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哈三中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荆轲不过是一个逆历史潮流的跳梁小丑,一个有奶便是娘的流氓恶棍,一个被雇用的亡命之徒,荆轲刺秦王,不足为训。‎ B. 昨晚,在广州恒大俱乐部召开的管理会议上,许家印表达了对主帅里皮的信任。并对队员耳提面命了“九个必须”。‎ C. 冬天已经慢慢离开了哈尔滨。五月上旬,校园里这两株小桃红的树冠上布满了含英咀华的花蕾。‎ D. 家住阳光颐养花园小区的业主温馨不起来了,因为小区的环境有些差强人意:不仅垃圾遍地,而且小区里停车秩序混乱。‎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本题要求选择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此题可以用排除法。A项,不足为训: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合乎语境,使用正确。B项,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功能失当,“耳提面命”后不能接宾语。C项,“含英咀华”比喻读书或诗文吸取其精华。望文生义,不合语境。D项,差强人意:表示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是褒义词。不合本句中的贬义语境。故本题选A项。‎ ‎【点睛】分析成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①要分辨成语的语义,有的成语有表层意和深层意,切忌望文生义。②要分清成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③要分清成语的感情色彩。④要识别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与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等。⑤要分析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成语使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成语使用要仔细分析语境。还可以用排除法做成语题。‎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今年年初,我市受冷空气影响,出现了大幅降温天气,最低温度突破零下三十度,街上的人们个个噤若寒蝉。‎ B. 哈三中严抓学校常规管理,学校人事处通知,对那些久假不归 的同志要查明情况,对其中无故旷工者要严肃处理。‎ C. 骑士队的詹姆斯对自己揭幕战上的失误表现耿耿于怀,他强调在接下来的客场之行中一定要控制好失误。‎ D. 早春二月,春意阑珊,季节的枝头上,春色正浓,在风中展露着这个季节独有的风情,我分明看见春在天和地之间正蓬蓬勃勃地生长着。‎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本题要求选择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此题可以用排除法。A项,“噤若寒蝉”比喻因害怕或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贬义词。望文生义,使用错误。B项,“久假不归”,长期借用而不归还。望文生义,使用错误。 C项,“耿耿于怀”:形容令人牵挂或不愉快的事在心里难以排解。D项,“春意阑珊”春意,春天的气象;阑珊,将尽、将衰。形容春天就要过去了。不合语境“早春二月”。故本题选C项。‎ ‎【点睛】分析成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①要分辨成语的语义,有的成语有表层意和深层意,切忌望文生义。②要分清成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③要分清成语的感情色彩。④要识别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与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等。⑤要分析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成语使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成语使用要仔细分析语境。还可以用排除法做成语题。‎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中国斯诺克神奇小子丁俊晖虽然再次无缘世界锦标赛正赛,但他的防守控制能力和坚韧意志均有较大提高。相信他明年一定会梦想成真。‎ B.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把农业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大格局中统筹谋划。‎ C. 好莱坞巨星阿诺德·施瓦辛格参加加州州长竞选期间曾聘请美国大名鼎鼎的“股神”、个人资产为350亿美元、全球第二首富的沃伦·巴菲特作为其经济和金融顾问。‎ D. 海峡两岸高层人士50年来首次公开的直接的历史性接触,开启了两岸协商谈判解决问题的大门,这一事件必将载入两岸关系史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改病句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A 项,搭配不当,“坚韧意志”不能与“提高”搭配。可删去“和坚韧意志均”;B项,成分残缺,“站在”缺宾语中心语,应在“小康”后加“的高度”;C项,不合逻辑,“第二”与“首富”自相矛盾。故选D。‎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 A. 在中国组装生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空中客车”,这不仅会改变世界客运飞机制造的市场格局,而且也将提高中国民族飞机制造业的整体水平。‎ B. 借助中国网络电视台、“央视悦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以全新的形式与观众一起体验快乐和分享知识,是《中国谜语大会》这档节目留给观众最深刻的印象。‎ C. 部分家长和教师建议能否试点实施“长短课”,就是将语文、数学等上课的时间每节安排为45分钟,其他课程相对缩短一些。‎ D. 据介绍,“国宾导游”将肩负翻译、导游等多项角色于一身,专门负责接待政府部门外宾和内宾、会展团队和重点团队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A项,语序不当,递进关系顺序倒置,应该是“这不仅会提高中国民族飞机制造业的整体水平,而且也将改变世界客运飞机制造的市场格局”。C项,歧义、前后不照应。“部分家长和教师”说法不明确。“部分”是说“家长”的,还是说“家长和教师”不明确。D项,句式杂糅。错在““国宾导游”将肩负翻译、导游等多项角色于一身”。应改为“集……于一身”或“肩负……任务”。故本题选B项。‎ ‎【点睛】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5.选出下面几个话语情境中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A. 萧峰对段正淳说:“大理段王爷,令千金在此,你好好的管教吧!”说着携起阿紫的手,走到段正淳身前,轻轻将她推过去。(小说《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 B. “以自身的品性、资质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某电视节目评价汉献帝)‎ C. 参加中国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明天的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比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 (腾讯体育消息)‎ D. 这份购房合同是我方当事人在中介的忽悠下签订的,依法应认定无效。(某律师向法庭呈送的上诉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题干要求选出“表达得体的一句”,B项,“忝列”有愧于排列在其中,是谦辞,此处可改为“名列”;C项,“承让”是比赛时获胜方所说的谦辞,意思是自己胜的侥幸,承蒙对方的谦让,不能请对方“承让”。可将“承让”改为“手下留情”;D项, “忽悠”属于方言口语,司法文书要使用正规的书面语。可将“忽悠”改为“欺骗”。故选A。‎ 点睛: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一注意场合,审时度势;二看清对象,因人而异;三掌握谦敬,注意礼貌。‎ ‎6.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A. 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等侯。‎ B. 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C. 听说贵公司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你们如需要指点的话,我们将不吝赐教。‎ D. 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这是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考生应关注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D项,“拙著”,谦称自己的著作;“斧正”,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词,又叫指正。句中使用正确。A项,“百忙中”一般说对方,不能说自己,且句中的语境是自己丢失的支票被送回,让对方“在家等候”表达也不当。B项,“责成”,指定某人或某机构办成某件事,一般是上级对下级,句中说的是学生会对学校领导,使用不当。C项,“不吝赐教”,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句中用于自己,不当。‎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奇遇 莫言 ‎1982年秋天,我从保定府回高密东北乡探亲。因为火车晚点,车抵高密站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通乡镇的汽车每天只开一班,要到早晨六点。举头看天,见半块月亮高悬,天清气爽,我便决定不在县城住宿,乘着明月早还家,一可早见父母,二可呼吸田野里的新鲜空气。‎ 这次探家我只提一个小包,所以走得很快。穿过铁路桥洞后,我没走柏油路。因为柏油公路拐直角,要远好多。我斜刺里走上那条废弃数年的斜插到高密东北乡去的土路。土路因为近年来有些地方被挖断了,行人稀少,所以路面上杂草丛生,只是在路中心还有一线被人踩过的痕迹。路两边全是庄稼地,有高粱地、玉米地、红薯地等,月光照在庄稼的枝叶上,闪烁着微弱的银光。几乎没有风,所有的叶子都纹丝不动,草蝈蝈的叫声从庄稼地里传来,非常响亮,好像这叫声渗进了我的肉里、骨头里。‎ 路越往前延伸庄稼越茂密,县城的灯光早就看不见了。县城离高密东北乡有40多里路呢。除了蝈蝈的叫声之外,庄稼地里偶尔也有鸟或什么小动物的叫声。我忽然感觉到脖颈后有些凉森森的,听到自己的脚步声特别响亮与沉重起来。我有些后悔不该单身走夜路,与此同时,我感觉到路两边的庄稼地里有无数秘密,有无数只眼睛在监视着我,并且感觉到背后有什么东西尾随着我,月光也突然朦胧起来。我的脚步不知不觉地加快了。越走得快越感到背后不安全。终于,我下意识地回过头去。‎ 我的身后当然什么也没有。‎ 继续往前走吧。一边走一边骂自己:你是解放军军官吗?你是共产党员吗?你是马列主义教员吗?你是,你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而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共产党员死都不怕还怕什么?有鬼吗?有邪吗?没有!有野兽吗?没有!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但依然浑身紧张、牙齿打战,儿时在家乡时听说过的鬼故事“连篇累牍”地涌进脑海:一个人走在路上,突然听到前边有货郎挑子的嘎吱声,细细一看,只见到两个货挑子和两条腿在移动,上身没有……一个人走夜路碰到一个人对他嘿嘿笑,仔细一看,是个女人,这女人脸上只有一张红嘴,除了嘴之外什么都没有,这是“光面”鬼……一个人走夜路忽然看到一个白胡子老头在吃青草……‎ 我后来才知道我的冷汗一直流着,把衣服都溻湿了。‎ 我高声唱起歌来:“向前向前向前——杀——”‎ 自然是一路无事。临近村头时,天已黎明,红日将出未出时,东边天上一片红晕,村里的雄鸡喔喔地叫着,一派安宁景象。回头望来路,庄稼是庄稼道路是道路,想起这一路的惊惧,感到自己十分愚蠢可笑。‎ 正欲进村,见树影里闪出一个老人来,定睛一看,是我的邻居赵三大爷。他穿得齐齐整整,离我三五步处站住了。‎ 我忙问:“三大爷,起这么早!”‎ 他说:“早起进城,知道你回来了,在这里等你。”‎ 我跟他说了几句家常话,递给他一支带过滤嘴的香烟。‎ 点着了烟,他说:“老三,我还欠你爹五元钱,我的钱不能用,你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他吧,就算我还了他钱。”‎ 我说:“三大爷,何必呢?”‎ 他说:“你快回家去吧,爹娘都盼着你呢!”‎ 我接过三大爷递过来的冰冷的玛瑙烟袋嘴,匆匆跟他道别,便急忙进了村。‎ 回家后,爹娘盯着我问长问短,说我不该一人走夜路,万一出点什么事就了不得。我打着哈哈说:“我一心想碰到鬼,可是鬼不敢来见我!”‎ 母亲说:“小孩子家嘴不要狂!”‎ 父亲抽烟时,我从兜里摸出那玛瑙烟袋嘴,说:“爹,刚才在村口我碰到赵三大爷,他说欠你五元钱,让我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你抵债。”‎ 父亲惊讶地问:“你说谁?”‎ 我说:“赵家三大爷呀!”‎ 父亲说:“你看花了眼了吧?”‎ 我说:“绝对没有,我跟他说了一会儿话,还敬他一支烟,还有这个烟袋嘴呢!”‎ 我把烟袋嘴递给父亲,父亲竟犹豫着不敢接。‎ 母亲说:“赵家三大爷大前天早晨就死了!”‎ ‎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情节设计巧妙,前面路上没碰到鬼,进村的时候反而碰到赵三大爷,“奇遇”传达了这么一个信息,“原来鬼并不如传说中那般可怕。”‎ B. 第二自然段中的环境描写突出了高密乡村的自然特征,渲染了清冷沉寂的气氛,为“我”一个人走夜路时带来各种恐惧的联想做了铺垫。‎ C. “我感觉到脖颈后有些凉森森的”,是通过触觉感受效果来衬托人物心理,写出了“我”此时此刻的恐惧。‎ D. “我”儿时听过许许多多的鬼故事,此时“连篇累牍”地涌进脑海,使“我”下意识地回过头去,这些心理和动作描写为三大爷的出场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 ‎8. 已成为鬼的赵家三大爷有什么特点?试做简要分析。‎ ‎9. 母亲说“赵家三大爷大前天早晨就死了”,这一情节在前文早已埋下伏笔,请找出相应的内容,结合文章进行简要说明。‎ ‎【答案】7. D 8. ①和蔼可亲,做鬼也不吓唬人。②讲诚信,做鬼也不赖账,为还账特意等我。③内心善良,催促我赶快回家,担心我爹娘等我等着急了。 ‎ ‎9. ①“树影里闪出一个老人来。”一个“闪”字写出了赵三大爷的特殊身份。②“穿得齐齐整整,离我三五步处站住了。”迷信里讲,死人阴气重,不敢与活人阳气相接。③“知道你回来了,在这里等你。”只有鬼魂才能未卜先知。④“我的钱不能用。”那是冥钱,阳间当然不能用。⑤“接过三大爷递过来的冰冷的玛瑙烟袋嘴”,“冰冷”一词也暗示了赵三大爷已成鬼魂。⑥“父亲惊讶地问:你说谁”,“惊讶”一词也可知赵三大爷已成鬼魂。⑦“父亲竟犹豫着不敢接”,可见父亲内心的疑惧,暗示了赵三大爷已成鬼魂。‎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例如,D项“真实可靠”有误。故本题选D项。‎ ‎【8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已成为鬼的赵家三大爷有什么特点?试做简要分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此题需要结合文本,从文中对有关人物的叙写中,如“见树影里闪出一个老人来,定睛一看,是我的邻居赵三大爷。他穿得齐齐整整,离我三五步处站住了。”“点着了烟,他说:“老三,我还欠你爹五元钱,我的钱不能用,你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他吧,就算我还了他钱。”“他说:“你快回家去吧,爹娘都盼着你呢!”等加以分析概括即可得出答案。此题从主要性格“诚信”、“善良”、“和蔼可亲”等角度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9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母亲说‘赵家三大爷大前天早晨就死了’,这一情节在前文早已埋下伏笔,请找出相应的内容,结合文章进行简要说明。”此题考查考生分析小说中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的安排能力。理解本题关键在于掌握“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构思技巧,而要达到这个效果就是运用误会、悬念、伏笔。本文很明显是运用的伏笔。所以答题时要回过头看原文,找到赵三大爷已去世的“蛛丝马迹”。①一个老人用“闪”出来,不符合常理。②“穿得齐齐整整,离我三五步处站住了。”这么早在这里等“我”为什么不和“我”拥抱、握手呢?③“知道你回来了,在这里等你。”父母尚且不知道我回家,而赵三大爷知道,这也不符常理。④“我的钱不能用。”难道世间还有不能用的钱?。⑤“接过三大爷递过来的冰冷的玛瑙烟袋嘴”,秋天揣在身上的东西还不至于“冰冷”吧。⑥“父亲惊讶地问:你说谁”,父亲不可能对一个很正常的事件表示“惊讶”。⑦“父亲竟犹豫着不敢接”,父亲不可能对一个正常物品不敢接。‎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名句名篇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__________,__________,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4)但以刘__________,__________,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李密《陈情表》)‎ ‎【答案】 (1). 朝菌不知晦朔 (2). 蟪蛄不知春秋 (3). 定乎内外之分 (4). 辩乎荣辱之境 (5). 茕茕孑立 (6). 形影相吊 (7). 日薄西山 (8). 气息奄奄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菌”晦朔“蟪蛄”“分”“辩”“茕茕”“孑”“形”“吊”“薄”“奄”,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写作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强调,“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 这段话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表重要讲话。则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展望未来,中国共产党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党内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怎么办、以后怎么干?总书记用十个“不忘初心”给出答案。‎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牢记使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一定不能丢,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能忘,要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发挥共产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当下,精准扶贫已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奋发有为、牢记使命,带领群众以壮士断腕之心打好脱贫攻坚战。‎ ‎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没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的领导,没有先进政党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重任、敢于作出巨大牺牲,中国人民就无法取得伟大的胜利实现祖国统一。与时代共命运、同步伐、是新一代共产党员继续前行的根本。在面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或是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最根本的还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还需要我们8800多万党员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奋发有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境界,创造新一代共产党人的新辉煌。‎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所给的材料是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内容,引用了他的两句话,重要的内容是“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其中“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是最重要的概念,这和2018年语文高考全国一卷作文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基本一致。抓住材料中的这个核心来立意,可以谈个人与时代的联系,应该担当的历史使命等。个人和时代要想联系,要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这次作文启发考生要关注社会热点,要明白个人的最终幸福都是和这个国家的历史、、这个国家的现在以及这个时代紧密联系的。青年人要有责任,有担当,不忘初心。从作文的主导作用看,这则材料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要思考人生,更要关注时代,思考时代,让考生明白,不论任何时代个体总是要和这个时代密切相关的。材料要求联系现实生活,写自己的联想和思考。这种思考有对过去的,也有对现在的,更有对未来的,从写作的思考层面来看,所给材料是将个人、国家的历史、时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就给了考生很大的思考空间,让考生有话可说,而且有真情实感可言,很好地避免了空泛的套作。而且,从表达层面来看,联想是充满情怀的,一定包含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是感性的,而思考是多角度,有思辨性的,应该是理性的分析。写作中应该注意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的结合。‎ ‎【点睛】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多样:一、提炼中心法。这是最常见且最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可以作为立意的突破口。它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三、由果溯因法。事物有时是以因果关系互相联系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它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由物及人法写。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五、分析关系法。六、明确褒贬法。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七、多向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可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着眼于甲事物或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联系事物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八、舍次求主法。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材料的主要人物(事件)或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次立主。九、求异同法。十、寻互补法。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