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2018-2019 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总分: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24 分) 1.下列词语中,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寥廓 瞳(tóng)孔 不屈不挠(ráo) 蹑手蹑脚 B.苔(tái)藓 狙(zǔ)击 一愁莫展 昂首阔步 C.编辑 塑像 直栏横槛(jiàn) 烟熏火燎(liǎo) D.瓦砾(lì) 倒坍(tā) 凝眸远眺 色彩斑斓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2 分) A.“四大名著”除《红楼梦》外,其他几部都是当时的通俗小说,但这并不构成对它们 经典性的否定。同理,以是否属于通俗小说来评判金庸武侠小说文学价值的高低,无异于舍. 本逐末...。 B.在行驶的车辆上,任何试图干扰正常驾驶的行为,都应该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只 是口头教育警告了事,无疑是姑息养奸....。 C.随着中国战队 IG 以 3 比 0 拿下英雄联盟世界总决赛的冠军奖杯,电竞游戏成为一项 全民体育运动的潮流已难以阻挡。与此同时,主流社会对蔚然成风....的电竞游戏带给青少年负 面影响的担心也在加重。 D. 无数次的网络狂欢后,传统新闻业的严冬已至。我们发现,重大事件中的媒体缺席 已成为一种常态,我们从社交媒体上看到的多是骇人听闻....的明星八卦。 3.下列对文章内容解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劝学》是《荀子》首篇,文章以荀子的“性善论”思想为基础,取类譬喻,层次 分明地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以及学习应该采取的态度和方法。 B.《阿房宫赋》先用近三分之二的篇幅铺叙了阿房宫兴建及其毁灭的情况,总结统治 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最终向秦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 C.辛弃疾写词多用典,有人说他好卖弄学问,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 的典故,多为和“京口”有关的古事古人,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作者的愤懑、隐忧之情。 D.《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林 黛玉的耳闻目睹对各色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大观园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 4.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参:检验。 B.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际:边界。 C.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殆:几乎。 D.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杳:深远。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 分)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盘盘焉,囷囷焉. B.金就砺则.利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相与枕藉乎.舟中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不赂者以.赂者丧 洎牧以.谗诛 6.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2 分)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思厥先祖父.. D.徘徊..于斗牛之间 7. 下列各句中不含有...借代手法的一项是(2 分) A.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C.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D.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8.下列对《呐喊》和《边城》两部作品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边城》以 20 世纪 30 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 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故事,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B. 《呐喊》这本短篇小说集的思想内容很丰富:《祝福》对吃人的封建礼教思想进行 了揭露;《一件小事》对知识分子自身卑微的灵魂进行批判;《药》对新旧时代交替和辛亥 革命成果进行深刻反思。 C. 小说《边城》用三次端午节串起了整个爱情故事。第一次端午节,翠翠巧遇傩送, 两人暗生情愫;第二次端午节,翠翠去看赛船,傩送外出,天保和翠翠结识;第三次端午节, 翠翠无意中知道了傩送宁要渡船不要碾坊的爱意。 D. 《狂人日记》既采用现实主义的方法,写出了一个真实的“迫害症”精神病人;又 采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在狂人的臆想疯话中寄寓着深刻的真理,清醒的精神品格。 9.《边城》让我们了解了许多湘西民俗,请阐释“车是车路,马是马路”是哪两种求婚方式? (4 分) 10. N 先生、七斤嫂、方玄绰、单四嫂子这些人物分别对应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几篇 作品?(4 分) 二、文言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 题。 上枢密韩太尉书 宋·苏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 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 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 而不自知也。 辙生年十有九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 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 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 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 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 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 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 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 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 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注】周公、召公:西周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都曾辅佐武王灭商。召虎:周宣王时 名将、贤臣;方叔:西周周宣王时卿士,曾率兵车三千辆南征荆楚,北伐玁狁。 11. 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称.其气之小大 称:称赞 B. 恐遂汩.没 汩:迅速 C. 恣.观终南、嵩、华之高 恣:尽情 D. 未能通.习吏事 通:普遍、全 12.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 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 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 B. 气可以养而.致 而.后知天下之巨富 C. 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 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 D.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 13. 下面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苏辙以秦汉时的古称“太尉”称呼韩琦,表达了对韩琦的一种崇敬之情。而“上”,体 现了苏辙对韩琦彬彬有礼的态度。 B.苏辙认为,写文章的人要善于“养气”。孟子、司马迁二人的文章,都不是学出来的, 而是因为“气”充满在他们心中。 C.苏辙认为养气有两个途径:内心修养和外在阅历。关于内心修养,举了孟子“我善养 吾浩然之气”的例子,这也是他在本文重点强调的。 D.苏辙在文中颂扬韩琦在内政、领兵方面的卓越才干,是为了表明欲见之意,这也是他 写信的的主要目的。 14.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4 分) (1)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3 分) (2)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3 分) (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4 分) (4)句读之不知,或者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 分)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7 题。 答张十一功曹 唐·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 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 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 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 斗④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此诗是他首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②筼筜 (yún dāng),竹名,生长于水边。③踯躅:杜鹃别名。④斗:通“陡”。 15. 首联所写环境有什么特点,请分析概括。(2 分) 16. 请简要赏析颔联写景的艺术特色。(4 分) 17. 本诗最后两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10 分) 18. 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10 分) (1)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生乎吾前, ,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4) ,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苏洵《六国论》) (5) ,开妆镜也。绿云扰扰, 。(杜牧《阿房宫赋》) (6)驾一叶之扁舟, 。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7)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14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9—21 题。 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按席罢下。贾母因说:“把那一张 小楠木桌子抬过来,让刘亲家挨着我这边坐。”众人听说,忙抬过来。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 鸯,鸳鸯便忙拉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要 错了,我们就笑话呢。”调停已毕,然后归坐。鸳鸯一面侍立,一面递眼色。刘姥姥道:“姑 娘放心。” 那刘姥姥入了座,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 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个叉爬子,比俺那里的铁锨还 沉,那里犟得过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 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 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 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是一怔, 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掌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 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 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 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 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 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说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 我且攮得一个儿!”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贾母笑的眼泪出来,琥珀在后捶 着。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 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冷了就不好吃了。”刘姥姥便伸了筷子要夹, 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 地下。忙放下箸子,亲自去拣,早有地下的人拣了出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 听见个响声儿就没了!”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他取笑。 贾母又说:“这会子又把那个筷子拿出来了,又不请客摆大筵席。都是凤丫头支使的, 还不换了呢。”地下的人原不曾预备这牙箸,本是凤姐和鸳鸯拿了来的,听如此说,忙收过 去了,也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 伏手。”…… 一时吃毕,贾母等都往探春卧室中去闲话……凤姐儿忙笑道:“你可别多心,才刚不过 大家取乐儿。”一言未了,鸳鸯也进来笑道:“姥姥别恼,我给你老人家赔个不是儿罢。”刘 姥姥忙笑道:“姑娘说那里的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 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恼,也就不说了。” 19.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箸”是这场闹剧的道具,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而且,镶金嵌银的象牙箸,也折射了贾 府所处的社会阶层及奢侈的生活。 B.“众人先是一怔”的细节设置巧妙,这个无声的间歇时间,写出了刘姥姥的“笑话”出 人意表,也使笑话的逗笑效果更能凸显。 C.众人大笑的描写极精彩,有主、有次,有细描、有泛写,可谓一人一种姿态,细细一 品,而又切合人物身份,反映了人物性格。 D.刘姥姥的“笑话”引发贾府众人大笑,众人的笑里既有打破平时沉闷生活的惊喜,更 有对这种不讲礼仪的粗陋鄙俗的蔑视与反感。 20. 结合以上文本,简要分析刘姥姥形象。(6 分) 21. 刘姥姥逗乐众人的方法有哪些?请简要概述。(6 分)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22—24 题。 边城的守望者——沈从文 在湖南、四川、贵州三省接壤处的湘西境内,有一座小城叫凤凰,四周皆山,草木繁 盛,百鸟和鸣,相传是因早年曾有凤凰栖于此而得名。 沈从文就出生于这个偏僻、美丽、民风淳朴的地方。沈从文原名沈岳焕,从小聪明过人, 记忆力特强,6 岁开始入私塾读书。但私塾里呆板的生活引不起他半点儿兴趣,他常常逃学, 去看染坊师傅踩着碾石,把布匹压得平整如镜;看豆腐作坊里衣着艳丽的苗族妇人一面用铜 勺舀豆浆,一面轻轻地唱着歌引逗背包里的孩子;看面馆里头包青帕的大师傅骑在一条木杠 上压面皮,再用又大又宽的刀子飞快地切剥…… 幼时的沈从文不愿循着社会和长辈安排的道路走,而是在自然的世界里率性发展着,这 影响着他一生中对社会、人生、世界的认识,所以他在自传里说他读着私塾里小书的同时读 着一本大书。 1917 年,沈从文 15 岁,刚刚小学毕业,被送到当地预备兵技术班,离开家乡,跟随当 地部队在沅水流域漂流了 5 年。在这常人难以设想的痛苦生活中,他认识了中国一小角的人 事与风土民情,为后来的创作打下了丰富的生活基础。 1922 年,“五四”运动余波未息,他受到报刊的影响,毅然放下枪,离开湘西,只身来 到陌生的北京。在北京,他想进大学读书。到北大,接待人说他是“小学文化”,连报名费 也退了回来。报考燕京大学,又被认为学历太浅,不够资格。最后,他决心用手中的一支笔 打出自己的天下,从而开始了艰苦的创作历程。 后来,他得到郁达夫、徐志摩的支持和鼓励,到北大图书馆当馆员,拼命读书,拼命写 作。他的作品最早载于 1922 年的北京《晨报》副刊,接着又在《现代评论》《小说月报》上 发表。早期作品大多描写湘西的乡俗民风和独特的生活,后来结集为《鸭子》《旅店及其他》 《蜜柑》等。1934 年,他发表了著名的中篇小说《边城》和散文《湘行散记》,并先后编辑 北平和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成了“京派”作家代表人物之一。抗战爆发后,他离开北 京逃难去云南,途经沅陵时,写作散文《湘西》、长篇小说《长河》。 漂泊的生活,坎坷的经历,执着的追求,深刻的思想,边城的风情,使沈从文与他的创 作成为 20 世纪中国文化界的一个独特现象,也成了边城的守望者的热点研究。人们嗟叹他 的命运,推崇他的人格,研究他的作品,借他的精神荡涤自己的灵魂,吸取民族文化的精髓, 重塑民族文化人格。他最著名的小说《边城》,更是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文学家,沈从文细细致致地过滤生活,把粗糙拣走,把丑陋剔除, 留下诗意,留下美好,给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保存一份永久的希望。 1988 年,沈从文病逝于北京,归葬于凤凰。山城之侧,沱江之畔,丹崖之下,一方矗 立的皱石做了他的墓碑。让我们记住碑上的话吧: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 认识“人”。 他的塑像坐落山巅,多像一幅简洁的画啊,他静静地站着,刻满沧桑的额下,一双明澈 的眼睛始终望着远方——那是人类的远景,嘴角一抹恬淡的微笑提醒着你:会好的,一定会 好起来的。他就这样守望着,守望着边城,守望着人类的未来…… (摘编自阿湄《边城的守望者》) 【相关链接】 ①谁又能想得到,这个只读过小学、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的乡下人,后来竟成了一个 大作家,而且积累了深厚的学问,被他曾经想进去读书而不得的北京大学聘为教授,这真堪 称中国 20 世纪文化史的一个奇迹!(常青《读阿湄〈边城的守望者〉》) ②建国后他离开文坛,进入古代文物研究领域,中国文学史的编纂者也曾把他排除在主 流之外,但他在世界上所享有的盛誉却经久不衰。(刘敏《阿湄〈边城的守望者〉之思考》) 2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沈从文的家乡凤凰小城处在三省接壤处,自然风光秀丽、有着神秘古老的传说,显然 这是一个自然祥和、人杰地灵的美好之地。 B.染坊师傅、豆腐作坊里妇人、面馆里大师傅等人的劳作,各种鲜活的生活场景,对沈 从文的人生认识以及后来的文学创作有影响。 C.沈从文被送到当地预备兵技术班,在沅水流域漂流了 5 年,经受了常人难以设想的痛 苦生活,这些遭遇导致他的作品总笼着一层悲哀。 D.沈从文在早期作品以及后来的《边城》中,描写湘西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小城生活,都 带有美化色彩,是为了给人们一份永久的希望。 2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价,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A.沈从文到北京求学时处处碰壁,但他并未对自己的人生灰心,转而选择了创作,并为 之刻苦努力,执着追求,开辟了一条崭新的人生道路。 B.沈从文的创作除了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郁达夫、徐志摩的支持和鼓励。《边城》的诞 生,应该感谢“京派”作家们的提携帮助。 C.“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句话反映了沈从文的刚 强,坚定,自信,以及对写作、人性、生命的哲学思考。 D.《边城》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者,在世界上享有 盛誉,也奠定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E.这篇传记先总述沈从文的文学地位,后分阶段具体介绍沈从文的坎坷成长之路,描叙 了一个有责任感、执着追求、思想深刻的文学家形象。 24.怎么理解沈从文是“边城的守望者”? (6 分) 七、作文(60 分) 25.请以“那一点星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不少于 800 字。 江苏省扬州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2018.11 1. C(A. 不屈不挠 náo;B.狙击 jū,一筹莫展;D. 倒坍 tān) 2. B(A. 舍本逐末:是指舍弃事物的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指轻重倒 置。此处指用金庸作品的通俗性来评判其作品的价值,是指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 的,可改为“缘木求鱼”;B. 姑息养奸:由于无原则地宽容助长坏人坏事;C. 蔚然成风: 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属褒义词,此处可以改为“风靡一时”;D. 骇人 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恐惧,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3. C(A. 荀子的思想基础是性“恶”论;B. 《阿房宫赋》是借古讽今的作品,是借秦的骄 奢亡国向唐朝统治者发出警告;D. 《林黛玉进贾府》一回,大观园还没有兴建。) 4. B(际:动词,交会。) 5. D(A.焉:兼词,于之/形容词词尾,…的样子;B. 副词,就/副词,却;C. 乎:介词, 在/句末语气词,表疑问;D. 以:介词,因为。) 6. D(A.博学:这里指广泛地学习;B. 众人:这里指一般人;C. 祖父:这里指祖辈和父辈。) 7. A(A.千堆雪:比喻;B. 管弦:借代,代指音乐;C. 烽火:借代,指金兵的劫掠;D. 纨 绔、膏粱:借代,借指富贵子弟。) 8. B(《祝福》选自小说集《彷徨》。) 9.车路:指请人提亲,明媒正娶;马路:通过男女双方唱歌的方式自由表达爱意。 10. 《头发的故事》、《风波》、《端午节》、《明天》 11. A(称:与……相称) 12. B(A. 之:代词/结构助词;B. 而:表顺承关系的连词;C. 然:连词,表转折/代词, 这样;D. 以:介词,凭借/动词,认为。) 13. C(本文重点强调的是“外在阅历”这一途径。) 14.(1)这两位夫子,难道是常常拿着笔写作这样的文章就成功的吗?(“岂”1 分;“尝” 1 分;“为”1 分) (2)先前来京都应试,不是为了谋取区区的俸禄。偶然得到,也不是我所喜欢的。(“向” 1 分;“斗升之禄”1 分;“其”1 分) (3)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 祸患。(“至”1 分;“以……为计”1 分;“始”1 分;“速”1 分) (4)不知句读,有的人从师学习,不解疑惑,的人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学到了,大的 方面却丢失了,我没有见到他高明的地方(宾语前置 1 分;“或”1 分;“小学”1 分;语句 理解通畅 1 分) 15. “山净”、“江空”写出了环境的空阔和纯净(1 分);“哀猿”、“两三家”写出了环境的 凄清和荒僻(1 分)。 16. “纤纤”、“艳艳”,使用叠词(1 分);“竞”、“闲”,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 分),写出 了纤笋和杜鹃竞相生长、随意开放的自由勃发的状态。(2 分)。 17. 表达了君恩未报的遗憾;(1 分)被贬边地、前途无法掌控的不甘;(1 分)渴望回朝, 再献余力的愿望;(1 分)对年华已逝的感伤。(1 分) 【参考译文】 太尉执事:辙生性喜好写作,对此思考很深。我以为文章是作者气质的显现,然而文章 不是学了就能写好的,气质却可以通过加强修养而得到。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正 气。”现在看来,他的文章宽厚宏博,充塞于天地之间,和他的气的大小相称。太史公走遍 天下,博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豪士俊杰交游,所以他的文章疏畅跌宕,颇有奇 伟的气概。这两位夫子,难道是常常拿着笔写作这样的文章就成功的吗?这是因为他们的浩 气表现在他的行为、他的相貌、他的谈吐和他的文章中,但自己并不曾觉察到。 辙出生已经十九年了。我住在家中时,所交游的不过是乡间邻里的人,所见到的不过是 几百里之内的事物,没有高山旷野可供攀登观览以开阔自己的胸襟。诸子百家的书,虽然无 所不读,然而都是古人的陈迹,不能激发我的志气。我担心因此而埋没了自己,所以毅然离 开了故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了解天地的广大。我路过了秦、汉的故都,尽情观赏 了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北望黄河的奔腾流泻,深有感触地想起了古代的豪士俊杰。 到了京都汴京,瞻仰了天子宫殿的雄伟,以及国家粮仓、府库、城池、苑囿的富庶和巨大, 这才知道天下的宏伟和壮丽。我见到了翰林学士欧阳公,聆听了他的宏大而雄辩的议论,看 见了他秀美而俊伟的容貌,同他的门生贤士大夫交往,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聚集在这里。 太尉的雄才大略称冠天下,天下士民依仗您而平安无忧,四方各族惧怕您而不敢发难。您在 朝廷之内如同周公、召公辅佐君王,您在边域就如同方叔、召虎那样御侮安边。然而辙还未 曾见到您啊。 况且,一个人从事学习,如果不立志在远大的方面,即使学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辙这 一次到来,关于山,看见了终南、嵩山、华山的崇高;关于水,看见了黄河的深广;关于人, 看见了欧阳公,但是,仍然因为没有拜见太尉而感到遗憾。所以希望能够亲睹贤人的丰采, 即使只听到一句话也足以使自己志气壮大,这样就可算是尽览了天下的壮观,而不会有什么 遗憾了。 辙还年轻,尚未通晓当官的事务。先前来京都应试,不是为了谋取区区的俸禄。偶然得 到,也不是我所喜欢的。然而有幸得到恩赐回家,等待朝廷的选用,使我能悠闲几年,将进 一步钻研作文之道,并且学习从政的业务。太尉如果认为我还可以指教,而屈尊给我以教诲 的话,就更使我感到荣幸了。 18. (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无以至千里;(3)其闻道也固先乎吾;(4)然则诸侯之 地有限;(5)明星荧荧 梳晓鬟也;(6)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7)羽扇纶巾;(8) 赢得仓皇北顾 19. D(笑里没有“蔑视与反感”。) 20. 刘姥姥是有着一定见识的乡下农妇。具体表现为(1)粗俗:“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 吃个老母猪,不抬头!”(2)世故:“姑娘说那里的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 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恼,也就不说了。”(3)风趣: “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每点2分,共6分)(其他合理答案,适当 给分。) 21.(1)村言俚语,言辞夸张。“这个叉爬子,比俺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犟得过他?” “老 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2)滑稽表情,自己不笑。“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 (3)笨拙动作,故意闹腾。“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 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箸子,亲自去拣”。 (一点2 分,三点6分。其他合理答案,适 当给分。) 22. C(“这些遭遇导致他的作品总笼着一层悲哀”,无此因果关系。)(2 分) 23. BE(B “《边城》的诞生,应该感谢“京派”作家们的提携帮助。” 于文无据。E “先 总述沈从文的文学地位”,文章没有先述其文学地位。)(答对一项 2 分,答对两项给 4 分) 24. 塑像坐落山巅,守望着边城,守望着人类的未来:①民族文化守望者:边城承载着民族 文化,沈从文的作品着眼于描绘湘西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②美好人性守望者(民族文化人 格):边城中人们有着纯洁健康的爱,自然的本性,以此给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一条明 路。③精神守望者:漂泊的生活,坎坷的经历,仍然保持着边城人的执着的追求。(答出一 点给 2 分,答出三点给 6 分;言之有理即可。) 25. (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