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新绛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新绛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www.ks5u.com 语文试题 ‎(分值:100分 时间:15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2分,共6分)‎ 起床为什么那么难 ‎①对很多人说,早晨,尤其是双休日之后的周一早晨,有一件必须去做的让人痛苦万分的事——把自己从床上拽起。这种早上起床难的事,相信大部分人都深有体会。    ②为什么起床这么艰难呢?恐怕不只是因为我们太懒吧。的确,起床的痛苦和我们生理节律的固定周期,也就是生物钟有着密切的关系。   ③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物,从藻类、真菌直到我们人类这样的哺乳动物,体内的细胞活动都会在生物钟的指挥下跟地球的昼夜变化周期同步。生物钟,实际上是生物体内的一系列蛋白质形成的分子钟。简单原核生物蓝细菌的生物钟只靠3种蛋白质就能形成,而人类需要20种蛋白质相互配合才能形成。在人体内不同的生物钟时间里,这20种蛋白质的浓度呈现不同的变化,有些蛋白质早晨起的时候浓度高,而有些则是晚上睡觉的时候浓度高。有科学家提出,测一测身体内这几种蛋白质的浓度,就能知道生物钟走到了几点。    ④虽然我们身体里每个细胞中都有生物钟在滴答走动,但是就像全国的钟表都要和国家授时中心保持一致一样,整个身体的钟也要和大脑中的一块区域——视交叉上核的钟对准。这个小小的区域由两个数千个神经元组成的团块构成,它内部的分子钟稳定运行,指挥着全身的生理节律。视交叉上核有时也会根据光照和黑暗,或是进食的时间调整生物钟的时刻。   ⑤当人早上起床的时候,身体要按照生物钟的指示完成一系列艰巨的任务。当视交叉上核发现到了起床的时间,就会向一种专门负责叫醒身体的神经元发送信号,身体开始为新的一天做准备。先从肝脏释放出葡萄糖,提高血糖水平;然后身体中的激素,例如皮质醇和醛固酮也开始增加;神经元同时激活了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负责的是人体那些不靠意识支配的活动,例如你不用自己想着让心跳动,心也会自动输送血液,这就是自主神经在发挥作用,这时人肌肉紧张,血压升高、新陈代谢也加快,终于可以爬起床。   ⑥‎ - 11 -‎ 如果生物钟和我们的闹钟精确同步,那起床倒也没那么难。问题就是,生物钟的周期和地球自转的周期并不是精确相等的,研究表明,人体内生物钟的时间一天要比地球的一天长10到20分钟,所以每天早上生物钟都要比正确时间慢上一会。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志愿者在离开地面很深的地洞里生活一个月,没有太阳光线,没有时间信息,完全与外界社会隔离,结果发现,这些人将会每天都比前一天晚起床十几分钟,到一个月实验期结束时,那些志愿者都成睡仙了。这说明人体生物钟的“睡眠—觉醒”节律的周期比地球自转的24小时长一些。人体为了使自己的生物钟周期保持与地球自转周期相一致,就会通过外部的太阳光调整自己每天早上的起床时间,这种努力校正自身节律以适应自然节律的方式,当然使自己起床很艰难。   ⑦周一至周五的话,我们的生物钟虽然每天都慢一点,但每天也都会按照实际时间进行校准,这样只是早起了十几分钟倒也还能忍。而到了双休日就不一样了,要是你周六周日都睡到自然醒的话,到了周一,生物钟连续慢了3天没有校准,就已经比实际时间晚了最多有1个小时了。提早1小时起床,不用说也知道如同遭遇酷刑。所以,要是不想让周一早晨太难受,就不要在周六周日放纵自己,也按照平时的时间起床就好了。 (摘自《百科新说》2011年第5期)‎ ‎1.关于“生物钟”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生物钟是生理节律的固定周期,是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形成的分子钟。 B.蓝细菌的生物钟只用3种蛋白质就能形成,而人类至少需要20种蛋白质才能形成。 C.人体内形成生物钟的蛋白质在生物钟的不同时间里浓度是不同的。 D.大脑中的视交叉上核会调整人体生物钟。 2.下列各项不属于人早上起床人体按生物钟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是(    ) A.肝脏释放出葡萄糖,提高血糖水平。 B.身体中的皮质醇和醛固酮等激素开始增加。 C.神经元激活自主神经系统,控制心脏输送血液到全身。 D.人肌肉紧张,血压升高,新陈代谢加快。 3.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要想让生物钟与自然节律相符,每天都要校准。 B.如果每天睡到自然醒,人们每天比前一天晚起一会儿。 C.想要起床不那么痛苦,最好不要放纵自己,尽量每天按时起床。 D.只要每天定时起床,我们就能控制生物钟。‎ 二、文言文阅读(24分) ‎ - 11 -‎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4~7。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眛。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过之。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王甚任之 任:信任 B.乃令张仪佯去秦 去:离开 C.仪与王约六里 约:大约 D.欲与怀王会 会:会面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B.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C.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 - 11 -‎ D.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为人刚直不阿,却因此招来祸患。 B.秦昭王派张仪前往楚国,目的是破坏齐楚的联盟,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 C.汉中失守之后,楚怀王调动军队深入秦地作战,魏国趁机偷袭楚国邓地。 D.令尹子兰劝楚王前往秦国,不要拒绝秦王美意,楚王不顾屈原的反对成行。 7.把下面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3分) ⑵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②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乃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及为丞相椽,选授堂邑县尹。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首毁淫祠③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 11 -‎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痰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 (《元史·列传六十二·张养浩传》)‎ ‎【注】①楮(chǔ)币: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②平章:元代官职,职权类似宰相。③淫祠:在正神(谷神、土神等)以外滥设的神祠,如供奉“狐仙”“蛇妖”等的祠堂。‎ ‎8.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 游:游学 ‎ ‎ B.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纳:上交 ‎ C.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 昏:模糊不清 ‎ D.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窃:盗窃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张养浩“为官能为民着想”的一组是( )(2分)‎ ‎①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 ‎②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 ‎③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 ‎ ‎④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⑤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 ‎⑥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②④⑤ D.①②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张养浩从小就讲道义,不忽木来看望他,他和家人恭敬地迎接;做县尹时,官舍不好也不计较;对做过盗贼的人和李虎这样的暴戾之人都能用宽容去感化他们。‎ B.张养浩把钱财看得很淡,做御史台时两袖清风;调任陕西时,把家里的所有东西都送给了乡里贫困的人;还常拿自己的钱赈济百姓。‎ C.张养浩往陕西赴任的途中,到华山祷雨,结果“一雨二日”‎ - 11 -‎ ‎,到官后又求雨,结果大雨如注。这些事虽带有迷信色彩,但可见他心里装着老百姓。‎ D.张养浩为官清廉,心系百姓,也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戴,他调离堂邑十年之后,当地群众仍为他竖碑颂德;他去世以后,百姓悲哀得如失去父母。‎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2)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2题。(7分)‎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 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 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云似墨, 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 长在荆门郢树烟。‎ ‎(1)请结合全诗谈谈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3分)‎ ‎(2)颈联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赏析其妙处? (4分)‎ 四、13、默写(3分) (1)真的猛士,_____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记念刘和珍君》)‎ ‎(2)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 (3)孔子注重将“思考”和“学习”结合的句子是: , 。(《论语》) ‎ ‎ (4)直抒胸臆以死明志的千古名句是: , 。 (《过零丁洋》)‎ 五、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17题。(20分)‎ 目    送 ‎ 龙应台 ‎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 - 11 -‎ ‎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也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 - 11 -‎ ‎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4、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这篇散文以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一个镜头“目送”为线索,切入点很小,很普通,引发了对亲情、对人生的感悟,笔触精致,令人叹服。   B.“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这句话揭示了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一个终点必联系另一个起点。  C.本文在对亲情的叙写上倾注了太多感性,缺少理性的冷静审视与思索,使作者一直沉浸在悲伤之中。 D.“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作者以斜风细雨烘托惨痛别离的心情,再连用两个“深深”将自己对父亲的难舍和失去父亲的痛心直接抒写出,使深情的描写与抒情、议论自然融合到一起。  E.文中的“我”,是母亲,也是女儿。长长的牵引的目光中,那渐行渐远的背影,蕴积着的是目送者渐远渐浓的至深亲情。 15.作者围绕“目送”写了哪些情景?请简要概括。(6分) 16.文中出现两次“不必追”的文段,文字相同,那么,这两段文字包含的情感内涵和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也相同吗?请简要分析。(4分)‎ ‎17‎ - 11 -‎ ‎.这篇散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朱自清的《背影》,但是《目送》与《背影》所表达的主题还是有所不同,请做简要分析。(6分)‎ 六、作文(4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公鸡登上一堆沙土想找点食物,最后却翻出了一颗珍珠。公鸡说:“这个宝物尽管光彩夺目,对我却毫无用处,还不如找到一颗麦粒,我用不着佩戴这个宝物,也不想用它来打扮自己,就让人们去把它当作宝贝吧!”说罢,公鸡把珍珠丢到一边,继续去翻找它的麦粒。 读了上边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 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 (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 (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 ‎1.B (原文第三段是说“而人类需要20种蛋白质相互配合才能形成”) 2.C (第五段“例如你不用自己想着让心跳动,心也会自动输送血液”,所以“控制”错。) 3.D (“只要……就……”错)‎ ‎4.C(约:约定) ‎ - 11 -‎ ‎5.B(原文标点: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6.B(“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错,应为“为进攻齐国扫清障碍”) 7.⑴他逃跑到赵国,赵国不敢接纳。又回到秦国,最后死在秦国,尸体被运回(楚国)安葬。(“亡”“内”“之”“竟”各1分,句意1分) ⑵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戮力”“河北”“然”“意”“状语后置”各1分)‎ ‎8、答案 D [窃:盗窃,后加“读”译不通,应为偷偷地,《史记孙膑传》中有“窃载(孙膑)与之齐”。注意,“窃”还有“私下”之意,“窃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乐羊之妻》。]‎ ‎9、答案 B [①表现他少年时的高尚品德②表现他对生活条件不计较④表现百姓对他的铭记感恩。]‎ ‎10、答案 A [文中无“家人恭敬地迎接”意;对李虎这样的为害百姓的土匪头子依法惩办,并不宽容。]‎ ‎11、答案 B(1)张养浩接到任命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财产都分给村里的穷人,自己便登上车子向陕西进发,碰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他们,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他们。‎ ‎(2)张养浩到陕西做官四个月,从来没有回到自己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官府,晚上便向上天祈祷,白天就出外救济灾民,一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 ‎12.(1)远谪异乡,报国无门,经年投荒,历尽劫难,兄弟离别,形单影只。(一点1分,四点满分)   (2)比喻。前一句,描写自己所处之地,瘴气弥漫,乌云似墨,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处境地险恶;后一句,形象描写了洞庭春色已尽,水天相接,含蓄地表达了天涯相隔兄弟别离之情。(手法1分,鉴赏4分)‎ ‎13、默写 ‎14.C、D (C. 文章有理性思考   D. 没有议论) 15.全文主要叙说了记忆中的六个目送亲人的情景:                             (1)目送儿子上小学; (2)目送十六岁的儿子去美国做交换生时通过机场安检; (3)目送儿子坐公交车去上大学;  (4)目送送自己到大学报到的父亲驾车离开;  (5)目送生病住院坐在轮椅上的父亲被推进自动玻璃门; (6)目送去世父亲的棺木被推进炉门。 16.不相同。第一次是感慨儿子与自己感情的疏离,“不必追”是一种抉择上的果断,也是基于松手的一种理性;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2分)第二次有对儿子更有对父亲的感慨,“不必追”是基于告别的一种理性,也是一种情感上的收藏;结构上,总括全文,引人深思。(2分) 17.(答案仅供参考,学生若作答在理可酌情给分,建议每点2分)  (1)《背影》讲述的是父子两代的情感,着力表现真挚的父子深情。而《目送》牵系三代,表达了对儿子的爱,对父亲的爱,以及父亲对作者的关爱。 (2)《背影》传达出是个人对亲情的感性认识。而《目送》在对亲情感性叙写的基础上,倾注了作者一种理性的思索,并将其上升为一种人类普遍的体验和关怀。  ‎ - 11 -‎ ‎(3)《目送》穿透了人世离别的世俗情感表层,触及到了生活与亲情的本原,是对生活的一种顿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之路,成长、独立、年老、去世,这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在能陪伴他的时候珍惜,尽心尽力,在他离开你的时候祝福,这就是人生。‎ ‎18、作文 - 11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