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盘锦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盘锦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20年辽宁省盘锦市高级中学高一年级下学期 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注意:所有答案请按题号写在答题纸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每个文明系统都会有一个居于主导地位的思想体系。在中国的文明系统里,孔子的思想是中国思想的核心。其实,孔子的学说并不是全然自创的无本之木。回溯到商、周交替之际,文明程度较高的商朝,被文明程度较低的周朝所取代,这件事情本身必定会使当时的知识分子进行反省。他们免不了会问自己,究竟是什么缘故使得这么强大而且主导中国北方的商王国,居然被小小的周国灭亡了?他们的回答是:周人取得了“天命”。而“天命”是唯道德为依归的,所谓“天命靡常,惟德是亲”。“天命”的提出,可以说是第一次使得道德的意义超越了客观的力量。‎ ‎“天命”的观念帮助周人合法化了自己的统治,也帮助周人说服了许多商人的后代与自己合作,将商周文化体系扩张到整个中国北方。《易经》是一本占ト书,似乎是在商周之际完成的。《易经》中所谈的命运,不完全是盲目的;人类本身对自己的命运有相当程度的掌握,人类自己所做的种种抉择,会改变命运发展的方向。‎ 等到西周覆灭,周人的封建系统在礼坏乐崩的情况下,不再有过去的自信,不再有主宰的力量,天命的意义也必须重新解释。孔子似乎是对天命意义做新解释的人。我们不知道孔子是不是真正撰写了《易经》里面一部分传,可是在《论语》里面,孔子所说的天命,是每一个人的个人使命,而不是一个朝代的政治天命。在孔子承受同时代人的迫害时他曾经说:“天给了我这个天命。天生了我,给了我一个任务。我有了这样的任务,迫害我的人又能拿我怎么样呢?”在这种情况下,天命就是每一个人都能从超自然、超现实的秩序之中,找到自己应当完成的使命。‎ 后来孔子思想变成中国正统的思想体系时,汉代编辑成书的《礼记·中庸》曾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过去,我们对《中庸》这段话并不是十分理解。最近在湖北荆门市郭店出土的战国文书《性自命出》说:“性自命出,命自天降。”这里的“天”,不一定是一个有意识的主宰神,而似乎是宇宙间各种力量的总和;在这个宇宙力量的总和之中,每一个人都有天生的禀赋,也就是“性”。“命”和“性”是相配合的名词。郭店文书的时代,当是公元前300年左右,比《礼记》成书的时代早很多,因此《礼记·中庸》的那段话,可能正是从郭店文书中延伸出来的。‎ - 35 -‎ 如果孔子所理解的命和性,是如郭店文书所说那么人类全体便都具有一种特殊的使命,而每一个个人也有特定的“性”,也就是禀赋。只有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也许才能够理会孔子为什么找出“仁”这个字作为他思想最主要的中心。在孔子之前,并不是没有“仁”字,但其一种意义是“有知觉”,另外一个意义是“美好”。《诗经》中形容一个俊美的男子驾车而来,是“洵美且仁”,也就是看起来非常美好的景象。但孔子赋予了“仁”一个新的意义“仁”这个字相当于整个的人性。这个命题,应当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假设。每个人有一种禀赋,这个禀赋是人性在个人身上的表现,而人性是天生的,是上天给人类的使命。命、性、仁是连串在一起的三个概念,共同构成孔子思想的根本。‎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商朝被周朝所取代后,知识分子为合法化周人的统治,提出了“天命”的观念。‎ B. 孔子对“天命”的意义做了新解释,他认为“天命”不只是政治天命,还是个人使命。‎ C. 郭店文书《性自命出》中有两句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天命”与“性”的关系。‎ D. “仁”这个字是孔子思想的根本,他表示每个人的禀赋,是人性的总和。‎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善用典籍论证自己的观点,以《论语》《中庸》来阐释“天命观”的发展,说服力强。‎ B. 文章以时间顺序展开论证,一些概念经过历史的演变,形成了后世中国文化的核心思想。‎ C. 《中庸》与郭店文书在此文中作用相同,都是为了证明“天命”和“性”不是同一概念。‎ D. 文章末段梳理了命、性和仁这三个重要概念及其关系,成为全文论证的落脚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命”说既是对周朝勃兴的理论总结,又反过来稳定了周朝统治。但因其与周朝统治的共生性,最终随西周一同终结。‎ B. 我国传统文化重继承,更重创新。如孔子在《论语》中所陈述的天命观,便与《易经》中天命观有很大的不同。‎ C. 我们每个人既有上天给予的使命,又有个人独特的禀赋。这是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中国古代的朴素辩证法。‎ D. 理清了禀赋、人性和使命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孔子学说中,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中“仁”字的意义。‎ ‎【答案】1. C 2. C 3. A ‎【解析】‎ - 35 -‎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 A项,根据原文“他们免不了会问自己,究竟是什么缘故使得这么强大而且主导中国北方的商王国,居然被小小的周国灭亡了?他们的回答是:周人取得了‘天命’”可知,“天命”观点的提出,是周人对灭掉商朝的解释,而原文“‘天命’的观念帮助周人合法化了自己的统治,也帮助周人说服了许多商人的后代与自己合作,将商周文化体系扩张到整个中国北方”则表示,“天命”观念帮助周人合法化自己的统治,并不是“知识分子为合法化周人的统治”而提出的。‎ B项,根据原文“孔子似乎是对天命意义做新解释的人。我们不知道孔子是不是真正撰写了《易经》里面一部分传,可是在《论语》里面,孔子所说的天命,是每一个人的个人使命,而不是一个朝代的政治天命”可知,“孔子对‘天命’的意义做了新解释”没有依据。‎ D项,“‘仁’这个字是孔子思想的根本”错,从原文“命、性、仁是连串在一起的三个概念,共同构成孔子思想的根本”可知,孔子思想的根本是“命、性、仁”三个概念共同构成的。‎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设题的误区如下:概括不当、论据分析不当、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 C项,“都是为了证明‘天命’和‘性’不是同一概念”错,根据原文“这里的‘天’,不一定是一个有意识的主宰神,而似乎是宇宙间各种力量的总和;在这个宇宙力量的总和之中,每一个人都有天生的禀赋,也就是‘性’。‘命’和‘性’是相配合的名词”可知,《中庸》与郭店文书是为了证明孔子所理解的性和命。‎ 故选C。‎ ‎【3题详解】‎ - 35 -‎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 A项,“最终随西周一同终结”错,根据原文“等到西周覆灭,周人的封建系统在礼坏乐崩的情况下,不再有过去的自信,不再有主宰的力量,天命的意义也必须重新解释”可知,“天命的观念并没有终结,而是有了新的解释。‎ 故选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港珠澳大桥被称为“现代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大桥全长55公里,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集桥、岛、隧于一体,创造了沉管隧道“最长、最大跨径、最大埋深、最大体量”的世界纪录,涵盖了当今世界岛隧桥多项尖端科技,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的工程之一。杭州湾大桥主体工程设计使用寿命100年,而根据香港的标准,港珠澳大桥的设计使用寿命是120年,可抗8级地震,能抗16级台风。大桥的主航道位置采用隧道形式,并修建两个人工岛提供桥隧转换设施,确保不影响海轮前往广州和深圳港口主航道的通行来往。‎ ‎(摘编自农文兴《让港珠澳大桥承载起“车同轨”历史意义》,《北斗看见》2018-10-25)‎ 材料二:‎ ‎400多项新专利,7项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科研创新可谓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题中之义。在这一大国重器的背后,不光有千千万万建设者的汗水,更有不少为其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团队。‎ 不久前,横亘在伶仃洋面上的大桥经受了强台风“山竹”的考验,不但主体桥梁、海底隧道、人工岛,就连桥面上护栏、路灯都安然无恙,再次刷新了中国制造的水平。在这一成就的背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李克非团队对于长期耐久性设计的攻关贡献良多。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反复论证,李克非和他的团队的设计成果凝结为港珠澳工程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质量控制指标。‎ - 35 -‎ ‎“世纪工程的完工,超级难题的解决,是千千万万的人努力的结果。”李克非表示。在大桥设计和建造的14年当中,共有21家企事业单位,以及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长安大学、中山大学等8所高等院校,在包括水文、气象、地质、地震、测绘、环境等各方面展开了51项专题研究。‎ ‎(摘编自《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光明网2018-10-24)‎ 材料三:‎ 港珠澳大桥主桥为三座大跨度钢结构斜拉桥,每座主桥均有独特的艺术构思。其中青州航道桥塔顶结型撑吸收“中国结”文化元素,将最初的直角、直线造型“曲线化”,使桥塔显得纤巧灵动、精致优雅。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主塔塔冠造型取自“白海豚”元素,与海豚保护区的海洋文化相结合。九洲航道桥主塔造型取自“风帆”,寓意“扬帆起航”,与江海直达船航道塔身形成序列化造型效果,桥塔整体造型优美、亲和力强,具有强烈的地标韵味。‎ ‎(摘编自陈儒发《港珠澳大桥总体设计及关键技术》)‎ 材料四:‎ 港珠澳大桥在“一国两制”之下探索、创造的诸多理念和模式,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范本,无疑也具有强信心、聚共识的作用。‎ 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席林建岳表示,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开通,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旅游圈已经形成。澳门旅游学院院长黄竹君表示,澳门要发展成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港珠澳大桥通车将有力拉动澳门相关产业发展。前香港太古集团董事局主席史乐山则说,港珠澳大桥让他“看见了珠三角西部”和更远的南宁、昆明、成都。‎ 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 ‎(摘编自《一桥越沧海——写在港珠澳大桥开通之际》,新华网2018-10-23)‎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从大桥的长度、创造的世界纪录、涵盖的尖端科技、设计标准等方面,说明了港珠澳大桥被称为奇迹的原因。‎ B. 材料二介绍了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着重强调了团队合作在大桥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C. 材料三从艺术构思的角度,介绍了大桥设计方面的文化、环保理念,以及纤巧灵动、精致优雅的造型特点。‎ D. 材料四对港珠澳大桥进行了宏观的评价,并引用了三人的论述说明港珠澳大桥具有强信心、聚共识的作用。‎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5 -‎ A. 港珠澳大桥作为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采取桥、岛、隧结构,大桥的主航道建设了最大体量的沉管隧道,保证了海上交通的便利。‎ B. 港珠澳大桥的设计标准是能抗16级台风。不久前横亘在伶仃洋面上的大桥经受了强台风“山竹”的考验,再次刷新了中国制造的水平。‎ C. 港珠澳大桥主桥为三座大跨度钢结构斜拉桥,三座主桥的主塔分别以“中国结”“白海豚”“风帆”的造型,显示了独特的艺术构思。‎ D. 前香港太古集团董事局主席史乐山认为,港珠澳大桥意义重大,可以起到连接珠三角西部,甚至起到沟通南宁、昆明、成都的作用。‎ ‎6.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意义重大,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对材料四“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的理解。‎ ‎【答案】4. C 5. C ‎ ‎6. ①港珠澳大桥在“一国两制”之下探索、创造了诸多理念和模式,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②港珠澳大桥是经千万人的合作、三地共同修建的同心桥。③港珠澳大桥是我国自主研发,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彰显了中国核心技术,体现了中国自信。④港珠澳大桥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国家走上复兴之路。‎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 C项,“环保理念”无中生有;“纤巧灵动、精致优雅的造型特点”只是青州航道桥塔的特点,不是整座大桥的特点。原文说“港珠澳大桥主桥为三座大跨度钢结构斜拉桥,每座主桥均有独特的艺术构思”,并未提到“环保理念”;“其中青州航道桥塔顶结型撑吸收‘中国结’文化元素,将最初的直角、直线造型‘曲线化’,使桥塔显得纤巧灵动、精致优雅”,可见“纤巧灵动、精致优雅的造型特点”只是青州航道桥塔的特点。‎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对材料的棚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 - 35 -‎ C项,“‘中国结’造型”说法错误。原文是“其中青州航道桥塔顶结型撑吸收‘中国结’文化元素,将最初的直角、直线造型‘曲线化’,使桥塔显得纤巧灵动、精致优雅”,可见青州航道桥塔顶只是吸收了“中国结”的文化元素,并不是设计成“中国结”造型。‎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以及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的含义,筛选信息时要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再进行整合概括。题目是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意义重大,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对材料四“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的理解。‎ 句子中的关键词是“圆梦”“同心”“自信”和“复兴”,要从材料中筛选出能体现这四个词语含义的句子进行概括。‎ 结合材料四“港珠澳大桥在‘一国两制’之下探索、创造的诸多理念和模式,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范本,无疑也具有强信心、聚共识的作用”,可概括出“港珠澳大桥在‘一国两制’之下探索、创造的诸多理念和模式,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结合材料一“大桥全长55公里,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可概括出“港珠澳大桥是经千万人的合作、三地共同修建的同心桥”;结合材料二“400多项新专利,7项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科研创新可谓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题中之义”可概括出“港珠澳大桥是我国自主研发,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彰显了中国核心技术,体现了中国自信”;结合材料四第二段“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席林建岳表示,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开通,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旅游圈已经形成……港珠澳大桥让他‘看见了珠三角西部’和更远的南宁、昆明、成都”可概括出“港珠澳大桥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国家走上复兴之路”。‎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彧少好学,颇涉经史。武帝亲总万机,彧诣阙求试。帝异之,以为司武中士。转郑令。平齐之后,帝大赏从官,留京者不预。彧上表,于是留守并加泛级。‎ - 35 -‎ 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忧去职。未几,起为屯田侍郎,固让弗许。时制三品已上,门皆列戟。左仆射高颎子弘德封应国公,申牒请戟。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后迁治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上嘉其婞直,赐钱十万,米百石。‎ 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彧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前任赵州,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干子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臣死而后已,敢不竭诚。”上善之,干子竟免。后以忤旨免。未几,复令视事,因谓彧曰:“无改尔心。”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其见重如此。‎ 右仆射杨素当途显贵,百僚慑惮,无敢忤者。尝以少谴,敕送南台。素恃贵,坐彧床。彧从外来,见素如此,于阶下端笏整容谓素曰:“奉敕治公之罪。”素遽下。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彧时方为上所信任,故素未有以中之。‎ ‎(选自《隋书》第62卷,列传第27)‎ ‎7.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B. 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C. 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D. 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受禅,王朝换代,新皇帝接受旧帝禅让的帝位。类似的词语还有即位、嗣位、大行、践祚等。‎ B. 母忧,母亲的丧事,也称“母艰”。古时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孝。‎ C.‎ - 35 -‎ ‎ 申牒,“牒”是造纸术发明以前的竹书或木书,也指文书或证件,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名称之一。文中指用公文向上呈报。‎ D. 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与《项脊轩志》中“祖母持一象笏至”中的“笏”意义相同。‎ ‎9. 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柳彧少时好学,为人所敬。柳彧年少时喜欢学习,读了很多经史典籍;高祖登基后,柳彧多次升迁;在朝廷上为官员所敬畏,皇上也赞许他刚直。‎ B. 柳彧刚直果敢,勇于进言。平定齐朝之后,武帝大赏下属官员,留守京城的官员不在其列,柳彧上表给皇帝,于是留守京城的官员一并得到好处。‎ C. 柳彧忠诚耿直,切中时弊。当时刺史一职多由武官担任,大都不称职。柳彧列举汉光武帝例子向皇帝进言,并陈述武官治理百姓的弊端,皇上认为他说得对。‎ D. 柳彧端庄严肃,不畏强权。柳彧奉命查办杨素的罪行,杨素依仗自己声势显赫,坐在柳彧的床上,柳彧端笏整容,使杨素匆忙地离开。‎ ‎【答案】7. A 8. A 9. D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这段话意思是“柳彧在批文上写道:‘仆射之子还没有分家,他父亲的戟槊已列在门外。尊有压卑的道义,儿子有回避父亲的礼数,哪里容得下外门已经设了戟门,内门还要安装戟门呢!’这件事情最终没有办成,高颎知道后很佩服柳彧的处理办法”,明确意思之后再结合句式、语法等进行断句即可。‎ ‎“异居”意思是“不同居所,分居”,此处指“分家”,是固定词组,不可拆开,排除BD两项;‎ ‎“尊有压卑之义”和“子有避父之礼”句式结构一致,构成对称结构,“外门既设”和“内閤又施”结构也一致,且“竟不行”前面需要主语“事”,这就排除C项。‎ 故选A。‎ ‎【8题详解】‎ - 35 -‎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大行”,是指皇帝刚刚去世,与选项前半部分“王朝换代,新皇帝接受旧帝禅让的帝位”意义不同。‎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D项,“坐在柳彧的床上”错误,文中“素恃贵,坐彧床”中的“床”是古代的一种坐具,与后文“于阶下”相呼应,并非是坐在柳彧的床上。‎ 故选D。‎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柳彧,字幼文,是河东解地人。年少好学,读了许多儒家经典和历史著作。武帝亲自处理各种事物,柳彧到皇宫请求武帝对他测试。武帝认为他很有才能,让他担任司武中士。后来担任郑县县令。平定齐朝之后,武帝大赏下属官官,留守京城的官员不在其列。柳彧上表给皇帝,于是留守京城的官员一并晋级。‎ - 35 -‎ 高祖登基后,柳彧升迁到尚书虞部侍郎,因母亲去世而离职(回家服丧)。不久,起用为屯田侍郎,坚决推辞而没有得到许可。当时的制度,三品以上官员,大门上都以戟为门(指显贵人家)。左仆射高颎的儿子弘德封为应国公,向主管部门申请戟门。柳彧在批文上写道:“仆射(yè官职)之子还没有分家,他父亲的戟槊已列在门外。尊有压卑的道义,儿子有回避父亲的礼数,哪里容得下外门已经设了戟门,内门还要安装戟门呢!”这件事情最终没有办成,高颎知道后很佩服柳彧的处理办法。柳彧后来升迁为治书侍御史,在任上严词正色,很是被朝廷官员所惧怕。皇上嘉奖他正直,赐给他钱十万,米百石。‎ 当时的刺史多由武将担任,大都不称职。柳彧上表给皇帝说:“当今天下太平,四海安宁,管理百姓,必须使用有才能的人。以前汉光武帝是一代明君,从普通百姓起家,对这方面的真伪了解得很清楚,他与二十八位将领披荆斩棘,安定天下,等到功成之后,没有安排二十八位将领任职。俯伏(古时对上级表示恭敬的用语,如“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看见诏书,叫上柱国和干子担任杞州刺史,这个人年近八十,风烛残年之人。以前担任赵州刺史,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很不熟悉,政务全由下属办理,贿赂公行。干子这个人,射箭骑马等军人本事,是他的长处,担任文官管理百姓,则不是他能理解的。如果说优待老人,自然可以多多赏赐钱和布匹,如果再叫他担任刺史,损失则太大了。我死进谏,怎敢不竭忠尽智呢。”皇上认为柳彧说得对,干子最终免了职。后来因违背圣旨免职。不久,又叫他复职,皇帝趁机还对柳彧说:“不要改变你的禀性。”因为柳彧家中贫困,皇帝命令主管部门替他建房子,于是说:“柳彧是正直的官员,是国宝啊。”当时他如此被看重。‎ 右仆射杨素是当时的显贵,官员都怕他,没有谁敢得罪他。曾经因为小罪过,皇帝命令把他送到南台,杨素自恃尊贵,坐在柳彧坐凳上。柳彧从面进来,看见杨素这样,就在台阶下拿着手板严肃地对杨素说:“奉皇帝命令惩处你的罪过。”杨素立即离开座位。柳彧据跨坐在几案上,让杨素站在庭院中,问清杨素的犯罪事实。从此杨素对柳彧怀恨在心。柳彧当时正受到皇上信任,所以杨素没有什么办法来中伤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 刘元珍,字伯先,无锡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初授南京礼部主事,进郎中,亲老归养。起南京职方,厘汰老弱营军,岁省银二万有奇。三十三年京察,吏部侍郎杨时乔、都御史温纯,尽黜政府私人钱梦皋等。大学士沈一贯密为地,诏给事、御史被黜者皆留,且不下察疏。元珍方服阕需次,抗疏言:“一贯自秉政以来,比昵憸人 ,丛集奸慝,假至尊之权以售私 ,窃朝廷之恩以市德,罔上不忠,孰大于是!近见梦皋有疏,每以党加人。从古小人未有不以朋党之说先空善类者。所关治乱安危之机,非细故也。”疏奏,留中。时员外郎贺灿然、南京御史朱吾弼相继论察典。而主事庞时雍则直攻一贯欺罔者十,误国者十。帝得疏怒命并元珍及灿然贬三秩调极边顷之庆远及御史李柟等申救帝益怒夺其俸谪元珍等极边杂职俄御史周家栋指陈时政,语过激。帝迁怒元珍等皆除其名。然察疏亦下,诸被留者皆自免去。光宗即位 - 35 -‎ ‎ ,起元珍光禄少卿。时辽、沈既没,故赞画主事刘国缙入南四卫,以招抚军民为名,投牒督饷侍郎,令发舟南济。议者欲推为东路巡抚,元珍上疏言:“国缙乃李成梁义儿,成梁弃封疆,国缙为营免,遂基祸本。杨镐、李如柏丧师,国缙甫为赞画,即奏保二人,欲坐杜松以违制。创议用辽人,冒官帑二十万金募士兵三万,曾不得一卒之用。被劾解官,乃忽拥数万众,欲问道登、莱,窜处内地。万一敌中间谍阑入其间,何以各之?”疏下兵部巡抚议,遂寝。未几,元珍卒官。初,元珍罢归,以讲学为事。表节义,恤鳏寡,行义重于时。‎ ‎(选自《明史 ·刘元珍传》,有删减 )‎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帝得疏/怒命并元珍/及灿然贬三秩/调极边/顷之/庆远及御史李柟等申救/帝益怒/夺其俸谪/元珍等极边杂职/‎ B. 帝得疏怒/命并元珍及灿然贬三秩/调极边/顷之/庆远及御史李柟等申救/帝益怒/夺其俸/谪元珍等极边杂职/‎ C. 帝得疏怒/命并元珍及灿然贬/三秩调极边/顷之/庆远及御史李柟等申救/帝益怒/夺其俸/谪元珍等极边杂职/‎ D. 帝得疏/怒命并元珍及灿然贬/三秩调极边/顷之/庆远及御史李柟等申救/帝益怒/夺其俸/谪元珍等极边杂职/‎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伯,古代常称呼兄弟排行中的老大为伯,兄弟中的排行顺序:伯、仲、叔、季。‎ B. 礼部是我国古代官署名称,六部之一。主要负责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等事。‎ C. 官帑,我国古代常常用来指国库里的钱财,也可以用来指国库。‎ D. 鳏寡指没有劳动力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老而无子曰鳏,老而无夫曰寡”。‎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刘元珍治军有方 ,仕途稍有波折。任南京职方后 ,他淘汰老弱军士,每年节省两万多两银钱;曾经被皇帝削除名籍,到光宗登位后才被起用为光禄少卿。‎ B. 刘元珍正直敢言,不惧得罪权贵。大学士沈一贯秘密地进行活动,让被贬斥的人留任,正辞官守丧的刘元珍上书直言 ,指责他们互相勾结、结党营私。‎ C. 刘元珍关注国事,心系国家安危。他在上书中说,看到钱梦皋呈上奏疏,总是将结党的罪名加在别人身上,以排挤走好人,这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安危。‎ D. 刘元珍表彰节义,颇有操行道义。他在罢职回乡后,以讲学为事业,他表彰具有节操和道义的行为,抚恤鳏寡之人,他的操行和道义在当时被人看重。‎ ‎【答案】10. B 11. D 12. B - 35 -‎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这个语段的意思是“皇上看到奏疏大发脾气,命令一并降刘元珍、贺灿然职三级,调任最边远的地方。不久,庆远及御史李柟等上疏救援。皇帝更加不高兴,停发他们的俸禄,将刘元珍等贬到最边远的地方任杂职”,考生要抓住动词,且分析清楚人物之间的关联。‎ ‎“怒”是皇帝看到奏疏后的反映,作补语,故“帝得疏怒”之间不能断句,故排除AD两项;‎ ‎“三秩”是三级官职,是“贬”的情况交代,故“三秩”应该与“贬”同在一句,共同交代皇帝“命(命令)”的内容,故排除CD两项。‎ 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老而无子曰鳏”错误,应该改为“老而无妻曰鳏”。‎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B项,“正辞官守丧的刘元珍上书直言”错误,依据“元珍方服阕需次,抗疏言”,意思是“刘元珍正当服丧期满等待依次补缺,上书直言”,由此可知,刘元珍当时正守丧期满,在等待依次补缺。‎ 故选B。‎ - 35 -‎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刘元珍,字伯先,江苏无锡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起初授职南京礼部主事,进为郎中,父母年岁大了,刘元珍回家赡养他们。后又起用为南京职方郎中,淘汰军营中老弱的士兵,每年节省银两二万多。万历三十三年(1605)京官考察,吏部侍郎杨时乔、都御史温纯,将宰相府的钱梦皋等全部贬退。大学士沈一贯秘密为之斡旋,皇上下诏给事中、御史被贬退的都留下,而且没发下考察的奏疏。刘元珍正当服丧期满等待依次补缺,上书直言:“沈一贯自从执掌朝政以来,亲近小人,窝藏奸险的人,凭借权势谋取私利,窃取朝廷的恩惠以获取好的名声,欺君罔上的不忠,什么比这更大!近看到钱梦皋有奏疏,每每用朋党之名强加于人。从古至今,小人没有不用朋党之说先控告好人的。这关系到治乱安危的大事,不是小事情。”疏奏上,被留在禁中。当时员外郎贺灿然、南京御史朱吾弼相继讨论京察。主事庞时雍则直接攻击沈一贯欺君罔上罪行十条、误国之罪十件。皇上看到奏疏大发脾气,命令一并降刘元珍、贺灿然职三级,调任最边远的地方。不久,庆远及御史李柟等上疏救援。皇帝更加不高兴,停发他们的俸禄,将刘元珍等贬到最边远的地方任杂职。不久,御史周家栋指陈时政,言语过激。皇上迁怒于刘元珍等人,将他们皆从官籍中除掉。然而考察的奏疏也颁布下来,各被留用的人都自动免职离去了。光宗即位,起用刘元珍为光禄少卿。当时辽、沈已经陷落,所以赞画主事刘国缙进入南四卫,以招抚军民为名,投递文书给督饷侍郎,命令发舟南渡。言官想推举他为东路巡抚,刘元珍上奏道:“刘国缙是李成梁的义子,李成梁放弃封疆,刘国缙在军营得以幸免,于是留下祸患。杨镐、李如柏丧师,刘国缙才刚任赞画一职,立即上奏担保二人,想以违反节制治杜松之罪。建议用辽人,冒领官币二十万两招募士兵三万,结果没有一人能用。被弹劾解去官职,忽然拥兵数万,想从小道进入登、莱,逃窜于内地。万一敌人的间谍混入其中,拿什么防备呢?”奏疏下放到兵部巡抚议论,于是停止。没有多久,刘元珍死于任上。当初,刘元珍被罢免官职回到家乡后,以讲学为业,旌表节义,抚恤鳏寡,名声、义气重于一时。‎ ‎13.翻译下面文言文句子。‎ - 35 -‎ ‎(1)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答案】(1)(你们)平时说:‘不了解我!’如果有人要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2)弹奏瑟的声音(渐渐)稀疏,接近尾声,铿的一声,(曾点)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为政的才能不一样”‎ ‎(3)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想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4)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和谐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句首省略主语“你们”;“居”,平时,平日;“不吾知”,宾语前置,不知吾;“或”,有人;何以,怎么做。第二句中,“鼓”,名词作动词,弹奏;“希”,同“稀”,稀疏;“作”,起身、站起来;状语后置,乎三子者之撰异;“撰”,才能。第三句中,“既”,已经,……之后;“封”,使动,使……成为边境;“肆”,延伸、扩张;“阙”,使动,使……减少;“焉”,从哪里。第四句中,“因”,依靠;“敝”,损害;“所与”,同盟者;“知”,同“智”;“易”,取代。‎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 35 -‎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出于《战国策》“冯谖弹铁而歌。”⑤裂帛:指写家信。‎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 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悲”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C. “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D. 颔联下句“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诗人通过写自己年迈,表达了年事已高仍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 ‎15. 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答案】14. D 15. 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异:杜诗描写沦陷后长安的萧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感;李诗主要是写诗人想人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于是想写家信告诉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诗人通过写自己年迈,表达了年事已高仍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错误,曲解文意,“老”字是总是的意思,突出了诗人在外漂泊的时间长,表现了诗人羁旅漂泊和怀才不遇的凄楚与痛苦。‎ 故选D。‎ ‎【15题详解】‎ - 35 -‎ 此题考查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作为比较阅读题,两者涉及到大致相同的意象,但在表情达意上有细微的区别。解读时抓住意象含义联系文本进行体会,明确异同点。本题,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李贺《客游》写作此诗时,李贺正值壮年,本应是大展身手、建功立业的时候,然而,却只能离乡背井、困顿于异乡。为此,诗人写下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慨。“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这是怎样的失意和无奈?失意之中生出思乡之情。诗人借冯谖“屡弹铁”的典故,写自己希望能像冯谖那样施展政治才能,然而,世事艰难,愿望根本无法实现,诗人转而产生了回家的想法。‎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文言基础知识,请完成16-37题(每题1分,共计22分)‎ ‎16.下列各选项中,不属于《四书》的一项是( )‎ A. 《论语》 B. 《大学》 C. 《荀子》 D. 《中庸》‎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分类识记,课外还要注意进行积累。本题要求选出“不属于《四书》的一项”,《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 C项,《荀子》不在《四书》中。‎ 故选C。‎ ‎1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下列选项错误的一项是( )‎ - 35 -‎ A. 会,诸侯在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B. 千乘之国,指中等国家。乘,一车四马为一乘。‎ C. 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 D. 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以示成年。‎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会,诸侯在规定时间朝见天子”错误,“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 故选A。‎ ‎18.下列各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鼓瑟希,铿尔。 B. 莫春者,春服既成。‎ C. 唯求则非邦也与。 D.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没有通假字的一项”,这是针对通假设题。判断语句中是否存在通假现象,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把握语句中每一个词语的意思,如果某个字不能用其本义、引申义等解释时,就要考虑通假问题;第二步,通过分析同音、近音或音变等把握是否通假。‎ A项,“希”通“稀”,稀疏,这句话意思是“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 B项,“莫”通“暮”,晚,这句话意思是“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 C项,“与”通“欤”,吗,这句话是说“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 D项,没有通假。‎ 故选D。‎ ‎19.下列各选项中,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 例句: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 A. 以吾一日长乎尔 B. 摄乎大国之间 C.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D.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 35 -‎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特殊句式的把握辨析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及特点,然后分析所给选项,选出答案。文言特殊句式包括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以及被动句,倒装句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例句“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是状语后置句,“乎”相当于“于”,正常语序“乎沂浴,乎舞雩风”;‎ C项“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是省略句,应为“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之)有勇,且知方也”;‎ A项,“以吾一日长乎尔”是状语后置句,应为“以吾乎尔一日长”;‎ B项,“摄乎大国之间”,状语后置句,应为“乎大国之间摄”;‎ D项,“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状语后置句,应为“以师旅加之,以饥馑因之”。‎ 故选C。‎ ‎20.下列各选项中,句式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 不吾知也 B.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D. 为国以礼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特殊句式的把握辨析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及特点,然后分析所给选项,选出答案。文言特殊句式包括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以及被动句,倒装句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D项,“为国以礼”是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以礼为国”;‎ ABC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分别为“不知吾也”“如或知尔,则以何哉”“夫三子者之言如何”。‎ 故选D。‎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是( )‎ A. 以吾一日长乎尔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 因之以饥馑 毋吾以也 C. 如或知尔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D. 如或知尔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也 ‎【答案】B - 35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然后根据实词和虚词在句中的位置来分析用法和意义。‎ B项,第一个“以”是介词,把,第二个“以”,因为;‎ A项,两个“乎”都是介词,相当于“于”,都是比较,比;‎ C项,两个“如”,如果;‎ D项,两个“或”,有的人。‎ 故选B。‎ ‎22.下列选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组是( )‎ A. 风乎舞雩 B. 三子者出,曾晳后 C. 且知方也 D. 鼓瑟希,铿尔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没有词类活用的一组”,这是针对词类活用设题,然后应结合词语的词性和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A项,“风乎舞雩”中“风”是名词作动词,吹风;‎ B项,“三子者出,曾晳后”中“后”,名词作动词,走在后面;‎ D项,“鼓瑟希,铿尔”中“鼓”,名词作动词,击鼓;‎ C项,“且知方也”意思是“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没有活用词。‎ 故选C。‎ ‎23.与“以吾一日长乎尔”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因之以饥馑 B.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C. 以其无礼于晋 D. 为国以礼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与‘以吾一日长乎尔’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虚词“以”的用法,然后根据“以”在句中的位置和“以”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 35 -‎ ‎“以吾一日长乎尔”中“以”表原因,翻译成“因为”,与C“以其无礼于晋”中“以”相同;‎ A项,“因之以饥馑”中“以”,介词,把;‎ B项,“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中“以”,连词,表目的,来;‎ D项,“为国以礼”中“以”,介词,用。‎ 故选C。‎ ‎2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②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③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④异乎三子者之撰 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第一个“方”是动词,方圆;第二个“方”是名词,合乎礼仪的行事准则,所以①②不同,排除AD两项;‎ 第一个“乎”是介词,在;第二个“乎”是介词,跟,所以③④不同,排除AC两项。‎ 故选B。‎ ‎25.下列词语翻译正确的是( )‎ A.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俟,等到。 B. 求也为之,比及三年。比,相邻。‎ C.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与,赞同。 D. 非曰能之,愿学焉。能,能够。‎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翻译正确的”,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A项,“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意思是“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俟”,等待;‎ B项,“求也为之,比及三年”意思是“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比”,等到;‎ - 35 -‎ D项,“非曰能之,愿学焉”意思是“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能”,胜任,能做到。‎ 故选C。‎ ‎26.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是( )‎ A.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因,趁着。‎ B. 子路率尔而对曰。 而,连词,表顺承。‎ C. 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为政的才能。‎ D. 鼓瑟希,铿尔,舍琴而作。 作,演奏。‎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A项,“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意思是“用军队侵犯它,接着又遭受灾荒”,“因”,接续;‎ B项,“子路率尔而对曰”中“而”应是表修饰,“率尔”即草率的样子,修饰“对”的状态;‎ D项,“鼓瑟希,铿尔,舍琴而作”意思是“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作”,起身,站起来。‎ 故选C。‎ ‎2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先秦散文分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大部分,《左传》属历史散文。‎ 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纪传体史书,其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C. 解释《春秋》的著作代表性的有三部,分别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D. 《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而《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B项,“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纪传体史书”错误。《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故选B。‎ - 35 -‎ ‎2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何厌之有 厌:讨厌 B. 若不阙秦 阙:侵损、削减 C. 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 失其所与 与:结交,亲附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A项,“何厌之有”意思是“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厌”应解释为“满足”。‎ 故选A。‎ ‎29. 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B. ①郑既知亡矣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 ①且贰于楚也 ②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D. ①无能为也已 ②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答题关键词“意义”“用法”“ 相同”。答案选择B。A.把/来;B……以后;C并且/况且;D.语气词/给予。‎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 35 -‎ ‎【技巧点拨】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基础。推断文言虚词用法在各种考试中经常出现,这也说明:推断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和意义,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学习能力。由于在具体的使用中,虚词的用法非常灵活而多变,因此理解起来困难较大,它不仅需要我们朗读并背诵一定的文言文来形成语感,识记其基本用法来形成知识系统,还需要我们具备在具体情况下推断其用法和意义的能力。下面介绍八种常用的推断方法,供同学们学习和考试时参考。1.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在学习和应试中常用。2.上下文推断法。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也是在总体把握文句意义的基础上来确定某个词的用法和意义。3.代入筛选法。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例如“郑既知亡矣”的“既” ……以后,将解释代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中,翻译,完全讲不通,即可以确定两者不一致。4.交换理解法。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用法和意义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5.结构推断法。一是可以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6.成语联想法。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成语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古诗文,故此,其中许多虚词语的含义与用法和文言文中的完全相同。根据这一特点,利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推断文言虚词的含义,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7.标志确认法。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我们就能迅速地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如判断句的标志“者”“也”“乃”等,被动句的标志“见”“于”“为所”等,宾语前置的标志“是”“之”等,其词性和意义是确定的,只要判断出是那种标志,就找到了它的用法和意义了。8.句例推断法。作为“常见虚词”,它们在课文中必定多次出现过。如果平时熟读课文,能够记住大量包含“常见虚词”的例句,阅读和考试时就可用课文中结构相同的句子来推断有关虚词的含义了。以上介绍的八种推断方法最好能综合运用,这样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准确性更大,正确率更高。‎ ‎30.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 公从之。 B. 烛之武退秦师。‎ C. 夫晋,何厌之有? 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然后根据“之”在句中的位置和“之”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中“之”是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项,“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中“之”也是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项,“之”是代词,指佚之狐的建议;‎ B项,“之”是介于姓和名之间的助词;‎ C项,“之”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故选D。‎ - 35 -‎ ‎【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3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  ) ‎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A. ①③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把握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这里的关键点是“烛之武”“机智善辩”,然后可以采取的办法进行选择。分析几句话可以发现,①②④⑤都能表明烛之武机智善辩,而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是郑伯所说,重在表现郑伯自责,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是烛之武的牢骚话,所以应排除③⑥两句,这就可以排除ABC三项。‎ 故选D。‎ ‎32.下列关于“微”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 B.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隐约)‎ C.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略微,稍微)‎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 ‎【答案】D ‎【解析】‎ - 35 -‎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微’的解释,错误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D项,“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意思是“假如没有那个人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微”意思是“假如没有”“如果没有”。‎ 故选D。‎ ‎3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一个词是不是活用作另一类词,主要是看它在句中所处的地位,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具备了哪些语法特点等等。A项,名词作动词,“军”,驻扎。B项,“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D项,“亡”:动词使动用法,使……亡。‎ ‎34.下列各句中的“焉”与例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 A.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B.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C.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焉”的意义和用法。例句与D项均为句末助词,不译。A项,疑问代词,意为“哪里”;B项,代词,指这篇“说”;C项,疑问代词,“哪里”。 ‎ ‎35.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 ‎③既东封郑 ④又欲肆其西封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 35 -‎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①中“亡”,动词,灭亡;②中“亡”,动词,灭亡;③中“封”,使动,使……成为疆界;④中“封”,名词,边境。故选B。‎ ‎36.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执事:对人的敬称,此代指秦伯。‎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东道主:东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 C. 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 D. 失其所与,不知 所与:结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D项,“与”意思是“结交、亲附”,“所与”即同盟者,所字结构,应是名词,而选项中“结盟”是动词,所以错误。‎ 故选D。‎ ‎3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 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技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 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 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答案】C - 35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C项,“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不正确,应是“晋曾经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秦”。C错误。‎ 故选C.‎ ‎3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互联网时代,一个个网红争奇斗艳,令世界多姿多彩。李子柒,一个聪明能干的90后四川女孩,桃花开了就酿桃花酒,枇杷熟了就做枇杷酥,还能做笔墨纸砚文房四宝;还会养蚕、缫丝、刺绣、竹艺、木工;从后院挖个芋头,水里捞条鱼,就能做成一顿美食。‎ 她用朴素典雅的东方生活元素展现出诗意田园的生活画卷,在YouTube拥有来自美国、俄罗斯、菲律宾、巴西等国粉丝735万。即使看不懂中文,他们依然不吝于在评论里表达对李子柒的喜爱。有人说:“这是了不起的中国文化输出典范”,是典型的“墙内开花墙外香”。也有人质疑,认为她把中国落后的一面展示给了外国人,中国人明明不这样生活,她这样做看似唯美,实则是作秀作假,不值得提倡。‎ ‎2019年12月14日,由中国新闻周刊主办的2019“年度影响力人物”荣誉盛典在北京举行,李子柒获2019年度文化传播人物。央视热评:“没有热爱就成不了李子柒,没有热爱也看不懂李子柒。外国人看懂了李子柒的热爱,也解释了为何李子柒的很多作品没有翻译却依旧火遍全球。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 对此,引发了你的哪些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文明“网红”,大美中国 ‎ “不言不语却早已道尽岁月,不温不火却早已流入人心,述说着中华千年魅力。”这是人们对李子柒的评价。 ‎ 相比那些“网红”乱象,通过拍摄自己的田园生活而向世界呈现中国文化之美的李子柒实为“网红”中的一股清流。这一清一浊、一静一闹昭示我们:做文明“网红”,讲中国文化,方能向世界呈现大美中国。 ‎ 一人一机一幅画,一枝一叶阅人生——做文明“网红”,撑起道德的天空。 ‎ - 35 -‎ 子曰:“博学以文,约之以礼。”广大“网红”们利用直播与短视频的方式吸睛,受众广泛,更应该文明直播,风清气正,但直播乱象、视频低俗化现象却层出不穷——李湘直播后跟粉丝网络掐架,天佑说唱描述吸毒感受,卢本伟教唆粉丝骂人,虎牙主播因交通违法被粉丝举报就“死亡”威胁举报人……一起起坏案例、坏示范,让我们不禁发问:本该充满正能量的“网红”到底怎么了? ‎ 一人一座秋千架,一家一国中华情——做文化“网红”,增强文化自信。 ‎ 余秋雨曾说:“文化是一种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娱乐是人的先天本能,而文化其实是沉淀的结果。是的,沉淀。一个视频,一屋俩人,三餐四季,一个普通的女孩子把一件事做到了极致。李子柒学习制作文房四宝的视频拍了近两年;为了酿造传统黄豆酱油,她从种黄豆开始;为了做蛋黄酱,她从养小鸭子开始……这个穿着粗布汉服干农活的姑娘,执着于回归万物本质,用一帧一帧的画面,尽显千年中华文化自信。‎ 一纸一砚文化美,一碗一勺中国风——以文化自信,向世界呈现大美中国。 ‎ 刘禹锡《秋词》有言:“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以明净的色彩透出一股文化的自信。不止李子柒,自称“滇西小哥”的云南妹子,通过拍摄自耕自种、自养自产的云南美食,为世界送去“滇的味道”;年逾古稀的博物馆义务讲解员、“网红大爷”胡昇,通过网络直播讲述改革开放40年来市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在互联网时代,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呈现中国文化之美,我们需要更多的李子柒。 ‎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网络是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是中国与世界进行文明交流互鉴的一个重要渠道。李子柒视频“走出去”,是一种软实力文化的输送,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心灵滋养,是一种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视觉分享。 ‎ 今天全世界都在向东看。愿所有“网红”都能如李子柒一样,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地,为文明中国、大美中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心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 审题:‎ - 35 -‎ 材料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事件,二是评论;事件是李子柒用自己的力量做到了由内而外、让人感动的文化输出,评论包括正反两方,正反认为“这是了不起的中国文化输出典范”“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反方认为“她把中国落后的一面展示给了外国人,中国人明明不这样生活,她这样做看似唯美,实则是作秀作假,不值得提倡”。材料中虽然有两种评论,但写作的时候还是应该肯定李子柒的行为。从材料来看,她的视频输出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曾经影响世界的那些文化,包含的是最精华、最珍贵的精神内核,这不就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绝佳代表吗?而批判李子柒的人,恰恰是一种狭隘的思想。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种植始终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我们现在城市里享受的一切便利,大家吃的每一口大米饭,吃的每一颗新鲜蔬菜,不都是农民种出来的吗?李子柒展现出的农业文化,源于生活却又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感受,让我们明白了田园牧歌的美好,让每个人都能够认同,这就是文化输出。从文体来看,材料虽然没有限定文体,但从材料的性质来看,以议论文为佳。‎ 立意参考:‎ ‎“文化输出”网红也需担当;用传统和自然影响全世界;给“文化输出”加注新解;文化输出需要百花齐放;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更多李子柒;润物细无声式的文化传播,事半功倍;中国的地气儿才是征服世界的利器。‎ 行文构思:首先拟一个观点明确的题目,如《文明“网红”,大美中国》,然后由人们对材料主人公李子柒的评价开篇,接着对人物进行评价,明确自己的观点态度;正文部分围绕“一人一机一幅画,一枝一叶阅人生——做文明‘网红’,撑起道德的天空”“一人一座秋千架,一家一国中华情——做文化‘网红’,增强文化自信”“一纸一砚文化美,一碗一勺中国风——以文化自信,向世界呈现大美中国”三个方面进行论证;结尾部分发出呼吁,呼应标题。‎ 素材:‎ ‎1.李子柒做了什么?‎ 美食:为了酿造传统黄豆酱油,她从种黄豆开始。为了做蛋黄酱,她从养小鸭子开始。为了一顿火锅,她从汤汁制作到食材挑选全方位展示诱人香气。为了展示粒粒皆辛苦的不易,她一步步地展示耕田、插秧、打理、收稻、碾米到饭香扑鼻的全过程。为了一碗柳州螺蛳粉,她上山采取新鲜食材、点火制作烟火美味。寒来暑往,春去秋来,十几分钟的视频,有时涵盖了四季的更迭变化,食材的变化多端;不变的,唯有平静淡然的李家女,怀抱辛夷坞,留下一份岁月静好的桃源模样。‎ - 35 -‎ 传统手工艺:过冬做“棉被”,她从养蚕宝宝开始,展现了手工蚕丝被制作全过程,古老的东方桑蚕文化,治愈每一个怕冷的人。制作传统的胭脂口红时,追根溯源的制作流程展现在眼帘,惊叹传统手工艺精致的同时也有对博主的敬佩之意。蜀绣的刺制展现:千年民俗蕴服章之美,蜀绣文化彰华夏礼仪。从剪羊毛、清洗、晾干、染色、制作,一针一线间,一件古风斗篷让人挪不开眼。砍下后山的竹子,从“破篾”开始,编制了竹沙发,为生活添一抹淡雅绿意。旧木头配上尺子、凿子、矬子、锤子,让旧物换新颜,古朴的纯手工实木洗手台便出现在眼前。和泥巴、垒砖、加水泥、留烟囱,萌到心儿肝颤面包窖、带着微醺炭火香成型。在视频中,传统工艺在镜头下静静流淌,不言不语却早已道尽岁月,不温不火却早已流入人心,述说着中华千年魅力。‎ 传统文化:介绍活字印刷,她特地找师傅学习了小半年,一方小小的木活字雕刻出中华千年的底蕴风流。笔墨纸砚,谓之“文房四宝”;人生有幸得见“四宝面世”过程,慢慢的,细细的,一帧帧镜头下,述说着笔墨纸砚的传奇人生;千万毛中拣一毫,千年长安千年纸,玉质纯苍理致精;笔墨纸砚,展现沉淀千年历史的文化名片,述尽中华风流。听闻,李子柒学习制作文房四宝的视频拍了近两年。‎ 穿着粗布汉服干农活的姑娘,拍摄的视频,过程异常“追根溯源”,时间跨度会拉得非常大,展现作品的整个制作过程。执着于回归万物本质,用中国传统技艺展现美食、器物从无到有的制作过程。在一帧一帧的画面里,千年中华文化气息尽显。‎ 一个视频,一屋俩人,三餐四季,一个普通的女孩子把一件做到了淋漓尽致,走进了世界的千家万户。‎ 对内:她从未哗众取宠,只是将中国的传统技艺自然而然地展现,让尘封已久、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东西呈现,让传统手工艺以视频的形式流传,让更多90后的“孩子们”认识中国传统美食、传统技艺、传统手工。在快节奏的生活氛围下,在她的视频里,可找到一方“避世”小天地,最古老的生活方式,呈现的是返璞归真、简朴自然,清新的意境,如山间清泉一般缓缓流入心底。在浮躁的社会里能静静欣赏到一方桃花源般的图景,更何况视频的品质从一而终的“蓝光”镜像。她的视频,舒服,让人心生向往,将陶渊明先生笔下《桃花源记》中的美好生活图景以另一种方式呈现,确实有涤荡心灵之功效。天下万物终归一,不忘根不忘本是最经典的“中国心”。于我,我敬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感谢李子柒团队给我认识中国传统技艺开了一扇窗。‎ 对外:李子柒的视频中,没有一个字夸了中国有多么多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国外的网友亲切的称她为"东方美食生活家",很多人也是因为她开始了解现在的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因为她而开始学习中文。李子柒古风美食视频的海外传播,其实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自信。‎ ‎2.众说纷纭李子柒 - 35 -‎ 余秋雨先生曾说过:文化是一种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其实,文化没有优劣高低之分,娱乐是人先天本能,而文化其实是沉淀的结果。所谓文化认同感,其实也便是同理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共享。文化输出绝非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即,在李子柒视频高点击量的背后,是西方世界对崛起的中国的好奇。他们以视频为窗口,探寻着视频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奥秘。我们希望,有更多的角度、更多的人可以让外国人了解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从这个角度来看,李子柒毫无疑问属于对外文化传播,至少是丰富的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和输出中的一个篇章。正如中国历史研究院微博说的:“我们需要更多的‘李子柒’,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向全世界展示一个既富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内涵,又不断向现代化前行,丰富、多样、精彩的中国。‎ 李子柒视频,没有翻译却依然火遍全球,在境外视频受700余万人关注。‎ ‎“她的视频没有任何配音讲解,人们静静地注视着她辛勤劳作,就能真正体会到抚慰人心的滋味。”法媒L'AND撰文称,“她不仅是奔波劳碌寻常人理想生活的代表,更是中华传统文化当之无愧的传承者。”‎ 环球网这样评价李子柒。一个中国传统美食博主,在YouTube被700多万人关注,数千万人喜欢,美国人、俄罗斯人、澳洲人、越南人、意大利人、伊拉克人因此爱上中国。‎ 李子柒的视频,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 在一期李子柒坐高铁去采长白山蜂蜜的视频下面,有很多外国人自发的给其他人介绍:“这是中国的高速铁路,很厉害。”‎ 在李子柒的笔墨纸砚视频下,外国人说:"她正在教我们,我们不了解的中国。"在李子柒做“古法长安纸”的视频下,很多外国人因为这样的造纸方法惊掉了下巴,然后评论中又有中国人用英语给他们科普这是很早以前就有的造纸术。‎ 在李子柒发的活字印刷术的视频下面,很多人表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我们再不用去争论,某某技术到底是不是我们发明的。我们只需要把技术展示在这里,别人便知道这是你们发明的。‎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尽管语言不通、习俗迥异,但是对于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都是心意相通的,是亘古不变的。李子柒视频“走出去”,是一种软实力文化的输送,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心灵滋养,是一种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视觉分享。‎ 李子柒的视频让外国网友看到的是李子柒和奶奶之间的深厚感情,是中国传统美食的丰富多彩,是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是对几千年前陶渊明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向往。我们拥有不同的肤色、语言和文化背景,但却有着最基础的需求:过上简单幸福的生活,爱人,也被人爱。‎ - 35 -‎ 这世上,从来就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光鲜亮丽的背后,是曾经泥泞岁月的堆砌。走过狼狈的过往,终会迎来灿烂的星辰。‎ 虽然现在李子柒已经有了助理和摄像,但是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视频确实只是她一个人在拍摄和制作;而视频里展示的技能她确实都会,大部分的是小时候农村生活耳濡目染中学会的,还有一些是后期专门学习的。在她逐渐开始在自媒体圈走红后,很多人开始制造各种所谓的“黑历史”,在纷纷扰扰的流言蜚语中,她辩驳过,也断更过视频以示反抗。因了热爱、感恩与梦想,一路困苦一路出发,星光不问赶路人,她静静盛开,剩下的交给了时间。‎ 毫无背景“草根”子柒在互联网视频的漩涡中安身立命,收获了万千“铁粉”。她不骄不躁、不喧不闹,且仍然初心不负,执着于视频本身;她安安静静、不徐不疾,静待时光染光阴,似水流年不经蹉跎岁月,静静绽放在乡野、在灶台、在田园、在山林;她足够努力、足够热爱,走得踏实,活得坚韧。‎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岳川在其文章《大国形象与文化输出》中提到:欣赏差异性文化是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珍惜本土文化则是一种基本的文化自信。“李子柒”制造的这场文化盛宴,让围观的外国友人欣赏到了不同于本国的差异性文化,更彰显了中国对于本土文化的自信。‎ ‎2018年8月17日,李子柒天猫旗舰店正式开业。‎ 比如某款桂花坚果藕粉。售价59.7元,总销量高达110万+,仅这一款商品的销售额就达到了6681万余元。‎ 比如某款火锅底料,是李子柒曾经在微博带货的一款产品,这条微博的转发量达到3.8万,评论量4.3万,点赞量23.1万,产品售价77元,现在售价59.9元。在店铺内,这款产品的月销售也达到了2.0万+,总销售额1486万余元。‎ 此外,李子柒还在微博买过豆浆粉和剁椒酱,豆浆粉现售价49.9元,剁椒酱售价69.9元,销量均达到了1万~3万不等,两款产品共计销售额156万+。‎ - 35 -‎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 ‎ - 35 -‎ ‎ ‎ - 3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