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集训十五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科普文 (1)
考点集训十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科普文 一、(2017·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材料一: 2011 年 1 月 1 日 8 点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正式开播,信号覆盖全球。作为中国第 一个国家级的专业纪录片频道,也是第一个从开播之始就面向全球采用双语播出的频道,它 向世人亮出了拥有人文精神的中国影像。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主 要呈现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央视纪录频 道同时采用国际纪录片频道的通行方式,淡化栏目概念,强化大时段编排,以主题化、系列 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摘编自杨玉洁等《真实聚焦:2010~2011 中国纪录片频道运营 与纪录片产业发展纪录》) 材料二: 2011 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 71 个大中城市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 (资料来源于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 注:观众构成反映的是收视人群的构成,回答了“谁在看该频道”的问题。集中度是目 标观众收视率与总体观众收视率的比值,表示的是目标观众相对于总体观众的收视集中程 度,能够回答“谁更喜欢收看这个频道”的问题;集中度的比值大于 100%,表示该类目标 观众的收视倾向高于平均水平。 材料三: 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 作基地,制作出的精品节目数量众多。当然,频道化运营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劣势,劣势在于 频道可以调动的资源非常有限,其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都会受到种种限制。 央视纪录频道目前正积极推进制播分离模式,节目制作以社会招标、联合制作、购买作为主 要方式,并辅以自制精品,为建立较为健全的制作管理模式做好准备。 [摘编自张同道等《2011 年中国纪录片频道发展报告(下)》] 材料四: 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地理频道是一个全球性的付费有线电视网。目前,国家 地理频道已经以 34 种语言转播至全球 166 个国家和地区逾 2 亿 9 千万用户。作为一个纯纪 录片频道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除了高质量、高观赏性的节目内容之外,与其频道自身 的制播运营模式是分不开的。其制播运营模式如下:有线电视系统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由 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投资建立的,有线电视系统直接面向订户收取费用。有线电视系统运营 商是指拥有并运营有线电视系统的企业实体。有线电视节目提供商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提 供节目。具体到国家地理频道而言,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担提供片源的任 务;国家地理频道承担的是节目制作等任务,即让来自国家地理电视公司等渠道的单个的片 源变成有机结合的整体,适于在电视上播放;康卡斯特电信公司作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 则承担把电视信号传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的技术性播出任务。 (摘编自楚蕙萍《多元延伸,有机互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运营模式初探》)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 ――→播出特点为 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 ――→预期目标为 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 B.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 ――→节目制作方式 以央视自制为主 ――→其优势为 节目品质有保障 C. 美国有线电视节目提供商 ――→提供节目给 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 ――→拥有并运营 有线电视系统 D. 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 ――→提供片源给 国家地理频道 ――→节目制作后 传送给 电视观众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规划,以期将来能够呈现出主 题化、系列化的节目播出方式。 B.根据材料二中性别、年龄、学历这三项,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观 众构成和集中度的基本情况。 C.2011 年,在 71 个大中城市的观众调查中,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观众构成最高的三 类人群分别是:男性、45~54 岁以及高中学历。 D.根据材料二可知,随着目标观众年龄的增加以及学历的增高,集中度的比值也在不 断地攀升。 E.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作管理模式较为健全,它在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 源调度等方面不存在受到限制的问题。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 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7·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 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 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 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 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 300 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 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 年 4 月 5 日新华网)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 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 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 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 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 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 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 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 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 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 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 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 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 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 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 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 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 2017 年 5 月 6 日《人民日报》) 4.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 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 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 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 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 要原因。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 )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 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 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 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E.《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 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6.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揭秘“中国天眼”选址过程 白皓 王景烁 2016 年 9 月 25 日,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省平塘县正式投入使用。 这个 500 米口径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称为“中国天眼”,安放“观天巨眼”的洼地“大窝 凼”成为“地球上最美的眼窝”。 2002 年 11 月,贵州工业大学教师、地质工程专业博士后宋建波接到大射电望远镜台址 第二轮选址科研任务。“如果把每个可以建造望远镜的天然洼地比作一个‘窝’,那我们的 研究范围内到底有多少‘窝’,这些‘窝’都在哪里?当时没有现成的资料,可以用的技术 手段又非常有限,只能用‘笨办法’一个一个找,一个一个数。”宋建波说。 科研团队一头扎进了等身高的地形地质图里。从 1∶500000 的地形地质图看起,岩石的 分布特征让他们首先确定了“窝”肯定不会出现的地理位置,排除这些之后,其他区域就可 能有适合望远镜“安家”的“窝”。 2003 年 7 月,经过多次筛选,一个由 743 个“窝”组成的备选洼地数据库正式形成。 紧接着,科研团队拿着一份“苛刻”的指标,评价每一个“窝”的情况。最终,743 个“窝” 里筛选出 82 个成为重点考察对象。当时贵州的交通状况很差,有时调查一个“窝”路上要 花一天时间,越野车顺着狭窄的山路前进,一边是大山,一边是悬崖,开到实在没办法前进 的地方就停下来,大家徒步走到“窝”里。 一些地方官员打听到选址消息后千方百计联系科研团队,希望能把建设地址定在自己的 县里,一方面在建设周期带动的投资拉动效益巨大,另一方面大射电望远镜项目对当地经济、 科技、社会水平的发展影响深远。整个科研团队当时抱着一个信念:哪个地址最合适要靠科 学计算成果得出来,选址结果要对历史负责。 两个多月的实地调查后,他们计划开发一套仿真系统,立体呈现每一个重点考察的 “窝”和大射电望远镜结合在一起的样子,再对建设中需要考虑的几何、地质、工程等条件 进行综合计算。这套系统的学名叫作“洼地三维仿真和台址优选系统”,通俗讲就是用来计 算每个洼地最合适建多大口径的望远镜,如果确定要建 500 米口径的 FAST 望远镜,那么就 计算哪个“窝”建设工程量最小。“这是我们科研团队的首创,以后类似的望远镜选址都能 用上,选址难题就能找到解决之道。”宋建波说,这个系统应用起来轻巧,但开发起来比想 象中难很多,开发者除了要有地质学的知识外,还需要扎实的数学、物理、计算机功底,“有 时还需要一些灵感”。 系统最终给出了团队最想要的答案:挖方模型计算误差仅为 0.44%,填方模型计算误差 为 0.66%,系统使计算效率大大提高;与此同时,系统还能计算出整个望远镜球心的建设位 置,这将有利于施工阶段减少误差。 计算结果同时显示,“大窝凼”最适宜建设的射电望远镜口径为 546 米,最符合 FAST500 米口径的需求。之后,科研团队对“大窝凼”进行了更加细致的研究和计算。 2006 年,FAST 项目正式决定选址贵州平塘“大窝凼”。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可以建造望远镜的“窝”可能有很多,宋建波科研团队的任务便是从众多的“窝” 中选出各方面综合条件最佳的那一个。 B.宋建波科研团队在实地考察中,得到了当地政府一些地方官员的大力支持,“中国 天眼”的选址对当地发展做出了贡献。 C.“洼地三维仿真和台址优选系统”,涉及复杂的任务和多学科的知识,开发中的困 难非常多,最终取得了预期的成功。 D.“中国天眼”第二轮选址科研任务历时五年才完成,而到最终投入使用,前后达十 四年,侧面显示了工程的巨大。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中国天眼”的选址是从地形地质图开始,科研团队使用了排除法,筛去不可能出 现的地理位置,确定重点考察对象。 B.当时贵州的交通状况很差,这给科研团队实地考察备选洼地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有 时考察一个“窝”就要花一天时间。 C.“洼地三维仿真和台址优选系统”是用来计算每个洼地最合适建多大口径的望远镜, 这个系统的开发主要得益于灵感。 D.“洼地三维仿真和台址优选系统”大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减小了计算误差,能够 计算出整个望远镜球心的建设位置。 E.FAST 是一个口径 500 米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称为“中国天眼”。“中国天眼”落 户贵州,极大地促进了贵州的发展。 9.宋建波和他的团队在为“中国天眼”选址的过程中,展现了哪些可贵的精神?请简 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中科院科学家在新疆利用遥感技术探测地下遗迹:追寻湮没的古长城 记者 喻思娈 曾经的新疆长城遗址因为风沙水流侵蚀,在地表上几乎看不到踪影。而在 1000 多年前, 新疆还有呈点状、片状分布的长城,它们保护着边疆的安定和商路的畅通。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简称中科院遥感地球所)科研人员利用现代 遥感技术,分析了长城在该地区的分布情况,并“复原”出新疆古代长城的样貌。 遥感考古,简单地说就是利用电磁波等传感器对地表及地下遗迹进行远距离观察、探测 的手段。航空航天的发展,尤其是遥感卫星分辨率的提高,让遥感考古有了更高精度、更高 效的平台和载体。遥感技术如何用于考古?中科院遥感地球所研究员聂跃平介绍,地面不同 植被、土壤、地貌特征等与遗址产生的电磁波波谱特征不同,这些差异通过肉眼看不出来, 但在航天飞机、卫星、无人机等遥感平台上,观测设备可以获取它们的电磁波数据。将这些 信息经过计算机处理,研究员们就能了解观测地的植被、土壤、地形等状况,进而提取考古 目标信息。 目前新疆已经发现了 600 多处古长城遗址,而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中科院遥感地球所 副研究员于丽君介绍,我们根据这些遗址已初步勾勒出一条长城资源分布线,并正通过遥感 和三维技术“复原”新疆古长城遗迹的样貌。 中科院遥感地球所研究员王心源说,遥感考古就像破案,先发现疑似地点的线索,田野 考古再跟进发掘,所以前期案头工作非常关键。他表示在遥感考古过程中,需要使用“组合 拳”。比如,在发现米兰古屯田灌溉系统过程中,王心源团队不仅采集、处理了遥感影像, 分析了植被指数,还与《史记》《汉书》等历史文献比对,确认疑似区域,并在遥感影像的 精准导航下,对疑似遗址点实地勘探验证。 近年来,随着卫星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可以全天候获得遗址的遥感数据。通过卫星对地 面的俯视,从而对一个地区的地貌进行全方位观察,不会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同时,遥感 图像成像尺度变化范围大,既可纵览全貌,又能细看局部,有利于人们对所得图片进行研究。 曾有人统计,在相同范围内,用遥感技术是传统的踏查方法效率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过去 的田野调查主要依靠人力,工作量巨大。如果是大范围普查,就很难看清楚区域的全貌。尤 其是遇到沙漠、草原等特殊环境,实地调查已经非常困难,想得到准确调查结果更是难上加 难。考古发掘本身就是对文物的一种破坏,但是许多抢救性发掘又势在必行。遥感考古利用 遥感图像,可以在尽可能减小文物破坏的前提下,了解遗址和墓葬的构造。 在聂跃平看来,目前我国还有大量有待探明的遗址,遥感考古不仅可以高效地探明各种 大型古代聚落、古城,而且可以尽可能地对其进行保护和监控。但他同时认为,遥感考古不 会代替田野考古,因为它解决不了遗址的年代、出土器物的研究等问题,两者相互补充,才 能事半功倍。 除了观察地面遗址,探地雷达等技术将遥感探测的触角延伸到地下。比如水下遗址探测, 聂跃平介绍,遥感手段能测量水下地形,反演历史条件下的水下地形信息,确定遗址的位置 和范围,进而推测古地理、古气候和古代社会的发展情况。 聂跃平介绍,面对古人给我们留下的众多遗址,如果仅仅依靠历史记录或偶然发现来寻 找是不够的。此外,即使发现了一些遗址,也大多七零八落,难以从整体上和空间上了解古 人的社会生活。正因为如此,过去数十年中,国内外科学家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000 多年前,新疆的长城呈点状、片状分布,如今地表上已难见踪影。它们曾发挥 保护边疆安定和商路畅通的作用。 B.遥感考古就是利用电磁波等传感器对地表及地下遗迹进行远距离观测的手段,航天 航空的发展为其提供平台和载体。 C.遥感观测设备通过获取考古目标所产生的电磁波波谱数据,然后经过计算机处理数 据,就能得到考古目标的准确信息。 D.遥感考古并不是单纯地使用遥感技术,而是多种考古手段“组合”,既需要比对历 史文献,还需要传统考古手段的跟进。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人们通过科学家根据新疆长城遗址数据初步勾勒出的长城资源分布线,参照样貌复 原影像,可以看到部分长城在新疆境内的走向。 B.如果遥感和三维技术能够成功“复原”新疆古长城遗迹的样貌,人们就能借助虚拟 现实技术在网上如临其境“游览”新疆古长城。 C.遥感考古可以高效探明考古目标的植被、土壤、地形等信息,但解决不了遗址的年 代、出土器物的研究等问题,它依附于田野考古。 D.遥感探测技术在探测地下地形时,在测量水下地形方面更具优势,能够根据水下地 形信息精准确定遗址的位置和范围,减少投入。 E.我国还有大量有待探明的遗址,利用遥感技术探明遗址,从整体上和空间上了解古 人的社会生活,正是这则新闻材料的主旨所在。 12.遥感考古具有哪些优势?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集训十五 实用类文本阅 读——新闻、科普文 1.D 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题目设计者筛选 原文中的主要信息,建构成图,要求考生从构图信息中发现错误。D.原文材料四中说“美国 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担提供片源的任务”,也就是说,提供片源的不仅仅是 “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该处以偏概全。 2.B、C A.混淆关系,将“已然”变“未然”。原文为“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 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央视纪录频道同时采用……以主题化、 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D.表述错误。由材料二的图表可知, 55 岁及以上人群的集中度的比值有所下降。E.于文无据,属于无中生有。 3.①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开播初期采用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 制作基地; ②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采用的是制播分离的运营模式,节目的制作与播出相对分离。 4.D D.语义夸大。根据材料二第二段中的“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 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 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可知,D 项“主要原因”说法错误,语义夸大。 5.A、E B.“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说法错误,居民要做的是“分类 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是针对政府的。且“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 分类的实施效果”把材料二第二段“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 的实施效果”一句中的“影响”变换成了“制约”,语义夸大。C.材料一说“我国城市每年 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 300 亿元左右”,从这一点来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材料二进一步明确“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强调了其污染性。也就是说,垃 圾归根到底还是资源,只是需要合理处置。C 项的结论属断章取义。D.张冠李戴,《生活垃 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只是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 励的政策措施”是各地政府应当做的事。 6.①从居民来说,要提高认识,掌握分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 ②从政府来说,要完善处理设施,建立配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 7.B “得到了当地政府一些地方官员的大力支持”“对当地发展做出了贡献”于文无 据。希望拉动地方经济促进其发展,只是一些地方官员的主观愿望。 8.A、D B.有时考察一个“窝”路上就要花一天时间,而不是考察“窝”花一天时间; C.原文是“有时还需要一些灵感”,这说明系统的建成,灵感没有起到主要作用;E.大射电 望远镜项目会对当地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选项将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当成已经发生了。 9.①挑战困难的精神:他们克服了资料缺乏、可用技术手段有限、实地环境艰苦等困 难。②严谨科学的精神:按照“苛刻”的指标,认真筛选,反复调查,精心计算。③开拓创 新的精神:自主开发仿真系统,高效准确地计算。④团队合作的精神:凝聚多专业、多学科 的力量开发仿真系统。⑤坚持原则的精神:拒绝地方政府的说情,对历史负责。 10.C 遥感观测设备获得考古目标的电磁波数据,然后经过计算机处理数据,进而提 取考古目标信息,而不是“就能得到考古目标的准确信息”。 11.A、B C 根据文意可知,遥感考古未来将处于主导地位,但需结合田野考古,选项 说遥感考古“必须依附田野考古”颠倒文意。D 原文说的是遥感探测技术比传统考古技术更 具优势,没有说遥感探测技术在测量水下地形方面比测量其他地形更具优势。E 这则新闻材 料的主旨是说明遥感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和优势。 12.①可以全天候获得数据,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②覆盖范围广,可纵览全貌,亦可 细看局部;③工作效率高;④节约人力,成本低;⑤对遗迹破坏小。 四、写作重点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