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练习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练习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试题 ‎ ‎ ‎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 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儒家比较接近“完善主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 也有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他说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就意味着匮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对什么有欲望,而匮乏意味着痛苦。所以,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满足以后,人是不是就快乐了呢?非也。欲望满足以后是无聊。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幸福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身体的、物质的欲望层面来理解的话,幸福确实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来看幸福,这个观点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爱读书,你渴望去读那些好书,你知道一些好书在等着你读,那个时候你会痛苦吗?你不会。读完了以后你会无聊吗?不会。你感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你会因此快乐。这就进一步说明,我们谈幸福问题,一定要超越纯粹欲望的层面,要从价值观角度去谈。‎ ‎(摘编自周国平《幸福的哲学》)‎ ‎1.下列有关 “幸福”的表述,不符台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有人说,幸福好像是很主观的个人感觉。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对幸福的认识也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B.按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幸福是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各种事情其实都是获得幸福的手殷。‎ C.亚当·新密、约翰·穆勒一派认为幸福是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烦恼,而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 D.西方“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人们在满足自身灵魂、精神的需求后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近代以来,英国哲学家休谟等人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你若只追求一时的、跟前的快乐,最终你得到的也许是更大的痛苦。‎ B.伊壁鸠鲁认为,物质欲望的满足不能使人快乐,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C.叔本华认为人生充满着痛苦和无聊,人受欲望支配,欲望没满足的时候体是痛苦的,而满足以后则无聊,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 D.在幸福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众说纷纭,是因为每个人看重的不同。我们若仅从满足身体和物质欲望的层面理解,就不会有幸福感。‎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西方“快乐主义”认为,身体健康、灵魂安宁让人们惑到很快乐很幸福,人们应该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快乐,并理智地去寻求快乐和幸福。‎ B.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庄子认为与天地精神往来快乐无限。‎ C.中国的儒家思想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这种思想和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康德等人强调的精神满足比较接近。‎ D.人们渴望得到幸福,但是想获得真正的幸福,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脱纯粹物质欲望的支配,丰富精神的世界,寻求心灵的满足。‎ 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 ‎(一)文言文阅读(23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王筠,字元礼,一字德柔,琅邪临沂人。筠幼警寤,七岁能属文。年十六,为《芍药赋》,甚美。及长,清静好学,与从兄泰齐名。陈郡谢览,览弟举,亦有重誉,时人为之语曰:“谢有览举,王有养炬。”炬是泰,养即筠,并小字也。‎ 起家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迁太子舍人,除尚书殿中郎。王氏过江以来,未有居郎署者,或劝逡巡不就,筠曰:“陆平原东南之秀,王文度独步江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乃欣然就职。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筠为文能压强韵,每公宴并作,辞必妍美。约常从容启高祖曰:“晚来名家,唯见王筠独步。”‎ 昭明太子爱文学士,常与筠及刘孝绰、陆倕、到洽、殷芸等游宴玄圃,太子独执筠袖抚孝绰肩而言曰:“所谓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其见重如此。‎ 普通元年,以母忧去职。筠有孝性,毁瘠过礼,服阕后,疾废久之。六年,除尚书吏部郎,迁太子中庶子,领羽林监,又改领步兵。中大通二年,迁司徒左长史。三年,昭明太子薨,敕为哀策文,复见嗟赏。‎ 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其自序曰:“余少好书,老而弥笃。虽偶见瞥观,皆即疏记,后重省览,欢兴弥深,习与性成,不觉笔倦。自年十三四,齐建武二年乙亥至梁大同六年,四十载矣。幼年读《五经》,皆七八十遍。爱《左氏春秋》,吟讽常为口实,广略去取,凡三过五抄。余经及《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并再抄。子史诸集皆一遍。未尝倩人假手,并躬自抄录,大小百余卷。不足传之好事,盖以备遗忘而已。”又与诸儿书论家世集云:“史传称安平崔氏及汝南应氏,并累世有文才,所以范蔚宗云崔氏‘世擅雕龙’。然不过父子两三世耳;非有七叶之中,名德重光,爵位相继,人人有集,如吾门世者也。沈少傅约语人云:‘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已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者也。’汝等仰观堂构,思各努力。”‎ ‎ (节选自《梁书·王筠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未有居郎署者     居:任职 B.以母忧去职      忧:忧虑 C.老而弥笃       笃:执着 D.身为四代之史   身:亲自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时人为之语曰       吾羞,不忍为之下 B.乃欣然就职        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 C.其见重如此        其翼若垂天之云 D.不足传之好事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B.①汉军至,无以渡 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①骓不逝兮可奈何 ②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D.①乃令骑皆下马步行 ②乃自刎而死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3分)‎ ‎(2)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3分) ‎ ‎(3)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4分)‎ ‎8.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8处)(4分)‎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 ‎ ‎(《史记·太史公自序》)‎ (二) ‎ 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9〜11题 ‎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 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9. 根据这两首诗的背景,可以推断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     正是创作于这个时期,他的另一首有名的长篇叙事诗是 。(每空1分)‎ 10. 简要回答“惊坐”与“暗坐”的不同表达作用。(4分)‎ 答:‎ ‎                ‎ 11. 两诗第四句都以景结情,但“情”有别。请结合两诗分析“暗风”与“逆风”所表达的心情。(4分)‎ 答:‎ ‎ ‎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长恨歌》中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寄志托物重申誓言的诗句是: ‎ ‎ , 。‎ (2) 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 , 。‎ (3) ‎《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 ‎ , 。‎ (4) ‎《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诗句是:‎ ‎ , 。‎ (5) ‎《越中览古》表达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的诗句是:‎ ‎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青龙偃月刀 韩少功 何爹剃头几十年,是个远近有名的剃匠师傅。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说起码要九百个脑袋,才够保证他基本的收入。‎ 这还没有算那些一头红发或一头绿发的脑袋。何爹不愿趋时,说年轻人要染头发,五颜六色地染下来,狗不像狗,猫不像猫,还算是个人?他不是不会染,是不愿意。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结果,好些年轻人来店里看一眼,发现这里不能油和染发,更不能做负离子和爆炸式,就打道去了镇上。‎ 何爹的生意一天天更见冷清,我去找他剪头的时候,在几间房里寻了个遍,才发现他在竹床上睡觉。‎ ‎“今天是初八,估算着你是该来了”他高兴地打开炉门,乐滋滋地倒一盆热水,大张旗鼓进入第一道程序:洗脸清头。‎ ‎“我这个头是要带到国外去的,你留心一点剃。”我提醒他。‎ ‎“放心,放心!建伢子要到阿联酋去煮饭,不也是要出国?他也是我剃的!” ‎ 洗完脸,发现停了电。不过不要紧,他的老式推剪和剃刀都不用电——这又勾起了他对新式美发的不满和不屑:你说,他们到底是人剃头呢,还是电剃头呢?只晓得操一把电剪,一个吹筒,两个月就出了师,就开得店,那也算剃头?更好笑的是,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成何体统? ‎ 我笑他太老腔古板,劝他不必过于固守男女之防。‎ ‎“好吧好吧,就算男人的脑壳不金贵了,可以由婆娘们随便来挠,但理发不用剃刀,像什么话呢?”他振振有词地说,“剃匠剃匠,关键是剃,是一把刀。剃匠们以前为什么都敬奉关帝爷?就因为关大将军的功夫也是在一把刀上,过五关,斩六将,杀颜良,诛文丑,于万军之阵取上将军头颅如探囊取物。要是剃匠手里没有这把刀,起码一条,光头就是刨不出来的。三十六种刀法也派不上用场。”‎ 我领教过他的微型青龙偃月刀。其一是“关公拖刀”:刀背在顾客后颈处长长地一刮,刮出顾客麻酥酥的一阵惊悚,让人十分享受。其二是“张飞打鼓”:刀口在顾客后颈上弹出一串花,同样让顾客特别舒服。“双龙出水”也是刀法之一,意味着刀片在顾客鼻梁两边轻捷地铲削。“月中偷桃”当然是另一刀法,意味着刀片在顾客眼皮上轻巧地刨刮。至于“哪吒探海”更是不可错过的一绝:刀尖在顾客耳朵窝子里剔,似有似无,若即若离,不仅净毛除垢,而且让人痒中透爽,整个耳朵顿时清新、开阔,整个面部和身体为之牵动,招来嗖嗖八面来风。气脉贯通和精血涌动之际,待剃匠从容收刀,受用者一个喷嚏天昏地暗,尽吐五脏六腑之浊气。‎ 一套古典绝活儿玩下来,他只收三块钱 。‎ 尽管廉价,尽管古典,他的顾客还是越来越少,有时候,他成天只能睡觉,一天下来也等不到一个脑袋,只好招手把叫花子、流浪仔叫进门,同他说说话,或者在他头上活活手,提供免费服务。但他还是决不油和染发,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 三明爹一辈子只有一个发型,就是刨光头,每次都被何师傅刨得灰里透白,白里透青,滑溜溜地毫光四射,因此多年来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实的脑袋。三明爹好久没送脑袋来了,让何爹算着算着日子,不免起了疑心。他翻过两个岭去看望老朋友,发现对方久病在床,已经脱了形,奄奄一息。‎ 他含着泪回家,取来了行头,再给对方的脑袋上刨一次,包括使完了他全部的绝活儿,三明爹半躺着,舒服得长长吁出一口气:“兄弟,我这一辈子抓泥捧土,脚吃了亏,手吃了亏,肚子也吃了亏啊。搭伴你,就是脑壳没有吃亏,我这个脑壳,来世……还是你的。” ‎ 何爹含着泪说:“你放心,放心” ‎ 光头脸上带着笑,慢慢合上了眼皮,像睡过去了 ‎ 何爹再一次“张飞打鼓”:刀口在光亮亮的头皮上一弹,弹出了一串花,由强渐弱,余音袅袅,算是最后一道工序完成,他看见三明爹的眼皮轻轻跳了一下。‎ 那一定是人生最后的极乐。(有删减)‎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何爹是个远近有名的剃匠师傅,但他的生意日渐惨淡,连生计都难以维持。其中的原因是他居住在远离闹市的山村。‎ B.何爹对只操一把电剪、一个吹筒去开店剃头的人很是不满与不屑,因为他们没经经过严格的训练,根本就不会剃头。‎ C.何爹敬奉关帝,且以关帝为自己人生楷模,这是因为关帝不仅刀法精湛,而且重义守节,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 D.何爹辛苦地去看三明爹,发现三明爹奄奄一息后,又取来行头,为三明爹剃了最后一次头,这说明两个人亲如兄弟。‎ E.这篇小说用简练质朴的叙述了一位剃头师傅固守传统手艺的故事,反映了新时期某些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走向衰落的现实。‎ (2) 小说开头写山村打工、迁居、染烫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3) 小说中的人物何爹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 ‎(4)面对传统技艺的衰落和当今逐渐失势的传统文化你怎样看待何爹“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的这种坚持?请谈谈你的理由和看法。(6分)‎ ‎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在全省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李教授的讲话直击时弊,同时又颇具前瞻性,对于当前经济工作而言,可谓空谷足音。‎ B.他对市场发展趋势洞若观火,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这与他曾在国企和外企工作、后来又自己创业的经历有关。‎ C.张先生在这所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三十余年,学问炉火纯青,性格外圆内方,所以既受尊重,又有很多朋友。‎ D.这位书法家书写作品,不管十几个字还是几十个字,都倚马可待,一气呵成,并且字里行间显示出令人振奋的豪情。‎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一切儿童文学作品都应该永远持着守护童年的立场,遵循儿童思维发展规律,富有丰富的想象力,充满爱与希望,传递古老传统中的善与美。‎ B.在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我们是否能够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关系到我省经济的长远发展,关系到全省人民的福祉,就必须防止“精神懈怠”。‎ C.自从实施飞行员培训计划后,学员报名十分踊跃,有航空爱好者,有想开飞机节省时间的企业家,还有一些家长想给孩子增加一项实用技能。‎ D.今年,辽宁农信继续推进“阳光信贷工程”,致力于为农户打造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信贷绿色通道,切实解决广大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1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比如告诉你的父母,陪他们一起逛街感觉非常开心 ‎②如果只是将快乐私藏,积极的情绪便会很快消失 ‎③它不仅有助于快乐感的延续,还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④告诉你的朋友,很怀念在一起时开心的时光,并开始筹划新的聚会等等 ‎⑤传递快乐其实很简单 ‎⑥积极与他人分享快乐的记忆和经历,是放大快乐感的最佳方法 A.⑤⑥①②④③ B.⑤③②⑥①④‎ C.⑥③②⑤①④ D.⑥⑤①④②③‎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请以“社会”和“岁月”作为开头陈述对象,各写一句话,内容相关,句式相近。(6分)‎ 示例:如果自然是一本书,那么旅游就是阅读:登山,你可以读到雄奇壮伟;观海,你可以读到博大深沉。‎ 社会:————————————————————————————‎ 岁月:————————————————————————————‎ 五、写作(60分)‎ 1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位好木匠,晚年的他很少手把手地教徒弟做工,只是习惯唠叨,有一句口头禅是:“注意了,留一道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美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道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想来,这位木匠绝活肯定是在这一点上下足了功夫。其实,做人与处世,和木匠的工艺一样,也得讲究 “留一道缝隙”。‎ 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请以“留一道缝隙”为话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 高二年级语文测试题答案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 ‎2.‎ ‎【答案】(3分)B ‎【解析】‎ 试题分析:B项信息在第四段,“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不符合文意。‎ ‎3.‎ 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 ‎4.【答案】B ‎【解析】B项中“忧”字涉及古代文言常识:“丁忧”是指因故辞官卸任,原文大意为因为母亲过世而离职,翻译为为“忧虑”不正确,其余三个选项中的字词均出自课内,“居”“身”出自必修一《鸿门宴》,“笃”出自必修五《陈情表》。‎ ‎5.【答案】B 项两个均为于是;A项分别为介词,给替,判断动词,当,做;C项虽同为代词,但一是代人二是代物;D项用作代词,代指王筠的作品集;后句用作结构助词,可作定语标志,译为“的”。‎ ‎6.【答案】A两个“而”分别表示转折和顺承。‎ ‎7.⑴【答案】尚书令沈约,是当时的文坛宗师,每当看到王筠的文章,赞叹吟诵玩味,认为(自己)赶不上(王筠)【解析】本句翻译关键点有:辞宗、咨嗟、逮。‎ ‎(2)【答案】王筠天性宽弘敦厚,不因有技艺才能而自视高人一等,而且年轻时就有才华名望,在当时和刘孝绰一起被(世人)看重。【解析】本句翻译关键点有:弘厚、高人、见重。‎ ‎(3)【答案】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解析】本句翻译关键点有:“纵”“ 王”“ 彼”“ 独”‎ ‎8.【答案】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 ‎【译文】周王室已经衰微,天下诸侯任意横行霸道。孔仲尼为礼崩乐坏而哀伤,于是追述先贤整理前圣经典学说,以求重建王道之术,匡救混乱之世以返回正道。(我)阅读过他的著作,(他)是要替天下订立礼法制度,留传“六艺”的统绪纲纪垂范后世。‎ ‎9.《琵琶行》  《长恨歌》‎ ‎10.“惊坐”主要写动态,表现了作者听到友人被贬消息时的震惊不安和担忧。“暗坐”主要写静态,表现作者读到友人诗句后,既怀友又伤己的复杂心情。‎ ‎11.“暗风”,即阴沉昏暗凄冷的风,表现作者身处垂死病中、挚友被贬的残酷现实中的悲凉凄冷心情。“逆风”,既实指行船的顶头风,也虚指蒙冤被贬、前途多舛的遭遇,表现作者对时局的悲愤不平和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1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2)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4)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5)宫女如花春满地,只今惟有鹧鸪飞。‎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3分)‎ ‎(1)C E(C给3分,E给2分,D给1分)(A.“生意惨淡”是因为“不愿趋时”。B.“没经严格训练,不会剃头”,没有依据。D.“亲如兄弟”一词欠准确。)‎ ‎(2)①交代社会环境,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②反应社会的巨变,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③衬托人物坚守传统以及保守。(每个2分)‎ ‎(3)①技艺精湛。剃头刀法绝妙。②热爱传统,但思想守旧。固守师傅传承,不随着社会变革。③崇尚节义。以关帝为偶像,走麦城也不决不背汉降魏。④心地善良。为流浪仔剃头,为三明爹理发。(打出三个即可,每个2分)‎ ‎(4)观点一:我认为这不可取。何爹技艺虽然高超,但是墨守成规(守旧),不懂与时俱进,不会将传统与新潮结合,不能够适应追求时髦的年轻人的需要,因而生意一天天冷清,面临被淘汰也是自然的。‎ 观点二:我认为这应该肯定。①何爹不受浮躁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不远趋时,不肯敷衍应付,技艺坚持精益求精,坚守自己的信念,这种精神是十分可贵的。②要热爱传统文化,必须给予它更多的关注和爱护,以使其中的优秀元素得以传承。‎ 观点三:应该辩证地看待何爹的坚持。①何爹传承传统的剃头技艺,不愿趋时随变,不肯敷衍应付,坚守自己的信念,保有对传统文化的无限热爱,这种精神是十分可贵的。②何爹墨守成规,不能将传统技艺与时代需求相结合,以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导致生意一天天冷清,生计都难以维持,面临衰落也是历史的必然,仍然不知变通则是不可取的。③要热爱传统文化,必须给予它更多的关注和爱护,以使其中的优秀元素得以传承。④要耍扬长避短,去粗取精,发展创新,与时俱进,将传统文化精髓发扬光大,使之适应当代社会的文化需求。(言之成理即可。)‎ 四、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4.【答案】(3分)D倚马可待:比喻才思敏捷,文章写得快;用来形容书法家书写书法作品时写得快则不恰当。(“写文章”与“书法”混为一谈了。)‎ ‎15.【答案】(3分)D 试题分析:A. 成份残缺,在句尾加“真谛”。B.两面对一面,去掉“是否”。C搭配不当,或成份残缺,将“实施”改为“实行”,在“有航空爱好者”前加“其中”。‎ ‎16【答案】(3分)C 17. 仿照下面的示例,请以“社会”和“岁月”作为开头陈述对象,各写一句话,内容相关,句式相近。(6分)‎ 示例:(1)如果社会是一座舞台,那么人生就是那舞台上上演的戏剧:喜剧,让你体会到人生的乐趣;悲剧,让你感受到人生的悲伤(不幸)。‎ 示例:(2)如果岁月是一条河,那么人生就是河流上的船:顺流,你可以观赏两岸的风光;逆流,你可以磨砺奋斗的意志。‎ 五、写作(60分)‎ 解题:‎ 留一道缝隙:保持距离,留足空间,恰到好处,适可而止. ‎ 为什么:留有余地,缓冲回旋,磨合调整,张弛有度,创造和谐 怎么样:节制,约束,平和,宽让 写作点拨:‎ ‎ “留一道缝隙”既是物性,亦为人理。“物性”有修路要留出热胀冷缩的缝隙,种植要留出采光、通风的缝隙,渔猎要留出产卵、繁殖的缝隙等;“人理”有古代开国之君要留给黎民百姓修养生息的缝隙,现代家庭教育要留给子女心灵释放的缝隙,同事之间相处要留给对方转台回旋的缝隙等。其实,国与国之间又何尝不是此理,要想睦邻友好,就要在“求大同”的前提下,留下“存小异”的缝隙;如果一味大国沙文主义,无视别国的生存利益,小则酿成政治冲突,大则造成兵戎相见。悟透了上述之理,思维的通道就打开了。在具体写作的过程中,还要积极启动辩证思维,既看到“留一道缝隙”的必要性,也看到“不留缝隙”的危害性;既看到“留一道缝隙”的前因,也看到“留一道缝隙”的前景;既看到“留一道缝隙”空间上的宽窄,也看到“留一道缝隙”时间上的长短等等。有了开阔的思路,再加上缜密的思维,下笔成文自可底气十足了。‎ ‎◇好题 ‎1、一米阳光 2、留白的艺术 ‎ ‎3、一条缝隙 一片天空 4、人生忌满 ‎ ‎5、求全责备害处多 6、求全反“碎”‎ ‎7、该放手时就放手 8、破釜沉舟好吗 ‎ ‎9、小缝隙,大人生 10、缝隙的美丽 ‎ ‎11、难得糊涂 12、留给自己转身的空隙 ‎13、亲密有“间” 14、 让一步海阔天空 ‎ ‎15、一条缝,一个美丽人生 16、 做人我只要90分 ‎【译文】‎ ‎ ‎ 王筠字元礼,又字德柔,山东琅玡临沂人。王筠小时候就机警敏悟,七岁就能写文章了。十六岁时,创作了《芍药赋》,十分优美。等长大了,喜欢清静热爱学习,与堂兄王泰齐名。当时陈郡有个谢览,谢览有个弟弟叫谢举,也都有很好的声誉,当时的人们给他们编赞语(或童谣)说:“谢有览、举,王有养、炬。”“炬”是王泰,“养”是王筠,都是他们的小名。‎ ‎(王筠)起初任职是中军临川王行的参谋,后调任太子舍人,又升任尚书殿中郎。琅玡王氏渡过长江(指东晋建国)以来,就没有在郎署任职的人,有人劝(王筠)先观望不要出任,王筠说:“陆机(曾历任平原内史)可以说是东南俊秀,王坦之(字文度,东晋名臣)更是独步江东,我得以与这些前辈并驾齐驱,哪里会有遗憾。”于是兴高采烈地去上任。尚书令沈约,是当时的文坛宗师,每当看到王筠的文章,赞叹吟诵玩味,认为(自己)赶不上(王筠)。王筠作文章(当时主要指赋)能押险韵(生僻少用的韵),每次官宴上一起作赋,(王筠的作品)文辞必定最具鲜妍美妙。沈约常常很平静地启奏高祖(梁高祖武帝萧衍)说:“近年来晚辈中的名家,只见王筠独步文坛了。”‎ 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选《昭明文选》)喜爱文人雅士,常常与王筠、刘孝绰、陆倕(chuí)、到洽、殷芸等在玄圃(建康宫中名园,时作讲经之所)吃喝游乐,太子独独牵着王筠的手抚揽着刘孝绰的肩膀跟他们说:“这正所谓左手拉着浮丘的袖子,右手拍着洪崖(与浮丘、安期生并举为仙人的代称)的肩膀啊”。他被(太子)看重竟到了这样的地步。‎ 普通元年(梁武帝萧衍年号,值520年),(王筠)因为母亲去世要守丧而离职。王筠很有孝顺的天性,为守丧自我毁伤超过了礼制规定的程度,服丧期满后,还因为就此患上的疾病在家休养了很久。中大通二年(梁武帝年号,值530年),调任司徒左长史,中大通三年,昭明太子去世,皇帝命令(王筠)写一篇哀策文(祭文),(这篇文章)又再次令(皇帝或大家)叹服点赞欣赏。‎ 王筠天性宽弘敦厚,不因有技艺才能而自视高人一等,而且年轻时就有才华名望,在当时和刘孝绰一起被(世人)看重。他在自己的序文中说:“我小时候就喜好书,老来越加执着。即使是偶然看见的或暂时翻看的,都会马上做好标注笔记,后面重新认真思考阅读,欢欣的兴致会越加深浓,渐渐地形成习惯并且性格养成,写文章也就不会觉得笔力不够。从十三四岁起,即前朝齐建武二年(齐明帝萧鸾年号,值495年)乙亥年,到梁大同六年(武帝年号,值541年),已四十六年了。儿时读《五经》,都是七八十遍。喜欢《左氏春秋》,吟咏背诵常常用来充实口头表达,‘广略去取’(魏晋时期流行的“手抄口诵”读书方法,边读边诵,专拣需记诵的部分,遇虚词及不当处还时有改易)隔三岔五地抄写。”其馀读过的经典比如《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神农本草经》)等都会抄上两遍。诸子、史籍等各种文集都抄一遍。从未请人或借用他人之手,一律亲身自己抄录,大大小小一百多卷。不足以让它流传出去于世有益,只不过用来防备遗忘罢了。”又在写给各个儿辈述论家道世系的书信集中说:“史书上称道安平(今河北安平)崔氏家族和汝南(今属河南驻马店)应氏家族,说他们都世世代代出有才华的文士,所以范蔚宗称汝南崔氏是‘世擅雕龙’‎ ‎(世世代代擅长写文章辞赋,可联想《文心雕龙》)。然而延续不过父子两三代罢了;不是能在七代之中,名望盛德光辉相承,家族爵位世代相继,人人作文成集传于后世,像我们王氏家门这样的。沈少傅沈约给人们说:‘我小时候就喜好诸子及百家的言论,亲自担任过四代皇帝的史官,自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来没有爵位世世继承,文章才华代代相传,能像王氏家族这么繁盛的。’你们好好恭敬地考察人家的家道门风,想想各自该怎么努力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