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www.ks5u.com 语文期末试卷 ‎ ‎ 说明:1、试卷满分:150分 答题时间:120分钟。‎ ‎2、只交答题卡,答案书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答在试卷上无效。‎ ‎3、必须使用黑色0.5签字笔答题。‎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作为高速发展的新兴国家,中国一脚踏着过去,一脚踏进未来,新老问题同时存在于过去和未来的两个时空中,于是,中国不得不同时操作两种游戏:现代游戏和全球游戏。就是说,中国的现代性到今天仍然在建构过程中,可同时又已经深深加入了全球游戏,参与建构世界的未来。双重游戏制造了今天复杂疑难的中国的问题。‎ ‎②为什么对于今天的问题,思维容易受挫?思维失效的典型表现在经济学、政治学、哲学以及历史学等领域的话语变得非常可疑。比如说,十年前经济学是很受信任的,但是最近几年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声誉大挫,人们发现经济学家并不那么可信。这不是经济学家的错误,而是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的那些现代思维框架、概念和方法论可能不再适用新游戏,至少不足以反思新游戏。有个反潮流的经济学家纳西姆·塔勒布指出:现代知识论的追求本身就非常可疑,现代试图预知未来,确定一切情况,然后建立坚不可摧的秩序或系统,以便应对一切挑战。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一旦遇到未知的挑战,这秩序就变得非常脆弱而崩溃。塔勒布说,真正能够保证有效生存的思维必须是反脆弱的,能够在不断受挫中受益,能够不确定地应对不确定性。塔勒布的反脆弱思维几乎就是老子那种行道如水的方法论的当代回声。在一个充满变数的时代,这种思维应该是更有效的。‎ ‎③为什么人们总是忘记应该像一个灵活多变的生命那样去思考?关键在于一个时代都有其既定利益的受益者,于是时代的主流观念总是拒绝思想,总是希望人们不要去思想,而去遵循既定观念。每个时代的既定收益主体希望人们不要去想新的问题,不用去颠覆秩序,以便维持自己的收益。因此,在一个时代终结的时候,人们总是迅速捍卫某一个对自己有利的立场,回避反思,回避新思想,回避新问题,而直接把立场当成结论。这就是今天在网络和微博或其他言论空间所看到的那种无思想状态。只有立场,缺乏理性论证、分析和灵感,这就是一个时代正在终结的不思症状。‎ - 17 -‎ ‎④在没有准备好如何思考剧变世界的时候,现代既有的那些观念就是话语的救命稻草,所有想维持现代游戏的人,都拼命抓住和捍卫那些其实已经步履蹒跚的现代观念和价值观,那些观念成为不思考的借口,被毫不犹豫的宣布为不可质疑的。如果只能遵循政治正确的观念,那人们还能思想吗?安迪·沃霍尔可以无节制地复制世俗形象,从而使世俗形象从习以为常的无意识状况变成一种对象化的反思,可是,复述政治正确的观念却没有那样幸运,恐怕不可能变成艺术,而只能把被强加的宣传变成主动接受的专制。‎ ‎⑤现代观念本身并不是错的,它们都是现代的伟大成就,对于现代游戏很有效。然而现代观念未必能够解决全球时代的新问题。所以用现代概念来掩盖、回避或对付新问题是不对口的且无效的。如果坚持用现代性去理解全球性,思维和行动必定自我受挫。‎ ‎(节选自赵汀阳《现代性的终结与全球性的未来》)‎ ‎1. 下列关于“中国问题”的表述,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问题指十年以前很受信任的经济学在最近几年来声誉大挫的问题。‎ B.中国问题指解决并存于现代和未来两时空中新老问题时所产生的问题 C. 中国问题指每个时代的既得利益者希望人们不要去颠覆旧秩序的问题 D. 中国问题指在网络和微博或其他言论空间里看到的无思想状态的问题。‎ ‎2.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①段首先说明中国一脚踏着现代而另一脚踏进未来,既在建构现代性又参与建构世界未来,然后指出双重游戏制造了今天复杂疑难的中国问题,从而引起下文议论。‎ B. ②段承接上文首先陈述思维失效的典型环境,接着指出失效的原因是现代思维不再实用于新游戏,最后引用纳西姆言论来证明,并指出他的反脆弱思维应该更有效。‎ C. ③④段与②段构成对比关系,③段指出不能灵活思考中国问题的原因是既得利益者拒绝思想,④段指出由于没准备好思考所以现代观念被当作救命草。‎ D. ⑤段在上文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用现代概念来掩盖、回避或对付新问题是不对口且无效的观点,若用现代性理解全球,思维和行动必定自我受挫。‎ ‎3. 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本身没有错误的现代观念它体现着现代的伟大成就并且对于现代游戏非常有效。‎ B. 人们因为要维持既得的收益所以在一个时代终结时被迫进行反思并接受新思想。‎ C. 遵循复述已有的政治正确的观念往往会把强加于人的宣传变成舆论接受的专制。‎ D. 现代思维对于今天的中国问题容易受挫就是因为它遇到了现实挑战时非常脆弱。‎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 17 -‎ 材料一:‎ ‎2018年,全国一多半的省份将从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制度。所有省级行政区域均突破文理界限,由学生跨文理选科,均设置“3+3”的考试科目。前一个“3”为必考科目,为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除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外,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后一个“3”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学考”)选考科目,由各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命题。‎ 浙江省外语种目和3门选考科目均一年两考,每个学生最多有两次机会;其他省目前对外语科目提供两次机会,很多省份均表示要创造条件增加提供两次机会的科目。‎ 学考的具体安排和作用方面,浙江省实行高中学考与高考科目在同一次考试中相结合的办法。同一科目命制两种试卷,一种为“必考题”(满分70分),作为单纯的“高中学考”;一种为“必考题+加试题”(满分100分),“一考两用”。其中“必考题”的成绩作为“高中学考”成绩使用;“必考题+加试题”作为“高考选考”成绩使用。两种试卷同时在不同试场开考,后一种试卷多半小时的考试时间,其中必考题试题相同。两种试卷的考试均允许学生跨年级参加,每位考生最多有两次考试机会。‎ 其他地区把高中学考区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分开组织考试。合格性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安排,等级性考试一般安排在高三年级,仅限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参加,其中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每位考生只能参加一次考试。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等级性考试用于统一高考招生。‎ ‎(摘编自边新灿等《中国考试:全国30个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比较》)‎ 材料二:‎ - 17 -‎ ‎2019年4月23日,河北省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高考改革实施方案!作为全国第三批进入高考综合改革的8个省市之一,河北省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高考综合改革。自2021年起,6月份全国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个学科,不分文理科。其中外语科目考试由听力和笔试两个部分组成,条件成熟时探索为考生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全国统一考试科目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考生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为750分。其中,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中,考生在物理或历史中所选择的1门科目,满分为100分,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选择的2门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00分,以等级赋分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即通常所说的“3+1+2”模式。‎ ‎(摘编自《河北省普通高考综合改革政策解读》)‎ 材料三:‎ ‎2017年高考中,计划在浙江招生的近1400所高校里,有500多所高校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各高校所有专业(类)中,54%不限选考科目,46%设限选考科目,其中设限范围为3门的占33%,2门的占8%,1门的占5%。选择物理、H化学、生物组合的考生,可选考95%的专业;选择政治、历史、地理组合的考生,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科生,可选考66%的专业,比现行高考34% 的选择面高,各高校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比例各科目考生选考比例 ‎(摘编自“浙江省教育考试网”刊文《2017年浙江省高考选科组合报考统计》)‎ 材料四:‎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改革后,学生在校成绩以及综合素质将成为重要的录取依据和参考。根据河南省高考方案,高考招生录取基于“两依据、一参考”。“两依据”是指统一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是指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参考条件。‎ 以河南为例,有专家指出,河南版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在评价内容上,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大方面与教育部保持高度一致。但也有其特色,例如在思想品德方面,增加了违规违纪和有无违法情况的评价内容,便于学校管理与记录。‎ - 17 -‎ 不只河南,全国多省份都明确将综合素质纳入到学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因素。专家认为,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的重要举措。‎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刊文《27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出炉综合素质成录取重要参考》)‎ 材料五:‎ 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域均明确要逐步减少、合并乃至取消录取批次。浙江从新高考首届学生毕业的2017年起,除特殊类型(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定向招生等)提前录取外,统一高考招生取消所有录取学校批次,纳入统一高考招生的本科院校和专科(高职)院校同时填报志愿、投档录取。‎ 按专业(类)还是按院校填报志愿和投档录取?志愿设置成为关注焦点。各省级行政区域,基本上都明确高校按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基本上确定了“1门对应即可”的机制。但具体是按院校还是按专业投档,只有少数省份已经在改革方案中提及。浙江在2014年即明确“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实行基于专业的志愿运行模式,录取时直接投档到专业录取,充分尊重学生既要选学校又要选专业的选择权。‎ ‎(摘编自“南昌教育信息网”刊文《借读全国各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B.‎ C.‎ D.‎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各省施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后,录取方式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投档到院校录取变为投档到专业录取,录取批次将逐步取消。‎ B.改革后,试题命制将实行统一命题和自主命题相结合,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必考科目试题,(除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外)各省自主命制选考科目试题。‎ - 17 -‎ C.改革后,考试成绩不再是高考录取的唯一依据,考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弥补考试分数的不足,从而打破“一考定终生”。‎ D.浙江省和河北省的高考改革对外语科目均实行一年两考,给考生提供两次机会。‎ ‎6.针对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高一同学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12分)‎ 二、古诗文阅读(44分)‎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登政和进士第,仕州县以廉称。胡安国①一见大器之,荐于高宗,召为司勋员外郎,震称疾不至。会江西制置使赵鼎入为参知政事,上谘以当世人才,鼎曰:“臣所知朱震,学术深博,廉正守道,士之冠冕,使位讲读,必有益于陛下。”上乃召之。既上,问以《易》《春秋》之旨,震具以所学对。上说,摧为祠部员外郎,兼川、 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震因言:“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观衅而动,席卷河南,此以逸待劳,万全计也。”迁秘书少监兼侍经筵。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从之。是时,虔州民为盗,天子以为忧,选良太守往慰抚之。将行,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大守,到官之日,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有治效者优加奖劝。”上从其言。故事,当丧无享庙之礼。时徽宗未拊庙②,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行明堂③之祭。震因言:“《王制》:‘丧三年不祭,惟天地社稷为越绋④而行事。’《春秋》书:‘夏五月乙酉,吉,褅⑤于庄公。’《公羊传》曰:‘讥始不三年也。’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明德皇后丧,既易月而除服。当时未行三年之丧,专行以日易月之制可也,在今日行之则非也。”七年,震谢病丐祠,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 ‎(选自《宋史•朱震传》,有删改)‎ ‎【注】①胡安国:北宋著名学者。②拊庙:安葬逝者之前,先在祖庙祭祀,并安放逝者的牌位。③明堂: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均在此举行。④越绋:不受私丧的限制,在丧期参加祭祀天地社稷的典礼。⑤褅:大祭名。古代帝王祭祀上天或先祖的一种典礼。‎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所做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17 -‎ A. 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B. 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C. 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D. 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初开始出现参知政事职衔,宋代参知政事曾成为常设官职。‎ B. 宋代,全国划分为若干个行省,河南是其中之一,地域与现在的河南省相当。‎ C. 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宋代开始称经筵。‎ D. 《公羊传》是我国古代阐释《春秋》的著作,相传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所著。‎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震学识渊博,为官清正廉洁,著名学者胡安国非常器重他,将他推荐给宋高宗,但朱震以身体有病为由,没有接受高宗的征召。‎ B. 赵鼎入朝担任参知政事,向皇上推荐了朱震,皇上召见朱震并听了他的答对后很高兴,提拔他担任祠部员外郎,兼任川、陕、荆、襄都督府的详议官。‎ C. 朱震认为造成虔州一带老百姓偷盗成风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级官员贪腐扰民,他建议皇上,应由当地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担任太守。‎ D. 宋徽宗去世后,当时还没有举行祭祀祖庙的典礼,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请朝廷举行明堂祭祀大典,朱震认为丧期未满,不应该举行。‎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 ‎(2)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明德皇后丧,既易月而除服。‎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阁 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①,天涯霜雪霁寒宵。‎ - 17 -‎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②终黄土,人事音书漫③寂寥。‎ 注释:①这首诗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冬作者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吐蕃入侵。李白、严威、高適等人均先后去世。②卧龙跃马:卧龙跃马:卧龙指诸葛亮,跃马指公孙述。西汉末年,天下大乱,公孙述凭借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左思《蜀赋》:“公孙跃马而称帝。”‎ ‎11. 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首联第一句点明时间,冬季,岁暮的日月催短了日影;第二句点明环境,是雪落霜重的寒冬之夜。‎ B. “鼓角”是军中服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鼓角连响五遍,反映时局动荡、战争频仍。‎ C. 作者深夜不寐,听到野外传来众多家庭哀哭声,也听到几处渔人樵夫唱起少数民族的歌谣。‎ D. 最后一句的意思是,有音乐和书籍与自己相伴,任凭人间世事变迁不定,也不会感到寂寥。‎ ‎12. 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人一共写了几种悲慨。(8分)‎ ‎(三)课内古诗文阅读(14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诗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3)《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4)苏轼《赤壁赋》结尾处主客对人生的感悟实现了共鸣:“________________ ”——忘记了空间;“ ________________ ”——忘记了时间。‎ ‎(5)屈原在《离骚》中描写自己用荷叶做衣裙表现高洁品格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 , 。‎ ‎(7)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 ”。‎ - 17 -‎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读名著的时候,我常常在看上一页的时候,揣测下一页的趋势,它们经常同我的想象________。这种时候我会很高兴,知道自己碰上了武林中的高手。大师们的著作像某一流派掌门人的秘籍,记载着绝世的功法。细细研读,琢磨他们的一招一式,会在________中悟出不可言传的韵律。我一次次在先哲们辉煌的思辨面前顶礼膜拜,我一次次在________的语言搭配之下惊诧莫名……我战胜自己的怯懦不断地阅读它们,勇敢地从匍匐中站起。我知道大师们在高远的天际微笑着注视着后人,他们虽然灿烂却已经凝固。他们是秒表上固定了的纪录,是一根不再升高的横杆。在阅读中,我们被征服;在较量中,我们蓬勃了自身,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 阅读是一种孤独。它同看电影听音乐会是那样的不同。前者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美味共享,后者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窃窃私语。他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同样的话,但你此时只感觉他在为你而歌唱。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你啪地合上书,(  )。但你忍不住又要打开它,穿越历史的灰尘与他对话。‎ 不论你读的是纸质书和电子书,真正的阅读要旨在于你从书中读到的内容是否能在生活中形成有用的养分。真正的阅读,可以在________的闹市,也可以在月影婆娑的海岛。无论周围有多少双眼睛,无论分贝达到怎样的嘈杂,真正的阅读注定孤独。‎ ‎14.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不论你读的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真正的阅读要旨在于你从书中读到的内容要能在生活中形成有用的养分。‎ B. 不论你读是纸质书和电子书,真正的阅读要旨在于你从书中读到的内容要能在生活中形成有用的养分。‎ C. 不论你读的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真正的阅读要旨在于你从书中读到的内容是否能在生活中形成有用的养分。‎ D. 无论你读的是纸质书和电子书,你从书中读到的内容能在生活中形成有用的养分才是真正的阅读要旨所在。‎ ‎15.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一代先哲就被幽禁在里面B. 就把精微广博的文化珍藏在里面 C. 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D. 精微广博的文化就被珍藏在里面 - 17 -‎ ‎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大相径庭 耳濡目染 登峰造极 灯红酒绿 B. 大相径庭 潜移默化 无与伦比 灯红酒绿 C. 泾渭分明 潜移默化 登峰造极 纸醉金迷 D. 泾渭分明 耳濡目染 无与伦比 纸醉金迷 ‎17、下面是我校某文学社社长给校长写的一封信,其中有五处在表达上不妥当,请找出并改正。(10分)‎ 尊敬的校长: ‎ 您好!‎ 我是贵校XX文学社的社长,我社想出版一本名为《青春足迹》的书。这本书收录了我社同学的88篇大作,是我们文学社全体成员智慧的结晶。请您抽出时间拜读,并为这本书写一篇序言。您是著名的教育家,能得到您的鼎力相助,我社一定会蓬荜生辉。希望您能同意,在此先表歉意!‎ 祝您工作顺利!‎ XX文学社 ‎ ‎2018年11月7日 ‎(1) _________________ 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 应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 应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 应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_________________ 应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 某州警察局要通过系列考核招聘一批监管高速公路的巡逻警察。笔试得分排在前10%的应试者自动被淘汰,其余进入下一轮。有人不服,告到法院。但法院的裁定是:警察局的做法顺理成章。因为每天在公路上巡逻是很枯燥的重复劳动,拦截超速行车者又非常危险,需要警察勤恳踏实、忠心敬业。根据以往的经验,那些考试中分数较高的人,往往过于聪明伶俐、机敏活络,很难长期在这份工作上恪尽职守。而警察局需要的恰恰是那些不但能胜任并喜爱该项工作,而且能够长期以此为职业的人。‎ - 17 -‎ 分数之间,诚有高下;分数背后,更有文章。针对这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 参考答案 一、(21分,每小题3分)‎ ‎【答案】1. B 2. C 3. A ‎ ‎【1题详解】试题分析:A项是解决“中国问题”思维失效的举例,C项是不能灵活思考“‎ - 17 -‎ 中国问题”的原因,D项是不能灵活思考“中国问题”的后果。这种题型较为简单,无非是抓住概念的特点来衡量,即揭示事物本质属性(最为全面的)的选项是正确的;还有一种就是重要概念(词语)之间形成的各种判断(试题中表现为选项),解答这一类型题目的技巧是——抓住选项中的“关联词”(揭示逻辑关系,即各种各样的判断)“虚词”等标志;若没有这些标志,就要认真分析选项句子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再回到文中仔细对照。‎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题详解】试题分析:C错在“构成对比关系”。 解答这类题,关键是依靠题干找准答题区间,着重研读某一段落。一定要注意熟悉原文的大致内容,理清思路;二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基础上,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照分析,辨清意思是否有差异。‎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题详解】试题分析:A.偷换概念,“未知”被偷换成“现实”;B.曲解文意,将原文“回避反思,回避新思想”曲解为“被迫进行反思而接受新思想”;C.改变范围,“只能”改变为“往往会”。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锁定答题范围,将选项对应原文信息,合理筛选。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C 5.B ‎【解析】4.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本题属于非连续性阅读材料,尤其要注意材料中图表的解读,关注数据间的比较。C项,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有可能出现不同年级学生参加同一次考试的现象。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A项,“从投档到院校录取变为投档到专业录取。录取批次将逐步取消”错误,录取方式“按院校还是按专业投档,只有少数省份已经在改革方案中提及”。C项,“考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弥补考试分数的不足”错误,综合素质评价只是作为录取参考,并非依据,“弥补考试分数的不足”属无中生有。D项,河北省条件成熟时探索为考生提供两次外语考试机会。故选B。‎ ‎6.①了解本省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②规划个人人生及专业发展方向;③关注高校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合理选择科目组合,④立足个人全面发展,培养兴趣与特长,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答案】7. D 8. B 9. C ‎ ‎10. ‎ - 17 -‎ ‎(1)这时郭千里(被)授职将要担任监丞,朱震说:“郭千里侵占强夺老百姓的田地,曾经受到追究惩处,希望(皇上)停止(对他的)新的任命。‎ ‎(2)本朝景德二年,真宗皇帝处于明德皇后的丧期,过了一个月之后就除去了丧服。‎ ‎【解析】‎ ‎【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的意思是“如果挑选优秀将帅率领军队镇守这里”,中间不能停顿,故排除A项、B项;“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从句式和内容两方面判断,应从“御”后断开,排除C项。句意:荆州、襄阳之间,沿着汉江上下,肥沃的田地绵延七百多里,如果挑选优秀将帅率领军队镇守这里,召集流落逃亡的老百姓,发展农业生产,种植粮食,贼寇来了就抵御,贼寇逃走了就耕作,不超过三年,军粮就会自足自给。故选D。‎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宋代,全国划分为若干个行省”“地域与现在的河南省相当”错误。元朝开始设立“行省”,金代“行尚书省”、元代“行中书省”的简称。中国古代地方官署名。元置丞相、平章等官总揽该地区政务,行省成为地方最高的行政区划名。明代改为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行省。清代恢复行省,现代的“省”制即源于此。文中“河南”指黄河以南。故选B。‎ ‎【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由当地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担任太守”有误。结合文本内容“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有治效者优加奖劝”分析,听凭老百姓自主选择慈爱和善有仁德之心的人(担任官职)。故选C。‎ ‎【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 - 17 -‎ ‎)“除”,授予官职;“作”,担任;“按治”,追究惩处;“寝”,停止。(2)“居”,处在、处于;“既”,……之后;“易月”,古代丧礼;“而”,连词,就;“除服”,除去丧服。‎ ‎【点睛】参考译文:‎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应试考中政和年间进士,在州县任职时以廉洁著称胡安国一见到他后就非常器重他,将他推荐给宋高宗,高宗征召他为司勋员外郎,朱震称病没有赴任。恰逢江西制置使赵鼎进入朝中担任参知政事,皇上向他征询当代的人才,赵晶说:“我所了解的朱震,学问渊深广博,清廉正直格守正道,在读书人中首屈一指,让他担任讲读的职位,一定会对陸下有所裨益皇上于是下令征召朱震朱震到了后,皇上用《易经》《春秋》的旨意来考问他,朱震都用自己的所学来回答。皇上(听了之后)很高兴,提拔朱震担任祠部员外郎,兼任川、陕、荆、襄都督府的详议官。朱震趁机上书说: “荆州、襄阳之间,沿着汉江上下,肥沃的田地绵延七百多里,如果挑选优秀将帅率领军队镇守这里,召集流落逃亡的老百姓,发展农业生产,种植粮食,贼寇来了就抵御,贼寇逃走了就耕作,不超过三年,军粮就会自足自给。(然后)选择有利的时机出兵,席卷黄河以南,这是以逸待劳、万无一失的计策。”(不久)朱震升任秘书少监兼御前侍讲这时郭千里(被)授职将要担任监丞,朱震说:“郭千里侵占任夺老百姓的田地,曾经受到追究惩处,希望(皇上)停止(对他的)新的任命”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这时,虔州(很多)老百姓做盗贼,皇上对这件事感到担忧,于是挑选优秀的大守前往虔州(任职)以安抚当地百姓在(新太守)将要赴任时,朱震对(皇上)说:“如果让当官的人廉洁奉公而不侵扰老百姓,那么老百姓自然安定,即使引诱他们当盗贼,他们也不会做的,希望皇上诏令新大守一到任,就把本郡及其所属各县中贪赃枉法、行为不端的官吏一一列出,(将他们)全部罢免,听凭老百姓自主选择慈爱和善有仁德之心的人(担任官职),有政绩的人加以优待奖励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按照先例,皇上正逢丧期没有祭祀庙堂的礼节。当时徽宗去世后还没有祭祀于祖庙,太常少卿吴表臣就奏请皇上举行明堂祭祀礼节。朱震于是上书说: “《王制》说:‘(天子)居丧三年不举行祭礼,(期间)只祭祀天地社稷,称为越绋行事。’《春秋》上写道:‘夏五月乙酉,这一天是吉日,大祭庄公。’(公羊传》解释说:‘这是讥讽开始不实行三年的丧制啊。’ 本朝景德二年,真宗皇帝处于明德皇后的丧期,过了一个月之后就除去了丧服。(因为)当时没有实行三年的丧制,专门实行以一天代替一月的制度,(真宗皇帝的做法)是可以的,在(实行了三年丧制的) 今天再这样做就是错误的。”宋高宗绍兴七年,朱震因病辞去职务而自请充任祠禄官(祠禄官为主管祭祀的闲职,一般由年老不能任事的大臣担任),不久任礼部贡举,恰逢生病而去世。‎ ‎【答案】11. C 12. 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客居天涯的凄寒,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对自己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 17 -‎ ‎【解析】‎ ‎【11题详解】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项,“是雪落霜重的寒冬之夜”错误,“霁”指雨雪停止,云雾散开,天色放晴。B项,“鼓角连响五遍”错误,“五更”不是“五遍”,是接近天明的意思。D项,“有音乐和书籍与自己相伴,任凭人间世事变迁不定,也不会感到寂寥”错误,“人事”是亲朋的存亡情况,“音书”是消息和书信。消息和书信断绝,只好任凭寂寞孤独。故选C。‎ ‎【12题详解】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诗首联“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的冬日特点,而且使人觉得时光飞逝;“天涯”指夔州,暗含有沦落天涯意;颈联诗人用“鼓角”“五更”“声悲壮”表明了兵戈未息、战争频繁不断;颈联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真实形象地表现出来“野哭”、“ 夷歌”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尾联诗人化用左思典故,在比较中含蓄而深沉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人事音书”即人情世故,“漫”即随他,不管他,流露出诗人极为忧愤感伤的情绪。‎ ‎【答案】:13、(1)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2)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3)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 (5)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6)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7)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答案】14 A 15. C 16. B ‎【解析】‎ ‎【14题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用词不当,和“不论”搭配的应该是“还是”,可排除B、D两项;一是一面对两面不搭配,应把“是否能在生活中形成有用的养分”中的“是否”去掉,排除C项。故选A。‎ ‎【15题详解】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是一道选填衔接句的题目,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根据文意,“他也不会恼”“穿越历史的灰尘与他对话”,这里的“他”指的是“一代先哲”,先排除B、D;再根据陈述对象的一致,排除A。故选C。‎ - 17 -‎ ‎【16题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大相径庭”指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是非、好坏分明。语境是“下一页的趋势,它们经常同我的想象”,强调不同,用“大相径庭”。“耳濡目染”指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变化。语境是“细细研读”,用“潜移默化”。“登峰造极”比喻水平达到最高点。“无与伦比”指没有能够比得上的。语境是“语言搭配”用“无与伦比”。“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纸醉金迷”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语境是“闹市”,用“灯红酒绿”。故选B。‎ ‎17.【答案】①“贵校”改为“咱们学校”(或“学校”,或删掉“贵校”)。‎ ‎②“大作”改为“作品”(或“文章”或“习作”)。‎ ‎③“拜读”改为“阅读”。‎ ‎④“蓬荜生辉 ”改为“倍感荣幸”。‎ ‎⑤“歉意”改为“谢意”‎ ‎【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贵校” “大作”“拜读”均是敬辞,用在此处不当,应该用谦辞。“蓬荜生辉”用于家中,此处不当;文段中没有表达抱歉的意思,不合语境。‎ 四、作文(60分)‎ ‎18..【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可多角度立意:(1)从用人者的角度:选拨人才的标准顺以工作的需要为准心,尽有所长寸有所短。(2)从人才自身的角度:一个能力有大小,找对地方,找准角色,拥有别样的优秀。(3)从在校学生的角度:不要为自己的学分低人一等而忧伤,相信自己,发展自己,有一技之长总会有用武之地。 ‎ 拟题举例:(1)优秀“相对论”(从评价机制出发) ,(2)合适的才是最好和(从用人出发) ,(3)“卷面”与“路面”(从人才自身出发), (4)部分是分数惹的祸, (5)“分数”万种, (6)为分数饯行 ,(7)老去的天分, (8)掀起分数的盖头来, (9)不以高分论英雄 ,(10)唯分数论错, (11)分数绝不是惟一的标杆 ,(12)分数一把多用途的标尺, (13)不选“高”的只选“要”的 ,(14)我劝天公重抖擞 ‎ 提纲举例:‎ 题目:卷面与路面 ‎ - 17 -‎ 基本纲目:(1)从自然和生活的视角,提出优秀是相对的,卷面的分数不是衡量人才的惟一标准,在用人方面,“有用”是目的,用“长”是智慧。‎ ‎(2)分是死的人是活的。调整标杆,量才录用,用人之长用己之长。刘邦用人之长;巴尔扎克的经商之败与创作主成。优与劣是相对的,且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3)启示思考当今考试及用人的评价机制(以分数排名、一考定终生)。‎ 点睛:透过材料,我们能挖掘出“根据实际录用人才,唯才是举”“分数背后重能力、素质、品格”“分数并非是衡量才能的唯一标准”等内涵;再审读话题,要注意“背后”是“分数”相对方面,也就是能力、素质、人格、道德、生存本领、自强力度……两者结合,我们就能确立题旨了。像“分数背后重实际、选人才”“重分数,更要重人格(能力、素质、道德)”“不惟分数是举”“不应片面地看待分数”“分数与能力不是死对头”等立意都可以说是准确地把握了题旨。‎ 这一作文审题方面的失误可能有两点:‎ ‎(1)观点片面或偏激 有同学把分数和能力、素质看成一种对立关系,认为分数代表“无能”,有能力才算有本事,写出了类似“分数是次要的,能力才是主要的”“高分者大多低能”“不要分数,要体魄”“让高分者见鬼去吧”等片面或偏激的观点。‎ ‎(2)偏离主题,不能把握题旨 有的同学把关键词扩展为“获得(高)分数的背后的原因”,把主题确立在怎样获取高分上,从而大谈特谈“勤奋”“坚韧”等;还有同学写“分数的背后”有辛勤的汗水、有父母的关爱、同学的支持,写着写着变成了“奋斗”“亲情”“友情”而忘了原来的主题;还有的同学只见“分数”不见其他,在文章中写“分数的重要性”“学生离不开分数”,这样写,立意也偏了。‎ - 17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