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全国)16
2018届二轮复习 诗歌鉴赏 训练(全国)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试题。 远怀舍弟颖、观等① 杜甫 阳翟空知处,荆南近得书②。 积年仍远别,多难不安居。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云天犹错莫③,花萼尚萧疏。 对酒都疑梦,吟诗正忆渠。 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 [注] ①舍弟:对自己弟弟的谦称。杜甫有四弟:杜颖、杜观、杜丰、杜占。②阳翟:今河南禹州;荆南:今湖北荆州。杜甫安史之乱后曾流落荆州。③错莫:纷乱昏暗。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一、二句“阳翟”对“荆南”,以空间的远隔写出了诗人与弟弟们天各一方。 B.第三句中的“仍”字表现出兄弟分隔时间之久,空间之远,写尽诗人内心的无奈。 C.第五、六句写春风又起,冰霜消融,物候变换中暗寓着时光流逝、老去无为的感慨。 D.第七、八句写云天昏暗,属远景;花萼稀疏,属近景。两句写出诗人愁情无所不在。 E.全诗诗意蕴藉,真挚感人,虽无一字直写思念之情,却处处紧扣题中的“怀”字来写。 答案 CE 解析 C.“老去无为”的感慨属无中生有,此处应为“时光流逝、归乡无期的感慨”;E.“虽无一字直写思念”有误,“忆渠”属于直接抒情。 2.为什么“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这两句是如何表达感情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问:这是因为在元日庙会上,我们家兄弟相聚、欢乐和谐,这在动荡的时局中实为难得。 第二问:用了以虚写实的手法。对往昔相聚情景的追忆之中,蕴含着现实中兄弟分隔的悲伤。(或:用了以乐衬哀的写法。往昔相聚时,兄弟情深让邻人称羡,这一派欢乐的景象反衬出眼下天各一方的悲伤,以乐景衬哀情,使悲情更深一层。) 解析 从题干来看“如何表达感情”是对手法的考查,然后根据对诗句的理解分析运用的手法,因为“旧时”是对以前的回忆,回忆往昔令人欢乐,而现实又是令人悲伤的,所以这是虚实结合的手法。 白话诗歌 不知阳翟近况如何,我在荆南近来得到了弟弟的书信。多年来一直分别,因为国家不安定所以很难安居下来。江汉一带春风吹起,冰霜消融。云天昏暗,花萼仍然稀疏。饮酒时怀疑是在做梦,此时吟诗怀念你们。想起往昔在元日庙会上,我们家兄弟相聚、欢乐和谐,让乡里人甚是羡慕。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试题。 蝶恋花·旅月怀人 [清]宋琬 月去疏帘才数尺,乌鹊惊飞,一片伤心白。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 蟋蟀灯前欺病客。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墙角芭蕉风瑟瑟,亏伊遮掩窗儿黑。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月去疏帘”句写明月,与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一样,都是极写其近,近到“才数尺”,独处异地,举目无亲,有明月为伴,会感到特别亲近。 B.“南楼谁弄梅花笛”句借用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诗意,运用听觉渲染出远隔关塞,思友与怀念故乡的郁闷心情。 C.“蟋蟀灯前欺病客”句中的“病客”就是词人自己,作者用一个“欺”字,将蟋蟀拟人化,病居异地他乡,连蟋蟀也来欺人,搅人心绪,使人难以成眠。 D.“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句,与苏轼“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句的高旷,李白“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句的豪迈相比,本词所营造的意境却令人感到孤凄。 E.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在月白风清的夜晚思念远方朋友的旅人的心情。全词通过视觉、听觉将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巧妙地交织在一起,烘托出一种凄清、冷落的气氛,意绪缠绵。 答案 AE 解析 A.“月去疏帘”句写明月,与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不一样,前者极写其近,后者极写其远;E.“将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巧妙地交织在一起”错误,诗中尽为眼前之景。 2.“墙角芭蕉风瑟瑟,亏伊遮掩窗儿黑”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巧妙用典。“亏伊遮掩窗儿黑”句巧用李清照《声声慢》中“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句意,暗示了自己百无聊赖的心绪。②拟人。“亏伊”句将芭蕉拟人化,将芭蕉写得善解人意,反衬出诗人离情难耐的心情。③“亏”字与上句“欺”字成对照;“窗儿黑”的“黑”,恰对上片“一片伤心白”的“白”字,用字遣词,工巧细密,意连语绵。④这两句放在后面,以景语结情语,别具一格,也使得情绪表达更加含蓄,更加耐人寻味。⑤视听结合。“风瑟瑟”与“窗儿黑”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写出了窗外芭蕉对窗内词人的蔽护。 解析 因为是对词句的赏析,主要是从手法的角度加以鉴赏,然后就是语言或者句式等。根据对词句的分析可以判断“窗儿黑”为化用李清照的词,可以理解为用典;此外“亏伊”这是拟人手法;因为是写景,并且放在后面这是以景结情。此外其他描写角度还有视听结合。 白话诗歌 月亮离稀疏摇曳的窗帘近在咫尺,乌鹊惊飞而起,当空掠过,凸显出那明晃晃地勾起多少伤心旧事的白月。与故人关塞阻隔,万里之遥,南楼上是谁在吹弄让人思念故乡的梅花曲?连聒噪的蟋蟀也欺负我这个灯前无眠的病客。孤单的身影在房间来回踱步,想睡哪由得自己?墙角的芭蕉在风中瑟瑟作响,幸亏它遮住了窗户,使我不见那伤心的月色。 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试题。 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南宋]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1.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两项是( ) A.上阕一、二句写登高兴亭时的耳之所闻,目之所见,写出了战火未熄的时代背景。 B.上阕三、四句借用战国高渐离和荆轲的典故,“凭高酹酒”给人以惋惜悲哀之感。 C.上阕五句切“高兴亭”之亭名,“悠”字似喜实悲,为后文的想象蓄势。 D.下阕用灞桥等借指古都长安,“应待人来”暗示旧山河迫切等待着宋军的收复。 E.题目中,诗人登高远望长安南山,一个“望”字把诗人爱国情怀和等待胜利在望的心情表达无疑。 答案 BC 解析 B.“凭高酹酒”给人以豪迈开阔之感;C.根据全词内容可知,诗人抒发的是对战争结果的乐观,“悠”字表达的是喜。 2.赏析“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两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两句,以拟人的手法,移情于景。这南山的明月,道是无情却有情,满怀情意地让漂浮的暮云散去,皎洁的月光把诗人遥望中的长安照得如同白昼一般,为国家命运而愁苦的词人对此又怎能不喜出望外!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自然条件,词人站在高兴亭上,放眼远望,把想象的射程瞄向长安。 解析 赏析词句,需要从手法入手,从“多情”等可知这是拟人手法,并且这是写景而词人把情感寄寓其中,又是移情于景。结合这两种手法分析,最后指出表达效果。 白话诗歌 秋意来到边城,声声号角哀鸣,平安烽火映照着高兴亭。击筑高歌,站在高处把酒洒向国土,引起了收复关中的无限豪情。 谁能像多情的南山明月,把层层的暮云都推开?灞桥边的如烟翠柳,曲江池畔的美丽楼台,应该在月下伫立,等待着我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 [宋]舒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 ①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② 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南朝宋陆凯与范晔交善,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上片起首两句写词人日暮登楼所见,境界宏大,勾勒出一幅明丽壮阔的画卷,重在写天地之广,暗含人世沧桑的慨叹。 B.“背飞双燕”形象生动,尤言“劳燕双飞”,用“东飞伯劳西飞燕”典故,意思是双燕相背而飞,此处有与朋友离别之意。 C.上片第三句中的“贴云寒”是联想而得,“寒”字运用巧妙,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悲凉况味。 D.下片前两句的“雪满长安”既点时地,又渲染出一派冷寂的气氛,雪夜把盏,却少对酌之人,岁暮怀人的孤凄心境可想而知。 E.全词构思精巧,首尾呼应,借景寓情,曲写身世沧桑之变化与故人友谊之深切,情真意切,语言清婉雅丽,为社会讽喻词的佳作之一。 答案 AE 解析 A.“明丽壮阔”错误,应该是“苍茫、凄清”;E.“社会讽喻词”错误,这首词属于赠别友人词。 2.词的最后两句值得反复玩味,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虚写(或虚实结合、对写法、想象),词人从对方着笔,想象友人登上高台眺望,思念着自己,即使道远雪阻也会寄给自己江南一枝梅,委婉地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②用典,化用陆凯折梅相赠的典故,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定会给“雪满长安”的自己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表达渴望得到友人慰问的心情。 解析 题干已明确赏析角度——表现手法。可以结合词句进行分析。最后两句是从对方着笔,所以可以认为是运用了虚写或想象的手法。此外结合注释可知,最后一句属于用典。再结合诗句和主旨分析其表达效果。 白话诗歌 荷花都已凋落,远天涵着近水,天水相连,苍茫一片,黄昏时凉风阵阵,涌起波澜。我独自在小楼东畔,久久地倚着栏杆,看分飞的双燕各自东西,远远向寒云飞去,引起我一怀愁绪。 人生短暂,真应该在醉乡中老去,光阴荏苒,京城又盖满纷纷大雪。想象老朋友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着我;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我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 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11分) 浣溪沙·新年夜坐 [清]万树 猿和风声落槛边,鼠窥人影过灯前。乱书翻尽不成眠。 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可堪身滞海南天。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落”把看不见的声音化成具体可感的东西,风和猿声两个意象叠加在一起,倍增新年独坐的凄凉。 B.“窥”“过”灯前,写出了老鼠无惧诗人,颇有它乃此间主人的感觉,益发表现出诗人客居外乡之感。 C.“乱书翻尽”是细节描写,表现的是诗人对不能回家的愤怒之情,是一种发泄行为。 D.本词表现出一种“客的意识”,即孤单、寂寞的异乡飘零之感。 E.“堪”,忍受之意,可堪,就是可以忍受;“海南天”,写出了身处极远之地,作者身处外乡,但仍能忍受。 答案 CE 解析 C.并非愤怒,而是无奈;E.“可堪”用于问句句首,即是“哪堪”“怎堪”(怎么受得了)之意。 (2)“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如何断句?用“/”给诗句断句。三个“夜”与三个“年”重叠有何妙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断句: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②“夜”与“年”叠词,既形象地传达出“哽咽”的味道(夜夜夜、年年年),又表达出每年(年年)每夜(夜夜)都陷入愁苦中和年华已逝的悲哀中的意思。 解析 断句可接合题目和对句子的理解来推断,如题目中“新年”“夜坐”。叠词的妙用,在内容上表达了诗人自己长期异乡飘零、年华老去的悲凉和伤感。形象性上,使人物哽咽的特征更加形象。 白话诗歌 风声伴着猿声落在栏杆边,老鼠窥探到人影从灯前跑过。书翻遍了也睡不着觉。一夜夜因为愁而不成眠,年年到过年的时候倍感珍惜自己的年华。怎么忍受得了在家人团聚之日自己却滞留在天涯海角。 易出错的是“庇”和“俱”。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