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鉴赏作业(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鉴赏作业(1)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鉴赏 作业 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2题。(9分)‎ 春夕旅怀 ‎[唐]崔涂①‎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 ‎【注】①崔涂:终生飘泊,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上句描绘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写“我”依依不舍送春归去。‎ B.颔联的第二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子规啼声与三更月色,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C.颈联“故园书动”写自己长久在外,因而家中的书一直没有被翻动过,充满寥落之意。‎ D.诗中前四句都是对春夕之景的描绘,写春景之寥落;后四句重在抒情,抒发了凄婉动人的愁绪。‎ ‎2.本诗蕴含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2题。(9分)‎ 渭上秋夕闲望①‎ 潘阆 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 ‎【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描写秦川秋色做了铺垫。‎ B.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 写出了水面上孤帆慢慢消失在缥缈的水烟之中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C.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D.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 ‎2.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2题。(9分)‎ 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注】①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②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③《晋书·张华传》:“斗牛之间,常有紫气。豫章雷焕掘狱基,入地四丈余,得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是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 ‎1.下列对诗歌内容情感及艺术特色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首联直起直落,抒写自如。写出作者卧病在家,社会交往甚少,自不免孤零寂寞之感;偏偏这时又传来了友人因贬谪而远行的消息,那更是惆怅倍增。‎ B.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对仗,但这首诗的第二联对偶却不工致,说明作者过于看重达意抒情,因而格律上出现了明显不足。‎ C.第四句写作者想象送别情景:友人去远了,而江边垂柳,临风依依,惜别之情,似无穷尽,历时既久而难以逝去。‎ D.“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既暗点友人的贬谪,交代其行踪,更是以孙楚、屈原的身世遭遇,喻友人才学之高超,仕途之坎坷,以及世道之不平,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 ‎2.首联中“嗟”字用得极好,请结合全诗分析,“嗟”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6分)‎ 四、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2题。(9分)‎ 对酒 陈与义 新诗满眼不能裁,鸟度云移落酒杯。‎ 官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 是非衮衮【注】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 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 ‎【注】衮衮:相继不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二句倒装切入,写诗人被倒映在酒杯中的飞鸟和浮云触动却找不到适当的诗句来表达。‎ B.第三句的叙述中饱含感慨,诗人感叹自己整天忙忙碌碌,周旋于案牍文书中,没完没了。‎ C.第四句诗人想象不久之后,楼头阵阵风雨吹起,景象苍凉萧瑟,秋天将近,不禁感伤。‎ D.尾联照应题目,诗人要抛开那些烦恼,痛快地喝上一通酒,醉后往床上一躺,进入梦乡。‎ ‎2.“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两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结合诗句内容,从手法和情感抒发角度赏析其妙处。(6分)‎ 五、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2题。(9分)‎ 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 赵嘏①‎ 杜若②洲边人未归,水寒烟暖想柴扉。‎ 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 目极思随原草遍,浪高书到海门③稀。‎ 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矶④。‎ ‎【注】①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唐代诗人。②杜若:香草名。③海门:河流入海之处。④钓矶:钓鱼时坐的岩石。‎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人未归”“想柴扉”,紧承题目“怀”字,写出作者虽身处曲江之畔,但思念江南故乡的心情。‎ B.“水寒”“烟暖”等意象点明初冬时节,写出作者眼中所望之景,为后三联表达感情烘托了气氛。‎ C.颈联作者极目远望,思念之情随离离原草而更显渺远,风浪阻隔使投递之信也愈显稀少,更增加了离情之浓。‎ D.尾联一问一答,以“万里春流”的宏阔气势写愁情,将愁情形象化具体化,使思乡之情更加绵长、浓郁。‎ ‎2.“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两句有何精妙之处?请简析。(6分)‎ 六、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1-2题。(9分)‎ 迷神引·贬玉溪,对江山作 晁补之 黯黯青山红日暮,浩浩大江东注。余霞散绮,向烟波路。使人愁,长安远,在何处。几点渔灯小,迷近坞。一片客帆低,傍前浦。‎ 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误。觉阮途穷,归心阻。断魂素月,一千里、伤平楚。怪竹枝歌,声声怨,为谁苦。猿鸟一时啼,惊岛屿。烛暗不成眠,听津鼓。‎ ‎1.下列对这首词上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上片以景起头,首两句写词人伫立江畔所见之景,气象凄迷,景物优美。‎ B.上片第二句,俯瞰脚下,但见“浩浩大江东注”,直接表达了词人对人生如逝水东流的感叹。‎ C.“使人愁”三句直抒情怀,“长安”代指北宋京成汴梁。作者这样一个才气纵横,政绩斐然的人,却半生潦倒,功名蹭蹬。所以,这“使人愁”,不只是因为大江东去,更是有着被贬他乡、政治失意的深沉内容。‎ D.上片末四句既从正面用笔描写景物,又从侧面暗示时间已由黄昏到黑夜。‎ E. 由于近观,渔灯“几点”而“小”,看到清清楚楚;由于远望,故所见客帆“一片”,给人以多的感觉。从用字说,“几点”对“一片”,“近坞”对“前浦”,一写少和多,一写近和远,概括出词人当时目力所见的空间范围。‎ ‎2.这首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析。(4分)‎ 一、‎ ‎【答案】1.A ‎2.①春光易逝之叹。诗人面对着春水远流、春花凋谢的暮春景色,表达了深深的感叹;②羁旅思乡之情。借“子规”“三更月”的意象以及梦中之景写出了游子思乡羁旅孤独之情。③仕途坎坷、孤独飘零之苦。“自是不归归便得”,是无可奈何的伤心语,传达出诗人的苦闷彷徨、悲愁痛苦之情。④年华老去之悲。从第三联中写诗人揽镜自照白发生可以看出。⑤从暗用五湖典故看,含有归隐田园之意。‎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B项,颔联第二句写的是梦醒时分,是实景,不是虚实结合。C项,“故园书动经年绝”意思是家乡的来信动辄几年都收不到,“动”是动辄之意,“书”是书信之意。D项“诗中前四句都是对春夕之景的描绘”不当,第三句“蝴蝶梦中家万里”意思是在睡梦中梦见了万里之外的家乡,写的是梦中之景。故选A。‎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诗一起笔,就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流水落花春去也——诗人深深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诗第二句“送尽东风过楚城”更加感伤。诗人把春光(“东风”)拟人化了,依依为她送别。这里,不是春风他送我回故乡,而是他在异乡送春归。这一“送”字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诗人面对着落红满地、柳絮漫天的残春景物,不可能不更加思念故乡。由送春而牵动的思乡之情,笼罩全篇。以下句句写的是思乡衷曲。“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这一联进入正题,游子从“蝴蝶梦”中获得片刻的回乡之乐,但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家园依旧远隔万里,更加空虚、失望,更加触动思乡之情。何况此时又正当“子规枝上月三更”,听着子规啼,想着蝴蝶梦,游子的心,该是何等的痛苦哀伤。诗的最后两句更耐人寻味。“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这两句是倒装。从暗用五湖典故看,这里的“归”字,还含有归隐田园之意。诗人仆仆风尘,仕途坎坷,“自是不归归便得”一语,是无可奈何的伤心话,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 二、‎ ‎【答案】1.D ‎2.颔联主要写了残阳、轻雨、鸣蝉三种意象。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残阳初过雨”属于视觉描写,“何地不鸣蝉”属于听觉描写;描绘了静谧的黄昏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日,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的画面。(或诗人借助不同景物,描绘出一幅静中有动、时空交融的清新幽美的秋日黄昏图景。)‎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要注意认真理解诗歌内容,准确把握诗歌的艺术手法。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D项,“同时也揭示出‘渔人’‎ 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分析有误。尾联表面是感叹无人如太公之贤,实则是说无人赏识,无太公的际遇。故选D。‎ ‎2.本题考查的是概括诗歌的意象、赏析诗歌的手法、描述概括诗歌的画面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要立足理解诗句,准确把握诗歌的手法及表达效果。本题题干问的是“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考生首先要理解颔联诗句:雨后还能看到残阳,树上的蝉都在鸣叫。颔联描写的意象是:残阳、秋雨、鸣蝉三个意象。通过写看到的残阳和听到的蝉鸣,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描绘出一幅秋雨过后残阳西下,鸣蝉鸣叫的宁静祥和的景物画面。‎ 三、‎ ‎【答案】1.B ‎2.“嗟”字用得好,自然而又蕴藉:一是颔联“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句借江树含情表达依依惜别之情,因同知己离别而怅惘;二是颈联用孙楚、屈原的典故表达伤怀之情,为故人才学高超却被贬而感伤。‎ ‎【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诗歌内容情感及艺术特色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说明作者过于看重达意抒情,因而格律上出现了明显不足”错误,第二联对偶虽不甚工致,但流走匀称,宛转如意,说明作者于此重在达意抒情,而不拘泥于形式上的刻意求工。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紧扣“嗟”字写惜别深情,写出了想象中的送别情景:朋友远行,诗人因病不能相送,伤别之情倍添一层以江边依依杨柳比心中缠绵之情,虚景实情。“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以孙楚、屈原的身世遭遇,喻友人才学之高超,仕途之坎坷,以及世道之不平,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 四、‎ ‎【答案】1.C ‎2.①‎ 这一联写了是非恩怨,接踵不绝,没完没了,伴着我渐渐老去;燕子已经离开,飞往南方的故巢,令人感到岁月在匆匆地流逝。②上句直抒胸臆下句借景抒情,表达俗事缠身的烦恼和岁月流逝、年华老去无奈与感慨。‎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第四句诗人想象不久之后”解读有误,结合诗歌这句所写的景象为眼前所见之景。本句意思为“眼见到楼头阵阵风雨,秋天已经来到,满目苍凉萧瑟,使人感伤”。故选C。‎ ‎2.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内容涉及对诗歌的表达技技巧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题目说“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两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要求结合诗句内容,从手法和情感抒发角度赏析其妙处。这两句“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意思是说是是非非,接踵不绝,书生渐渐老去;岁月匆匆,翩翩燕子,已仓促回归。从手法上上句直抒胸臆下句借景抒情,表达了俗务缠身中岁月在匆匆地流逝,自己年华老去的无奈与感慨之情。“是非衮衮”是说是非恩怨,接踵不绝,没完没了,“书生老”写自己逐渐老去,这句是直抒胸臆,写出了俗务缠身的不胜其烦和年华老去的无奈;“燕子回”写燕子已经离开,飞往南方的故巢,从而让人感到“岁月匆匆”,借写燕子表达岁月流逝的感慨。‎ 五、‎ ‎【答案】1.B ‎2.虚实结合,今昔对比。上句想象:身处异乡,春风乍起,像故园何处风吹柳拂;下句写实:远离故人,忽见南来大雁尽着风雪。前后对比表达了对故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准确把握诗歌词句含义和诗歌内容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同时结合手法加以理解。B项中“‘水寒’‘烟暖’等意象点明初冬时节”错误,由诗题“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可知应为早春之景。故选B。‎ ‎2.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答题的关键是从遣词造句、艺术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找到诗句的特殊之处,然后结合诗题及诗句的内容加以具体分析,注意把握诗句的丰富内涵。由诗题“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可知本诗为怀乡诗,因而“故园何处”一句是诗人的想象,想想故乡“风吹柳”,而“新雁南来”“雪满衣”的情景恰恰是诗人所见,由此可知其手法运用之精妙,再结合情感加以分析即可。‎ 六、‎ ‎【答案】1.AB ‎2.下片表达了作者贬谪的郁闷(悲怆)之情和羁旅的哀愁(寂寞、迷茫)。主要的表现手法有:①直抒胸臆(直接抒情):“暗想”“自悔”两句直接抒发了词人因政治生涯的不顺而产生的自怨自艾的情绪和悲愤的感慨。②用典:运用“阮籍途穷”的典故,以此来自比,抒发了途穷命塞的感叹。③寓情于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通过素月、平楚、《竹枝》歌声、猿鸟啼呜等意象,层层渲染,营造了伤感、凄苦的意境,使景物情思化,抒发了因贬谪而产生的怆然之情。(此点答渲染烘托也可。)‎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及艺术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审题,注意结合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仔细比对和分析选项内容。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上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A项,“凄迷”“优美”表述不正确,词的起首两句以景起,气象雄浑,景物壮阔。B项,“直接表达了词人对人生如逝水东流的感叹”“直接表达”不正确,此处是暗含这种感慨。故答案选AB。‎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抒情方式的手法赏析和情感把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从以下的抒情方式中进行选择,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还有借助特殊的方式抒情如用典、对比、细节描写等,答题时根据具体的诗歌具体的分析,此题主要是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答题时要结合诗歌做具体的解释。下片一奇峰空起,汪泣恣肆,语调凄切,情感悲苦,倾吐出满怀衷肠。“自悔儒冠误”‎ ‎,极言心中悲愤感慨,谓富家子弟养尊处优,而一般读书人往往潦倒一生。此处前句用暗想,后句用自悔,自怨自艾的情绪跃然纸上。此处作者直抒胸臆,包含了许许多多难言的辛酸痛楚,读之令人凄伤。接下来词人融情于景,借素月、《竹枝》歌声、猿鸟啼鸣,对凄苦的情怀,再作更富形象性的渲染。晁补之是济洲巨野人,此刻贬官信州,从北至南,千里迢迢,烟树苍茫,面对素月,怎能不为之销魂呢?平楚,谢朓诗: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杨慎称:楚,丛木也。登高望远,见木杪如平地,故云平楚犹《诗》所谓平林也(《升庵诗话》)。一千里,伤平楚,与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意境很相近,只是此处由近而远,思故乡千里迢迢,故望平楚而伤情无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