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煤矿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考试语文(四)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大同市煤矿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考试语文(四)试卷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中华文化视道德为人的首要品质。孔子讲“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孟子也讲“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子女爱其父母以及人对弱小生命的怜悯是人区别于禽兽的根本属性。人要通过道德修养实现价值,这种价值选择着眼于人的德性提升而非自保和侵占。道德的价值选择使中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    从社会生活角度,人的德性提升要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实现,这就要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很难形成个人权利和个人本位,有助于形成人与人的团结互助,使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能够“劲往一处使”。从文化建设角度,人的道德本性作为人的情感体验是真实的,人的互助友爱作为人际交往的要求更是令人向往的,因此道德价值取向很容易在社会上形成价值认同,甚至还能在不同文化间达成价值共识。历史上中原文化不断吸引和吸纳周边文化发展自身,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这种文化和道德的力量更能促进文化融合、共谋经济发展。‎ ‎    西方传统的形式逻辑主张性质单一的最高原则来统摄一切。马克思则批判继承黑格尔的辩证逻辑,以对立统一深刻说明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此相通,中国文化主张任何事物都是差异基础上的统一。《易传》讲“一阴一阳之谓道”,儒家讲“和而不同”,道家更讲“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种对世界的认识产生了辩证思维方式,具体表现为善于包容不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尤其在矛盾融合中创新发展理念、寻找发展契机。作为中国道路发展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运用辩证思维创新发展理念的成功尝试。‎ ‎    道德价值理念与辩证思维方式共同造就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生命实践。《易传》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表达了中国文化“进取创新”和“包容守成”的基本精神。自强不息既有道德上的不断提升,又有对现实生活的积极创造。它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坚韧性格和实干精神,而且还培养了每一个体对自身和家国强烈的责任担当。‎ ‎    实际上,道德修养与生活创造是内在相通的。《中庸》指出,人的道德修养是以至诚之心明了自身德性,进而推己及人,帮助他人和万物实现各自本性。这一道德修养过程即是参赞化育的建功立业。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对家国天下的责任担当使中国道路的发展拥有不竭动力。‎ ‎    (摘编自王海英《中国道路的精神力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怜悯之心与孝道都是中华传统文化所提倡的,这也是人区别于禽兽的根本属性。‎ ‎  B.德性的提升要依赖“立人”“达人”才能实现,否则会形成个人权利和个人本位。‎ ‎  C.“阴阳之道”“和而不同”“福祸相倚”“对立统一”均渗透差异基础上的统一理念。‎ ‎  D.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生命实践来源于道德价值观念与辩证思维方式的共同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二段从社会生活与文化建设两个角度论述第一段中“凝聚力”形成的原因。‎ ‎  B.第三段侧重从认识世界角度论述中国运用辩证思维方式在矛盾融合中创新。‎ ‎  C.第四段引用《易传》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对塑造中华民族坚韧性格的重要作用。‎ ‎  D.第五段进一步论述道德修养与生活创造的相通性,照应开头内容,结构完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道德的价值追求有助于形成人与人的团结互助和获得价值认同,从而产生创造力。‎ ‎  B.辩证的思维方式能使中国善于包容不同,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形成凝聚力。‎ ‎  C.自强不息的生命实践培养的每个人对自身和家国的责任感才是中国道路的精神力量。‎ ‎  D.道德修养与生活创造是内在相通的,因为道德修养过程即是参赞化育的建功立业。‎ ‎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    9月15日,2018全国科普日活动拉开帷幕。这项自2004,年以来已连续14年成功举办的全国性科普活动已成为目前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参与范围最广的科普活动。‎ ‎    当朋友圈里不再大量转发那些所谓的养生文章;当诸多伪科学谣言在公众传播过程中被各个击破:当人们开始愿意相信科学、使用科学……这些生活中的细微变化体现了科普工作的卓有成效。‎ ‎    2018年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8.47%比2015年第九次调查的6.2%提高了近2.3%,而2010年只有3.27%。‎ ‎    今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还召开了主题为“科学素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首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中国正积极履行自己在国际社会上的责任和义务,推动世界公众科学素质进一步提升,让全世界共享科技文明成果。‎ ‎    (选自《光明日报》,《普及科学知识,增强全球民众科学素养》)‎ 材料二 ‎    近年来,得益于国家日益重视科普工作,科普投入、科普人才、科技场馆等都明显增加,科普内容、传播形式更加丰富,推动了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显著提升,我国有望实现“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到2020年底具备体现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标志的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超过10%的目标。‎ ‎    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科普工作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科普产业领域大有可为。科普有公益属性,‎ 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也需要市场和社会各方的参与,比较理想的状态是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有机结 合。政府提供面向公众和特定人群的科普内容,市场则更加灵活地满足不同层次人群对科普的需求。‎ ‎    今年6月发布的《中国科普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主营科普的企业不到400家,这些企业大多规模小、技术弱、人才缺,产值规模上亿元的企业凤毛麟角。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也说明了做大做强科普产业具有巨大的空间。科普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要不断创新技术和产品,创造出更多满足公众科普需求的科普产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    (选自《人民日报》,冯华《科普产业大有可为》)‎ 材料三 ‎    科学有什么用?回答:当然有用,而且有重大的作用。但有时候,人们察觉不到它的作用。‎ ‎    以航空为例,古希腊阿基米德的《论浮体》揭示了流体的浮力规律,意大利达·芬奇在《论鸟的飞行》中还绘制了大量的飞行器草图。1738年,瑞士物理学家丹尼尔·伯努利提出的“伯努利方程”奠定了流体动力学的基础。但他们的发现,并未自然地产生航空应用科学与技术。直到1809年,英国乔治.凯利发表《论空中飞行》,这一切才得以改变。‎ ‎    基于空气动力学的一般原理,乔治·凯利研究出了关于升力和速度间的关系,勾勒出现代飞机的轮廓.、他的“现代飞机不应模仿鸟类振翼、而应采取固定翼加推进器模式”的论断,使长期以来陷入仿鸟飞行迷阵的人们茅塞顿开。一个真正的航空时代到来了,乔治·凯利成为公认的航空科学之父。此后,在其科学思想的指引下,又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才有了1903年莱特兄弟的世界首例载人、有动力、可控飞行的成功。‎ ‎    由此看来,科学不特定于某一具体的产品开发,也不会直接导引出实用技术,但它揭示规律,指明道路,经过持续积累,逐渐形成体系。那些懂科学的聪明人,将会在某一时刻,进发出创意与灵感,研发出一个又一个的新产品。因此,随着国家对科普工作的重视,在我们的科普工作中,引导人们认识科学的作用,不可忽视?‎ ‎    (选自“科学网”,张聚恩《科学有什么用——以航空航天科学的创立与发展为例》)‎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国举办的全国性科普活动从2004年开始,到目前为止已连续举办了14年,并且已成为目前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参与范围最广的科普活动。‎ ‎   B.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是衡量国家整体素质的重要指标,2018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8.47%,已经达到了创新型国家的要求。‎ ‎   C.我们的科普产业很有发展前景,科普企业要在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下,积极作为,发展壮大,不断创新技术和产品,改变目前小而弱的现状。‎ ‎   D.阿基米德、达·芬奇和丹尼尔·伯努利的突破,虽然没有直接产生航空应用科学与技术,但为1809年英国乔治·凯利的研究作了积累性研究。‎ ‎ ‎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届主题为“科学素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的召开意味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正积极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气 ‎   B.科普工作具有公益性,走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有机结合的路子,更加有利于科普投人、科普人才、科技场馆的增长和科普内容与形式的丰富。‎ ‎   C.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在逐步提升,但我国的科普工作仍比较落后,因此,科普产业领域大有可为,科普企业需要不断创造优质科普产品。‎ ‎   D.科学能揭示规律,指明道路,经过持续积累,逐渐形成体系;其作用更多时候是基础性的、间接的,帮助人利用创意与灵感开发出具体的产品。‎ ‎  ‎ ‎6、三则材料都围绕全民科学素养进行报道,简要分析三则材料的报道侧重点和意图。(6分)‎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开小差 王生文 ‎    转移工作是在暴雨间隙进行的。‎ ‎    三水村的主要干部每人负责一个村民小组,因为干部力量不够,村支书特地把老王叔请了出来,让他负责组织五小组的转移。老王叔是老支书,关键时刻还是挺身而出接受了组织转移的重任。‎ ‎    在三水建村45年的历史上,也曾有过转移的先例,如1998年。但这次性质变了,随着一千多村民的整体转移,三水村所拥有的万亩水域,将永久退垸还湖。45年不短了,三水村的村民早已有了乡土的观念,他们对那片水域建立了难以割舍的感情。在规定的两天时间里,老王叔像一台不知疲倦的说话机器,生生地把嘴皮磨起了血泡,就差没有下跪作揖了。不过,令他欣慰的是,五小组的村民总算转移到了临时安置点。老王叔刚想喘口气,远远看见村支书和主任正在别的小组核实人数,便连忙清点由他带出来的人员……‎ ‎    哎呀,槐武叔开小差了!老王叔差点骂一句:“这个老顽固!”他忍住了,不露声色地主动迎接村支书和主任,不等他们开口就抢先说:“五小组一个都不缺,要不你们再点一点。”支书一笑,说:“老支书的小组我们还能不放心?”‎ ‎    等村支书和主任走了,老王叔摸出手电筒藏进裤袋里,然后悄悄把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汉拉到一边,低声对他说:“我告诉你,槐武叔不知什么时候开小差了……”‎ ‎    “什么,槐武叔他……”老汉吃惊不已。‎ ‎    老王叔赶紧打手势止住老汉:“别嚷嚷,让那些人听见就炸锅了。”说着,他往身后看了看,接着说,“我这就去寻他,就是拖也要把槐武叔拖来。”‎ ‎    “不,你是大家的主心骨,这里不能没有你,还是让我去吧,我保证把槐武叔带到安置点来。”老汉主动请缨。‎ ‎    “别和我争了,槐武叔犟死人,没有两板斧镇不住他。这里就交给你了——知道为什么要把这重任托付给你吗?”‎ ‎    老汉点了点头:“能不知道吗,我是你发展的党员。”‎ ‎    几滴雨飘落下来,这是又一场大雨将至的前兆。老王叔紧紧握了握老汉的手,一字一顿地说:“我力争十一点前赶回来,记住,不要让任何人知道我的去向,否则会引起混乱。”然后他松开老汉的手,迈开大步,沿着水泥路向黑暗 深处走去。‎ ‎    半路上,大雨下了起来,豆粒大的雨点打在老王叔的雨衣上,啪啪地响,像鼓点一样,他借助电灯光,越发地走得快了。‎ ‎    很快,一扇窗户里昏暗的烛光透过雨幕,映入老王叔的眼帘。不错,那就是槐武叔的家,老王叔只觉得心里踏实了,剩下的路程,他几乎是小跑完的。‎ ‎    门是虚掩的,老王叔因用力过猛,一个趔趄,要不是撞在一个人的怀里,很可能就摔倒了。这个人是槐武叔。槐武叔肯定没有料到老王叔这个时候会出现在他的面前,一时手足无措,语无伦次:“老支书,我……我……”‎ ‎    “我什么我!你的眼里就只有一个我!”老王叔呵斥着他,眼睛里射出威严的光。‎ ‎    “我错了,老支书……我这就跟你走……”槐武叔低着头说,不敢看老王叔。‎ ‎    “这就走?你舍得了?”老王叔注视着槐武叔,口气放缓了些。‎ ‎    槐武叔抬起头,眼睛里闪着泪花,说:“五点炸坝,不舍不行了……”说着,提起身边的一个包裹,头也不 回地往外就走。‎ ‎    老王叔紧跟着追了上去,叫住他:“你等等……”‎ ‎    槐武叔疑惑地看着老王叔,老王叔全没有了刚才的威风,好一会才支吾着说:“我想……”‎ ‎    槐武叔抢过话:“别说了老支书,我这就陪你去家里看看。”‎ ‎    可老王叔立在原地,瞪了一眼槐武叔:“谁说我想去家里看看?”‎ ‎    “是我说的,走吧,老支书,这两天你为了做我们这些落后分子的工作,根本就没有进过自家的门。”槐武叔很恳切地说。‎ ‎    老王叔抬起手,看了看手表,对槐武叔说:“可是……十一点前我们必须赶回安置点。”‎ ‎    “还有两个多小时,来得及的,请老支书放心。”‎ ‎    老王叔望着槐武叔,问:“你敢保证?” ‎ ‎    “敢!”槐武叔立刻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拍着胸脯说,一到十点,我保证拖着你离开。”‎ ‎    “有你这句话,那我就去家里再看一眼。”老王叔不再犹豫,急匆匆向自家的方向走去……‎ ‎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一句“转移工作是在暴雨间隙进行的”独立成段,简洁而醒目,不仅渲染出紧张、危急的气氛,也突出了转移工作时间之紧、任务之重。‎ ‎  B.小说提到三水村的建村历史及转移情况,点明村民早已有了乡土的观念,既揭示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也为下文写槐武叔开小差做了铺垫。‎ ‎  C.“我什么我!你的眼里就只有一个我!”中“我”一语双关,既指槐武叔,又指老王叔。这句话既指出了槐武叔“犟死人”,也表明只有自己出马才行。‎ ‎  D.槐武叔虽是个次要人物,但在小说中着墨颇多,性格鲜明,他从“落后分子”到“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的变化,很好地衬托了主人公老王叔的形象。‎ ‎ ‎ ‎8、老王叔身上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分析。(6分)‎ ‎ ‎ ‎9、小说结尾写老王叔在槐武叔的鼓励下也去家里看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    吕蒙正,字圣功,河南人。太平兴国二年擢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昇州。陛辞,有旨,民事有不便者,许骑置以闻,赐钱二十万。代还,会征太原,召见行在,授著作郎,加左拾遗。未几,迁都官郎中,入为翰林学士,擢参知政事。蒙正初入朝堂,有朝士指之曰:“此子亦参政耶?”蒙正阳为不闻而过之。同列不能平,诘其姓名,蒙正遽止之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不若毋知之为愈也。”时皆服其量。蒙正质厚宽简,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未允者,必固称不可,上嘉其无隐。赵普开国元老,蒙正后进,历官一纪,遂同相位,普甚推许之。俄丁内艰,起复。先是,卢多逊为相,其子雍起家即授水部员外郎,后遂以为常。至是,蒙正奏日:“臣忝甲科及第,释褐止授九品京官。况天下才能,老于岩穴,不沾寸禄者多矣。今臣男始离襁褓,膺此宠命,恐罹阴遣,乞以臣释褐时官补之。”自是宰相子止授九品京官,遂为定制。朝士有藏古镜者,自言能照二百里,欲献之蒙正以求知。蒙正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哉?”闻者叹服。上尝欲遣人使朔方,谕中书选才而可责以事者,蒙正退以名上,上不许。他日,三问,三以其人对。上曰:“卿何执耶?”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同列悚息不敢动。上退谓左右曰:“蒙正气量,我不如。”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六年,授太子太师,封许,许国之命甫下而卒,年六十八。赠中书令,谥曰文穆。   ‎ ‎    (选自《宋史-吕蒙正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 ‎    B.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 ‎    C.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 ‎    D.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 ‎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左拾遗,谏官名,即捡起皇上遗漏的东西(决策失误),杜甫曾经做过此官。‎ ‎    B.一纪,古代天文学认为岁星(木星)绕太阳一周约十二年,故称十二年为一纪。‎ ‎    C.丁内艰,古丧制名,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的,如子孙为官,要辞官守丧。‎ ‎    D.谥,指谥号,古代天子、诸侯、大臣死后,用一两个字做一个褒奖性的评价。‎ ‎  ‎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吕蒙正进士出身,深受重视。他考中进士第一,授任监丞、昇州通判时,皇帝允许他遇到难以处理的事务时,可以骑驿马上奏,后任满后加官。‎ ‎    B.吕蒙正气量宏大,荐举贤能。他初入朝堂任参知政事时,受朝士嘲笑而不在意;他不谄媚,不附和,坚持推荐皇帝不认可但有才能的人出使北方。‎ ‎    C.吕蒙正坚持正道,敢于纠错。有不当之处的时政,必定坚持反对,如他做宰相时认为以前宰相之子首授郎官的惯例有违祖制而改变这种做法。‎ ‎    D.吕蒙正质朴宽厚,为官清廉。作为新进宰相,他为官毫无隐瞒,受开国元老赵普的推崇;对朝士送古镜的行为,他妙语拒绝,听者无不敬服。‎ ‎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朝士指之曰:“此子亦参政耶?”蒙正阳为不闻而过之。(5分)‎ ‎(2)朝士有藏古镜者,自言能照二百里,欲献之蒙正以求知。(5分)‎ ‎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    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裴给事宅白牡丹 ‎(唐)裴漭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白诗首句升篇点明题意,“惆怅”二字暗示牡丹花已凋谢,照应标题“惜”字。‎ ‎  B.白诗中“唯有”“两枝”,语气肯定,数字确切,可见诗人赏花细致,情笃意深。‎ ‎  C.裴诗前两句运用侧面描写,渲染了紫牡丹的名贵,也为后面描写白牡丹作铺垫。‎ ‎  D.两首诗的语言都是自然质朴,但白诗的诗意起伏变化,裴诗的诗意则含蓄深远。‎ ‎ ‎ ‎15、白诗的“夜惜衰红把火看“与裴诗“无人起就月中看”的起因各是什么?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在《劝学》中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其观点与韩愈在《师说》中的“               ,‎ ‎                              ”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赤壁赋》中的客人因“                            ”,而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苏轼从不变的角度得出“                        ”的结论,以开导客人。‎ ‎(3)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                   ,                       ”写景句,既表示时间变化,又渲染出雨前暗淡愁惨的氛围。‎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教育不仅要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更要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换句话说,不仅教育要传递给学生专业知识,更要树立学生的品德修养,培育学生的价值追求,学生精神品格的塑造。“德者,才之帅也”,专业知识往往具有工具理性的一面,如果一个人不能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知识的运用,则可能适得其反。爱因斯坦说过,(                  ),还要使学生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鲜明的辨别力。没有这种道德上的辨别力,就可能对他人缺少关怀,也可能越出行为的边界。现实中,论文抄袭等现象      ,这固然有各方面的原因,但只说品德修养欠缺、道德辨别力弱化      。事实上,真与善、知识与道德、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      ,一个人只有成人才能成材。‎ ‎    然而,对于有思想、有个性、有见识的当代青年,德育决不能      ,而是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古人的道德实践路径,是从修身、齐家而治国、平天下。今天,同样需要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起步,通过落细落小落实的无声教育,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以品德润身、有公德善心、用大德铸魂。‎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不仅教育要传递给学生专业知识,更要培育学生的品德修养,树立学生的价值追求,塑造学生的精神品格。‎ ‎    B.教育不仅要传递给学生专业知识,更要培育学生的品德修养,树立学生的价值追求,塑造学生的精神品格。‎ ‎    C.教育不仅要传递给学生专业知识,更要树立学生的品德修养,培育学生的价值追求,塑造学生的精神品格。‎ ‎    D.教育不仅要传递给学生专业知识,更要塑造学生韵精神品格,培育学生的品德修养,树立学生的价值追求。‎ ‎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教育人用专业知识是不行的 ‎    B.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行的   ‎ ‎    C.教育人用专业知识是不够的 ‎    D.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 ‎  ‎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屡禁不止  难辞其咎  缺一不可  空中楼阁 ‎    B.数见不鲜  责无旁贷  缺一不可  凌空蹈虚 ‎    C.屡禁不止  难辞其咎  不可偏废  凌空蹈虚 ‎    D.数见不鲜  责无旁贷  不可偏废  空中楼阁 ‎   ‎ ‎20、下面是某校高三百日誓师大会校长发言稿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    此日我们举行百日誓师大会,旨在让大家增强紧迫感,提升信心,合理规划,再度冲刺。如何度过    100天?鄙人给大家提几条建议……莘莘学子们都要正确处理好听讲、考试和做题之间的关系,通过听    讲把知识串成体系,通过考试查找漏洞,通过练习提升不足。万不可不听课乱做题,或光听课不做题……‎ ‎  ‎ ‎21、每年6月的第三个周日是父亲节,为了表达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请你给父亲发一则短信,以表达对他的感谢及节日的祝福。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语言表达简明、生动、得体,100字左右。(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    人与人之间要像弓和箭一样。没有弓,箭飞不出;没有箭,弓是空弓。每一个弓箭手都清楚,无论一    张弓多么强,为了能飞向目标,箭必须笔直。另一方面,如果弓不强,即使是最笔直的箭,也无法到达目标。‎ ‎    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合作越来越成为事业成功的保障,合作越来越显得比竞争更加重要。‎ ‎    请给全校同学写一篇倡议书,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 答案及解析 ‎1、B(“否则会形成个人权利和个人本位”说法绝对化,从原文第二段第二句话中的“很难形成”可以看出。)‎ ‎2、C(第四段引用《易传》说明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就包含“进取创新”与“包容守成”的内容。)‎ ‎3、D(A“创造力”改为“凝聚力”;B“凝聚力”改为“创造力”;C 以偏概全,“道德的价值追求”和“辩证的思维方式”也是中国道路的精神力量。)‎ ‎4、B(“已经达到了创新型国家的要求”错。)‎ ‎5、C(“仍比较落后”歪曲原意,材料二第二段讲的是“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6、材料一侧重从中国科普工作取得的成效与进步角度报道,意图是肯定与赞扬中国的科普工作;材料二侧重从科普产业角度报道,意图是希望政府与企业重视科普产业;材料三侧重从认识科学的作用角度报道,意图是希望引导人们认识科学的作用。(每点2分)‎ ‎7、C(“双关”错。句中的“我”仅指槐武叔。)‎ ‎8、①勇于担当,认真负责: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接受组织转移的重任,不知疲倦说服村民,以至把嘴皮磨起了血泡。②处变不惊,沉着冷静:为避免引起混乱,发现槐武叔开小差后不动声色,安排好事务后独自连夜找人。③公而忘私,先人后己:为了做工作根本就没有进过自家的门,直到获得槐    武叔保证后才去家里看一眼。(每点2分)‎ ‎9、①出乎意料而又合乎情理,使小说情节更加曲折,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②照应题目。老王叔借此机会回自家去看一看,对于工作来说,也是“开小差”,以此更好地照应了文章题目。③表现老王叔像普通人一样爱乡、恋家,使其形象更加丰富生动,真实可亲,更具有感召力。(每点2分)‎ ‎10、B ‎11、D(“褒奖性的评价”不准确,谥号有“美谥”“平谥”(如“愍”“怀”),还有“恶谥”(如周厉王中的“厉”。)‎ ‎12、C(“有违祖制”无中生有。)‎ ‎13、(1)有朝士指着他说:“这小子也参政吗?”吕蒙正假装没有听到从他身旁走过。(疑问句1分,“阳”“闻”“过”各1分,句意1分)   ‎ ‎ (2)有收藏古镜的朝士,自称(古镜)能照二百里,想要献给吕蒙正来求得知名。(“朝士有藏古镜者”定语后置句1分,“古镜”省略1分,“以”“求知”各1分,句意1分)‎ ‎14、A(“暗示牡丹花已凋谢”错,只是造成牡丹花凋谢的错觉,结合“晚来唯有两枝残”一句可知满院牡丹花开得正盛。)‎ ‎15、白诗起因:作者由眼前牡丹的盛开,想象牡丹明天可能因风而凋谢,于是夜里把火看花,表达了诗人惜花爱花的痴情。(3分)‎ ‎    裴诗起因:紫牡丹被豪贵们争赏,而超尘脱俗、幽雅高尚的白牡丹却无人观看,对比中表达了诗人对白牡丹的赞美和同情。(3分)‎ ‎16、(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2)哀吾生之须臾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3)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6分,每句1分)‎ ‎17、B(A 关联词位置不当,前后分句主语相同,关联词放在主语“教育”后面;C 搭配不当,应是“培育学生的品德修养,树立学生的价值追求”;D ‎ 语序不当,要对应前句的“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有品德修养”才有内在灵魂,“有价值追求”的人才有生命力,“精神品格好”才能成为全新的人。)‎ ‎18、D(首先从后一句中的“还”来看,不能用“不行的”,排除A项与B项;从语法角度看,后一句省略了主语“我们”,C项的主语是“教育人”,显然前后句主语不一致。)‎ ‎ 19、C(屡禁不止:多次发布禁止做某件事情的命令却没有达到目的,这种事情仍继续发生,没有停止。数见不鲜: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从前后文语境来看,表达的是对“论文抄袭等现象”的批评,而不是是否“新奇”。难辞其咎:难以推脱其过失。贬义,符合语境。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中性词,不符合语境。缺一不可:少一样也不行。不可偏废:指两方面都应同样重视,不能片面地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强调不能偏,此处使用正确,因为此文段就是在强调不仅要传播知识,也不要偏废道德教育。凌空蹈虚:在空虚的地方舞蹈,形容不切合实际,极度危险。动词,此处使用正确。空中楼阁: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名词,此处使用不合语法。)‎ ‎20、①“此日”改为“今天”;(书面语改口语)②“旨在”改为“目的是”(书面语改口语);③“鄙人”改为“我”(书面语改口语);④“莘莘学子们”改为“每一个同学”(书面语改口语,且有语病);⑤“提升”改为“弥补”(搭配不当)。(5分,每处1分)‎ ‎21、亲爱的老爸:又一个父亲节到了,祝您节日快乐!在我的印象里,您就像一把大伞,总是为我遮风挡雨;您就像一座大山,挺拔而伟岸;您就像一片大海,胸怀博大而宽广;您就像我人生旅途中的一盏明灯,照亮我的行程。老爸,谢谢您!(6分,两种修辞各1分,语言简明、生动、得体2分,流畅2分)‎ 四、【写作指导】‎ ‎    ①人与人之间要像弓和箭一样,学会合作。没有弓,箭飞不出;没有箭,弓是空弓。‎ ‎    ②为了能飞向目标,必须箭笔直弓强劲。同理,为了实现理想,达到目标,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要注重自我修养,努力提升自己。‎ ‎    倡议书是由某一组织或社团拟定、就某事向社会提出建议或提议社会成员共同去做某事的书面文章。在写作时,除了注意倡议书的书写格式外,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    ①倡议书的群众性。倡议书不是对某个人或某一单位而言的,它往往面向广大群众,或对一个部门的所有人发出,或对一个地区的所有人发出,甚至向全国发出。广泛的群众性是倡议书的根本特征。‎ ‎    ②倡议书对象的不确定性。倡议书是要求广大群众响应的,其对象范围往往是不定的。‎ ‎    ③倡议书的公开性。倡议书就是一种广而告之酌书信,它就是要让广大的人民群众知道了解,从而激起更多的人响应,以期在最大的范围内引起共鸣。‎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