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7届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周考(12-24)(2016-1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思想与中国园林(节选)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主流。虽然在先秦时,中国文化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多元形态,儒家只是其中主要的一家,但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正统,深深地影响并主导着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 儒家在创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学说:崇尚“仁义”和“礼乐”等孔子思想,提倡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思想。政治上主张“德治”和“仁政”;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平民教育和伦理道德的培养与实践;并融入了重民、三纲五常、道统等思想,以及提倡以义制利的价值观。虽然这些儒学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又带来一定的抑制和制约作用。其崇性抑情、重道轻文、存理去欲的思想遭到了历代崇尚自然的文学家的批评。于是,儒学在吸取、借鉴道教的基础上,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前提下相互调和,从而使儒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儒学学者吸取了道教以道为宇宙本体、“道生万物”的思想,完善了儒家哲学的思想体系。 《周易》中强调天、地、人“三才”以人为本,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尽管人与自然相比,人的地位更为重要,但儒学并不把自然看作异己力量,而是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天人是相通的。于是,这些思想的形成,导致了中国人的艺术心境完全融合于自然,“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也就成为中国园林所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园林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经过加工提炼,把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起来,创造出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苏州沧浪亭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就表现出园主视自己与自然浑然一体,陶然于自然的闲适心情。另一方面,儒家的比德思想也对中国园林的主题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我国的古典园林中特别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义于物,以物比德。人们把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一种象征。自古以来,人们就把竹子作为美好事物和高尚品格的象征,将其隐喻为一种虚心、有节、挺拔、凌云、不畏霜寒、随遇而安的品格精神。历史上不少诗人、文学家都写过许多关于竹的诗文。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赞竹曰:“竹解心虚即我师”。唐代文人刘岩夫写的《植竹记》中将竹与君子的人格相比拟,道:“劲本坚节,不受雪霜,刚也;绿叶萋萋,翠筠浮浮,柔也;虚心而直,无所隐蔽,忠也;不孤根而挺耸,必相依以林秀,义也;虽春阳气旺,终不与众木斗荣,谦也;四时一贯,荣衰不殊,恒也。”从竹子的人格化看出,自然美的各种形式属性本身往往在审美意识中不占主要的地位,相反,人们更注重从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中体现物与我、彼与己、内与外、人与自然的同一,除了竹子以外,人们还将松、梅、兰、菊、荷以及各种形貌奇伟的山石作为高尚品格的象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主流,它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正统,深深地影响并主导着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 B.儒家崇尚“仁义”和“礼乐”等孔子思想,提倡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思想。 C.儒学学者吸取道教以道为宇宙本体、“道生万物”的思想,从而完善了儒家哲学的思想体系。 D.儒学并不把自然看作异己力量,而是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天人是相通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园林讲究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B.儒学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但也有一定的抑制和制约作用。 C.文中苏州沧浪亭楹联表现出园主把自己与自然等同的陶然心情,体现了儒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D.《周易》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们把竹子隐喻为一种虚心、有节、挺拔、凌云、不畏霜寒、随遇而安的品格精神,其思想根源是儒家的比德思想。 B.人们注重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并以此体现物与我、彼与己、内与外、人与自然的同一,说明自然景物的自然美并不重要。 C.中国园林是把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起来,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 D.唐代文人刘岩夫写的《植竹记》,把竹人格化,注重提取竹的象征意义,体现了儒家的物我同一、天人同一的思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黄永玉:这个老头很有趣 邓宗俊 烟斗和斜戴的贝雷帽,永远是黄永玉的标志。 大师、名士、绅士……这些尊号戴在他头上总像小一号的帽子。 黄永玉一生有很多种奇遇。 生于湘西的黄永玉,少年时代正逢抗日战争,在福建、江西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靠着自学的绘画和木刻,在战乱中求生存。那时半个中国的人几乎都在流亡路上,江湖潦倒、前途未知,倒是给一个少年人的奇遇拉开了序幕。 在泉州,他在一座寺庙游玩摘玉兰花时遇到他最尊敬的丰子恺的老师李叔同;在江西,黄永玉遇到了画三毛的张乐平;在宣传队,蒋经国和蒋方良喊他的外号“蛮牛”;在杭州,他遇到了久仰的大师林风眠;在香港,他遇到了写杂文的知交聂绀弩。他在香港《大公报》用木刻记录新闻,在长城公司写电影剧本,拍过《小城之春》的费穆就趴在他的剧本底稿上死去,上面还留着咳出的血迹。上世纪50年代初他听了表叔沈从文和朋友的劝告,热血沸腾地回到北京,住在大雅宝胡同,邻居正好是李可染、李苦禅、董希文诸先生。文革中,造反学生的皮带抽在背上,他心里数着数,二百四十下,却也把它当奇遇一场。 身处的逆境多了,奇遇也如平常。这个人,他怎么可以穿过这样繁复的时空而保存有孩子般的心神! 黄老头捏着烟斗自己答:“有爱心,恐怕是要紧的。” 黄永玉很勤奋。 他的屋里常挂着几幅未画完的画。哪怕接受采访时,如果有调整拍摄器材、换磁带、打灯光的间隙,他都会跑去画几笔。 黄永玉说:“我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日子好了,也不懒。我的画怎样我不管,反正我天天都在画。” 黄永玉现在只做两样事情。一是读书,没一天不读书;二是工作。一时高兴就画画,画完就悔,赶紧画第二幅填补后悔;不停地后悔,不停地画画。 性格方面,同为湘西人的黄永玉与其表叔沈从文截然不同。他说自己表叔的性格“像水一样,很柔顺,永远不会往上爬”。而他年轻时,则是靠“拳头打天下”挺过来的。他的性格让不少人都畏他三分。 1948年,黄永玉的作品随“中华全国木刻协会”赴上海展出。一对年轻的夫妇买下了黄永玉的部分作品,男的叫黄苗子,是国民党财政部的要人,女的叫郁风,是郁达夫的侄女。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黄永玉一直没有收到稿费,他在好友王琦的陪同下,去南京郁风家上门“收账”,后来两人竟成了好朋友。 2004年夏天,乡亲们对黄永玉说,沱江上游有人开了一家化工厂,污染了水。黄永玉一听,叉起腰:“怎么能这样呢?好,我带几个人去‘搞’他们一下。”居然把人家的办公室给砸了。他说,爱护自然要像讲卫生一样自觉。 在对自己作品的经营上,黄永玉也很讲究原则。画、书法一律以现金交易为准,当场按件论价,铁价不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纠缠讲价,即照原价加一倍,再讲价者驱逐出院!但他卖画所得款项都做了修缮凤凰县内风景名胜、亭阁楼台之用。 (摘自《三峡文学》,略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大师、名士、绅士……这些尊号戴在他头上总像小一号的帽子”,意思是说黄永玉人生丰富多彩,是一个有趣的老头,用任何一个身价来为他定位都显得不合适。 B.黄永玉遇到过李叔同、张乐平、林风眠等各种身份的人,说明黄永玉是个喜好结交朋友、经历丰富的人。 C.文革中,造反学生用皮带抽打黄永玉,他却在心里数抽打的次数,说明黄永玉懂得隐忍和自我安慰。 D.沱江上游有人开化工厂污染了水,黄永玉去把人家的办公室给砸了,这说明黄永玉处理问题不讲策略,只会蛮干。 5.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身处的逆境多了,奇遇也如平常”这句话的理解。(4分) 6.黄永玉是一个“有趣的老头”,他的“有趣”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阐述。(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选择 罗伯特·库克 “有钱是多么快活!”坐在茶几旁的肖夫人,当她拿起古色古香的精细的银茶壶倒茶时,心里也许是这样想的。她身上的穿戴,屋里的陈设,无不显示出家财万贯的气派。她满面春风,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然而,由此而认定她是个轻浮的人,却是不公平的。 “你喜欢这幅画,我很高兴,”她对面前那位正襟危坐的年轻艺术家说,“我一直想得到一幅布吕高尔的名作,这是我丈夫上星期给我买的。” “美极了!”年轻人赞许地说,“你真幸运。”肖夫人笑了,那两条动人的柳眉扬了扬。她的双手细嫩而白,犹如用粉红色的蜡铸成似的,把那只金光灿灿的戒指衬得更加耀人眼目。她举止娴静,既不抚发整衣,也不摆弄小狗或者茶杯。她深深懂得,文雅能给予人一种感染力。 “幸运?”她说,“我并不相信这套东西。选择才是决定一切的。”年轻人大概觉得,她将富有归于选择两字,未免过于牵强。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很有分寸地点点头,让肖夫人继续说下去。 “我的情况就是个明证。” “你是自己选择当有钱人的啰?”年轻人多少带点揶揄的口吻。 “你也可以这样说。十五年前,我还是一个拙笨的学生……”肖夫人略微停停,故意给对方说点恭维话的机会。但年轻人正在暗暗计算她在学校里呆的时间。 “你看,”肖夫人继续说,“我那时只知道玩,身上又有一种叫什么自然美的东西,但却有两个年轻人同时爱上了我。到现在我也搞不清楚他们为什么会爱上我。” 年轻人似乎已横下心不说任何恭维的话,但也没有流露出丝毫烦躁的神色,虽然一直在考虑如何将谈话引到有意义的话题上去。他太固执了,怎么也不肯逢迎。 “两个当中,一个是穷得叮当响的学艺术的学生,”肖夫人说,“他是个浪漫可爱的青年。他没有从商的本领,也没有亲戚的接济。但他爱我,我也爱他。另外的一个是一位财力显赫的商人的儿子。他处事精明,看来前程未可限量。如果从体格这个角度去衡量,也可称得上健美。他也像那位学艺术的学生一样倾心于我。” 靠在扶手椅上的年轻人赶忙接住话茬,免得自己打呵欠。 “这选择是够难的。”他说。“是的。要么是家中一贫如洗,生活凄苦,接触的尽是些蓬头垢面的人。但这是罗曼蒂克的爱情,是真正的爱情。要么是住宅富丽堂皇,生活无忧无虑,服饰时髦,嘉宾盈门,还可到世界各地旅游,一切都应有尽有……要是能两全其美就好了。” 肖夫人的声调渐渐变得有点伤感。 “我在犹豫不决的痛苦中煎熬了一年,始终想不出其他办法。很清楚,我必须在两人当中作出选择,但不管怎样,都难免使人感到惋惜。最后……”肖夫人环视了一下她那曾为一家名叫《雅致居室》的杂志提供过不少照片的华丽的客厅,“最后,我决定了。” 就在肖夫人要说出她如何选择的这相当戏剧性的时刻,外面进来了一位仪表堂堂的先生,谈话被打断了。这位先生,不但像一位时装展览的模特儿,而且像一幅名画里的人物,他同这里的环境十分协调。他吻了一下肖夫人,肖夫人继而将年轻人介绍给她的丈夫。 他们在友好的气氛中谈了十五分钟。肖先生说,他今天碰见了“可怜的老迪克·罗杰斯”,还借给他一些钱。 “你真好,亲爱的。”肖夫人漫不经心地说。 肖先生稍坐了一会儿就出去了。 “可怜的迪克·罗杰斯,”肖夫人喟然叹道,“我料你已猜到了,那就是另外的一个。我丈夫经常周济他。” “令人钦佩。”年轻人略略地说,他想不出更好的回答。他该走了。 “我丈夫经常关照他的朋友,我不明白他哪来这么多时间。他工作够忙的。他给海军上将画的那幅肖像……” “肖像?”年轻人十分惊讶,猛然从扶手椅上坐直了身子。 “是的,肖像。”肖夫人说,“哦,我没有说清楚吧?我丈夫就是那位原来学艺术的穷学生。我们现在喝点东西,怎么样?” 年轻人点点头,似乎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节选自《中外微型小说鉴赏》,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肖夫人学生时代的两个追求者,一个是穷困的学艺术的学生,一个是富有的显赫商人的儿子,在对比中,前者代表了现实,后者代表了浪漫。 B.年轻人认为肖夫人“幸运”,肖夫人却相信“选择”,话不投机,气氛不够和谐,但年轻人并没有多说什么,表现出他的礼貌和艺术气质。 C.人的动作、行为往往可以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世界,这篇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年轻人厌倦、掩饰和意外、惊讶的心理。 D.肖夫人的举手投足给了“年轻人”一个印象,使他甚至也使读者误解了肖夫人年轻时的选择,这实际上是小说作者“无心插柳柳成荫”。 E.小说的情节起伏有致,作者先娓娓叙写肖夫人与年轻人交谈的情形,接着写她谈年轻时的选择,到“最后,我决定了”,把情节向高超推进。 8.文中多次描写肖夫人家的客厅和夫妻二人的衣饰,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4分) 9.关于这篇小说作者对主人公肖夫人的态度,有人认为是肯定、赞美,有人认为是否定、讽刺,你认为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也。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 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登将拜太子,辞曰:“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权曰:“卿母安在?”对曰:“在吴。”权默然。 年三十三卒。临终,上疏曰:“窃闻郡县颇有荒残,民物凋弊,奸乱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诸葛瑾、步骘忠于为国,通达治体。可令陈上便宜,蠲除苛烦,爱养士马,抚循百姓。五年之外,十年之内,远者归复,近者尽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愿陛下留意听采,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谥登曰宣太子。 (节选自《三国志·卷五十九》,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B.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C.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D.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11.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拜”,授予官职,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又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中的“拜”意思相同。 B.“布衣”,借指平民百姓,“布衣之礼”指平民之间交往的礼节。 C.“尊号”,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这里指称帝。 D.“窃”,私下、私自,表示对自己的谦称,与其相同的一般人的谦称还有“愚”“孤”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孙登礼贤下士。他对待下属幕僚十分亲切随和,与下属出行有时同坐一辆车,有时同睡一张床。 B.孙登体恤百姓。他出外狩猎时,常绕远路避开良田,不践踏百姓的庄稼,休息时,也是选择空闲之处。 C.孙登孝顺感恩。对他有养育之恩的徐氏遭废,但她派人前来赐给孙登的衣服,孙登必定沐浴后才穿上。 D.孙登忧国忧民。临终前他上奏章陈述政事,认为有些地方奸乱萌生,应加重刑罚,还认为应减轻赋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5分,共10分) (1)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 (2)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唐崇徽公主手痕①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代宗时与回鹘和亲,以崇徽公主嫁其可汗。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生卒年不详。手痕:在今山西灵台。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挽歌。全诗格调极为哀怨。 B.诗从对比开始,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 C.颔联中“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诗人在这里沿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 D.颈联诗人寓于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见。议论深切痛快,而又对仗工整,朱熹推崇此联道:“以诗言之,第一等诗;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论也。” E.在时间上,这首诗由古及今作大幅度的跳跃,使诗情波澜起伏,把读者的感情之流导入诗人以激情冲击而成的曲折回荡的河道中。 15.结合全诗理解,概括这首诗的尾联表现的思想情感,并指出时如何表现的。(6分) (三)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声和色两个方面勾画了一幅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了沉重、紧张、肃杀的氛围的诗句是: , 。 (2)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离家遥远,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 (3)《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形成对比,表现作者喜爱莲的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都有误的一项是(2分)( ) ①对于这个方案,我有充足的论证,也用了很多的案例,他说我调查不够,我不以为然,因为,具有前瞻性的方案是创意,还没有实施,去哪里调查? ②跟着团队旅游,都是按照既定路线行进,但他们两个总是单独行动,对不在既定路线内的景点无所不至。 ③”吹彻芦笙岁又终,鼓楼围坐话丰年。“鼓楼是侗族村寨别具一格的建筑物,形似宝塔,是侗族人民休息和娱乐的地方。 ④在大量的犯罪证据面前,犯罪分子抱残守缺,丑态百出,最终不得不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⑤夜幕下的西子湖畔灯红酒绿,游人如织,正应了那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 ⑥“智慧城市”作为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注入新的活力,在第二届互联网大会上,中外嘉宾就如何打造智慧城市,畅所欲言,大家各执一词。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⑥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临近比赛,队里伤病员增加,连上场队员都难以凑齐,主教练也无法应付这种捉襟见肘的局面。 ②原以为他去北京能够脱稿“裸讲”,结果他却四平八稳的念起了稿子,这实在深孚众望。 ③ 上级两袖清风,下级就会廉洁自律,如此上行下效,社会风气就会逐步好转起来。 ④站在华山之巅,放眼望去,天无际涯,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⑤他潜心于文学研究,身居书斋十余年,焚膏继晷,颇下了一番功夫,终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⑥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便会不断进步,生活也不会更美好。 A.①②⑤B.①⑤⑥C.③④⑥D.②③④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近日,很多网友吐槽“中国校服丑到爆”。有教育工作者回应指出,统一校服能防止学生不再穿名牌来互相攀比。 B.民国语文老课本,尽管现在看来有些内容已经落伍,但它依然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容小觑。 C.北京市消协对商场出售的服装进行随机抽检。众多知名的外国品牌被检出甲醛含量超标、易褪色等问题,不合格率超四成以上。 D.“低碳”——这个原本有些陌生与拗口的词开始走进公共生活,“我为全球减斤碳”的口号得到大众的积极响应,“低碳生活”有望成为新的时尚流行全球。 2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诺贝尔奖评委会的有关人士表示,作家能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唯一标准是文学作品的质量,对于作者的政治立场,他们并不关心。 B.近年来,原创剧本少、主题雷同、过度追求票房和频遭盗版等原因,将导致中国电影的发展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C.要深化对南极地区海冰融化现象和南极上空大气运动过程的认识,就必须扩大科学考察区域,加强科研观测精度,改进实验设计方案。 D.最近上演的话剧《红岩魂》借鉴时下流行的情节剧的叙事和节奏,塑造了一批革命英雄群像,是一部讴歌忠诚与信仰的新编历史剧。 2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分) 面对同一个作文题目,同龄人的观点 ① 是不相上下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想要拉开差距靠的就是语言了。 ② 语言的锤炼,非一日之功。语言的形成和构建,核心 ③ 来源于阅读,实际取决于考生视野的宽度和思维的深度。 ④ 语言的锤炼比较难, ⑤ 只要平时用心,多阅读多积累,提高语言能力 ⑥ 是有路可循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应该 而 仍然 尽管 但 也 B.一定 当然 / 因为 所以 就 C.可能 但是 必然 虽然 那么 仍 D.尽量 / 最好 即使 也 都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5分) ?还真是个让古生物家吵了上百年的问题。十九世纪末,鸭嘴龙化石被发现,因为它们前腿短,后腿长,身体比例有点像双足行走的肉食恐龙,所以很多科学家认为它们是用两条腿走路的。到后来,根据对他们骨骼,肌肉的更准确复原,有研究者认为他们应该是用四足行走才对。上世纪末,“四足说”已经占据主流,但因为证据不足,还无法完全下结论。直到2007年,我国重庆湛江县发现了一大批恐龙足迹化石,其中将近70%是鸭嘴龙类的足迹。这些化石表明 ② 。只有在他们小时候,既能用四条腿走路,也能直立起身子,只用两条后腿走路。但当他们渐渐长大,体长超过四米以后,他们就很少用双足走路了,因为 ③ 。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①在支教的第9年,扎根贵州山区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第一次回到北京,接受“最美乡村教师”的颁奖。谈起未来的打算,年逾古稀的朱敏才表示“只要还能动,就在那里教下去”。 ②上海退休教师洪照生,无微不至地照顾与洪家没有血缘关系的沈曾静老太太,迄今已经37年。在洪照生及其家人的照料下,没有子女的沈老太太,健康长寿地迎来了百岁寿辰。 ③周万平坚持25年守护烈士陵园,始终牢记当初向组织许下的“为烈士守护”的承诺,不管是在家庭经济困难时期,还是几个子女都成家后,她都坚守承诺,愿意一辈子在烈士陵园守候。 上述三个人物中,哪一个人更让你感动?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五、书写卷面(8分) 书写好:美观8.工整7.清楚6 书写差:基本清楚(略有勾抹)4.连笔不清2.凌乱不堪0 参考答案 1.A 文章开头“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学说才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正统。 2.C 原文第三段末尾“苏州沧浪亭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俱有情”就表现出园主视自己与自然浑然一体,陶然于自然的闲适心情”,“浑然一体”并不等于“等同”。 3.B 原文结尾处“自然美的各种形式属性本身往往在审美意识中不占主要的地位,相反,人们更注重从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中体现物与我、彼与己、内与外、人与自然的同一”,这并不能说明自然美不重要。 4.选A。(B项“喜好结交朋友”理由不充分;C项“自我安慰”分析错误;D项“不讲策略,只会蛮干”分析错误。) 5.我认为这句话道出了一种正确对待逆境的人生态度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人生转机。就如黄永玉一样,他经历了很多的坎坷和不平,却都以乐观和豁达处之,如,流浪江湖却靠自学的绘画和木刻求得生存。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人生态度。(答出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2分,说明有了这种人生态度就可能会带来好的人生转机1分,举例1分) 6.(1)穿着奇特,富有个性。(2)经历坎坷奇遇多,但能坦然面对逆境。(3)讲究原则,作品铁价不二但有社会责任感、公益心。(4)始终保有孩子般的心神。(答对1项2分,答对两项4分,答对3项5分。如果答“勤奋,性格刚强……”等“非有趣”性格则不得分) 7.E(2分),C(2分)(A.“前者代表了现实,后者暗指浪漫”,理解上有错误。B.“表现出他的礼貌和艺术气质”的分析不准,“艺术气质”有些牵强。D.并非“无心插柳” ,而是作者有意为之。) 9.观点一:肯定、赞美。①从多处叙写可看出,作者对肖夫人持肯定、欣赏的态度。如“由此而认定她是个轻浮的人,却是不公平的”“她深深懂得,文雅能给予人一种感染力”等。②从肖夫人面对穷学生和富商之子的两难抉择而最终选择穷学生的表现,可看出她对真爱的不舍和坚定。③肖夫人坚信“选择才是决定一切的”,而现在丈夫能继续为人画肖像,恰恰说明肖夫人向往艺术,追求浪漫,能摒弃眼前的浮华,有眼光,不短视。 观点二:否定、讽刺。①从多处描写可看出,肖夫人对现在有钱的生活感到快活和得意,很想得到别人对她的恭维和赞美,显得有些浅薄。②从肖夫人选择时希望两个追求者能“两全其美”,和她“在犹豫不决的痛苦中煎熬了一年”的描写中,可看出她对浮华的向往,对真爱曾经的动摇。③肖夫人的丈夫,靠艺术脱贫而至于富有,但却将艺术媚俗了,结果是给海军上将等权贵画肖像。最初选择浪漫的肖夫人还是为庸俗所侵蚀,最终选择了庸俗。 (明确观点1分,理由充分4分,条理清晰1分) 10.A 11.D(本题考查识记文言文化常识的能力。“孤”是君主的谦称。) 12.D(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应加重刑罚”错误,孙登只是认为“荒残”“民物凋弊”是刑罚加重的原因。) 13.(1)跟从的人想打他,孙登不允许,派人找到飞过他身边的弹丸,和那人身上的弹丸比较后发现不一样,于是那个人被释放了。(“捶、听、比、类、见”各1分) (2)孙登咽气之后奏章才被孙权看到,孙权因此更加悲伤感动,一说起孙登就掉眼泪。 (“绝、闻、益、催、感”各1分) 14.AC(A项3分C项2分。)(A项,这首诗在格调上不同于一般洒同情之泪的凄凉挽歌,而启发人们在深沉的哀怨中进而对这些女子的个人悲剧加以政治上的思考,激起人们对许多不能远谋的肉食者的愤慨。是一曲饱蕴愤懑之情的悲歌。情感分析不全面。C项诗人反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诗意,一个魂归,一个魂不返) ) 15.(1)情感:表现对远嫁女子深切的同情;对统治者对外苟且偷安,忍辱求和的不满;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答对两点即可得2分) (2)表现手法:作者在尾联上句直抒胸臆,长叹一声,无可奈何之情袭人心怀,行路人到此只能报之以叹息;下一句以景结情,写孤魂栖止的崖花野草春秋更替,年复一年,这里以无情衬有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颇有韵致。(4分) 16.(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7.(2分)B(①不以为然:不认为正确。用在此处符合文意。②无所不至,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③ 别具一格:别,另外。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用在此处符合文意。④抱残守缺: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用在此处,不符合文意。⑤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⑥各执一词: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形容意见不一致。这里应该用“各抒己见”) 18.(2分)B((1)捉襟见肘: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符合语境。(2)深孚众望,使众人信服,不合语境。(3)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样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样做。贬义,多指不好的事情。(4)登高自卑,欲登高山须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合语境。(5)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工作等。(6)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看齐) 19.(2分)D(A否定失当;B句式杂糅;C语意赘余) 20(2分)A(B中的“将”和“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时态矛盾;C中“加强……精度”搭配不当,应该为“提高”。D中“一批”不能修饰“群像”) 21(1分)A 22.(5分)①鸭嘴龙用两条腿走路,还是用四条腿走路/鸭嘴龙到底用几条腿走路(2分)②成年鸭嘴龙确实是用四条腿走路的。(2分)③他们的身体越来越沉重。(1分) 23.文题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要求考生必须比较材料的三个人物后选择之一(作文中必须含有“比较的写法”),说明其最令你“感动”的原因及自己的思考过程。这道题目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不同人物的精神境界、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 外交官朱敏才退休后放弃安逸的生活,到贫困山区支教多年,表示“只要还能动,就在那里教下去”,可从“用余热温暖人间”“信念比生命更重要”等方面立意; 洪照生37年来无微不至地照顾与其没有血缘关系的老太太,可从“孝行天下,大爱无疆”“推己及人”等方面立意; 周万平坚守烈士陵同25年,愿意一辈子在烈士陵园守候,可从“坚守承诺,淡泊名利,以诚待人,实心做事”等方面立意。 落实到写作之中,解答“哪一件事更让你感动”,给出自己的最终选择当然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显然是在写作中“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参考译文: 孙登,字子高,是孙权的长子。魏国黄初二年,任命孙权为吴王,同时任命孙登为东中郎将,封为万户侯。孙登以有病为由没有接受。这一年,立孙登为太子,给他选拔设置师傅,精选了一些优秀的人才,作为他的宾客朋友。于是诸葛恪等人被选入,陪着孙登研读诗书,外出跟着骑马射猎。孙登接待他的属官,大都采用平民交往的礼节,和诸葛恪等人有时同车而乘,有时共床而卧。黄龙元年,孙权称帝,立孙登为皇太子。 孙登有时外出打猎,本来应当走便道,而他经常远远地避开良田,不去践踏庄稼,到了休息的处所,又选择空闲的地方。他就是这样不想烦扰百姓。他曾经骑马外出,有一颗弹丸从他身边飞过,手下的人便去寻找射弹丸的人。有一个人拿着弹弓,身上带有弹丸,大家都认为是他干的。审讯他,他却不承认,跟从的人想打他,孙登不允许,派人找到飞过他身边的弹丸,和那人身上的弹丸比较后发现不一样,于是那个人被释放了。还有一次,孙登丢失了盛水的金马盂,查出盗窃的人,是他身边的人干的,孙登不忍心给他处罚,就把他叫来责备数落一通,打发他回家不再回来,并告诫身边的人不再提这件事。 起初,孙登的生母地位低贱,徐夫人对孙登从小有养育之恩,后来徐夫人因为妒忌被废,住在吴地,而步夫人最受宠。步夫人有赏赐,孙登不敢推辞,只是恭敬地接受而已。徐夫人派人来,凡赐给他的衣服,他必定沐浴之后才穿上。孙登将被册立为太子,他推辞说:“本原确立,道义才能产生,要立太子,应当先立王后。”孙权问:“你的母亲在哪儿?”孙登回答说:“在吴地。”孙权听了,沉默不语。 孙登三十三岁去世。临终前,他上书说:“我私下听说下面郡县有不少地方荒芜残败,百姓生活物品匮乏,非常困苦,奸邪祸乱滋生,因此法令频繁增加,刑法更加苛刻。我听说治理政事要顺从民意,法律政令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眼下确实有必要和将相大臣们仔细地选择合乎时宜的政策,广泛采纳众人的意见,宽缓刑法,减轻赋税,调整停止一些劳役,以顺应百姓的愿望。陆逊对时政忠诚勤勉,献身忧国,尽心为公,有不谋私利的气节。诸葛瑾、步骘为国尽忠,通晓治国的体制。可以让他们献出合乎时宜的办法,除掉苛刻繁琐的政策,爱护养育兵马,安抚慰藉百姓。五年以后,十年之内,远方的人归顺,近处的人尽力,不用打仗,一统天下的大事就可以确定。希望陛下留意听取采纳我的意见,我即使死了,也还像活着的时候一样。”孙登咽气之后奏章才被孙权看到,孙权因此更加悲伤感动,一说起孙登就掉眼泪。孙登的谥号被定为宣太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