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文言文阅读学案(12)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文言文阅读 学案 文言实词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导学号:35900048】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殣相望。融既饥困,乃悔而叹息,谓其友人曰:“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故往应骘召。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典校秘书。是时,邓太后临朝,骘兄弟辅政。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融乃感激,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 (节选自《后汉书·马融传》) 1.解释文中加点实词。 (1)融从其游学 游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恂奇融才 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道殣相望 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灭无赀之躯 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圣贤不坠 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外出学习 (2)意动用法,认为……有奇才 (3)饿死的人 (4)估量,引申为“高贵” (5)放弃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古人有这样的话:“左手拿着天下的地图,右手割断自己的喉管,这是愚蠢的人都不做的事情。”这样的原因,是生命比天下更宝贵。(关键点:“据”“刎”“所以”、状语后置) (2)而当时浅陋的儒生和读书人,都认为可以大兴文德,武力应该废止,于是停止打猎的礼仪,停息作战布阵的法令,所以狡猾的盗贼趁朝廷当时没有防备,放纵横行。(关键点:“以为”“宜”“寝”“从”。“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两句亦可作互文理解) 【参考译文】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将作大匠马严的儿子。马融长相英俊,善于言辞,很有才气。起初,京城的挚恂用儒术教授生徒,在南山隐居,不答应朝廷征召聘任,在关西一带名气很大,马融跟着他外出学习,学识渊博精通儒学经典。挚恂认为马融有奇才,就把女儿嫁给了他。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听说了马融的名声,把他召为舍人,但是马融内心很不乐意,就没答应,客居在凉州的武都和汉阳境内。恰逢羌虏迅猛扰边,边境混乱不安,粮价飞涨,关内以西之地,路上饿死的人随处可见。马融在陷入饥饿困苦后,才后悔并且叹息着对朋友说:“古人有这样的话:‘左手拿着天下的地图,右手割断自己的喉管,这是愚蠢的人都不做的事情。’这样的原因,是生命比天下更宝贵。现在因为一点点世俗的屈辱,而毁灭自己高贵的身体,这大概也不是老子庄子所认可的啊。”于是就答应了邓骘的邀请。永初四年,被任命为校书郎中,到东观做典校秘书。这个时候,邓太后主持朝政,邓骘兄弟辅佐她。而当时浅陋的儒生和读书人,都认为可以大兴文德,武力应该废止,于是停止打猎的礼仪,停息作战布阵的法令,所以狡猾的盗贼趁朝廷当时没有防备,放纵横行。马融于是感慨激愤,认为文武之道,圣贤都没有放弃,勇、智、仁、信、忠五才,没有一个可以废止。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也。时豫州刺史周景行部到梁国,玄谒景,因伏地言陈相羊昌罪恶,乞为部陈从事,穷案其奸。景壮玄意,署而遣之。玄到,悉收昌宾客,具考臧罪。昌素为大将军梁冀所厚,冀为驰檄救之。景承旨召玄,玄还檄不发,案之益急。昌坐槛车征,玄由是著名。 建宁三年,迁司空,转司徒。素与南阳太守陈球有隙,及在公位,而荐球为廷尉。玄以国家方弱,自度力无所用,乃称疾上疏,引众灾以自劾。遂策罢。岁余,拜尚书令。时太中大夫盖升与帝有旧恩,前为南阳太守,臧数亿以上。玄奏免升禁锢,没入财贿。帝不从,而迁升侍中。玄托病免,拜光禄大夫。光和元年,迁太尉。数月,复以疾罢,拜太中大夫,就医里舍。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义。 (1)穷案其奸 案:____________ (2)景壮玄意 壮:____________ (3)昌素为大将军梁冀所厚 厚:____________ (4)冀为驰檄救之 檄:____________ (5)素与南阳太守陈球有隙 素:____________ (6)岁余,拜尚书令 拜:____________ (7)没入财贿 没:____________ (8)复以疾罢 疾:____________ 【答案】 (1)查究 (2)意动用法,以……为壮,钦佩 (3)推重 (4)文书 (5)平素,向来 (6)授予官职 (7)没收 (8)疾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玄到,悉收昌宾客,具考臧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景承旨召玄,玄还檄不发,案之益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桥玄到达陈国后,全部抓捕羊昌的宾客,具体拷问贪污罪行。 (2)周景秉承梁冀意旨想召回桥玄,桥玄退还文书不为所动,拷问羊昌更急。 【参考译文】 桥玄,字公祖,是梁国睢阳人。当时豫州刺史周景巡行所属部域考核政绩,到了梁国,桥玄谒见周景,伏地陈述陈相羊昌的罪恶,请求周景任命他为部陈从事的官职,彻底查究羊昌的罪行。周景钦佩他的意志,就任命他担任此职并派遣他到陈国去。桥玄到达陈国后,全部抓捕羊昌的宾客,具体拷问贪污罪行。羊昌向来为大将军梁冀所推重,梁冀急发文书救羊昌。周景秉承梁冀意旨想召回桥玄,桥玄退还文书不为所动,拷问羊昌更急。羊昌最后被囚车押解进京,桥玄从此出了名。 建宁三年(公元170年),升为司空,转任司徒。桥玄素来与南阳太守陈球有矛盾,自己在三公之位后,便推荐陈球做廷尉。桥玄认为国家正弱,自己考虑个人的能力无处所用,就称病上疏,援引国家出现的众多灾祸来弹劾自己。于是被免职。一年以后,被拜为尚书令。当时太中大夫盖升与皇帝有旧恩,以前做南阳太守,贪污数亿以上。桥玄奏请免去盖升之职并将他关押起来,没收其贿赂所得,皇帝不同意,反而提拔盖升为侍中。桥玄称病免职,拜为光禄大夫。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升任太尉。几个月后,又以病罢免,任命为太中大夫,回到家中就医。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王思远,琅邪临沂人。尚书令晏从弟也。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景素被诛,左右离散,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与庐江何昌宇、沛郡刘琏上表理之,事感朝廷。景素女废为庶人,思远分衣食以相资赡。 世祖诏举士,竟陵王子良荐思远及吴郡顾暠之。思远与顾暠之友善。暠之卒后家贫,思远迎其儿子,经恤甚至。邵陵王子贞为吴郡,世祖除思远为吴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论者以为得人。以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临海太守沈昭略赃私,思远依事劾奏,高宗及思远从兄晏、昭略叔父文季请止之,思远不从,案事如故。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义。 (1)手种松柏 手:____________ (2)上表理之 理:____________ (3)世祖诏举士 诏:____________ (4)世祖除思远为吴郡丞 除:____________ (5)不之任 任:____________ (6)思远依事劾奏 依:____________ (7)请止之 止:____________ (8)思远不从,案事如故 案:____________ 【答案】 (1)名词活用作状语,亲手 (2)名词活用作动词,说明 (3)下诏 (4)授予官职 (5)重用 (6)依照,根据 (7)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止,制止 (8)查究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景素女废为庶人,思远分衣食以相资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王思远被宋朝时建平王刘景素征召为南徐州主簿,很被以礼相待(看重)。 (2)景素的女儿被贬为平民,王思远拿自己的衣食去资助养活她。 【参考译文】 王思远,是琅邪临沂人。尚书令王晏的堂弟。王思远被宋朝时建平王刘景素征召为南徐州主簿,很被以礼相待(看重)。景素被杀后,手下人东逃西散,王思远亲自负责他的殡葬事宜,又亲手在他墓旁种植松柏。并和庐江何昌宇、沛郡刘琏上表为其说明,感动了朝廷。景素的女儿被贬为平民,王思远拿自己的衣食去资助养活她。 世祖下诏推选人才,竟陵王萧子良举荐了王思远及吴郡的顾暠之。王思远和顾暠之很友好。暠之死后家中贫困,王思远把他的儿子接来,照顾得非常周到。邵陵王萧子贞为政吴郡,世祖任命王思远为吴郡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舆论都认为他是最适当人选。(思远)后因病辞职,还京任司徒谘议参军。高宗辅佐治理政务后,没有重用王思远,依然迁任他为御史中丞。临海太守沈昭略贪赃徇私,思远便据实弹劾,高宗和思远堂兄王晏以及昭略的叔父沈文季都请他别这样做,思远不从,依然像以前一样调查此事。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白重赞,宪州楼烦人,其先沙陀部族。重赞少从军,有武勇。汉初,自散员都虞候三迁护圣都指挥使。宋初,加检校太师,改镇泾州。有马步军教练使李玉,本燕人,凶狡,与重赞有隙。遂与部下阎承恕谋害重赞,密遣人市马缨,伪造制书云重赞构逆,令夷其族。乃自持伪制并马缨,以告都校陈延正曰:使者致而去矣。延正具白重赞,重赞封其书以闻。太祖大骇,令验视之,率皆诞谬,遂命六宅使陈思诲驰赴泾州,禽玉及承恕鞫问,伏罪弃市。延正擢领刺史以赏之,太祖诏诸州,凡被制书,则详验印文笔迹。俄改泰宁军节度。乾德四年,又为定国军节度。 (选自《宋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7.解释文中加点实词。 (1)与重赞有隙 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者致而去矣 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延正具白重赞 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延正擢领刺史以赏之 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俄改泰宁军节度 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隔阂 (2)送达 (3)禀告、告诉 (4)提拔 (5)不久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密遣人市马缨,伪造制书云重赞构逆,令夷其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命六宅使陈思诲驰赴泾州,禽玉及承恕鞫问,伏罪弃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李玉)暗中派人购买马缨,伪造制书说白重赞谋反,(希望)下令诛杀他的家族。(关键点:“市”“构逆”“夷”) (2)(太祖)于是命令六宅使陈思诲快马赶往泾州,擒获李玉及阎承恕进行审问,李玉及阎承恕认罪后被处死。(关键点:“驰”“禽”“鞫问”“弃市”) 【参考译文】 白重赞,是宪州楼烦人,其祖先为沙陀部族。重赞年少即从军,武艺高强,作战勇猛。后汉初年,由散员都虞候多次升迁,官至护圣都指挥使。宋初,白重赞被加授检校太师,改任泾州节度使。马步军教练使(李玉),本是燕州人,性情凶悍狡诈,与重赞有些小矛盾,便与他的部下阎承恕陷害白重赞。李玉暗中派人购买马缨,伪造制书说白重赞谋反,(希望)下令诛杀他的家族。李玉拿着伪造的制书和马缨去见都校陈延正,说:朝廷的使者将此送来后便走了。陈延正把情况告诉了白重赞,重赞不置一词,将制书和马缨密封起来,并使皇上知晓此事。宋太祖大为惊骇,命拆封验看,发现全都是伪造的。(太祖)于是命令六宅使陈思诲快马赶往泾州,擒获李玉及阎承恕进行审问,李玉及阎承恕认罪后被处死。陈延正被提拔为刺史并得到赏赐,太祖颁诏诸州,今后凡接到朝廷制书,都要详细查验印文笔迹,辨别真伪。不久,白重赞改任泰宁军节度使。乾德四年,重赞又担任定国军节度使。 文言虚词与文言句式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题目。 【导学号:35900049】 高郢,字公楚,其先渤海蓚人。九岁通《春秋》,能属文。后举进士擢第,应制举,登茂才异行科,授华阴尉。尝以鲁不合用天子礼乐,乃引《公羊传》,著《鲁议》,见称于时,由是授咸阳尉。 李怀光节制邠宁,奏为从事,累转副元帅判官、检校礼部郎中。怀光背叛,将归河中,郢言:“西迎大驾,岂非忠乎!”怀光忿而不听。及归镇,又欲悉众而西。时浑瑊军孤,群帅未集,郢与李鄘誓死驻之。属怀光长子琟候郢,郢乃谕以逆顺曰:“人臣所宜效顺。且自天宝以来阻兵者,今复谁在?况国家自有天命,非独人力。今若恃众西向,自绝于天,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安知三军不有奔溃者乎?”李琟震惧,流泪气索。德宗还京,命谏议大夫孔巢父、中人啖守盈赴河中宣慰怀光,授以太保;而怀光怒,激其亲兵诟詈,杀守盈及巢父。巢父之被刃也,委于地,郢就而抚之。及怀光被诛,马燧辟郢为掌书记。 1.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尝以鲁不合用天子礼乐 以:________ (2)著《鲁议》,见称于时 于:________ (3)怀光忿而不听 而:________ (4)今若恃众西向 若:________ (5)安知三军不有奔溃者乎 乎:________ 【答案】 (1)动词,认为 (2)介词,在 (3)连词,表并列,无实义 (4)连词,如果 (5)语气助词,呢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臣所宜效顺。且自天宝以来阻兵者,今复谁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巢父之被刃也,委于地,郢就而抚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人臣应该效忠,况且从天宝以来阻止朝廷军队的,现在还有谁在?(关键点:“宜”“且”“阻”“复”) (2)孔巢父被杀的时候,倒在了地上,高郢就俯下身子抚慰他。(关键点:“之”“刃”“就”“抚”) 【参考译文】 高郢,字公楚,他的祖先是渤海郡蓚县人。高郢九岁就通晓《春秋》,能写文章。后来考中进士,应试制举,考上茂才异行科,被授任华阴县尉。曾认为鲁国不应该用天子的礼乐,于是引用《公羊传》中的说法,著《鲁议》,被当时人称赞,因此被任命为咸阳尉。 李怀光统治邠宁,上奏让高郢担任从事,多次调动担任副元帅判官、检校礼部郎中。李怀光反叛,将要回到河中,高郢说:“向西迎接皇帝,难道不是忠臣吗!”李怀光愤怒,不予采纳。等回到河中,又想调动所用兵力向西进发。当时浑瑊(唐朝名将)军力孤危,众将领没有集中,(朝廷情势十分危急,)高郢与李鄘誓死驻守不动。恰巧李怀光长子李琟来拜访高郢,高郢就用逆顺的道理开导他说:“人臣应该效忠,况且从天宝以来阻止朝廷军队的,现在还有谁在?更何况国家自有天命,不只是靠人的力量。现在如果依靠人多势众向西攻打朝廷军队,这是自绝于天,十室之城,必定有忠信之人,怎么知道军队中没有逃跑的呢?”李琟震惊惧怕,眼中流泪,喘不上气来。德宗回到京城,命令谏议大夫孔巢父、宦官啖守盈赴河中安抚李怀光,授予他太保之职;可是李怀光恼怒,激怒他的亲兵责骂二人,并杀死了啖守盈和孔巢父。孔巢父被杀的时候,倒在了地上,高郢就俯下身子抚慰他。等到李怀光被杀,马燧征召高郢为掌书记。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题目。 【导学号:35900050】 边光范,字子仪,并州阳曲人。性谦退和雅,有吏材。长兴四年,改太常丞。丁内艰。晋天福二年,拜太府少卿。上书曰:“臣闻唐太宗有言:‘朕居深宫之中,视听不能及远,所委者惟都督、刺史。’则知此官实系治乱,必须得人。今则刺史或因缘世禄,或贡奉家财,或微立军功,或但循官序。实恐抚民无术,御吏无方,以此牧民,而民受其赐鲜矣。望选能吏以苏民瘼,用致升平。”奏入,留中不出。晋少帝即位,拜右谏议大夫,权知开封府事,迁给事中。时与契丹失欢,河朔连兵,命光范出使修好。少帝以光范藩邸旧僚,待遇尤厚。 乾德五年,兼桥道使,朝廷遣使督治道,常六七辈,一使所调发民皆数百人,吏缘为奸,多私取民课,所发不充数,而道益不修。光范计其工,以州卒代民,官给器用,役不淹久,人以无扰。诏书褒美。 3.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朕居深宫之中 之:________ (2)则知此官实系治乱,必须得人 则:________ (3)时与契丹失欢 与:________ (4)少帝以光范藩邸旧僚 以:________ (5)所发不充数 所:________ 【答案】 (1)助词,的 (2)连词,就 (3)介词,跟、和 (4)介词,因为 (5)助词,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事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实恐抚民无术,御吏无方,以此牧民,而民受其赐鲜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范计其工,以州卒代民,官给器用,役不淹久,人以无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实在害怕(他们)治理百姓没有办法,管理下级官员没有策略,用这些人来管理百姓,那么百姓受到他们的好处就少了。(关键点:“术”“方”“牧”“赐”) (2)边光范计算修路的工值,用州卒代替征调民工,官府提供工具,修道路的工作就不会长久,不打扰百姓的耕作。(关键点:“计”“代”“役”“淹久”) 【参考译文】 边光范,字子仪,是并州阳曲人。生性谦让、温和、文雅,有才干。长兴四年,改做太常丞。遭母丧。晋天福二年,边光范拜太府少卿,上书说:“我听说唐太宗有句话:‘我住在深宫之中,看不到也听不到远处,所依靠的就是都督、刺史。’这就知道这些地方长官实在是关系到国家的太平和动乱,特别需要选择得力的人。现在的刺史有的因为世代享有爵禄做官,有的因为贡奉家财做官,有的因为刚刚建立小的军功做官,有的只是遵循官吏的等级做官。实在害怕(他们)治理百姓没有办法,管理下级官员没有策略,用这些人来管理百姓,那么百姓受到他们的好处就少了。希望选择有能力的官吏来减少人民的疾苦,从而天下太平。”奏折上去后,皇帝把奏章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复。少帝即位,(边光范)拜为右谏议大夫,掌管开封府,(并很快)迁给事中。那时后晋与契丹关系破裂,河朔地区连年战争,命令边光范出使修复关系。少帝因为边光范是自己做藩王时的旧臣,待遇尤厚。 乾德五年,兼任桥道使,朝廷派遣专人负责各州治路,每年达六七次之多,每一任到地方后都要调发数百人,有些官吏就因此干些不法勾当,大多随意征收赋税,中饱私囊,发的钱财物资不够数,道路也不修。边光范计算修路的工值,用州卒代替征调民工,官府提供工具,修道路的工作就不会长久,不打扰百姓的耕作。(宋太祖闻听后,)下诏书夸奖边光范。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导学号:35900051】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 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复征,再迁渔阳太守。寻转蜀郡太守,以母老乞不之官。转护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鲜卑多次侵犯边塞,李膺常常冒着飞箭流石,每次都击退来敌,敌寇非常害怕他。(李膺)后因公事被免去官职,回到纶氏居住,教授的子弟常有上千人。(关键点:“数”“走”“以”“教授”“还居纶氏”为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6.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樊陵后来凭巴结宦官,做到了太尉的职位,被有节操的人所鄙弃。(关键点:“附”“为……所……”) 【参考译文】 李膺字元礼,是颍川郡襄城县人。禀性孤傲清高,不大与人交往,只把同郡人荀淑、陈寔当成师友。 (李膺)最初被举荐为孝廉,后被司徒胡广征召,又升任青州刺史。郡守县令害怕他威严清明,听说后大都弃官而去。后再次被征召,调任渔阳太守。不久转为蜀郡太守,因为母亲年迈请求不赴任。转为护乌桓校尉。鲜卑多次侵犯边塞,李膺常常冒着飞箭流石,每次都击退来敌,敌寇非常害怕他。(李膺)后因公事被免去官职,回到纶氏居住,教授的子弟常有上千人。南阳的樊陵请求做他的门徒,李膺辞谢没有接受。樊陵后来凭巴结宦官,做到了太尉的职位,被有节操的人所鄙弃。荀爽曾去拜谒李膺,趁便替李膺驾车,回来后高兴地说:“今天竟能够给李君驾车。”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选自《三国志·关羽传》)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关键点:“封”,动词,译为“封存”;“拜书”,动宾短语,“拜”为动词,表敬称,“书”为名词,译为“书信”,“拜书”译为“呈上书信”;“奔”,译为“投奔”;“于袁军”为介宾短语作后置状语,翻译时应移至动词前。 【答案】 关羽将曹操给他的赏赐全部封存,呈上书信告辞,然后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去了。 8.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关键点:句式“为……所……”表被动;“贯”为动词,译为“贯穿”,这里据语境译为“射穿”。 【答案】 关羽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箭射穿了他的左臂。 【参考译文】 关羽字云长,本来字长生,是河东解人。建安五年,曹操东征,刘备投奔袁绍。曹操擒住了关羽,回来后授予偏将军一职,对他礼遇厚重。等到关羽杀了颜良,曹操知道他一定会离开,重重地赏赐了他。关羽将曹操给他的赏赐全部封存,呈上书信告辞,然后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去了。左右的人想去追他,曹操说:“这也是各为其主,不要追了。” 关羽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箭射穿了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了,(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华佗说:“箭头有毒,毒已渗入到骨头里,应当切开臂膀,再一次治疗箭伤,刮掉渗入毒药的骨头,(完全)除掉毒药,这样以后,病才能根除。”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华佗切开。当时,关羽恰好邀请各位将领在一起喝酒吃饭,臂膀上鲜血淋漓,溢出盘子,而关羽却(依然)切烤肉(吃)举起酒杯(喝),谈笑自若。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地名)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至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选自《吕氏春秋》)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也亦甚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关键词“行”“赐”“知”;“景公未之行”是宾语前置句。 【答案】 今天我游说景公,景公没有采纳我的主张却赏赐我廪丘(这块地方),他也太不了解我了。 10.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关键词“万乘”“佐”“苟”;“万乘难与比行”属于省略句。 【答案】 国君在品行上也难以与他相比,三王的辅臣也不比他显耀,(因为孔子)取舍不随便啊! 【参考译文】 孔子拜见齐景公,景公送给他廪丘这块地方作为供养之地,孔子推辞不接受,回来对弟子说:“我听说品德高尚的人应当立功后才受赏。今天我游说景公,景公没有采纳我的主张却赏赐我廪丘(这块地方),他也太不了解我了。”(孔子)让弟子赶快驾车,辞别后离开了(齐国)。孔子出身平民,官做到了鲁国司寇,国君在品行上也难以与他相比,三王的辅臣也不比他显耀,(因为孔子)取舍不随便啊!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方庆,雍州咸阳人也。其先自琅琊南度,居于丹阳,为江左冠族。其祖随褒北徙入关,始家咸阳焉。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畋猎无度,乃上书切谏。元昌览书而遽止。 方庆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参军。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永淳中,累迁太仆少卿。则天临朝,拜广州都督。广州地际南海,每岁有昆仑(古指马来人)乘舶以珍物与中国交市。旧都督路元睿冒求其货,昆仑怀刃杀之。方庆在任数载,秋毫不犯。又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有删节) 1.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5分) (1)其祖随褒北徙入关,始家咸阳焉 焉:________ (2)乃上书切谏 乃:________ (3)元昌览书而遽止 而:________ (4)每岁有昆仑乘舶以珍物与中国交市 与:________ (5)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 者:________ 【答案】 (1)语气助词,了 (2)连词,于是、就 (3)连词,表承接,无实义 (4)介词,跟、和 (5)代词,……的人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王方庆)曾经跟随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任希古升迁做了太子舍人,王方庆也因此终止了学业。(关键点:“尝”“就”“受”“卒”) (2)王方庆就约束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均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境内清明整肃。(关键点:“乃”“集止”“绳”“清肃”) 【参考译文】 王方庆,是雍州咸阳人。他的祖先从琅琊向南迁移,迁居到丹阳,是江左名门望族。他的祖父随王褒向北迁移入关,才在咸阳安家了。他的父亲王弘直,是汉王元昌的朋友,汉王打猎无节制,(王弘直)就上书提意见,情意恳切。元昌看了,便马上停止,不再打猎。 王方庆十六岁,就被任命为越王府参军。(王方庆)曾经跟随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任希古升迁做了太子舍人,王方庆也因此终止了学业。唐高宗永淳年间,王方庆连续升任至太仆少卿。武则天临朝当政时,王方庆官拜广州都督。广州在南海之滨,每年有马来人乘船运珍珠之类货物和中国做买卖。旧都督路元睿贪污他们的货物,马来人带着刀具(把他)杀了。王方庆在任几年,秋毫不犯。另外他所管辖之内的各州首领,过去多贪婪放纵,百姓有到官府诉冤的,府中官员因为事先接受了首领的贿赂,也未曾追查。王方庆就约束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均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境内清明整肃。当时人们认为从唐代以来治理广州的官员没有谁能超出王方庆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也。明帝即位,进封康乡侯,加侍中。诸葛亮寇天水,臻奏:“宜遣奇兵入散关,绝其粮道。”乃以臻为征蜀将军,假节督诸军事,到长安,亮退。还,复职,加光禄大夫。是时,帝方隆意于殿舍,臻数切深。及殿中监擅收兰台令史,臻奏案之。诏曰:“殿舍不成,吾所留心,卿推之何?”臻上疏曰:“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小,所堕者大也。臣每察校事,类皆如此,惧群司将遂越职,以至陵迟矣。” 幽州刺史毋丘俭上疏曰:“陛下即位已来,未有可书,吴、蜀恃险,未可卒平,聊可以此方无用之士克定辽东。”臻曰:“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吴频岁称兵,寇乱边境,而犹案甲养士,未果寻致讨者,诚以百姓疲劳故也。且渊生长海表,相承三世,外抚戎夷,内修战射,而俭欲以偏军长驱,朝至夕卷,知其妄矣。”俭行,军遂不利。 3.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5分) (1)乃以臻为征蜀将军 乃:________ (2)帝方隆意于殿舍 于:________ (3)聊可以此方无用之士克定辽东 之:________ (4)非王者之事也 也:________ (5)欲以偏军长驱 以:________ 【答案】 (1)连词,于是、就 (2)介词,表对象,无实义 (3)助词,的 (4)助词,表判断语气 (5)介词,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小,所堕者大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吴频岁称兵,寇乱边境,而犹案甲养士,未果寻致讨者,诚以百姓疲劳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古代制定处置越权官员的法规,不是因为厌恶他们办事太勤勉,确实是因为收益小而损失大啊。(关键点:“制”“恶”“诚”“堕”) (2)东吴连年举兵,进犯边境,而我国仍旧按兵不动,休养将士,没有最终寻找机会讨伐它,实在是因为老百姓疲惫劳累的缘故。(关键点:“频岁”“寇”“案”“故”) 【参考译文】 卫臻,字公振,是陈留郡襄邑县人。明帝曹睿即位,卫臻被晋封为康乡侯,加封为侍中。诸葛亮进犯天水,卫臻向明帝建议说:“应该派一支奇兵急赴散关,断绝蜀军粮道。”明帝就任命卫臻为征蜀将军,授予他符节,让他都督指挥这次军事行动,刚到长安,诸葛亮就退兵了。卫臻回到洛阳后,继续担任原来的职务,又加封为光禄大夫。当时,明帝正热衷于修建宫殿,卫臻多次恳切地规劝。等到殿中监擅自拘留了兰台令史,卫臻又把这事报告给了明帝。明帝下诏说:“宫殿盖不成,我已经收心了,你怎么又管起这事来了呢?”卫臻上疏说:“古代制定处置越权官员的法规,不是因为厌恶他们办事太勤勉,确实是因为收益小而损失大啊。臣常常细究这类事情,大多如此,我恐怕将来各职司会逐渐越职,以至犯了大罪。” 幽州刺史毋丘俭上疏明帝说:“陛下即位以来,没有做出得以书写记载的业绩。眼下吴、蜀倚仗地势险要,也不是短时间就能平定的,不如姑且用国中闲置的兵力,前去克定辽东。”卫臻对明帝说:“毋丘俭所说的都是战国时代使用的琐屑的计谋,并非成就王业者应该做的大事。东吴连年举兵,进犯边境,而我国仍旧按兵不动,休养将士,没有最终寻找机会讨伐它,实在是因为老百姓疲惫劳累的缘故。况且辽东的头领公孙渊从小生长在海上,对辽东的统治已经沿续了三代,他们对外安抚少数民族,对内修整武器装备,习练战阵,而毋丘俭却想用一部分军队长驱直入,早上到达,晚上就回来,他的想法太狂妄了。”毋丘俭出兵果然失利。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曰:“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曰:“辽抚谁可者?”学曾思良久,曰:“张学颜可。”拱喜曰:“得之矣。” 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继以荒旱,饿莩枕籍。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张先生卓越出众,人们还没有了解他,把他放到复杂环境中,(他的)杰出的才能就会显露出来。(关键点:“卓荦倜傥”“利器”“见”;“未之识”属于宾语前置句) 6.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罢免几个懦弱的将领,创建平阳堡来沟通两河,把游击巡逻之军迁移到正安堡来保卫镇城,进攻守卫的器械全部加以经营谋划。(关键点:“黜”“具”“经画”;“移游击于正安堡”属于状语后置句) 【参考译文】 张学颜,字子愚,是肥乡人。考中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地巡抚李秋被免职,大学士高拱想用张学颜,有人怀疑张学颜(的能力),高拱说:“张先生卓越出众,人们还没有了解他,把他放到复杂环境中,(他的)杰出的才能就会显露出来。”侍郎魏学曾稍后到达,高拱迎接并问:“谁可以担任辽地巡抚?”魏学曾思考很久,说:“张学颜可以。”高拱高兴地说:“相契合了。”于是把张学颜的名字呈上去,升任右佥都御史,任辽东巡抚。 辽东镇边界长两千多里,城寨有一百二十所,三面与敌人相邻。官兵七万二千人,每月供给大米一石,折合银子二钱五分,马匹冬天、春天供给草料,每月折合银子一钱八分,即使年成好也不够维持几天。从嘉靖戊午年大饥荒,三分之二的士兵、马匹逃走死亡。前任巡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安抚集聚,没有恢复全盛时期的一半。接着由于饥荒、旱灾,饿死的人很多。张学颜首先请求救济,充实军队,召回流亡迁徙的百姓,整修兵器,购买战马,严明赏罚。罢免几个懦弱的将领,创建平阳堡来沟通两河,把游击巡逻之军迁移到正安堡来保卫镇城,进攻守卫的器械全部加以经营谋划。 文言断句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吾闻治之成也,其源逮下,朝廷正则其官贤,官贤则吏自不敢为不肖;敝之革也,其流连上,吏不骫法则官无败事,官尽无败事,则推而广之,朝廷亦无稗政。上下相循而古今之变尽矣当其势之偏重也虽圣君贤相不能矫之使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尝不治往者,天下之仕出于一,虽未必其人尽材而贤,而谙练者或二三十年,最少者亦且十余年。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下相循而古/今之变尽矣/当其势之偏重也/虽圣君贤相不能矫之/使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尝不治/ B.上下相循而古/今之变尽矣/当其势之偏重也/虽圣君贤相不能矫之/使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尝不治/ C.上下相循/而古今之变尽矣/当其势之/偏重也/虽圣君贤相不能矫之/使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尝不治/ D.上下相循/而古今之变尽矣/当其势之偏重也/虽圣君贤相/不能矫之使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尝不治/ D [从语法结构来看,“上下相循”是主谓结构,相对完整,应断开,排除A、B两项;“当其势之偏重也”中的“之”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不能断开,排除C项。] 【参考译文】 我听说治理能够成功的原因,就像流水一样是自上而下的。朝廷公正,用的官员就贤明;官员贤明,下面办事的胥吏就不敢做道德败坏的事。革除流弊,是自下而上的,胥吏办事不枉曲法令,官员就不会做错事;官员不做错事,推而广之,朝廷里就不会有不好的政治措施了。从上到下相互循环,那么从古至今的变化就都在其中了。如果政治措施发生了偏移,即使是圣明的君主贤能的丞相也不能把它纠正过来,让政令施行的时候不那样犯错;如果能像那样上下循环地匡正政令,天下就不会得不到好的治理了。过去天下人做官的方法是一样的,虽然这个人不一定非常有才干并且贤明,但是他熟悉政事有二三十年的经历,最少也要十多年。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导学号:35900052】 初,夔州有锁江为浮梁,上设敌棚三重,夹江列炮具。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遂进克万、施、开、忠四州,峡中郡县悉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十八》)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 B.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 C.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 D.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 A [要注意分析句中的专有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以及句末语气助词等。比如“至”,从前文分析,“至”是指军队到了夔州,由此判断“至”的主语是“师”,“至”后要停顿,故排除B、C两项;再如“夺”,其宾语是“桥”,往前分析,“夺”没有主语,但有状语“先”,由此判断“先”的前面和“桥”的后面要停顿,故排除D项。] 【参考译文】 当初,夔州有浮桥封锁长江,岸上设有三道栅栏,江两岸排列着炮具。等到刘廷让的军队到达那里,距长江封锁三十里,下船从陆路前进,首先夺下这座桥,然后又牵船而上,攻占了夔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于是攻克了万、施、开、忠四州,峡中的郡县全部被攻下。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成基命性宽厚,每事持大体。御史李长春、给事中杜齐芳坐私书事,将置重典。基命力救,不听,长跪会极门,言:“祖宗立法,真死罪犹三覆奏,岂有诏狱一讯遽置极刑。”自辰至酉未起。帝意解,得遣戍。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八年卒于家。赠少保,谥文穆。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九》,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 B.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 C.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 D.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 C [解答本题,要注意把握专有名词和动词谓语等。这句话中的专有名词有“逢申”“基命”“帝”“首辅”“延儒”等,判断这些专有名词前后的动词,以此判断词语在句中的成分。比如“帝”,前有动词短语“下狱拟戍”,后有动词“以为”,分析语句的意思可以看出,“帝”不是作“下狱拟戍”的宾语,而是作“以为”的主语,由此可以判断“帝”前一定要停顿,故排除B、D两项。这句话中的动词有“劾”“委”“逐”等,比如“劾”,主语应该是“逢申”,宾语是“基命”,故“基命”后面应停顿,排除A项。] 【参考译文】 成基命性情宽厚仁慈,每件事情都能顾全大体。御史李长春、给事中杜齐芳因为密信一事,将要被处以重刑。成基命极力营救,(皇上)不听,他就长时间跪在会极门,说: “祖宗立法,真正的死罪还三次审问上奏,哪有在诏狱被审讯一次就立刻处以极刑的?” 从辰时到酉时没有起来。皇帝内心缓解,他们得以被遣送戍边。李逢申起初弹劾成基命,后来因为大炮爆炸下狱被拟罪戍边,皇帝还以为处罚轻,也因为成基命进言得以按照原来拟定的罪处理。成基命刚做首辅几个月,皇帝打算把朝廷委任给周延儒,于是他就被周延儒的党羽排斥。八年,在家中去世。追赠少保,谥号文穆。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导学号:35900053】 六年,出为龙州刺史。时有负笈游学者,妥皆为讲说教授之。为《刺史箴》,勒于州门外。在职三年,以疾请还,诏许之。复知学事。时苏夔在太常,参议钟律,有所建议,朝士多从之,妥独不同,每言夔之短。高祖下其议朝臣多排妥妥复上封事指陈得失大抵论时政损益并指斥当世朋党于是苏威及吏部尚书卢恺等皆坐得罪除伊州刺史不行寻为国子祭酒。卒官。谥曰肃。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四十》,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下其议/朝臣多排妥/妥复上封/事指陈得失/大抵论时政损益/并指斥当世/朋党于是苏威及吏部尚书卢恺等/皆坐得罪/除伊州刺史/不行寻为国子祭酒 B.高祖下其议朝/臣多排妥/妥复上封/事指陈得失/大抵论时政/损益并指斥当世朋党/于是苏威及吏部尚书卢恺等皆坐得/罪除伊州刺史/不行/寻为国子祭酒 C.高祖下/其议朝臣/多排妥/妥复上封事指/陈得失大抵论时政/损益并指斥/当世朋党于是/苏威及吏部尚书卢恺等皆坐/得罪除伊州刺史不行/寻为国子祭酒 D.高祖下其议/朝臣多排妥/妥复上封事/指陈得失/大抵论时政损益/并指斥当世朋党/于是苏威及吏部尚书卢恺等皆坐得罪/除伊州刺史/不行/寻为国子祭酒 D [从语法分析的角度来看,“高祖下其议”主谓宾完整,其后应断开,排除B、C两项;“妥复上封事”中“上……事”语意完整,其后应断开,排除A项。] 【参考译文】 六年,何妥出京城任龙州刺史。当时,常常有一些背着书箱四处求学的人,何妥都亲自给他们讲述解说,教导他们。他写了《刺史箴》,雕刻在州门外。任刺史三年后,因病请求还京,隋文帝同意。后又主管学事。当时苏夔担任太常的官职,参与商定钟律的事情,提出了一些建议,朝中官员大都赞同,只有何妥不赞同,常常揭苏夔的短处。隋文帝下达何妥的意见,朝臣大都反对何妥。何妥又上密奏给隋文帝,指陈得失,大致说的是时政得失,并指责当时的朋党。于是,苏威和吏部尚书卢恺等都因此获罪。后被任命为伊州刺史,何妥没去上任。不久,又被授为国子祭酒。死于任上。谥号肃。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臣闻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方今天下赖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饥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然太平未洽者,狱乱之也。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B.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C.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 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D.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B [可采用结构分析法,“正言者谓之诽谤”结构完整,中间不应断开,其后应断开,排除C、D两项;“遏过者谓之妖言”与上一句句式整齐,其后也应断开,排除A项。] 【参考译文】 我听说秦朝有十条失误的地方,其中一条现在还存在,就是负责审案的官吏违法判案的问题。秦朝的时候,看不起文学,崇尚武勇精神,轻视奉行仁义的人,重视负责判案的官吏,正直的言论被认为是诽谤,阻拦犯错误的话被说成是妖言,所以那些非常服从先王的儒生在那时不被重用,忠良恳切的言辞都郁积在胸中,称赞阿谀声天天响在他们耳边,虚伪的赞美迷住了心窍,而实际上存在的祸患被遮蔽、掩盖住了,这就是秦朝失去天下的原因。如今天下靠着陛下恩厚,没有战争的危险和饥饿寒冷的忧患,父子、夫妻合力安家,但是天下太平还未完全实现,原因就是判案的人把事情搞乱了。 古代文化常识 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导学号:35900054】 A.“免胄”,按古代礼法,诸侯的军队过天子门,战车上的左右卫士必须脱胄卷甲,收好兵器,下车步行而过,以示对天子的尊敬。 B.“崩”,本指山倒塌,古时用来比喻帝王的死。如《出师表》中有:“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古代纪年法有多种,有干支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等。“赵惠文王十六年”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 D.“伯乐”,相传为春秋时秦国人,名孙阳,以善相马著称。现在引申为善于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C [“赵惠文王十六年”属于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鸿门宴》中有“沛公奉卮酒为寿”一句,这句话中的“寿”与现代汉语中的“寿” 含义有所不同,应该是指敬酒献物,祝人长寿的意思。 B.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中的“豆蔻”常用来指孩子,“豆蔻年华”指的是孩子未成年,十三四岁。 C.“三从四德”是封建社会奴役妇女的精神枷锁,“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D.一个季度中的三个月可以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如《古诗十九首》中“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中的“孟冬”指冬季的第一个月。 B [“常用来指孩子,‘豆蔻年华’指的是孩子未成年,十三四岁”错,应该是“常用来指少女,‘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风”是《诗经》中的一部分,主要是民歌,自《周南》至《豳风》,共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 B.“齐宣王”,春秋时齐国国君,与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合称“春秋五霸”。 C.“斋戒”,指古人在祭祀或进行重大活动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洁净身心,以示虔诚。 D.“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为“社”,谷神叫“稷”。后来就以“社稷”代称国家。 B [“齐宣王”应改为“齐桓公”。]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导学号:35900055】 A.上元、中元和下元合称“三元”,其中“上元”指农历的正月十五,旧俗在上元夜张灯游乐,所以又叫“灯节”。 B.“鼎”,形制多为圆腹三足两耳,主要用于煮肉盛肉,腹下可烧火。后来常用“钟鸣鼎食”形容贵族生活奢侈豪华。 C.在“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中,“亲戚”指的是外亲,也就是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人。 D.《阳春》《白雪》都是古代楚国的歌曲名,当时被认为是高雅的乐曲。后多用“阳春白雪”比喻高深典雅、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 C [“亲戚”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在此处指的是包括父母兄弟等在内的内外亲属,而不是“外亲”。]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用其泛指南方地区。 B.“察举”,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由官吏举荐,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C.“乡试”,指明清两代每三年由朝廷选派考官在各乡举行一次的选拔人才的考试。 D.“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C [“在各乡举行”错,应该是“在各省省城举行”。]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公认的儒学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 B.“令”是美好的意思,可用于尊称对方亲属。如令堂,是对对方的父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的母亲的尊称。 C.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D.《鸿门宴》中“竖子不足与谋”一句中的“竖子”是骂人的话,相当于今天的“小子”。 B [“令堂”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布衣”是对百姓的称呼,与之类似的还有:黎民、庶民、苍生等。 B.“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如《师说》中有“士大夫之族”。 C.《昌黎先生文集》是韩愈的作品集,这是以籍贯命名其文集。 D.“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如《赤壁之战》中“江表英豪,咸归附之”中的“江表”就是此意。 C [“以籍贯命名”错,昌黎韩氏于唐是一时望族,韩愈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昌黎先生”。] 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谷”是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泛指粮食。古代对其有多种说法。 B.“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人才。 C.“刎颈之交”指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与蔺相如终成刎颈之交。 D.“国子监”指国家的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的人称监生,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等;教学人员为博士、直讲、助教等。 D [“指国家的最高学府”说法不严密,“国子监”指的是中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优”的本义指表演乐舞、杂戏的艺人。如《柳敬亭传》中提到的“优孟” ,是指名叫“孟”的艺人。 B.“乞巧”,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 C.“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也常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 D.“太牢”指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少牢”指祭祀用的羊,没有豕、牛。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D [“少牢”指古代祭祀用的羊和豕,没有牛。] 1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有了华盖星,运气就好。 B.“襁褓”,本义指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现在以此借指婴儿。 C.“六部”,隋唐至清,中央行政机构分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这些部门各司其职,如户部主管土地、户籍、赋税、财政等事务。 D.“中岳”,指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北,我国五岳之一。 A [“运气就好”错,应该是“运气不好”。] 1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封禅”,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一般都是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的。 B.“士”,商、周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是介于卿大夫和庶民之间的一个阶层。 C.“衅钟”,古代的一种礼制,“钟”这种重要器物制成时人们一般会杀牲取血涂在上面行祭,叫作“衅钟”。 D.“黔首”,是战国时秦国及后来秦王朝对平民百姓的尊称。 D [“黔首”并不是“尊称”。] 文言文概括分析 1.请比对下面的“原文片断”与“试题选项”,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原文片断】 琼性清慎,不发私书。……毕义云为御史中丞,以猛暴任职,理官忌惮,莫敢有违。琼推察务在公平,得雪者甚众,寺署台案,始自于琼。迁三公郎中。赵州及清河、南中有人频告谋反,前后皆付琼推检,事多申雪。尚书崔昂谓琼曰:“若欲立功名,当更思余理,仍数雪反逆,身命何轻?”琼正色曰:“所雪者怨枉,不放反逆。”昂大惭。京师为之语曰:“断决无疑苏珍之。” 【试题选项】 苏琼清廉谨慎,审察案件务在公平。他从不接收私人信件,也不受人馈赠。他审案追求公正,解救了很多含冤的百姓,也洗脱了一些谋逆者的罪名。( ) 比对辨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张冠李戴。“也洗脱了一些谋逆者的罪名”错,从原文看苏琼洗脱罪名的是一些被冤枉的人。 【参考译文】 苏琼性格清廉谨慎,从不接收私人信件。……毕义云为御史中丞,任职以凶猛暴虐著称,掌管司法的官员怕他,不敢有不同意见。苏琼审察案件务在公平,许多冤案得以昭雪,由廷尉寺来复查御台的案件,是从苏琼开始的。他又升任三公郎中。赵州及清河、南中郎府管区内不断有人来告发谋反的逆谋,前后都交付苏琼审理,事情多得到申雪。尚书崔昂对苏琼说:“你如果想要立功名,应当再从别的地方考虑一下了。要还是经常为反叛的逆贼洗清罪责,莫非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看得如此轻?”苏琼正颜厉色地说:“我所昭雪的都是被冤枉的人,从来没有放过反逆。”崔昂十分惭愧。京师的人流传说:“断决无疑苏珍之。” 2.请比对下面的“原文片段”和“试题选项”,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原文片段】 咸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 【试题选项】 在歉收时,张咏主张对贩私盐的人从轻处罚,并建议从此以后都减轻刑罚。( ) 比对辨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题从时间错位角度设误。原文中是“俟秋成,当仍旧法”,意思是到秋天有了收成再恢复旧法,而不是“从此以后都减轻刑罚”。 【参考译文】 咸平二年,夏天,张咏凭借工部侍郎的身份出任杭州知州。(由于)接连几年(庄稼)歉收,很多百姓靠贩卖私盐来维持生计。官府抓获了几百名犯法的人,张咏全部减轻对他们的惩罚并遣送他们回家。下属官员劝说道:“不狠狠地惩罚他们,恐怕无法禁止(贩卖私盐的行为)。”张咏说:“钱塘州十万多户人家,饥饿的人十有八九,如果不靠贩卖私盐养活自己,一旦像蜜蜂一样聚集在一起做盗贼,那么成为祸患就严重了。等到秋天有了收成,再按旧法执行。”咸平五年,真宗因为张咏以前在蜀政绩优异,再次任命他做益州知州。 3.请比对下面的“原文片段”和“试题选项”,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原文片段】 侯弘文,奇士也,散家财,募滇军随象昇讨贼。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试题选项】 侯弘文追随卢象昇讨伐贼寇,在驿站受到围攻,卢象昇赶去救援,但未成功。( ) 比对辨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题从曲解文意的角度设误。原文“象昇上疏救,不得”的意思是“卢象昇上疏救援,没有成功”。所以选项中“卢象昇赶去救援,但未成功”错误。 【参考译文】 侯弘文,是有特殊才能的人,散发家中的财产,招募滇军跟随象昇讨伐贼兵。弘文率领招募的士兵到达楚地,巡抚王梦尹以骚扰驿站为名上报朝廷。卢象昇上疏救援,没有成功,弘文最终被发配戍边。天下的百姓因为这件事为弘文惋惜并且称赞卢象昇(的义举)。 4.请比对下面的“原文片段”和“试题选项”,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原文片段】 王曰:“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于是乃偃兵,辍不攻宋。 【试题选项】 《淮南子·修务训》一段中,公输般虽然制造出攻城利器云梯,但在与墨子的攻守模拟中完败,说明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 比对辨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题从无中生有的角度设误。选项中说“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但在原文中并没有提到相关信息,属无中生有。原文写公输般与墨子的攻守,是墨子劝楚王不要发动有损道义的战争。 【参考译文】 楚王说:“公输般是天下有名的工匠,制造了云梯这种器械,假设用云梯来攻宋,怎么能不取胜?”墨子回答说:“让公输般设置云梯来攻城,请允许我来防守。”于是公输般设置攻城的器械,墨子设置守城的装备。公输般多次攻城,墨子多次打退他,始终攻不进城内。于是楚王只得收兵,停止对宋的进攻。 5.请比对下面的“原文片段”和“试题选项”,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原文片段】 成遵,南阳穰县人也。幼敏悟,读书日记数千百言。家贫,勤苦不废学问。二十能文章。时郡中先辈无治进士业者,遵欲为,以不合程式为患。会杨惠初登第,来尹穰,遵乃书所作数十篇见之,惠抚卷大喜。至京师,受业于夏镇,遂入为国子生。元统改元,中进士第,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试题选项】 成遵聪颖好学,终能脱颖而出。他自幼聪敏颖悟,勤学不辍,苦于当地先辈中没有研究科举的人,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 ) 比对辨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改变因果。“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 强加因果,杨惠来做穰县县尹,成遵于是抄录自己作的几十篇文章去拜见杨惠,杨惠看后非常高兴。并非因此而得以到京师。 文言翻译 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导学号:35900056】 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中既不给,其势必当取于人。或营利以侵民,或因讼而纳贿,或名假贷,或托姻属,宴馈征逐,通室无禁,以致动相掣肘,威无所施。 己虽日昌,民则日瘁;己虽日欢,民则日怨。 由是而坐败辱者,盖骈首骊,踵也。呜呼!使为妻妾而为之,则妻妾不能我救也;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使为朋友而为之,则朋友不能我救也。妻妾、子孙、朋友皆不能我救也,曷若廉勤乃职而自为之为愈也哉! (1)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句:关键实词有“居”“清白”“喜奢好侈”;关键虚词有“所以”“率”“由”“然”;文言句式有“……者,……也”(判断句)。 第(2)句:关键实词有“为”(第2个)“救”;关键虚词有“为”(第1个)“而”“之”“则”,文言句式有“不能我救”(宾语前置句)。 【答案】 (1)(有的人)担任官职之所以不能保持清廉,大都是由于(他的)家人喜好奢侈造成的。 (2)如果为了子孙来做这些事,那么子孙是救不了我的。 【参考译文】 (有的人)担任官职之所以不能保持清廉,大都是由于(他的)家人喜好奢侈造成的。朝廷(的俸禄)既然不能满足家人的欲望,(他们)必然要向他人索取。有的谋取利益侵扰百姓,有的趁着打官司收受贿赂,有的名义上借贷,有的请托亲戚,宴请、馈赠、索取、竞争,整个家族没人禁止,以至于在做事时动辄互相从旁牵制,威严没法施行。 自己虽然一天比一天过得好,百姓却一天比一天劳苦;自己虽然一天比一天快乐,百姓却一天比一天抱怨。因为这而犯罪进监狱受羞辱的,多得比肩接踵。唉!如果为了妻妾来做这些事,那么妻妾是救不了我的;如果为了子孙来做这些事,那么子孙是救不了我的;如果为了朋友来做这些事,那么朋友是救不了我的。妻妾、子孙、朋友都不能救我,哪比得上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廉洁勤政,并自己做自己喜欢的更好呢!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导学号:35900057】 鲁般者,肃州燉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父后伺得鸢,击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吴人以为妖,遂杀之。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 卜曰:“般所为也。”赍物具千数谢之。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国初,土人尚祈祷其木仙。 (1)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翻译时,地名(凉州)、事物名(木鸢)不用翻译,“浮图”可译为现代名称。“击楔三下”虽为定语后置,但不作语序调整仍文意通顺。“以”为连词,表修饰关系,可不译。(2)人名、事物名、地名可保留不译。句中省略的内容应补译出来。“大雨”,名词作动词,下大雨。 【答案】 (1)他在凉州建造佛塔时,造了一只木鸢,敲击机关三下,木鸢就可以飞,他就乘着木鸢飞回家。 (2)鲁般为他们砍断(木仙人)一只手,那天吴中就下了大雨。 【参考译文】 鲁般,肃州燉煌人,生卒年月不详,他心思精巧,善于创造。他在凉州建造佛塔时,造了一只木鸢,敲击机关三下,木鸢就可以飞,他就乘着木鸢飞回家。不久,他的妻子怀孕,父母再三追问,他的妻子才说出了这一切。后来,他的父亲伺机得到木鸢,敲击机关十多下,乘上它,一直飞到了吴会。吴人以为鲁般的父亲是妖怪,就杀了他。鲁般又造了一只木鸢,乘上它飞到吴会,找到了父亲的尸体。鲁般怨恨吴人杀了他的父亲,回来后在肃州城南造了一个木仙人,让他的手指向东南吴地方向,吴地大旱三年。占卜术士说:“(吴地大旱,)是鲁般干的。”吴人带着许许多多的物品来向鲁般谢罪。鲁般为他们砍断(木仙人)一只手,那天吴中就下了大雨。大唐初年,当地人还祈祷过这个木仙人。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吾以之名吾亭。 (苏轼《喜雨亭记》) (1)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吾以之名吾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重点是把“是”“岁”“雨”“阳”“占”“有”等词解释为“这”“年”“下雨”“南面”“占卜”“丰”。(2)重点是把“以”“适”“名”解释为“因而”“刚好”“命名”。 【答案】 (1)这年的春天,在岐山的南面随雨落下了麦子,经过占卜,那卦辞说是丰年。 (2)愁闷的人因而喜悦,患病的人因而痊愈,我的亭子也刚好在这个时候落成,我就用它(喜雨)命名我的亭子。 【参考译文】 我到扶风上任的第二年,才修建了一座地方官居住的房屋,并且在厅堂的北面建造了一座亭子,还在它的南面开凿了一个池塘,引导流水进来,种植树木,把它作为休息的场所。这年的春天,在岐山的南面随雨落下了麦子,经过占卜,那卦辞说是丰年。后来整月不降雨水,百姓正为此忧心。过了三个月,到乙卯日才有雨,到甲子日又下雨,老百姓认为还不够;丁卯日下大雨,下了三天方才停止。官吏在衙院里一道庆贺,商人在市场上一道欢歌,农民在田野中共同欢庆,愁闷的人因而喜悦,患病的人因而痊愈,我的亭子也刚好在这个时候落成,我就用它(喜雨)命名我的亭子。 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齐晋相与战。平阿之余子亡戟得矛,却而去,不自快。谓路人曰:“亡戟得矛,可以归乎?”路之人曰:“戟亦兵也,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去行,心犹不自快,遇高唐之孤叔无孙,当其马前,曰:“今者战,亡戟得矛,可以归乎?”叔无孙曰:“矛非戟也,戟非矛也,亡戟得矛,岂亢责也哉?”平阿之余子曰:“嘻!”还反战。趋,尚及之。遂战而死。叔无孙曰:“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疾驱而从之,亦死而不反。令此将众,亦必不北矣。令此处人主之旁,亦必死义矣。今死矣而无大功,其任小也。 (1)戟亦兵也,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叔无孙曰:“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疾驱而从之,亦死而不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句翻译时注意句式的调整:“何为不可以归”为宾语前置句,应该调整为“ 为何不可以归”。 (2)句翻译时注意句式的调整:“君子济人于患”为状语后置句,应该调整为“君子于患济人”。 【答案】 (1)戟是兵器,矛也是兵器,丢失兵器又捡到兵器,有什么不可以回家的?(2)叔无孙说:“我听说,君子在患难中救人,必须使他脱离灾难。”(于是)扬鞭策马追赶他,和他一起参加战斗,结果也死在战场上,没能回去。 【参考译文】 齐国和晋国互相征战。平阿的余子丢失了戟捡到支矛,退下战场离去,心里不痛快。问路上的陌生人说:“丢失了戟捡到支矛,可以回家吗?”路人说:“戟是兵器,矛也是兵器,丢失兵器又捡到兵器,有什么不可以回家的?”往回家的路走着,心里还是不痛快,碰到高唐的孤叔无孙,就挡在他的马前,说:“今天打仗,丢失了戟捡到支矛,可以回家吗?”叔无孙说:“矛不是戟,戟不是矛,丢失了戟捡到支矛,它们难道可以相抵吗?”平阿的余子说:“是啊!”反身回去参战。跑步去,才赶上了战斗。终于战死了。叔无孙说:“我听说,君子在患难中救人,必须使他脱离灾难。”(于是)扬鞭策马追赶他,和他一起参加战斗,结果也死在战场上,没能回去。要是让他(叔无孙)领兵,肯定不会打败仗的。让他成为国王的左右,也必然是为义而死。这次的死没有什么大的功绩,是因为他的官职(或权力)小啊。 5.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楚厉王喝酒喝醉后,错误地敲响了军鼓,民众都非常惊慌。楚厉王派人安抚大家说:“我是醉酒后和近侍开玩笑,才错误地击了鼓。” (2)过了几个月,楚国又遇到军情警报,楚厉王击鼓,民众却不去备战,于是楚厉王更改命令,明确信号,这样民众才信从了。 【参考译文】 楚厉王遇到军情警报,就用敲鼓的方式来集合民众参与防守。(有一次)楚厉王喝酒喝醉后,错误地敲响了军鼓,民众都非常惊慌。楚厉王派人安抚大家说:“我是醉酒后和近侍开玩笑,才错误地击了鼓。” 于是民众都松懈了下来。过了几个月,楚国又遇到军情警报,楚厉王击鼓,民众却不去备战,于是楚厉王更改命令,明确信号,这样民众才信从了。 6.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1)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龙蛇”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翻译为“像龙蛇一样”。(2)“熟”应翻译为“仔细”。 【答案】 (1)有一天,他得到了一个好句子,要来笔迅速写下来,笔在整张纸上像龙蛇一样飞动。 (2)丞相仔细地看了许久,自己也认不出来。 【参考译文】 张丞相喜好书法但写不工整。当时的人们都笑话他。丞相还是像原来那个样子,不改常态。有一天,他得到了一个好句子,要来笔迅速写下来,笔在整张纸上像龙蛇一样飞动。他让侄子抄下来。到了笔画怪诞的地方,侄子感到很迷惑,就停下来,拿着丞相写的字去问他:“这是什么字?”丞相仔细地看了许久,自己也认不出来。便责怪侄子说:“你为什么不早问,以至于我都忘记写的是什么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