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二语文 考生作答时,请将选出的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卷所附的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其余各题按照题号答在答题卡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经过中国世世代代劳动人民的发展,中国的建筑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成为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 中国所称的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如回廊、抱厦、厢、耳、过厅等,围绕着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主要的房屋多采取向南的方向,以取得最多的阳光。庭院或天井里虽然往往也种植树木花草,但主要部分一般都有砖石墁地,成为日常生活所常用的一种户外的空间,我们也可以说它是很好的“户外起居室”。 房身部分是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副梁架。每一副梁架有两根立柱和两层以上的横梁。每两副梁架之间用枋、檩之类的横木把它们互相牵搭起来,就成了“间”的主要构架,以承托上面的重量。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房顶或上层楼板的重量总是由柱承担的。这种框架结构的原则直到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构架或钢骨架的结构才被应用,而我们中国建筑在三千多年前就具备了这个优点,并且恰好为中国将来的新建筑在使用新的材料与技术的问题上准备了极有利的条件。 在一副梁架上,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在柱头上加上一层层逐渐挑出的称作“拱”的弓形短木,两层拱之间用称做“斗”的斗形方木块垫着。这种用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叫做“斗拱”。它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以减少梁的折断之可能的。更早,它还是用以加固两条横木接榫的,先是用一个斗,上加一块略似拱形的“替木”。斗拱也可以由柱头挑出去承托上面其他结构,最显著的如屋檐,上层楼外的露台,屋子内部的楼井、栏杆等。斗拱的装饰性很早就被发现,不但在木构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且在砖石建筑上也充分应用。 13 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在《诗经》里就有“如乌斯革,如翚斯飞”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而在其他体系的建筑中,屋顶素来是不受重视的部分,除穹窿顶得到特别处理之外,一般坡顶都是草草处理,生硬无趣,甚至用女儿墙把它隐藏起来。 中国建筑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并且用彩色绘画图案来装饰木构架的上部结构,无论外部内部都如此。这在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是最大胆的。 (摘编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 1.下列关于中国建筑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所说的一“所”房子是由回廊、抱厦、厢、耳、过厅等围绕着一个或若千个庭院或天井多向南朝阳而建的一个建筑群。 B中国建筑房身部分的梁架由用木材做成的立柱和横梁组成,梁架与梁架之间用橫木牵搭成“间”的构架,米承托上面的重量。 C.中国建筑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屋顶的装饰作用,使其像翼一样舒展,如《诗经》里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记载。 D.中国建筑物屋身部分的主要颜色选用朱红色,木构架的上部结构用彩色绘画图案来装饰,这在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是最大胆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按平面布置、结构特点、外观颜色的顺序,由总到分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特征。 B.作者采用下定义、作诠释、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中国建筑在结构方面的特征。 C.通过引用诗句和与其他体系的建筑进行比较的方法,突出中国建筑对屋顶的重视。 D.文章先交代中国建筑体系的形成时间和独特性,后介绍其在几个方面的具体特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元前15世纪以前,中国建筑在平面布置、框架结构等方面还没有形成独特的体示。 B.中国建筑的庭院或天井里一般都有的用砖石铺成的户外空间,是很好的户外起居室。 C.在外国,直到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构架或纲骨架的结构才运用有优势的框架结构原则。 D.在很早发现了斗拱的装饰性以后,它就在木构和砖石建筑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人兽大战 13 一尊二十四磅重的大炮滑脱了。它像一只怪兽,在中甲板上滚来滚去、左冲右突,使人无法捉摸,粉碎障碍物,把人当苍蝇似的压死。 所有的炮手都急急忙忙向楼梯奔去.一转眼,炮舱里都跑光了,有一个人一一船上的乘客,那个乡下老头,走到楼梯底,停了下来,用严峻的眼光望着,一动也不动,大炮继续进行破坏船的工作,沉船似乎不可避免了,大家都沉默起来。 突然,在这个没有人能够进去,只有那尊自由的大炮跳动的“竟技场”里,出现了一个手里拿着一根铁棍的汉子。他就是这次灾难的祸首,这尊大炮的主人,犯了疏忽的错误、造成这次事故的那个炮队队长。既然闯了祸,他想来补救,他一只手抓住一根起重铁棍,一只手拿着一条打着活结的舵索,从方宙眼跳进中甲板里。 场凶猛的斗争开始了。那汉子站在一个角落里,手里紧握着铁棍和带子,背靠在一根船骨上,两条小腿稳稳地站定,仿佛两根钢柱;他面容苍白、镇静、凄苦,像在甲板上生了根似的,等待着。他仿佛很希望它向他走过来。他开始像对他的狗一样跟它说话了。“过来。”他说。可是向他走过来就是从他的身上碾过,这么一来他就完了。怎样避免被碾死呢?这是一个问题。每个人都惊骇地注视着.没有一个人能够自由地呼吸,也许只有那个老头儿能够,他单独在中甲板里和这两个斗士在一起。 盲目的浪头在他们下面导演着这场战斗。炮手接受了这场可怕的搏斗而且走过来向大炮挑战的一刹那间,大海的颠簸偶然使大炮停止片刻,仿佛大炮惊呆了似的,“来呀!”汉子对它说 它突然向他扑过来。汉子躲过了。它继续向汉子冲过来。汉子又敏捷灵便地躲过了。可是他躲过的撞击都落在船身上,破坏了船。断掉的铁链还有一段留在炮身上,铁链的一端扣在炮架上,另一端不受什么束缚,绕着大炮疯狂地旋转,仿佛造成一阵可怕的风,使大炮的跳动显得更加猛烈。可是汉子继续搏斗,有时甚至是他向大炮进攻。他沿着船舷爬行,手里拿着铁棍和绳子,大炮仿佛很懂事,好像猜出他的诡计似的逃走了,伟大的汉子追赶它。 这种情形不能拖延很久。大炮仿佛突然自己对自己说:“够了!应该结束了!”它停了下来。大家都感觉到结局近了,暂停片刻的大炮突然向炮手冲过去。炮手闪到一边,让它走过,笑着向它叫喊:“再来!”大炮仿佛愤怒似的,把左船舷的一尊大炮撞坏;然后,好像被系住它的一条无形的投石带拋了出去,它转向右船舷朝汉子冲过来,汉子躲过了。 13 另外三尊大炮也被它撞翻倒了,然后,大炮转过来背着汉子,从船尾滚到船头,撞坏了船头木,就要在船头的板壁上撞开一条裂缝。汉子躲在楼梯脚,距离在旁观看的老头儿几步远。炮手拿着他的起重铁棍等着,大炮仿佛瞥见了他,根本不屑把身子转过来、就用一种劈斧似的速度向后倒退,朝汉子冲过来,被迫退到船舷上的汉子己经到了绝境.全体船员发出了一声呼喊。 可是直到现在一直站着不动的那个年老的乘客冲了出去,动作比这一切凶猛的搏斗更加迅速。他抓住一袋伪钞,冒着被压死的危险把这袋伪钞扔到大炮的车轮中间.这袋伪钞起了缓冲器的作用,炮手抓住这个机会,把铁棍插进大炮的一只后轮的轮辐中间,大炮停下来了。汉子浑身冒着汗撬翻了这只庞然大物,用尽气力窜过去,把舵索的活结套在这只怪物的胖子上。 斗争结東了、汉子胜利了。 炮手向那位乘客行礼。“先生,你救了我的性命。” 老头儿又恢复了他的不动声色的态度,没有回答。 (选自雨果《九三年》,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将笔墨集中在一尊滑脱的大炮身上,突出这个没有生命的冰冷武器的威猛残忍,暗示出人们的渺小和无能为力,烘托出紧张恐惧的气氛。 B.炮兽的两次主动扑击都被“汉子躲过了”,这好像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斗争,然而人还是处于劣势,因为“他躲得过的撞击都落在船身上,破坏了船”。 C.作者川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描绘斗争场景中的炮兽,赋予其人的情感和智慧,它好像会因为“再来”的挑衅而愤怒,会主动出击,更会吊人胃口。 D.小说抓住炮兽与炮手之间严峻斗争的过程进行详细描写,除了热情赞美人物的英勇无畏之外,更重要的是向读者传递一种“人定胜天”的朴素思想。 5.乡下老头有什么性格特征?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4分) 6.作者交替使用“他”和“它”两个人称描写斗争,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网络时代,碎片化的信息以及一些质量低劣、格调不高的文化产品充斥网络。这些文化产品在引起人们不满与厌恶的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心中对于文化精品、精神家园等的渴望。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永红告诉记者,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于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显得尤为必要;从另一个角度看,受西方思潮的影响,一些人心中产生了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倾向。在此背景下,挖掘、提炼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对于提高人们对民族、对文化的自信非常有必要。 (摘编自张春海《珍爱与敬重民族的文化基因》,中国社会科学网2017年2月) 13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 (摘编自《用传统文化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之路》,光明日报2017年9月) 材料三:近几年,“传统文化热”持续升温,但其中的弊端和问题也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一是认识片面,囫囵吞枣。不注重当代转化,把传统文化中一些不适应现代生活和现代价值的方面加以宣扬,如把二十四孝中“郭巨埋儿”的故事不加分辨地简单传播,就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二是道听途说,附会夸大,有些地方为了发展旅游,把一些并无历史依据的噱头随意引中、任意渲染,甚至故意编造、有意混淆,以夸大宣传,赚人眼球。三是迷信盲信,走火入魔,传统文化中遗留了相当多的神秘成分,一些人缺乏科学、清醒的认知,对这些内容不加分辨,热衷于把封建迷信活动当成优良传统加以弘扬,致使算命风水、奇门遁甲、神术神功等内容粉墨登场。四是缺少融合,走入极端,这往往导致传统继承的刻板化。如有些人主张完全脱离现代教有体系,通过“读经”来替代当下的中小学教育,这也引发了人们的忧虑。在传统文化走向公众时,避免走入这些误区,需要我们进一步加深对传统的理解和尊重,避免庸俗化地扭曲传统,同时要坚持对传统的现代理解和当代转化,把传统文化中那些符合现代生活和现代价值的内容有机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成为我们精神的活水。 (摘编自张颐武《弘扬传统文化应注意转化》,人民日报2017年3月)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质量低劣、格调不高的网络文化产品不仅引起了人们的不满与厌恶,也使挖掘、提炼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显得更有必要。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 C.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和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去看待、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不易出现弊端和问题。 D.在传统文化热持续升温、逐渐走向公众时,应避免不加分辨地简单盲目传掃弘扬行为,也应杜绝随意夸大或刻板化的做法。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13 A.材料一从网络时代文化产品的弊端入手,阐述珍爱与敬重民族的文化基因的重要性。 B.材料二从国家层面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做法。 C.材料三概括当前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四大弊端和问题的目的在于惩前毖后、引以为戒。 D.三则材料都涉及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传承的问题,但各有侧重。 9.如何正确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夫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古之圣人,曷尝不读书哉?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矣,圣人又何用多著书立言以障学人为耶?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非内含于章美也,非笃实生辉光也,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所以者何?以童心既障,而以从外入者闻见道理为之心也。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言虽工,于我何与?盖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满场是假,矮人何辩也。然则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又岂少哉?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今之举子业,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故吾因是而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也。 (节选自明代李贽的《童心说》)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之可卫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 B.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 13 C.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 D.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童子一般指未成年的儿童。韩愈《师说》“彼童子之师”中的“童子”即为此意。 B.文辞既可指言词动听的辞令,亦可指由词句连级而成的文章。木文指的是后者之意。 C.近体即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含律诗和绝句,训究格律,是唐及以后的1要诗体。 D.举子指科举时代被推荐参加考试的读书人,他们按规定写出的八股文被称为举子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人心灵最初时本真状态的童心丧失的原因之一大概在于随着年龄增长,通过耳闻日睹获得的见闻和道理不断增多并主宰了人的内心。 B.古代的圣人无论读书不读书,都不会使童心丧失。他们多读书就是以此保护童心的,这和现代的读书人因为多读|影蔽了童心是不一样的。 C.如果一个人不是内在地具有美好的品德,也不是因为内心诚实而产生光辉,那么从他嘴里始终不可能听到一句有道德修养的话。 D.出自童心的文章,是大下最好的文章。从先秦到六朝再到唐代、明代,每个时代都有这样的好文章,不一定读诗必古选、学文必先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所以者何?以童心既障,而以从外入者闻见道理为之心也。 (2)然则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又岂少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14.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吹断槍间积雨声”一句,领起下文对春晴之日山村景致、山民生活的描写,为全诗写景抒情奠定轻松活泼的基调。 13 B.颔联中诗人选择了山头、白云、树梢、初阳等四种自然景物来描绘春晨山村晴景,极富生活气息,寄寓作者的内心情感。 C.颈联写景生机盎然,桃花鲜艳、竹篱矮矮、垂柳袅娜、小溪清澈、农人忙春耕,共同构成一幅生动、和谐的乡野春景图。 D.全诗紧扣“乐”字,将秀丽明媚的春光、繁忙的春耕景象与诗人欢快的心情融汇交织一起,赞美了山村人家的劳动生活。 15.本诗采用多种手法描写山村景物,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虞美人》中李煜遥望故国,发出物是人惆怅之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引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描述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孜孜以求、无怨无悔的境界。 形象描述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3)《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达到“无待”的逍遥境界。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如果秦国能够爱惜百姓,就不会灭亡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读音和字形无误的一组是(3分) A. 偈子(jì) 央浼(mèi) 熟稔(rěn) 趋之若骛(wù) B. 尺椟(dú) 渊薮(sǒu) 扁舟(piān) 鲜克有终(xiān) C. 箭镞(zú) 刍荛(ráo) 曲肱(hōng) 不落言茎(quán) D.优渥(wò) 潦水(lǎo) 舛漏( chuǎn) 属文之士(zhǔ) 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川,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马克思晚年居住在伦敦一套廉价公寓中,生活入不敷出,同时饱受肝脏疾病的困扰。 ②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宵衣旰食地记录所现察到的各种状况。 ③两位在学术影响方面不分轩轾,一位是清代学术开山之祖,一位是浙东史学领军者。 ④孔子力透纸背的人格魅力,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被遗忘,而将水远铭刻在我们心间。 ⑤正襟危坐在半亩方塘前,悠然望着在水面上闪耀的天光、云影,绝妙佳句汩汩而出。 ⑥文字狱迫使一些学者躲进故纸堆里,寻章摘句,为考据而考据,形成乾嘉考据学派。 13 A.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⑤⑥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春秋战国时!代,大批人才脱颖而出!,驰骋自己的聪明才智,纷纷著书立说,相互辩难,涌现各种主张和学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B.与人们的农、食、住、用有密切关系的桑树和梓树常常被古人种在自家的房前屋后,而据说是父母种的,因此桑梓成了故乡的代名词。 C.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剧变,促使早期后蒙思潮向纵深发展,一些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对封建专制体制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D锐不可当的强烈的反传统精神,在新青年派的横扫直摧面前,当时以康有为、辜鸿铭等为代表的传统派显得软弱无力,毫无招架之功。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中国人“感时应物”, ① 。但是你对一个外国人讲这些,他是不会动心的, ② ,对中国人来说,二十四节气是一个共同的认知体系,体现的是一种集体认同的情感纽带,体现的是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体现的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1.下面是某校一则倡议书的片段,其中有多个不恰当之处,请指出其中五处并修改。(5分) 亲爱的同学们: 生命重于天,暑假将至,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防溺水已成当务之急的大事。校学生会倡议:全休同学要充分认识溺水事故的危害,率先垂范,拒绝野泳,并号召家人亲朋远离危险水域,大家必须以跑步,打球等安全方式锻炼身体,避免溺水事故不再发生。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8年5月4日,北京大学迎来建校120周年校庆。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以“大学是通向未来的桥”为题发表演讲。在演讲中,林建华将“立鸿鹄志”中的“鸿鹄( hong hu )”念成“hong hao”,引发广泛关注。有人认为,这种低级错误让人跌破眼镜不可原谅;有人认为,理科教授念错一个字无可厚非;还有人质疑如此素质,是否能胜任北大校长一职。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13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3分)B (A.于文不符,原文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回廊、抱厦、厢、耳、过厅等”属于“联系性的建筑物”,漏掉了重要信息“若干座这种建筑物”;C.曲解文意,原文是“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在《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并不是说“中国建筑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屋顶的装饰作用,使其像翼一样舒展”;D. 以偏概全,原文是“大建筑物”,选项为“建筑物”。) 2.(3分)A (“先总后分”说法不当。) 3.(3分)A (已然错为未然,原文是“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中国的建筑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4.(3分)D(错在“更重要的是向读者传递一种‘人定胜天’的朴素思想”。) 13 5.(4分) (1)沉着冷静。从小说描写他“一动也不动”“不动声色”等可以看出。 (2)智慧勇敢。当炮手被迫退到船舷上到了绝境时,他迅速抓住一袋伪钞,冒着被压死的危险把这袋伪钞扔到大炮的车轮中间,使大炮停了下来。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6分) (1)“他”“它”分别代表不同的视角。使用人称“他”,写出了炮队队长的镇静、英勇无畏;使用人称“它”,写出了炮兽的疯狂、凶猛可怕。 (2)交替使用人称“他”“它”,把炮兽和炮队队长置于同等的地位,赋予炮兽以人的性灵,暗含了作者对二者的赞美之情; (3)交替使用人称“他”“它”,造成一种紧张的氛围,吸引读者关注“人兽大战”过程。 (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7.(3分)B(把未然说成已然,原文是“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 8.(3分)A(B.错在“具体做法”;C.错在“惩前毖后”;D.材料三未涉及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问题。) 9.(4分)(1)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挖掘、提炼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体现的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2)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其当代转化,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那些符合现代生活和现代价值的内容有机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成为我们精神的活水。(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3分)C 11.(3分)D(“他们按规定写出的八股文被称为举子业”错误,明清科举应试写的才是八股文。) 12.(3分)D(“出自童心的文章,是天下最好的文章”错误,原文是“ 13 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13.(10分) (1)为什么呢?是因为童心已经被蒙蔽(失去),而把(后天)从外界得到的闻见和道理作为他的本心。 (共5分。其中“所以”“障”“以……也”的判断句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既然这样,那么即使有天下最好的文章,它们被虚假的人埋没而不在后世全部显现的,又难道少吗? (共5分。其中“然则”“湮灭于假人”“见于后世”各1分,句子大意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3分)C(“农人忙春耕”不在颈联,是尾联内容。) 15.(6分) (1)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用“披絮帽”与“挂铜钲”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把晴天云朵和初升的太阳写得形象生动而富有神采;东风“知”我,桃花含“笑”,这是拟人手法,赋予“东风”“桃花”人的心理、神态,使“东风”“桃花”著上了人的感情色彩。 (2)远近结合。颔联描写远景,颈联描写近景,由远及近,展现山村风景的美好和生机。 (3)动静结合。“竹篱短”“沙水清”,静景清新秀丽;“野桃笑”“溪柳摇”,动景活泼自在。动静结合,突出山村自然景物的美好怡人。 (每点2分,要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6. (10分) ⑴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⑶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⑷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每空1分,出现多字、少字或错字不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3分)D (A.浼mèi→měi,骛→鹜;B.椟→牍,鲜xiān→xiǎn;C.肱hōng→gōng,荃→筌) 13 18.(3分)B (②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时间晚了才吃饭。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工作。④力透纸背: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⑤正襟危坐: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19.(3分)B (A.“人才……涌现各种主张和学说”搭配不当;C.“随着……促使……”主语残缺;D.中途易辙。) 20.(6分) ①这些诗句不需要赘述就可以直抵心灵 ②因为他的情感认知体系里没有这个(每空3分) 21.(5分) ①“当务之急的大事”应改为“当务之急”; ②“率先垂范”应改为“从我做起”或“从自身做起”或“自我约束”; ③“号召”应改为“建议”或“呼吁”或“倡议”; ④“家人亲朋”应改为“亲朋”或“亲友”或“家人朋友”或“亲人朋友”; ⑤“必须”应改为“可以”或“应该”; ⑥“避免……不再发生”应改为“避免……发生”或“使……不再发生”。 (共5分。每指出并改对一处得1分,指出并修改正确其中任五处即可得满分) 四、写作(60分) 22.参照2018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13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