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全*品*高*考*网, 用后离不了!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龙图腾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龙无疑是古人的一种艺术创造。它是从鱼、鳄、蛇和云、电、虹等一个个具体物象而来,经过由众多人参与的模糊集合,形成一个建立在各个具体物象之上,又涵蕴着各个具体物象的新的形象。它的形成过程,是“美”的因素集纳的过程,用一句人们常说的话,就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间渗透着、灌注着古人的神话猜想、宗教体味、审美快感和艺术情趣。‎ 图腾(Totem),原为美洲印第安鄂吉布瓦人的方言词汇,意思是“他的亲族”。图腾崇拜的核心是认为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和自己的氏族有血缘关系,是本氏族的始祖和亲人,从而将其尊奉为本氏族的标志、象征和保护神。世界各国不少学者,都对图腾崇拜这一既古老又奇特的文化现象做过考察和研究,普遍认为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经有过图腾崇拜,其残余在近现代一些民族中还可以看到。‎ 最早提出龙图腾说的是闻一多。闻先生在他的一篇专门谈论龙凤的文章中这样说道:“就最早的意义说,龙与凤代表着我们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夏民族和殷民族,因为在‘鲧死……化为黄龙,是用出禹’和‘天命玄鸟(即凤),降而生商’两个神话中,人们依稀看出,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凤是原始殷人的图腾(我说原始夏人和原始殷人,因为历史上夏殷两个朝代,已经离开图腾文化时期很远,而所谓图腾者,乃是远在夏代和殷代以前的夏人和殷人的一种制度兼信仰),因之把龙凤当作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可说是再恰当没有了。”‎ 那么,龙图腾是如何形成的呢?闻先生在他的名篇《伏羲考》说:龙这种图腾,“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是“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 龙图腾说由20世纪40年代起步,至今流衍不衰,一度还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观点。到了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开始质疑龙图腾说,并出现一些否定性观点。如:“无论如何,图腾物总是自然界中实有的物体。因为说到底,图腾制体现的也正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因此,如果依据通行的理论和被学界接受的材料,龙作为一种图腾同时又不存在于自然界中是难以令人接受的。”(阎云翔)“迄今为止,考古学、历史学均无可信资料证明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一个强大的以蛇为图腾的氏族部落,至于兼并与融合其他以马、狗、鱼、鸟、鹿为图腾的氏族部落的说法更是完全出于臆想。”‎ 学者们还指出,将中国古文物上出现的动物造型或纹饰视作图腾的表现形式,也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考古学中的某一类型文化与社会学中某一氏族部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从时空范围上讲,前者比后者大得多。因此,某一类型文化中的某种纹饰与某一氏族的图腾划等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还有的学者从图腾文化的基本特征提出悖论,如:图腾是氏族群体成员崇敬的对象,是不得损伤、杀害和食用的,而在中国的古代典籍和神话传说中,不乏贬龙、辱龙、斗龙、斩龙以及食龙的载述。 ‎ ‎ (节选自《中华文艺·龙文化》)‎ ‎1.根据文意,下列有关“图腾”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闻一多认为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龙同凤一样是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 B.图腾崇拜这一既古老又奇特的文化现象曾经存在于世界上许多民族中,其残余在近现代一些民族中还可以看到。‎ C.龙图腾说一度成为主流观点,到了20世纪80年代,才被学术界否定。‎ D.有学者认为图腾物总是自然界中实有的物体,图腾制体现的也正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句子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龙图腾是建立在鱼、鳄等具体物象之上,又涵蕴着各个具体物象的一种艺术创造,它的形成渗透着古人的神话猜想、宗教体味、审美快感和艺术情趣。‎ B.闻一多认为龙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中虚拟的生物,龙图腾是在蛇等图腾基础上糅合而形成的。‎ C.一些学者认为,以蛇为图腾的氏族部落逐渐兼并与融合了许多其他弱小的以马、狗、鱼、鸟、鹿为图腾的氏族部落的说法是出于臆想。‎ D.迄今为止,没有可信资料证明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一个强大的以蛇为图腾的氏族部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句子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有的学者认为图腾物总是自然界中实有的物体,龙作为一种图腾同时却又不存在于自然界中是难以令人接受的。‎ B.图腾崇拜的核心是认为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和自己的氏族有血缘关系,是本氏族的始祖和亲人,故将其尊奉为本氏族的标志、象征和保护神。‎ C.有的专家认为在中国的古代典籍和神话传说中,不乏贬龙、辱龙、斗龙、斩龙以及食龙的载述,这与图腾文化的基本特征是相悖的。‎ D.因为考古学中的某一类文化与社会学中的某一氏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有的学者认为某一类型文化中的某种纹饰与某一氏族的图腾划等号,可能是错误的。‎ ‎【答案】‎ ‎1.C ‎2.A ‎3.D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信息集中在第1.4.5段。第一段开头原文是“龙”而不是“龙图腾”。‎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题中的A项就是曲解文意。‎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本题着眼于对文中信息的理解。信息区间跨越全文。原文第5段学者们指出,将中国古文物上出现的动物造型或纹饰视作图腾的表现形式,是非常错误的。D项“可能错误的”与原文不符。‎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曲解文意”“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 ‎ ‎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余阙,字廷心,世家河西武威。少丧父,授徒以养母,与吴澄弟子张恒游,文学日进。元统元年,赐进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为政严明,宿吏皆惮之。俄召入,应奉翰林文字。以不阿权贵,弃官归。寻以修辽、金、宋三史召,复入翰林,为修撰。出为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会莫徭蛮反,右丞沙班当帅师,坚不往,无敢让之者。阙曰:“右丞当往,受天子命为重臣,不思执弓矢讨贼,乃欲自逸邪!”沙班曰:“郎中语固是,如刍饷不足何?”阙曰:“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至正十二年,改宣慰司为都元帅府,治淮西,起阙副使、佥都元帅府事,分兵守安庆。于时南北音问隔绝,兵食俱乏,抵官十日而寇至,拒却之。乃集有司与诸将议屯田战守计,环境筑堡寨,选精甲外捍,而耕稼于中。明年,春夏大饥,人相食,乃捐俸为粥以食之,得活者甚众。民失业者数万,咸安集之。升副元帅。十五年夏,大雨,江涨,屯田禾半没,城下水涌,有物吼声如雷,阙祠以少牢,水辄缩。秋稼登,得粮三万斛。俄升都元帅,守安庆。十月,贼薄城下。戊申,贼并军攻东西二门,西门势尤急,阙身当之,徒步提戈为士卒先。士卒号哭止之,挥戈愈力,斩首无算,而阙亦被十余创。日中城陷,城中火起,阙知不可为,引刀自刭,堕清水塘中。阙妻耶卜氏及子德生、女福童皆赴井死。‎ 城中民相率登城楼,自捐其梯曰:“宁俱死此,誓不从贼。”焚死者以千计。阙号令严信,与下同甘苦,然稍有违令,即斩以徇。当出战,矢石乱下如雨,士以盾蔽阙,阙却之曰:“汝辈亦有命,何蔽我为!”。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卒时年五十六。 ‎ ‎(节选自《元史·列传》,有删改)‎ ‎4.下面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B.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C.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D.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5.对文中加点词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 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例如贞观、靖康、元统、至正、康熙等。‎ B.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后来泛指官吏。‎ C.古代祭祀、宴会时,牛、羊、豕三牲具备为太牢,只有羊、豕则为少牢。‎ D.古代人用天干地支来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如文中的戊申就指至正十五年十月。‎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余阙政令严明。余阙执政泗州时,即使是经验阅历丰富的官吏们都很怕他。余阙治军也很严明,如果有人违背军令,他就会将其斩首示众。‎ B.余阙正直敢言。莫徭蛮反叛之时,右丞沙班以粮草不足为借口,不愿征讨叛军,官员们都让着他,只有余阙敢站出来,直言右丞应当出征。‎ C.余阙与下属同甘苦。在战场上,余阙不理会士兵们的阻止,身先士卒,杀敌无数;余阙还拒绝士兵们用盾牌为自己遮挡落下的箭矢和垒石。‎ D.余阙体恤民情。百姓遭遇饥荒,甚至人吃人的时候,余阙捐出俸禄赈济灾民;洪水淹没了屯田,他祭祀祈求洪水退去,当年秋天取得丰收。‎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阙曰:“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5分)‎ ‎(2)城中民相率登城楼,自捐其梯曰:“宁俱死此,誓不从贼。”(5分)‎ ‎【答案】‎ ‎4.C ‎5.D ‎6.B ‎7.(1)余阙说:“右丞只管放心地出征,粮草的事是不难达成的。”他下令催促粮饷,三日后全都齐备,沙班出师。(5分。译出大意给1分;“第””此”“致”“趣”四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城中的百姓相继登上城楼,然后自己撤掉了登楼的梯子,并说:“宁愿全部死在这里,也誓不投降敌人。”(5分。译出大意给1分;“相率”“捐”“死此””从”四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本题中的“对曰”我们可以抓住“曰”来断句。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项中“官员们都让着他”错误,原文“无敢让之”的意思是“无人敢责备他”。‎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即可发现问题所在。‎ ‎7.‎ ‎【试题分析】翻译句子,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 “第””此”“致”“趣”;(2) “相率”“捐”“死此””从”。‎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余阙,字廷心,先世居河西武威。余阙年少就丧父,以收授门徒来赡养母亲,与吴澄弟子张恒交游,文学造诣日进。元统元年,赐进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执政严明,经验阅历丰富的官吏都忌惮他。不久奉诏回京,授翰林文字。因不阿谀权贵而弃官归家。不久因为朝廷修辽、金、宋三史,余阙奉诏再入翰林院为修撰。后又出京担任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适逢莫徭蛮造反,朝廷右丞沙班应当率军去镇压,但他坚持不肯去,无人敢责备他。余阙说:“右丞应当前去,你受天子之命为重臣,不想着出兵讨贼,是想图安逸吗?”沙班说:“郎中的话固然是对的,但粮草不足怎么办?”余阙说:“右丞只管出征,这粮草的事是不难达成的。”他下令催促粮饷,三日后全都齐备,沙班出师。至正十二年,朝廷改宣慰司为都元帅府,治理淮西,起任余阙为副使、辅助签批都元帅府事宜,分兵驻守安庆。当时南北音信隔绝,兵力粮草都很缺乏,余阙到任仅十日反元义军就来进攻,余阙领兵回击,敌人被击退。他召集官吏和诸将商议屯田与战守之计,(决定)环绕辖境周围修建堡寨,选精兵对外御敌,在堡寨之内耕种粮食。第二年,大闹春荒,人相食,余阙将其俸禄用来买米施粥,赈济灾民,得以存活的灾民很多。有数万失业的百姓,都得到安置。十五年夏天,天降大雨,江水上涨,屯田稻谷有一半被淹,城下江水涌入,有什么东西吼声像雷鸣一般,余阙用少牢祭祀,洪水就退去。秋粮(得以)丰收,得粮三万斛。不久,余阙升任都元帅,驻守安庆。十月,叛军逼至安庆城下。十一月八日,叛贼攻打安庆东西二门,西门形势尤其危急,阙迎敌而上,提戈抗敌,身先士卒。士卒们哭喊着想阻止他,但他更加用力地挥动长戈,斩首了无数敌人。但是余阙身受十几处创伤。中午时分,城池被攻陷,城中着起了大火,余阙知大势已去,无可挽回,便引刀自杀,倒落在一处清水池塘之中。余阙的妻子耶卜氏、儿子德生、女儿福童皆投井而死。城中的百姓相继登上城楼,自己撤掉了登楼的梯子,并说:“宁愿全部死在这里,也誓不投降敌人。”烧死的人以千计。余阙治军号令严明,与下属同甘共苦,但军士稍有违反军令的,就会马上处斩示众。当他出战之时,箭矢垒石纷纷落下如同下雨一般,军士们用盾牌为他挡遮,余阙回绝说:“你们也有命,为什么要挡遮保护我呢?”平时稍有空闲,就注解《周易》,率领各位学生到郡学(郡国的最高学府)集中讲授,令军士站在门外听讲,也使他们明白尊君亲上的义理,确有古代良将的遗风。余阙死的时候五十六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渔家傲 朱服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①光阴能有几?金龟②解尽留无计。寄语东城沽酒市。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注】①九十:春光三个月共九十天。②金龟:指所佩的玩饰,唐代诗人贺知章曾经解金龟换酒,以酬李白。‎ ‎8.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9.词的下片运用了那些表达技巧?请简要赏析。(6分)‎ ‎【答案】‎ ‎8.这首小词,借惜春伤春以抒愁怀。上片写春景:细雨如丝,烟笼杨柳。水流花落,春光将尽,眼前景色惹人愁思。下片抒情:流光似水,浮生如梦,唯有酒中寻乐,嘴里忘忧,表现了作者的感伤情绪。(答出具体的思想感情,给2分;结合内容分析,给3分)‎ ‎9.下片运用了反问、用典、直抒胸臆等表达技巧。“九十光阴能有几?”一句巧用反问,突显了春光之短暂;“金龟解尽留无计”运用贺知章解金龟换酒以酬李白的典故,表达了即使解尽金龟换酒相留,也不能挽留住春天的脚步的遗憾;最后三句直抒胸臆,为驱遣春愁,东城买醉,喝他个一醉方休,以换取暂时的欢乐。(答出两种手法,给2分;赏析具体合理,给4分)‎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中国古典诗歌虽说内容纷繁复杂,但细究起来就两部分内容:写景、抒情。这是中国诗的特点所在,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所在。而分析景物中的情感正是考生的弱项。那么,如何透过景语找出并分析内在的情感呢?1.抓住景语中的情感暗示语。例如题中的“愁无比” “而今乐事他年泪”等。2.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特征。从冷暖体味悲喜。“墨分五彩,词含一情。”冷暖是从色彩学的角度将词汇分为两大情感色系,以体味诗词文赋中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冷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是悲伤。规范答题:1.审题:主要审两点:一是所给语言片段的位置和内部的层次(前面说的“句”“联”“片”等);。二是所给语言材料是整首诗还是诗中的片段,弄清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涉及分析情感题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材料是局部的,则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来分析;如是整体,则要分成几个局部来看。2.答题:(1)答题时特别强调:①置身诗境。通过阅读,置身诗境,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与审美经验,与诗人取得共鸣;借助联想与想象,进入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获得新奇的审美体验。②以意逆志。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本题的考查方式比较特别,先给出情感类型,翻过老让考生回到诗句中,找出相关的景语和情语。‎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这是考查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古诗鉴赏中,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再次强调答题要领: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注意: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倒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考生在具体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例如本诗中就运用了反问、用典、直抒胸臆等艺术手法,考生答题时要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赏析,不可只背术语。‎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 ”。‎ ‎(2)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为君王所不察,为小人所诬陷后,人生走投无路,内心陷入极度的苦闷失意的句子是“ , ”。‎ ‎(3)刘禹锡《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两句是:" , ”。 ‎ ‎【答案】(1)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2)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侘傺”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34个鸡蛋 李暖暖从家里跑了。‎ 李暖暖是跟她爸爸赌气走的,原因很简单,她已经快混完大学,拿到毕业证了,理所当然地要求她有着显赫身份的爸爸给她找一份好工作。李暖暖的爸爸说,你做梦吧。‎ 李暖暖去的地方,是甘肃省和青海的交界。那也不是李暖暖盲目跑去的,学校早就动员他们去西部做志愿者,李暖暖只是一赌气报了名而已。‎ 终于,在李暖暖她妈也就是我二婶的要求下,我决定趁着出差的机会去看看她。‎ 可以想像我带的行李有多重,大包小包的包裹里,竟然还有果冻和巧克力。李暖暖的妈说:“这是李暖暖最爱吃的。”没办法,我就拖着几个大袋子上火车,下火车,转大巴,下大巴,再转小公共汽车,结果还要步行三公里。是土路,刚刚下过雨,泥泞得根本抬不动脚。‎ 碰到一个赶着毛驴车的男人。听到我找李暖暖,二话没说就把我的人和袋子全都放在毛驴车上。半个小时后,他将我带到了那个小镇子。很小很小的镇子,只有一条街道,两旁的房子低低的旧旧的,男人指着一个低矮围墙围起的院子说,那就是学校。‎ 下课了,孩子们跑出来,男人跟一个孩子说了什么,那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小男孩飞快地跑向教室,拉了一个女孩出来。‎ 女孩穿着简单的黑色纯棉T恤和黑色牛仔裤,乌黑的头发短而整齐。她抬起头来看我。那个瞬间,我心疼了。我不到23岁的妹妹李暖暖,黑了,瘦了,她还剪掉了一头自己最最喜欢的长头发。以前的李暖暖,天天穿得怪异而艳丽,喜欢那些小首饰,曾经在一只耳朵上戴过四个耳饰,为此差点儿被她爸赶出家门……而现在的她,素面朝天,极其简约。‎ 李暖暖在呆了片刻后大喊一声,—把抱住了我。等她终于从我怀里抬起头,我看到她哭了。‎ 那天下午,李暖暖在镇子最好的一家饭店招待我,还有她的三个学生。李暖暖说,他们是班里最穷的孩子,可能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肉。那顿饭,我几乎吃不下去,只陪她一起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我说再要两个菜,被李暖暖制止了,她小声说:“我不想他们知道别人可以生活得很优越,不想让他们早早地为此而自卑。”    ‎ 吃过饭,李暖暖叮嘱几个孩子回家,然后我们回了她的宿舍。李暖暖说,这是全校最好的房子,窗子是玻璃的。墙壁显然是刚刷过不久,不均匀的白色石灰覆盖不住曾经的许多污渍。‎ ‎“暖暖,”我说,“反正也快半年了,你跟我回去。”她摇头,很坚决地摇头,“不行,我答应了这些孩子,一定把他们送到初中。”‎ 原本,李暖暖和她爸爸赌气,非要去个最穷的地方,以折磨自己来惩罚他。结果她就来了,但她还没放下行李就后悔了。她没见过这么穷的地方,还有那么破的教室,那些教室的窗子,竟然冬天全都堵上,夏天全部敞开,根本没有玻璃。还有那些孩子,都那么脏兮兮的……‎ 李暖暖当时就想走了,但她没有走掉,因为所有孩子的家长,竟然都在那里等她,那些面容卑微的家长,是为了给她,一个愿意来教他们孩子的老师鞠躬的。当那些乱蓬蓬的脑袋一齐低下去,李暖暖的脚就走不动了,就被钉在了那里,花白头发的校长拿过了她的行李……‎ 李暖暖的班里有32个学生,从她第一天上课的时候,第一排的第一个孩子,拿了一个鸡蛋给她,第二天第一排第二个孩子也拿了一个鸡蛋给她,那是个羞涩的男孩,给她鸡蛋时,脸红红的,不说话……结果32个孩子每天都轮流给她拿鸡蛋。直到有一天,在她收到第34个鸡蛋的那天,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的奶奶找到学校告状,说孙子偷拿家里的鸡蛋,她才知道了真相:为了留住她,那些孩子商定,每天送她一个鸡蛋。‎ 那天,她在牛奶和巧克力中长大的李暖暖,抱着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放声大哭……‎ 晚上,我和李暖暖在屋里分那些果冻和巧克力,她分得非常仔细,专注的样子很像是一个给孩子分食物的母亲。‎ 在车站,李暖暖一直叮嘱我,回去要给她集资,没钱东西也行,给什么要什么。然后,依旧怨怨地说:“跟我爸要,就说我要20万赎身。”‎ 我答应着,心里始终酸酸的。她爸说,等到暖暖回来,我要让她去她想去的地方……‎ 临走,我把这话传给李暖暖,她笑呵呵地说,这老头,我原谅他了。‎ ‎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小说以细腻、生动的笔触,叙述了大学生李暖暖的一段支教经历,娓娓道来,情节看似简单,但蕴含着一种温暖人心的正能量。‎ B.李暖暖制止“我”再点两个菜,突出她心思细密的特点,表现了她对学生的深远之爱,也反映出她对社会存在不公有清醒认识。‎ C.文中用语言、肖像、动作等描写以及对比手法来刻画李暖暖的形象;她要父亲拿20万来为她赎身主要为了改变当地的教学条件。‎ D.文章标题简洁醒目,吸引读者;“34个鸡蛋”是文章的线索,饱含着孩子们对李暖暖的热爱,感动了李暖暖,使她决心留下来。‎ E.本文立意深刻,现实性强,谋篇布局主要扣住当前社会青年人心理成长过程中的叛逆问题,又涉及父母对孩子如何教育的问题。‎ ‎(2)小说第五段写到了“我”去看李暖暖时的路途境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析。(6分)‎ ‎(3)李暖暖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意图,有人认为抒写的是师生情的真挚,有人认为反映的是青年人的成长。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答案】‎ ‎(1)C (3分),A (2分),B (1分),D.E (0分)。‎ ‎(2)①写出交通的不便和路途的遥远,暗示暖暖所在镇子学校的破旧;②为下文暖暖朴素简约、坚强执着的形象作铺垫;③为揭示主旨创设条件,正是艰难环境的磨炼使暖暖成长成熟。‎ ‎(3)①任性、直率。与父亲赌气从家里跑出去,想折磨自己惩罚父亲;要父亲给20万为自己赎身等。②执着、坚强。在穷困的地方教书,变得朴素;坚持要将学生送到初中才走。③关爱、体谅他人。想离开看到家长的鞠躬走不动;带学生一起吃饭能顾及孩子自尊,给孩子分食物;原谅父亲。‎ ‎(4)观点一:我认为小说反映的是青年人在经历磨练后的成长。①对父亲态度的变化。由原来赌气离家,想折磨自己惩罚父亲,到最后原谅老人。②自己由个性到朴素。原来长头发,穿着怪异艳丽,喜欢首饰,到现在头发短而整齐,穿着朴素。③做事认真,顾及心理。决心把学生带到初中;带学生吃饭能顾及孩子自尊;分食物像母亲。观点二:我认为小说抒写的是在艰难教学中师生情的真挚。①老师热爱学生。带学生吃饭能顾及孩子自尊;决心把学生带到初中;分食物像母亲。 ②学生热爱老师,学生为留住老师,每天给老师送一个从家里偷来的鸡蛋,老师感动大哭。③为改善教学条件,暖暖让我给她集资,要他父亲拿钱来赎身;学校给暖暖最好的房子,家长都尊敬她。‎ ‎(2)试题分析:题干“小说第五段写到了‘我’去看李暖暖时的路途境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析。”这是一道小说情节的作用的题目,答题时抓住关键词语“第五段写到了‘我’去看李暖暖时的路途境况”,作用应该从(结构+内容)的角度答题。内容上,写出交通的不便和路途的遥远,暗示暖暖所在镇子学校的破旧;结构上为下文暖暖朴素简约、坚强执着的形象作铺垫;为揭示主旨创设条件,正是艰难环境的磨炼使暖暖成长成熟。‎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段落作用题解题思路:1.段落的作用(结构+内容)2.结构: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开头:统领全篇、引起下文、营造氛围。中间:承上启下、对比反衬、伏笔铺垫 。比如本题就是中间段落。结尾:首尾呼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3.内容:概括段意(方法:抄原句、提取重组、自己概括),联系主旨情感。 答题格式:结构(包括表现手法)+ 内容(表现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感情)。‎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李暖暖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是正面和侧面,正面主要是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主要是环境的烘托,对他人的影响以及他人的评价等,在文章中找到这些句子进行归纳,可以找到答案。‎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呢?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比如题中从“与父亲赌气从家里跑出去,想折磨自己惩罚父亲;要父亲给20万为自己赎身等。”“在穷困的地方教书,变得朴素;坚持要将学生送到初中才走。”“想离开看到家长的鞠躬走不动;带学生一起吃饭能顾及孩子自尊,给孩子分食物;原谅父亲”可以推测人物性格。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应当怎样从不同角度分析归纳小说的主题呢?首先,应该到题材中去寻找。题材中蕴含着主题,是主题分析的重要材料和依据。其次,分析小说的主题,还必须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如果对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以及它的时代背景缺少了解,那么很难获取小说的真正内涵和主题。第三,分析小说的主题,还必须联系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创作个性等,也有助于理解他的小说的主题。第四,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技巧,也是理解概括主题的重要方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小说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法。通过分析人物描写技巧,准确理解人物形象,就能正确把握小说的主题。那么,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①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②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的思想性格中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人物身上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③从小说精巧的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另外要注意,分析要恰如其分,符合实际情况,不能随意拔高或主观臆断。‎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王洛勇:我只演正面的中国形象 赵晓兰 王洛勇被称为“百老汇华裔第一人”,他因主演百老汇名剧《西贡小姐》而成为西方戏剧界的明星。《亚洲周刊》称:“由于他的表演,百老汇舞台历史将翻开新的一页。”《美国戏剧》则说:“美国应该承认更多像王洛勇这样的亚裔演员,从他身上可以预见中国演员、中国戏剧走向世界已为期不远。”‎ 王洛勇1958年出生在河南,11岁就离家去湖北十堰的一所戏曲学校学习京剧武生。他每天清晨就开始苦练基本功,摸爬滚打,舞刀弄枪,练就了扎实的表演基本功。1981年,他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4年后以优异的表现留校任教。‎ 谋得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但王洛勇并不满足。“大学毕业就教书,从理论到理论,总感觉自己有点误人子弟。”他对《环球人物》的记者说。在一次艺术节活动上,他遇上了一个美国代表团,了解到在美国,一部戏经常能演上七八年,最长的甚至演了30多年。他很不解:是什么样的经典能这样长演不衰?他也因此对百老汇的舞台产生了向往。‎ ‎1985年,他去路易斯安那大学学表演。可一到美国,他蹩脚的英语就露了马脚,路易斯安那大学的6000美元奖学金被取消。费尽周折,他最终就读美国波士顿大学戏剧表演系。“艰苦、劳累、饿肚子,穷得一文不名。整整好几年都是这么度过的。”王洛勇对记者回忆道。“在异国他乡,我靠的是中国人特有的坚韧不拔,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 在争取《西贡小姐》的表演机会时,舞台监督起初对他的英语水平表示怀疑。王洛勇对他说:“只要我能出现在《西贡小姐》的舞台上,我的英语就一定比台上所有的亚裔演员好。”演出成功后,连《纽约时报》都这样评价:“他清晰的英文吐字,让用母语演出的美国演员感到羞愧。”因为自幼学习京剧,王洛勇的表演功底很扎实。他还深入理解角色,挖掘出人物的深度。美国剧评家说他的表演“强烈控诉了殖民主义对亚洲文化的摧残”,称他“是个有鲜明个性的创造者”。‎ ‎“我在美国这么多年,没怎么演过正派人物——胆小的中国人,愚昧的中国人,无理的中国人,自扫门前雪的中国人,这些中国人加在一块儿,就是造成我们被人看不起的原因啊!”‎ 很长一段时间里,王洛勇都觉得表演和现实生活没有关系,但发生在女儿身上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他的看法,也坚定了他回国发展的念头。【来.源:全,品…中&高*考*网】那是女儿上二年级的时候,王洛勇接她放学。女儿见到爸爸一直闹别扭。经再三询问,孩子才告诉他说:“你总是演傻子,同学们都说我是傻子的女儿!”‎ 王洛勇这才恍然大悟。在美国电视剧《第三观察》中,他扮演一个生活在中国城里的父亲,女儿得了脑膜炎,他却只是在家里烧香拜佛,害得女儿差点死去。2002年,中央电视台请王洛勇回来演电视剧。听说是正面英雄形象,王洛勇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为了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为了孩子,也为了减少内疚之情”。‎ 王洛勇先后在《生死卧底》《林海雪原》等电视剧中扮演主要角色。他总会对角色加入自己的理解。主演《焦裕禄》,王洛勇循着焦裕禄的足迹进行考察,自己经历了一遍对这个模范人物由怀疑到深信不疑的过程。‎ 因为《简·爱》,王洛勇又重回话剧舞台。这部国家大剧院原创话剧2009年开演,如今已演出超过百场。“事实证明,经典永远能够打动人心。”王洛勇自己也被这个结果打动了,“这出戏讲两性之间的自由、平等、相互尊重,它强调女性的独立,女性在选择婚姻时对财产的割舍,这在很大程度上和中国的现实是一致的。”王洛勇说,在他的经验里,不论是百老汇还是好莱坞的作品,都一直强调主题先行。‎ 王洛勇一直想成为一名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文化大使”。于是,他在美国一些大学担任客座教授,传播中国文化;在一些国际文化活动上,他组织昆曲、京剧的演出;在演讲中,他把莎士比亚的《奥赛罗》同《霸王别姬》,《哈姆雷特》同《赵氏孤儿》相比较。‎ ‎“文化工作者对国家有责任,”王洛勇说,“艺术家不为自己的母亲和祖国歌唱,声音就永远没有力量。我以前为祖国做得太少,现在有机会了,在连接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上,我愿意做一块石头。”‎ ‎(摘编自《环球人物》,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包明廉:你在美国还是大学里教授戏剧的专业教师。‎ 王洛勇:我在美国有七八年的大学戏剧教学经验,我培养的学生很多在美国中小城市的剧团里任艺术总监。我曾问他们,我作为一名外国教师,你们向我学到什么?他们说:从你身上学到了不停地调整自己,走出低谷的经验。我听了感到欣慰。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愿意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奋斗经验与国内的同行和学生们交流。(包明廉《从百老汇到“林海雪原”——杨子荣扮演者王洛勇访谈》)‎ ‎②在索桥上大吼着“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出场,一副古道热肠的大侠模样,喝酒、作诗、斗鸡、吵架样样玩得转……对诗仙李白过于新鲜大胆的演绎,一些网友看了之后连呼李白形象雷人。面对网友“这个李白恶搞了我们熟悉的那个近乎于神的诗仙”的质疑,王洛勇回应说,“我们塑造的这个李白早已不仅仅是一个满怀诗意豪情的才子……”‎ ‎(赵永兵《王洛勇:李白不仅仅是一个诗人》)‎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 A.在美国,一部能够强调主题先行的大戏甚至能够演上30多年,这深深地震动了王洛勇,也使他对百老汇产生了向往之情。‎ B.王洛勇的路易斯安那大学的6000美元奖学金被取消,说明想学表演,单有扎实的表演功底是不行的,语言表达也必须要好。‎ C.为了演好焦裕禄这个正面人物,把他最优秀的品质展现出来,王洛勇亲自沿焦裕禄的足迹考察,这表现了他的敬业精神。‎ D.王洛勇认为,《简·爱》体现了两性之间的自由、平等、相互尊重和女性的独立,在一定程度上和中国的现实一致,这是这部戏取得成功的原因。‎ E.由于王洛勇从小学习京剧,有着扎实的表演基本功,所以他获得了《西贡小姐》的表演机会,做了主演,并且取得了成功。‎ ‎(2)王洛勇对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有着怎样的贡献?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概括。(6分)‎ ‎(3)这篇传记的正文部分是如何组织材料的?这样组织材料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6‎ ‎ 分)‎ ‎(4)王洛勇被称为“百老汇华裔第一人”,他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 ‎(1)答C给3分,答B给2分,答D给1分;答A.E不给分。‎ ‎(2)①主演百老汇名剧《西贡小姐》,获得成功,让美国人了解了中国演员和中国戏剧。②出演话剧《简·爱》,将西方的两性之间的自由、平等、相互尊重和女性的独立展现给中国观众。③利用国际文化交流平台,积极传播中国文化,宣传推广中国戏剧。④在美国大学教授戏剧专业,培养了一批卓有成就的学生,愿意把自己的奋斗经验与国内外的同行、学生交流。(每个要点2分,答对任意3个要点即可得满分)‎ ‎(3)①时序:以顺叙为主体,辅以插叙,使文章既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又丰富充实,增强了可读性和艺术感染力。②详略:以王洛勇在美国和中国的表演历程为主,辅以其他事件,使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③引用:引用王洛勇的原话,引用他人对王洛勇的评价,突出了王洛勇的形象,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文学性。(每个要点2分)‎ ‎(4)①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在学习京剧武生时,每天清晨苦练基本功,摸爬滚打,舞刀弄枪,练就了扎实的表演基本功;在美国求学时,过了几年艰苦、劳累、饿肚子的苦难生活;不停地调整自己,走出低谷。②积极进取,永不满足:他毕业后留在上海戏剧学院教书,但并不满足,向往百老汇舞台,就出国继续学习。③不惧权威,有自信心:在争取《西贡小姐》的表演机会时,面对舞台监督的怀疑,王洛勇坚信自己的英语一定会说得比台上所有的亚裔演员好。④深入研究,大胆创新:演出《西贡小姐》时,他能深入理解角色,挖掘出人物的深度;在出演一些电视剧时,他总会对角色加入自己的理解;大胆演绎李白形象。⑤爱国情怀:坚定回国发展的信念,只演正面的中国形象;在表演、教学、文化活动、演讲等场合,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每个要点2分,答对任意4个要点即可得满分)‎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篇传记的正文部分是如何组织材料的?这样组织材料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这是对文章结构、思路的考查。本文在组织材料时,以顺叙为主体,辅以“那是女儿上二年级的时候”插叙,使文章既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又丰富充实,增强了可读性和艺术感染力。叙述时以王洛勇在美国和中国的表演历程为主,辅以“那是女儿上二年级的时候”等其他事件,使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文中画还引用王洛勇的原话,引用他人对王洛勇的评价,突出了王洛勇的形象,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文学性。‎ ‎【考点定位】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人物传记,只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写小传也要遵循传记的特点,要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写前,必须详细的占有材料,如书面材料,调查的第一手资料等。写时,要严格选材,根据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如写牛顿一类科学家,应重点选择他们从事科学研究,在科学上作贡献的材料。如写自己同班同学的,应选择他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思想认识方面的材料。动笔时,还要恰当的组织材料,一般以时间为线索,用顺叙手法写。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有时也可以适当的插入议论。写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小传因篇幅所限,一般不能详尽的写出人物的一生,但也要大致介绍他(她)的生平经历,比较全面的展示他(她)的主要思想性格特征,透视人物的精神世界。因此,在写作之前要做充分的调查了解,尽可能全面的搜集有关的资料。2.要选取最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主要的思想性格特征,不能像履历表式的简单罗列。可以适当穿插一点抒情和议论。3.人物小传基本上采用客观叙述的方式,切忌作者主观色彩过强的大段评论。但同时,在记述过程中又不可避免的要显示出作者对人物思想品格、是非功过的态度和评价,因此,要努力保持全面、客观、公正的态度。本篇文章行文、选材都很典型。‎ ‎(4)试题分析:题干问的“王洛勇被称为‘百老汇华裔第一人’,他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这是一道局部信息筛选的题目,注意找准区位,选取关键的此句分条作答,答题关键词“取得成功的原因”“ 结合材料”,关键词出现在文章第一节,该题的答题区域在全文段,提取取得成功的原因的关键词语,主要是自身精神、性格方面加以总结,形成答案。‎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二 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第II卷 表述题 五、语言基础知识与运用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①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不论是“悼亡说”“恋情说”还是其他说 法,也不管论述得如何充分,和诗歌自身给我们的感受比起来,总是令人有 的感觉。‎ ‎②由于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强,解答诗歌鉴赏题时,经常出现 的情况,所以解答时不但要理解诗歌,还必须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 ‎③原来一些领导干部喜欢看上级脸色,专拣领导爱听的话说,汇报工作时 ,大话、空话、套话连篇,实情少、水分多;现在有所收敛了。‎ A.言不尽意     辞不达意    言不由衷 B.言不及义     含糊其辞    言不由衷 C.言不及义     辞不达意    言人人殊 D.言不尽意     含糊其辞    言人人殊 ‎【答案】A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比如本题中的词语,含义相近,但使用情况有区别。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了解。‎ B.“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以诗词为主题的大型全民互动益智节目,其赛制、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富有新意,力求打造一席特色鲜明的文化盛宴。‎ C.迪士尼动画影片《疯狂动物城》不仅故事有趣,动物主角可爱,情节引人入胜,而且能将哲理意义、文化内涵自然巧妙地融进精彩的故事情节中,给人以启迪。‎ D.在第53届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书展上,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开创了华人在这一世界儿童文学领域至高奖项上零的突破。‎ ‎【答案】C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比如D项,搭配不当,应改为“实现了……零的突破”。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比如A项,语序不当,应将“两千多年前”放在“文物”前面。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从草木虫鱼的生活,我发觉一个经验。我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方法,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目的。这并不是一种颓废的人生观。你如果说我的话带有颓废的色彩,我请你在春天到百花齐放的园子里去, ,然后再回到十字街头,仔细瞧瞧人们的面孔,你看谁是活泼,谁是颓废?请你在冬天积雪凝寒的时候,看看雪压的松树,看看站在冰上的鸥和游在水中的鱼,然后再回头看看遇苦便叫的那“万物之灵”,你以为谁比较能耐苦持恒呢? ‎ A.看落英缤纷,看蝴蝶漫天飞舞 ‎ B.看看蝴蝶飞,听听鸟儿鸣 C.静观草长蝶飞,莺鸣水潺 ‎ D.观蝴蝶高飞,闻鸟声低唱 ‎【答案】B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根据前后文意,以及本段文字善用叠词的语体特征,可选出最佳选项。‎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例如本题就是抓住与上下文衔接以及本段文字善用叠词的语体特征来答题的。‎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阅读经典,必须讲究读书方法,把好内容关。首先,要重视 ① 。古人有言,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 ② 。也就是说,读书前应明了目录,通过目录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有选择地读书。其次, ③ 。邓小平同志说,学马列要精。这个“精”主要是指精读原著、精读经典著作。通识著作则要泛读,以便在有限的时间里开阔视野,完善知识结构。‎ ‎【答案】①目录之学②不明,终是乱读③精读与泛读结合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题中这段话有两个相对的角度“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很强的逻辑关系,考生由一面可以推出另一面。答题是注意句式要一致。‎ ‎17.下面是关于“我国大学生最想从事的五项工作”以及“最想工作的地方”的调查情况。请阅读下面的调查统计表,然后回答问题。(6分)‎ 表一:我国大学生最想从事的五项工作 理想工作 企业管理者 公务员 医生 自己创业 法律工作者 比例 ‎20%‎ ‎8.3%‎ ‎8.4%‎ ‎52.8%‎ ‎10.5%‎ 表二:我国大学生最想工作的地方 理想工作地 所在地区的镇 所在地区的中心城市 国内大城市 所在地区的县 所在地区的村 比例 ‎10.6%‎ ‎30.4%‎ ‎34.2%‎ ‎15.8%‎ ‎9%‎ ‎(1)请综合表一、表二的信息,简要概括上述两个调查表反映的现象。(2分)‎ ‎(2)针对上述两个调查表反映的现象,请分析其原因。(4分)‎ ‎【答案】‎ ‎(1)(2分)示例一:我国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想要自己创业,(1分)并且都想到国内大城市和所在地区的中心城市工作。(1分)示例二:我国多数大学生不大愿意从事医生、公务员的职业,(1分)并且不愿意往所在地区的县、镇、村工作。(1分)‎ ‎(2)(4分)示例一:①绝大多数大学生想要自己创业,因为自己创业更具挑战性,大学生初出社会拥有闯荡的勇气和充足的精力,并且自己创业不受他人约束,比较自由。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大学生们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也充满信心。(2分)②大多数选择国内大城市和所在地区的中心城市工作,因为这些地方人口多,经济较发达,各种资源丰富,创造经济财富的机会更大。(2分)(意思相近或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二:①我国多数大学生不大愿意从事医生、公务员的职业,因为医生工作压力大,且工作时间较长,工作时间不够自由。所以选择这一职业的人不多。公务员工作过于稳定,收入较固定,工作时间不够自由,刚毕业的大学生们大多喜欢挑战和刺激,因此选择公务员的人也较少。(2分)②多数学生不愿意往所在地区的县、镇、村工作,因为这些地方经济发展与大中城市比相对落后,各种条件、资源都比不上大中城市,带来经济财富的机会相对较小。(2分)(意思相近或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图表反应问题的考查,考生答题时要紧密结合图表内容,做这类的题目要抓住主要的内容,一般应涵盖90%的内容,当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多数,可以舍弃一小部分忽略不计。要做好这类题目注意两个方面,首先要分清类型。如果是单个对象,那么考虑的是选取一部分,从问题入手,需要我们在分析表格的内容时要异中求同,同中求异,采用相加(并列关系),相并(主次关系),相异(相似关系)。‎ ‎(2)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针对上述两个调查表反映的现象,请分析其原因。”考生依据上题结论,结合社会实际,分析原因,言之成理即可,注意体重分值是4分,所以答案最少要有两点。‎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图文转换题就是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从近几年的考题情况看,有时只需将图表所包含的一般信息用文字表述出来即可,有时则需要将图表中所蕴涵的内在信息用语言表述出来,且往往表现为一些观点型或结论型的句子。由此可见,这种题型对考生敏锐捕捉信息,精确分析信息和准确精炼概括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图文转换答题方法。表文转换题解题思路及注意事项:解题思路:1.认真审题,明确要求。审题时,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说明对象和比较角度,例如本题中“简要概括上述两个调查表反映的现象。”;还有题干中句式要求和字数限制,有的题目还限定了以某个具体对象作为答案的主语。2.仔细分析图表,全面准确捕捉信息。如找出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3.依据题干要求,规范答题。答题技巧:①对图表基本内容进行概述:要忠实于图表,不要想象或虚构,主语一般是题目的调查对象,谓语部分概括主要数据的变化。一般用主谓句陈述。②第二问一般问从该图中得出什么观点或结论。答题要思考比较数字后得出的结果+调查的目的或调查得出的结果所蕴含的意义。答案用语不能离开调查的对象、目的,可优先选用题干(表题)中的词语。‎ 五、作文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世纪老人、一代才女杨绛先生,百岁高龄笔耕不辍,被称为“史上最高龄的小说作者”。即便在她103岁生日之时,也要谢绝外界一切做寿之礼,以续写的书稿为自己贺寿。杨绛先生曾说:‘我无名无位活到老,活得很自在。’”而现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对此,你产生了哪些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名声和实力 名实之间,有许多不可共存之处。‎ 曾经的许多人,他们选择了名利。例如李斯。他身为一个读书人,却为了一己私利,为了自己的宰相地位,做出了焚书坑儒这惨无人道的事。但他确实出名了。后来的人提起李斯时,不仅知道他是秦朝的开国丞相,还知道是他一手导演了秦二世的登基,酝酿了焚书坑儒的惨案。‎ 那么,名就应该抛弃了吗?也不然。‎ 例如从飞。我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伟大的人。他的贡献是从不间断的,他的援助是从未停止的。但我们周围的很多人只有在他临别之期才知道有这么一个义工。如果他能早点出名,那么他或许就不需要自己承担那么多失学儿童的学费了。‎ 因此我得出一个结论:名实双收才算大成功的人生。‎ 名声,是一座花园。‎ 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座花园。‎ 谁在花园里栽种迎春、茉莉、玫瑰、牡丹等各种花卉,辛勤耕种,清除杂草,消灭害虫,用心血和汗水殷勤灌溉,谁名声的花园,就花开四季,香飘十里。‎ 谁在花园里栽种荆棘与罂粟,栽种虚假与欺骗,谁名声的花园就会变成荒地,丛生毒草与蒺藜。荒芜的花园,就是名的坟。‎ 实力,是一栋房子。‎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栋房子。‎ 谁在房子里装潢红木、吊灯、沙发、窗帘等各种家具,清扫房屋,装饰一新,打扮家园,用创意和灵感精心点缀,谁实力的屋子,就金碧辉煌,舒适温暖。‎ 如果一个人能兼有名与实,那么他就是住在了一所带有花园的大房子里。既能享受人文的舒适,又有亲近自然的机会,这就是一个大成功的人生。‎ 在现代的社会,如果一个人有名无实,那么迟早将被淘汰,被人甩在历史的后头。他们或许能靠欺骗混一口饭吃,或许能靠阿谀奉承博得领导的欢心,或许他们能靠钱财登上高位,但那只是暂时的。用不了多久,终会因不学无术而落个人仰马翻的下场。‎ 而在现代社会默默无闻也不可。?老黄牛?固然受人尊敬,但又有谁能总记得?老黄牛?呢?所以我们要?出名?。有了实力,就要向别人推荐自己。强大的自我就像一把匕首,锋芒毕露,但如果不借点阳光往自己身上照照,又怎能让他人知道我是一把锃亮的利器呢 名声与实力是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名利场追逐时不要忘了充实自己,在给自己充电的同时不要忘了让自己发光发亮。‎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比如本题关键句“我无名无位活到老,活得很自在。” “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3.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例如本则材料,就可以从探究“名利观”角度入手立意。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