,大多是刘禹锡写的歌词。 元和十年,(刘禹锡)从武陵被召回(京城),宰相又想安排他到郎署(任职)。但刘禹锡写了《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诗中有讥讽之意,执政的人很不高兴,又被贬出(京城)做播州刺史。诏书下达后,御史中丞裴度奏禀(皇帝)说:“播州特别偏远,(是)猿猴居住的地方,刘禹锡母亲八十多岁了,不能(跟着儿子)前去,(就)将与她的儿子死别,(我)担心(这样会)伤害陛下以孝治天下的方针,请求您稍稍往近的地方调动(他)。”宪宗说:“做人儿子的应该谨慎做事,不让父母担忧。像刘禹锡(这样不谨慎)比别人还严重,更不能饶恕了。”裴度没有话回答了。(过了一会儿)宪宗改变了(严厉的)脸色说:“我所说的,是责备做儿子的事,但不想伤他母亲的心。”于是改调(刘禹锡)去连州,又迁任夔州刺史。 刘禹锡曾经感慨天下学校荒废,就上书给宰相说:“言官说天下缺少读书人,却不懂得培养人才的方法,不是上天不降生人才,而是(人才被)湮没不能发展的缘故。这就如不耕田而只感叹仓库没有剩余的粮食,可以(这样)吗?贞观的时候,(全国有)学舍一千二百处,学生门徒三千多人,外国派年轻人来跟着学习的有五个国家。现在学校坍塌荒废,学生门徒缺少,不是管教育的官员不努力,问题是没有资金来供给。过去,凡是管教育的官员,在春秋两季向先师(孔子)祭奠,只是在国立大学里这样做,没有遍及天下的学校。现在地方州县一年四季都在孔子庙中祭奠,恐怕这不是孔子的意思。现在夔州四县每年(祭奠)花费十六万钱,全国地方州县每年(祭奠)花费共四千万钱,但对办学却没有补益。请求废除全国地方州县每年四季祭奠孔子的制度,登记那些(用来祭奠)的资财,把一半给予所隶属的地方州县,让(地方)增设学校,拿另一半给国立大学,还不止用万来计算。(这些钱)可以营建学舍教室,制备教具,丰富(师生的)饮食,增添旧制,来准备雇用使唤的人,教书的官员各自稍微增加一些俸禄,那么古时的风气,明显地可以恢复了。”(朝廷)当时没有采用他的主张。 刘禹锡晚年和少傅白居易交好,诗词文章,(当时)没有在白居易之上的人。(白居易)常常和刘禹锡相互和诗酬答,于是(白居易)集录这些诗并为之写序说:“彭城刘梦得是诗人中的豪者。他的诗锋芒突出,很少有能和他匹敌的。我自不量力,常常去和他对诗。互相呼应的人声气相同,交往竞争的诗友实力相当。(我们两人)一去一回(互相唱和),想要停也停不下来。太和三年春天以前,用纸墨记录下来的(诗),共一百三十八首。”刘禹锡曾经写了《西塞怀古》《金陵五题》等诗,江南文士称(这些诗)为佳作,虽然(刘禹锡)官位不显达,(但)公卿大官中有很多人与他交往。 开成初年,(刘禹锡)又做了太子宾客分司,不久被授为同州刺史。任期满,做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司。(刘禹锡)在会昌二年七月去世,去世时七十一岁,被追赠为户部尚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