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为何总有人趋之若鹜
为何总有人趋之若鹜 【素材回放】 高考期间,各类宣称能“提高智商”“益智 补脑”的保健品又纷纷展开了宣传攻势。据报道, 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提醒家长和考生,保健食 品非药品,“补脑”“健脑”不可信,我国从未 批准过任何“补脑”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已批 准的具有“缓解体力疲劳”“增强免疫力”等功 能的保健食品,也不适用于补脑、提高智商和缓 解脑力疲劳等。 【素材解读】 买一盒试试呗,万一有效呢——在诱惑面前,很多人难以保持理性。特别是在高考这种 人生重要时刻,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考生和家长们也愿意一试。这种心理正是违规宣 传的保健品生存的土壤。但是,正如市场监管总局在提示中所说的,提高成绩还是要依靠平 时的刻苦学习和积累,并没有短时间提高智力和学习成绩的“灵丹妙药”。消费者急功近利 的心态,只能养活一些说大话的企业。当然,由于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仅从消 费者一端不可能解决虚假宣传的问题。聪明的脑子是练出来,而不是补出来的。补脑神药何 时休?除了不断告诫学生家长擦亮眼睛外,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大监督监管力度,别让这些“补 脑”型企业继续坑蒙拐骗,学生家长多花冤枉钱。更重要的,还是企业要踏踏实实做好产品, 通过依法依规宣传赢得市场。目前,国内保健品品牌的消费者信任度普遍较低,一些企业通 过广告营销迅速地繁荣又迅速地衰败,正是市场的前车之鉴。要想摆脱“短命”怪圈,打造 消费者信任的优秀品牌,还是赶紧放弃虚假宣传的“小聪明”,把精力用在做好产品上吧。 【适用话题】 保健品更多的可能只是起到“心理安慰作用” 理性消费,谨防受骗,切忌相信个别不法企业的虚假夸大宣传 某些营养成分对已经发育成熟的大脑没有提高记忆力和增强智力的作用 补脑益智最好的方法是睡足觉,最立竿见影地变聪明的方法是勤奋,记忆力的提高需要下足 笨功夫 对涉嫌虚假宣传、夸大宣传的保健品,有关部门当然应该严肃查处,不给它们继续坑害消费 者的机会 【素材锐评】 慎用学生补脑保健品 “从未批准过的”补脑保健品,为什么总能在各种渠道大肆宣传,吸引消费者?从保健 品生产商和销售方来说,这或许是“必然的选择”。因为保健品不是药品,不会有明显的疗 效,最多只是辅助治疗而已。既然吃了短期内没有明显效果,那么,凭什么吸引消费者购买 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强大的广告营销。据媒体调查,许多国内成功的保健品入市初期都 将广告投入设定在 30%~60%之间,而保健品的成本只占零售价格的 10%左右。可以说,大部 分保健品都是靠广告“宣传”出来的。 除了大量投入广告以外,要想从同类竞品中“脱颖而出”,夸大宣传、虚假宣传也就成 了一些企业的“必然之选”。近年来,一些保健品企业靠编造故事、炒作概念赚得盆满钵满。 媒体上甚至出现了一些“神医演员”,在不同的广告中扮演不同的“专家”“神医”,用编 造的身份忽悠消费者购买产品。这类靠虚假宣传吸引消费者的保健品,其品质可想而知。因 此,网上不时爆出有人花数万元、数十万元买保健品,最后却“吃”进了医院的新闻。 对涉嫌虚假宣传、夸大宣传的保健品,有关部门当然应该严肃查处,不给它们继续坑害 消费者的机会。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应提高辨别能力,不要被夸张的广告“噱头”所吸引。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购买力的快速增长,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也 随之迅速增长。这为保健品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大多数人来说,几百上千元的保 健品支出根本“不是个事儿”。人们越来越舍得为自己投资,在健康问题上尤其如此。 更何况,虽然广告法明确规定,保健食品的广告不能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 证;食药监总局也多次提醒,不要购买标签或说明书中提及可以预防疾病、有治疗功能的保 健品。但是许多保健品仍然采用各种方式来明示或暗示自己的疗效,比如“提高智商”“益 智补脑”等等。而这些功效往往是消费者迫切需要、现实又难以满足的。这时,商家的宣传 就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