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余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余姚中学 2020 学年 10 月质量检测高一语文学科试卷 本试题分第 I 卷和第Ⅱ卷两部分。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第 I 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29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给诗下定义是很难的,如果一定下一个的话,就是诗是心灵的产物。诗难写就难在这儿了。为什么说诗是属于年轻人的?因为年轻人涉世未深,还保留着“赤子之心”,王国维在谈到古代诗人李煜时,特别强调这个“赤子之心”。也许,对一个诗人的基本判断就是他是否还保留着“赤子之心”。 诗歌具有的恰恰是其他文学形式没有的。比如,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诗歌诗歌,所谓歌就是音乐。 最初的诗歌是唱给人听的,所以决定了它的语言必须是简洁的,音乐性还体现在押韵上,但一篇故事怎么能一直押韵呢?随着书面阅读的发达,音乐性逐渐弱化了,诗与歌分离了。还有其他叙事艺术的出现, 诗歌的叙事功能也退化了,因为叙事从来不是诗歌的长处。 但是不管它怎么变,诗歌最古老的元素还在,诗这种分行的形式就是节奏,就是音乐和旋律,所以 不能小看诗歌的分行。 诗在它的演变过程中,弱化了叙事,也就相对和现实生活拉开了距离,因为它不注重描述了;诗的 音乐性弱了,它的理性色彩变得浓了,变得复杂化了,之前因为有押韵等等限制,不可能写得太复杂; 继而增强的是,诗歌转向了诗人内部,它更像是心灵的产物,更注重于抒情,甚至是幻觉、是梦;同时 也改变了创作者观察生活、理解生活的眼光。 一个小说家看待事物、观察世界,即使没有看到世界的隐喻层面,仍然可以不失为一个好的叙事作 家。但是诗人如果只看到生活的表层,而对它的隐喻层面无所察觉的话,那他就不可能写出好诗来。这 也造成诗人和小说家表达上的不同。诗歌最终依赖的是语言,如果语言出了问题,一切都将无以表达。 诗歌的语言很多人有误解,以为应该是华丽的、优美的,其实不是。诗歌并没有创造出自己独有的文字 18 和语言,它和非诗语言的不同在于它的组合,所谓组合就是音韵和节奏感,这是诗歌最古老的元素,它 使日常化的语言得到了提升。 现代诗歌对中国诗歌而言指的是“五四”以后的白话诗,对西方而言指的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发端于欧洲的诗歌流派,传统诗歌我们一般指的是古典诗词。作为体现时代精神的诗歌,它们在时间上的差距那么大,当然诗歌的精神迥然而异了。至于形式上的不同,不用我说,谁都看得到的。那是诗歌自 18 然演变的结果,这个演变的真正导演说到底还是时间。有人爱拿古典诗词和现在的诗比较,说现代诗就 是不如古典诗词好。怎么说呢?我觉得这两者很难比较,尤其孰优孰劣更不好说了。就像李白不会玩电 脑,你就说李白不如现代人聪明,不是一回事嘛。内行人的做法应该是,不去做那种无益的比较,而是 认真学习古典诗词的精髓,摸索到它与现代诗歌传承的路径,这才是对传统真正尊重的态度。 我是写现代诗的,一开始就喜欢上这种形式,写了几十年,越来越体会到写好太不容易了。用什么 形式写、写什么,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写作者可以没有权力、金钱,但必须给他自由。 1.下列关于“诗是最先锋的也是最古老的”一句,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自从产生以来,虽然它的音乐性逐渐弱化了,诗与歌也分离了,但诗歌的最古老的元素却依然还在。 B.年轻人虽然经验不足,但他们涉世未深,还保留着“赤子之心”,从这一点来说,诗是最先锋的,是属于年轻人的。 C.诗歌创造的语言富有音韵和节奏感,它使日常化的语言得到了提升,这是诗歌最古老的元素。 D.诗在它的演变过程中,不仅改变了创作者观察生活、理解生活的眼光,同时它也转向了诗人内部,更像是心灵的产物。 2.下列关于诗的叙事性,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伴随着其他叙事艺术的出现,诗歌的叙事功能也退化了,它更注重抒情,甚至是幻觉、是梦。 B.叙事从来不是诗歌的长处,因此诗歌在其演变过程中,也就自然地和现实生活拉开了差距,最终脱离了现实生活。 C.诗歌在其产生初期注重描述,是有叙事功能的,但因为诗歌有押韵等限制,又不可能写得太复 杂。 D.诗人和小说家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诗人如果只看到生活的表层而不察觉隐喻层面的话,那他就写不出好诗来。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18 A.作者对现代诗情有独钟,写了几十年,已有自己独到的体会,认为写现代诗比写传统诗要容易一些。 B.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是诗歌的一大特征,而这一特征是其他文学形式所没有的。 C.传统诗歌我们一般指的是古典诗词,这种诗歌与现代诗歌相比,孰优孰劣是无法比较的。 D.传统诗歌与现代诗歌形式上的不同,是诗歌自然演变的结果,这个演变的导演是时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1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体味麦浪 鲍安顺 写麦浪,不能不写麦浪的味道 蓝天下的麦浪一波波地荡漾着。置身麦田仔细看,那麦穗,那麦芒,那一颗颗麦粒,都是金黄的。 麦芒儿锋利,麦粒儿鼓胀,整个麦穗儿沉甸甸的,如一个乳香弥散的婴儿,惹人怜爱。 清晨的麦田边,太阳在东方红彤彤的刚露脸。那灌浆了成熟的麦子,让一望无际的麦田充满了亢奋与激情。在亢奋中,我似乎闻到麦子的香味,而在那激情里,藏着轻波荡漾的麦浪气息——在晨光熹微间生成的气息,挟带着泥土潮湿气,还有浓郁的草腥气。麦浪荡起来的味道,就是不一样,虫子飞起时带来的虫体味,让我感觉挟带着狂野的灵性,我们从中品尝出风暴的味道。那麦浪在心间酝酿的风暴,拥有着成热的沧桑,散发着迷人的馨香。 看麦浪,寻找村居生活的一种农耕情结,那心情像在接受一场心灵的洗礼,淳朴温馨,亲切悠远。那麦浪中的味觉与嗅觉都仿佛展现了出来,更接近了地气,像鱼在水中游,鸟在天空飞,绿树在苍茫山野生长。那味觉,很丰富,在我们的舌尖上直打滚,香了成千上万年,也回味了成千上万年,而且亘古如初。那麦香,在麦子生长的过程中与农人相依为命了几千年,渗透着先苦后甜的复杂味道——那味道的意味,正是农耕文明憨实的着落点,根深蒂固,似水流年。 在麦浪里,用手搓着清香的麦粒吃在嘴里,是一种独特的味觉享受。双手搓来搓去在手心被揉碎的麦粒,轻轻一吹,麦皮纷飞四散,再把干净的麦粒塞进嘴里,几经咬嚼,浓郁的麦香就从舌尖传送到五脏六腑。那浸染身心的麦香味道,让生命在对麦浪最初的体验中开始升华,像麦子灌浆的味道。如果摘一把饱满的麦穗,在柴火上燎一燎,再搓着吃,更是唇齿留香。 麦浪的味道,几乎贯穿整个麦子的生长过程。比如麦子拔节、抽穗、扬花、灌浆。一眨眼就籽粒饱 满,然后就收割进囤。那拔节中的麦浪是悠闲的,如少年一样眉开眼笑,也眉清目秀,让我们闻得到它青青的嫩草气息。抽穗的麦浪,显然变得充满了热情,那种生长的踌躇满志,那种渴望的风起云涌,总是令人体味到骚动的激起,一种孕育的气息。扬花是一场梦,麦子爱情的梦,也是麦浪汹涌起伏的梦,传送花粉的香,弥漫愉悦的情。更不用说灌浆了,成熟的麦子在一念之间,香气浸染的梦在麦浪里意绪飞扬。 18 经验丰富的老农,在麦浪里看一看,或者摸几下麦穗,就知道能不能收割麦子了。为了保险,他再用牙咬咬麦粒,再决定割不割麦子。老农在口里咀嚼的感觉,是积淀的经验,他的一声割字叫出来,那麦子似乎变得更加香气扑鼻,让人精神亢奋。 18 很多时候,我这个久居城市的人,虽然看不到麦浪,却能体味到远的流浪麦香。那宽广麦田里的麦穗低头羞涩,那闻风袭来的麦子成熟的气息,那金色麦束的意味深长,让我沉醉在镰刀与馍面的香味之中,不能自拔。记忆中,粒粒圆鼓鼓透着光亮的麦粒堆成小山,被霞光映衬得散发着金灿灿的光芒,让人在遥想中魂牵梦绕——那麦浪变成了生命中锦瑟流年的梦,在味觉里驰骋,在嗅觉里升华,像一个个披着蓑衣的稻草人,随着麦浪翻卷希望,与夏风共舞,与麦田的涛声对话,与紧贴泥土的乡情共眠。我突然想起具有异域风情的漫天香透的无边花开的薰衣草,那种香味很浓,也很热烈,却与金黄的麦浪香完全不同,麦浪里的香,是泥土的气息,庄稼的风情。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体味麦浪”是文章的标题,也是行文的线索,作者正是围绕“体味麦浪”来组织材料、表达情 感的。 B.文章重点写麦浪的味道,较为详细地描述了作者体味到的麦浪的多种味道,寄寓着丰富的思想情 感。 C.在作者看来,麦浪的味道与农民命运息息相关,渗透着先苦后甜的复杂味道,揭示了同情农民苦 难的主题。 D.文章善用修辞,比喻俯拾皆是,如“粒粒圆鼓鼓透着光亮的麦粒堆成小山,被霞光映衬得散发着 金灿灿的光芒”。 5.赏析文中两个画线的句子。(6 分) (1)麦芒儿锋利,麦粒儿鼓胀,整个麦穗儿沉甸甸的,如一个乳香弥散的婴儿,惹人怜爱。(3 分) (2)很多时候,我这个久居城市的人,虽然看不到麦浪,却能体味到遥远的流浪麦香。(3 分) 6.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麦浪的味道”的理解。(5 分) 18 (三)现代诗歌阅读(本题 2 小题,每题 3 分,共 6 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 7 题。 炉 中 煤 ——眷念祖国的情思郭沫若 18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来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1920 年 1、2 月间作 18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的主体形象是炉中煤,表达了诗人眷念祖国、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感情。 B.诗的第二节从煤的外形与内心的比较,进一步诉说自己的衷情,表白自己虽然卤莽直率,但胸中却有“火一样的心肠”。 C.诗的第三节交代煤的出身,隐喻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 18 D.诗的第四节进一步说出自己的心愿。“自从重见天光”,隐喻革命将起的中国;“燃到了这般模样”,表达了诗人渴望为祖国献身的精神。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 8 题 念奴娇·井冈山【注】 毛泽东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 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注】本词为毛泽东于 1965 年 5 月重上井冈山时所写。 8.下列对本词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回到阔别三十八年的井冈山,故地重游,引发了无限感慨,表达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豪气和雄心。 B.该词上片主要描写了井冈山宏伟壮丽的景象,下片主要回忆曾经的革命战争,让读者领略到作者豪迈的风采。 C.“犹记”两句,是作者对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回忆,革命战士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激战如同发生在昨天。 D.词的下片中“万怪烟消云落”一句,运用了夸张、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革命胜利的喜悦。 二、古代诗文阅读(37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3 题 18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 18 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 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 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 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 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 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 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注】①勋庸: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9.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及览(其)诗卷 B.流闻(于)禁中 C.(老妪)问解则录 D.伪者(国相)即能辨之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弱冠,古时男子 20 岁称弱冠,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己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较年少,故称“弱”。 B.浮屠,亦作浮图、休屠。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都是佛陀的异译。后人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 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 C.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致政、乞骸骨等指官员辞官归家。 D.六义,诗经学名词,指风、雅、颂、赋、比、兴。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表现手法;赋、比、兴是诗歌形式。 18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 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 播。 18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 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12.(8 分)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 ①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2 分) ②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3 分) ③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3 分) 13、用斜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文言文断句。(3 分) 卜 居 履 道 里 与 香 山 僧 如 满 等 结 净 社 疏 沼 种 树 构 石 楼 凿 八 节 滩 为 游 赏 之 乐 茶 铛 酒 杓 不 相 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春夕旅怀 崔涂①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 [注]①崔涂:终生飘泊,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 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18 A. 首联上句描绘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写我依依不舍 送春归去。 B. 颔联第二句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子规啼声与三更月色,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 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C. 颈联“故园书动”写自己长久在外,因而家中的书一直没有被翻动过,充满寥落之意。 D. 尾联运用反问的手法,言外之意是:我要归去自然就归去了,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有人和 我争夺的,如此为何还留滞他乡呢? 15. 本诗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18 16、根据上下文,填出空缺的句子 (1)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 。 (2)熊咆龙吟殷岩泉, 。云青青兮欲雨, 。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 (4)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17、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寥.(liào)廓 着.(zháo)恼 木讷.(nè) 搭讪.(shàn) B.籼.(xiān)米 分蘖.(niè) 百舸.(kě) 芣. 苢.(fú yǐ) C.遒劲.(jìng) 拾掇.(duo) 兜鍪.(móu) 匝.(zā)道 D.青衿.(jīng) 剡.(shàn)溪 贾.(gǔ)人 訇.(hōng)然 18.下列选项中,对诗词中表现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沁园春·长沙》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设问句,由写景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B.《致云雀》中,作者将云雀比作诗人、少女、萤火虫、绿叶,使云雀更加美丽、生动、形象地展 现在读者前。 C.《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关于“力”的句子在诗中出现多次,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描绘 了太平洋的浪潮,吟唱了一曲惊心动魄的力的颂歌。 D.《红烛》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 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题。 18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阕主要是写景抒情,下阕主要是回忆往事,用词中的“问苍茫大地,谁 主沉浮?”把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联系起来,从“谁主沉浮”的设问到“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再 到“到中流击水”的壮志,鲜明地彰显出作者少年时期的 ,含蓄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 题 ,( ) 。 词中运用对比手法,把作者心忧天下和人民处于 之中的情景与祖国的大好河山形成了鲜 明的对比,这种强烈的对比反差展现了人民无法做江山主人的悲哀,作者在 充分显露出要改 造旧天地,建立新世界的决心和胸怀。从湖南农村走出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到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 18 主沉浮”的负重之人,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 青年。作为一个青年,把祖国放在心中,以天下为己任,其爱国报国之情,在文中展现得 。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蹉跎岁月 水深火热 弦外之音 淋漓尽致 B.峥嵘岁月 生灵涂炭 弦外之音 酣畅淋漓 C.峥嵘岁月 水深火热 字里行间 淋漓尽致 D.蹉跎岁月 生灵涂炭 字里行间 酣畅淋漓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正是需要千千万万个这样胸怀崇高理想肩负起主宰大地的重任的热血青 年 B.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正是需要千千万万个这样胸怀崇高理想的热血青年肩负起主宰大地的重 任 C.正是需要千千万万个这样胸怀崇高理想的热血青年,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肩负起主宰大地的 重任 D.正是需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肩负起主宰大地的重任的千千万万个这样胸怀崇高理想的热血 青年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一个从湖南农村走出的农民的儿子,到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再到“埋 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 B.从湖南农村走出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到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再到“埋 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成为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 C.一个从湖南农村走出的农民的儿子,到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成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 D.从湖南农村走出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到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 22.下面是杜甫一首题为“宿江边阁”的小诗,中间两联语序已乱,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 。 , 。不眠忧战伐,无 力正乾坤。 ①孤月浪中翻 ②鹳鹤追飞静 ③豺狼得食喧 ④薄云岩际宿 A.①④③② B.④①②③ C.②④①③ D.②③④① 23.某同学在阅读徐志摩《再别康桥》时,口占一上联:康河桥边多情游子作别西天云彩。请你以毛泽 东《沁园春•长沙》内容为素材,精心撰写一下联。(3 分) 上联:康河桥边多情游子作别西天云彩 下联: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概括歼 20 战斗机的特性。(不超过 25 个字)(3 分) 2019 年 1 月 11 日,中国新型隐形战斗机歼 20 震撼亮相。这标志着我国隐形战斗机的研制工作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歼 20 是成都飞机制造厂研制的中国第五代(有些国家称第四代)隐身重型歼击机,属于一款双发重型战斗机,具备隐形战斗机的特性。因为流传照片中飞机为深色,故该机被网友昵称为黑丝带(黑四代 谐音),还有网友亲切地把它叫做四公主。 相比世界其它五代机,歼 20 机身较长,鸭式布局比常规布局有更光滑的纵向面积分布,可以得到较低的超音速阻力,只要发动机性能跟得上,便可以获得超音速巡航能力。同时,采用了更超前的气动 设计,即便发动机性能较差,也可以获得与美国 F-22 战机基本相当的超机动性能。 它还具有短距起降能力,起飞应该在 500 公尺以内,降落也应该在 700 公尺以内,这也是它引起广大网友关注的原因之一。 有关人士称,歼 20 是相当成熟、有创造力的设计,彻底结束了中国战斗机工业的仿制时代。 答:歼 20 具有 等特性。 六、作文(60 分) 2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1919 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1949 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 1979 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 2019 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 2049 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 700 字的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 余姚中学2020学年10月质量检测高一语文学科答案 1.答案 C 解析 选项有误,原文倒数第三段是“诗歌并没有创造出自己独有的文字和语言,它和非诗语言的不同在于它的组合,所谓组合就是音韵和节奏感,这是诗歌最古老的元素,它使日常化的语言得到了提升”。 2.答案 B 解析 选项“最终脱离了现实生活”于文无据。原文第四段是“也就相对和现实生活拉开了距离”。 3.答案 A 解析 原文最后一段是“我是写现代诗的,一开始就喜欢上这种形式,写了几十年,越来越体会到写好太不容易了”,并没有“认为写现代诗比写传统诗要容易一些”。 4.C解析:“揭示了同情农民苦难的主题”错,主题应该是对乡情和农耕文明的怀想。 5.(1)比喻手法,将麦穗比喻为婴儿,表现麦香的诱人,抒发对麦香的赞美之情。 (2)象征,身居城市的作者,仍然怀念着农耕文明,仍然怀想着麦香浓郁的家乡。 6.(1)麦子的香味(2)乡野气息(3)农耕文化的淳朴温馨(4)浓郁的乡情[答出1、4点即可,答对(3)(4)各得2分,答对(1)(2)各得1分。] 7.C项,诗的第三节隐喻自己长久积蓄心中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无愤懑之情。 8.D项。无拟人 9.C【解析:正确的省略成分补全应是:(公)问(妪)解(公)则录,意思白居易每次向老婆婆请教,凡是老婆婆能理解的,他才抄录下来。】 10.(3分)D【解析】《诗经》按照音乐分为风、雅、颂;表现手法归纳为赋、比、兴 11.D【解析:“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一说有误,应是先“儒”后“释”。】 12、①(顾)况,是吴地人氏,自恃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文(或诗人)。 ②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 ③(白居易)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 13、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14. C (3分)(书信) 15. (6分)①春光易逝、伤春之情:春水远流,春花凋谢,诗人送春归,渲染了一片暮春景色,表达作者的伤春情怀,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②羁旅思乡之情:借“蝴蝶梦”、“子规”、“月三更”等意象及梦中之景表达了游子孤身漂泊异乡的思乡之情。③仕途坎坷、孤独飘零之苦:“自是不归归便得”是无奈伤心语,传达出诗人苦闷彷徨、悲愁痛苦之情。④年华老去之悲:自己“华发”“满镜”。⑤归隐田园之意:从暗用五湖的典故可以看出。(三条即可,每条2分) 16、略 参见课文相关内容 17、答案 C (寥廓 百舸 青衿) 18.C【解析】全诗采用的是直接抒情,并非间接抒情。 19.答案 C 解析 ①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蹉跎岁月: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根据“谁主沉浮”语境,应选“峥嵘岁月”。②水深火热:比喻百姓生活异常艰难痛苦。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生灵,指百姓、人民。前文语境中有“人民”,故用“水深火热”。③字里行间: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弦外之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没有明说的意思。根据介词“在”可知,应选“字里行间”。④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表达得十分透彻,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彻底。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舒适;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语境体现了内容表达“透彻、充分”,应用“淋漓尽致”。 20.答案 B 解析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作为状语,应放在句首,排除C、D。“需要”的应是“青年肩负起……重任”,“肩负起……重任”应是强调的重点,故排除A,选B。 21.答案 C 解析 原句有三处错误:“从湖南农村走出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多层定语语序不当,排除B、D;“到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逻辑顺序不当,排除A;“最后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缺少谓语动词“成为”。故选C。 22.答案 B 解析 这是一首律诗,中间两联要对仗,最后一字要押韵,还要注意整首诗的起承转合问题。①“翻”与③“喧”押韵,①③应是两联中的下句。④①对偶,②③也对偶,各自应分别归于同一联。“豺狼”象征发起战乱的军阀,与尾联关系密切,故排序应为④①②③。故B项最恰当。 23.橘子洲头热血青年指点苍茫江山 24.歼20具有__隐身n加油、超音速巡航、超机动性和短距起降_等特性。(写出三点给3分) 25.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