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三一轮复习:修辞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高三一轮复习:修辞解析版

修辞(选择题)‎ 1.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C. 不知庭霰今朝落, 疑是林花昨夜开 D.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答案】B ‎【解析】A.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B.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C.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霰比喻成了花; D.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庭院里的竹木积雪累累,如玉叶琼枝,美不胜收;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做该题可紧扣比喻的定义,根据提干的要求选出选项。 修辞手法的考点为表达应用部分,能力层级E,在考试过程中需要认证辨析,这也是容出错的知识点之一。 ‎ 2. 下列与“门前冷落鞍马稀”中画线词所用修辞相同的一项是(    )‎ A.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B.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C.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D.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要能辨别各种修辞手法。此题考查了比喻、借代和互文等修辞手法。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比喻可分为“明喻(直喻)”、“暗喻(隐喻)”、“借喻”等。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互文是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例句中的“鞍马”代客人,A项,“杜康”代酒;B项,“青螺”是比喻;C项,反问;D项,互文。故选A。 ‎ 3. 下列诗句中,使用借代手法的一句是 A.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B.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C.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D. 书成医国千秋药,道是匡时一座山。‎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A.借代,用“红巾翠袖”代指“女子”;BCD为比喻。故选A。 ‎ 4. 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比喻、设问) B.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比喻) C.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对偶、夸张) D.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借代)‎ ‎【答案】B ‎【解析】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愁”比喻成“春水”,“问君能有几多愁”自问自答,化无形为有形表明此人的忧愁;所以运用了“比喻、设问”的修辞正确; B.“门前冷落鞍马稀”该句以“鞍马稀”代指到这个地方来的人少,所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比喻错;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对“不尽”,“落木”对“长江”,“萧萧下”对“滚滚来”运用了对偶,“无边落木萧萧下”运用了“夸张”; D.“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流”原意是指一群风流人物;它借代了一段历史,用来描写三国后期的情形;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古诗词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是句的含义,根据对诗句含义的理解确定该句诗词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炫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运用修辞手的能力,属于语言的表达运用,能力层级为E,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诗句的含义,只有掌握了诗句的含义才可以揣测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对于修辞手法我们进会判断还要会运用。 ‎ 5. 对下列诗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②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③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④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A. ①拟人      ②对比      ③比喻      ④拟人 B. ①借代      ②夸张      ③借代      ④对比 C. ①对比      ②夸张      ③借代      ④拟人 D. ①比喻      ②借代      ③比喻      ④对比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①“老”“白发多”运用了拟人手法;②“去岁”与“今年”形成对比;③“樊笼”比喻官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④“送”“动”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动作,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故选A。 ‎ 6. 下列对联中,适合张贴在婚宴现场的一组是 ‎ ‎①瑞雪盈庭投玉燕,祥云护舍降麒麟。‎ ‎②择居仁里和为贵,善与人同德有邻。‎ ‎③荷叶池中鱼比目,蓝桥石畔凤双飞。‎ ‎④沼上莲花舒并蒂,庭中荔子缀连枝。‎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掌握对联知识的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要求词性要相同,即上下联相对应的词或词组,其词性必须一致;此外,对联求平仄相调。具体来说就是在上下联内部文字的排列上做到平仄交替;另外,写作对联时还要注意内容相关,即与所描述的对象、所张贴的场合都要相吻合。本题①祝贺喜添双胞胎;②是说邻里和睦;③中“鱼比目”“凤双飞”、④中“并蒂莲”“连荔枝”都是切合结婚主题的。故选D。 ‎ 1. 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 “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 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 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 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答案】B ‎【解析】解析: A、“一带一路”比喻为“新引擎”; B、没有比喻; C、“网络病毒”比喻为“洪水猛兽”; D、“东道主在观念”的转变比喻为“弯道超车”; 故选:B。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分析。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为比喻下的定义: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直喻”、“隐喻”、“类喻”、“借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等十类。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 2.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B.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C.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D.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答案】D ‎【解析】A项选自俞桂《过湖》,“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意为若隐若现的山色像幅画般横在天地间的卷轴上,白鸽飞过诗兴大发,这里运用比喻手法,把“若隐若现的山色”比喻为“横在天地间的卷轴”; B项选自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意为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这里运用比喻手法,把“月光”比喻为“雪珠”; C项选自秦观《浣溪沙》,意为天上自由自在飘飞的花瓣轻得好像夜里的美梦,天空中飘洒的雨丝细得好像心中的忧愁,这里运用比喻手法,把“雨丝”比喻为“忧愁”; D项选自杜牧《齐安郡中偶题》,意为多少株绿荷满含怨意地互相偎倚,同时回过头来背对着西风,这里是拟人手法。 故选:D。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 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互文:使语言明快,结构工整,声韵和谐,节奏明快. ‎ 3. 选出下面诗句修辞解释正确的一项:‎ A.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拟人) B.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比喻) C.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借代) D. 绿橘梢头几点春,似留香蕊送行人。(比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A.何事秋风悲画扇: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C.比喻;D.拟人。故选B。 ‎ 4. 陈董事长的三位朋友分别在今天过七十大寿、乔迁新居、分店开业。假如你是董事长的秘书,下面三副对联送达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甲)大启而宇        (乙)交以道接以礼      (丙)室有芝兰春自永 ‎          长发其祥                   近者悦远者来               人如松柏岁长新 A. 甲送乔迁新居者;乙送分店开业者;丙送过七十大寿者 B. 甲送分店开业者;乙送乔迁新居者;丙送过七十大寿者 C. 甲送过七十大寿者;乙送乔迁新居者;丙送分店开业者 D. 甲送过七十大寿者;乙送分店开业者;丙送乔迁新居者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要注意文体的得体和语体的得体,文体的得体要符合文体的特殊要求、注意书面语体和口语语体的区分;语体的得体要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对象,以及尊卑的关系。“大启而宇,长发其祥”是乔迁新居的句子,应该送给搬家的人;“交以道接以礼。近者悦远者来”讲的是有关礼仪的内容,可以送给开店的人;“室有芝兰春自永,人如松柏岁长新”是祝福的话,应该送给大寿的人。故选A。 ‎ 1. 下列诗句与所用手法对应的一项是() ‎ 古诗词中常因为修辞之妙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如“          ”运用了借代的手法;“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运用了比拟的手法;“          ”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①梨花千树雪 ②旅雁还应厌后行 ‎③钟鼎山林都是梦          ④天台四万八千丈 A. ③①②④ B. ②④③① C. ①②③④ D. ④③①②‎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与运用能力。这类题目需要学生熟知常见修辞,如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还要注意积累诗歌及其手法。本题中,①梨花千树雪,意思是千树梨花竞相开放,犹如树上盖了一层瑞雪。运用了比喻手法。②旅雁还应厌后行,大意是迁飞之雁也应厌倦四处漂泊。运用了比拟手法。③钟鼎山林都是梦,大意是富贵和隐逸都是梦。运用了借代手法。④天台四万八千丈,意思为天台有四万八千丈高。运用了夸张手法。依次应为:③钟鼎山林都是梦、①梨花千树雪、  ②旅雁还应厌后行、④天台四万八千丈。故选A。 ‎ 2.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闪现/湿漉漉黑色枝条上的朵朵花瓣(庞德《地铁口》) B. 列车轧在中国的肋骨上/一节接着一节的社会问题(辛笛《风景》) C.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郑愁予《错误》)) D. 它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曾卓《悬崖边的树》)‎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高中阶段要掌握并学会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这几种修辞,同时对引用、对比、借代、反语也应有所了解。结合平时所学,认真研读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判断。A.把“人群中这些面孔”比作“幽灵”,把“美丽的面孔”比作“黑色枝条上的朵朵花瓣”。B.把“铁轨”比作“中国的肋骨”;C.把“心”比作“窗扉”。D.无比喻手法。故选D。 ‎ 3. 下列诗句中,与例句使用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例句: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A. 夜半醒来红烛短,一枝寒泪作珊瑚。 B.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D.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例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梨花”比喻成“雪”;A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红烛”比喻成“寒泪”;B项,“干百丈”“万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C项,“京国人南窜”“湘江水北流”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D项,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故选A。 ‎ 4. 下列诗句中,不含借代的一项是(  )‎ A.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B. 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C.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答案】C ‎【解析】A.“万国衣冠拜冕旒”以“衣冠”代指“官吏”,以“冕旒”代指“天子”; B.“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用“绿”代指“树叶” C.秦观《春日》诗中“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两句,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勾勒出一夜雷雨过后芍药和蔷薇仿佛多情的少女泪光晶莹、娇弱慵懒的神情、形态,别具情味,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D.“烽烟”是烽火之烟,古时边防设烽火台,外敌入侵时,举烽火报警,这里代指“战争”; 故选:C。 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要求是“下列诗句中,不含借代的一项是”,明确了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每个选项,理解选项的意思,最后分析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恰当的答案。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修辞手法的运用,属于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层级E,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所给的选项,然后按照要求解答,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领悟语句的意思,根据语句的含义确定修辞手法就不会出错。 ‎ 5. 下列语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 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文艺工作者要潜心探索,创造出鲜活、丰富的艺术形象来 ‎ B. 在硅谷这片热带雨林里,既有领军企业的大树,也有创业企业的小苗,即使大树或小苗死去,留下的腐殖质也会滋养创新的种子 C. 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放在前面,让正常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称为党内政治空气的清洁剂,坚决防止不正之风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D. 衰败的大时代,精致的小人物,《受戒》和《倾城之恋》骨子里很像,我们几乎可以把《受戒》看作《倾城之恋》的乡村版。‎ ‎【答案】D ‎【解析】A.比喻,本体,文艺;喻体,火光、灯火;喻词,是。 B.比喻,本体,硅谷;喻体,热带雨林、大树、小苗、种子。 C.比喻,本体,正常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正之风;喻体,清洁剂、温床。 D.很像,指两部作品之间很相似,无比喻。 故选:D。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考生要了解比喻的基本知识后可根据语境判断出此题答案。 理解句子含义,是否比喻要看句子中是不是有本体、喻体、喻词,注意“像”的用法。 ‎ 1.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B.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C.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D.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答案】C ‎【解析】略 ‎ 2.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对仗手法的是哪一句?()‎ A.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B.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兖龙浮。 C.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D.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答案】D ‎【解析】略 ‎ 3.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B.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C.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案】B ‎【解析】A此句意思为“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用了比喻的手法。 B“作”是“当做”的意思,是一种心理感受,不是比喻; C比喻,将“飞流”比作“银河”; D比喻,“雪”比作“梨花”; 故选:B。 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为比喻下的定义: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直喻”、“隐喻”、“类喻”、“借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等十类。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 4. 下列诗句中,与例句使用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例句: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A. 夜半醒来红烛短,一枝寒泪作珊瑚 B.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D.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答案】A ‎【解析】例句:比喻.将雪花比作梨花. A.比喻.把红烛的泪比作珊瑚.红烛燃烧后流泪,是拟人. B.夸张.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 C.对比.以京国逐客对照湘江逝水,以斯人南窜对照江水北流. D.对偶.“鸟去鸟来山色里”对“人歌人哭水声中”. 故选A.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D.该考点包含两点重要的信息:一是“常见”,《考试大纲》明确了八种常见的修辞方法,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二是“正确运用”,表明高考试题将在实际运用中对修辞方法进行考查,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正确理解修辞方法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用和运用修辞方法进行表达的能力等,不会直接考查修辞方法的概念. 对偶通常是指文句中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构成的修辞法.对偶从意义上讲前后两部分密切关联,凝练集中,有很强的概括力;从形式上看,前后两部分整齐均匀、音节和谐、具有戒律感.严格的对偶还讲究平仄,充分利用汉语的声调. ‎ 5. 双关是构成歇后语的重要修辞手法,下列各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 A. 猫哭耗子——假慈悲        B. 外甥点灯笼——照舅 C. 和尚打伞——无发无天       D. 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辨析双关修辞手法的能力。双修辞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手法。A项,拟人;其他三项都是双关,三项依次谐“照旧”“无法无天”“一清二白”音。故选A。 ‎ 6. 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 远水救不了近火 B.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C. 不为五斗米折腰 D. 初生牛犊不怕虎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C.五斗米,借代,代微薄的俸禄;A.比喻缓慢的解决办法不能满足急迫的需要;B.“燕雀”“鸿鹄”是暗喻,分别比喻目光短浅的人和志向高远的人;D.比喻涉世不深、思想单纯的年轻人大胆勇敢,敢于破除迷信。故选C。 ‎ 1. 下列歌词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 山是山,水是水,往事恍然如云烟,流浪心已憔悴,谁在乎?英雄泪。(《英雄泪》) B. 过去的誓言,就像那课本里缤纷的书签,刻划着多少美丽的诗,可是终究是一阵烟。(《光阴的故事》) C. 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地拍,暖暖的眼泪跟寒雨混成一块,眼前的色彩忽然被掩盖,你的影子无情在身边徘徊。(《冰雨》) D. 爱是漫长的旅途,梦有快乐梦有痛苦,悲欢离合人间路,我可以缝缝补补。(《风雨无阻》)‎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C.“你的影子无情在身边徘徊”是拟人;A项“往事恍然如云烟”是比喻;B项“就像那课本里缤纷的书签”,“可是终究是一阵烟”两句都是比喻;D项“爱是漫长的旅途”是比喻。故选C。 ‎ 2. 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 冰炭不同炉 B. 不为五斗米折腰 C. 明日黄花 D.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B.借代;其它三项为比喻。故选B。 ‎ 3. 对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 ‎ ‎ ①迷迷蒙蒙的雨,使得雨巷宛如一位蒙上面纱的少女。‎ ‎ ②他肚里有墨水儿,脑瓜又活,看个文件什么的,都比别人理解快。‎ ‎ ③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 ④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锅内热气腾腾。 ‎ A. 比喻借代反复比拟 B. 拟人借代排比比拟 C. 比喻借喻反复拟人 D. 拟人借喻排比拟人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区别借喻借代:借喻是比喻的一种,直接借比喻的事物来代替被比喻的事物,被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借代也是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它。原事物与代替它的事物之间,如果具有相似性,就是借喻;具有相关性,就是借代。①是比喻,排除BD。②“墨水儿”代指有文化,是借代,排除CD。故选A。 ‎ 4. 下列诗句中,与例句使用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A.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B.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C. 从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D. 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例句和ABD都用了拟人的修辞;C项,没有拟人。故选C。 ‎ 5.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 人生的开始总是在摇篮中,摇篮就是一条船,它的首次航行目标必定是那座神秘的桥,慈祥的外婆就住在桥边。 B. 天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 C. 雅舍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 D. 江南小镇有过升沉荣辱,但实在也未曾摆出过太堂皇的场面,因此也不容易产生类似于朱雀桥、乌衣巷的沧桑之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比喻修辞的能力。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本题中,A.把摇篮比作一条船;B.把天比作一汪水;C.把月亮比作红盘。故选D。 ‎ 6.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 伏击某一运动中之敌,打早了,暴露了自己,也让敌人有了防备;打迟了,敌人已集中驻止,伏击变为啃硬骨头。 B. 马云说,让阿里巴巴坚持18年的是阿里的理想主义,一个公司如果失去了理想,天天思考的就是赚钱,那就变成了一部赚钱的机器。 ‎ C. 每到寒暑假,学生们都离开校园,这条街上的很多商铺就像冬眠了;等学生返校时,这条街又渐渐热闹起来。 D. 近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暴涨致使美国基金经理马克·哈特亏损约2.5亿美元,现在他茶饭不思,健康状况亮起了红灯。‎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比喻、比拟修辞的能力。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此题中,A.将艰巨的伏击任务比作硬骨头;B.将公司比作机器;C.将商铺当动物来写,属比拟中的拟物;D.将健康状况不佳比作亮红灯。故选C。 ‎ 1.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B.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C.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D.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要了解常用修辞手法的类型与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的句子来分析。​A项,比喻,将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的飘絮,将浮沉的身世比作雨中的浮萍;B项,“帆”代指帆船;C项,“干戈”原为作战工具,这里代指战争;D项,“绿”借指叶子,“红”借指花。故选A。 ‎ 2. 下列句子没有比喻修辞的一句是(   )‎ A. 做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 B. 屋顶花园有孩子们溜冰,咕滋咕滋锉过来又锉过去,听得我们一粒粒牙齿在牙龈里发酸,仿佛剔一剔便会掉下来。 C. 我们又叫又笑,互相捶打,又在田埂上坐了很久。满天清明,飞舞的蚊蚋在我们头上罩了一层银亮的雾。 D. 我知道父亲要等到天黑才回来,等田野消停下来,细细密密的虫声水一样从地里渗出来,越漫越厚,越漫越深。‎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A项,答案将头发比喻为蓬草,将胡子比喻为苔藓;C项,答案将蚊蚋飞舞的样子比喻为银亮的雾;D项,答案将虫声比喻为渗出的水;B项,“仿佛”指差不多,在此句不是比喻词。故选B。 ‎ 3. 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B.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C.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D.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答案】D ‎【解析】A.词人运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表现自己的忧愁,所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B.诗人运用设问表明对琵琶女的同情; C.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表明对亲人的思念; D.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明词人拨打博大的胸襟; 故选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诗句的含义,根据对句含义的理解分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第三根据题目要求判断修辞运用的是否正确,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选择。 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在考点中应属于语言的实际运用,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比喻这种修辞手法,从而更好地运用语言,提高自己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 4. 下列诗句中,以物喻人的一项是(  )‎ A.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B.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C.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元稹《菊花》) D.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 ‎【答案】D ‎【解析】A.把二月春风比拟成剪刀,以“剪刀”喻春风。 B.太阳出来江面被霞光映红,春天的江水绿的很深,以“火”“蓝”比喻水的颜色深。 C.开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丛丛遍布屋舍四周,如陶渊明家之感,以秋丛喻陶家。 D.“娉娉袅袅”是身姿轻盈美好的样子,“十三余”则是女子的芳龄。七个字中既无一个人称,也不沾一个名词,却能给读者完整、鲜明生动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丽的倩影,“豆蔻”产于南方,其花成穗时,嫩叶卷之而生,穗头深红,叶渐展开,花渐放出,颜色稍淡。南方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胎花”,常用来比喻处女。而“二月初”的豆蔻花正是这种“含胎花”,用来比喻“十三余”的小歌女,是形象优美而又贴切的。 故选D。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阅读所给选项,选出具有这种修辞的诗句即可。 这里的比喻不仅语新,而且十分精妙,又似信手拈来,写出人似花美,花因人艳,说它新颖独到是不过分的。一切“如花似玉”、“倾国倾城”之类比喻形容,在这样的诗句面前都会黯然失色。而杜牧写到这里,似乎还是一个开始,他的才情尚未发挥尽致哩! ‎ 5.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B. 猿猱欲度愁攀援。 C. 玉簪螺髻,献愁供恨。 D.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要了解常用修辞手法的类型与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的句子来分析。A.借代,“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代指少女。故选A。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