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年秋学期期终教学质量抽测建议卷高一语文 ‎2019.01‎ 命题单位:滨湖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 制卷单位: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2017年开春,《朗读者》甫一推出,立即引发了荧屏内外热切的关注,迅速成为叫好又叫座的现象级电视节目。人们从不同视角,对《朗读者》给予了近乎异口同声的赞美,这是中国电视荧屏多年未曾出现过的景观。‎ ‎②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电视市场化产业化探索的不断深入,在内容生产尤其是娱乐类节目的生产领域,中国电视开启了引进国外电视节目模板的热潮。这种潮流,将中国电视自主原创节目的空间挤压至边缘角落,中国电视行业内进行自主原创的意愿日益弱化。不论是从节目运营还是从行业能力提升以至价值取向等方面来看,大规模引进国外节目模式已然产生了相当严重的负面效应。‎ ‎③《朗读者》的出现与成功,打破了过去若干年对于引进国外模式的惯性思维与路径依赖,而以本土原创打造出了中国电视的独特品牌出了中国电视节目本土化自主创新的成功道路。《朗读者》因此成为中国电视节目不依赖国外节目模板的引进,而凭借自主创新大获成功的典范案例。《朗读者》以此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电视节目走本土化自主原创道路令人期待的前景。‎ ‎④从整体上来说,《朗读者》是一档以文学作品朗读为主导的电视文化类节目。但是《朗读者》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将自己陷于单一的文学朗读,并没有将自己陷于“大雅”的文化之中,而是巧妙地将新闻性的访谈、纪实性的纪录和娱乐性的综艺与文化类节目融为一体,将多种电视节目类型有机融合,从而探索出中国电视类型节目创作生产的新路径。‎ ‎⑤《朗读者》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经验与启示呢?‎ ‎⑥从角色担当来看,中国的电视节目应该自觉担当起主流文化与主流价值观传播的历史使命与责任。中国电视人肩负着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与责任,这种使命与责任,不仅是要很好地承担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使命,也不仅是要收获电视产业的良好效益,更要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国家和民族的电视文化。《朗读者》以独特的精英文化视角,将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家国情怀融入节目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予以了很好的传达,充分地体现了主流文化的诉求。同时,又将普通百姓的情感和爱等大众文化的内涵与视角,融入其中,实现了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等多种文化的有机结合与融合,创造了当代中国难能可责的多种文化有机结合的新经典。‎ ‎⑦从发展规律来看,中国的电视节目既应顺乎潮流,又不可盲目追逐潮流。作为电视技术与艺术本身的探索,无论是从全球视野还是从中国自身的历史发展来看,都会在某个阶段出现潮流性的景观。在中国电视这些年的发展进程中,尤其是最近十几年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进程中,娱乐节目不断造就着阶段性的景观。尽管满足了百姓的基本娱乐需求,但是过度娱乐化也容易导致低俗化乃至恶俗化的取向与问题。《朗读者》的成功恰恰给了我们一个坚定的信念:不追逐单纯的收视率,不追逐引进洋模式的潮流,同样可以取得叫座又叫好的了不起的成就。‎ ‎⑧从创新理念来看,中国的电视节目的创新不呈现为一种线性状态——从开始径直走向结束,而是呈现为一种循环状态——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有新的内容与形式加入,推陈出新。近年来,电视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的生存环境,特别是新兴媒体迅速发展的态势下,很多关于“电视将死”的呼声甚嚣尘上。《朗读者》坚定不移地进行新的探索,将已经有的多种元素进行新的配置,从而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全新模式,有力地回击了那些宣称电视节目终结、电视将死的声音,让中国的电视节目在困境中看到了柳暗花明的未来。‎ ‎⑨《朗读者》作为2017年重要的现象级电视节目,以其独特的气质与特质,为中国电视类型节目的探索创新,提供了新的成功经验,体现了其走中国电视本土化道路的文化自觉,为中国电视节目的发展开辟出令人兴奋的新天地、新空间。‎ ‎(摘编自《民族艺术研究》)‎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入21世纪,中国电视行业内主原创的意愿日益弱化,这完全是由中国电视开启引进国外电视节目模板的热潮导致的。‎ B. 《朗读者》没有将自己陷于单一的文学朗读、陷于“大雅”的文化之中,巧妙地将多类节目融为一体,是它的最大特点。‎ C. 从《朗读者》的成功可以看出,创造性地将多种电视节目类型有机融合,能够探索出中国电视类节目创作生产的新路径。‎ D. 近年来,电视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的生存环境,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有光明的前景。‎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叙写《朗读者》一出现就引发关注获得赞美这一现象,引出本文的论题。‎ B. 文章②③两段采用因果论证,先分析大规模引进国外节目模式所产生的负面效应,然后阐明《朗读者》成功的意义。‎ C. 文章第⑥段以《朗读者》为例,论证了中国电视节目应该自觉担当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传播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D. 文章分别从中国电视节目的角色担当、发展规律和创新理念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朗读者》的成功给我们带来的经验与启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的电视节目既要很好地承担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使命,又要收获电视产业的良好效益,更要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国家和民族的电视文化。‎ B. 《朗读者》将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等多种文化进行有机结合与融合,创造了当代中国难能可贵的多种文化有机结合的新经典。‎ C. 中国的电视节目应顺乎潮流,满足百姓的基本娱乐需求,这是我们应该坚定的信念。‎ D. 《朗读者》以其独特的气质与特质,为中国电视类型节目的探索创新,提供了新的成功经验,为中国电视节目的发展开创出了可喜的繁荣局面。‎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这完全是由中国电视开启引进国外电视节目模板的热潮导致的”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段,原文为“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电视市场化产业化探索的不断深入,在内容生产尤其是娱乐类节目的生产领域,中国电视开启了引进国外电视节目模板的热潮。这种潮流,将中国电视自主原创节目的空间挤压至边缘角落,中国电视行业内进行自主原创的意愿日益弱化……大规模引进国外节目模式已然产生了相当严重的负面效应”。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文章②③两段采用因果论证,先分析大规模引进国外节目模式所产生的负面效应,然后阐明《朗读者》成功的意义”说法不正确,应该为②③两段分别采用了因果论证,第②采用因果论证,分析大规模引进国外节目模式所产生的负面效应,第③段采用因果论证阐明《朗读者》成功的意义。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C项,“中国的电视节目应顺乎潮流,满足百姓的基本娱乐需求,这是我们应该坚定的信念”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⑦段,原文指出“中国的电视节目既应顺乎潮流,又不可盲目追逐潮流……《朗读者》的成功恰恰给了我们一个坚定的信念:不追逐单纯的收视率,不追逐引进洋模式的潮流,同样可以取得叫座又叫好的了不起的成就”。故选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重新做人 ‎[美]欧•亨利 看守来到监狱制鞋工场,吉米·瓦伦汀正在那里勤勤恳恳地缝着鞋帮。看守把他领到前楼办公室。典狱长把当天早晨州长签署的赦免状给了吉米。典狱长说:“你明天可以出去啦,以后别砸保险箱了,老老实实地过日子吧。”‎ 第二天,他离开监狱回到自己住处,推开墙壁上的一块暗板取出一只蒙着灰尘的手提箱。那是一套样式俱全,用特种硬钢制造,最新式的工具,有钻头、冲孔器、摇钻、螺丝钻、钢撬、钳子和两三件吉米自己设计,并引以为自豪的工具。半个小时后,他换了一套雅致称身的衣服,手里提着那只抹拭干净的箱子。‎ 一星期之后,印第安纳州里士满发生了一件保险箱盗窃案。两星期后,洛根斯波特有一只新式防盗保险箱给轻而易举地打开了……本·普赖斯调查后宣布说:“那是‘花花公子’吉米·瓦伦汀的手法,他又恢复营业了。”‎ 一天下午,吉米·瓦伦汀带着他的手提箱搭了邮车来到艾尔摩尔。一位年轻姑娘穿过街道,在拐角那里打他身边经过,走进一扇挂着“艾尔摩尔银行”招牌的门。吉米·瓦伦汀直勾勾地瞅着她,忘了自己是谁,仿佛成了另一个人。她垂下眼睛,脸上泛起一阵红晕。有吉米这种气宇和外表的年轻人在艾尔摩尔是不多见的。‎ 吉米用拉尔夫·迪·斯潘塞的姓名在一家旅店登了记,……一阵突如其来,脱胎换骨的爱情之火把吉米·瓦伦汀烧成了灰烬,从灰烬中重生的凤凰拉尔夫·斯潘塞先生在艾尔摩尔安顿下来,开了一家鞋店,买卖很兴隆。‎ 一年后,他赢得了当地人士的尊敬,也得到安娜贝尔的父亲银行家亚当斯的器重,她非但爱他,并且为他骄傲,他们决定在两星期后结婚。一天,吉米在他的房间里写了如下的一封信:‎ 亲爱的老朋友:‎ 下星期三晚九点钟到小石城沙利文家。我已经不干那一行啦。我开了一家很好的店铺。如今我老老实实地过活,两星期后,我将同世上最好的姑娘结婚。她相信我。我非见你不可。工具我送给你并随身带去。‎ 你的老朋友:吉米 吉米发出这封信之后的星期一晚上,本·普赖斯乘了一辆租来的马车悄悄到了艾尔摩尔……‎ 第二天早饭后,家里的人浩浩荡荡地一起到商业区银行去——亚当斯先生、安娜贝尔、吉米、安娜贝尔已出嫁的姊姊和她的两个女儿,一个五岁,一个九岁。路过吉米住的旅店,吉米上楼到他的房间里去拿上了手提箱。等一会儿将由多尔夫·吉布森赶车送他去沙利文那。‎ 艾尔摩尔银行最近安装了一个新的保险库,亚当斯先生得意洋洋地把它的构造解释给斯潘塞先生听,斯潘塞彬彬有礼地听着,但好像不很感兴趣。这时候,本·普赖斯逛了进来。突然间,女人当中发出了一两声尖叫。在大人们没有注意的时候,九岁的梅好奇地把阿加莎关进保险库。老银行家跳上前去,呻吟着说定时锁没有上,暗码也没有对准。”阿加莎的母亲发疯似地用手捶打着保险库的门。有人甚至提议用枪。安娜贝尔转向吉米,她那双大眼睛里充满了焦急,但并没有绝望的神色。“你能想些办法吗,拉尔夫——试试看,好吗?”他瞅着她,眼睛里露出一抹古怪的柔和的笑容……‎ 他把手提箱打开,敏捷而井井有条地把那些闪亮古怪的工具摆出来,十分钟后,这打破了他自己的盗窃纪录,他打开钢闩,拉开了门。阿加莎几乎吓瘫了。‎ 吉米·瓦伦汀穿好上衣,来到柜台外面,向前门走去。半路上他模模糊糊听到一个耳熟的声音喊了一声“拉尔夫!”但他没有停下脚步。‎ 门口有一个高大的人几乎挡住了他的去路。“喂,本!”吉米说道,脸上还带着那种古怪的笑容,“你终于来了,是吗?好吧,我们走。我想现在也无所谓了。”本·普赖斯的举动也有些古怪。“你认错人了吧,斯潘塞先生。”他说,“别以为我认识你。你的马车在等着你呢,不是吗?”‎ 本·普赖斯转过身,朝街上走去……‎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写吉米在监狱制鞋工场勤勤恳恳鞋帮,为后文吉米的“重新做人”埋下了伏笔。‎ B. 文中加点词语“古怪”表示他没有想到要用盗窃技术来救人;“柔和”表现他对未婚妻的爱,爱情是他冒险救人的最大动力。‎ C. 小说中吉米写给老朋友的一封信,实际上也是吉米与自己过去生活的决裂书。‎ D. 小说中多次提到保险箱,主要是表现吉米是个善用工具、技巧娴熟的惯偷,为他多次盗窃成功作铺垫。‎ ‎5. 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 ‎6. 试分析小说中本·普赖斯这一人物形象。‎ ‎【答案】4. D 5. 被州长赦免出狱,却又重操旧业;被爱情感化,洗手不干,经营鞋店;为救孩子暴露身份,感动警察,获得真正重新做人的机会。 ‎ ‎6. 侦缉经验丰富,技术高超:本•普赖斯调查接连发生的几起保险箱盗窃案后,很快判定这是吉米作案的手法。责任心强:能用一年多的时间来追踪吉米。心地善良:看到吉米重新做人后放过了吉米。‎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D项,“为他多次盗窃成功作铺垫”说法不正确,小说中多次提法哦保险箱,主要是为后文吉米成功打开保险箱救人做铺垫。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结构,概括小说情节能力。解答此类题,解答此类题目需要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抓住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几方面,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答题时对事件的概述,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文章本身未涉及的除外,尤其是“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略)。要注意题干的具体要求与概括的顺序,做到有的放矢、先后有序。本题要求简要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通读文章,可知文章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概括这三个部分的情节即可。‎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人物形象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要求分析小说中本•普赖斯这一人物形象。分析本•普赖斯人物形象,可根据文中本•普赖斯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概括。比如根据文章第三段介绍:印第安纳州里士满发生了一件保险箱盗窃案。两星期后,洛根斯波特有一只新式防盗保险箱给轻而易举地打开,本•普赖斯调查后宣布说:“那是‘花花公子’吉米•瓦伦汀的手法,他又恢复营业了。”说明本•普赖斯侦缉经验丰富,侦破技术高超。根据文中后半部分可知本·普赖斯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来追踪吉米,这说明本·普赖斯是一个责任心非常强的警察。还有,文章的最后部分,吉米已经洗心革面,并运用以前工具救人,吉米主动去找他,打算伏法认罪的时候,本·普赖斯举动有些奇怪,说吉米认错人,还说“别以为我认识你。你的马车在等着你呢,不是吗”,然后转过身,朝街上走去。这说明本·普赖斯看到吉米重新做人后放过了吉米,由此可以看出本·普赖斯是一个心地善良的警察。具体作答时,要先答出形象特点,然后结合文章中具体事件进行分析。不能只答特点,而丢了具体分析。‎ ‎【点睛】解答人物形象赏析类题,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1.是“概括”还是“分析”。“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字分析。2.是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性格特点包括人的心理情感、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较宽泛内容的特点,而形象特点则主要以“性格特点”为中心,还包括人的外在形象(肖像)、身份、地位、职业等内容的特点。用语不同,回答的内容也不同。分析人物形象特点,要由表及里,由外在形象特点到内在思想性格特点。规范答题1.概括题与分析题的不同答题思路。概括题只要分点列出即可,点与点间不能交叉。2.分析题有两种思路:①概括→分析:用几个关键性的词语高度概括出人物性格的特点,然后在小说中找到相关依据,概要分析。②分析→概括:先列出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后概括出人物性格特点。‎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卫星导航系统可分有源(主动式)和无源(被动式)两种。我国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采用有源方式,即用户进行导航定位时要主动向卫星发送信号,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卫星导抗系统采用无源和有源相结合的方式。‎ 从2017年11月5日发射首批北斗三号(2颗)地球中圆轨道导航卫星起,我国正式开始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与北斗二号相比,除了服务区域由区域覆盖扩大到全球覆盖外,北斗三号在精度和可靠性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其单星设计寿命由以前的8年提高到10至12年,并首次提出“保证服务不间断”指标。‎ 另外,该卫星还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卫星的在轨自主完好性监测功能,这一功能对民航、自动驾驶等生命安全领域用户来说,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其全新的导航信号体制和强大的在轨重构功能,也将极大地提升用户体验,因为通过兼容互操作技术,可为用户能在终端上接收多个信号奠定基础,给用户提供多种选择方案。‎ 根据计划,2018年前后完成18颗北斗三号卫星发射,届时将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服务。到2020年前后,北斗三号系统面向全球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北斗”发展蓝图是构建国家综合定位、导航和授时体系,以“北斗”系统为核心,建成天地一体(包括太空、地面、水下、室内)、覆盖无缝、安全可信、高效便捷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和授时体系。‎ ‎(摘编自《解码北斗三号》,《北京日报》2017年11月18日)‎ 材料二:‎ 我国第一代导航卫星北斗一号与第二代导航卫星北斗二号以及第三代导航卫星北斗三号在工作原理上有明显不同之处。‎ 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是通过采用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方式来确定用户的位置。在平时,地面中心站经2颗北斗一号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不断向用户询问是否需要定位的信号,而用户终端一般只处于光收听不发信息的状态。当需要定位时,用户终端分别经2颗北斗一号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向中心站发送需要定位的申请信号。这时,地面中心站通过测量信号的往返时间来算出用户终端分别到每颗卫星的距离。由于卫星的位置是已知的,所以可以用这2个距离测量数据进一步推算出用户位置。最后,地面中心站将该定位信号经1颗卫星传给用户终端。其优点是所需卫星少,只要2颗卫星就行;具有导航定位、发短报文和精密授时等多种功能。但其定位精度不高,系统用户容量有限。‎ 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采用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和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相结合的集成体制方式来为用户导航定位。所谓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就是用户被动测量来自至少4颗在卫星时钟控制下的导航卫星连续发送的无线电导航信号,并根据这些卫星信号的不同传输时间,来测定用户到这些卫星的不同距离,然后通过用户终端的数学运算得到用户的三维坐标与速度。‎ ‎(相关链接:《北斗卫星是怎么导航定位的》)‎ 材料三:‎ 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提供两种服务方式,即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开放服务是在服务区中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为10米,授时精度为50纳秒,测速精度0.2米/秒。授权服务是向授权用户提供更安全的定位、测速、授时和通信服务以及系统完好性信息。‎ ‎“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其建设目标是为中国及周边地区的我军民用户提供陆、海、空导航定位服务,促进卫星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功能的应用,为航天用户提供定位和轨道测定手段,满足武器制导的需要,满足导航定位信息交换的需要。‎ ‎(《百度•百科》)‎ ‎7. 下列对“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始建造是以2017年11月5日发射首批北斗三号(2颗)地球中圆轨道导航卫星为标志的。‎ B.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卫星的在轨自主完好性监测功能,这一功能对一些生命安全领域用户来说,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 C. 采用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和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相结合的集成体制方式来为用户导航定位,是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首创的。‎ D. 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提供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两种服务方式,进一步拓展了系统用户量。‎ ‎8. 下列关于卫星导航系统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导航卫星系统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存在明显的不同,北斗一号和北斗二号采用有源方式,北斗三号采用有源和无源相结合的方式。‎ B. 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由两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组成,它具有导航定位、发短报文和精密授时等多种功能,定位精度高,系统用户容量大。‎ C. 满足武器制导的需要和导航定位信息交换的需要,是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 D. 构建国家综合定位、导航和授时体系,以“北斗”系统为核心,建成天地一体、覆盖无缝、安全可信、高效便捷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和授时体系是“北斗”的发展蓝图。‎ ‎9. 与北斗一号相比,我国“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有哪些优点?请简要概括。‎ ‎【答案】7. C 8. D ‎ ‎9. 技术领先,覆盖面广,精度、可靠性高。‎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章中重要概念含义能力。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等。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答题区间、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是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首创的”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材料二第三段,原文为“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采用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和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相结合的集成体制方式来为用户导航定位”。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卫星导航系统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北斗一号和北斗二号采用有源方式,北斗三号采用有源和无源相结合的方式”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材料一第一段,原文为“我国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采用有源方式,即用户进行导航定位时要主动向卫星发送信号,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卫星导抗系统采用无源和有源相结合的方式”。B项,“定位精度高,系统用户容量大”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材料二第二段最后,原文为“但其定位精度不高,系统用户容量有限”。C项,“满足武器制导的需要和导航定位信息交换的需要,是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概括不全面,相关信息在文章材料三第二段,原文为“‘北斗三号’星导航系统其建设目标是为中国及周边地区的我军民用户提供陆、海、空导航定位服务,促进卫星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功能的应用,为航天用户提供定位和轨道测定手段,满足武器制导的需要,满足导航定位信息交换的需要”。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归纳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章,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要求简要概括与北斗一号相比,我国“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有哪些优点,通读文章,可以确定答题区域在文章材料一和材料二,仔细阅读这两则材料,可以从中筛选出“我国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采用有源方式,即用户进行导航定位时要主动向卫星发送信号,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卫星导抗系统采用无源和有源相结合的方式”“从2017年11月5日发射首批北斗三号(2颗)地球中圆轨道导航卫星起,我国正式开始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与北斗二号相比,除了服务区域由区域覆盖扩大到全球覆盖外,北斗三号在精度和可靠性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其单星设计寿命由以前的8年提高到10至12年,并首次提出‘保证服务不间断’指标”“另外,该卫星还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卫星的在轨自主完好性监测功能”“到2020年前后,北斗三号系统面向全球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是通过采用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方式来确定用户的位置……具有导航定位、发短报文和精密授时等多种功能。但其定位精度不高,系统用户容量有限”“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采用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和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相结合的集成体制方式来为用户导航定位”“所谓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就是用户被动测量来自至少4颗在卫星时钟控制下的导航卫星连续发送的无线电导航信号,并根据这些卫星信号的不同传输时间,来测定用户到这些卫星的不同距离,然后通过用户终端的数学运算得到用户的三维坐标与速度”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概括与北斗一号相比,我国“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有哪些优点。‎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焕字德文,中山人。宋末兵起,城中久乏食,焕尚幼,煮糠核而食之,自饮其清者,以浓厚者供其母,乡里异之。稍长就学,天寒拥粪火读书不怠。登天德元年进士。调任丘尉。县令贪污,焕每规正之,秩满,令持杯酒谢曰:“尉廉慎,使我获考。”调中都市令。‎ 枢密使仆散忽土家有绦结工,牟利于市,不肯从市籍役,焕系之。忽土召焕,焕不往,暴工罪而笞之。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琚不悦曰京师浩穰不与外郡同弃简就烦吾所不晓也。至是,始重之。‎ 以廉升京兆推官,再迁北京警巡使。捕二恶少杖于庭中,戒之曰:“孝弟敬慎,则为君子。暴戾隐贼,则为小人。自今以往,毋狃于故习,国有明罚,吾不得私也。”自是,众皆畏惮,毋敢犯者。召为监察御使,父老数百人或卧车下,或挽其靴镫,曰:“我欲复留使君期年,不可得也。”‎ 以本官摄户部员外郎,代州钱监杂青铜铸钱,钱色恶,类铁钱。民间盗铸,抵罪者众,朝廷患之,下尚书省议。焕奏曰:“钱宝纯用黄铜精治之,中濡以锡,若青铜可铸,历代无缘不用。自代州取二分与四六分,青黄杂糅,务省铜而功易就。由是,民间盗铸,陷罪者众,非朝廷意也。必欲为天下利,宜纯用黄铜,得数少而利远。其新钱已流行者,宜验数输纳准换。”从之。‎ 再迁管州刺史,耆老数百人疏其著迹十一事,诣节镇请留焕,曰:“刺史守职奉法,乞留之。”‎ 以廉升郑州防御使,迁官一阶,转同知北京留守事。世宗幸上京,所过州郡大发民夫治桥梁驰道,以希恩赏,焕所部唯平治端好而已。上嘉其意,迁辽东路转运使,卒。‎ ‎(节选自《金史》)‎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琚不解曰/京师浩穰不与外郡/同弃简就烦/吾所不晓也 B. 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琚不解曰京师浩穰/不与外郡同/弃简就烦/吾所不晓也 C. 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琚不解曰/京师浩穰/不与外郡同/弃简就烦/吾所不晓也 D. 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琚不解曰京师浩穰/不与外郡/同弃简就烦/吾所不晓也 ‎11. 下列对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德元年”中,“天德”是年号,“元年”这里指天德皇帝即位的第一年。‎ B. “进士”是对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谓,一甲前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和探花。‎ C. “迁”、“左迁”一般指升迁。“转”,是指官职调动。‎ D. “摄”,是暂代官职。另外表示代理官职的还有“权”“假”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焕从小懂事,很有孝心。他在饥馑缺粮的情况下,煮糠麸来吃,把浓稠的给母亲吃,自己只喝清汤。‎ B. 刘焕执法公正,不畏权贵。敢于鞭笞枢密使仆散忽土家中牟利于市的绦结工,因此被调任为中都市令。‎ C. 刘焕计谋长远,使民向善。他认为国家铸钱应从天下长远利益来考虑,主张全用黄铜来铸钱,他的建议得到了朝廷的采纳。‎ D. 刘焕德为政清廉,深受百姓爱戴。在他调任为监察御史和迁升为管州刺史时,当地百姓都极力挽留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焕每规正之,秩满,令持杯酒谢曰:“尉廉慎,使我获考。”‎ ‎(2)孝弟敬慎,则为君子。暴戾隐贼,则为小人。‎ ‎(3)再迁管州刺史,耆老数百人疏其著迹十一事,诣节镇请留焕。‎ ‎【答案】10. C 11. C 12. B ‎ ‎13. (1)刘焕常常规劝他,使他改正,任职期满时,县令举杯向他道谢说:“县尉清廉谨慎,使我通过了考核。”‎ ‎(2)孝敬父母敬爱兄长,恭敬谨慎,便是君子;暴戾残忍,奸诈违法,就是小人。‎ ‎(3)再迁升为管州刺史,父老数百人上疏汇报他的十一项显著政绩,到节度使那里请求让刘焕留任。‎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焕”“市令”“乡人吏部侍郎石琚”“琚”“京师”“外郡”“简(简单工作)”“(繁杂的事务)”“吾”,虚词“与”“所”“也”,标志性词“曰”,其后断开,排除BD两项;“乡人吏部侍郎石琚”意思是“同乡吏部侍郎石琚”,为一个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再结合本句意思:刘焕刚担任市令时,到同乡吏部侍郎石琚家中拜谢,石琚不高兴地说:“京城中事务繁杂,与外郡不同,放弃简单工作,来做繁杂的事务,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这样。”句子可以断开为: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琚不解曰/京师浩穰/不与外郡同/弃简就烦/吾所不晓也。故选C。‎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迁’、‘左迁’一般指升迁”说法错误,迁指变动(调动)官职,左迁指指降职。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B项,“敢于鞭笞枢密使仆散忽土家中牟利于市的绦结工,因此被调任为中都市令”说法先后颠倒,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一二两段,文章第一段指出“调中都市令。枢密使仆散忽土家有绦结工,牟利于市,不肯从市籍役,焕系之。忽土召焕,焕不往,暴工罪而笞之。”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每”,常常;“规”,规劝;“正”,改正;“秩满”,任职期满;“令”,指县令;“谢”,道谢;“廉慎”,清廉谨慎;“获考”,指通过考核。(2)中的“孝弟”,通“孝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敬慎”,恭敬谨慎;“孝弟敬慎,则为君子”,判断句,孝敬父母敬爱兄长,恭敬谨慎,便是君子;“隐贼”,指奸诈违法;“暴戾隐贼,则为小人”,判断句,暴戾残忍,奸诈违法,就是小人。(3)中的“再迁”,指再迁升;“耆老”,指父老;“疏”,动词,上疏汇报;“其”,代词,他的;“著迹”,显著政绩;“著迹十一事”,定语后置,十一项显著政绩;“诣”,动词,到;“请”,请求;“留”,留任;“诣节镇请留焕”,到节度使那里请求让刘焕留任。‎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刘焕,字文德,中山人。北宋末年,金与宋开战,中山城内很久没有粮食,刘焕年纪尚幼,煮些糠麸作食物,他自己只喝些清汤,把浓稠的给母亲吃,同乡都很惊异,年长之后,到塾中读书,天气寒冷,他便守着用干粪点成的火堆读书不倦。海陵王天德元年,进士及第,调任为任丘县尉。县令贪赃,刘焕常常规劝他,任官期满时,县令举杯向他道谢说:“县尉清廉谨慎,使我的考课得以通过。”调任为中都市令。‎ 枢密使仆散忽土家中有一名绦结工,在街市上牟取私利,又不肯服市,籍者应服的差役,被刘焕捉住。仆散忽土召刘焕前去,刘焕不但没有去,反而公开这个绦结工的罪行,并予以鞭笞。刘焕刚担任市令时,到同乡吏部侍郎石琚家中拜谢,石琚不高兴地说:“京城中事务繁杂,与外郡不同,放弃简单工作,来做繁杂的事务,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这样。”到现在,石琚开始推重刘焕。‎ 因为清廉升为京兆推官,再迁之后为北京警巡使。他逮捕了两个城中恶少,亲手在庭中杖击,并告诫他们说:“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便是君子;暴戾不法,残忍奸诈,则为小人。从今以后,不能够恶习不改,否则,国家自有处罚的法令,我自己也不能私自宽免。”从此以后,人们对他都很敬畏忌惮,没有人敢冒犯他的威严。刘焕受朝廷征召为监察御史,北京的父老数百人拦住不让走,有的人躺在他车下,有的人拉住他的靴镫,说:“我们想再留您任官一年,却不能做到。”‎ 刘焕以自己的本官代行户部员外郎职权。当时代州的钱是夹着杂青铜铸造的,钱的成色很坏,类似铁钱,民间常常偷着铸钱,因此而被治罪的人很多,朝廷很担忧,下令尚书省讨论。刘焕进奏说:“钱应用纯黄铜精铸,中间掺些锡,如果青铜可以铸钱,前代没有理由不用青铜。自从代州掺杂青铜二分或四六分铸钱,使青铜和黄铜杂糅在一起,目的在于省铜而容易铸。从此以后,民间常偷着铸钱,被治罪的人很多,这不是朝廷的本意。如若为天下的利益考虑,应该纯用黄铜,得到的钱虽然少,但利益长远。新钱已经流通的,最好检验数量收上来,准予百姓兑换。”他的建议被采纳。‎ 再迁升为管州刺史,父老教百人上疏汇报他的十一项显著政绩,到节度使那里请求让刘焕留任,说:“刘刺史坚守职责,奉公守法,请求让他留任。”‎ 因任官廉洁而升任郑州防御使,迁升官位一级,转任为同知北京留守事。金世宗到上京巡视,所经过地区的州郡都大规模征调民夫修建桥梁,筑驰道,以求得到恩赏。而刘焕却只命令下属修理平整而已,世宗对他的作法表示赞赏,还升为辽东路转运使,在任上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次二十一兄季韵 晁冲之 忆在长安最少年,酒酣到处一欣然。‎ 猎回汉苑秋高夜,饮罢秦台雪作天。‎ 不拟伊优陪殿下,相随于蔿过楼前。‎ 如今白发山城里,宴坐观空习断缘。‎ ‎[注解]①晁冲之,北宋诗人。授承务郎。师从陈师道。绍圣年间,党争剧烈,兄弟辈多人遭贬谪放逐,便隐居具茨山下。②伊优:幼儿刚学说话的声音,用以讥讽逢迎谄媚的人。③于蔿:歌名,是表明操守、规诫帝王过失的诗篇。‎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从回忆着笔,写诗人当年旅居京城,饮酒作乐,风流自赏的生活。“酒酣”一句,正是那时豪迈气概的写照。‎ B. 领联紧承前文,具体写“欣然”之事:打猎与宴游,并从中写出诗人少年时期的意气不同一般。‎ C. 颈联写他虽然爱好游乐但操守刚贞,并非“同俗苟且”之徒,抒发了诗人的傲然自负之情。‎ D. 尾联写眼前山城的闲适生活,诗人往日的豪迈之情消失殆尽,已经割断了尘世的情缘。‎ ‎15. 本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对比,作者追忆年轻时在京城游乐的事情,与如今隐居在山城的情况作对比,感慨今昔,突山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伤感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已经彻底割断尘世的情缘”说法错误,结句写“习断缘”,用“习”字点睛,以示情缘未断,诗人只能用佛家教义警示自己,以求习得断缘而已。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能力。赏析诗歌表现手法,首先指出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歌是如何运用该表现手法的,最后点出诗歌运用该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本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仔细阅读诗歌,诗歌的五六两句,写诗人的傲然自负之情。“不拟伊优陪殿下,相随于蔿过楼前。”“不拟”句,表示他不甘心无所可否,随声附和,去迎合权贵们的意旨。“相随”句,写他只愿和几辈知交相随,歌唱元德秀高士的《于蔿》诗,经过市楼之前,表白有志弥补时艰的心意。这两句写他虽然爱好游乐,但操守刚贞,并非“同俗苟且”之徒。这两句运用对比。前六句,全是忆旧,但层次鲜明,把他的风度、性格、志向,活生生地展示出来,使人想见其为人。最后二句写诗人眼前,也是写诗的主旨。“如今”一句,陡然转折,表明此时“白发山城里”的诗人,正是当年长安城中的翩翩少年。时事多舛,人已垂老,往昔拓落高迈的豪气,也消磨殆尽。少年时豪情和现在的隐居形成鲜明对比,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伤感之情。‎ ‎【点睛】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 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6.根据情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2)荀子认为: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__”。‎ ‎(3)曹操在《短歌行》中表达像先贤“________________,才能汇聚天下贤士。‎ ‎(4)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即表现了周瑜的儒雅装束。‎ ‎(5)《师说》中韩愈批评当时“师道不复”产生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书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诗人赤心为国却岁月不居的愁苦。‎ ‎【答案】 (1). 见贤思齐焉 (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 周公吐哺 (4). 羽扇纶巾 (5). 位卑则足羞 (6). 官盛则近谀 (7). 塞上长城空白许 (8). 镜中衰鬓已先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既有直接性默写,又有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贤、焉、博、省、哺、纶、卑、谀、衰鬓、斑。‎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段时间里,( )的思想、等价交换的原则不同程度( )了中华传统美德,物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实用主义等非主流价值观不断(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虚拟和现实空间有所泛滥。在此背景下,充分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性,并使之与当代先进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构建市场理性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走向世界大国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实现中国梦不可缺少的内生驱动力,是塑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在它的丰富宝库里,蕴含着“__________”的政治抱负、“__________”的报国情怀、“___________”的浩然正气以及“__________”的献身精神。这种民族魂,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 ‎17.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急功近利 冲击 蔓延 B. 急于求成 冲击 漫延 C. 急功近利 稀释 蔓延 D. 急于求成 稀释 漫延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②位卑未敢忘忧国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A. ②③④①‎ B. ④②③①‎ C. ②③①④‎ D. ④②①③‎ ‎【答案】17. C 18. B ‎【解析】‎ ‎【17题详解】‎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词语(成语)的能力。词语运用中的常见错误有前后重复、使用对象、适用范围和场合不恰当、望文生义、感情色彩不合语境、谦辞敬语误用、词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不协调等。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分类积累,理解其意义。做题时先要分析词语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根据语境判断,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本题要求选出“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第二处,冲击:强大的水流或其他力量迅猛撞击。稀释:在原有的溶液中再加入溶剂使其浓度变小。此处和“迅速撞击”没有关系,所以选用词语“稀释”。第一处,急功近利:功,成功;近,眼前的。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急于求成:急,急切;急于求成,急着要取得成功。根据后文“不同程度稀释了中华传统美德”“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虚拟和现实空间有所泛滥。在此背景下,充分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性,并使之与当代先进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构建市场理性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可知此处选用成语“急功近利”更符合语境。第三处,蔓延: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漫延:像水过满向外流一样向外扩展。此处是说物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实用主义等非主流价值观不断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选用词语“蔓延”。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解答此类题,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情调保持一致,上下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可结合排除法进行。本题要求选出“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第一处根据横线后“政治抱负”,此处填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第二处根据横线后“报国情怀”,此处填写“位卑未敢忘忧国”;第三处根据横线后“浩然正气”,此处填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第四处根据后文“献身精神”,此处填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所以句子正确排序为:④②③①。故选B。‎ ‎【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数操作:①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②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③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④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此类题目要在快通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此类题解答一般结合排除法进行。‎ ‎19.对下面语言现象的图示框架图的概述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听说是前提,读写是基础。‎ B. 听和读是接受信息,说和写是发表信息。‎ C. 听说是口语表达,是话语理解和信息输入能力。‎ D. 听说读写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本题属于框架图的转化。该题采用图形与文字混合的形式给出一个构思框架,要求写成一段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的语句,该题考查了考生用简明准确的语言进行构思转写的能力,而把心里想的东西写出来是常见的语言表达需求,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答好这样的题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看出所给构思图形的构思特点,二是将所给构思信息按一定规律形成文字,三是注意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答题时注意把这些转化为语言,在框架中主要是准备活动和实施过程,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晰,先做哪些准备,进行哪些活动,涵盖框架图中的信息。本题采用选择题形式,降低了难度,题干要求选出“对下面语言现象的图示框架图的概述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仔细阅读题干所给框架图,“听说””读写”的上面分别是前提和基础,故可得“听说是前提”,读写是基础;听读下面是“接受”,说写下面是“发表”,故可得出“听和读是接受信息”,“说和写是发表信息”;“接受”“发表”之间的箭头是相互的,故可得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是相互促进的。据此可知C项,“听说是口语表达,是话语理解和信息输入能力”说法错误,“听”是信息输入,“说”是信息输出。故选C。‎ ‎20.下面是某位高三同学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有五处用语不当,请找出并修改。‎ 能作为学生代表在高三年级毕业典礼上发言,我十分荣幸。①三年前,我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来到这里,怀揣梦想;②今天,作为恩师的高足即将腾飞。③但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垂念师恩,挂念母校。④如果母校需要,我一定会鼎力相助。⑤最后,希望母校的未来更辉煌,人才代代强。‎ ‎【答案】①“莘莘学子”改为“学子”;②“高足”改为“弟子”③“垂念”改为“感念”;④“鼎力相助”改为“略尽绵薄”:⑤“希望”改为“祝愿”。‎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语言得体有问题得体和语体得体,问题得体主要是要符合特殊问题的特殊要求,语体得体要注意讲话者的身份、环境、尊卑、主客以及“谦辞”和“敬辞”的运用,本题主要考核的是语体的得体。本题,题干已经指出语段是“某位高三同学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且“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要求“找出并修改”。仔细阅读这段毕业典礼上的发言,可发现发言中①“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生。此处是自己作为一名学生来到这里,表达不不正确,可改为“学子”;②“高足”,指对别人的学生的敬称。此处是说自己,表达不得体,可改为“弟子”;③“垂念”,指上对下挂念,也用做敬辞,指别人对自己挂念。此处是说自己对感念老师的恩情,表达不得体,可改为“感念”;④“鼎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此处是说在母校需要自己的时候,自己一定会尽力帮忙,表达不得体,可改为“略尽绵薄”:⑤“希望”,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此处是放在讲话的最后,是说自己祝福希望母校的未来更辉煌,人才代代强,用“祝愿”更符合语境。‎ ‎【点睛】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一注意场合,审时度势;二看清对象,因人而异;三掌握谦敬,注意礼貌。‎ 四、写作(7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请以“走过冬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走过冬天 大雪的冬天,有人陪我走过,那是父亲。‎ ‎——题记 高一的那一年,对我来说是灰暗的一年,那年的冬天更是难以逾越,所有的问题都好像在考验着我的耐力,所有的事物都蒙上了灰白的色调。我犹如一棵的小草,冻僵在风雪的原野上。‎ 那个冬天,曾被大雪覆盖,那个虽不算繁华却倍感亲切的小县城被淹没在学海里。晚自习的三节课,我一直在焦虑中煎熬,因为我在担心父亲。‎ 为了陪我坚持下去,让我能够完成学业,父亲是做好了付出一切的准备的,而且这是他第二次陪我度过难熬的寒冬。第一次,我放弃,父亲很无奈,那是在一中;现在在二中,我们父女俩又一次回到这个小县城。父亲为我租了一间房子,他会在每天晚上从家里来到出租房里,然后早晨天不亮就回去,就这样他在家与出租房之间来回奔波。‎ 可那天不一样,雪下了厚厚的一层,又被车坚实地轧在路上,很滑。父亲一直是骑电动车来的,但是今天肯定不行。放学后,我一直在想着这件事。回到出租房时,我下意识地去摸门上的锁,不出我所料,冰冷的锁已被雪覆盖了厚厚的一层。我想,父亲今天不可能来了,可我还是放心不下,于是就走出来,沿着大马路一直往前走,我知道这是父亲来时会走的路。我想沿途找到一部公用电话,看父亲来了没有,可是天太晚了,周围的小商店都已关门了。我失望地走着,但我又在希望,希望可以出现奇迹,有一家小商店没有关门。‎ 我就这样大约走出了一里路的样子,再往前走就是县医院了,看来今天我的运气并不好,我得回去了。正当我想要转身的那一刻,不远处一个身影吸引了我的视线:不高的个子,头上一顶皮帽子,臃肿的棉大衣裹在身上,还有一个白色的塑料袋子缀在肩后。是父亲吗?那多像一个讨饭的乞丐啊!我心头一惊。‎ 走近了,他,是父亲,他腾出一只手,摆一摆,又笑笑,示意我跟他回去。我明白了,父亲是从家徒步走来的,那么大的雪,他从十几里外的家走来。此时,他每一步坚实的踏地都触动我心头的痛和酸楚,而我只是默默地跟在父亲高大身影的背后。‎ 回到“家”里,父亲从那个白色袋子里掏出一棵大白菜,一兜子馒头和一双新棉鞋。‎ 我在想,就是这个乞丐一样的人,是他在支撑着我的生命。是啊,如果没有他,我现在又会怎么样呢,每当我要放弃的时候,是他殷切的眼神改变了我幼稚的想法,坚定了我勇往直前的信念,而他又是那样的渺小,为了生活,为了我,为了一个家,他不得不风里来雨里去地去挣钱。父亲需要坚忍,他的坚忍,就是我和我们一家人的擎天柱,只要有父亲在,天永远都不会塌下来。‎ 有父亲的付出,有父亲的支撑,再难以忍受的冬天我都会走过,因为我和父亲相信,走过冬天,我们将迎来一个花开的春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写作能力。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①确定文章体裁;②划定取材范围;③掌握写作重点。本次作文的题目是“走过冬天”,题干已经明确提出要求写记叙文。要写好本次作文,对冬天的理解是关键。“冬天”,又称冬季,是北半球一年当中最寒冷的季节。由于天气转冷(赤道地区除外),在很多地区都意味着沉寂和冷清。生物在寒冷来袭的时候会减少生命活动,很多植物会落叶,动物会休眠。候鸟会飞到较为温暖的地方过冬。文学作品中常常用冬天来形容人生活着事物发展的困难期,也就是“冬天”的比喻义。“走过冬天”要想写出深意,显然就要写冬天的比喻义。其实任何一件事情,一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冬天是人生或者事物发展必经之季,但冬去春来也是大自然周而复始的客观规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冬天是对人的一种历练,有古语、俗语为证:对人来说,“自古雄才多磨难,古来纨绔少伟男”;对家来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对国来说,“多难兴邦”。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正视人生的寒冬,并用崇高的精神火焰去融化寒冰,从而走过冬天,去拥抱春天。所以本此作文写作,可以先通过具体的冬天的景物描写引出冬天是人生或者事物发展必经之季,引出自己经历的“冬天”,然后通过具体事件记叙,来“展露”或“剖析”自己所遇到的“冬天”那阵阵“寒气”的丰富内涵,当然,它可以从主观与客观、内因与外因等诸多方面去铺垫、去伏笔、去挖掘、去审视。在此基础上,具体详细地“展现”或“演绎”“走过”“冬天”每一步的厚实过程,从而昭示或揭示出“走过”背后的那份“必然”,因为“必然”才是事物发展的常态,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最后在结尾部分点明,再难以忍受的冬天都会走过,走过冬天,我们将迎来一个花开的春天。做到开头结尾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相关素材:‎ ‎1. 冬天,充满了肃杀,充满了寂静。或许,它令人绝望,因为它的天空是灰白的,下着皑皑的白雪。万物皆眠,死寂一般。春天,充满了柔和,充满了喧闹。或许,它令人振奋,因为它的天空是淡蓝的,滴着点点的春雨。万物皆醒,重焕生机。‎ ‎2.‎ ‎ 冬天过去了,春天定会来临。正如灾难刚刚过去,迎接我们的必然是希望。对于那些在去年“5·12”汶川大地震中幸存的同胞们,我要说:“灾难已去,或许新的家园已建成,该是重建心灵家园的时候了!希望在于自己是幸存者。家人失去了生命,可自己的生命是要延续下去的。所以应振奋起来,相信一句话,“冬天过去了,春天就近了”。走过冬天,走近春天,希望就降临了。‎ ‎3. 走过冬天,日子谴倦的流淌,冬把背影留给了春,冬天就在这个不怎么寒冷的时候悄然落下帷幕,春的来临,使疲惫的心有了浓浓的睡意。驻足在冬春交界的边缘,倾听大地融雪的喧嚣,感叹韶华渐远。未来的又是那么不可预知,残存在记忆里的,竟是模糊不清的散乱碎片。‎ 虽然,冬是一年的最后一个季节。但绝不是生命最后的驿站。‎ 走过冬天,冰雪中也有顽强的生命,那是傲雪的寒梅和青松翠柏。冬眠的生灵蛰伏在土壤里,等待着春暖花开。‎ 走过冬天,想象着春天来时的温馨,想象着温情给予青草的微笑,想象着看春雷炸响泥土里的精灵,当迎春花向你屏开傲然的俏容,翠竹挺拔着翠绿的春意,春风送着浓烈的情意,悄悄的走进心灵领地的时候,我们早已挥手告别了这个冬天。‎ 走过冬天,昨日已立春。我相信,美好的春天就在你我眼前。‎ ‎4.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贝多芬 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奥斯特洛夫斯基 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张海迪 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我们的意志,才在我们的道路上设下重重的障碍。——泰戈尔 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易卜生 ‎ 大海里没有礁石激不起浪花,生活中经不住挫折成不了强者。——谚语 ‎5.“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 这句话出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有人认为此诗是雪莱借对西风的描绘而表达了对不可抵抗之革命力量的赞颂。还有人认为季节轮换之中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才是诗人赞颂的对象。《西风颂》采用的是象征性手法,整首诗从头到尾都在写秋天的西风,无论是写景也好,抒情也好,都没有脱离西风这个形象。诗人不仅是在歌唱西风,也是在歌唱革命。诗中的西风、残叶、种子、云、风雨雷电、大海、树木都不过是象征性的东西,但它们却有着深刻的含意。诗人最后发出这样的感叹,雪莱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感受西风,愿意用生命去等待春天。西风已经成了一种象征,诗人以西风自喻,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信念和向旧世界宣战的决心。‎ ‎【点睛】命题作文是传统的作文考试方式。有人说命题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意思是命题作文限制得过死,不利于同学们发挥习作个性。其实,我们只要把握命题作文的写作规律,一样可以写得精彩。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 ‎1.确定文章体裁;‎ ‎2.划定取材范围;‎ ‎3.掌握写作重点。‎ 要写好一篇命题作文,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步:精细审题。一般情况下,审题应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明确题目的范围及重点,找准“题眼”。‎ 第二步:精深立意。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犹如文章的灵魂,必须正确、集中、深刻。‎ 第三步:精心选材。力争用与众不同的材料,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 第四步:精彩表达。表达包括结构和语言两个方面。确立了中心,选好了材料,就要考虑文章的谋篇布局。此外,还要精心锤炼词语,巧用修辞手法,力求让文章语言“活”起来。‎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