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教学案:第1编教师备课专题 特色透练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教学案:第1编教师备课专题 特色透练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特色透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高价补硒是否必要?‎ 彭婷 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主要包括维生素、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矿物质。在矿物质中,除了钾、钙、钠、镁等这些常量元素外,铁、锌、铜、硒等微量元素同样不可或缺,它们虽然占人体总重量不足万分之一,却是维持健康的必需元素。‎ 近年来,随着“富硒大米”“富硒茶”等一系列富硒农产品和含硒保健品在市场上的畅销,硒元素与人类营养和健康的关系逐渐为大家所关注。‎ 硒是一种非金属。它在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分为两种:无机硒和有机硒。无机硒一般指亚硒酸钠和硒酸钠,有机硒则是硒通过生物转化与氨基酸结合而成,一般以硒代半胱氨酸和硒代蛋氨酸的形式存在。硒的价值很多,它不仅可作工业原料,更为重要的是在生物医学上的价值,它是各种生物体(包括细菌、植物和动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生命的存在依赖于氧,各种氧化过程可以帮助生命体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但另一方面,氧也可能对生命体造成氧化损伤。‎ 人体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会不断产生自由基,自由基能与活性较强的含氧物质结合形成健康和长寿的杀手——“活性氧自由基”。目前世界医学界已公认:自由基是使人类衰老的罪魁祸首之一,并同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百余种疾病密切相关。面对如此严重的自由基威胁,机体形成了一整套抗氧化防御体系,而硒就是这个体系中的重要成员。研究发现,硒被人体摄取后,可参与重要脏器的抗氧化硒蛋白的合成,清除体内过多的自由基,从而具有抵御自由基对组织和器官损害的潜在作用。‎ 硒是癌细胞的有效杀伤剂,它能阻断癌细胞的重要能量来源,提高癌细胞中环腺苷酸的水平,在体内形成抑制癌细胞分裂和增殖的内环境。‎ 波兰科学家研究发现,癌症的发病率与血中硒含量呈负相关,土壤及食物含硒量低的国家和地区癌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含硒量高的国家和地区。低硒、缺硒地带居民的前列腺癌、肠癌、肝癌、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富硒地带,癌症死亡人群血液中的硒含量明显呈现低水平。‎ 硒是维持心脏正常功能的重要元素,对心脏肌体有保护和修复的作用。人体血液中硒含量降低,会导致身体清除自由基的功能减退,使有害物质沉积增多,血管壁变厚,血管弹性降低,血压升高,血流速度减慢,输送氧功能下降,从而诱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所以,科学补硒对于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有较好的作用。‎ 除了上述潜能,硒还能刺激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产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在排毒解毒、对抗重金属方面,硒也可能是“一把好手”。还可能有提高红细胞的携氧能力,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调控胰岛素代谢等生理作用。‎ 虽然硒在维系人体健康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人体内不存在长期贮藏硒的器官,因此需要不断从饮食中补充新陈代谢所需的硒。‎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含硒量高的天然食物,比如肉、蛋、鱼、海产品及动物的心、肝、肾等脏器,其中蛋类含硒量多于肉类。蔬菜中如荠菜、芦笋、豌豆、大白菜、南瓜、洋葱、番茄等也含一定量的硒。多吃这些食物可以安全有效地补硒。‎ 值得注意的是,硒虽然重要,但并非补得越多越好。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成年人每人每日硒元素的推荐摄入量为60微克,可耐受的最高摄入量为400微克。正常人平时只要不偏食、挑食,注意均衡营养,就可以摄取充足的硒,无须特别补充;而缺硒成年人每日食物外补硒50微克即起到保健作用。‎ 补硒需要精确到微克,人体对硒的需求量距离硒中毒的量只有“一步之遥”,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引发不良后果。人体长期处在高硒状态下可能会出现硒中毒,出现皮肤痛觉迟钝、四肢麻木、头昏眼花、面色苍白、头发脱落、指甲变厚、食欲不振、胃肠功能紊乱等一系列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补硒虽有必要,但也不能多补!如果不能确定自己是否需要补硒,建议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测来确定。‎ ‎(原文有删改)‎ Ⅰ 检验读懂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人体活动需要诸如维生素、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不仅需要常量元素,更需要微量元素。(  )‎ 答案 ×‎ 解析 “更需要”不准确,原文首段是“微量元素同样不可或缺”。‎ ‎2.作者认为人类衰老的重要因素是自由基,自由基能诱发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百余种疾病。(  )‎ 答案 ×‎ 解析 由第五段可知,不是作者认为,是目前世界医学界公认。‎ ‎3.硒能有效地促进人体健康,它需要从日常饮食中不断补充代谢,不能长存在人体内部。(  )‎ 答案 √‎ ‎4.低硒、缺硒地带居民的前列腺癌、肠癌、肝癌、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富硒地带,应引起人们高度关注,引导缺硒居民科学合理补硒。(  )‎ 答案 √‎ Ⅱ 解答题目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硒不仅有重要的工业价值,还有更为重要的生物医学价值,它是各种生物体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是人维持健康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之一。‎ B.硒有抗衰老功能,因为硒被人体摄取后,可参与重要脏器的抗氧化硒蛋白的合成,清除体内过多的自由基,抵御了自由基对组织和器官的损害,从而抗氧化抗衰老。‎ C.研究发现,癌症的发病率与血中硒含量呈负相关,因为硒能阻断癌细胞的重要能量来源,并使体内形成抑制癌细胞分裂和增殖的内环境,从而具有防癌与抗癌作用。‎ D.硒是维持心脏正常功能的重要元素,对心脏肌体有保护和修复的作用,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硒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排毒解毒、调控胰岛素代谢等生理作用。‎ 答案 B 解析 B项,“抵御了自由基对组织和器官的损害,从而抗氧化抗衰老”表述不准确,从原文的第五段可知,硒对“抵御自由基对组织和器官损害”只是有“潜在作用”‎ ‎,而且在抗氧化抗衰老中硒也只是体系内的一个重要参与元素,并不是决定元素。‎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硒元素与人类营养和健康的关系,是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富硒农产品和含硒保健品在市场上的畅销而逐渐为大家所关注的。‎ B.硒在自然界分为以亚硒酸钠、硒酸钠存在的无机硒,和一般以硒代半胱氨酸和硒代蛋氨酸的形式存在的有机硒。‎ C.氧对生命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生命的存在依赖于氧,另一方面,一些活性较强的含氧物质也可能与自由基形成“活性氧自由基”而对生命体造成氧化损伤,故有抗氧化作用的硒受到人们重视。‎ D.由于人体内不存在长期贮藏硒的器官,因此需要不断从饮食中补充新陈代谢所需的硒,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吃一些含硒量高的天然食物,人体就不会缺硒了。‎ 答案 D 解析 D项,“只要……就不会缺硒了”表述不准确,原文倒数第四段是说要多吃含硒量高的天然食物,就可以安全有效地补硒。‎ ‎3.文章郑重提醒“硒虽然重要,但并非补得越多越好”。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和人们热衷吃保健品(含保健食品和保健药品)的社会现象,谈谈你对这一提醒的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①文章中的提醒很有必要,这是科普文章客观性、科学性和作者社会责任感的必然要求;同时,在提醒后用权威的科学数据说话,有理有据,易为人们接受。②人们关注自身健康和生活质量并没有错误,但吃包括硒在内的任何保健品都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并依照科学指导;滥用保健品对身体反而有害。‎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观点的能力。答题前,应先仔细分析题干要求,避免答非所问。要求谈论的观点是“硒虽然重要,但并非补得越多越好”,并且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人们热衷吃保健品的现象。答题时,应先肯定提醒的必要性,毕竟提醒的内容是科学家证实了的,然后针对人们热衷吃保健品的现象,辩证分析,点明要依照科学指导,不要滥用保健品。答题时,言之有理即可。‎ Ⅲ 读写结合 凡事都要适可而止 补硒虽然重要,但要适可而止。不仅补硒如此,世间一切均如此。‎ 常言道:“物极必反,水满则溢。”当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留有余地,以便旋转和掉头。李嘉诚之所以能够把事业做得这么大,拥有今天的财富和成功,凡事留有余地也是他敬奉的一个哲理。他曾给儿子李泽楷忠告:“做事要留有余地,不把事情做绝,有钱大家赚,利益大家分享,这样才有人愿意合作。假如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股份,就会财源滚滚。”‎ 生活就是一杯水,尽管杯子的华丽程度因人而异,但杯子里的水,清澈透明,无色无味,对任何人都是一样,我们有权利选择加盐、糖等各种调料。但是如果添加的成分太多,装得太满,会不堪其重。‎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日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潜在影响 葛剑雄 晴朗的天空阳光灿烂,忽然一个阴影开始遮蔽阳光,天空渐渐暗淡,太阳完全没入阴影,天上现出点点星星,大地一片昏暗。毫无准备的人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灾难,有人以为末日来临,惊恐得匍匐在地;有人以为天降处罚,跪地求饶;有人不知所措,奔走呼号;有人举火照明;有人鸣锣击鼓。就连鸡犬也不得安宁。没过多久,天色渐明,太阳重现,就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人们转悲为喜,纷纷叩谢上苍的庇佑,也有人依然忧心忡忡,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天降奇祸。‎ 这是古人描述的日食发生时的情景。在人类对日食产生的原理还不了解时,也不可能对日食的发生做出预报,出现这样的情况毫不奇怪。尽管日食是一种正常的天文现象,但每次能观察到日全食的地方不过100多万平方千米,只占地球面积很小的一部分,并且有些地方未必有人居住,观察时还会受到时间和气候的影响。所以,一个人一生中能看到日全食的机会并不多,不可能积累多少直接的经验。即使以往见过,或者听长者说过,一旦日全食真的出现,还是免不了会产生恐惧心理。‎ 奇特的日全食更会引起震惊。在中国史书《竹书纪年》中就记载着这样一项重大事件:“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意即懿王元年,在郑这个地方,天亮了两次。‎ 这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却千真万确,并且已经得到科学的验证。1997年3月9日,科学家在新疆观察到了一次类似的日全食:早上日出前,天已大亮,这时日全食发生了,天空重新变得黑暗,星星闪烁,然后第二次天亮。有了这样的实证,科学家断言,“天再旦”发生在公元前899年4月21日凌晨5时28分,今陕西省华县(当时的郑)一带可见到此次日全食,于是当地人产生天亮了两次的感觉。‎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业生产是国家、部族、家族乃至个人赖以生存的基础。当人们还不具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时,只能尽力观察自然的变化,包括天象、星象的演变,以便做出解释或判断。‎ 相传尧已经设立“掌天地四时”的专职天文官,负责观察天象,通过观测太阳和星宿来推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的具体日期,以利农事。《尚书·胤征》记载,夏王仲康时期(约公元前2050年前后)发生了一次日食,由于天文官羲、和二氏沉湎酒色,疏于观测,没有及时做出预报,以致引起全国震惊。‎ 尽管这些传说还没有充足的证据予以证实,但到春秋时期,天文官已对日食做了完整的记录。‎ 在《春秋》所记的242年中,发生了37次日食,每次都有年月日的记载。照理说,日食不会像其他自然灾害那样给人类带来直接损害,既然有了预报,大可不必再惊慌,为什么还会被视为不祥之事,被当作灾难呢?‎ 这是因为,中国古人一直有一种“天人感应”的观念。这种观念将天上的日月星辰都与人事相对,太阳自然是与国君相应,所以太阳中若出现黑子,就说明国君有错误,应该好好反省;而太阳居然被黑暗遮蔽,这说明国君肯定有更大的罪过,所以上天才要发出警告,或者预示着惩罚的降临。‎ 其实天文官心里明白,并非每次日食的出现都能找到对应的灾害,即使勉强能与某次灾害挂上钩,也不存在严格的时间、地点的关系,那么为什么还要坚持下这样的结论呢?一方面当然是敬畏天命。天威不可测,即使不明白也不能不重视。另一方面,包括天文官在内的臣民都明白,国君再昏庸无道,再骄横残暴,对老天爷还是怕的。所以像日食、月食、异常星象、地震这类灾异发生后,正是向国君进谏的好机会。‎ ‎“日变修德,月变省刑,星变结合”,国君照例要换上素服,停止娱乐活动,降低膳食标准,临时住在偏房中闭门思过,甚至还要下罪己诏,广泛征求臣民的批评建议,采取赦免罪犯、减轻赋税等具体措施以示悔改的诚意。就这一点而言,日食对中国古代社会还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 今天,日食现象已经为科学理论所完全解释清楚,稍具科学素养者都不会相信“天人感应”论。它作为一个小小的历史话题,已经留存在故纸堆中,供部分好古者翻检、猎奇。‎ ‎(选自《东方早报》,有删改)‎ Ⅰ 检验读懂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当能力不足以抵御自然灾害的时候,古人只能尽力观察自然的变化,包括天象、星象的演变,以便做出解释或判断。(  )‎ 答案 √‎ ‎2.《春秋》所记的两百四十二年间,发生了三十六次日食,每次都有年月日的记载,这说明春秋时日食已有了完整的记录。(  )‎ 答案 ×‎ 解析 “三十六次”错,原文是“37次”。‎ ‎3.日食不会给人类带来直接损害,又有了预报,但仍然被视为不详、灾异,其原因是古人一直有“天人感应”的观念。(  )‎ 答案 √‎ ‎4.我国在尧时就设立了专职天文官,负责观察天象,但有的天文官有时会疏于观测,没有对日食做出及时预报。(  )‎ 答案 ×‎ 解析 原文是说“相传”“尧已经设立‘掌天地四时’的专职天文官”“尽管这些传说还没有充足的证据予以证实”。‎ Ⅱ 解答题目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古人有“天人感应”的观念,认为日食出现就说明国君有很大的错误,或者预示着惩罚的降临。‎ B.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古代,人们对日食产生的原理不了解,故而不具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C.“而太阳居然被黑暗遮蔽”中“居然”,写出了古人对太阳被黑暗遮蔽的惊讶,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D.“日食对中国古代社会还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中“一定”‎ ‎,说明日食对中国古代社会能产生积极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有限的。‎ 答案 B 解析 前后无因果关系。‎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在文章开头描写了日食发生后的情景,既增强了科普文的生动性,又自然引出下文对日食的说明。‎ B.日食是一种正常的天文现象,但受发生时间、面积、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们不可能有直接经验。‎ C.《竹书纪年》中记载的发生于郑的日全食现象已得到科学的验证,是我国史书记载的最早的日全食现象。‎ D.发生日食、月食等异常天象后,国君照例要闭门思过,颁发罪己诏,征求批评建议,采取相关措施以示悔改。‎ 答案 A 解析 B项,“人们不可能有直接经验”错,原文第二段是说“不可能积累多少直接的经验”。C项,“最早”错,于文无据。D项,“颁发罪己诏”错,原文倒数第二段是说“甚至还要下罪己诏”,说明并非每次都这样。‎ ‎3.请结合全文内容,探究日食对中国古代社会所产生的“潜在影响”的具体内涵。(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①古人认为日食是灾异,对日食感到恐惧、震惊。②促使朝廷设置天文官,推动了古代天文学的发展。③有利于促进古代君王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间接地使百姓获得一定的益处。‎ 解析 对于本题,抓住文中关键句“一旦日全食真的出现,还是免不了会产生恐惧心理”“相传尧已经设立‘掌天地四时’的专职天文官,负责观察天象”“国君照例要换上素服,停止娱乐活动,降低膳食标准,临时住在偏房中闭门思过,甚至还要下罪己诏,广泛征求臣民的批评建议,采取赦免罪犯、减轻赋税等具体措施以示悔改的诚意”等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Ⅲ 读写结合 肩负起科学普及的责任 ‎“天人感应”‎ 论已成为历史,如今的我们,应该用科学精神、科学文化去影响更多的人,这不是为了让科学事业获得更多支持,而是基于实实在在的责任感。而这一使命,主要就落在了科学家们的身上。‎ 科学家是普及科学文化、帮助公众提升科学素养的天然“导师”。科学知识从实验室到大众之间的“公里数”,可以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民众科学素养的标准之一。大众越是理解科学,越是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就越会给科学事业更大的支持。科学家如果能够通过一定的传播手段,向大众深入浅出地解释科学,大众就会更深刻地理解科学进步与美好生活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也能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用上更科学的方法,遵循更科学的路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