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5)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5)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双调]殿前欢·观音山眠松 徐再思 老苍龙,避乖高卧此山中。岁寒心不肯为梁栋,翠蜿蜒俯仰相从。秦皇旧日封①,靖节何年种,丁固当时梦②?半溪明月,一枕清风。 ‎ ‎(注)①秦皇旧日封:秦始皇曾登泰山,在松下避雨,封其树为五大夫。②丁固:三国吴人,任尚书时曾梦到松树生其腹上,后封大司徒。‎ ‎1.“殿前欢”是这首古典诗歌的________‎ ‎2.下面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 题目中的“眠松”,指作者在观音山的松间倒卧而眠,表现其自在之态。‎ B. “高卧”,既紧扣“眠松”之卧态,又切合蛰龙冬卧之特征,以龙喻松,以松拟人。‎ C. 结尾二句,写作者要与明月清风为伴,显示出诗人的超尘拔俗,婆娑潇洒。‎ D. “秦皇旧日封”三句是说这是一棵秦皇所封、靖节所种、丁固所梦的松树。‎ ‎3.请赏析末句“枕”字的妙处。‎ ‎【答案】‎ ‎1.曲牌名(曲牌)‎ ‎2.B ‎3.用一个“枕”字可以突出“眠松”形象,照应题目,这株苍松,眠卧山间,看明月,听清风,超尘拔俗,婆娑潇洒;再者,用“一枕”,很容易和“梦”联系起来,清风徐徐入梦,反映出诗人置身此境,心凝神释,与万化冥合,物我融一的境界。‎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题中A项,“指作者在观音山的松间倒卧而眠”错误,是“古松卧眠”;C项,“写作者要与明月清风为伴”错误,写“松”与清风明月为伴;D项,不是实写,是作者的想象。‎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重点在炼字,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此题注意从结构和炼意的角度分析,从结构看,照应题目;从内容看,用一个“枕”字可以突出“眠松”眠卧山间,看明月,听清风,超尘拔俗,婆娑潇洒的形象特征。‎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 曹彦约②‎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注】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岁旦,一年的第一天。②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③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 B. 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 C. 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 D. 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 E. 这首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 ‎5.本诗第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结合全诗分析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 ‎4.CD ‎5.①第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惊”字;②诗人为冬至的到来、春节为期不远了感到惊叹;③表达了诗人因流滞在舒州,担心不能及时赶回家与母亲团聚的忧虑,以及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试题分析:题干为“本诗第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结合全诗分析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是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和情感能力。本诗第一联“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意思是回家的船停泊在舒州城外,听人说今天是冬至了,诗人心里一惊:今天已经是冬至了!那么,离春节又不远了!意识到这点,诗人不禁回忆起去年春节泊舟平江门外的情景来。这里一个“惊”字用得非常传神,既惊叹时光流逝,表达出诗人因时光流逝而感伤情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因流滞在舒州,担心不能及时赶回家与母亲团聚的担忧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官街鼓①‎ 李 贺 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呼月出。‎ 汉城黄柳映新帘,柏陵飞燕埋香骨。‎ 磓碎千年日长白,孝武秦皇听不得。‎ 从君翠发②芦花色,独共南山守中国③。‎ 几回天上葬神仙,漏声相将无断绝。‎ ‎【注】①官街鼓,又称“咚咚鼓”,是唐代的一种报时的信号。②翠发,黑发,指年轻。③中国,指京都长安.‎ ‎6.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三、四两句描绘了宫中图景,宫墙内,春天的柳枝由枯转荣,吐出鹅黄的嫩芽,宫中却传出美人死去的消息,极写时光飞逝。‎ B. 千年人事灰飞烟灭,就像是被鼓点磓碎的,而“日长白”写出了宇宙永恒存在,与之相比“孝武秦皇”的生命是多么短促可悲。‎ C. “从君翠发芦花色”中的“君”指“孝武秦皇”,人日趋衰老,然而官街鼓永远不老,只有它“独共南山守中国”,这两句用了对比的手法。‎ D. 官街鼓报时是唐制,“孝武秦皇”当然“听不得”,而诗中却把鼓声写得自古已有之,而且永不消逝,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讴咏了官街鼓。‎ E. 诗歌最后两句突发异想:天上的神仙也会老死,不死的只有官街鼓,他的鼓声与漏声相继不断,万古长存,从根本上否定追求长生,迷信神仙的愚蠢行为。‎ ‎7.请赏析诗歌前两句叠词的作用。‎ ‎【答案】‎ ‎6.CD ‎【解析】‎ ‎6.试题分析:C此处诗人并非是在讴咏官街鼓本身,而是讴咏它所象征的永恒的时光。D“君”泛指世人,可以包含孝武秦皇却不是专指这两位帝王。‎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叠词的作用类试题,诗歌中的叠词使用是普遍存在的,考生可以从诗歌基本意思和节奏两个角度作答本题,例如本题“隆隆”是属于拟声词,为诗歌营造出一种时光不停留的图景,从节奏上作答可以说是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 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①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②。‎ ‎【注】①解道:吟出。②谢玄晖:即谢朓,南齐著名诗人。“澄江净如练”是他的诗句。‎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 “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相互接触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D. 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E. ‎ 这首诗,诗人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这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 ‎9.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颔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案】‎ ‎8.BE ‎9.诗眼分别是“摇”“滴”。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此二字化静为动,赋予画面动感,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情态逼真;又使本属平常的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异趣横生。‎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试题分析:题干是“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颔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选材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根据具体诗句分析。先要回答出诗眼是哪几个字,再展开充分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颔联的画面,同时要指出颔联所用的手法,以及手法使用达到的效果。阅读全诗,赏析颔联:“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秋水澹澹,白云、城阙映入水中,在月色下轻轻地摇动着。白露凝为水珠,明亮亮地缀在草木之上,泛着晶莹的光点。这两句是景物的实写,尽管没有正面描写月色的皎洁,却从侧面烘托出了月色的可爱。“摇”滴”二字,以动写静,恰好反衬出彼时彼刻万籁俱寂的特点。诗眼分别是“摇”“滴”。此二字化静为动,赋予画面动感,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情态逼真;又使本属平常的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异趣横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凝香斋①‎ 曾 巩 每觉西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侯。‎ 一尊风月身无事,千里耕桑岁有秋。‎ 云水醒心鸣好鸟,玉沙清耳漱寒流。‎ 沉心细细临黄卷②,疑在香炉③最上头。‎ ‎【注】①凝香斋:原名西斋,位于济南大明湖畔。曾巩于1071年任齐州(治所今山东济南)知州,齐州大治,该篇为1072年游大明湖而作。②黄卷:书籍。③香炉:香炉峰。‎ ‎10.下列对这首宋诗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该诗首句点题,领起全诗。以下写景抒情都是围绕这句展开。曾巩身临西斋,徜徉山水,忘怀世情俗务,“不知”只因“景最幽”,俯仰其间,心神愉悦。‎ B. 颔联写曾巩任职齐州,身闲无事,手持酒杯,临风赏月;桑麻遍野,庄稼茁壮,可望秋季丰收。他不打理政务,醉心自然风物。‎ C. 任所济南最有代表性的风物是湖光和泉水。颈联上句写湖光,下句写泉水。纯净的湖水,白云驻足,让人心灵清醒明澈;泉底沙石如玉,清寒的泉流冲激,悦耳清幽。‎ D. 炼字精警,颇具匠心。“醒”“鸣””清”“漱”四个动词使意境灵动。诗句声形色兼备,景情理俱在,让人顿生赏湖景、观流泉的雅兴。‎ E. 尾联归结全诗。置身如此令人向往的境界,潜心书史,其高雅情趣让诗人疑是在庐山香炉峰的景物绝佳处。愉悦之情,如超脱世外,暗含辞官归田之念。‎ ‎11.后人多认为此诗诗眼为首联中的“幽”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10.BE ‎11.①景幽。大明湖畔的西斋,地处幽僻之处,实为清幽境界。湖水清幽,寒流激荡。②人幽——闲,身为齐州知州,政通人和,丰收有望,诗人才有闲情探幽揽胜。③情幽——雅。作者潜心书史,感到无异于置身香炉峰,更是显得情趣高雅、心境清幽。‎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学生“后人多认为此诗诗眼为首联中的‘幽’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诗眼,属于炼字题。本题与一般的炼字题有所不同,因是全诗的诗眼,故应结合全诗来分析“幽”的体现。第一句说“每觉西斋景最幽”,这领起全诗,以下都是“西斋景最幽”的具体说明。“‎ 不知官是古诸侯”,紧承首句,形容诗人自身的悠然自得,物我两忘。曾巩身临西斋,徜徉山水,忘怀世情俗务,连自己地方长官的身份仿佛都忘记了,故说“不知”。这也正见出西斋景致“最幽”,使诗人俯仰其间,心神愉悦。“一尊风月身无事”,诗人身闲无事,只消手持酒杯,临风赏月。“云水醒心鸣好鸟,玉沙清耳漱寒流”,上句写湖光,下句写泉水,这雅洁的云水,使珍异的水鸟惬意地嘤嘤和鸣,静听水激砂石的潺潺之音,诗人倍觉清爽。“沉心细细临黄卷,疑在香炉最上头”,曾巩读书于凝香斋,感到无异于置身香炉峰,抒发了诗人于邑政之暇优游湖山、沉心书史的高雅情趣,意境清幽隽洁,沁人心脾。考生可以从景、人、情三个角度来分析“幽”之体现。‎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