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熏陶(tāo) 睇眄(tì) 脖颈(gěng) 长歌当哭(dàng)‎ B.创痕(chuāng) 掺杂(cān) 妊娠(shēn) 强人所难(qiǎng)‎ C.攒射(cuán) 筵席(yàn) 休禊(xì) 供不应求(gōng)‎ D.脐带(qí) 叨扰(tāo) 蓓蕾(lěi) 卓有成效(zhuó)‎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亲睐 胸臆 委曲求全 稍纵即逝 B.繁衍 婆挲 长相厮守 珊珊可爱 C.篇幅 枕藉 专心一志 皇天后土 D.震撼 笑靥 云销雨霁 热涨冷缩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A.在媒体的长枪短炮前,明星们也许悟出了言多必失的道理,鲜有人会在聚光灯前竹筒倒豆子,少说、不说成了他们自我保护的明智选择。。‎ B.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C.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 D.他以小说创作为主,当然偶然写点诗,发表在《诗林》或《诗刊》上。‎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许多自然学者直到最近还保持着的和我以前所保持的观点:每一种物种都是被独立创造的观点是错误的。‎ B.长在树头,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说它是“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 C.我不赞成把人类基因组计划比喻成“曼哈顿原子计划(前者在人文上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后者)”,就是出于这样的忧虑。‎ D.穿越铁轨时的快感,在这里变为一种没有危险的游戏,使冒险,挑战和寻求平衡感的天性得以袒露。‎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我在比格尔号皇家军舰上充当自然学者的时候,曾深深地被栖息在南美洲的生物分布的一些事实以及该洲现存生物和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的一些事实所打动。‎ B.这位前世界冠军说,当今乒乓球技术飞速发展,世界一些顶尖选手的实力非常接近,决赛时往往只差一分,甚至两分。‎ C.在线教师时薪过万的消息自从引发社会关注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意识到,如何与力量巨大的互联相处正成为教育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D.日前,来自京津冀的近千名鸟类摄影爱好者相聚在北大港湿地,在与可爱的飞翔精灵亲密接触并拍摄了大量照片的同时,还无形中上了一堂爱鸟护鸟知识课。‎ ‎6.下列文学常识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对反动派的卑劣和凶残,他满腔悲愤;对惨案的教训及意义,他理性思考。强烈的悲愤情感和冷静的思考纠结在一起,互相冲突,形成了情感表达的“一波三折”,因此忽而是“有话要说”,忽而是“无话可说”。‎ B.《项脊轩志》的作者归有光是清代著名的散文家,著作有《震川文集》等。他的散文素以平淡自然、不事雕琢见称,饱含着真挚的情感。‎ C.莎士比亚,英国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代表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王实甫,元曲大家,代表作有《西厢记》。‎ D.《渔父》采用对话体的形式,假托渔父与屈原的相遇,把屈原内心的矛盾斗争外化出来,表现了他崇髙的人生追求。《报任安书》采用书信体的形式,面对朋友,司马迁展示了自己生死抉择时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7.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看山如玩册页,游山如展手卷;① ,② 。所谓静动不同,情趣因异。③ ,所谓“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何以得之?有赖于题咏。故画不加题则显俗,景无摩崖(或匾对)则难明,④ 。‎ A.一在景之联续 一在景之突出 要之必有我存在 静与动未能分割也 ‎ B.一在景之突出 一在景之联续 要之必有我存在 文与艺未能分割也 C.一在景之联续 一在景之突出 要之静动相生 静与动未能分割也 D.一在景之突出 一在景之联续 要之静动相生 文与艺未能分割也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圣人不凝滞于物 B.俨骖騑于上路 C.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 D.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9.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趣舍万殊 B.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C.祖母刘愍臣孤弱 D.却告了相思回避 ‎10.下列下列各项中,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都督阎公之雅望 ‎②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③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⑤幽于圜墙之中 ⑥安在其不辱也 ‎⑦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⑧是以肠一日而九回 ‎⑨安能以身之察察 A. ①⑦⑨/②⑥⑧/③/④⑤ B.①⑦⑨/②⑥⑧/③⑤/④‎ C.①/⑦⑨/②⑥/③⑧/④⑤ D.①⑦⑨/②⑥/③⑧/④⑤‎ ‎11.仿照示例,选择下面提供的文字部件组成两个新的汉字,并分别撰写一段该汉字的解说性文字。要求:至少使用比喻或拟人中的一种修辞,每一个汉字解说字数不超过30个。(4分)‎ 例:日 存 时:当日光的背影一寸寸变矮的时候,人们才惊觉那就是时光。‎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个体。(6分)‎ ‎①当今,姓氏被当成了一个词,实际上,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姓和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根本不是一码事儿。‎ ②在远古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有些氏族以自己部族的图腾来标示自己,时间久了,图腾就成了这个氏族的姓了。“姓”,由“女”和“生”组成,这显然是个会意字。因为当时女性的地位是至高的,族群的图腾也多是雌性,以至于延续到现在,有一些姓用的还是女字偏旁,比如姬、姚、赢、姜等。‎ ③远古的时候,两个族群相遇,需要相互区分,怎么区分呢?一个说:“我是甲族的。”另一个说:“我是乙族的。”这时,人们认识另一个族群就有了依据,于是,姓就产生了;还有一种说法是,当远古的人们认识到同族不能通婚以后,姓为人们标明了族群,是婚姻促使了姓的产生。不知您注意过没有,名可以改来改去,但姓却不可以随意变更,因为中国人把姓看作是自家香火得以延续的大事儿。‎ ④氏的出现比姓要晚得多。氏是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它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时期,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左传》记载:“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介绍了当时赐姓氏的方法。中国在秦代之前,实行封建制,这里所说的“封建”,指周代所实行的“分封建国”的政治制度。周天子将土地分封给同姓子弟及有功之臣,让其对所分封土地内的臣民进行独立的统治。天子根据诸侯的出生地赐姓,分封土地之后,又以分封地赐氏。这时的氏已经是贵族地位的标志,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男子称氏以别贵贱”。‎ ⑤战国时期,由于政治环境发生了变化,姓和氏的原始意义已经逐渐淡化了,姓与氏逐渐合而为一,姓氏由大的族群符号演变为家族符号。对此,宋代史学家郑焦的解释是:“(夏商周)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他望明贵贱。”文献记载中首先将姓氏混用的是司马迁,他在《史记》里将秦始皇写作“姓赵氏”,将汉高祖写作“姓刘氏”。自从司马迁以后,或者说自从汉代以后,姓氏二字的原始含义模糊了,实际意义成了专指姓了。不过,咱们的近邻印度的种姓制度还是根深蒂固的,明显的例证是不同的种姓不能通婚。‎ ‎12.下列对“姓”“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姓出现在母系氏族社会,氏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 B.姓是血缘归属的标志,氏是政治地位的标志。‎ C.姓用以区分族群,不可以随意变更,而氏可以。‎ D.姓和氏作为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存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 ‎1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姬、姚、嬴、姜这四姓的祖先,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社会地位很高。‎ B.战国时期,姓和氏的原始意义已经淡化并趋同,不再具有区别贵贱的功能。‎ C.继司马迁在文献记载中首先将姓氏混用后,宋代史学家郑焦又推波助澜并对此作出解释。‎ D.印度种姓制度中“种姓”的内涵更接近于我国姓氏文化的“氏”。‎ ‎(二)阅读《记念刘和珍君》中的文段,完成14一 17题(共12分)‎ 五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六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七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14. 说说“欣然”一词在文中的所表达的意义。(2分)‎ ‎15. 请分析“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这句话的内涵,并能说出省略号在句中的意义。(3分)‎ ‎16.“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结合文章,说说这句话含义的理解(4分)‎ ‎17.赏析“‎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这段文字,鲁迅是运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来阐述了一个怎样的深刻道理的?(3分)‎ 三.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8—22题。(21分)‎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乙)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①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 节选自《庄子·山木》‎ ‎[注释] ①訾:毁谤非议。‎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奋起的样子 .‎ 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回旋而上 C.先生将何处 处:地方 .‎ D.故未免乎累 累:忧患、患难 .‎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皆出于此乎?‎ B.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及其所之既倦 C.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臣以险衅 D.周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 野马也,尘埃也 ‎20.下列对选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运用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作者在鲲、鹏、学鸠的形象中寄托了自己的思想,文章想象丰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B.甲文对鹏鸟的形象进行了一番描写,同时又运用比喻的方式阐明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无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C.乙文中,庄子认为,世间很难找到一条万全之路,最好的方法是“乘道德而浮游”,“与时俱化”,这实际上是追求逃避现实的虚无境界。‎ D.乙文告诉我们:只有顺其自然,游于无为的道德境界才是最理想的。但我们从中也能得到“虽然人的境遇只与才能有关”的人生启示。‎ ‎21.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若 夫 乘 道 德 而 浮 游 则 不 然 无 誉 无 訾 一 龙 一 蛇 与 时 俱 化 而 无 肯 专 为 ‎20. 将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3分)‎ ‎(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3分)‎ ‎(3)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3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2-23题。(7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3.作者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分)‎ ‎24.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4分)‎ ‎(四)古诗文默写(10分,每空1分)‎ ‎25.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的部分。‎ ‎(1)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 , 。‎ ‎(2)青山隔送行, ,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3) ,烟光凝而暮山紫。‎ ‎(4)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5)固知 ,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6)爽籁发而清风生, 。睢园绿竹, 。‎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11月1日‎,余姚论坛出现一则“共享单车成了‘蓝’路虎”的帖子,称“共享单车随意摆放,人行道上对向两人没法通过,是‘蓝’路虎”,帖子引起友热议。其实共享单车已在全国各大城市遍地开花,先有较早起步的ofo、摩拜,之后“hello bike”小蓝车又势不可挡。共享单车是在互联经济充分发展以后市场产生的一种新的交通模式创新,它满足了城市居民短途出行的需要,使“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迎刃而解,但随之也产生投放过剩、管理缺位、挑战城市交通等一系列新问题。‎ 你是如何评价共享单车现象的?共享单车有没有必要在余姚这类县级城市推广?你有什么解决城市拥堵的“金点子”?……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文。题目自拟,书写端正!‎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答案:‎ ‎1.D(A.táo,dì;B.chān;C.yán)‎ ‎2.C(A青睐;B婆娑;D.热胀冷缩)‎ ‎3.A(B.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C.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D.改为“偶尔”,有时候)‎ ‎4.B(A冒号改成双破折号,观点——每一种物种都是被独立创造的观点一一;C.“曼哈顿原子计划”(前者在人文上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后者);D.使冒险、挑战)‎ ‎5.D(A“曾”前加主语“我”:B“决赛时往往只差两分,甚至一分”;C.“自从”移到句首。)‎ ‎6.B(归有光是明代散文家)‎ ‎7.B(①②“突出” “连续”对应“册页”“手卷”;③“要之必有我存在”与“我见青山多妩媚,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联系紧密;④处的“文”对应画之“题”,景之“摩崖”。)‎ ‎8.D(A拘泥、执着/不流动B地势髙的路C.得出结论/……的原因)‎ ‎9.C(趣-取;关-贯:却-恰)‎ ‎10.B(定后/宾前/被动/状后)‎ ‎11.示例:泪:凝聚在目中的水看不得一丝悲欢离合,几语凝噎挣脱了,那都是泪。‎ 孝:每一个孩子都是每一位老人的基石,稳健的基石才能扛起一个个孝。‎ ‎(4‎ 分,每条2分。语句必须写到选择的部件及组合起来的汉字,同时至少含有比喻或拟人中的一种修辞,少一个部件或汉字扣1分,缺少明显的修辞手法扣1分,字数超30个字的扣1 分。)‎ ‎12,【答案C 】“而氏可以”在文中并无依据,文中提到可以随意更改的是名。‎ ‎13.【答案D】A项“姬、姚、贏、姜”是为了说明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拜现象而举的例子;B项战国时期,姓和氏的原始意义开始逐渐淡化,趋同是自汉代以后;C项宋代史学家郑焦只是作出解释,并无推波助澜。‎ ‎14.答案:用“欣然”一词,可见刘和珍为国为民,主动请愿,敢于抗争,以事实来斥责反动文人污蔑学生请愿“是受人利用”的流言。‎ ‎15. 用反讽的手法(1分)形象的语言讽刺中外反动派刽子手恬不知耻的行径(1分)。 省略号表示中外反动派的历史与现实的罪恶罄竹难书,举不胜举。(1分)‎ ‎16.指出“苟活者”和“真的猛士”的含义各1分,参考答案给出了两种表述都可。写出对整句话的含义2分。‎ 苟活者:指那些有一定是非观有正义心,对刘和珍她们的英勇行为会有所感慨,但又缺乏行动,没有投入的反抗斗争中去。(1)‎ 真的猛士:像刘和珍那样以民族利益为重,不顾个人利益与安危,敢于同反对派斗争的觉醒者先驱者。(1)‎ ‎“苟活者”会从这次流血事件中看到希望,在殉难烈士的精神感召下,逐步觉醒,增长勇气;(1)的猛士会更坚定地奋勇前进。(1)鲁迅以满腔的热情,坚定的信念,鼓舞大家“直面人生”,经受生死考验,完烈士未竟事业。(2)‎ ‎17.1.文章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将人类历史的形成比作煤的形成,形象地论述了人类前进是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深刻道理。(1分)2.鲁迅想要告戒世人,向反动派徒手请愿是难以换来人类历史的前进,请愿终究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斗争方式,应当换一种有效的斗争方式,不要作无谓的牺牲。(2分)‎ ‎18.C(处置)‎ ‎19.C(A选择疑问/表猜测,大概;B代词/到,往;D表判断/句中停顿)‎ ‎20.D(但我们从中也能得到“虽然才能相近,但因取舍的标准不同,境遇也会不同”的人生启示。)‎ ‎21. 若 夫 乘 道 德 而 浮 游 则 不 然/无 誉 无 訾/一 龙 一 蛇/与 时 俱 化/而 无 肯 专 为 ‎22.(1)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了,然后才像现在这样打算飞到南方去。(宾 前1分,“南”词类活用1分,总体1分)‎ ‎(2)古时候富足尊贵而声名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无法记述,唯有卓越特出的人能受到后人的称道。(第一分句翻译成定语后置的形式,1分;“不可胜记” 1分,“倜傥非常” 1分)‎ ‎(3)希望陛下能体恤我愚拙至诚之心,满足我微不足道的心愿,或许祖母刘氏能因此侥幸, 最终得以安度余年。(矜愍1 分,听1分,“听任,允许”:庶1分)‎ ‎23.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鸾以人的情感,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3分)‎ ‎24.“系”字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了它们依恋主人不忍离去的深情;“啼”字写出了黄莺呜叫的特点,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之情。(4分)‎ ‎25.略 参考译文:(乙)‎ 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问他们是什么原因,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 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髙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主人:“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 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遇见山中的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终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鹅,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掉;先生你将怎样对待呢?”庄子笑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好像合于天道却并非真正与天道相合,因此还是不能免于受累。至于掌握了天道天德,活动就不会有所拖累。对赞誉与诋毁都无所谓,时而像龙一样。‎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