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7届江苏省淮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2016-1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7届江苏省淮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2016-12)

江苏省淮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题3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近年来禽流感在国内时有发生,危害极大,各级政府必须筚路蓝缕,积极做好预防,以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 ‎ B.在这次举行的“当代书法展上”,各种书体与风格的作品等量齐观,保证了展览的专业性与流派的代表性。 ‎ C.由于构思精巧,章法严密,这幅巨型国画表现的人物与场景虽然众多,但却具有内在联系,画面上各部分水乳交融。 ‎ D.如果一般读者不认为我的这本小册子言不及义,编辑出版工作者又觉得它有可借鉴之处,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VR虚拟现实技术运用计算机、传感器和络,产生一个包括几何空间三维和时间维的四维虚拟空间,它可以让使用者身临其境般地观察和触摸虚拟世界的事物。‎ B.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往往被忽视。‎ C.受制于物力、财力等因素,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使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几乎将一生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这方面。‎ D.我国关于心理健康研究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内经》一书中,就有心理因素在人体疾病的预防和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中国大运河是地球上对自然地理面貌改变最大的人类工程, , 。 , 。 , 。 ‎ ‎①京杭运河,只是人们最熟悉的那部分 ‎ ‎②在漫长的时光里,这条河流支撑生活,激发灵感,启迪心智并指引未来 ‎ ‎③这是中国人用了两千五百年的时间,与自然共同完成的壮丽奇观 ‎ ‎④亚洲大陆东部的天然大河,都被它联络贯穿,支流多到无法计算 ‎ ‎⑤中国大运河还包括隋唐运河、浙东运河在内的数千公里广阔空间 ‎ ‎⑥在这个空间内,可以看到无数智慧、勇气、决心,还有温情 ‎ A.③①④②⑤⑥ B.④③①⑤⑥②C.③④①⑤②⑥ D.④①③②⑤⑥‎ ‎4.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 ‎ A.“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赵明诚离家后李清照的相思之情日甚一日,她的身体日渐消瘦,一朵花的凋零都会引发她的伤感。 ‎ B.“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经历了一年四季就会发现,菊花不同于其它花,它的神韵在于凌霜盛开、西风不落的一身傲骨。 ‎ C.“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阳春三月,塞北依然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而西湖边春光融融,惠风和畅,百花争艳,游人如织。 ‎ 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陈寅恪青年时期就新考据学方法的研究,常通宵达旦,但他乐此不疲。‎ ‎5.下文中作者认为托尔斯泰给沙皇的信之所以伟大,是因为( )(3分)‎ 托尔斯泰是一位伯爵,拥有很大的农庄,但在他的作品《复活》中,他重新回顾成长过程中身为贵族的沉沦,以及拥有土地和农奴带给他的不安与焦虑,他决定出走。我认为托尔斯泰最伟大的作品不是《复活》也不是《战争与和平》,而是在他垂垂老矣时,写的一封给俄国沙皇的信。在信中他没有称沙皇为皇帝,而是称他为亲爱的兄弟,他写到:我决定放弃我的爵位,我决定放弃我的土地,我决定让土地上所有的农奴恢复自由人的身分。那天晚上把信寄出去之后,他收了几件衣服,拎着简单的包袱,出走了。最后他死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火车站,旁人只知道一个老人倒在月台上,不知道他就是大文豪托尔斯泰。‎ A.托尔斯泰体认民贵君轻,实践民主思维 B.托尔斯泰展现悲悯情怀,追求人间公义 ‎ C.托尔斯泰揭露民生困苦,唤起社会关注 ‎ D.托尔斯泰目睹贫富差距,慷慨捐财助人 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封建论(节选) 柳宗元 ‎(1)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然则孰为近?曰:有初为近。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不初,无以有封建。封建,非圣人意也。‎ ‎(2)彼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鹿豕狉狉,人不能搏噬,而且无毛羽,莫克自奉自卫。荀卿有言:“必将假物以为用者也。”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其智而明者,所伏必众,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由是君长刑政生焉。故近者聚而为群,群之分,其争必大,大而后有兵有德。又有大者,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属。是故有里胥而后有县大夫,有县大夫而后有诸侯,有诸侯而后有方伯、连帅,有方伯、连帅而后有天子。自天子至于里胥,其德在人者死,必求其嗣而奉之。故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3)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4)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5)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善制兵,谨择守,则理平矣。‎ ‎(6)夫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岂圣人之制使至于是乎?吾固曰:“非圣人之意也,势也。”‎ ‎【注】(1)封建制:即分封制。唐初以来就有关于封建制与郡县制利弊得失问题的争论,柳宗元时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拥护者,当然是不会赞成恢复封建制的。(2)榛榛,树木野草杂乱丛生的样子。(3)狉狉,野兽成群走动的样子。‎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更古圣王尧、舜、禹 更:经历 B.莫克自奉自卫 克:能够 C.所伏必众 伏:埋伏 D.亟役万人,暴其威刑 亟:多次 ‎7.下列句子中国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焉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留侯论》)‎ B.不数载而天下大坏 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内者(《越州赵公救灾记》)‎ C.以安其属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游褒禅山记》)‎ D.今夫封建者 观者见其然(《张中丞传后叙》)‎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由是君长刑政生焉。(4分)‎ ‎(2)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4分)‎ ‎9.联系文章(2)(6)两段,说说柳宗元认为“封建,非圣人之意也,势也”的原因。(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水龙吟·春恨 陈亮(南宋)‎ 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罗绶分香,翠绡对泪,几多幽怨!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1)词上阕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 ‎(2)后人评论“以小词比壮语,不觉突兀,是因其精神贴近之故”,请结合下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3)请概括词中“恨”字所包含的情感。(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2) ,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3)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4)酾酒临江, ,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 ‎(5) ,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6)汩余若将不及兮, 。(屈原《离骚》)‎ ‎(7) ,衣食足而知荣辱。(《孟子》)‎ ‎(8)寡助之至,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长杆大碗唢呐震天响 张亚宁 ‎(1)一声长号,穿出沟壑,越过山梁,在空旷无边的陕北高原上激昂回荡,其声粗犷豪放,让人心扉跌宕。‎ ‎(2)细听,大碗唢呐音色明亮,粗犷悍实。厚铜圆板锤打而成的锣面正中凸出馒头状,低音浑厚,高音挺拔。小巧玲珑的棍子敲打着小扁鼓,高低快慢,铿锵有力。一对锃亮的小镲,毫不落后,有节有奏。‎ ‎(3)这就是让你听着如痴如醉终生难忘的子长唢呐。欢快时如火如荼;悲凉时如诉如泣。两杆铜碗唢呐吹出世相百态,各种配乐器打出万千世界。‎ ‎(4)你瞧,整个村子都披上彩色的喜装,红格艳艳,美格锃锃。迎人的送人的喜气满面,前奔后窜的小孩子,拄拐杖的老婆老汉,闪着大花眼的靓婆姨,俏皮的帅气后生,羞羞答答的俊囡囡,都来看热闹沾喜气。长号仰天长啸,鞭炮齐鸣。鼓手奋力地打着红边牛皮鼓,双镲激情相拥,铜锣一锤穿过人心,这时的唢呐手忘记了一切,两腮忽凸忽陷,突如高山之巅,突如万丈深渊。一会儿向左一会儿朝右,一时高音响起一时低音吹来。喜气的曲子吹红了新嫁娘的脸,吹笑了二不愣后生,吹乐了老汉们的大门牙。‎ ‎(5)陕北的正月天热闹非凡。几百个唢呐手组合成一个巨大的方正,其阵容庞大,声音宏大,气势壮观。不论婀娜多姿、柔情似水的女子们,还是豪放不羁、激情万丈的男人们都被奔放的舞步、旷达的歌喉、震天的唢呐吸引,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唢呐手们放手流失常年劳动的艰辛,双手紧握长杆唢呐,手指如跳跃的珠子,在用于唢呐调音的木杆上灵活舞蹈,随着鼓点施展出各自的绝技。他们用一声声震耳欲聋的调子吹出率性豪放的笑脸,用一曲曲欢快委婉的曲子驱走高原亘古的苍凉,用一股股节奏鲜明的声音奏出农家人鲜亮美好的日子。一下子,在贫瘠荒凉的黄土地上以苦为乐,吞咽苦难的汉子们,把所有的忧愁吹散在空旷的天野。‎ ‎(6)有时,唢呐人围在一起吹奏,周围来的人去的人便潸然泪下。唢呐手是那最后的歌手。一连三四天,唢呐声断断续续,把往日浓浓幸福的小院吹打得凄凉无比。太阳的光线越发黑暗,树杈上的飞鸟,菜畦的鸡鸭,圈舍里的牛羊一一顿然屏息。直到把逝者埋葬在深厚的黄土地里。邻居们不觉期待几天后唢呐的最后一声长号,把所有的悲伤吹响在空旷的天空,慢慢散去,直至无影无踪。‎ ‎(7)红皮鼓一敲,唢呐手紧随吹起。几十个壮实汉子光着膀子,吹奏着唢呐上山下沟,似乎把心底最大的愿望通过清脆的唢呐声传给远在天境的玉皇大帝。楼轿跑到哪儿,唢呐手紧跟着奔跑吹打,那种叫人叫绝的呐喊声不变。这种独树一帜的祈雨方式在陕北的其它县区难得一见。那种委婉、怜悯的哀求,一声声牵人心肠的声音把上天的风雨雷电神圣一一感动,把恩赐献给这块贫瘠而肥沃的土地,降下甘露,滋润这里最可亲可敬的人们。‎ ‎(8)枯焦苍凉的陕北大地,如果没有这种如乳汁似甘露的唢呐声的滋养,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何以繁衍生息?在这种看似散漫且集聚的唢呐声中,融汇和聚集了一代又一代的子长人的心声,其实无论沧海桑田,子长唢呐的纯声总是婉转动听,绵绵延长,它把生活的赞歌吹奏到灿烂多彩的星空,激起人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愿望。‎ ‎(9)魅力无限的子长唢呐,谁听谁醉,谁看谁迷。在陕北浓厚的文化这幅画卷中,子长唢呐添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0)在过去,吹奏唢呐是只为养家糊口谋生的一门行当,被人瞧不起,生活中不与唢呐艺人同席,嫁女不嫁唢呐手,如今,已成为受人们青睐的香饽饽。我们的唢呐艺人有着更高的文化水平,唢呐吹奏着由原来的一百余人发展到几千人,唢呐班子突破了三百余家。唢呐艺人在过去传统的演奏形式上融入了现代舞蹈、西洋乐器,使子长唢呐更加活跃。就是这种烙印着浓厚的民族色彩的乐器吹了几个世纪,吹响了陕北,吹出了国门,像一朵盛开在北洼地里最为鲜艳的山丹丹。来子长吧,朋友!来听长杆大碗唢呐震天响!‎ ‎12.文章描写了关于吹奏唢呐的哪几个场面?请加以概括。(4分)‎ ‎13.赏析文章第(5)段的表达特色。(6分)‎ ‎14.依据文章,理解文中画线句子“在陕北浓厚的文化这幅画卷中,子长唢呐添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浓墨重彩”一词的内涵。(6分)‎ ‎15.探究文章题目“长杆大碗唢呐震天响”的作用。(4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绘画是更美妙的艺术 达·芬奇 ‎(1)绘画是不说话的诗歌,诗歌是看不见的绘画。绘画与诗歌都力求竭尽自己的可能来摹仿自然,无论是前者,或是后者,都能够提供许多富于教益的东西。‎ ‎(2)诗歌与绘画之间的关系,好比影子和投下这阴影的物体之间的关系。诗歌用语言把事物陈列在想象之前,借助读者的想象来表现自己的对象;而绘画以更真实、更可靠的方式把自然的创造物展示给人的感官,语言或文字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但是文字能够更真实地表达语言,而这是绘画无能为力的。‎ ‎(3)不过,绘画作为描绘自然的创造物的艺术,诗歌作为表现人的创造物即语言的艺术,还有其他借助人的语言的艺术,比较起来,前者是更为美妙的艺术。‎ ‎(4)诗人呵,如果你用笔来描写一个故事场面,那么画家用画笔绘画就更容易使人满意,让人看起来也不那么费事。如果你,诗人,描叙一场血肉横飞的战斗:战场上天色昏暗,浑浊的飞尘笼罩大地,令人恐怖的战车在燃烧,可怜的人们在死亡的威胁下惊恐地四处逃窜。那么,画家在这方面将超过你,因为当你还没有来得及完全叙述出画家以他的艺术描叙出来的全部图景的时候,你的笔墨已经消耗殆尽,在你用语言描绘出画家顷刻之间表现出的题材以前,你已经疲劳不堪,口干舌燥,饥肠辘辘。绘画异常概括、真实地描绘出战士的各种动作、身体各部分的姿势和他们的服饰,而对于诗歌来说,要再现这一切,那将是一件多么缓慢而讨厌的事情啊。诚然,绘画表达不出战车的轰鸣,骄横的胜利者的欢呼,战败者的哀叫和哭泣,但这些,诗人同样也无法提供给读者的听觉。‎ ‎(5)想象的所见及不上肉眼所见的美妙。被称为灵魂之窗的眼睛,是心灵的要道,心灵依靠它得以最广泛最宏伟地考察大自然的无穷作品。通过绘画,肉眼接收到的是物体实在的外观或形象,通过感官而传给知觉,传给心灵,这样大自然的无穷作品就在心中打上烙印。但想象除了依靠记忆,就无法越出知觉的范围,假使被想象的事物无甚价值,那末记忆也会消逝和停止。虽然,在表现方面,绘画与诗的关系正和物体与物体的影子的关系相似。但差别依然很大,因为影子能够通过肉眼为人所见而想象的形象却不能用眼见到,只在黑暗的心目中产生。在黑暗的心目中想象一盏灯火,与用眼睛在黑暗之外的的确确看到灯火,两者相差悬殊!‎ ‎(6)绘画中产生协调的比例,犹如各个声部齐唱,可以产生和谐的比例使听觉大为愉快,使听众如醉如痴。恋人呵,有哪一位诗人能用语言将你心爱的人表现得像画家作的画像一般惟妙惟肖呢?谁能比画家更真实地将那体现了往日的欢乐的河川、树林、山谷与原野显示给你呢?‎ ‎(7)诗就及不上它们美妙。它在表现十全的美时,不得不把构成整个画面谐调的各部分分别叙述,其结果就如同听音乐时在不同时刻分听不同声部,毫无和声可言;也正如脸部一次只露出一点,看过的便遮没,由于眼睛不能同时将视野中的各部分一齐摄入,我们的健忘使我们不能形成谐调的比例印象。诗人在表现任何美丽的事物时就是这样,不同部分在不同时间分别叙述,以致记忆中感受不到任何协调。‎ ‎(8)事实上,由于本质、由于实在、由于想象力而存在于宇宙间的一切,画家都可先存之于心中,然后表之手。他并且把他们表现得如此卓越,可以让人在一瞥间同时见到一幅和谐匀称的景象,如同自然本身一般。‎ ‎(选自达·芬奇的《绘画论》,有删改)‎ ‎16.作者为什么说“绘画是更美妙的艺术”?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回答。(6分)‎ ‎17.请简要概括本文第(5)段的论述层次。(6分)‎ ‎18.第(4)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我们更应该记住,己所欲未必是人所欲,同样不可施与人。 ‎ 参考答案 ‎1.D解析:D“言不及义”,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在此是谦虚的说法,使用恰当。A项:“筚路蓝缕”形容创业地艰难,句中误把它当成了事先做好准备,应改为“未雨绸缪”。B项望文生义,“等量齐观”,是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的意思。应为“异彩纷呈”。C水乳交融,交融,融合在一起,象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适用范围对象有误。‎ ‎3.B解析:与首句“对自然地理面貌改变最大的人类工程”衔接最紧密的是(4),排除AC.(5)中的“还包括”应该紧承着(1),最后,(6)句中的“在这个空间内”与(5)句末尾联系紧密。‎ ‎4.C解析:C“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柳枝飘动尤如炊烟袅袅,红杏树上花朵鲜艳,如火如荼,使得春日的热闹之景更加生动。A.“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B“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写的是荷花,不是菊花。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经过千百次的寻觅,突然不经意间一次回头,却在灯火稀疏的地方发现了她,与后文通宵达旦的努力、乐此不疲无关。‎ ‎5.B解析:抓住关键句:他重新回顾成长过程中身为贵族的沉沦,以及拥有土地和农奴带给他的不安与焦虑,他决定出走。我决定放弃我的爵位,我决定放弃我的土地,我决定让土地上所有的农奴恢复自由人的身分,可以得出答案。‎ ‎6.C伏,此处是“服从,佩服”的意思。‎ ‎7.A解析:A均为结构助词“的”;B前句表修饰,后句表转折;C前句表目的,“来”,后句是“因为”;D前句表停顿,后句是“……的人”。‎ ‎8.(1)他把正确的道理告诉那些相争的人,不肯改悔的,(必然要惩罚他),使他痛苦之后感到惧怕,从此君长、刑法、政令就产生了。(状语后置句1分,使动1分,感到害怕1分,句意通顺1分,共4分)‎ ‎(2)如果想要对国家有利而统一人民的思想,而同时又有世袭大夫世世代代统治他们的封地,占尽了诸侯国的全部国土。(利,一,食,封略各1分,共4分,封略翻译为封界、边境亦可)‎ ‎9.(1)随社会发展,首领由小到大,有德人死,他人必求其嗣而奉之(2分);(2)封建世袭制下局上位者不一定贤能,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2分)‎ 参考译文:‎ 自然界果真没有原始阶段吗?我没法知道。人类果真有原始阶段吗?我也没法知道。那么,(有或没有原始阶段)哪种说法比较接近事实呢?我认为:有原始阶段这种说法比较接近事实。怎么知道这一点呢?从“封国土、建诸侯”的封建制就可以明白。那种封建制,经历了古代贤明的帝王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没有谁能把它废除掉。不是不想把它废除掉,而是事物发展的趋势不允许,这种形势的产生,大概是在人类的原始阶段吧?不是原始阶段的那种形势,就没有可能产生封建制。实行封建制,并不是古代圣人的本意。‎ 人类在他的原始阶段跟万物一起生存,那时野草树木杂乱丛生,野兽成群四处奔走,人不能像禽兽那样抓扑啃咬,而且身上也没有毛羽来抵御严寒,不能够光靠自身来供养自己、保卫自己。荀卿说过:“人类一定要借用外物作为自己求生的工具。”借用外物来求生的必然会相争,争个不停,一定会去找那能判断是非的人而听从他的命令。那又有智慧又明白事理的人,服从他的人一定很多;他把正确的道理告诉那些相争的人,不肯改悔的,必然要惩罚他,使他受痛苦之后感到惧怕,于是君长、刑法、政令就产生了。这样附近的人就聚结成群,分成许多群以后,相互间争斗的规模一定会大,相争的规模大了就会产生军队和威望。这样,又出现了更有威德的人,各个群的首领又去听从他的命令,来安定自己的部属。因此先有乡里的长官而后有县的长官,有了县的长官而后有诸侯,有了诸侯而后有方伯、连帅,有了方伯、连帅而后才有天子。从最高的天子到乡里的长官,那些对人民有恩德的人死了,人们一定会尊奉他们的子孙为首领。所以说封建制的产生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 秦朝统一了全国后,不分诸侯国而设置郡县,废除诸侯而委派郡县长官。秦占据了天下的险要地势,建都于全国的上游,控制着全国,把局势掌握在手里,这是它做得对的地方。但没过几年便天下大乱,那是有原因的。它多次征发数以万计的百姓服役,使刑法越来越残酷,耗尽了财力。于是那些扛着锄木棍被责罚防守边境的人们,彼此递个眼色就联合起来,怒吼着汇合成群,奋起反秦。那时有造反的老百姓而没有反叛的官吏,老百姓在下怨恨秦王朝;官吏在上惧怕朝廷。全国四面八方互相配合,杀郡守劫县令的事情在各地同时发生。错误在于激起了人民的怨恨,并不是郡县制的过失。‎ 唐朝建立以后,设置州县,任命州县的长官,这是它做得正确的地方。但还是有凶暴狡猾的人不时起来叛乱、侵州夺县的情况出现,过失不在于设置州县而在于藩镇拥有重兵,那时有反叛的藩镇将领而没有反叛的州县长官。郡县制的建立,确实是不能改变的。‎ 今天国家完全实行郡县制,不断地任命郡县长官,这种情况是肯定不能改变了。只要好好地控制军队,慎重地选择地方官吏,那么政局就会安定了。‎ 至于天下的常理,是治理得好、政局安定,这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使贤明的人居上位,不肖的人居下位,然后才会清明安定。封建制的君长,是一代继承一代地统治下去的。这种世袭的统治者,居上位的果真贤明吗?居下位的真的不才吗?这样,人民究竟是得到太平还是遭遇祸乱,就无法知道了。如果想要对国家有利而统一人民的思想,而同时又有世袭大夫世世代代统治他们的封地,占尽了诸侯国的全部国土,即使有圣人贤人生在那个时代,也会没有立足之地,这种后果就是封建制造成的。难道是圣人的制度要使事情坏到这种地步吗?所以我说:“这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形势发展的结果。”‎ ‎10.(1)比拟(1分),“闹”化静为动,写出百花竞放,姹紫嫣红(1分);“软”,写出春风和煦,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明媚宜人的春光图。(1分)‎ ‎(2)金钗三句,回忆昔年赏心乐事,而此时已如风消云散(1分);罗绶三句,谓难忘别时的恋情,难禁别后的粉泪,难道别久的幽怨(1分);看似脂粉气息浓郁的艳词,其实闺怨是假托,以柔婉的笔调,抒大好河山尽沦于敌手的愤激或怨悱(1分)‎ ‎(3)恨游人未曾欣赏这美丽春光,只能被啼莺语燕所赏玩(2分);恨失地未收,对故国的怀念和无限怅恨之情。(2分)‎ ‎【作品鉴赏】‎ 这首词初看起来,是一首伤春念远的词。上阕写春光烂漫,又作转折,说春色如此美妙,却无人欣赏。下阕开头既已点明全词的“念远”主旨,接下通过回忆,写昔日邂逅的情境与别后的“幽怨”,后又回到眼前,烟月迷离,子规声咽,一片凄清景致,更增几多离愁。陈亮乃南宋气节之士,其创作绝少儿女情长。故有人认为此作寄托了恢复之志。‎ 起首用“闹”字烘托花的精神情态,同时总揽春的景象,与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句相比,毫不逊色,加上东风软(和煦),更烘托出春光明媚,春色宜人。“平莎茸嫩”,用茸嫩形容初春的草,贴切恰当。”垂杨金浅,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这些都是春归大地后带来的春景、春色。荟萃如此多样的美好景色,本可引人入胜,使人目不暇接而留连忘返。可是歇拍四句却指出:在今朝,游人未曾赏玩这芳菲世界,只能被啼莺语燕所赏玩。莺燕是“能赏而不知者”(《草堂诗余正集》沈际飞语),游人则为“欲赏而不得者”(同上)。‎ 过片两句,因寂寞而凭高念远,向南楼问一声归雁。从上片看,姹紫嫣红,百花竞放,世界是一片喧闹的,可是这样喧闹的芳菲世界而懒得去游赏,足见主人公的处境是孤立无助的,心情是压抑的。雁足能传书信(见《汉书·苏武传》),于是鸿雁充当了信使,因为征人未回,向南楼探问归雁消息。金钗三句,谓昔年赏心乐事,而此时已如风消云散。罗绶三句,谓难忘别时的恋情,难禁别后的粉泪,难遣别久的幽怨。几多幽怨,数不清的牢愁暗恨。正销魂三句,有两种断法,一断在“魂”字后,另一断在“又是”后,两者都可,而后者较恰当。因为一结要突出“又是”之意,用“又是”领下面两句,由于又看到了与昔年离别之时一般的疏烟淡月、子规声断,触发她的愁绪而黯然销魂。子规鸣声凄厉,最容易勾动人们别恨乡愁。‎ 这首词上片,作者几乎倾全力烘托春景的无比美好,而歇拍三句,却来一个大转折,指出人们以不能游赏美好的春景为憾事,以如此芳菲世界被莺燕所占有为惋惜,才领会前面之所以倾全力描绘春景者,是为了给后面的春恨增添气势。盖春景愈美好,愈令人惆怅,添人愁绪,也就是春恨愈加强烈。杜甫所谓“花近高楼伤客心”(《登楼》),“感时花溅泪”(《春望》),即为此种思想感情的反映。下片似另出机杼,独立成篇,其实不然,它是全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上下片有岭断云连之妙。上片因春景美好反而引起春恨,这是客观景物与内心世界的矛盾,而所以铸成此种矛盾的,伤离念远是一个主要因素,下片就是抒写离愁别恨的,因而实与上片契合无间。从赏心乐事的一去不返,别后别久的十分怀念,别时景色的触目销魂,都在刻画主人公的感情深挚。可是作者是一位“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黄宗羲《宋元学案·龙川学案》)的铁铮铮汉子,他写作态度严谨,目的性明确,每一首词写成后,“辄自叹曰,平生经济之怀略已陈矣”(叶适引陈亮语)。所以很难想象他会写出脂粉气息浓郁的艳词。据此,才知下片的闺怨是假托的,使用这类表现手法在诗词中并不鲜见,大率以柔婉的笔调,抒愤激或怨悱的感情。此种愤激之情是作者平素郁积的,而且与反偏安、复故土的抗金思想相表里,芳菲世界都付莺燕,实际的意思则是大好河山尽沦于敌手。为此,清季词论家刘熙载评这几句词:“言近旨远,直有宗留守(宗泽)大呼渡河之意。”(《艺概》)以小词比壮语,不觉突兀,是因其精神贴近之故。‎ 陈亮传世的词七十多首,风格大致是豪放的,所以明代毛晋说:“《龙川词》一卷,读至卷终,不作一妖语、媚语,殆所称不受人怜者欤!”(《龙川词跋》)后来他看到此篇及其他六首婉丽之词,修正自己的论点,曰:“偶阅《中兴词选》,得《水龙吟》以后七阕,亦未能超然。”(《龙川词补跋》)其实毛晋本来的论点还是对的,无须修正。作家的作品,风格、境界可以多样。陈亮词的基调是豪放的,但也出现一些婉约的作品,毫不足怪。苏轼《水龙吟·和章质夫杨花》、辛弃疾《摸鱼儿·暮春》,情调岂不缠绵凄婉,但毕竟与周(邦彦)、秦(观)不同,苏、辛和陈亮的词,和婉中仍含刚劲之气,所谓骨子里还是刚的。‎ ‎11.(1)君子不齿(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3)万里悲秋常作客(4)横槊赋诗(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6)恐年岁之不吾与(7)仓廪实而知礼节(8)亲戚畔之 ‎12.(1)娶媳嫁女,唢呐吹得喜气洋洋(1分);(2)正月时节,唢呐吹得热闹非凡(1分);(3)送葬时候,唢呐吹得凄凉悲切(1分);(4)祈雨仪式,唢呐吹得委婉哀求。(1分)‎ ‎13.(1)衬托,用婀娜多姿、柔情似火的女子们和豪放不羁、激情万丈的男人们衬托唢呐演奏的气势宏大;(2分)(2)细节描写(或:比喻),表现唢呐手演奏的技艺高超。(2分)(3)四字词语,整散结合,语言富有韵味,表现唢呐手的乐观豪放。(2分)(第三点答“排比”也得分,若只答道比喻和排比只能得修辞角度的2分)‎ ‎14.(1)子长唢呐的声音欢快时如火如荼,悲凉时如诉如泣,有着强烈的节奏感(2分);(2)子长唢呐如乳汁似甘露的声音滋养陕北高原人们,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1分);融汇和聚集了一代又一代的子长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乐观(1分);(3)子长唢呐随着社会逐步发展壮大,融入了现代舞蹈、西洋乐器,吹响了陕北,吹出了国门(2分 ‎15.(1)交代了写作对象及其特征:长杆大碗唢呐,声音震天高昂(2分);(2)营造激情澎湃的氛围(1分);(3)表达对唢呐及唢呐手技艺和品质的赞美(1分)‎ ‎16.(1)绘画能概括真实地描绘人和物,更容易让人满意,也不费事,而诗歌创作是缓慢而讨厌的(2分)。(2)想象的所见及不上肉眼所见的美妙(2分)。(3)绘画能产生协调的比例,而诗人对不同部分在不同时间分别叙述,以致记忆中感受不到任何协调。(2分)‎ ‎17.(1)首先提出观点:想象的所见及不上肉眼所见的美妙(2分)。(2)然后比较想象与肉眼所见的不同:绘画将实物通过肉眼,而想象无法越出知觉范围(2分);(3)最后从影子与实物关系角度论述肉眼所见效果更好(2分)‎ ‎18.(1)举例论证、对比论证(2分),(2)举“描叙一场血肉横飞的战斗”的例子,画家和诗人创作的不同,论述绘画能概括真实地描绘人和物,更容易让人满意,也不费事。(2分)。(3)直观突出,生动形象(2分)‎ ‎19.【参考立意】自己所欲,勿施于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