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中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中山市高二年级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共同体思想始终作为政治哲学讨论的课题而存在着,儒家的思想内部同样具有一种共同体意识。这种共同体思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先秦儒学中的大同世界作为一种政治共同体,奠基于“天道”的本体论之上。而“天道”往往被视为超越世俗政治的法令,具有绝对、普遍的意义。其次,儒家认为,在大同世界中,人们把公共利益视为普遍性的追求目标。国家间的“和而不同”,就是以最和谐的公共价值观包容多元的差异。第三,大同世界的另一现实表现是文化层面的“大同”。但大同思想没能在中国传统社会得以实现,而真正通行于中国两千年政治社会的是以“家国一体”为核心的小康礼制。小康社会的出现标志着私有制的形成和对氏族公社制度的打破。“天下为家,各亲其亲”揭示了人类社会从“公天下”向“家天下”的历史蜕变。‎ 尽管“公天下”没有在现实层面得到落实,但宋明时期的儒者却通过吸收佛教思想,把空想性的“大同”观念转化为一种 以道德实践为核心内容的共同体思想。任何一种共同体理论都是建立在人格平等、互信互爱的基础上,与佛教倡言“慈悲为怀”“众生平等”“万物皆具佛性”的理念有相通之处。宋儒受这种观念启发,也认为虽一草一木亦具心性与天理。他们的思想重心巳经由大同世界的制度设计转为通过心性修养成为达到万物一体境界的人,并将整个世界看作自己的家庭。不过,宋儒讲“万物一体”,似乎更倾向于展示宇宙间人与物的关系,尚未能在人我交往的社会现实中展开。直到王阳明以良知为本体,以亲民为工夫,将宋儒“仁体”落实到具体的人我交往之中,才真正建立起一种普遍性的道德共同体。在王阳明看来,若要使仁德作用于天下,就必须将道德的自我涵养与泛爱万物的具体实践联系起来,即明明德与亲民的统一。‎ - 22 -‎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加强了民族、国家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世界政治、文化也趋于多元化发展。世界各国联系不断加强,同时国家竞争纷至沓来,意识形态冲突、国家利益至上、狭隘民族等问题愈演愈烈,严重危及共同体的良性运转。那些憧憬采取“华盛顿共识”即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的经济改革路线就能改变本国命运的国家并没有实现经济腾飞。反观中国高歌猛进,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很重要的因素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潜移默化地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儒家的共同体思想就凸显出重要的启示意义。中国方案追求的不仅仅是自身发展,更是带动周边国家、带动世界共同发展。中国的儒家尊重所有的文化,包容所有的文明,强调建立一个以尊重、平等、包容、共享、和谐、多元为原则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携手与共去应对各种人类面临的挑战与危机。‎ ‎(摘编自刘培功《从“大同世界”到“万物一体”》)‎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天道”高于世俗政治法令,所以人们把公共利益视为普遍性的追求目标。‎ B. 以“家国一体”为核心的小康礼制继承了大同社会的思想,适应了时代的发展。‎ C. 宋儒对“万物一体”的理解重点在于天人关系,王阳明则侧重于社会人伦立场。‎ D. 当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很重要的因素是中国传统文化内部有一种共同体意识。‎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本体论、追求目标、现实表现三个维度阐释了儒家大同世界的基本内涵。‎ B. 文章采用层层递进的结构阐释了共同体思想在先秦、宋明、当代的发展状况。‎ C. 文章论证了道德共同体的形成是因为将抽象的境界修养落实到了人际的现实中。‎ D. 文章在论证儒家共同体思想的当代价值时,将中国与其他部分国家进行了对比。‎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儒家的共同体思想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其总体的趋势是由政治实践向度到道德实践向度转移。‎ B. 儒学中的大同世界在现实表现中以建立“文化帝国”为理想,这一定程度上能趋同各民族的文化。‎ C. 宋明儒者在借鉴了佛教思想中的“心”“性”等观念后,形成了“物我一体”的宇宙观和价值观。‎ D. 当前国家之间的各种竞争、冲突等问题愈演愈烈,解决这一矛盾的出路在于中国儒家的共同体思想。‎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公共利益是大同世界的追求目标,非“天道”。‎ B项,小康礼制取代大同世界,非继承发展的关系。‎ - 22 -‎ D项,没提到文化底蕴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综合全文看,非递进式结构,应为并列式结构。‎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D项,“解决这一矛盾的出路在于中国儒家的共同体思想”表述绝对,根据原文“包容所有的文明,社会与社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携手与共去应对各种人类面临的挑战与危机”看,中国儒家只能提供启示,最终是国家与国家携手解决。‎ 故选D。‎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二、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推拿(节选)‎ 毕飞宇 沙复明在前厅嚼药,王大夫——盲人在推拿房里都是以大夫相称的——站在“沙宗琪盲人推拿中心”的门口,大声喊了一声“沙老板”。他没有喊“老同学”,而是把“沙老板”,这三个字喊得格外有声势。沙复明从里头出来,一来到门口就开始和王大夫寒暄。‎ - 22 -‎ 沙老板和王大夫的寒暄很有节制,也就是一两分钟,沙复明就把王大夫带到休息区去了。休息区里鸦雀无声。不过王大夫感觉得出来,休息区坐满了人,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王大夫愣了一下,笑着说:“开会吧?”沙复明说:“开会一般在星期一,今天是业务学习。”王大夫说:“正好啊,我也来学习学习。”沙复明笑着说:“老同学开玩笑了……抽空你还得给他们讲讲。现在的教育马虎得很,一代不如一代,没法说,跟我们那时候没法比了。”王大夫笑出声来,同时也听出门道来了,当着全体员工的面,沙复明给了王大夫十足的脸面。王大夫没顺着杆子往上爬,而是笑着说:“沙老板客气了。沙老板的理论和实践都是一流的。”沙复明不在意人家夸他的手艺,却在意人家夸他的“理论”。沙复明就笑,王大夫这样说倒也不是拍沙复明的马屁,沙老板的确有手段。短短的几分钟,王大夫已经“看”出来了,生意不论大小,沙复明拾掇得不错,有规有矩,有模有样。王大夫放心了。作为一个打工的,王大夫喜欢的事情有两样,规矩,还有模样。‎ 王大夫的感觉是对的。“沙宗琪盲人推拿中心”有一个特征,不只是做生意,业务培训抓得特别紧。这也是沙复明别出心裁的地方了。培训是假,管理才是真。一般来说,上午十点左右都是推拿中心生意清淡的时候。沙复明打工的那会儿,经常利用这样的机会睡个回头觉。盲人只要坐下来,脑袋一靠就过去了,谁也看不出来。沙复明当年就意识到这一点了,暗地里给自己提出了一个严格要求:哪一天自己要是当上了老板,绝对不能让员工在推拿中心睡觉。客人都是有眼睛的,如果员工们都在打瞌睡,他们所看到的绝不是懒散,而是生意上的萧条。反过来,利用空闲的时候开开会,探讨探讨业务,前厅的精气神就不一样,是精益求精的气象。沙复明是打工仔出身,回过头来再做管理,他的手段肯定就不一样。他知道员工们的软肋在哪里。所谓管理,嗨,说白了就是抓软肋。‎ 沙复明带领着王大夫在推拿房里走了一遍,每一个房间都走到了。王大夫对沙复明的盘子已估摸出来了,十三四个员工,十七八张床,不算大,可也不算小了。如果王大夫的资金没有被套住,他的店差不多也能有这样的模样。这么一想王大夫就难受起来了,手指头的关节噼里啪啦又是一阵响。‎ - 22 -‎ 最后一个房间看完了,王大夫知道,关键的时刻来到了,谈话马上就走入了正题。沙复明的语调是抒情的,意思是,老同学来助阵,他由裹的高兴,所谈的内容却是平等。王大夫懂沙复明的意思,虽说是老同学,他王大夫在这里和别人一样,没有任何的特殊性。王大夫干脆把话挑明了,轻声说:“这个,老板放心,我打工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既然王大夫把话都说到这儿了,沙复明就搓了搓手,说:“那你就去添置一点东西,生活必需品什么的,我马上打电话到宿舍去,给你清理床位。”王大夫拍了拍沙复明的肩膀,沙复明也拍了拍王大夫的肩膀。沙复明提高了声音,说:“沙宗琪推拿中心欢迎你。”‎ 王大夫侧过脑袋,不解了,明明是“沙复明推拿中心”,沙复明为什么要说“沙宗琪推拿中心”呢?‎ ‎“是这样,”沙复明解释说,“这个店是我和张宗琪两个人合资的。我一半,他一半,可不就是‘沙宗琪’了幺。”‎ ‎“张宗琪是谁?”‎ ‎“我在上海认识的一朋友。”‎ ‎“他现在在哪儿?”‎ ‎“在休息厅呢。”‎ ‎“我还没去看望人家呢。”王大夫说。‎ ‎“没事,”沙复明说,“时间长着呢。什么人家我家的,我跟他一个人似的——他在开会。”‎ 王大夫仰起头,做了一个“哦”的动作,却没有发出声音来。心里头似乎松动一些了。‎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说王大夫没有喊“老同学”,而是大声地喊“沙老板”,这既表明两人的关系非同寻常,也说明王大夫尊重沙复明。‎ B. 小说第二段写沙老板和王大夫两人之间的对话,多处提到“笑”,且每一处“笑”的含意不同,反映两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C. 小说写王大夫没顺着杆子往上爬,以及王大夫估摸出沙复明的盘子,可以看出王大夫处事经验丰富,能够见机行事,感知敏锐。‎ D. 小说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等手法,塑造沙老板和王大夫两位盲人推拿师形象,真实展示了人与人之间处处提防的世态人情。‎ ‎5. 小说结尾处描写了王大夫一个“哦”的动作,请分析这一细节的作用。‎ ‎6. 作者毕飞宇曾说:“《推拿》到底写了什么?……有一个重点是清晰的,我想写一点尊严。”请根据相关内容,试作概括和分析。‎ ‎【答案】4. D 5. (1)从内容来看,该动作反映出王大夫为自己生意失败而伤感难受的心情有所缓解。‎ ‎(2)从人物关系来看,该动作反映了老同学之间紧张、尴尬的心情有所松动,暗示着他知道沙复明的境况并不一定很好。‎ - 22 -‎ ‎(3)从结构来看,与前文谈到店里规模不大不小形成对比。‎ ‎(4)从情节来看,故事具有一定的波澜性,该动作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思考空间。‎ ‎(5)从人物形象来看,反映出王大夫机智、不外露(含蓄,沉稳)的性格特点。 ‎ ‎6. ①维护尊严。王大夫到沙复明那里求职,喊“沙老板”而没有喊“老同学”,认为盲人老板与常人老板一样,理应受到认可和尊重,表明王大夫维护了盲人的尊严。‎ ‎②独立自主。沙复明把推拿中心管理得“理论和实践都是一流的”,写出了盲人像正常人一样,拥有自食其力的正常生活。‎ ‎③平等人格。王大夫表明自己在这里和别的盲人一样,没有任何的特殊性,写出了盲人靠自己手艺而不是靠同学关系的独立生活态度。‎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本题D项,虽然沙老板和王大夫两人之间有防备的因素,但“处处提防”言过其实。‎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结尾细节描写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联系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生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 本题要求是“小说结尾处描写了王大夫一个‘哦’的动作,请分析这一细节的作用”。解答此题时,要注意从全文中找出描写王大夫心理活动的部分,并结合全文分析他心理的微妙变化,然后根据具体情节进行探究。王大夫是因为自己的资金被套,不得已才到老同学处打工的。“看”到自己的老同学的生意有模有样,对比自己的失败,感到十分伤感。而最后得知推拿店的情况时,伤感情绪似乎有所缓解。这一细节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思考空间,反映出王大夫含蓄,沉稳的性格特点。考生明确了这些内容,便不难得出答案。‎ ‎【6题详解】‎ - 22 -‎ 本题考查探究文章主旨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小说的标题入手,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象征义、双关义、引申义等;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从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和人物性格、命运的变化中,去挖掘小说所要揭示的社会意义;可从作者的思想倾向入手,这可以通过小说中的关键性词语或语句来把握;还要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探究思想意蕴与情感意蕴的目的。‎ 本题要求是“作者毕飞宇曾说:‘《推拿》到底写了什么?……有一个重点是清晰的,我想写一点尊严。’请根据相关内容,试作概括和分析”。由王大夫到沙复明那里求职,喊“沙老板”而没有喊“老同学”,认为盲人老板理应受到认可和尊重,表现了维护的尊严的主题;沙复明把推拿中心管理得“理论和实践都是一流的”,写出了盲人独立自主的生活;王大夫表明自己在这里和别的盲人一样,表现了他追求人格平等。‎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颖悟绝伦,举茂材异等,通判睦州。夏人寇边,时调诸道弓手,选其壮者为宣毅、保捷二军,方平连疏争之,弗听。既而两军骄甚,合二十余万,皆市人不可用者,如方平言。既,以修起居注使契丹。契丹主顾左右曰:“有臣如此,佳哉!”骑而击球于前,酌玉卮饮之,且赠以所乘马。还,权知开封府。府事丛集,前尹率书板识之,方平独默记决遣,无少差忘。帝以丰财省费访群臣,方平既条对,以为:“国用既窘,则政出多门;大商豪民乘隙射利,而茶盐香矾之法乱。此治忽盛衰之本,不可以不急。”帝览对甚悦。徙益州。未至,或扇言侬智高在南诏,将入寇,摄守亟调兵筑城。民大惊扰,日夜不得息。朝廷闻之,发陕西步骑兵仗,络绎往戍蜀。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得始造此语者,枭首境上,而流其余党,蜀人遂安。英宗立,迁礼部尚书,请知耶州。神宗即位,召见,请约山陵费,帝曰:“奉先可损乎?”对曰:“遣制固云,以先志行之,可谓孝矣。”方平进诏草,帝亲批之,曰:“御文章典雅,焕然有三代风,又善以丰为约,意博而辞寡。”其见称重如此。王师征安南,方平言:“举西北壮士健马,弃之炎荒,其忠有不可胜言者。若 - 22 -‎ 师老费财,无功而还,社稷之福也。”后皆如其言。哲宗立,加太子太保。元祐六年,薨,年八十五。方平慷慨有气节,既告老,论事益切。平居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守蜀日,得眉山苏洵与其二子轼、辙,深器异之。尝荐轼为谏官。轼下制狱,又抗章为请,故轼终身敬事之,叙其文。‎ ‎(节选自《宋史·张方平传》‎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商豪民乘随射利 乘:冒着、顶着 ‎②遗制固云,以先志行之,可谓孝矣。 固:本来 ‎③得眉山苏洵与其二二子轼、辙,深器异之 异:与众不同 ‎④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约:约定 ‎⑤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日:君何患焉? 患:担心 ‎⑥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穷:贫穷 A. ①⑤③ B. ②④⑤ C. ①③⑥ D. ②③⑥‎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 ①且赠以所乘马 ‎②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B. ①其见称重如此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C. ①若师老费财,无功而还 ‎②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D. ①尝荐轼为谏官 ‎②王子睇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 ‎9. 下列各句与“皆市人不可用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得始造此语者 B. 选其壮者宜毅、保捷二军 C. 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D.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10. 下列对文中词语及课本中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B. 上元,在文中指的是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俗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 C. 乞骸骨,古代官员请求回到故乡任官职,是归于故乡,安度晚年的意思,也称“乞身”。‎ D. 孝廉,汉代以来选拔人才一种科目名,重点考察在孝顺父母、品行廉洁两方面情况。‎ - 22 -‎ ‎11.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府事丛集,前尹率书板识之,方平独默记决遣,无少差忘。‎ ‎(2)或扇言侬智高在南诏,将入寇,摄守亟调兵筑城。‎ ‎(3)今者薄幕,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答案】7. B 8. D 9. C 10. C ‎ ‎11. (1)府中事务繁杂,以前的府尹大都写在板上记下,只有方平默记判决发遣,没有丝毫遗忘。‎ ‎(2)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在南诏,将要入侵,摄守急忙调兵修筑城墙。‎ ‎(3)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本题①乘:趁着。③异:认为与众不同,以……为异。⑥穷:处境恶劣、窘困。‎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与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实词与虚词的用法和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再逐项对比。‎ 本题中,D项,担任。‎ A项, 把;凭借。‎ B项,他;难道。 ‎ C项, 如果;比得上。‎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六大类文言句式的特点,理解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记住标志,能准确快速判断。‎ 本题C项,例句和“皆市人不可用者”都是定语后置句。‎ - 22 -‎ 故选C。‎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C项,“乞骸骨,古代官员请求回到故乡任官职”错误,乞骸骨,指古代官员告老辞职。‎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本题中,第一句中,丛集(聚集,繁多,繁杂),率(大都),识(记录,写下,记下),(无少,没有丝毫)。‎ 第二句中,或(有人),扇(通“煽”,煽动),寇(名词动用,入侵,侵略,侵犯),亟(马上,立刻,急忙)。‎ 第三句中,薄暮(傍晚,黄昏),举网(撒网),顾(可是,不过),句意。‎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 22 -‎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从小聪明无比,后来考中茂才特等,担任睦州通判。夏人入侵边境,当时征调各道弓箭手,选取其中强壮的组成宣毅、保捷二军,方平接连上奏疏反对,皇帝没有听从。不久,两支军队很为骄横,共计二十多万,都是不能派用的市井之人,向方平说的那样。不久,以修起居注出使契丹。契丹主看着左右的人说:“有这样的臣子,多好啊!”骑马在前击球,在玉卮中斟酒让他喝,而且把自己所乘之马送给他。还朝,暂时代理开封府府尹。府中事务繁杂,以前的府尹大都写在板上记下,只有方平默记判决发遣,没有丝毫遗忘。皇帝就增财省费询问群臣,方平分条应对,认为:“国家财用既已困乏,于是政令出于多个地方;大商豪民乘机赢利,而茶盐香矾的法令混乱。这是治乱盛衰的根本,不可以不急。”皇帝览阅应对很满意。调职益州,没到任时,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在南诏,将要入侵,摄守急忙调兵修筑城墙。百姓很受惊扰,日夜不得休息。朝廷听说后,调发陕西步骑兵仗,不断地前去驻守蜀地。下诏催促方平出行,答应他能够斟酌事宜自行处事,方平说:“这一定是谣传。”路上遇见驻守兵卒,都派遣他们回去,其他劳役都停止。正值上元节张灯,城门三夜没关,捕获最初造谣的人,在境上斩首示众,流放其他同党,蜀地百姓就安定了。英宗即位,方平迁任礼部尚书,请求知郓州。神宗即位,方平被召见,他请求减省山陵费用,皇帝说:“祭祀先帝可以减损吗?”方平回答说:“遗制本来说了,按照先帝的意旨实行,可以说是孝了。”方平又请求减少所赐钱财,以乾兴时作为标准费用省了十分之七八。方平进献诏书草稿,皇帝亲自批示,说:“卿文章典雅,焕然有三代风采,又擅长以丰繁为简约,意博而辞少。”他受到如此的称赞推崇。王师征伐安南,方平上言:“把西北壮士健马,弃于炎热荒凉之地,它的祸患不能尽言。如果军队疲竭财用耗损,无功而还,是社稷之福。”后来都像他说的那样。哲宗即位,加授方平为太子少保。元祐六年,方平去世,终年八十五岁。方平慷慨有气节,告老辞官后,论事更加深切。平时不曾以言曲从于物、以色假之于人。镇守蜀地时,方平结识眉山苏洵与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很器重他们认为他们与众不同。曾经推荐苏轼任谏官。苏轼下到制狱,又递上奏章为他求请,所以苏轼终身尊敬他,为他的文章作序。‎ ‎(二)古代诗歌阅读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柳 ‎(清)王士祯①‎ 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②。‎ 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 愁生陌上黄骢曲③,梦远江南乌夜村。‎ 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 ‎[注]①诗人生于1634年,清初杰出的文学家。②白下门:即白门,古代指南京,这里指柳树。③黄骢曲:指黄骢叠,曲调名,相传唐太宗爱马死后,命人谱成此曲。‎ ‎(1)请把颔联翻译成现代汉语。‎ ‎(2)有人评价“这首诗有凭吊明亡的意味,但写得非常含蓄”,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其理由。‎ - 22 -‎ ‎【答案】(1)柳树在往日里它高低起伏的身影象春燕一样活泼可爱,如今却在晚烟中开始憔悴了,满身上出现了印痕。‎ ‎(2)①从秋柳的意蕴看,其憔悴衰败的特征容易让人联想到明朝的灭亡;②从其他意象的特征来看,“残照”“白下门”“黄骢曲”等这些留存于记忆和感知中的模糊场景,隐约流露出感慨故明之灭亡的感伤。③从表达情感的词语来看,“销魂”“愁”“哀怨”“梦远”等,隐含着对已逝明朝的感怀之情。‎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翻译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把握诗歌的意象,抓住关键词语,逐词逐句来翻译诗句。‎ 本题要求“把颔联翻译成现代汉语”。要注意把握关键词:他日(往日);差池(参差不齐,引申为高低起伏);只今(如今);“憔悴晚烟痕”是省略句,应理解为“在晚烟中开始憔悴”。‎ 据此连缀翻译即可。‎ ‎(2)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 本题要求是“有人评价‘这首诗有凭吊明亡的意味,但写得非常含蓄’,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其理由”。‎ 本诗首联写“残照”“西风”下最销魂之景是秋柳,表现出对良辰易逝,历史变迁的感伤,让人联想到明朝的灭亡;颈联诗人借用“黄骢曲”的典故,黄骢是唐太宗定天下时所乘,想来作者也借此对清初的动荡有所暗指,乌夜村也说明了荣华富贵的生活犹如浮云,感喟朝代的盛衰无常;尾联写出了玉关、弄笛也不足为奇了,表达了流离丧乱之苦,隐含着对已逝明朝的感怀之情。‎ ‎【点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 ‎(三)名篇名句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 22 -‎ ‎(2)固时俗之工巧分,_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3)酾酒临江,_____________________,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 ‎(4)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做·秋恩》)‎ ‎(5)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7)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年轻时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偭规矩而改错 (3). 横槊赋诗 (4). 燕然未勒归无计 (5). 到乡翻似烂柯人 (6). 学而不思则罔 (7). 曲罢曾教善才服 (8). 妆成每被秋娘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博”“偭”“槊”“勒”“柯”“罔”“教”“妆”。‎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四、语言文字运用 ‎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工智能发展很快,在人机大战中,阿尔法围棋对战“世界第一人”柯洁显现出绝对优势,可见在这方面人工智能可与人类分庭抗礼。‎ ‎②春节将至,位于北京市郊外的千年古刹红螺寺正紧锣密鼓筹备新春庙会,众多大红灯笼、宫灯高挂景区,处处充满喜庆祥和的气氛。‎ ‎③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灾情扣人心弦 - 22 -‎ ‎,相关部门正全力以赴组织抗洪救灾工作。‎ ‎④抗战老兵围座在餐桌前共进午餐,打仗是他们之间永远聊不完的话题,谈起战争岁月他们记忆犹新,往事仍历历在目,让人感慨万千。‎ ‎⑤被称为中国首部“硬科幻电影”的《流浪地球》在国外上映时频频爆满,它为世界提供了观察中国发展的独特视角,令世人叹为观止。‎ ‎⑥一位援疆医生全力抢救一名遭车祸病人,但病人因失血过多而亡,家人未怪而谢,从此每当遇到危重患者,他总是愿意铤而走险。‎ A. ①③④ B. ②④⑤ C. ①③⑥ D. ②⑤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语意重复、自相矛盾、谦敬错位、不合逻辑。正确辨析成语,要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透彻成语的含义,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本题中,分庭抗礼: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这里语境谈到“绝对优势”,因此不符合语境。‎ 紧锣密鼓:喻公开活动前紧张的舆论准备。符合语境。‎ 扣人心弦:形容言论或表演等深深地打动人心。这里语境谈到“灾情”,不符合语境。‎ 历历在目:物体或景象一个一个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符合语境。‎ 叹为观止: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之极、完美之至。符合语境。‎ 铤而走险:(贬)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这里不含贬义,属于褒贬失当。‎ 故选B。‎ ‎【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一句是 A.‎ - 22 -‎ ‎ 我们必须坚持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的宗旨,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B. 武汉某商务公司老板王某谎称能帮人走关系拿购房指标为由,先后诈骗13名购房者共120余万元,近日被硚口区检察院批准逮捕。‎ C. 如果从制度上让权力不自由,同时赋予公众监督的权利,权力才可能不敢轻易胡来,至少在一切有阳光照见的地方不敢公然胡闹。‎ D. 一位妈妈曾把自己刚出生的女儿送给她姐姐,如今女儿长大到15岁了,把她当作仇人,整天哭闹,闹得家里日夜不得安宁。‎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B项,句式结构杂糅,要么说“谎称能……”,要么说“以……为由”;‎ C项,关联词搭配不当,“如果”应改为“只有”;‎ D项,“把她当作仇人”中的“她”指代不明,不清楚到底是指这位妈妈,还是这位妈妈的姐姐。‎ 故选A。‎ ‎【点睛】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1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某医生医术高明,治好不少患者的顽疾,患者对该医生十分感激。其中一位患者制作锦旗表示感谢,上写道:“杏坛高手,医者仁心。”‎ B. 我们很荣幸邀请您担任我社顾问,八十高龄的您能够应允忝列我社顾问之列,我们感激不尽。‎ C. 某记者对某著名作家之子说,大家都知道家君是一位著名作家,在文坛很有影响,我在上中学时就读过他的不少作品。‎ D. 虽然我毕业了,但您永远是我的老师,您的教导将永远铭刻在我心里,我会经常到府上来拜访您。‎ ‎【答案】D - 22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A项,杏坛:教育圣地的代名词。‎ B项,忝列:谦词,指有愧于排列在其中。‎ C项,家君: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故选D。‎ ‎【点睛】所谓“得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对象,正确运用谦辞和敬辞。谦辞是用在自己身上的,表示谦恭的态度。敬辞是用在对方身上的,表示尊重等情感。‎ ‎2、根据语言的感情色彩,选用恰当的褒义词和贬义词。褒义词是对对方赞美、歌颂类的词语。贬义词是对对方贬低,表达厌恶情感的语句。因此不要在在赞美歌颂的对象身上用贬义词,也不要在批判贬低的对象身上用褒义词。但是要特别注意的事,在特定语境中褒贬色彩可以互换。如在“反语”中,就可以褒词贬用。‎ ‎3、要注意语体。语体分为口语和书面语。口语用在口头表达中,用在平时,如生活场合,娱乐场合等。书面语一般要用在正式场合中,用在特殊场所,如会议场合,工作场合等。口语要求通俗易懂,不用生僻的词句。书面语要符合文体特征。用词要求准确、严谨、严肃、庄重。‎ ‎17.下面这段文字的词语遣用有什么特点?请提炼出其中一个特点,然后以“竹喧归浣女”为主题写一段文字。要求:(1)所写文字具有这个特点;(2)主题突出、文意完整;(3)字数为50—80字(含标点符号)。‎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摘自王实甫《西厢记》)‎ ‎【答案】1、“碧云天”,万里晴空,正是秋高气爽之时。“黄花地”,虽美犹凄,不禁让人想起李清照的“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西风紧,北雁南飞”,一个“紧”字点出秋风之急,秋之萧瑟。抬头望去,北雁南迁,此情此景,与人之离去相照应,更是凄凉。大雁秋去春归,人呢?今日一别,又将何日归来?“晓来谁染霜林醉?‎ - 22 -‎ 总是离人泪”,由经霜的红叶这一暮秋之景发出疑问,以红叶醉酒由景入情,引出离人泪。秋之萧杀配以离人的伤心泪。烘托出离别之际的悲伤,抒发了莺莺心中的悲痛之情,表现出深深的离愁别绪。这些景物是含情的,我们称之为意象。一个“泪”沟通了情与景的关系,使所有的景物都染上了离别的愁绪。 2、洗完衣服的少女们拎着水桶,踏着月色,从婆娑的竹林间穿过,伴着银铃般的笑声,她们叽叽喳喳地欢快的打闹着归来了。‎ ‎【解析】‎ ‎【详解】第一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结合文本的艺术手法分析文本的思想内容,然后根据要求作答。‎ 本题要求概括“这段文字的词语遣用有什么特点”,“碧云天”“黄花地”“霜林醉”以乐景衬哀情,“西风紧”“北雁南飞”“离人泪”以哀景抒哀情,“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全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晓来谁染霜林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总是离人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上手法都烘托表现了主人公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第二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 本题要求以“竹喧归浣女”为主题写一段文字。这道题属诗词描写类型题。解答时,一要认真阅读诗句,明确诗句中所写的对象——竹林、浣衣少女;二要展开想象,想象诗句中描写的一群少女洗衣归来经过竹林的情景。此外,要注意字数要求。‎ ‎【点睛】从表达方式看,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本题属于描写类微写作。描写类微写作,往往需要结合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 ‎18.概括思维就是将众多事物的共同特征或一般属性归纳出来的一种思维方式。在写作中,我们常常会运用概括思维来总结文段的内容,比如下面这段文字:‎ 市场交易要通过契约来完成,必然要制定实施有利于契约履行的各种“游戏规则”,这就是法治的表现。然而,任何契约的履行,无不建立在“诚”、“信”的交易理念上。如果其中一方不讲信用、不守信用,再好的契约也会是一张废纸。市场经济既要讲法制,也要讲道德;既要讲规则,也要讲信用。规则是外在的约束,信用是内在的自律,二者都是市场经济的基石,缺一不可。‎ ‎(摘编自林其屏《规则和信用: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 - 22 -‎ 请以“劳动”为主题写一段文字。要求:(1)所写文字能运用这种思维方式;(2)主题突出、文意完整;(3)字数为50—80字(含标点符号)。‎ ‎【答案】劳动是一笔难得的人生资源和财富,人生的绚丽和精彩都是在不断的劳动中创造写出来的!人类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劳动史,是劳动创造了历史,是劳动改变了世界。‎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 本题要求用概括思维以“劳动”为主题写一段文字。考生可仔细阅读所给例文,思考例文中是如何体现概括思维的,然后仿照例文来写作。考生写作中就可以按照这个模式成文,先明确所写文段的主题是“劳动”,然后解读“劳动”的含义,再结合具体事例阐述如何做到“热爱劳动”就可以了。要注意语言通顺流畅,主题积极向上,还要注意字数要求。‎ ‎【点睛】从表达方式看,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本题属于议论性微写作。议论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此类微写作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用合适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写作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959年3月,晚年的胡适发表了一篇广为流传的文章《容忍与自由》,在这篇文章里他提出了一个观点:容忍比自由更重要。该文一经发表,立即引起了很大反响,直到今天,依然争论不断。‎ ‎“容忍”和“自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说法,时代不一样,年龄不一样,我们对这些说法的理解也会不一样。请以“致胡适先生的一封信”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观点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示例:‎ 容忍是自由的根本 ‎——致胡适先生的一封信 尊敬的胡适先生:‎ - 22 -‎ 您好!近日,我拜读了您的文章《容忍与自由》,读后我深有感触,于是提笔给您写了这封信。‎ 首先,我非常认同您的观点,您力倡“容忍与自由”,认为“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的确如此,“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因为宽容,而变得浩瀚无边;天空因为宽容,而变得广阔无垠;山峰因为宽容,汇集细土尘沙而巍峨耸立;人也应该学会宽容,才能放出异彩。‎ 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也曾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可有些人认为,宽容是懦夫的行为。可我认为,懦夫是畏惧强权高压的懦弱无能的人。而那些懂得宽容的人,他们能从大局出发,更值得人尊敬。宽容是人们生活中至高无尚的美德。‎ 宽容对待自己,就是心平气和地去工作,去生活。宽容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处世之道,吃亏是福,其实就是一种博大的胸怀和真诚的态度。多宽容别人,决不是软弱,而是待人的艺术。与别人为善,就是与自己为善。只有宽容地看待人生和体谅他人时,才可以获取一个放松、自在的人生。‎ 古人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与人发生摩擦和矛盾,其实这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常常不愿去化解它,而是让摩擦和矛盾不断升级,使事情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我们必须学会用宽容的心去体谅他人,这样心与心之间才能架起沟通的桥梁。‎ 宽容是一种美,每个人做到了,他就是美的化身。一个人能否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一切,是一种素质与修养的体现。如果人人有这样宽容的胸怀,人类就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爱,生活中的酸舔苦辣也将化作五彩的乐章。‎ 天空宽容了云雾,于是拥有了美的神韵;人生宽容了暂时的遗憾,我们便拥有了更加广阔的未来。我相信,用宽容所付出的爱,在以后的日子里总有一天一定会得到回报,也许来自我的朋友,也许来自我的对手,也许是来自时间的检验。‎ 尊敬的胡适先生,您认同我的观点吗?‎ 此致 敬礼 ‎ 学生:某某 ‎ ‎××年×月×日 ‎【解析】‎ - 22 -‎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本作文题目要结合提示语“‘容忍’和‘自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说法,时代不一样,年龄不一样,我们对这些说法的理解也会不一样”分析,这是一段哲理性的材料,是一则思考“‘容忍’与‘自由’”的作文题目。考生要抓住材料的中心话题“容忍”和“自由”,理解“容忍”和“自由”的内涵以及其对于我们的生活、事业等的作用进行立意作文。具体写作时,应结合对“容忍”和“自由”的具体理解谈对其的继承和弘扬,避免空泛议论。注意要以“致胡适先生的一封信”为副标题,还要符合字数要求。‎ 参考立意:‎ ‎1.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2.容忍是自由的根本 ‎3.容忍和自由都很重要 ‎4.自由是进步的阶梯 ‎5.容忍和质疑都重要 ‎6.包容与变革 可用素材;‎ ‎1.胡适说:“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2.晚年的胡适把对人和人对己的两件往事并作一类,说:无论“当年我要‘杀’人,后来人要‘杀’我,动机是一样的:都只因为动了点‘正义的火气’,就都失掉容忍的度量了。”正是有过这样的经历、体验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认知,坚持了一辈子自由主义的胡适,越至老境,越强调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3.鲁迅认为:“文人们的互相评论,各各‘指其所短,扬其所长’固可,即‘掩其所短,称其所长’亦无不可。然而,那一面一定得有‘所长’,这一面一定得有明确的是非,有热烈的好恶”。鲁迅的意思重在句末,即:文人在论争时,是则好之,非则恶之,是非不但要“明确”,好恶更得要“热烈”。这一原则,不用说,鲁迅在他自己的历次论战中,都坚定不移、以身作则了。‎ ‎4.胡适和鲁迅两位知识分子精神风貌,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概括,鲁迅不妨是甚或也只能是他自己临终前的格言“一个都不宽恕”;相反,胡适晚年,孜孜无怠,力倡“容忍与自由”。因此,胡鲁之间横亘着一道宽容的分水岭,它使“容忍”的胡适和“不宽恕”的鲁迅最终成为两种不同文化的精神标志。‎ - 22 -‎ ‎5.宽容犹如一面明镜,可以折射出人性的美好。当你认为他人做错时,敞开心扉,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不仅可以赢得快乐心情更能收获友谊。四岁的小孩由于工作人员疏忽被留在网球场,但他却在哭过后亲吻工作人员的脸颊。这该是一个被怎样培养的孩子?他的宽容使自己由恐惧到平和、镇定、坦然,使工作人员得到心理的安慰,更会涌出一份感恩和感动,以便更好的工作和生活。人与人之间不就该建立这样一种常态关系吗?不斤斤计较,善解人意,大爱无私,和谐相处,形成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良好氛围、局面。‎ ‎6.用谅解的眼光去处事待人,就会觉得这个世界春意融融和和美美温暖无比。我们应该像紫罗兰一样,即使被踩扁,也愿把香气留给人间。拥有宽容,你就有了可以描绘世间最美图画的画笔,敞开心扉,学会宽容,让人世间因我的无私而融洽美好!‎ ‎7.科学的真理必将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广泛传播,无往而不胜。——富兰克林 行文思路:‎ 议论文的思路和结构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并列式等结构方式。本文可用并列式结构,首先提出中心论点:容忍是自由的根本。其次,提出分论点,进行并列式阐述。可列举一些事例,加强论证力度。最后,总括全文,再次点题。结构上,做到首尾呼应。‎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原则:1.整体性原则: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 ‎ - 22 -‎ ‎ ‎ - 22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