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踏秋节”,形成于战国时期,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成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古人都会通过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来庆祝重阳。这一传统中国节,既有助于激活历史传统、唤起文化记忆,也能够涵养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自信。‎ 时光易逝,传统不老。在历史长河中,一个个民族节日以富有生命意蕴的节庆活动久久流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如今在重阳佳节这一天,很多地方的人们也都会通过朗诵、武术、歌唱、舞蹈、戏剧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炎黄儿女领悟华夏传统节日的丰富人文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不朽魅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利用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引导和培育公众涵养传统美德,能够让其蕴含的孝思、爱意等思想和情感深入人心,不断滋润我们的道德精神之根,进而让传统美德涵养我们的精神家园。‎ 重阳节包含着和谐、友好、幸福等内涵,已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现实载体。尊老敬老是中国自古就有的美德,是永恒不变的优良传统,是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国家将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敬老节”“老年节”,在这一天,各地敬老院会迎来众多志愿者,很多儿女也想方设法回家看望父母,文明成果以一种更富参与性和共创性的方式得到了传承。‎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而传统节日蕴藏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描绘着一种文化的共同底色,也是以文化创新为突破口来增强文化自信的最好抓手。这种文化自信,堪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弘扬重阳文化,就是在塑造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是在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气神。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历经5000多年而不衰,在于我们没有抛弃传统,没有割断精神命脉。不忘本源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互联网+”时代,贴合互联网传播特点,为中国传统节日注入互联网元素,更能够聚合网络力量涵养文化自信,不断夯实中华文明的时代意识和振兴中华文明的使命意识,扮靓筑梦中国的伟大征程。‎ ‎(选自杨飞《以传统节日涵养民族文化自信》,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每年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是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节日。它形成于战国时期,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一直沿袭至今。‎ B.在历史长河中,重阳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因为激活了历史传统,唤起了人们的文化记忆,所以能增强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自信。‎ C.要想引导和培养公众涵养传统美德,在人们的心中植入孝思、爱意等思想与情感,就需要利用我们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D.在“互联网+”时代,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贴合互联网传播特点,为中国传统节日注入互联网元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前两段采用引证法,引用了古诗名句,既体现了古人庆祝重阳节的形式多样,也唤起人们的文化记忆。‎ B.作者在论证中指出,国家将重阳节定为“敬老节”“老年节”,提倡尊老敬老,赋予了传统节日自古未有的新内涵。‎ C.文章提出,塑造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与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密不可分。‎ D.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历数了重阳节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不朽魅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有的传统节日的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通的,将传统节日与现代文明结合起来,更有利于文化传承。‎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片沃土。‎ C.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借助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来推广,内容依托形式,活动形式有继承,也要有创新。‎ D.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历经5000余年而不衰,在于我们始终不抛弃传统,不割断文化精神命脉。‎ 二、古文阅读(共34分)‎ ‎ 阅读下面三篇短文,回答后面问题。‎ ‎(一)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中加点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A.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B.旦视而暮抚 C.非有能硕茂之也 D.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5.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B.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C.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D.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6.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段由郭橐驼自述种树之法,得出“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道理,第二段转入治民之术,揭示了治国安民之道。‎ B.由这两段文字可以看出,郭橐驼既擅长种树,也精通治民,是一位杰出的人才,可惜埋没于民间。‎ C.第一段文字对比鲜明,先是种树的当与不当的对比,然后是管理的善与不善对比, 把道理阐发得深刻有力。‎ D.这两段文字通过对话描写,把种树之理引申到治民之理上,“养树”与“养人”两相映衬,亲切自然,使人信服。‎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共8分)‎ ‎(1)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4分)‎ 译文: ‎ ‎(2)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4分)‎ 译文: ‎ (二) ‎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8. 作者说“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的根据是什么?选出 能说明这一原因的一项(3分)(   )‎ ‎①齐人勿附于秦 ②斯用兵之效 ③李牧连却之 ‎④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⑤智力孤危 ⑥三国各爱其地 A. ‎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②⑥ D.①③④ ‎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3分)‎ 译文: ‎ ‎(2)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3分)‎ 译文: ‎ ‎(三)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 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B.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令狐楚每年供给他衣食,并让他跟随到上都任职,成为朝廷命官 。‎ C.李商隐学识广博,记忆力强,写文章时一气呵成,与和温庭筠、段成式同时齐名。‎ D.李商隐自幼便能写文章。令孤楚出镇河阳,刚到二十岁的李商隐便以所作文章投献他。‎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译文: ‎ 三. 古代诗歌阅读(共17分)‎ (一) ‎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2.下列对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 B.“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但愿长醉不愿醒”是指诗人“大济苍生”的理想得不到实现,于是变得挥手洒金、消极颓废、醉生梦死了。‎ C.诗中多用数字表夸张,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的昂贵;诗中还有感觉的夸大,如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写出黄河流程之长。‎ D.本诗为一首古体诗,全诗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13.诗中诗人情感是如何变化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 ‎ (一) ‎ 泊岳阳楼下 杜 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檠;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 ‎  B.在本诗中,杜甫十分重视炼字,比如颔联中的“翻”“洒”就是炼字的典范。‎ ‎  C.“鲲鹏”“图南”是作者化用典故,都出典为《庄子•秋水》。其中,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 D.全诗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 15.本诗与《登高》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  ‎ ‎ 四、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共8分,每空0.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 的千古名句是 , 。‎ ‎(2)《书愤》中描写浩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 , 。‎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和自然则是绵延久长的句子是 , 。‎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体现作者不愿违背心意,趋炎附势的句子是 , 。‎ ‎(5)李煜在《虞美人》中以物是人非来抒发亡国之痛的名句是 , 。‎ ‎(6)《阿房宫赋》中作者警告当政者不要重蹈覆辙的诗句是“ , 。”‎ ‎(7)《李凭箜篌引》运用通感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 , 。” ‎ ‎(8)《长恨歌》中采用浪漫主义手法托物立誓的诗句是“ , 。” 五、语言文字知识及运用(22分)‎ ‎17、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词类活用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 (   )‎ 例句: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A.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B.古人秉烛夜游 C.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D.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18.下列句中“爱”字意思与“秦爱纷奢”中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使六国各爱其人 B.不爱重器珍宝肥饶之地 C.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D.晋陶渊明独爱菊 ‎19.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3分)(  )‎ A、一些患者误信某些所谓专家的言论,以多吃某种蔬菜来代替必需的药物治疗,这种做法无异于缘木求鱼,有时还有很大的危害性。‎ B、工作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顾此失彼,这是许多人干不好工作的重要原因。‎ C、狭窄的空间和刻板的作息,会让人对航母生活产生厌倦,但航母梦的追梦人甘之如饴,他们执着的追求凝结着奋发进取、刚决果毅的精神。‎ D、各级纪委继续加大明察暗访力度,严肃查处了一批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背道而驰的顶风违规、违纪行为。‎ ‎20.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3分)(   )‎ A.《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宫廷舞曲。曲原为西域乐舞,后经唐玄宗改编增饰并 上歌词和舞蹈,于天宝年间改用此名。‎ B.牺牲,古代祭祀时用的纯色体全牲畜。毛色纯一的叫“牺”,体全的叫“牲”。‎ C.“歌”“吟”“行”都是古体诗。古体诗的篇幅可长可短,多数为五言或七言,‎ 其中可杂有长短句,平仄没有严格的规定,用韵自由。‎ D.先,可作为对死去的人的尊称。归有光《项脊轩志》“妪,先大母婢也”中的“先”就是此意。‎ ‎21.根据语意,填入句中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3分)(   )‎ 余光中在接受采访时说:“一位作家笔下,如果只能驱遣白话文,那么他的文笔就只有一个‘平面’。如果他的‘文笔’里也有文言的墨水,在紧要关头,例如要求简洁、对仗、铿锵、隆重等等,就能招之即来,文言的功力可济白话的松散和浅露。一篇五千字的评论,换了有文言修养的人来写,也许三千字就够了。一篇文章到紧要关头,如能‘文白相济’,其语言当有立体之感。所以我的八言座右铭是:‘________,________。’”‎ A.文以为常,白以应变 B.文白相济,见真求新 ‎ C.白以为常,文以应变 D.白话为本,力求立体 ‎ ‎22.根据下面的新闻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3分)(不超过20字)。‎ 淮河、巢湖一直是国家水污染防治的重点流域。安徽省根据今年年初国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组提出的评估意见,采取措施进一步开展淮河、巢湖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据了解,今年,安徽将加快重点环保工程建设,要求已列入淮河、巢湖流域“十一五”计划而未开工的城镇污水处理厂项目,4月底以前必须全面开工建设,年底前实现两流域所有市、县全部建成管网配套的污水处理厂的目标。同时要求各级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加强环境监管,提高环境监察、监测和统计能力,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鼓励环保建设中的制度创新、技术研发和信贷倾斜。‎ ‎ ‎ ‎23.中华对联被视为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它萌芽于先秦,问世于唐代,繁荣于明清,至今尤为人们喜爱。下面给出了两副对联的上联,请你结合你所学的课文,写出下联。(4分)‎ ‎(1) 上联:杜子美胸怀天下寒士 ‎ 下联: ‎ ‎(2) 上联:学《论语 》,悟任重道远,士不可不弘毅 下联: ‎ 六.写作 ‎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 在知乎上有个问题引发了讨论: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时间用来读书和旅游哪个更好一点?有人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书中自有广阔天地;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你认为哪种观点更有道理?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请结合材料和你的认识、经历,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答案 ‎1、D (A项,偷换概念,应为“农历九月初九”。B项,强加因果,“既有助于激活历史传统、唤起文化记忆,也能够涵养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自信”,前后是并列关系,不是因果关系。C项,原文第3段说“利用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不是专指重阳节。)‎ ‎2、B (B项,“尊老敬老是中国自古就有的美德,是永恒不变的优良传统”“文明成果得到了传承”)‎ ‎3.C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说法属于偷换概念,原文第2段说“一个个民族节日以富有生命意蕴的节庆活动久久流传”。)‎ ‎4.C(形容词使动用法) 5.D 6.B(传记形式写的寓言,郭橐驼并非现实中的人。‎ ‎7.(1)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种树时,树根拳曲着,又换了生土;给树培土的时候,不是过紧就是太松。‎ ‎(2)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增加我们的生产,使我们生活安定呢?(或“使我们繁衍生息,使我们民心安定呢”)‎ ‎8、C ‎9.(1)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 ‎ (2)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理数,倘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衡量(出高低来)呢。‎ ‎10.B ‎ ‎11.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曾祖李叔恒,十九岁中进士第,官位终于安阳(今属河南)县令。祖父李俌终于邢州(今河北邢台)事参军。父亲李嗣。‎ 李商隐自幼便能写文章。令孤楚出镇河阳 ,李商隐以所作文章投献他,当时刚到二十岁。令孤楚因为他是少年俊才,深加礼敬,让他和读书的诸生交游。令狐楚镇守天平 、汴州 ,李商隐跟随为巡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 王茂元镇守河阳,起用他为掌书记,担任侍御史,王茂元爱他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他为妻。‎ 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李商隐博学强记,写文章时下笔不休,尤其擅长撰写诔文和奠文。他和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同时齐名,当时号为 ‎“三十六体”。 但(他们)都不能坚守节操,仗着自己的才能,(行为)怪异偏激,被当权者鄙薄。(因而)得不到有名官宦的推荐,终身(仕途)坎坷。‎ 12. B 13. 参考答案:‎ 情感变化:悲——欢——愤(愤激)——狂(狂放) ‎ 开头四句写悲。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人生”以下六句 写欢。朋友聚会是人生中快事,相信自己一定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作者写了盛宴,“一饮三百杯”,尽显欢乐豪放。‎ ‎“钟鼓”以下六句 写愤(愤激)。“钟鼓馔玉”“不足贵”是出于愤慨。他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借以渲泄心中的不平。 “主人”以下六句 写狂(狂放),充分展现了诗人洒脱豪迈之情。‎ ‎14.C(C项典故错,出自《庄子•逍遥游》,且虽说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鲲化为鹏,远大之志向无可披靡)‎ ‎15.同: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之感。(2分)‎ 异:但本诗中,尽管时局堪忧,前途未卜,即使遭遇苦境停滞无法前行,心中的雄才大略也不会消退;艰难和危险反而更加激励气魄壮大,临危无惧而弥坚。 诗人的报国豪情饱满高涨,仍然期待倾尽才华,实现匡时济世的鲲鹏之志,(2分) 而《登高》则更侧重于年老漂泊以及时局动乱之感叹,“艰难苦恨”“潦倒新停”等词句带有浓浓的凄凉落寞和无力感。(2分)‎ 16.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17.A例句和BCD是名词作状语,A是动词活用作名词。‎ ‎18.D(喜爱,喜欢)‎ ‎19.B(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使用正确。目无全牛:。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甘之如饴:感到像糖那样甜。指甘愿承受艰难、痛苦。使用正确。 背道而驰:朝着相反的方向走,比喻方向、目标完全相反。使用正确)。‎ ‎20.C(论,读lún,纂辑,编纂)‎ ‎21.示例:安徽淮河巢湖的治污步伐加快安徽淮河、巢湖治污提速安徽强化淮河、巢湖水污染防治 ‎ ‎(共5个信息点:安徽省、淮河、巢湖、治污、加强或提速)‎ ‎22.(1)示例:李太白梦游天姥仙境陆放翁心系中原故土 ‎ ‎(2) 示例:读《孟子》知舍生取义,人勿要失本心习《左传》懂一鼓作气,战定有勇决心 ‎ 读《庄子》知顺天保身,人需懂养生术 ‎23.作文 例文 读书是精神的旅行,旅行是身体的阅读 ‎ 知乎上有个问题引发了讨论:时间用来读书和旅游哪个更好一点?‎ ‎ 其实古人早已经给出了答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向内旅行去往精神世界;旅行,是向外读书探索天地苍穹。这不是一个先后关系,而是并列关系,读书和旅行应该是同样重要的。‎ ‎ 钱钟书先生说过: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西安、南京、洛阳和北京,少了学识的浸润,没有了刀光剑影,丹心汗青,它们只是一个个耳中熟悉又眼里陌生的地名;故宫、避暑山庄、岱庙、曲阜三孔,有了文化照耀,它们才不是被时间风化的标本,而是活了成百上千年的生命。不去读书,就是一个邮差,风景过眼就忘,就算踏破铁鞋,又有什么用处呢?‎ ‎ 阅读不仅仅会让现实的旅行更加丰富,更重要的是能让精神突破现实和身体的桎梏,来一场灵魂长足的旅行。‎ ‎ 阅读也能让精神插上翅膀,来一场跨越地域千万里,时光千百年的精神旅行。在阅读中可以去古罗马斗兽场看一场酣畅淋漓的角斗,可以去古希腊听智者们激动人心的演讲,可以去探访竹林七贤与他们一起饮酒作赋,也可以去宋朝汴京的市井感受那里的繁华和热闹。前人的著述都是开启一段精神旅行的大门。‎ ‎ 这就是阅读的巨大魅力,但是不去旅行,一味地读书,也只是将自己困在文字的牢笼里,孤独地去想象。庄子在 ‎ 《知北游》中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地有大美但是却不去炫耀,自然默默地不说话,如同摊开的一本书,等着人去用脚步,用切实的感官去阅读。这些是文字之中无法体会的,也是别人的言语和文字无法传达的。就如同你不去绍兴,不去尝了硬得很的茴香豆,喝辣得很的雄黄酒,不去瞧白墙黑瓦,长凳和四角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哪怕写得再真实,想象起来也觉得缺了一份真实和烟火气;如果你不去敦煌,不去看在时间中残损的汉长城,不身处荒凉壮美的雅丹地貌,不去领略莫高窟的深厚的佛教文化,就无法知道这里既是故土又是他乡的感受,就无法明白古代丝绸之路究竟是怎样伟大的壮举。如果你不去故宫,不去用脚步丈量青砖的厚重,不去用目光眺望宫殿的雄伟和壮观,就无法体会到古代帝王拥有的是多么大的权利和财富,也无法去明白他们又被囚困于多么大的孤独之中,更无法理解有的帝王为了守住这权利和财富的兢兢业业,有的帝王为摆脱这孤独而生的放纵和疯狂。‎ ‎ 清代文人张潮写:“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人生一直都是在阅读:“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善游山水者,无之而非山水:书史亦山水也,诗酒亦山水也,花月亦山水也。”‎ ‎ 读书是精神的旅行,而旅行又是身体的阅读。二者同时进行,又缺一不可。就如有人总结的:“读书,是向内旅行,去往精神世界。旅行,是向外读书,探索天地苍穹。”‎ ‎ 读书可以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让自己更有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曾国藩也说过:“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变化气质。”‎ ‎ 同样的,作为身体的阅读,旅行也可以改变气质。如余光中所说:旅行之意义并不是告诉别人“这里我来过”,而是一种改变。旅行会改变人的气质,让人的目光变得更加长远。在旅途中,你会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你才能了解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按照你的方式在生活。所谓见多识广就是这个道理,所见识的多了自然就会心胸宽广,豁达包容,最终得到的就是由内而外的气质醇厚的魅力。‎ ‎ 去看书吧,去旅行吧,也不要去纠结是该先走出家门,还是先翻开书,阅读和旅行就像是人的双脚,同时发力又交替进行,你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久,才能让精神和身体都在路上。‎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