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河油田二中2020届高三6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辽河油田二中2020届高三6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2020 届辽宁省辽河油田二中高三 6 月模拟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厚葬薄葬与有鬼无鬼 宋志坚 王充《论衡》中的《薄葬》篇,结合有鬼无鬼,专论厚葬薄葬,对于儒墨两家均有批评。 墨家是信奉有鬼论的,王充批评墨家的就是这一点。他认为厚葬劣习之根源,正在于主张薄 葬的墨家“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能形而害人”的有鬼论。因为“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 厚葬才有意义。死人成为鬼之后因“厚葬”感受的是厚遇,由薄葬体验的是薄义。活人希冀 先人福佑后人,又怕死神“成形害人”,就难免趋“厚”弃“薄”,财产多的不怕厚葬把自 己搞穷,权势大的不怕人家来掘墓。即使财力不济,也要勉为其难。墨家的薄葬主张与有鬼 论是相互矛盾的。倘若真的有鬼,听从墨家的薄葬主张“(不)丧物索用”怎么得了?王充 认为:这种自相矛盾,是包括薄葬的主张在内的“墨术”难以流传的重要原因。 倡导厚葬的儒家不信鬼,“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一个范本,连鲁迅也称颂“孔 丘先生确是伟大,生在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谈鬼神”。但儒家(包括孔子) 的无鬼论不彻底。“以为死人有知,与生人无以异,孔子非之,而亦无以定实然”。其实, 对于孔子来说,此非不能,实乃不为,他心中是有小旮旯的。王充在《薄葬》篇中指出了这 一点:“孔子非不明死生之实,其意不分别者,亦陆贾之语指也。”葬礼是儒家之“礼”的 一个重要方面。倘若世人皆知“死人无知,不能为鬼”,厚葬也好,礼葬也罢,岂不都会难 以为继?对此,从孔子到汉代的陆贾心里都是明白的。这就难怪“不肯随俗谈鬼神”的孔子, 要用“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来使人“看不出他肚皮里的反对来”了。 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墨之争,远远超过“批林批孔”时所谓的“儒法斗争”。孟子将墨 子当作“无父”之“禽兽”,汉儒、宋儒都将墨家当作“攻乎异端”的重要对象,丧葬问题 即是儒墨之争的一个焦点。两者针锋相对,势同水火。王充属于儒家,但他赞成薄葬,仅是 《薄葬》这篇名,就旗帜鲜明地亮出了他反对厚葬的观点。他赞成儒家的无鬼论,但在有鬼 无鬼的问题上,也毫不掩饰孔予以及儒家的小旮旯。 赞成薄葬的王充,却又批评主张薄葬的墨家,他没有就事论事。反对厚葬的不仅是墨家, 当年晏子向正想封赏孔子的齐景公进言,说了儒者的四个“不可”,其中之一,便是“崇丧 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然而,王充不但看到厚葬可能导致的“财尽民贫,国空兵 - 2 - 弱”之恶果,更能从厚葬薄葬论与有鬼无鬼关系,洞悉厚葬之源。王充在《作对》篇中直言: “今著《论死》及《死伪》之篇,明死无知,不能为鬼,冀观览者将晓解约葬,更为节俭。” 做学问的,很容易以学派站队,以观点划线,党同伐异。王充却是一码归一码,不为某 一学派或某一观点所囿,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各取所长,各弃所短。这种实事求是精神, 窃以为相当难得。 (原载《文汇报》2013 年 12 月 28 日) 1. 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做学问的人,很容易以学派为标准站队,以观点为标准划清界限,党同伐异, 而王充却不是此类人。 B. 王充在《薄葬》中结合有鬼无鬼的观点,对儒家的厚葬主张和墨家的薄葬主张均进行了批 判。 C. 王充认为,厚葬劣习之根源正在于主张薄葬的墨家“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能形而害人” 的有鬼论。 D. 生在一个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谈鬼神,正是因为如果孔子坚持无鬼论, 那么儒家主张的葬礼中的“礼”,就不会被人们认同。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引用《作对》篇中的话,是为了证明王充作为一个儒家学者不信鬼,主张薄葬,且毫不避 讳谈鬼。 B. 王充准确地抓住了墨家主张问题的核心,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很好的揭示了墨家包括“薄 葬”在内的“墨术”难以流传的重要原因。 C.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模糊观点,正是为了说明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并不是一个坚 定的无神论者。 D. 作者先驳自相矛盾的墨家,再批推崇厚葬的儒家,顺势提出自己对王充的看法,有理有据, 水到渠成。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充虽指斥墨家的有鬼论,但能摒弃派别之争,赞同墨家薄葬主张,正是其作为学者的实 事求是精神的体现。 B. 丧葬问题是儒墨之争的一个焦点,两者针锋相对,势同水火。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墨之争, 远远超过“批林批孔”时所谓的“儒法之争”。 C. 墨家是信奉有鬼论的,主张薄葬;儒家不信鬼,主张厚葬,但儒家(包括孔子)的无鬼论 - 3 - 不彻底。 D. 当年晏子向正想封赏孔子的齐景公进言,指出儒家的“四个不可”,可见当时儒墨之争的 激烈状况。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 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 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 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 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本 题中, B 项,“王充……对墨家的薄葬主张进行了批判。”错误。根据原文“墨家是信奉有鬼论的, 王充批评墨家的就是这一点。”,王充批评的是墨家信奉有鬼论,而不是墨家的薄葬主张。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 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 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 C 项,“正是为了说明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并不是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分析错误。根据原 文第二段的内容可知,“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模糊观点,是为了说明孔子的“此非不能, 实乃不为”。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 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 找细微的差别。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本题中, D 项,“可见当时儒墨之争的激烈状况”错。根据原文“反对厚葬的不仅是墨家,当年晏子向 正想封赏孔子的齐景公进言,说了儒者的四个‘不可’”,可知当年晏子向正想封赏孔子的 - 4 - 齐景公进言,指出儒家的“四个不可”,是为了反对厚葬,这个事例是为了说明“反对厚葬 的不仅是墨家”,而不是为了说明儒墨之争的激烈状况。 故选 D。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 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 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 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 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 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 “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 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 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 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 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据游戏咨询机构伽马数据估计,2017 年第一季度,《王者荣耀》取得了 55-60 亿元的收入, 估计占整个手游市场收入的 20%左右。与市场上巨大成功相伴而来的,是社会上的争议不断。 小学生沉迷游戏后刷爆家长的银行卡之类的新闻不断出现。在社会关注之下,7 月 4 日,《王 者荣耀》“防沉迷系统”上线。系统推出当天,港股收盘时,腾讯股价下跌 4.13%,市值蒸发 151 亿美元。 《王者荣耀》的防沉迷系统,被众多媒体称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目前,各大网 络游戏厂商都制定了相似的防沉迷系统规则。 厂 商 实名认证规定 防沉迷系统基本原则 网 (1)创建游戏通行证必须输入本 健康时间(3 小时以下)不作限制;疲劳时 - 5 - 易 暴雪 人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码。 (2)未满 18 岁纳入防沉迷系统。 间(3-5 小时)游戏收益[注]下降为 50%;不健 康时间(5 小时以上)游戏收益为 0. 王者 荣耀 (腾 讯) (1)实名认证流程同上。 (2)未满 18 岁纳入防沉迷系统,对 应措施分未满 12 周岁、及 13-18 周岁 两档。未实名认证的被默认为 12 周岁 以下。 (1)每日此类账号累计登录游戏时长:12 周岁及以下用户不可超过 1 小时;13-18 周岁用 户不可超过 2 小时。 (2)所有未满 18 周岁用户,家长可以在“成长 守护平台”关联账号,查询其游戏记录,自主设 置游戏时间、消费额度,可以一键禁止子女继续 游戏。 实际上,网易、暴雪等各大游戏厂商所遵循的防沉迷系统标准版本已有超十年历史。2005 年到 2011 年,新闻出版总署曾联合中央文明办、信息产业部、公安部等部门发布了多个“游 戏防沉迷”条例:2005 年的《网游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主要针对 7 家运营商 11 款游戏,要 求疲劳时间收益减半,不健康游戏时间收益为零;2007 年的《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 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针对全国所有游戏,要求必须在原有网络游戏中增加防沉迷 系统;2011 年的《关于启动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工作的通知》继续针对全国所有网络游 戏,规定对所有游戏玩家进行实名认证,未满 18 岁或虚假身份的自动纳入游戏防沉迷系统。 然而,以上政策执行得仍不到位。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公布的《中国游戏绿色度测 评统计报告》,自 2013 年以来,设置防沉迷系统的游戏数量有所增加,但在当年所有测评游 戏中的占比却在下降。而且,2016 年没有设置防沉迷系统的游戏数量仍占到当年所有测评游 戏数量的 71%。 (摘编自《澎湃网:防止小学生沉迷游戏,防沉迷系统是最佳方案吗?》) 材料二: 《2016 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去年网游用户数量达到 5.66 亿人,同比增长 5.9%。 记者调查发现,从几岁的中小学生到 40 多岁的中青年都有沉溺于网游的玩家。因为家庭关怀 缺失、学校教育不足、同伴负面影响等种种原因,许多青少年愿意到网游世界中寻求精神寄 托。而对于中年人来说,他们希望在网游的虚拟世界里获得在现实工作中难以取得的成就感。 据一些游戏设计师介绍,企业内部对游戏设计的考评就是靠每日活跃玩家(DU)等指标, 为了达到目的,游戏就会每天搞整点活动等,刺激玩家提高在线时长。某些游戏厂商虽然推 - 6 - 出游戏防沉迷系统,但通过使用别人的身份信息,未成年人依然可以“畅游”该游戏。因为 网游后台没有核查申请人和玩家是否为同一人,实名制根本落不到实处。以游客身份登录的, 虽然系统默认为未成年人,但仍然可以凭游客身份充值买游戏装备。 (摘编自《凤凰网:防沉迷系统形同虚设 亟须实行游戏分级制》) 材料三: 武汉市教科院德育研究室主任王一凡说,防止沉迷网游最关键的是家庭教育。家长应该 多培养孩子现实中的兴趣爱好,加强和孩子的交流与沟通,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应该进行管 控和限制。另一方面,作为游戏运营企业应提高企业的责任意识,真正落实实名认证。社会 公众以及网络平台对涉及色情暴力的游戏及时举报。同时,网络平台还应大力推荐、宣传积 极向上并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绿色游戏。 “扬清是激浊最有效的手段,当前亟待扶持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吸引力的绿色游戏。”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曹三省说,青少年受到网游的吸引,说明网游有强大的吸 引力,文化需求的出口还不够。为此,应建立有效的推动机制,把绿色游戏当成产业来做, 并对整个行业进行引导,推动更多的企业越来越绿色。要用运动锻炼、兴趣爱好、绿色游戏 等来占据青少年的闲暇时光,有效促进身心健康。 (摘编自《新华网:网游在和我们争时间?》) [注]游戏收益:指在游戏中取得的经验值和虚拟货币。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B. C. D.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十多年前游戏防沉迷系统标准版本就已经在各大游戏厂商中广泛推行。 B. 当前不少成年玩家沉溺于网游,其心理成因与那些青少年玩家有某些相似之处。 C. 那些家庭关怀缺失、学校教育不足的青少年,比较容易成为沉溺于网游的玩家。 - 7 - D. 大力推行绿色游戏,运动锻炼等有益活动,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6. 当前游戏防沉迷系统取得的效果欠佳,主要有哪些原因?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答案】4. B 5. A 6. 游戏厂商为了经济利益执行不力;不少青少年希望在网游中寻求精神寄托;有关部门监管 不到位;家庭关怀、学校教育有所缺失。 【解析】 【4 题详解】 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 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比如本题中,“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 确的一项”,B 项,“后者执行防沉迷条例更为积极”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的叙述,《王 者荣耀》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是迫于公众压力,因此这并不能说明他们比其他企业 更为积极。故选 B。 【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 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A 项,“十多年前游戏防沉迷系统标准版本就已经在各大游戏 厂商中广泛推行”错误,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可知,“然而,以上政策执行得仍不到位。根 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公布的《中国游戏绿色度测评统计报告》,自 2013 年以来,设置防沉 迷系统的游戏数量有所增加,但在当年所有测评游戏中的占比却在下降。而且,2016 年没有 设置防沉迷系统的游戏数量仍占到当年所有测评游戏数量的 71%”,由这些可知,游戏防沉迷 系统一直未能得到广泛推行。故选 A。 【6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当前游戏防沉迷系统取得的效果欠佳,主要有哪些原因?请结合材 料概括说明”。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作答本 题主要从“游戏厂商”“青少年本身”“监管部门”“家庭关怀、学校教育”的角度进行分 析。相关信息有:材料二“因为家庭关怀缺失、学校教育不足、同伴负面影响等种种原因, 许多青少年愿意到网游世界中寻求精神寄托”;“因为网游后台没有核查申请人和玩家是否 为同一人,实名制根本落不到实处。以游客身份登录的,虽然系统默认为未成年人,但仍然 可以凭游客身份充值买游戏装备”;材料三“防止沉迷网游最关键的是家庭教育。家长应该 多培养孩子现实中的兴趣爱好,加强和孩子的交流与沟通,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应该进行管 控和限制。另一方面,作为游戏运营企业应提高企业的责任意识,真正落实实名认证”。根 - 8 - 据上述信息概括即可。对于实用类问题阅读题的解答最主要的就是要注重对原文的挖掘,问 题答案与原文的关系基本就是镜中花水中月的关系,甚至答案就直接显现在原文中,所以, 在做实用类文本阅读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仔细阅读文章,对每一段落所讲述的内容有所 了解。回答问题时要回归到原文,以原文为根据,捕捉文中与题目相关的关键词语,文中的 关键词句实际上就是答案要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遭遇沙漠狼 陆梦 王飞是在沙尘暴停了之后发现那群狼的。 沙尘暴来势汹汹,探险队的车刚排到一起,就被沙子掩埋了。一切都安静下来后,大家 互相解救,下车清理沙子。在车子底下,趴着一群沙漠狼。它们茫然地看着队员们,然后钻 出车底,抖索身上的沙子。有人吓得尖叫起来,也不管沙子还掩埋着车,就往车上爬。大家 都惊慌失措,不知该如何逃命。王飞觉得遭遇狼群比沙尘暴还可怕,十年前,他第一次带领 探险队穿越古尔班通沙漠,一点儿经验也没有,在沙漠里,他们和沙漠狼遭遇了,队员们纷 纷从车里拽出器械,和狼们大战一场。王飞把头狼的嘴挑豁了,才逃脱狼群的包围。王飞现 在已经具备了在沙漠里生存的经验,面对突发事件,总能冷静处理。这次看到这么多狼,他 也蒙了。幸亏,那些狼抖落沙子,离开了车队。 看到狼群远去,大家加快速度清理沙子。一切搞定,队员们吃饱喝足,又上路了。 到第三日,他们又遭遇了那群沙漠狼。看到还是那群狼,讲解员百灵鸟特别兴奋,她竟 然说,这群狼和队员们是患难之交,可能是想和大家伙儿交朋友。团里的人听了很开心地拍 照片,有的甚至想等沙漠狼走近些,好抓拍狼的表情。 队友们吃喝的时候,那些狼就散坐在不远的地方。有几只狼不停地咽口水。百灵鸟扔了 一块压缩饼干,一只狼快速叼走,放在地上嗅了几嗅,就不再看一眼。百灵鸟不死心,又把 牛肉罐头扔了过去,群狼竟然无动于衷。 王飞看到一头豁着嘴唇,零星的黄牙裸露在外,眼神凌厉的狼时,心一下抽动起来。这 就是十年前他挑豁嘴的那只狼。他不相信,世上有那么巧的事,古尔班通沙漠这么大,怎么 可能会有二次相遇。再说,这几年旅行者很少能看到沙漠狼了,听说快要绝迹了,就是遇到, 人和狼都能相安无事地擦肩而过。这头豁嘴狼,说不定带着它的后代寻仇来了。王飞把自己 的担忧对大家讲了,希望大家提高警惕,随时防备群狼的进攻。王飞的话一落,团里的人电 - 9 - 打一样爬上车,帐篷也不支了。大家在车里蜷缩着等待着天明。夜深人静时,啊……呜…… 啊……呜呜的声音此起彼伏。 天露出一丝光亮,地平线开始出现移动的小黑点,一个,两个,三个……沙漠狼开始激 动起来,躁动不安地抛撒着沙子。王飞一看远处还有更多的黑点往这里聚集,惊慌地命令大 家赶快前进。让人想不到的是,狼群好像得到了指令,竟然排成队,拦住了车头。大家开始 紧张起来,胆小的队员吓尿了。 远处的黑点越聚越多。 王飞的车已经被群狼包围得水泄不通。远处的沙包上,豁嘴狼坐在上面,藐视着惊慌的 车队。它不时地低嚎几声,每一声发出,群狼都会变换位置,远处的黑点已经变成了狼,把 车队包围了。 车队和狼群僵持着。太阳越升越高,灼浪开始翻滚。 如果再这样僵持下去,大家都会变成干尸。 队员们焦急万分,想不出更好的对策。有一辆越野车冲撞狼群,试图杀开一条血路。哪 知道,更多的狼快速补了上去,越野车寸步难行。沙包上的豁嘴狼又是一声嚎,越野车跟前 的狼开始进攻,啃车轮的,用头撞车玻璃的,咔哧咔哧声,剧烈的撞击声,还有队员惊慌的 喊叫声,女人绝望的哭声,在沙漠的热浪里让人窒息。 正在这混乱的时候,王飞的车门忽然打开,王飞跳了下去,车门随即关上,扩音器里传 出百灵鸟的声音:大家做好准备,王队已经下去,大家开足马力冲出去! 王飞被群狼包围了。车队掀起滚烫的沙子,脱离了群狼的包围圈。 行驶一百公里后,车队不约而同地停下。王飞为了救大家跳下车,一定被狼吃得只剩下 衣服了,连骨头也不会剩下。大家的心情很沉重。那辆越野车调转了车头,顺着原路返回。 其他的车子也调转了车头,紧紧跟在后面,百灵鸟紧紧地抓住扩音器,一动不动。 狼群驻足的地方已经不见一头狼,它们就像团里的人做了一场梦,消失得连痕迹也没留 下。王飞一个人静静地躺在沙地上,没有了知觉。 回城后,王飞对百灵鸟说:我不怨你,你推我出去时,我也正想跳下去,你也是为了救 大家,我理解。当群狼看到你们绝尘而去,留下我一人,它们围着我哀嚎了很久,也迅速撤 离了。狼,有时比人更让人猜不透。 选自 2016 年第 7 期《微型小说选刊》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文中的叙述与描写来看,以豁嘴狼为代表的沙漠狼聪明、警醒、凶残报复性极强。比如, - 10 - 当一辆越野车试图杀开一条血路时,群狼开始进攻。 B. “这几年旅行者很少能看到沙漠狼了”“就是遇到,人和狼都能相安无事地擦肩而过。” 说明沙漠狼在与人类的接触中变得越来越警醒、克制,尽量远离人类,不与人类发生冲突。 C. 小说中对沙漠热浪的描写不仅突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还烘托和渲染了人狼对峙时人们心 惊胆战、无比紧张压抑的恐怖气氛。 D.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车子原路返回时百灵鸟“紧紧地抓住扩音器,一动不动”, 就体现了她紧张、害怕、不安的复杂心理。 8. 小说从初遇沙漠狼到狼群撤离,情节波澜起伏,张弛有度,扣人心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 析。 9. 小说的结尾说:“狼,有时比人更让人猜不透。”请结合作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7. A 8. 初遇沙漠狼——惊慌失措;②狼群离开车队——松弛;③再遇了沙漠 狼——兴奋;④认出豁嘴狼——害怕、担忧;⑤狼群与车队僵持——焦急万分;⑥群狼包围 王飞——沉重;⑦狼群撤离——危机解除。 9. ①凶残狡猾的狼只是与人对峙、“哀嚎”,后来“撤离了”,并没有攻击人类报仇,这让 复杂自私的人类看不明白,猜不透。②有的人(百灵鸟)在危急的时刻却牺牲他人的生命来 获取自己的安全。③这句话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把狼与人进行对比,点明了文章的主题:人 性的自私与丑恶。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考查的角度较多:有鉴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 艺术魅力;领悟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分析作品的题材特征和表现手法。解答此类试题,考 生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 再逐一进行分析。 A 项,“报复性极强”分析错误。从文中来看沙漠狼只是围着王飞“哀嚎了很久,也迅速撤离 了”,所以“报复性极强”是错的。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梳理小说情节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小说从初遇沙漠狼到狼群撤离”如何使 “情节波澜起伏,张弛有度,扣人心弦”,小说是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 - 11 - 形式行文的,所以要先依据这个思路划分段落、切分层次,再结合题干提示“一波三折”, 找出情节曲折的内容,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不难得出答案。 主要从不同时期遇到沙漠狼的不同心情分析。如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有人吓得尖叫起来,也 不管沙子还掩埋着车,就往车上爬。大家都惊慌失措,不知该如何逃命”,紧张;“那些狼 抖落沙子,离开了车队”,松弛;“他们又遭遇了那群沙漠狼。看到还是那群狼,讲解员百 灵鸟特别兴奋,她竟然说,这群狼和队员们是患难之交,可能是想和大家伙儿交朋友。团里 的人听了很开心地拍照片”,兴奋;“王飞看到一头豁着嘴唇,零星的黄牙裸露在外,眼神 凌厉的狼时,心一下抽动起来”;害怕。“狼群好像得到了指令,竟然排成队,拦住了车头”, 压抑;“王飞被群狼包围了”,沉重;“狼群驻足的地方已经不见一头狼,它们就像团里的 人做了一场梦,消失得连痕迹也没留下”,危机解除。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探究小说主题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可从内 容(主旨)、结构、情感(气氛基调)上分析。解答时,考生应立足文本分析语句内涵,“狼, 有时比人更让人猜不透”,结合文本上文内容,抓住关键词“狼”“人”两个主体来理解分 析。 结合文本内容“有人吓得尖叫起来,也不管沙子还掩埋着车,就往车上爬。大家都惊慌失措, 不知该如何逃命”“有一辆越野车冲撞狼群,试图杀开一条血路。哪知道,更多的狼快速补 了上去,越野车寸步难行”“我不怨你,你推我出去时,我也正想跳下去,你也是为了救大 家,我理解”等分析可知,人类一开始就把自己与狼放在对立的位置,并且在危急的时刻毫 不犹豫地牺牲他人的生命来获取自己的安全(百灵鸟将王飞推下车:车队火速离开,在行驶 一百公里后才返同)。 结合文本内容“哀嚎了很久”“迅速撤离了”分析可知,沙漠狼只是与人对峙,并没有主动 攻击人类。最后也没有向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类报仇,只是“哀嚎了很久”“迅速撤离了”。 “狼”和“人”的行为的对比,揭示狼的不主动伤害人、不记仇,让复杂自私的人类看不明 白。 结合文本内容“正在这混乱的时候,王飞的车门忽然打开,王飞跳了下去,车门随即关上, 扩音器里传出百灵鸟的声音:大家做好准备,王队已经下去,大家开足马力冲出去”“你推 我出去时,我也正想跳下去,你也是为了救大家,我理解”和“哀嚎了很久”“迅速撤离了” 分析可知,作者把人与人、人与狼进行比较,运用对比手法,含蓄地揭示人性的自私与丑恶 这一主旨。 - 12 -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 傅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太傅曰:“请入,图之。”鞠武曰:“燕有田 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武曰: “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 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 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 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 日:“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 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 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敦。”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 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 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明不言也,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 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误,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 (选自《战国策·燕策》,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 消亡矣 B. 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 消亡矣 C. 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 消亡矣 D. 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 消亡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13 - A. “质于秦”是说到秦做人质。“质”是质子,古代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多为王子或 世子等出身贵族的人。 B. “太傅”,古代官职名,和太师、太保一起,位列“三公”。文中的“太傅”是太子太傅, 太子太傅一般认为就是太子的老师。 C. “足下”,古代上级称谓下级,或同辈相称,用“足下”,意为“您”,属称对方的敬辞。 D. “再拜”,“再”是两次的意思。“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达敬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面对强大的秦国,燕太子希望太傅帮助他,为他出谋划策。太傅向他推荐了田光,田光向 太子推荐了荆轲。 B. 太子丹听说田光死了,很伤心,双腿跪行,流着眼泪说自己要田光不要泄密的本意是想要 和田光商议重大事情,并不是要他去死。 C. 田光年纪大了,劝说荆轲为太子出力,最后以自杀来激励荆轲并表明忠心。 D. 太子丹为了国事,亲自去拜访鞠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这充分表明他是一个礼贤下 士的人。 13. 把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 (2)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 【答案】10. A 11. C 12. D 13. (1)燕国有田光先生,他深谋远虑,勇敢沉着,你可以跟他一起谋划。 (2)虽然如此,我不敢因为我精力不如以前就荒废了国家大事。庆幸的是我要好的朋友荆轲 可以为您所用。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 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 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原句中“骐骥盛壮之时” 作“闻”的宾语,与“臣”共同构成主谓宾结构,形成完整的句子,故应在“时”之后断开, 而且“骐骥盛壮之时”和“光盛壮之时”结构相同,其间不能断开,排除 CD;助词“也”作 为句尾的标志,也是断句的标志,故应在“也”之后断开,排除 B。 译文:我听说好马在年轻力壮的时候,一天可以飞奔千里。可到它衰老力竭的时候,连劣马 - 14 - 也能跑在它的前面。太子现在听说的是我壮年的情况,却不知道如今我的精力已经衰竭了。 故选 A。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 项,“古代上级称谓下级”错,应是下级称上级。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 的敬词。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 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 项,“亲自去拜访”错。第二段“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意思是太子跪着迎 接田光,倒退着走为他引路,又跪下来替田光拂拭坐席。可知,是田光去拜见太子的。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 中,“其”,他;“智深”,深谋远虑;“与”,跟,和。全句译为:燕国有田光先生,他 深谋远虑,勇敢沉着,你可以跟他一起谋划。(2)中,“虽然”,虽然如此;“乏”,荒废; “所善”,所庆幸的是;“使”,表被动,为……所用。全句译为:虽然如此,我不敢因为 我精力不如以前就荒废了国家大事。庆幸的是我要好的朋友荆轲可以为您所用。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 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 15 - 参考译文: 燕太子丹被质押在秦国,逃回燕国,眼看秦国就要灭掉六国,秦兵已经逼近易水,害怕 亡国之祸就要降临燕国。太子丹为此而担忧,对他的太傅鞫武说:“燕国和秦国势不两立, 希望太傅能为国家出谋划策。”太傅说:“请进来,让我好好考虑考虑。”鞫武回答说:“燕 国有一位田光先生,此人深谋远虑勇敢沉着,您不妨跟他商量商量。”太子丹说:“希望通 过太傅结交田光先生,好吗?”鞫武说:“好吧。”于是鞫武去见田光,说:“太子希望和 先生一起商议国家大事。”田光说:“遵命。”于是就去拜见太子。 太子跪着迎接田光,倒退着走为他引路,又跪下来替田光拂拭坐席。等田光坐稳,左右 人都退下后,太子就离席,向田光请教道:“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能尽量想个办法来解 决这件事。”田光说:“我听说好马在年轻力壮的时候,一天可以飞奔千里。可到它衰老力 竭的时候,连劣马也能跑在它的前面。太子现在听说的是我壮年的情况,却不知道如今我的 精力已经衰竭了。虽然这么说,我不敢因此耽误国事。我的好朋友荆轲可以担当这个使命。” 太子说:“希望能通过先生与荆轲结识,可以吗?”田光说:“好的。”说完起身就走了出 去。太子把他送到门口,告诫他说:“我告诉您的和先生刚才说的,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 生不要泄露出去。”田光低头一笑,说:“好。” 田光弯腰曲背地去见荆轲,对他说:“我和您交情很深,燕国没有人不知道。现在太子 只听说我壮年时的情况,却不知道我的身体已比不上当年了。有幸得到他的教导说:‘燕秦 势不两立,希望先生尽力想想办法。’我私下里没把自己当外人,向太子举荐了您,希望您 到宫中去拜见太子。”荆轲说:“遵命。”田光又说:“我听说,忠厚老实之人的所作所为, 不使人产生怀疑,如今太子却告诫我说:‘我们所讲的,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 出去。’这是太子他怀疑我啊。为人做事让人怀疑,就不是有气节的侠客。”田光这番话的 意思是想用自杀来激励荆轲,接着又说道:“希望您马上去拜见太子,说我已经死了,以此 表明我没有把国家大事泄漏出去。”说完就自刎而死。 荆轲见到太子,告诉他田光已经死了,是为了表明自己没有把国家大事泄漏出去。太子 拜了两拜,双腿跪行,泪流满面,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我之所以告诫田光先生不要泄密, 是想实现重大的计划罢了。现在田先生用死来表明他没有泄密,这哪里是我的本意呢?”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楼月① 白居易 - 16 -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注】①本诗为白居易给元稹的赠答诗,时元稹在外任职,曾作七律《江楼月》寄白居易。 这首七律是其中第五首。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以明月之夜,清辉照人,引出离人幽思,一个在嘉陵江岸,一个在曲江池畔,见月伤 别。 B. 诗歌颔联以“一宵”言“相忆”时间之长,以“潜”表思念之深。“两地阴晴远不知”, 实写距离遥远,景象有别,表现担忧之情。 C. 诗歌尾联以“今朝”“方”表示后悔寄诗之迟,“共语”和“同悔”又蕴含双方绵长的友 谊与思念,感人至深。 D. 这首诗歌是白居易写给元稹的,从对方入笔,表达的是双方的思念之情,别具一格。 15. 诗歌颈联与李清照《一剪梅》中“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赏析。 【答案】14. B 15. (1)白诗和李词都从双方着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相思和 离愁。 (2)白诗的颈联上句想象友人夜晚在江边思念自己,是虚写,下句写自己同时也在池边望月 思念友人,是实写。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心灵的相通。 (3)李词“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 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 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 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 项,“实写距离遥远”分析错误。“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理解为:诗人忆起 与元稹交游的件件往事,一幕幕在脑际展现,以致整夜难眠。因为两人相距遥远,各人的消 息无法互传,不能知晓。就在这“远不知”的话语里,隐含着诗人对元稹政治前途的牵肠挂 - 17 - 肚。从中可以看出这句诗是诗人想象之景,应属于虚写,即“虚写距离遥远”。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艺术手法是诗人用以 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艺术手法。艺术手法分抒情手法、 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 物言志、托物寓理;描写手法主要有: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主要有动静衬,以乐衬哀 情等;联想和想像(虚实结合),对比;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 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一般答题思路为:(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 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使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比如本题的 颈联“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群望君时”,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怀我夜”写出了 诗人从友人的角度来写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故是虚写;“望君时”是从自己的角度来写 诗人对友人的思念,故是实写;而李照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 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 两心之相印。白诗和李词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了双方心灵的相通。 考生据此分析,分点作答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对不同阶段教师的作用做了区分,他认为启蒙教师是“__________”高 阶段老师是“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写家国的愁苦和郁愤都涌入作者心头、使他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行路难》中用姜太公和商朝开国重臣伊尹的典故,表达对未来理想充满信心的 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2).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 艰难苦恨繁 霜鬓, (4). 潦倒新停浊酒杯 (5). 闲来垂钓碧溪上, (6). 忽复乘舟梦日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名篇名句默写的能力。高考名句名篇默写分情景式默写和一般式默写, 本题属于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考生就要在 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所提示的语境:包括题干所给出的叙述性情景, - 18 - 以及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的关键词,题干提示所要默写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等。特别要注 意所默写语句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字、通假字,还有虚词等。 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句读、受、繁、潦倒、钓。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超越性文化,讲究言外之意,境外之境,味外之旨。老子有言,大 音希声,大象无形。传统的礼乐教化就是一种强调超越性的、提升境界的教育。《礼记》所记, 孔子曰:“夫民之父母乎,必达于礼乐之原,以致五至,而行三无,以横行天下”。这里的 “五至”指志诗礼乐哀所达到的最高境界;而“三无”则指超越性的“无声之乐,无体之礼, 无服之丧”。( )。其实,“境界”一词原为佛学用语,意即个人意识所达到之处,近 代王国维则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人生修养与事业的“三境界”,突显“境界说”的美育意 蕴。丰子恺则明确将“境界说”运用到艺术教育之上,认为人生犹如三层楼即三重境界—— 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与灵魂生活,精神生活要以艺术为主,距离灵魂生活最近。冯友兰则在 《新原人》中提出从“自然境界”经“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到“天地境界”的“人生觉 解论”,进一步完善“境界说”。不仅美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感化提升过程,更是提供艺术教 育之熏陶感染、灵魂撞击的心灵塑造过程,最具精神与情感力量,与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形 成不可或缺的互补。美育的境界提升作用有助于我们抛弃教育上的功利主义,将精神、情感 与心灵的塑造放到极为重要的位置之上。 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们将礼乐教化提到提升境界的高度,“三无”是最高境界,“五至”是超越性的境界。 B. 人们将礼乐教化提到提升境界的高度,“五至”“三无”都成为超越性的境界。 C. “五至”“三无”都是指超越性的境界,将礼乐教化提到提升境界的高度。 D. “三无”是最高境界,“五至”是超越性的境界,将礼乐教化提到提升境界的高度。 18.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三重境界——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与灵魂生活”的破折号, 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B. “我终于考上大学啦!我终于考上啦——!”他简直兴奋得快要晕过去了。 C. 在几千公里的铁路上,在几百公里的公路上,我从车窗望出去,我的眼睛在到处寻觅—— 森林! D. 倘是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 - 19 - 能如此而已。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美育既是润物细无声的感化提升过程,又是提供艺术教育之熏陶感染、灵魂撞击的心灵塑 造过程。 B. 美育既是提供艺术教育之熏陶感染、灵魂撞击的心灵塑造过程,又是润物细无声的感化提 升过程。 C. 美育虽是提供艺术教育之熏陶感染、灵魂撞击的心灵塑造过程,更是润物细无声的感化提 升过程。 D. 不仅美育是提供艺术教育之熏陶感染、灵魂撞击的心灵塑造过程,而且是润物细无声的感 化提升过程。 【答案】17. C 18. A 19. B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此类试题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 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依据语句衔接主语一致的要求,A 项、B 项主语直接变成“人们”,没有承接话题“三无”“五 至”,导致语句衔接不连贯,故排除 A 项、B 项。 D 项,先写“三无”再写“五至”,话题颠倒与前文不能承接,且原文“‘五至’指志诗礼乐 哀所达到的最高境界;而‘三无’则指超越性的”,此处说反了。 C 项,承接前面的话题,先说“五至”再说“三无”,再总结。衔接恰当,语意连贯。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 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要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 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特别注意问号、 顿号、引号、冒号、破折号的特殊用法。 文中“三重境界——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与灵魂生活”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解释“三 重境界”指的是哪三重; A 项,表解释,解释“日本中年人”是谁;B 项,表声音延长,指考上大学之后兴奋的叫喊声; C 项,引出下文,引出下文主要是冒号功能,用破折号来代替是为了使语气更强烈,或阅读更 - 20 - 醒目;D 项,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前文是假设,后文指现实,破折号指前后文在语 义上的转折。 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要明确病句的类型,如语序 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然后浏览划线的句 子,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 析修饰成分。 A 项,语序不当。提升过程与塑造过程先后顺序不当,应该先塑造后提升; C 项,搭配不当。关联词不搭配,“虽……更”不搭配,应该是“不仅……更”; D 项,语序不当。关联词位置不当,两句主语都是“美育”,关联词应该放在主语后; B 项,正确。同主语把关联词放在其后,先塑造后提升,存在先后关系。 故选 B。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人们常常陷入无穷无尽的思考。有时,①____,以便终止这无尽的思想之流。但人们真的会 或者能停止思考吗?这取决于如何定义思考。思想是脑细胞之间化学放电的结果,它能在意 识和无意识层面发生。但从较宽泛的意义上说,大脑实际上从来不会停止思考。大部分思想 实际上发生在背景中,②____,甚至决策大都是在无意识情况下作出的。③____,其结果也 不同:如果认为思考是同自己进行内在对话,那么,我们可以停止产生这种内在对话;如果 认为思考意味着散漫地想东想西,那停止思考对普通人来说就难多了。 【答案】 (1). ①人们会告诉自己停止思考 (2). ②我们不会意识到自己在思考 (3). ③对思考的定义不同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 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 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 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第一处,结合“以便终止这无尽的思想之流”“人们真的会或者能停止思考吗?”等分析, 此处主要讲有时人们会告诉自己停止思考。 - 21 - 第二处,结合“大脑实际上从来不会停止思考”“甚至决策大都是在无意识情况下作出的” 等分析,此处主要讲我们不会意识到自己在思考。 第三处,结合“其结果也不同”“如果认为思考是同自己进行内在对话”“如果认为思考意 味着散漫地想东想西”等分析,此处主要讲对思考的定义不同。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三条关键信息。不超过 60 个字。 2019 年 6 月 30 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项目涉及的机场主体工程、航空公司基地工程、空管航 油工程,各项配套工程以及外围的高速公路、高铁城铁等工程均如期建设完成,相关竣工验 收工作有序推进。大兴国际机场主要工程项目的如期竣工,为下一步开展联调联试、投运演 练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投入运营阶段,大兴机场将进行 6 次综合演练,共计 787 个项目,航 班量达 500 班次,计划模拟旅客 51984 人次,模拟行李 35270 件次。 【答案】①2019 年 6 月 30 日,②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项目主要工程如期竣工,验收工作有序推 进。③在投入运营阶段,将进行 6 次综合演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或图表,按 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或句子。解答此类试题,考生一要明确新闻报道的特 点,抓住时间、地点、事件等新闻要素;二是要以句为单位,抓住句中关键信息,并概括整 合;最后注意句子简洁流畅,注意字数限制。 依据题干要求“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三条关键信息”,压缩时要 保留新闻的要素,首先要保留时间,时间是 2019 年 6 月 30 日,接着应说清楚具体的事件, 事件是“大兴国际机场主要工程项目的如期竣工”,写明事件后应写明后续的工作,后续工 作是“相关竣工验收工作有序推进”,即验收工作有序推进,验收完毕要投入运营,“投入 运营阶段,大兴机场将进行 6 次综合演练”。压缩信息时一定要注意先后顺序,按步骤压缩 信息,最后将信息组合成句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考生据此分析,分条归纳整理,即可得出答案。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 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武汉、湖北成为重灾区。危急时刻,3 万多名医护 骨干会师武汉,4 万多名建设者奋战 10 天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还有很多普通人、海 外华侨华人,出钱出力,捐资捐物,传递真情和希望。 (2)在新冠疫情之初,日本积极援助中国,援助物资上写着“山川异城,风月同天”“岂 - 22 - 日无衣,与子同裳”;当日本疫情爆发,中国尽已所能提供帮助,在物资上写着“一衣带水, 情同手足”。这份情谊,跨越山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方最困难的时候,国际社会许多成员给予中方真诚帮助和支持, 我们会始终铭记并珍视这份友谊,中方始终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为国际社会抗击疫情提供支持。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哪些认识与思考?请结合自已在疫情期间的经历与感受,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范文】 命运休戚 风雨共担 2020 年伊始,我们共同经历了一场特殊的战“疫”。疫情无情人有情,正是共担风雨时。 透过沉重的压力,我们感受到了不屈的力量;透过晶莹的泪水,我们收获到了无数的温暖。 共克时艰,胜在真情。 患难真情,风雨共担。疫情不能成为隔断中华儿女血脉亲情的沟壑。在支援武汉的公益 歌曲《坚信爱会赢》的 MV 中,一幅幅画面戳中无数人的泪点:快递小哥、外卖员、出租车司 机……各行各业的人们在以自己的方式发光发热,笃定“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疫情,我们共同 的期望是平安”。就像一束光簇拥另一束光,真情的力量亦是“一灯燃而千灯明”。他们用 大爱真情汇聚成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硬核力量”。正是这些细致入微的真情,让身处困 境中的人们感受到“在一起”的温暖与力量。 山河异域,风月同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国家和同胞的温 暖,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国际大家庭的亲情。“阿丹子孙皆兄弟,兄弟犹如手足亲。造物之初 本一体,一肢罹病染全身。”伊朗外长扎里夫在个人网络社交平台上发文支持和慰问中国, 他特意引用了伊朗古语来表达友好心情。日本湖北总商会在向湖北捐赠物资时引用了上面这 首诗的另外两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而另一家日本机构在给湖北高校的援助物资上 附有八个字的寄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更是感动了无数国人。友邻今天再次用上 了这几个字,既体现着两国绵延不绝的文化交流,也唤醒了历经千年的难忘记忆。 休戚与共,大国大爱。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都是坚强勇敢的民族,一直秉承着“世界一家 亲”,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作风。面对国际疫情,中国医疗队义无反顾,国外出征。“明知 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怀揣一颗赤诚心、无私心,冲锋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不计报酬, 不畏生死,不讲条件,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守护全人类健康殚精竭虑、无怨无悔。真心 回报各国的援助,用真情感动世界。 - 23 - 在灾难面前,所有中国人紧紧站在一起,“患难真情,风雨共担”;善良的外国友人和 中国紧紧站在一起,“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再重的担子一起挑,再险的环境一起闯,无 数感人的瞬间,构成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讲述着真情交融、命运交织的故事,展现着 “我们都是一家人”的情怀。“我”已不再是我,而是可以共同进退的“我们”,守望相助, 心手相连,就没有逾越不了的冬天。 【解析】 【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 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 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 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材料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写抗疫支持与援助。材料一写武汉、湖北有难,全国支 援,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共抗疫情,共度时艰, 患难见真情。材料二以中国回报日本援助的 事例说明,中国铭记真情并会积极帮助各国。审题时要注意以下这些表述:材料一中的“危 急时刻”“传递真情和希望”,材料二中的“这份情谊,跨越山海”“在中方最困难的时 候”“铭记并珍视这份友谊”。把握好这个 脉络,我们可以概括出两则材料的中心——患难 见真情。所以,立意应为患难见真情,如写感恩、珍视友谊,只抓住了材料二内容来立意, 理解有所偏颇,属于基本符合题意。任务指令中要求“结合自己在疫情期间的经历与感受”, 所以写作要结合抗疫,不能空谈道理。 【立意】相知在急难,患难见真情;患难见真情,携手同抗疫;同心抗疫,共渡难关;命运 与共,共渡难关等等。 【结构】标题切合题意,《命运休戚,风雨共担》,首段得出观点“疫情无情人有情,正是共 担风雨时”。中间三段并列式论述,第二段围绕“患难真情,风雨共担”论述,说明“正是 这些细致入微的真情,让身处困境中的人们感受到‘在一起’的温暖与力量”;第三段围绕 “山河异域,风月同天”论述,说明“友邻今天再次用上了这几个字,既体现着两国绵延不 绝的文化交流,也唤醒了历经千年的难忘记忆”;第四段围绕“休戚与共,大国大爱”论述, 说明“真心回报各国的援助,用真情感动世界”。最后一段强调“守望相助,心手相连,就 没有逾越不了的冬天”。结构清晰,层次上递进。 【素材】1.“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就一定比“武汉加油”高级,后者的简练 明快、易背好懂,可以在短时间起到凝聚人心的效果。只是一句唐诗,让不少人在铺天盖地 的所谓“硬核”的口号中,看到了一种文明感。这种文明感,在乎语言的体面、情感的深刻、 - 24 - 行为的得体;这种文明感,又恰是疫情生长到当下,急需强调之事。 2.从疫情发生之初的“围堵”湖北人、泄漏小我私家信息、家门被关闭,到现在网友爆料武 汉牌照车被砸,租房户不能进小区、业主持房产证收支等等,种种行为实在刺眼。无视执法、 契约,制造歧视链条,实在不是文明社会该有的景观。语言与行为,就是思维的同构之物, 有的地方能挂出“出门打断腿,还嘴打掉牙”的横幅,有的人行为过激也不令人意外。 3.用好民族语言,使我们当下的表达更显深邃动人。正值疫情肆虐之际,几句古诗,不只是 追求诗意和雅致,还有外国友人对严峻现况的热力支持。“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 乡”,纸短情长,蕴含了对一衣带水邻邦的深重关切。这种语言所生发的力度,不是几吨赈 灾物资可以比拟的。用好先人之言,而不仅靠几句大白话,有助于我们更好表达所思所想。 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希望企业家着眼长远,告诫其“不畏浮远遮望眼”;欲表达中国对欧盟的 支持,便提及“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对时代的深沉忧虑与殷切期望,对人心的抚慰 和勖勉,浓缩进古语之中,分量就足了,而语言也活了。用好民族语言,是我们赋予未来最 好的礼物与恩泽。或许多年后,高楼大厦已坍塌,江海湖泊已干涸,功绩名利已化为尘土, 然而民族语言之光却穿透历史,永不消褪。这,大概是我们留给后世子孙最好的礼物,正如 前人传给我们一样。试想,多年后被高科技裹挟着长大的新青年,面对他人之艰难困苦,除 了说“我挺你,老铁”,还会用“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吗?男女两情缱绻时,是只会一句 “我喜欢你”,还是会说“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称赞别人有才,是说“你太油菜花了”, 还会会说“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我想,都会说,才最好,但是后者,显然更匹配五 千年历史熏陶下的华夏子民形象。 【点睛】作文写作方法:(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 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 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 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 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 地,扩大选材的范围。(3)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 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4)巧构思,化抽象为具 体。(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 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 求。 - 25 - - 2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