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7届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高三10月月考(2016-10)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7届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高三10月月考(2016-10)

醴陵二中2017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阅读微信 谨防病态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 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 ‎                                                                      (摘编自《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B、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 C、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都已经成了常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的。‎ D、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信群,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B、须臾离不开微信,这种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C、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D、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 B、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C、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 D、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琪,字台秀。父縠,广明中,为晋公王铎都统判官。年十三,词赋诗颂,大为王铎所知,然亦疑其假手。一日,铎召縠于公署,密遣人以“汉祖得三杰赋”题就其第试之,琪援笔立成。赋尾云:“得士则昌,非贤罔共,鼎足之臣可重,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铎览而骇之,曰:“此儿大器也,将擅文价。”‎ 昭宗时,李溪父子以文学知名。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溪。溪倒屣迎门,谓琪曰:“余尝患近年文士辞赋,皆数句之后,未见赋题,吾子入句见题,偶属典丽,吁!可畏也。”琪由是益知名,举进士第。天复初,授武功县尉,辟转运巡官,迁左拾遗、殿中侍御史。自琪为谏官宪职,凡时政有所不便,必封章论列,文章秀丽,览之者忘倦。‎ 梁祖受禅,征入,拜翰林学士。梁祖经略四方,而琪以学士居帐中,专掌文翰,下笔称旨,宠遇逾伦 ‎。是时,琪之名播于海内。琪重然诺,怜才奖善,家门雍睦。贞明、龙德中,时琪与萧顷同为宰相,顷性畏慎深密,琪倜傥负气,不拘小节,中书奏覆,多行其志,而顷专掎摭其咎。会琪除吏,是试摄名衔,改“摄”为“守”,为顷所奏,梁帝大怒,将投诸荒裔,而为赵岩辈所援,罢相,为太子少保。‎ 庄宗入汴,素闻琪名,累欲大任。同光初,历太常卿、吏部尚书。同光三年秋,天下大水,京师乏食尤甚,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俄遇萧墙之难而止。‎ 及明宗即位,豆卢革、韦说得罪,任圜陈奏,请命琪为相,为孔循、郑珏排沮,乃相崔协。琪时为御史大夫,安重诲于台门前专杀殿直马延。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自是之后,尤为宰执所忌,凡有奏陈,靡不望风横沮。‎ 长兴中,卒于福善里第,时年六十。‎ ‎(选自《旧五代史·李琪传》,有删改)‎ ‎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 B、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 C、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 D、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有一项是(3分)‎ A、“举进士第”,即“进士及第”, 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B、“封章”,言机密之奏章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 C、“受禅”, 也叫禅让制,指王朝更迭,新皇帝继承旧帝让给的帝位,泛指继位。‎ D、“萧墙之难”,指由外而内而引起的灾祸,泛指外敌入侵。‎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琪虽然博学多才,备受推崇和尊敬;但他为政不懂韬晦养性,因而在梁祖和明宗主政时期,备受同僚排挤。‎ B、晋公王铎怀疑少年李琪作文假手他人,因而出题测试,李琪才思敏捷,出语不凡。王铎钦佩不已,深表赞誉。‎ C、李溪赞赏李琪原因有二:做赋直入主题,和当时几句之后还不见主题的文风大相径庭;文章对偶,文辞典雅华丽。‎ D、李琪和萧顷虽同为宰相,但两人性格截然不同,互相敌视,后因萧顷的诬告,李琪受到皇上斥责并被罢相。‎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得士则昌,非贤罔共,鼎足之臣可重,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祖经略四方,而琪以学士居帐中,专掌文翰,下笔称旨,宠遇逾伦。(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东平别前卫县李宷少府 高适  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 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 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 此地从来可乘兴,留君不住益凄其。‎ ‎ 8、   赏析颈联中“远”和“迟”二字的妙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以“悲”贯穿全诗,请结合全诗具体分联加以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 “ , ”。‎ ‎(2)《行路难》(李白) 通过 “          ,         ”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中写出了早春的细雨蒙蒙,春色若隐若现,报告了春天早来的消息的诗句是: “          ,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摆渡 叶仲建 河东村和河西村隔着一条河,村民来往很不方便。不知从哪一天起,河上出现了一条渡船,船主人姓张,河西人,久了,人都唤他张摆渡。‎ 河东村的后面是山,河西村的前面通往城市;河西村的人要上山,河东村的人也要进城。那年头,收成不好,张摆渡靠着这条船和一身摇橹的功夫,竟过得不差。‎ 河东一户柳姓人家瞅着眼红了,为啥一条河,好处都让你张摆渡给占去了?为啥河东人的钱要塞进河西人的腰包?柳家穷,却也砸锅卖铁添置了一条与张摆渡相仿的船。‎ 没有争执,没有商议,却有了规矩:河东人过河,得上柳摆渡的船;河西人过河,得上张摆渡的船。即便柳摆渡的船在彼岸,河东人也不会登上张摆渡的船,而是向对岸吆喝两声,朝柳摆渡招招手。这样一来,张摆渡赚的钱少了一半,但熙来攘往的人频繁,好歹混了个囫囵饱。一段时间倒也相安无事,日子在两个人的摇橹声中流逝。‎ 一年后却发生了一件事。那天,柳摆渡的船载着河东村的一对母子过河,船行至河中央,便缓缓地往下沉。船舱里进了水,没一会儿水就漫过了船身。柳摆渡无法一下子救俩人,丢下女人在河中乱扑腾。柳摆渡将小孩拖到河岸,转身要下水救女人,发现女人正从对岸漂移过来——救女人的是张摆渡。‎ 张摆渡救了女人一命,也相当于救了柳摆渡一命。柳摆渡的船沉到了水底。第二天,柳摆渡没来吊船。第三天,还是没来。几天过去了,柳摆渡还是没有出现。那几天里,张摆渡经常盯着沉船的水面,沉默不语,总觉得失去了什么。‎ 两岸的芦苇青了枯,枯了又青。阳光把张摆渡的身子晒成了古铜色,风雨在张摆渡的额头上刻出了皱纹。为了增加收入,除了载客,张摆渡还网起了鱼。张摆渡在这摆渡和网鱼中度过了他的时光。他老了,脸上的皱纹越加多了、深了,背部微微伛起。‎ 上了年纪的张摆渡很孤独。其实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觉得孤独。张摆渡喂了只鸬鹚,他会跟鸬鹚说话。更多的时候,他只静静地坐在船头,抽着旱烟,对着河水沉思。‎ 河西岸过来一个年轻人。“爹,你别摇船了,去我那住吧。”年轻人蹲在岸边,对张摆渡说。这样的话,他说了已经不止一两回。‎ ‎“能摇就摇,摇不动时,自然会上你那。”张摆渡淡淡地嗫嚅着。‎ ‎“可你已经老了啊!也该享享清福了,再说,这一天几块钱的营生能顶什么事?我又不是养不起你。”‎ ‎“混帐!要不是这几块钱,你能上大学?能有今天?”‎ ‎“过河的人太少了。”年轻人换了一种语气说。‎ ‎“可还需要一个摇橹的。”张摆渡说,“有急事总得从河上过。”‎ ‎“他们的钱供了你上了大学。”张摆渡又说。‎ ‎“那我去老家转转。”年轻人叹了口气,转身朝村落的方向走去。‎ 河东河西的人似乎真的少了很多。大多数年轻人都去城里谋生了,留下的老弱病残,一年出不了几次门。张摆渡的生意显然淡了下来,除了逢年过节,这条河上的一切,平静得如同一幅画。张摆渡和他的船,自然是画上的一景。‎ ‎“人老了,眼花了,乡里乡亲的都瞅着陌生了。”那年的中秋,张摆渡对着一个西装笔挺的人叹道。‎ ‎“老哥,还认得我不?”那人没动身子,却这样问张摆渡。‎ 张摆渡认出来了,是当年的柳摆渡!张摆渡一下子激动了起来:“你……你回来了?这几年,你……去哪了?”‎ ‎“嗯,回来了,去了一趟外地。”‎ ‎“当年,谢谢你,你把这摇船的生意让给了我。”张摆渡踏上岸,指了指河,又紧紧地握住柳摆渡的手。‎ ‎“不,应该是我谢谢你才对,要不然,我也不会有今天。老哥,我今天又来抢你的生意了。”‎ ‎“哦?”张摆渡疑惑不解地望着他。‎ ‎“我要在这河上建一座桥。建好了,你就没法摇船了。”‎ 张摆渡笑了,连连说着:“好,好……”‎ 在一声又一声的“好”中,张摆渡很想接下来告诉柳摆渡一件事,关于那年沉船的事。‎ 他想告诉柳摆渡,他这么做只是为了能有足够的收入供儿子上大学。他还想告诉柳摆渡,因为这件事,他愧疚了一辈子。‎ 张摆渡最终没有把这个秘密说出来。其实,他早就把这个压在心底的秘密说出来了。他跟船头的那只鸬鹚说了无数次。‎ ‎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3年第5 期,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河东柳姓人家眼红张摆渡靠摆渡过上不错的日子,也置船参与摆渡,抢了张摆渡的生意,张摆渡嘴上不说啥,心里肯定不舒服。 B.晚年的张摆渡不愿放弃老营生跟儿子到城里享清福,一是因为村民还有乘船的需求,二是因为张摆渡眷恋家乡,故土难离。 C.小说刻画人物运用了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方法,叙事则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D.鲜明的对比也是这篇小说的一大特色,柳摆渡致富后造福乡民的高尚品德,就是通过张摆渡的自私反衬出来的。 E.这篇小说以张摆渡为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时间跨度很长,情节起伏多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 ‎(2)、小说题目“摆渡”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含义?(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分析张摆渡的人物形象。(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最后写道:“张摆渡最终没有把这个秘密说出来。”有人认为,张摆渡应该把秘密说出来;也有人认为,张摆渡已经没有必要把秘密说出来。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具体理由。(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亦雅亦俗汪曾祺 黄 波 买到汪曾祺的两本小书,都是山东画报出版社在汪氏逝世后出版的,一为《文与画》,收录其关于国画的文字,并配有他自作的画;二为《五味》,均为谈吃的美文。其实汪氏小说集散文集舍中均有购藏,这次再度解囊,实在是这两本小书装帧精致,开本小巧,也便于把玩。在开始回暖的阳光下,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随便翻翻,我突然想起,汪先生的诞辰(‎3月5日)就要到了。‎ 我不懂文学,当代作家作品寓目者极少,而汪曾祺是这极少数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可是说到喜欢的理由,一时又无从置答。喜欢其文字的清和雅?喜欢他于文字中透露的那种仿佛不经意的淡淡的情致?……好像是,又好像不完全是。这回重读的汪曾祺作品,均非其专攻所在,不过是其创作之余事,居然对上面这个连自己也茫然的问题若有所悟。‎ 汪曾祺谈吃,一点儿也不气派。拌菠菜、干丝、豆汁儿、芸豆……都是家常物什。他自己婉辞“美食家”的桂冠时,即以此为谦谢的理由,说:“大菜,我做不了。我到海南岛去,东道主送了我好些鱼翅,我放在那里一直没有动,因为不知道怎么做。”不喜“大菜”,只好“小菜”,这本系文人故习,犹如作诗不能露出富贵气一样。著有《随园食单》的清代诗人袁枚在一封书信中就说:“饮食之道不可以随众,尤不可以务名。燕窝、海参,虚名之士也,盗他味以为己味。”他讥讽为世人所艳称的“燕窝、海参”为“虚名之士”,正和汪曾祺把“鱼翅”轻轻抛在一边如出一辙。不过,文人的这种习性也要拿捏得恰到好处才行,否则,过犹不及,容易显出几分矫饰的味道,像袁枚就多少有一点,因为我们很难想象,时不时要在显贵府上打秋风的他,会一心把那张馋嘴放在家常小菜上。而汪曾祺不同,他一下笔,我们就知道,这些小东西,他是真喜欢。饮食一道,汪曾祺嗜好从选料、收拾到调配、下厨,都不假手外人,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享受到的不仅是食之味,更是食之趣,而他通过那些淡淡的文字,又把这种趣味传递给了我们。所以,简直没有资格上餐桌的拌萝卜丝,在他手里和眼里竟是这般精致,“小红水萝卜,南方叫‘杨花萝卜’,因为是杨花飘时上市的。洗净,去根须,不可去皮,斜切成薄片,再切为细丝,愈细愈好。加少糖,略腌,即可装盘,轻红嫩白,颜色可爱。”黄瓜皮在他那里也是下酒的佳品,“黄瓜切成寸段,用水果刀从外至内旋成薄条,如带,成卷。……扦瓜皮极脆,嚼之有声,诸味均透,仍有瓜香。此法得之海拉尔一曾治过国宴的厨师。一盘瓜皮,所费不过四五角钱耳。”“嚼之有声”四字真是妙极!世间老饕甚多,不知道有多少还会于大快朵颐中细品那一记脆声?‎ 汪曾祺作画,他自己说“无师法”,只是“瞎抹”,也许近于事实,因为他原无意在画家中争一席地。汪氏之画是真正的“写意”,略有一点构思,便信手挥洒,不过事经营,不刻意求工,逸笔草草,以抒其意。这也不算稀奇,大体还是传统文人画的路子。值得注意的,是其入画的对象,大蒜,红萝卜,扁豆花,盘中的一尾鱼,完全的生活化平民化。齐白石的画,间有乡野小品,但像汪曾祺这样主要地、大规模地以日常物事入画,似不多见。‎ 汪曾祺文与人的风格还是他自己的文字说得最为到位。“做菜的乐趣第一是买菜,我做菜都是自己去买的。……我不爱逛商店,爱逛菜市。看看那些碧绿生青、新鲜水灵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悦。”有不喜欢汪曾祺的人讥讽他像遗老,可谁曾见过“爱逛菜市”、在买菜中体味“生之喜悦”的遗老?是的,汪曾祺雅,但他更是俗的,他对世俗生活的热爱,装是装不出来的。‎ 汪曾祺让我想起两个古代文人,就是陶渊明和苏东坡。他们身上的一个共同点,我以为可用一句话概括,即“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 ‎。陶、苏的风雅自不消说得,而同时他们与世俗的亲近也是真诚的。邻居杀只鸡邀陶渊明同享,他会乐不可支地写一首赴席的好诗;坡翁街头听人谈鬼,说咱们姑妄谈之姑妄听之。这样的文人,既耿介清高,又让我辈平民可亲可感。汪曾祺继承的,正是陶渊明和苏东坡的余韵。我们看他的小说和散文,抒情节制,也不刻画大奸大恶,更不以污秽的东西入文,其矜持颇近于传统美学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典型的士大夫的审美趣味,而现在我们通过《文与画》和《五味》所看到的,则是一个世俗化、平民化的汪曾祺。“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这可说是中国文人的一种很好的传统。但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想一想,应该如何使这样的传统不致消失了。‎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汪曾祺为文,体现出传统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趣味,其选材不写大奸大恶、污秽之物,抒情节制,而让平民可亲可感。汪氏如陶渊明、苏轼一样有“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 B.汪曾祺喜欢从菜市选料如萝卜、黄瓜、鱼翅类,一直到调配、下厨的全过程都独自完成,从中享受做菜的趣味和菜的滋味。‎ C.作者喜欢汪曾祺是缘于他文与人的风格:其文字清新,且透露出那种仿佛不经意的淡淡的情致;其人雅,但更是俗——真正热爱世俗生活。‎ D.汪曾祺自称作画“无师法”,只是“瞎抹”,但从他画的对象和“写意”的风格来看,他的画是雅致的,其创意似不多见。‎ E.作者买到汪曾祺的两本小书,一为《文与画》,二为《五味》。真正原因是这两本小书装帧精致,开本小巧,也便于把玩。‎ ‎(2)请你结合文意谈谈对“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3)文章将汪曾祺与袁枚比,又将汪曾祺与陶渊明和苏轼比,试分析这两处对比的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着重写“谈吃,一点儿也不气派”“作画……只是‘瞎抹’”皆属俗事,而文题是“亦雅亦俗”,结合原文,探究作者对“俗”“雅”的处理是否得当,并谈谈你对“俗”“雅”的理解。(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他闲来无事,就经常上网发一些飞短流长的帖子,结果不仅弄得与同事邻里的关系很紧张,甚至还惹上了官司。‎ ‎②周星驰的作品一贯保持“猜不透”的风格,在发布会上,他对最新影片《美人鱼》的具体故事讳莫如深。‎ ‎③听到张旭东升任宁江市交通局长的消息,一帮老同学、老同事纷纷发来短信,祝贺他的乔迁之喜,并要他赶快请客。‎ ‎④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⑤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晓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上。‎ ‎⑥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A、②④⑥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①③④‎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这是一个可以将相亲、求职等社会传统话题搬上电视荧幕并对其进行娱乐化改造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泛娱乐化的电视生态环境下,职场真人秀节目必然表现出与以往职场类节目不同的特征。 ‎ B、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能否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将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与成功。对此,必须培育青少年理性、健康、绿色的科学消费观念。‎ C、随着央视《中国成语大会》的热播,激发了大家学习成语的兴趣,不少观众一边观看选手比赛,一边通过手机积极参与节目互动。‎ D、《我的少女时代》是由陈玉珊执导,宋芸桦、王大陆、李玉玺、简廷芮主演的青春校园爱情电影。该片以90年代的台湾高中为背景,讲述了平凡少女林真心和校园老大徐太宇的初恋。 ‎ ‎15、填入下面文段处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当然,表面的公正不等于公正。__①__,__②__表面功夫都不做足,内在的真诚性__③__是值得怀疑的。__④__,议员在议会中打架,__⑤__只是作秀,但也有可能是全力为选民争取利益;__⑥__假如他们只顾着打呼噜,连表现一下的念头都没有,那就一定是置选民利益于不顾。‎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然而 如果 一定 那么 虽然 ‎/‎ B 可是 ‎/‎ 肯定 也许 即使 那么 C 但是 如果【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大概 比如 也许 而 D ‎/‎ 一旦 似乎 也许 那么 可是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 中国人看美国,     ①       。美国所有美好的东西,都被这个望远镜放大。经常有人说美国怎么怎么样,美国怎么怎么样,你看我们这儿什么时候能这样。在过去的好多年里头,美国人似乎也在用望远镜在看中国,但是我猜测      ②      ‎ ‎,因为他们看到的是一个缩小了的、错误不断的、有众多问题的一个中国。他们忽视了十三亿非常普通的中国人,改变命运的这种冲动和欲望,使这个国家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为什么要用望远镜来看彼此? 我希望非常多的美国人,     ③      ,而不是在媒体当中去看到中国。你知道我并不太信任我的所有的同行。‎ ‎17、下面是我校16届“成人仪式教育活动”工作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10字(含标点符号)。(6分) ‎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 户外真人秀是目前电视台追捧的娱乐热点,情感、游戏、旅游等各种玩法让明星们忙得不亦乐乎。面对荧屏上的“真人秀热”,河南卫视却剑走偏锋,首次将“文学”这个抽象名词与电视娱乐结合在一起,从‎5月15日起推出一档真人秀节目《文学英雄》,节目将作家蒋方舟、蔡崇达、张晓晗、陈谌等人,与演员张晓龙、吴樾、柯蓝、李乃文等人混搭一处,让这些作家和演员一起在电视上秀文学,用电视真人秀形式来表现文学写作。这档节目在获得赞许声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质疑。‎ ‎     对“文学与娱乐节目结合”这种形式,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二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1、B 选项中“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的表述绝对化,原文为“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2、D 选项中“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的表述理解错误,原文是“ 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3、A 选项中“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因果关系倒置或强加因果。)‎ ‎4、C 5、D ‎6、D “互相敌视”“诬告”错,原文只是说了萧顷专门找李琪的过错去告状,告状的内容也是事实,不是“诬告”。‎ ‎7、(1)得到贤士(国家)就昌盛,不是贤士就不要与他共事,鼎立一方的臣子可以重用,项氏的败亡是很必然(合适)的,有一个范增却不能任用。(得分点:每小句1分)‎ ‎(2)梁祖谋划天下,李琪凭借学士的身份随军住在军营中,专门掌管文书,下笔起草文书很合梁祖(皇帝)心意,受到的优待超过同辈。(得分点:译出大意给1分,“经略”、“以”、“称旨”、“伦”各1分) ‎ 文言译文 ,见《早读晚练》P156。 ‎ ‎8、“远”者,不仅表现极力眺望友人远去的神态,而且还曲折传达出因再难相见而产生的怅惘和迷茫;而一个“迟”字,借马的缓慢行动写诗人内心感受,表现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答对一字3分,二字全对得5分)‎ ‎9、此诗起句以乐景衬悲情,点出“使人悲”;颔联以“千里”、“十年”补足“悲”伤之由。颈联虚写分别后的极度惆怅,尾联再正面点出离别的“凄其”之情。(联系一句分析2分,二句3分,三句5分,四句6分)‎ ‎10、(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 (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11、【答案】(1)答C得3分,答A得2分,答E得1分,答BD不得分。‎ B项,从文中看第二点原因不妥,应是为当年沉船之事而心生愧疚。‎ D项,文章意图并不是要赞美柳摆渡的高尚品德或揭露张摆渡的自私之念,而是在于表现人性的弱点与自我救赎。‎ E项,“情节起伏多变”与“农村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表述不妥。 (2)小说题目运用了一语双关的手法(2分),表面上是指张摆渡和柳摆渡撑船渡人(或:用船把人或物载过河)(2分),其深刻含义是指张摆渡用后半生的种种努力,进行灵魂的自我救赎与解脱。(2分)(意思对即可) (3)①自私狭隘,缺乏公平竞争意识:为争生意,竟然用不光彩的手段,制造沉船事故,挤走了柳摆渡;②良知未泯,对自己的错误能深刻反省并补救:沉船后尽力协助柳摆渡救人;做错事后,一直愧疚,良心不安,其孤独和固守其实是一种良心的拷问和灵魂的救赎;③勤劳吃苦,有生活理想:不仅摆渡,还网鱼,用辛勤劳动供出了一个大学生。(每点2分,意合即可) (4)观点一:应该把秘密说出来。①张摆渡多年来一直愧疚,良心不安,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说出来是一种解脱;②事情已过去多年,说出来柳摆渡也不会责怪并找他的麻烦;③说出来更能表现自己的真诚悔意和认识错误的勇气,能得到柳摆渡的谅解;④更能表现出张摆渡在邪念与善念之间成功的“摆渡”,从而揭示主旨。 观点二:已经没必要把秘密说出来。①多年来,张摆渡为自己的错误忏悔了无数次,并努力进行自我救赎,所以,秘密说不说出来已经不那么重要了;②时间久远,事情已成历史,此时说出来确实没有什么意义;③说出来可能会让柳摆渡对张摆渡产生不好的看法,容易节外生枝;④柳摆渡或许已知道这一秘密,所以才会说“应该是我谢谢你才对,要不然,我也不会有今天”,因而没有必要说。 (具体理由每点2分;不论持何种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12.(1)(1)答C得3分,答A得2分,答E得1分,答BD不得分 ‎(2)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说快乐和悲伤都要有节制,不要走向两个极端。‎ ‎②既有高雅的趣味,又有与世俗亲近的真诚。‎ ‎③写诗为文抒情有节制,不刻画大奸大恶,更不以污秽的东西入文,保持一种高尚的矜持。(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3)①文章将汪曾祺与袁枚比,是要比出二人的同中之异:袁枚讥讽为世人所艳称的“燕窝、海参”为“虚名之士”,汪曾祺把“鱼翅”轻轻抛在一边,两者如出一辙,然而汪曾祺对家常小菜的喜欢才是真喜欢。【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②与陶渊明和苏轼比,是要比出异中之同:他们身上的一个共同点,即“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陶、苏的风雅自不消说,他们与世俗的亲近也是真诚的。汪曾祺继承的,正是陶渊明和苏东坡的余韵。(6分,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 ‎(4)①文中写汪曾祺先生的雅:有“不喜‘大菜’,只好‘小菜’,这本系文人故习”;作画是“写意”,大体还是传统文人画的路子。②他的俗:喜欢的小菜都是家常物什,喜欢画的对象是完全的生活化平民化。③写他的“俗”,其实是写他对世俗生活的本真热爱,同时又突出了他不同于一般文人的“雅”。④亦俗亦雅,相得益彰,写出了如陶渊明、苏轼一样既耿介清高,又让平民可亲可感的汪老形象。‎ ‎13、D【解析】 “飞短流长”:造谣生事,搬弄是非。符合语境。“讳莫如深”,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深。排除②,可排除A、C项。“乔迁之喜”:用于祝贺别人搬到好的地方去住或官职高升。符合语境。“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符合语境。“江河日下”: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本句属于望文生义,不合语境,排除⑤,C项排除。“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情),属于贬义词,而⑥句应为褒扬,排除⑥,故选D项。 ‎ ‎14、A (B.两面对一面;C项缺少主语,应删去“随着”。D.缺少宾语,在句末加上“的故事”。)‎ ‎15、C ‎16、①似乎在用望远镜看②可能拿反了(“拿错了”)③亲自去看看中国(“实地看看真实的中国”等)(每空1分,意思相近,衔接顺畅即可)‎ ‎17.成人仪式教育活动拟于‎5月4日举行,该活动分为前期准备和仪式过程两部分。前期准备包括制作家长邀请函和设计成人纪念章。成人礼的仪式过程依次安排:升国旗、唱国歌,亲情互动,集体宣誓,校长致辞和通过“成人门”等五项活动。‎ ‎18、【立意探索】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主要讲河南卫视推出一档真人秀节目《文学英雄》引发热议,有人为河南卫视的创新点赞,也有人质疑担忧。考生可联系社会生活,根据自己的看法,从以下角度立意:①要敢于创新。将文学与娱乐活动结合不失为一种睿智之举,可以促进文学的传播,无形之中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②文学是严肃的,娱乐化的文学是对文学的亵渎。虽然以真人秀的形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传播文学,但这里的文学已经丧失纯洁性,成为了娱乐的附属品。③以真人秀的形式传播文化应当慎重。我们不排斥用娱乐化的手段传播文化,但是要慎重,避免文化成为娱乐的附属品。‎ ‎   【范文】  真人秀让文学走上弯路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高歌猛进,文学这样低调的东西也开始躁动起来。这不,文学也开始和真人秀搭边,开始了一种新的尝试。这种创新精神固然值得点赞,但是,并非所有的尝试都是积极有效的。 ‎ ‎  赫胥黎说:“一旦无人想读书,无人想知道真理,一旦文化成为滑稽戏,文化就灭亡了。”对于《文学英雄》这样的真人秀节目,相信很多善于思考的人会有种种担忧和质疑。诚然,这类节目算得上是一种文学创新的形式,通过真人的体会来完善文学的价值;但需注意的是,将文学从幕后推到台前,这样的做法似乎跟文学创作的寂寞和严肃格格不入。正是从这样的意义上来讲,真人秀,不是让文学变得通俗,而往往是让文学走上了弯路。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中国作家莫言。他之所以能够获得这样的殊荣,其实缘于长期以来默默无闻的写作。在其出名之前,可能很多人都对他的名字并不熟悉,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也不为过:如果没有长期寂寞的写作,莫言注定没有这样的成绩。再如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如果没有清净的写作环境,没有一颗沉静的、安于寂寞的心,没有多次呕心沥血修改删减,如果曹雪芹每日忙于应酬,哪有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流传于世?由此可见,文学注定与寂寞相伴而生。   而文学真人秀里的“文学”远离了清净的环境,与严谨严肃的文学创作毫无关系,文学真人秀节目的出现,是节目的胜利,是娱乐的胜利,而非文学的胜利。文学真人秀有可能没秀出文学,反倒拉低了文学的品味和下限。如果文学领域最终沦为才艺展示场,那将是文学和社会莫大的悲剧。真正的文学中有人类对于意义和终极关怀的追求,有每个个体自我丰富和成长的源泉,它让我们的心灵不再荒芜。严肃对待文学、尊重文学、崇尚文学、敬畏文学,个人和媒体都应始终保有并坚持这种自觉。   由此可见,真人秀,作为文学的一次尝试,注定是失败的。其失败的根源就在于,这样的“秀”,其实有着更多市场的外衣裹挟,而当这样的外衣脱去的时候,其内核中并没有与文学相关的实质内容。也正因为如此,文学会在这样的“真人秀”道路上越走越偏,最终可能滑向堕落的深渊。如果要让文学获得新生,如此“真人秀”,可以休矣!  ‎ ‎ 【点评】本文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有两大亮点:一是观点鲜明,论述严密。文章标题“真人秀让文学走上弯路”就是本文的观点,旗帜鲜明。文章从当今“文学真人秀“节目入手,指出文学应该是严肃的,低调的,与寂寞相伴而生的,而真人秀节目与文学的本质是相悖的,最后得出结论,”“文学真人秀”可以休矣。二是举例典型,内容充实。本文列举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和文学大师曹雪芹的事例,丰富了作品的内容。‎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