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让我们从一个中国美学界非常熟悉的概念说起,这就是“距离”。这里的距离,主要指“心理距离”。时间与空间都可有距离,但只有当时空距离转化为“心理距离”时,才能成为审美的条件。“心理距离”的一个经典例子是“海上大雾”。海上航行如遇到大雾,会使人呼吸不畅,耽误行期,甚至可能出事故,让人忧心忡忡。但如果人们在心理上与这些切身的考虑拉开距离,就会看到,远近的景色都被大雾罩上了朦胧而神秘的面纱,仿佛你被带入梦幻境界,一时难分天上人间。‎ ‎“心理距离”说的优点在于,它对传统的来自于康德和叔本华的审美和艺术“无功利”的观点作了很大的修正。审美与艺术欣赏,并不在于追求一种纯而又纯的无概念和无功利,更不是新生儿那样的“天真的眼睛”,相反,它所做的,是通过拉开“心理距离”使概念和功利得到暂时的消除,在审美欣赏的那一瞬间不想到概念和功利。“无功利”是说审美欣赏中不夹杂任何功利的考虑,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概念、道德和功利,这些因素实际上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的知觉。“心理距离”的观点提供了一个可能,这就是将这些思考和体验放在—定距离中来看。不是幸福本身,而是我们对幸福的回味可以成为歌;不是痛本身,而是痛定思痛可以成为诗。拉开一定的距离来观看最切身的感受,可使它们成为审美欣赏的对象。‎ 当然,“心理距离”观点也存在一些缺陷。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心理距离”说实际上仍是一种“审美态度”说。依据这种学说,讨论对象的美是无意义的,只要主体有了审美态度,就可以从对象中获得审美的感受。实际上,人不可能像打开电灯开关,或者扳动汽车离合器一样,依赖于一个简单的、有意识的操作就可以形成或改变对待对象的态度。面对大雾,不想行程耽误和危险可能降临,只是幻想进入了仙境,一般人没有这番修炼功夫,也不应把审美寄托在这种修炼功夫上。我们还是需要保持对审美对象的状况和环境状况等因素的考虑,否则就会将美学研究指向一个纯主观的对心理状况和心理调适能力的要求,这样的美学是有缺陷的。‎ 因此,与其谈论“审美距离”,不如说“审美视角”。我们看待这个世界时,并不能一下子就能凭空拉开距离。对待大雾,能镇定自若并欣赏雾中美景,产生诗情画意,是由观看者的艺术修养以及他的全部教养决定的。我们常常说,生活中并不缺乏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也是同样的道理。这时所需要的,不是有意识地拉开与生活和实用的距离,而是一种对生活美的发现。艺术教会了我们发现美。过去,这种美的视角被理解成一种态度,认为摆出一种态度即可。其实,这与其说是态度,不如说是能力,是一种发现美的能力。‎ ‎(摘编自高建平《从审美距离到审美视角》)‎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的审美观认为审美是“无功利”的,而“心理距离”说的主张则与之相反。‎ B. 拉开与生活和实用的“心理距离”,在审美欣赏时可以暂时消除概念和功利等的影响。‎ C. “心理距离”说认为,讨论对象的美是无意义的,只要主体有了审美态度就可以获得审美感受。‎ D. 拉开一定的距离,对幸福的回味、最切身的痛苦都可以成为如歌如诗的审美欣赏对象。‎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心理距离’’的概念入手,逐层分析其优缺点,最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B. 文章分析了“心理距离”说存在的主要缺陷,同时指出了其可能带来的危害。‎ C. 文章最后提出“审美视角”说,是对“心理距离”说及“无功利”观的缺陷的修正。‎ D. 文章多次提到“海上大雾”这个经典例子,但表述方式不同,论证目的各异。‎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不可能轻易形成或改变对待对象的态度,所以我们需要考虑对象和环境状况等因素。‎ B. 要避免美学研究中可能存在的指向性错误,最好是以“审美视角”代替“审美距离”。‎ C. 艺术教会我们发现美,没有接受过艺术教育的人缺乏艺术素养,无法感受生活中的美。‎ D. 摆出一种审美态度固然可以发现美,但对生活美的发现本质上是一种能力而不是态度。‎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 项,“与之相反”错。与“无功利”相反即“有功利”,“心理距离”说的观点是审美时不可能完全抛开功利,但在审美的那一瞬间要通过“心理距离”不想到功利,是“去功利”,“去功利”不是“有 功利”。C 项,“‘心理距离’说认为”错。该项表述的内容不是“心理距离”说的观点,而是作者基于它推演出来用以指出其缺陷的观点。D ‎ 项,“痛苦都可以成为如歌如诗的审美欣赏对象。”错误,痛苦本身不会成为诗一样的审美对象,原文说“不是痛本身,而是痛定思痛可以成为诗”,强调“成为诗”一样的审美对象的不是“痛苦”本身,而是“思痛”时获得的感悟或情感升华等。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审美视角”说并未涉及审美的功利问题,与传统的审美“无功利”的观点并无直接联系,更无修正其缺陷的表现。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A项,因果不成立。即使人们能轻易形成或改变对待对象的态度,也依然要考虑审美对象和状况和环境状况等因素,原文说“一般人没有这番修炼功夫,也不应把审美寄托在这种修炼功夫上”,“……否则就会将美学研究指向一个纯主观的对心理状况和心理调适能力的要求,这样的美学是有缺陷的”。B项,“最好”之说绝对化。C项,说法武断,“没有接受过艺术教育的人缺乏艺术素养,无法感受生活中的美”错误,艺术固然能教会我们发现美,但并非一定要接受艺术教育才能感受生活中的美。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也是家有高龄老人的人,他们的难点和关注点我都有切身体会。”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嘉兴学院院长盛颂恩说。他在深入调查、多方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个人的第一份提案《关于加快搭建网络大平台,大力推进智慧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现有的养老资源和模式不足以满足老人的实际需求,要解决这个问题,只靠医疗服务和传统手段是不够的,而利用网络、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模式,充分调动、整合、优化配置社会现有资源和政策,把全社会相关的资源和政府的相关政策集成到同一个大平台上来建立一种新体系,应该是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 ‎“养老问题如果没有顶层设计,没有政府的统筹协调、政策支持和监督保障,这样的平台是不可能完善的,老人们和子女们也不会放心。服务主体可以市场化,但公共资源和政策需要政府进行统筹配置和协调,还要建立相关标准体系,让平台运营、发展、管理、监督都有规可依。”盛颂恩表示。‎ ‎(摘编自2018年3月4日《钱江晚报》)‎ 材料二:‎ 网友的多种养老观点占比 ‎(摘编自2019年3月21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当前,我国慢性病负担占国家疾病总负担的比重达68.6%。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全人群的4.2倍,而且病程长、医疗费用高、难以治愈。但是,大多数慢性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进行控制和干预,这需要从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角度,树立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观念。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也要与这种理念相适应。树立健康管理理念,达到“未病先防、病后防变、瘥后防复”的效果,也是健康管理学科的职责所在。‎ 随着“全民治疗”向“全民健康”目标的转移,医疗资源不断下沉,社区将成为未来全民健康的主战场。社区层面的多学科融合,能培育集社会知识、专业技能、人文关怀、运营管理为一体的复合型健康服务业人才,这将成为未来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专业人士要适应大趋势、大环境的改变,能走进社会,走进生活,适应变化,更加注重人文教育的融入、心理技能的提升、跨学科跨专业团队协同作战能力的培养。还要树立适应老龄化的理念,学会站在老年人角度看问题,以尊重为前提设计产品及提供服务。‎ ‎(摘编自2019年3月25日《光明目报》)‎ 材料四:‎ 社区养老是目前英国大多数老人选择的养老方式,这体现出英国人“居家养老”或是尽可能地“如同在家养老”的理念。按照英国有关社区照顾的法令,几乎所有的社区都配备相关的辅助设施,提供面向老年人的服务和帮扶政策。与建设养老院、将老人集中起来看护相比,“去机构化”的社区养老可以更好地调动民间资源,展现养老服务的灵活性,也能够让老人最大程度地融入家庭和社区,尽可能让老人能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安度晚年。‎ ‎“我们现在要求社区养老机构提供以用户为中心的护理。”美国圣路易斯市老龄化研究中心的爱德华·劳勒教授说,“这种护理,过去通常会外包给社会工作机构,但现在的新方案要求家庭成员或者配偶来照顾老人,然后政府适当给予这些人一些奖励。这个方案目前在美国的很多州都已经付诸实践,效果尚可。”‎ 在技术领域,美国人正大力扶持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类产品。尤其在农村地区,这种技术为当地人带去了极大帮助。这些项目的发展经费,并非全部由企业自筹,很多来自政府办的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中心。‎ ‎(摘编自2019年1月15日搜狐网)‎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盛颂恩在提案中建议,要整合全社会的相关资源和政府相关政策解决当前的养老问题。‎ B. 社区养老的方式在中国网友中认可度最高,这与英国大多数老人选择的养老方式是一 致的。‎ C. 着眼全生命周期管理,树立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观念,利于控制和干预大多数慢性病。‎ D. 随着“全民健康”目标的完全确立,医疗资源不断流向基层,社区将成为全民健康的主战场。‎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现有养老资源不足,养老模式也不够丰富,无法满足老人们的实际需求,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政府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B. 网络调查表明,大家对养老方式看法不一,没有一种想法超过半数,因此,我国在对待养老问题上要多措并举,以满足不同需求。‎ C. 新的养老趋势对健康服务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成为文理兼备、跨多种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才能胜任将来的工作。‎ D. 与建设养老院,将老人集中起来看护相较,英国“去机构化”的社区养老方式无论是从资源利用还是老人感受上,都优点明显。‎ ‎6. 从材料一和材料三来看,要解决好我国的养老问题,今后需要做好哪些工作?材料四中英美两国的做法能够给我们提供哪些借鉴?‎ ‎【答案】4. D 5. C ‎ ‎6. 第一问:①利用新技术、新模式,建立综合配置社会资源和政策的大平台;②政府进行顶层设计,做好统筹协调、政策支持和监督保障;③建立相关标准体系,让养老平台的各环节都有规可依;④社区层面多学科融合,培养复合型健康服务业人才;⑤健康服务专业人士主动适应新变化,注重人文、心理、协作方面能力的培养;⑥相关专业人士站在老年人角度看问题,以尊重为前提提供产品和服务。第二问:①实行“去机构化”的社区养老,调动民间资源,展现服务灵活性;②社区提供以用户为中心的护理,要求家庭成员照顾老人,政府给予奖励。③政府资助新技术,大力扶持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类产品。‎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D项,“完全确立”错,原文是“随着‘全民治疗’向‘全民健康’目标的转移,医疗资源不断下沉,社区将成为未来全民健康的主战场”分析,“完全确立”篡改文意。故选D。‎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C项,“他们必须成为文理兼备、跨多种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曲解文意。结合“社区层面的多学科融合,能培育集社会知识、专业技能、人文关怀、运营管理为一体的复合型健康服务业人才,这将成为未来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专业人士要适应大趋势、大环境的改变,能走进社会,走进生活,适应变化”分析,原文“未来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是“培育集社会知识、专业技能、人文关怀、运营管理为一体的复合型健康服务业人才”。故选C。‎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与文本有关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利用网络、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模式,充分调动、整合、优化配置社会现有资源和政策,把全社会相关的资源和政府的相关政策集成到同一个大平台上来建立一种新体系,应该是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养老问题如果没有顶层设计,没有政府的统筹协调、政策支持和监督保障,这样的平台是不可能完善的,老人们和子女们也不会放心”“服务主体可以市场化,但公共资源和政策需要政府进行统筹配置和协调,还要建立相关标准体系,让平台运营、发展、管理、监督都有规可依”“社区层面的多学科融合,能培育集社会知识、专业技能、人文关怀、运营管理为一体的复合型健康服务业人才,这将成为未来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等内容分析概括即可。材料四中英美两国的做法能够给我们提供哪些借鉴,结合“与建设养老院、将老人集中起来看护相比……尽可能让老人能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安度晚年”“现在的新方案要求家庭成员或者配偶来照顾老人,然后政府适当给予这些人一些奖励。这个方案目前在美国的很多州都已经付诸实践,效果尚可”“在技术领域,美国人正大力扶持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类产品。尤其在农村地区,这种技术为当地人带去了极大帮助。这些项目的发展经费,并非全部由企业自筹,很多来自政府办的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中心”等内容分析概括即可。‎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仙人掌 欧·亨利 一般而言,消沉的人最容易沉溺于对往事的回忆,而一个人能在脱手套这会儿功夫重温一下求婚的整个过程也不是什么难以置信的事情。‎ 特里斯戴尔伫立在他单身公寓的桌子旁,做的正是此事。桌子上放着一个红色的陶罐,里面栽着一株形状奇特的绿色植物。它属于仙人掌的一种,长长的叶子宛如触手一般,微风拂来,不停地摇曳,似乎在向人招手致意。‎ 特里斯戴尔慢慢地脱着手套,几个小时前发生的那令人揪心的一幕仍在他的脑海里闪现。教堂里那一簇簇鲜花的芳香,丝丝缕缕,依稀可闻;宾客们彬彬有礼的低声交谈言犹在耳;而牧师那拖长语调的话语一直萦绕在他的耳边,挥之不去。它宣告了一个无可挽回的事实:她与另一个男人结合了!‎ 这沉重的一击让他陷入绝望,但他仍想弄清楚自己为什么会失去她,又是怎么失去的。他突然发现自己正面对着以前从未正视过的东西——一个潜藏在他内心深处,纯粹的、真实的自我。他看到,以前穿在他身上那虚伪自负的华丽外衣如今破烂不堪,贻笑大方。‎ 他看到,当她缓缓走过教堂的过道,走向圣坛,当那个男人牵着她的手时,她抬起头来凝望着新郎,目光里流露出的是幸福和安详。他知道自己很快就要被遗忘了。这种目光,他也曾领略过,其中的意味,他自然心领神会。他的自负已经崩溃了。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他们之间从来没有发生过争吵,一次也没有……‎ 可是,局面突然变得不可收拾。几个月前发生的事件又在他的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回放起来。‎ 她一直把他当作偶像,而他每每带着高贵气派接受她的膜拜。她为他点燃香烛,香烟缭绕,沁人心脾。瞧,她是多么谦逊,多么纯真,多么虔诚,多么纯洁。她把他奉为天神,用很多溢美之词称赞他的品行和才华。他接受她的供奉,犹如沙漠吮吸雨露,却拿不出花朵和果实施以回报。‎ 那天晚上,他把她请到自己的住处,向她炫耀自己非凡的经历。她是那么美丽,头发自然卷曲,容貌清纯,话语温柔,令他着迷。她问道:“卡拉瑟斯船长告诉我,你会说一口地地道道的西班牙语,你怎么会懂得那么多?”‎ 唉,卡拉瑟斯真是个白痴。那是他特里斯戴尔从词典的旮旮旯旯里搜集的一些古老而隐晦的西班牙谚语,然后拿到俱乐部向人卖弄。毫无疑问,他为此感到过内疚。卡拉瑟斯是他的一位崇拜者,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把特里斯戴尔所谓的博学多才传得神乎其神。‎ 哎呀,她的崇拜是多么令人愉快,多么令人舒畅。对于她的赞美,他来者不拒,也不予辩解,任由她将虚妄的西班牙语学者的称号加封在自己头上。‎ 当他放下高傲,跪在她的脚下,向她求婚时,她是多么快活,多么羞涩,多么紧张!无论是那时,还是现在,他都可以发誓,她的眼神中分明包含了毋庸置疑的允诺。可是,出于女孩的羞怯,她却没有给他一个明确的答复。“明天,我会给你答复的。”她说。于是,他,这位宽容而自信的胜利者,微笑地答应再等她一天。第二天,他在房间焦急地等待着她的回音。中午时分,她的仆人来到他的门口,送来了一盆奇特的栽在红色陶罐里的仙人掌。没有字条,也没有口信,只是在那株仙人掌里挂了一个标签,上面写着一个古怪的外国名字或植物学名。他一直等到了夜晚,却没有等到她的回音。‎ 两天后,他们在一个晚宴上碰面了。一阵寒暄过后,她注视着他,一脸的紧张、疑问和关切;而他却彬彬有礼,漠然相对,一心就等她开口解释。她以女人的敏感,从他的态度上得到了某种暗示,随即也变得冷若冰霜。就这样,他们开始疏远;最后,分道扬镳。他的过错在哪儿?该怪谁呢?此时此刻,谦卑的他在自负的废墟中寻找答案,假如……‎ 公寓房间里,一个人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把他又拉回到现实之中:‎ ‎“你的白兰地可不怎么样。”这位偶然来访的朋友走到他身边,“哪一天到潘塔看我,尝尝老加西亚走私过来的那玩意儿。嘿,这儿还有一位老相识呢!特里斯戴尔,你从哪儿弄来的这盆仙人掌?”‎ ‎“一个朋友送的礼物。”特里斯戴尔说道,“知道是什么品种吗?”‎ ‎“当然知道,这是一种热带仙人掌,在潘塔每天都能看到成百上千。喏,这上面挂着西班牙语标签呢。”‎ 特里斯戴尔笑了笑:“标签上写的是西班牙语吗?”‎ ‎“是的。当地人想象,这种仙人掌的叶子是在向人伸手招唤,所以他们把它叫做‘唤人掌’,英语的意思就是‘请把我带走’。”‎ ‎(选自《英语世界》2017年第12期,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采用倒叙手法,开始部分写主人公特里斯戴尔站在房间里回忆往事,结尾部分又回到眼前,中间部分通过叙述往事交代事情的前因后果。‎ B. 小说第二段中对仙人掌描写,既是展示特里斯戴尔房间的环境,也是对小说题目的照应,更为后文展开故事情节、揭开悬念的谜底埋下了伏笔。‎ C. 小说中的“她”内心已经接受了特里斯戴尔的求婚,却出于羞涩没有直接表态,而是借一份礼物代为答复,这是造成两人悲剧结局的根本原因。‎ D. 卡拉瑟斯崇拜特里斯戴尔、把他的博学多识传得神乎其神,这一人物在小说中虽然只是昙花一现,但对推动情节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8. 本篇小说结尾设计独具匠心,不同凡响。请对小说结尾的妙处进行赏析。‎ ‎9. 小说男女主人公的结局是悲剧件的还是喜剧性的?请根据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7. C 8. ①小说构思精巧,层层铺垫,最后揭示分手原因,收到了“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②前面精心设计一个个悬念,最后陡然破解,易于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给人无穷回味。③谜底揭开后戛然而止,让人印象深刻,强化了小说的人物形象,深化了小说主旨。 ‎ ‎9. 示例一:我认为结局是悲剧性的。他非常喜爱她,为她着迷;她对他更是十分欣赏,甚至奉为天神。两人相互爱慕,却因男主人公的小小的虚荣之心和女主人公的一个“聪明之举”,阴差阳错,互相误解,错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这样的结局令人遗憾。‎ 示例二:我认为结局是喜剧性的。他因为虚伪浮夸赢得了她的好感,最后因为不学无术、不认识仙人掌标签而错失对方,实是自食其果。她本来用送仙人掌这样含蓄的方式答应求婚,但对方并未领会她的意思,暴露了真容,这对她来说,也许是一种幸运。故事结局偶然中含有必然,极具讽刺意味和喜剧效果。‎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C项,“而是借一份礼物代为答复,这是造成两人悲剧结局的根本原因”错误。结合“他却彬彬有礼,漠然相对,一心就等她开口解释。她以女人的敏感,从他的态度上得到了某种暗示,随即也变得冷若冰霜”“中午时分,她的仆人来到他的门口,送来了一盆奇特的栽在红色陶罐里的仙人掌。没有字条,也没有口信,只是在那株仙人掌里挂了一个标签,上面写着一个古怪的外国名字或植物学名。他一直等到了夜晚,却没有等到她的回音”“特里斯戴尔笑了笑……英语的意思就是‘请把我带走’”分析可知,特里斯戴尔虚荣自负,不懂装懂才是根本原因。故选C。‎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赏析作品结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生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结合全文内容分析,结合小说结尾“所以他们把它叫做‘唤人掌’,英语的意思就是‘请把我带走’”分析,最后揭示分手原因,收到了“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结合“她问道:‘卡拉瑟斯船长告诉我,你会说一口地地道道的西班牙语,你怎么会懂得那么多?’”“那是他特里斯戴尔从词典的旮旮旯旯里搜集的一些古老而隐晦的西班牙谚语,然后拿到俱乐部向人卖弄”“她的崇拜是多么令人愉快,多么令人舒畅。对于她的赞美,他来者不拒,也不予辩解,任由她将虚妄的西班牙语学者的称号加封在自己头上”“可是,出于女孩的羞怯,她却没有给他一个明确的答复”“他却彬彬有礼,漠然相对,一心就等她开口解释。她以女人的敏感,从他的态度上得到了某种暗示,随即也变得冷若冰霜”等分析,前面精心设计一个个悬念,最后陡然破解,易于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合最后一节内容分析,揭示谜底之后戛然而止,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深化小说主旨等。‎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分析,又要拓展延伸。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观点,然后结合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主旨思想、人物形象等方面分析。如认为结局是悲剧性的。结合“他们之间从来没有发生过争吵,一次也没有……”“她一直把他当作偶像,而他每每带着高贵气派接受她的膜拜。她为他点燃香烛,香烟缭绕,沁人心脾。瞧,她是多么谦逊,多么纯真,多么虔诚,多么纯洁。她把他奉为天神,用很多溢美之词称赞他的品行和才华。他接受她的供奉,犹如沙漠吮吸雨露,却拿不出花朵和果实施以回报”“她是那么美丽,头发自然卷曲,容貌清纯,话语温柔,令他着迷”“当他放下高傲,跪在她的脚下,向她求婚时,她是多么快活,多么羞涩,多么紧张!无论是那时,还是现在,他都可以发誓,她的眼神中分明包含了毋庸置疑的允诺”“中午时分,她的仆人来到他的门口,送来了一盆奇特的栽在红色陶罐里的仙人掌。没有字条,也没有口信,只是在那株仙人掌里挂了一个标签,上面写着一个古怪的外国名字或植物学名”“她注视着他,一脸的紧张、疑问和关切;而他却彬彬有礼,漠然相对,一心就等她开口解释。她以女人的敏感,从他的态度上得到了某种暗示,随即也变得冷若冰霜。就这样,他们开始疏远;最后,分道扬镳”等内容分析,两人相互爱慕,彼此爱恋。但是却因男主人公的虚荣之心和女主人公的一个“聪明之举”,互相误解,错失一段姻缘,结局是悲剧的。也可以认为结局是喜剧性的。可以结合“他接受她的供奉,犹如沙漠吮吸雨露,却拿不出花朵和果实施以回报”“对于她的赞美,他来者不拒,也不予辩解,任由她将虚妄的西班牙语学者的称号加封在自己头上”“特里斯戴尔笑……请把我带走’”等分析可知,他因为虚伪浮夸赢得了她的好感,但是因为虚荣、不认识仙人掌标签而错失对方,是自食其果。结合“中午时分,她的仆人来到他的门口,送来了一盆奇特的栽在红色陶罐里的仙人掌。没有字条,也没有口信,只是在那株仙人掌里挂了一个标签,上面写着一个古怪的外国名字或植物学名”“所以他们把它叫做‘唤人掌’,英语的意思就是‘请把我带走’”分析,她用送仙人掌这样含蓄的方式答应求婚,但对方并未领会她的意思,暴露了真容,这对她来说,也许是一种幸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程德玄,字禹锡,郑州荥泽人。善医术。太宗尹京邑,召置左右,署押衙,颇亲信用事。太祖大渐之夕,德玄宿信陵坊,夜有扣关疾呼趣赴宫邸者。德玄遽起,不暇盥栉,诣府,府门尚关。方三鼓,德玄不自悟,盘桓久之。俄顷,见内侍王继恩驰至,称遗诏迎太宗即位。德玄因从以入,拜翰林使。太平兴国二年,陈洪进来朝,命德玄迎劳之。船舰度淮,暴风起,众恐,皆请勿进。德玄曰:“吾将君命,岂避险?”以酒祝而行,风浪遽止。三年,迁东上阁门使,兼翰林司事。是秋领代州刺史从征太原为行宫使师还以功改判四方馆事俄迁领本州团练使又加领本州防御使。五年,坐市秦、陇竹木联筏入京师,所过矫制免算,又高其估以入官,为王仁赡所发,责授东上阁门使,领本州刺史。陕府西南转运使韦务升,京西转运使程能,右赞善大夫时载,坐纵德玄等于部下私贩鬻,务升洎能,并责授右赞善大夫,载将作监丞。是冬,车驾幸魏府,命总御营四面巡检,掌给诸军资粮。德玄攀附至近列,上颇信其言,繇是趋附者甚众。‎ 或言其交游太盛,遂出为崇信军节度行军司马。逾年,复拜慈州刺史,移知环州。时西鄙酋豪相继内附,诏以空名告敕百道付德玄,得便宜补授。顷之,以疾求致仕,优诏不许。淳化三年,改本州团练使、知邠州。未半岁,复典环州。李顺之寇西蜀,移知凤州,兼领凤、成、阶、文等州驻泊兵马事。咸平中,入朝,真宗命坐抚劳,访以边事。俄出知并州兼并代副都部署,移镇州,受代归阙。景德初,卒,年六十五。大中祥符中,其子继宗上章,恳祈赠典,上悯之,特赠郑州防御使。‎ ‎(节选自《宋史·列传六十八·程德玄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是秋/领代州刺史/从征太原/为行宫使/师还/以功改判四方馆事/俄迁领本州团练使/‎ B. 是秋/领代州刺史/从征太原/为行宫使师/还/以功改/判四方馆事/俄迁领本州团练使/‎ C. 是秋/领代州刺史/从征太原/为行宫使/师还/以功改/判四方馆事/俄迁领本州团练使/‎ D. 秋/领代州刺史/从征太原/为行宫使师/还/以功改判四方馆事/俄迁领本州团练使/‎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渐,是病危的委婉说法,古代常用的婉辞,现代汉语中很少使用。‎ B. 三鼓,即三更。古代把夜晚分成五更,因用鼓报时,因此又称五鼓。‎ C. 赠典,古代朝廷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的典礼。典,典礼。‎ D. 矫制,不遵皇帝诏令。制,秦始皇称帝时,规定把皇帝的诏命称制。‎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程德玄倚势弄权。皇上信任他,但趋附他的人也很多,因受到指责,出京担任了节度行军司马的官职。‎ B. 程德玄忠于职守。迎接慰劳陈洪进来朝时,船舰渡淮水,起了暴风,大家恐惧,他力排众议完成使命。‎ C. 程德玄精通医术。太宗做京邑尹,征召他到身边,很信任他办事。太宗病危的晚上,专门派人传唤他。‎ D. 程德玄熟悉军务。他多次担任管理军队事务的官职。皇帝也曾给他授予官职的权力,并向他询问边事。‎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德玄曰:“吾将君命,岂避险?”以酒祝而行,风浪遽止。‎ ‎(2)德玄攀附至近列,上颇信其言,繇是趋附者甚众。‎ ‎【答案】10. A 11. D 12. C ‎ ‎13. (1)程德玄说:“我带着皇帝的诏命,怎么能躲避危险?”用酒祷告后继续行进,风浪立刻停止了。‎ ‎(2)程德玄攀附权贵,升至近臣的行列,皇上很相信他的话,从此迎合依附他的人很多。‎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师”作后句主语,排除BD;“改判”是“改任别的官职”,一个词语,不要断开,排除C;故选A。‎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不遵皇帝诏令”错误,矫制是伪造皇帝诏令。故选D。‎ ‎【12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答题时注意对读原文和选项,找到细微的差别。题中C项,“太宗病危”错误,原文“太祖大渐之夕”,应是太祖病危。故选C。‎ ‎【13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第(1)句子注意:将:带着;岂:怎么;以:介词,用;祝:祷告;遽:立刻。第(1)句子注意:攀附:攀附权贵;近列:近臣的行列;颇:很;繇是:从此;趋:迎合。‎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 ‎ 程德玄,字禹锡,郑州荥泽人。精通医术。太宗做京邑尹的时候,征召他到身边,让他充任押衙之职,很信任他办事。宋太祖病危的晚上,德玄住在信陵坊,夜里有人敲门,大声呼喊,催促他到宫里去。程德玄马上起身,来不及梳洗,到了府门,府门还关着。正当三更天,程德玄自己不明白,徘徊了很久。一会儿,看见内侍王继恩飞马赶到,说太祖遗诏迎接太宗即位。程德玄于是跟着王继恩进入宫中,授予翰林使。太平兴国二年,陈洪进来朝,皇帝命程德玄迎接慰劳他。船舰渡淮水时,起了暴风,大家害怕,都请求不要前进。程德玄说:“吾带着皇帝的诏命,怎么能躲避危险?”用酒祷告后继续行进,风浪立刻停止了。太平兴国三年,升迁为东上阁门使,兼任翰林司事。这年秋天,兼任代州刺史。跟从皇帝征讨太原,做行宫使,还师后,凭军功改判四方馆事。不久兼任本州团练使,又兼任本州防御使。太平兴国五年,因私买秦、陇一带竹木联筏运往京师,所过关口假托君命免税,又抬高竹木价格卖入官府犯罪,被王仁赡揭发,受到皇帝斥责,授于东上阁门使的职位,兼任本州刺史。陕府西南转运使韦务升,京西转运使程能,右赞善大夫时载等人,因放纵程德玄等人和部下私自贩卖木材犯罪,韦务升及程能一齐受到责罚,被授于右赞善大夫,时载将担任监丞。这年冬天,皇帝驾临魏府,命程德玄总管御营,四面巡检,并执掌给军队供应钱粮的事务。程德玄攀附权贵,升至近臣的行列,皇上很相信他的话,从此迎合依附他的人很多。有人指责程德玄交游太多,于是出京担任崇信军节度行军司马。过了一年,又担任慈州刺史,调任环州知州。当时西北边邑的首领相继归附宋,皇帝下诏把上百道空名授官的文书交给程德玄,让他获得根据情况补受官职的权力。不久,因病请求退休,皇帝下达褒美嘉奖的诏书不答应。淳化三年,改任本州团练使、邠州知州。不到半年,又主管环州的事务。李顺之入侵西蜀,程德玄调到凤州,兼管凤、成、阶、文等州兵马驻扎的事务。咸平年间,进入朝廷,真宗赐座,安抚、慰劳他,向他询问边境的事。不久出任并州知州兼任并代副都部署,调任镇州,后来有人代替他,他回到京城。景德初年,去世,年龄六十五。大中祥符年间,他的儿子程继宗给皇帝上奏章,祈求封赠典礼,皇上怜悯程德玄,特意追赠他为郑州防御使。‎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 日 秦 观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湖 上 方 岳 连天芳草晚萋萋,蹀躞花边马不嘶。‎ 蜂蝶已归弦管静,犹闻人语画桥西。‎ ‎【注】①邗沟:江苏扬州附近的古运河。②蹀躞:小步行走。‎ ‎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诗前两句通过落霜、清水、寒星等意象,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水上秋夜图。‎ B. 秦诗第二句中的“明”字,写无数寒星倒映水中在船边闪烁,意境幽清明净。‎ C. 方诗第一句写湖边茂盛的芳草连接天际,在傍晚时分呈现出一派凄清景象。‎ D. 两首诗虽然写于不同的季节,但都能抓住景物特点,营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 ‎15. 两首诗的尾句都写到了“人语”,其作用有何异同?试作比较分析。‎ ‎【答案】14. C 15. 相同:两首诗的尾句都营造出不见其人但闻其声、令人回味的深远意境。不同:①秦诗尾句紧承上句“疑无地”,通过“人家笑语声”突然展现出一片新境界,构思新奇,妙趣横生。②方诗尾句用“人语画桥西”与上句“蜂蝶已归弦管静”形成映衬,以动衬静,突出了整体意境的寂静,也使诗境更加耐人寻味。‎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呈现出一派凄清景象”错误,“萋萋”意为茂盛,草木茂盛的样子。写湖边茂盛的芳草连接天际,在傍晚时分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故选C。‎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及鉴赏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属于比较阅读,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两首诗的尾句都写到了‘人语’,其作用有何异同”,需要结合诗句内容分别分析“人语”的作用,然后比较异同。秦诗,此联妙在使用了“疑”“忽”二字。诗人心中正结着一个菰蒲深处有无藏舟之“地”的“疑”团。忽然几声“笑语”,方知岸上还有“人家”,疑团顿时解开。这种情景,很平常,优诗人却能通过艺术作品把它捕捉下来。方诗,尾句用“人语画桥西”与上句“蜂蝶已归弦管静”形成映衬,“人语”写动景,“蜂蝶已归弦管静”写环境的静,以动衬静,突出了整体意境的寂静。两首诗的尾句都营造出不见其人但闻其声的深远意境。‎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在《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写清冷的月光下,诗人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的“_____”这一句,和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一句,都是用猿猴的悲鸣声来烘托诗人悲凉的心境。‎ ‎(3)苏轼在《赤壁赋》中写自己和友人在扁舟中举杯共饮的句子是“_____,_____”‎ ‎【答案】 (1). 晓镜但愁云鬓改 (2). 夜吟应觉月光寒 (3). 风急天高猿啸哀 (4). 杜鹃啼血猿哀鸣 (5). 驾一叶之扁舟 (6). 举匏樽以相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鬓、吟、啸、鹃、啼、扁、匏樽、属。‎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全球各国加速5G商用的趋势下,5G在中国的落地 ‎ ‎。中国通信行业引领全球的技术积累促成了这种结局。从1G落后、2G追随、3G突破、4G同步,到如今5G领先,中国通信技术行业的进步成为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缩影。就在5G领域,中国企业已埋头进行了近10年的创新布局和持续投入;它并非 ,而是源于几十年的追赶和全球化历练。最终,5G牌照的发放可谓瓜熟蒂落。人们对此也有足够的信心:2019年作为中国5G商用元年,将成为5G应用的良好开端。‎ 让5G发挥好新引擎动力,关键要做大做强产业,发挥产业 _作用。有报告预测,到2025年,5G将带动我国直接和间接总经济产出35.4万亿元,拉动300万个新增就业。( )如同工信部负责人所说,企业要以市场和业务为导向,积极推进5G融合应用和创新发展,聚焦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领域,为更多的垂直行业赋能赋智,促进各行各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此外,面对旺盛的5G行业应用需求及5G商业合作模式的改变,需要各方进行深入协作和沟通,优化网络体验, 健康、完整的产业生态。‎ ‎5G标准是全球业界共同制定的国际标准,5G技术是全人类倾注心血和资源的创新之作。就像中国企业的5G技术服务全球一样,中国的5G牌照发放,既让国内消费者共享5G发展,也是外资企业分享中国发展成果、参与中国5G市场的机会,因而共同致力于造福全人类。‎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水到渠成 一挥而就 支撑 培养 B. 顺理成章 一蹴而就 优势 构建 C. 水到渠成 一蹴而就 支撑 构建 D. 顺理成章 一挥而就 优势 培养 ‎18.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将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B. 这会成为一个事实吗?‎ C. 这一美好前景将成为现实。 D. 如何将美好前景变为现实?‎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既让国内消费者共享5G发展,也是外资企业参与中国5G市场、分享中国发展成果的机会,因而共同致力于造福全人类。‎ B. 既让国内消费者共享5G发展成果,也是外资企业参与中国5G市场、分享中国发展成果的机会,进而共同致力于造福全人类。‎ C. 既让国内消费者共享5G发展,也是外资企业分享中国发展成果、参与中国5G市场的机会,进而共同致力于造福全人类。‎ D. 既让国内消费者共享5G发展成果,也是外资企业分享中国发展成果、参与中国5G市场的机会,因而共同致力于造福全人类。‎ ‎【答案】17. C 18. D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水到渠成:意指水流到之处便有渠道,比喻有条件之后,事情自然会成功,即功到自然成。顺理成章:写文章、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比喻随着某种情况的发展而自然产生的结果。结合“在全球各国加速5G商用的趋势下,5G在中国的落地”分析,主要讲5G在中国的落地是功到自然成的事情,选用“水到渠成”。‎ 一挥而就:意思是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多指写字、写文章、画画快。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结合“并非”“而是源于几十年的追赶和全球化历练”分析,此处主要讲不是一下子成功的,选用“一蹴而就”。‎ 支撑:一指顶住,使不倒;二指用以顶住之物;三指支持局面使不崩溃;四指勉强维持;五指抵挡,招架。优势:是比对方有利的形势。结合“产业”“作用”及后面的“报告预测”分析,此处主要讲产业的支撑作用,选用“支撑”。‎ 培养:意思是指以适宜条件促使其发生、成长和繁殖,也指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使其成长。构建:建立(多用于抽象事物)。与“健康、完整的产业生态”搭配,选用“构建”。‎ 故选C。‎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结合“有报告预测,到2025年,5G将带动我国直接和间接总经济产出35.4万亿元,拉动300万个新增就业”“如同工信部负责人所说,企业要以市场和业务为导向……为更多的垂直行业赋能赋智,促进各行各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分析,前面主要讲“预测”,后面主要讲做法等。此处应该是讲如何把预测的美好前景变成现实。‎ A项,“一个不争的事实”表述绝对化。‎ B项,用反问句,对前面美好的前景预测表述质疑,衔接不当。‎ C项,“这一美好前景将成为现实”表述绝对化,而且与后面“行动”衔接不当。‎ 故选D。‎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原句存查问题:一是成分残缺,“共享”缺少宾语,可以改为“共享5G发展成果”,排除A项、C项。‎ 二是语序不当,应该是先“参与中国5G市场”,后“分享中国发展成果”,排除C项、D项。‎ 三是搭配不当,关联词使用不当,“因而”,表示因果关系,结合语句内容“让国内消费者共享5G发展成果”“外资企业参与中国5G市场、分享中国发展成果”“共同致力于造福全人类”分析,应该用表示递进关系的“进而”,排除A项、D项。‎ 故选B。‎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键盘侠是一个网络词语,指部分在现实生活中胆小怕事,而在网上发表“个人正义感”的人群,毫无疑问,“键盘侠”从出现开始,①___ 。但也只有他们自己尚且不自知地沉浸在同络评论区里,一个个妙语连珠,口吐莲花,对各类网络事件评头品足,②___,殊不知,真正的侠客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绝不会是评论区里义愤填膺,现实面前一言不发,默默无闻的路人甲,其实真正的“键盘侠”,还是注重一个“侠”字,③____ ,键盘可以成为两种不同性格的分割线,但侠气却是不容分割的。‎ ‎【答案】 (1). 就带有鲜明的贬义色彩 (2). 以为这样就是真正的侠客 (3). 而不是“键盘”‎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具体为语境补写题。首先要阅读全段,了解文段内容;其次标出句子,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接着注意关联词的暗示作用和含义;最后结合文体,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第①空,从上文中“现实生活中胆小怕事”“在网上发表‘个人正义感’”可知,“键盘侠”是带有鲜明的贬义色彩的。分析可知,第①空可以填写“就带有鲜明的贬义色彩”。第②空,这些“键盘侠”在“妙语连珠”“口吐莲花”“评头品足”之后,觉得自己是英雄,是正在的“侠客”。根据下文“殊不知”的转折可以看出,这里可以填写“以为这样就是真正的侠客”。第③空,根据前文的分析,“侠客”都是有正气感,敢于直面反动势力或违法犯罪分子的,不是“一言不发”的“缩头乌龟”,那样就没有一点“侠气”,这样的“键盘侠”,就没有了“侠”,只有“键盘”了。根据分析,第③空应填“而不是‘键盘’”。‎ ‎21.阅读下面一则消息,将其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个字。‎ 日前,我国科学家发表了对液态金属研究的新成果。液态金属不同于常规环境下的固态金属,即使在室温下也能保持液态。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与清华大学联合小组研究发现,溶液环境中的液态金属液滴,在受到电场或化学物质的作用时,会产生类似于细胞吞噬外界颗粒的胞吞效应,能高效地将周围的颗粒吞入体内。这一发现也开辟了一条构筑高性能纳米金属流体材料的新途径。这种神奇的吞噬现象并不是液态金属唯一的类生物学行为。研究小组还发现,当把金属液滴部分浸没于碱性溶液并部分暴露于空气中时,处于液态金属与空气交界面的溶液会出现规律性的振荡。研究人员将利用这一新发现开拓液态金属研究的新领域。‎ ‎【答案】我国科学家发现液态金属具有类生物学现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新闻内容,拟写一句话新闻能力。一句话新闻,就是运用一句话,最大限度地完成报道任务的新闻。它要求比标题具体丰富,比导语简洁明了。拟写时可采用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当然有的新闻不一定每个要素都具备)提取出来,然后按“什么人(或物)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的顺序(或适当调整语序)即组成一句话新闻。拟写时,首先根据新闻要素,准确筛选答题信息点,找出新闻的陈述对象“谁”,比如本题的新的陈述对象“谁”是我国科学家。然后从“干什么”角度概括事件主体,本题新闻事件主体是研究液态金属。本题新闻的后半部分介绍了研究进展和结果——发现液态金属具有类生物学行为。最后用一句话概括,注意字数限制——不超过20个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两名大学生利用长假,脚踩轮滑鞋,历时5天半从山东到北京,完成了一次长达五百多公里的“长途刷街”,实现了一个多年的青春梦。许多网友为其叫好:“有志者,事竟成!”“为轮滑带来正能量!”而一位交警则指出:“轮滑鞋代步上路,违反了交通法规,是不对的,这种行为一旦被发现,会受到相应处罚。”‎ 生活中,类似的事并不鲜见,“好”的事可能是“不对”的事,“对”的事也不一定都是“好”的事。不同情况下,不同领域中,人们对“好”与“对”的理解认识各不相同,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发表你的观点,陈述你的理由。‎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对”与“好”‎ ‎ 两名大学生在长假用轮滑在山东至北京的路途上圆了自己的青春梦。一面是人们对其精神品质的嘉奖,暖而富有人情味,另一面却是铁面无私的法律带来的警告。一方是可以自由变通的“好坏”,另一面则是黑白分明的“对错”。“好”与“对”之间无法划上对等的符号。历史的发展轨迹告诉我们,“对”是为了使人类文明走向“好”这一理想的必经之路:面“好”若带来无限的价值,即便与当今的“对”有所冲突,也会在历史长卷中焕发光辉。‎ ‎ 上海一家葱油饼店,因为勾起了一代人对于过去童年的回忆情怀而迅速爆红,口碑传遍大街小巷,甚至晋级为今人所谓的“网红美食”,本受到众人赞美叫好的情怀,却被执法部门在某日叫停。面对许多人的不满,执法人员则指出“多年来没有营业许可证,安全卫生问题更亟待解决”。更有周边的邻里街坊对这家店产生的噪音与极不安全的煤气感到担忧。这一次“对”胜过了所谓的“好”,时常有人抱怨为何不能网开一面,理由很简单一放过一处,便会有人抱着侥幸的心理进一步冲垮规则,久而久之,人人皆因“恶小而为之”,必然酿成社会混乱无从管辖的灾难。法律在历史中诞生的初衷本是保障人的利益,在理性主义中更进一步升华了“人”的目的,而非“手段”的概念。可这一终极目标永远在追求的道路上。在法律的路上,若纵容了这样的小事,则只会造成进一一步的后退,为了使法的“对”能在未来与“好”更完美地契合,我们应当在“对”的选择中矢志不渝地前行,感受今日“对”的理性。‎ ‎ ‎ ‎ 张大千在敦煌为了挽救壁画艺术,自己躬身呕心沥血地进行临摹的同时,为了研究更全面更系统的敦煌艺术,他把在表层的艺术品破坏并剥下,以钻研里层更富于历史价值的内容。这一举动,引起人们的争议,更有人企图通过法律进行制裁。可随着时代推移可以发现,留下的最多的还是他对于艺术的卓越贡献。这一次,永恒的“好”胜过了一时的“对”。试想,一下,倘若古时有人挖掘帝王陵墓,岂不受专制律法的制裁?而时至今日,考古已成为一门受人敬佩的学问,更有法律政策的支持。“对” 是一时之法,用于维护当世之社会稳定,但“对”是走向“好”的道路上不断完善与进步的产物,因时而变。“好” 则展示了如薄雾般缥缈于宇宙之中的一种精神价值,随时代推移,曾经与“对”的相悖的“好”会在更先进、发达的时代被重新发掘其价值,在“对”的保护下焕发更绝妙的光辉,普照人类文明。‎ ‎“好”与“对”,一个规范我们最现实的准则,一个则带领我们追求超越时空的精神价值,两者相依,相互转化,永无法分离。‎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材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学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此题是一篇关系型的议论文,首先应该做的是解释概念,什么叫做“对”,什么叫做“好”。“对”是指正确的事,可以做的事情,应该做的事情;“好”是指好的结果,想要的结果。然后,我们需要阐述对“对与好”之间的关系,明确文章的中心。当我们做一件事情或者评论一件事情的时候,“对”要比“好”更有优先性。一件对的事情,也许结果并不那么美好,我们依然无愧于心,甚至流芳千古。比如,谭嗣同死于刽子手的屠刀下不可谓“好”,但是他舍生取义的精神是可贵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钱财是好的,但是我们想得到钱财需要用“对”的方式。因此我们也许会因为一件事情是“对”的,而去选择接受不“好”的结局,“对”是优先于“好”的。反之,一味的追求好而不顾对错使我们鄙夷。这体现了本次关系型命题的辩证思考。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对”与“好“也许难以兼得,坚持做“对“的事情,给人生无悔的执着。‎ 立意角度:‎ ‎1.“对”远比“好”重要,以“对”为前提,才能获得真正的“好”。‎ ‎2.有过亦可有功,不要害怕创新,勇敢地开拓未知的疆域。‎ ‎3.“对”与“好”的碰撞,推动个人思考与成长,促进社会变革与进步。‎ 素材准备:‎ ‎ 1.瓷器中美丽的冰裂纹瓷是因工匠无意中破坏了烧瓷时温度的稳定,本应是一窑废瓷,却意想不到的诞生了中国瓷器史上又一个净值的品种。‎ ‎ 2.唐代炼丹无意中将硫磺等原料掺在- -起,导致爆炸,人们由此开始研发火药,那一声震响也震动了武器发展历史。‎ ‎ 3.诺贝尔化学奖起因是一个错误,一次失败却创造了震惊世界的重大发明 ‎ 20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一田中耕一。 1985年, 26岁的田中,在一次工作中,不小心操作失误,把甘油倒入钻试剂中。因为觉得钻试剂挺贵的,丟了怪可借,从小就习惯勤俭节约的他,决定将错就错,把测试进行到底。没想到竞然使生物大分子相互完整地分离了一这在之前,可是很多科学家想破了脑袋,都没能成功的。当记者问他如何会得到导致获诺贝尔奖的灵感时,田中回答说,这次实验,完全是由于自己对化学的无知,错误地把一种溶液混入了另一种溶液,把不该放-块儿的东西混到了一块儿。而使他将研究持续下来的原因则是他当时对化学、生物化学理论的无知。他不知道当时的理论认为蛋白质大分子不大可能被离子化。‎ ‎4.19世纪初的欧洲乐坛,偏爱罗西尼。这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以华丽优雅、调性和谐的歌剧,赢得了鲜花和掌声。那宫廷式的高贵优雅,是古典主义音乐最规范的表达,更是当时音乐节的“政治正确”。没错,这是“对”的音乐,但似乎少了些什么。与此同时,已然步入蓉年的音乐大师贝多芬,正在进行着与罗西尼完全不同的创作。那是五首惊世骇俗的弦乐四重奏。诡异的和弦如同孤狼,在旷野中哀号着生命的苦寂;凄厉的不谐和如同钢丝,滑过人们的耳膜,又归于静谧;铿销的切分音如同暴君,宣告着残忍战争的来临……古典主义大厦就在这音乐中轰然倒塌,沦为废墟,全新的音乐作品如同朝阳,在废墟中冉冉升起。这是好的音乐,因为它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但当时的欧洲主流音乐界,并不接受它。“你犯规!”他们叫嚣着,“你违反了音乐创作的基本规则,这样的音乐是错误的!”的确,与古典主义不同甚至相悖的音乐,在那个时代是“不对”的。‎ ‎ 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贝多芬是时代的孤岛,更是后世眼中的奇迹。三百年后的今天,贝多芬晚期的四重奏作品,已是每个音乐家眼中“对”的作品。所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四重奏比赛,都要求音乐家的参赛曲目中必须有一首来自贝多芬的晚期作品;越来越多的主流音乐家、艺术家、批评家,给予了这些作品极高的赞誉。‎ ‎5.苏轼将赤鼻矶误认为“赤壁”,却由此横生出更多妙趣,甚至从此产生了“文武赤壁”的说法。他的谬误,是文学史上的谬误,而前后两赋又真心令人折服,这才有了“错也是好”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6. ‎ 毛泽东曾经说过,多一个敌人不如多一个朋友。正如当年国共合作,当时共产党内多少人恨国民党恨得牙痒痒,恨不得剥他们的皮,吃他们的肉,在他们眼里,与国民党握手言和不能算是好事,可在外敌面前,应当一致对外。固然对党内家人惨遭国民党迫害的同志,和仇人站在同一战线是堪比登天的难事,但倘使能以更大的力量打击外敌,一雪血惨无人道的日本鬼子辱华之耻,那就是对的,是对的,就要做。‎ ‎7. 共享单车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也有了些许负担。有些人为了自己方便,将自行车停放在自己小区中、楼道里。有些地方不属于共享单车合理停放的地方,但人们以心中的喜好任意停放。这样,不仅使周困人不方便寻找单车,而且堵塞了小区、楼道的通道。这样的好,只针对乱停车的那个人,对其余人是造成了麻烦和困扰。这种“好”其实很自私,不仅不对且对别人并不好,应尽量减少甚至杜绝。否则人人以此为好,将会有更大的负担。‎ 结构设想:‎ 本文是一篇观点分析类文章,适合于写成议论文。根据材料,在“好”与“对”关系的讨论中,先明确一下自己的观点,然后给文章拟一个明确的标题。文章开头,从材料引出论题,表明自己的观点,提出中心论点。文章主题是进行论证,精心选择论据材料,可以使用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论证方法进行论证。结构上可以采用并列式或层进式。论证过程中,要结合自身实际和时代特点,谈如何做到既“好”又“对”。最后,总结全文,强化观点。‎ ‎【点睛】新材料作文审题原则: ‎ ‎1.整体性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