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河北省深州市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北省深州市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2017-2018学年河北省深州市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比较文明是个新课题。之所以新,是因为我们刚开始习惯以世界为关心对象。‎ 比较文明的目的是理解文明。个体研究固然有其合理性,然而无视整体的结果一定是盲人模象。比较研究是整体下的个体与个体的比较,或个体与整体关系的钩沉。从中国的视角来看世界以及从世界的维度理解中国,是出和入、间离和沉浸的关系,是辨证发展的关系,是螺旋上升的关系。有了“从周边看中国”,对中国的认识才会更完整,更接近真实。‎ 比较文明研究是有伦理的。有些比较无益甚或有害,伦理就是约束。比如“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比人生轨迹,没什么好比,但在创造文学形象的维度比较,不但有益而且必需。有些比较无意义,并非学术前提出了问题,而是回答不了“然后呢”这个问题。‎ 比较文明是有方法的。文明离不开人,物作为文明的见证,也很重要。物是实实在在的,罐就是罐,盆就是盆。当年瑞典人安特生在西北见到彩陶就一眼看出它和世界各地彩陶文化的联系,后来我们批判“中国文明西来说”,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彩陶西来与否和中国的正当性其实毫无关系。‎ 文明比较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制度比较属于宏观的文明比較。国为有文献,制度很容易比较,但也有缺陷,一是文献资料有太多不可信的成分。二是制度大概未必属于文明的范畴,它更像是文明的副产品,其本质是制度的制定者对受制度约束的人实践优势的工具。如今的民主制度在柏拉图那里未必多么理想,同理,当年的“君臣父子”也未必全然“反动”。‎ 微观的文明比较主要在这两个范畴:从具体的物到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从核心价值观念到具体的物。前者受时空约束,它是已然的,找出异同作出解释,能改变的很有限。后者则有超越时空的启发和引领意义:罗马人的沃伦杯与两千年后的中国电影《霸王别姬》同样在叙述欲望与爱的故事;‎ 静穆而伟大的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都是人类最伟大的气质与精神的外化,存在于所有不朽的艺术品之中;敦煌的鹿王本生与圣艾格尼斯杯主题都是牺牲……‎ 文明的比较,核心在于解释文明的演进,以达成文化认同与自信。有个就叫“文明”的游戏,选哪个来玩都可以,结果只和操作有关,真实的文明也是。现在讲多元,不是否认进步与落后,而是相信比之于可以弥合的差距而言,基因更重要,我们需要一个色调丰富的文明体系。‎ 郭青生《比较文明的目的、伦理和方法》,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无论是从中国的视角来看世界,还是从世界的维度理解中国,比较研究都必须具有整体性.‎ B.比较文明研究讲究伦理,是为了让比较有价值,只要比较前提正当,就能得出有益的结果。‎ C.批判“中国文明西来说”,其积极意义是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 D.更好地理解文明,弥合多元文明的差距,达成文化认同和自信,这是比较文明的核心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围绕着比较文明,文章依次论述了比较文明的目的、伦理、方法和意义。‎ B.文章阐释了比较文明的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并对比了微观比较的两个范畴。‎ C.第五段的举例论证,是为了证明从制度这一范畴进行文明比较,存在着缺陷。‎ D.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之例,说明从具体的物出发可发现相同的气质与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对日本文明不从世界的维度去理解,就无法对它理解得更完整、更接近真实。‎ B.由于制度比较存在文献真实性等缺陷,宏观的文明比较不如微观的文明比较有价值。‎ C.比较文明的核心任务,不在于区分文明的进步与落后,而在于解释文明的演进。‎ D.如果能恰当地进行比较文明研究,我们将能更清晰地理解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放蜂人 王往 ‎①放蜂人跟着春天跑,他们的日子在地上也在空中:花朵和蜜蜂是他的情人和财富。‎ ‎②现在,他们来了。农用小卡车裹着春风驶过乡村土路,到达了一片果园和菜园交接地带,卸下百十个左右的蜂箱,放峰人一家三口,男人、女人和孩子站在某个高处,环顾四周,对这个叫盐码的村庄极是满意。这个地点是他早就寻访察看过的蜜源,是花朵的世界,也是蜜蜂的天堂。瞧,村庄的南边是大片的果园,桃子,梨子,苹果,还夹杂着少量的杏子、李子。桃花正艳,梨花初绽,红的粉红,白的雪白。它们将与蜜蜂签下一个芬芳的契约,它们将一拍即合,取得双赢;你为我授粉,我为你供蜜。再看村庄的东边西边和北边,完全陷入了油菜花的包围,其间夹杂着半紫半白的蚕豆花。它们纵横相连,排兵布阵,以压倒性的气势给放蜂人信心;你不会白来,你将在这里收获很多。除了这些,盐码村人家的屋前屋后还有很多槐树,一串一串的槐花悬挂着,组成了洁白的瀑布,香气扑鼻,好像对放蜂人说:我们一棵槐树抵上一大片油菜呢。‎ ‎③放蜂人被这里富足的蜜源迷醉了,他们被春风吹得粗糙的脸上露出舒展的笑容。他们开始忙碌了。搭好帐篷,摆好锅碗瓢盆,就此安营扎寨。‎ ‎④大好晴天是放蜂人永远的期盼。灿烂的春光里,他的蜂群倾巢出动,在方圆几公里内展开它们适宜而辛苦的工作。若要装满它们那小小的蜜囊,它们要采上千百朵花。放蜂人经常不断地从蜂巢中取走蜂蜜,造成蜂巢中的蜂蜜始终处于匮乏状态,这样,工蜂就会不停地出去采集花粉,酿制蜂蜜。和它们的命运一样,放蜂人辛苦得来的收入,也同样会被各种支出耗尽,同样年复一年地奔走在谋生的路上。世间万物的命运何其相似。如果人们明白这一点,是不是可以活得更从容?是不是能以“自然之子”的心态给万事万物以更多的爱?‎ ‎⑤放蜂人沉默着,人们没有听到他们发出什么感叹。人们只看到他们戴着防护纱罩,清理蜂巢,刮取蜂蜜,一日日地重复劳动。‎ ‎⑥但是盐码村的人和他们也不是一点没有接触,那就是他们零售蜂蜜时。一旦接触了,他们的话就多了,告诉你蜂蜜对人有什么好处,哪些峰蜜才是最好的,他们会舀一勺新鲜的蜂蜜让你品尝。‎ ‎⑦小焕子去买蜂蜜那天,给她舀蜂蜜的是放蜂人的儿子,那个和她一般大小的十五六岁的少年。‎ ‎⑧少年问她,要不要尝一勺?‎ ‎⑨小焕子搖摇头,奶奶从不让她占别人一点儿便宜。‎ ‎⑩少年又问,买多少?‎ ‎11小焕子说,就买一罐头瓶吧。然后问少年,我奶奶老是咳嗽,人家说吃蜂蜜管用呢,到底管不管?‎ ‎12少年说,管用,最好是把白萝卜煮了,再捞上来跟这个拌了,吃上两三天就管了。‎ ‎13小焕子说,这么神奇啊,那快给装上一瓶吧。‎ ‎14少年给她装一瓶,称也不称,向不远处的父母看了看,有些诡秘地说,我就收你十块钱吧,快拿走。‎ ‎15小焕子回去后,邻居说,这么一瓶子蜜才十块钱啊,我那天买得比这个少多了,还花了二十多块呢。‎ ‎16奶奶连吃了两天白萝卜拌蜂蜜,果然不咳嗽了,小焕子开心死了。她拔了一些青菜又拿了十几个鸡蛋给少年送去。她知道他们放蜂人吃得都简单。‎ ‎17少年说,我不要你的东西。‎ ‎18小焕子说,拿着吧,人家说你少收我蜂蜜钱了。‎ ‎19少年笑笑,轻声道,别说了,让我爸妈听见就不好了。你奶奶多大年纪了?‎ ‎20七十一了。‎ ‎21少年说,我奶奶七十九了,我们出发那天她也咳嗽了,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说完,目光投向了别处,好像他奶奶就在附近站着似的。‎ ‎22十多天后,放蜂人走了。小焕子站在他们原来搭帐篷的地方,有些难过,心里责怪那个少年不跟她打一声招呼就走了。就在她要离开时,发现地上有一只慢慢蠕动的小蜜峰,她把它拿到手心看着,发现小蜜蜂的翅膀好像被什么粘住了,她将它捧回家,用针头轻轻地分开了它的翅膀。小蜜峰爬了两下,突然飞了起来。‎ ‎23小焕子就笑了。‎ ‎24可是一眨眼小蜜蜂就不见了,小焕子想它会飞到哪里去呢?会不会飞向北方,追赶放蜂的那一家人呢?‎ ‎25想着想着,眼泪就掉下来了。‎ ‎(选自2017年2期《小说林》,略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花朵和蜜蜂是他的情人和财富”采用比喻手法,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放蜂人与蜜蜂、花朵之间的关系。‎ B.文中画线句子,表达作者关心放蜂人命运,同情底层百姓辛苦生活,还揭示出社会生活中所蕴含的哲理。‎ C.放蜂人的儿子让小焕子回家将蜂蜜与煮了的白萝卜拌了吃,治好了小焕子奶奶的咳嗽病,表现他精通医理。‎ D.小说注重细节描写,富于意蕴,如“用针头轻轻地分开了它的翅膀。小蜜蜂爬了两下,突然飞了起来”。‎ ‎5.试概括小焕子的性格特征,并简要分析。(5分)‎ ‎ ‎ ‎6.有人认为最后两段删去会让小说显得更简洁。你认为呢?(6分)‎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度还未散去,央视另一档自制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又以浩大的声势占据了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煤体的页面。在网络高度普及的今天,对于每一个离开了学生时代的人而言, “朗读“似乎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语。大小屏幕代替了书籍文本,键盘语音代替了信札驿马。朗读被加上了一层梦幻的滤镜,覆盖上了文化和美的簿纱,提醒着我们思念又回不去的过去。这大概是《朗读者》对于观众产生原始魅力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朗读者》用了“朗读”作为外壳,内核依然是分享嘉宾的故事、传递回忆和温情。它更像一个精简的谈话节目,并且董卿掌握对话的节奏远胜于多数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一颦一笑都显得真诚,也不会时不时就出神,或者生硬地切换话题——这一点,《见字如面》的主持人真应该好好学习。也正是有了一段简短却恰到好处的交流,带动了观众的情绪,才使得接下来的朗读自然而然,真情流露。《朗读者》的野心明显不在说故事和煽情,它更想传递的是价值观、是社会中日渐缺失的温情和责任感。‎ 和多数更活泼的娱乐节目倾向于选择“放飞自我”的嘉宾不同,《朗读者》选的人、想讲述的故事,其实把“我”藏起来了一些。更多强调了“爱”和各种“责任”。‎ 诗文的选择,可以反映《朗读者》高高树起的一画大旗——文学。制片人董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想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这句话让身处中文系的笔者深感悲哀,在当下,对于文学的温柔记忆居然是需要被唤醍的。网络挤压了民众对于书籍的热情,文学,正在和我们渐行渐远。‎ 然而文学本不仅是记忆,对于父母辈们而言,文学曾是一场流行。和经历过扎实基础教育、上了十几年语文课的年轻一代不同,文学对父辈而言,可能是仰望、是梦想。一本外国名著在当年可能会引发似如今苹果发售时的排队浪潮……对于他们而言,文学让他们在过去找到了“美”‎ 的感染力,找到了治愈伤痕的灵药。《朗读者》很好地重述了一遍他们已经忘却的“文学梦”,并将之化为了节目自身的魅力。‎ 在真人秀节目的蹦蹦跳跳渐渐让观众审美疲劳时,文化综艺的异军突起是意料之中的事。在消费主义泛滥的当下,电视节目作为消费品被直接投放给了更有消堂力的年轻观众,中老年们则被刻意忽略了。《朗读者》等节目填补了这处空白。这也许是无心之举,但结果却相当有意义。《朗读者》所传递的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因此,你可能会发现父母乃至爷爷好,对这档节目赞不绝口。‎ ‎(摘自《新京报》2017年2月23日)‎ 材料二:‎ 在娱乐致死的年代,《见字如面》《朗读者》等一批批“高而不冷”的综艺界清流滴现,文化类节目真的回暖了吗?‎ 年初的《中国诗词大会》口碑收视双收,主持人董卿担任制作人的《朗读者》又来了。而更早播出的同类节目《见字如面》,由之前《中国成语大会》的制作团队操刀,也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和不小的热度。能把文化节目做到“高而不冷”也并不容易,这两个节目給人最直接的刺激,大概是“声控福利”吧。在演戏全靠配音的流量们霸屏的日子,想要听老戏骨们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受众只能在这里找了。‎ ‎《明读者》是很典型的央视表达方式,每一位嘉宾都要讲“背后的故事”,再加上朗读本身。看上去内客就很拥挤。而那些讲故事环节容易让观众感觉教化和煽情不够节制。‎ 不过,除开那些煽情过度的部分,《朗读者》里有些背后故事是用自身经历的方或去“言传身教”,加上阅读文本本身的大众性,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朗读智》一个引起高度共鸣的朗读者是翻译界大神许渊冲。人民日报微博安利了一个许先生的《朗读者》片段,转发两万多条。‎ 纵然电视上体会到的文字之美不如阅读更深沉彻底,但在浮躁的时代里。《郎读者》创造了一种表达方式,把观众拉回到文字上。朗读是美的,更美的是字句下而那些真挚的悲欢和浪漫,那才是永不过时的价值。这两档节目不就证明了吗?‎ ‎(摘自“中青在线”2017年3月9日报道)‎ 材料三:‎ 当日,上海图书馆知识广场东侧的朗读亭前排起了长队,高峰排队时长超过9个小时。这是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设置的一个环节,旨在让朗读走进每个人的生活。朗读亭里有一套专业的录音设备和一个摄像头,每位“朗读者”进门后对着麦克风就可以开始朗读自己心目中的好文章,限时3分钟。据悉,继上海图书馆之后,‎ 朗读亭还将出现在上海另外两到三个地点。‎ 此前,中新网2月21日报道,当天,一座朗读亭现身杭州街头,浙江杭州不少市民在朗读亭前排队等候朗读诗歌、作品等。‎ ‎(摘自新华社2017年3月9日上海报道)‎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 A.对于三者关注的《朗读者》节目,材料一分析得全面、深入;相较之下,材料二就显得略逊筹,材料三则只是事实呈现。‎ B.三则新闻材料中,材料一,材料二属于新闻评论,并不要求具有时效性;材料三作为新闻报道体裁,时效性要求就很高。‎ C.材料一,二都认为《朗读者》中讲述的“背后的故事”能带动观众的情绪,使朗读更易引起共鸣,虽然有过度煽情之嫌。‎ D.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朗读者》这个节目的影响问题,材料一多褒赞,材料二寓贬于褒,材料则只是事实呈现,无褒贬。‎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5分) ( )‎ A.材料一力图从多个角度剖析“《朗读者》热”的原因,材料二则虽然对此类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回暖有很多期盼,却仍持怀疑态度。‎ B.上海、杭州的朗读亭前排长队等候朗读的“长龙”明确告诉我们,《朗读者》这类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火爆”是有广泛的受众基础的。‎ C.三则新闻的报道的媒体不同,呈现出的语言风格也各不相同:材料一严谨、理性,材料二新潮、活泼,材料三则朴实、稳重。‎ D. “高而不冷”、“流量们霸屏”、“安利”……写在“中青在线”这样的网络媒体上贴合其身份,而写在纸媒上就不合适。‎ E.三家媒体的报道角度、内容各有侧重,这种取舍可能是对同一报道对象的认识、理解不同,更可能是为适应读者的阅读趣味。‎ ‎9.根据上述材料,假如《朗读者》节目改版,你准备给制片人董卿提些什么建议?(4分)‎ ‎ ‎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承之,字奉世,李肃之季弟 ‎,幽州人,后迁濮州。生而孤,肃之鞠育诲道,至于成人。性严重,有忠节。从兄李柬之将仕以官,辞不受,而中进士第,调明州司法参军。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守怒曰:“曹掾敢如是邪?” 承之曰:“事始至,公自为之则已,既下有司,则当循三尺之法矣。”守惮其言。尝建免役议,王安石见而称之。熙宁初,以为条例司检详文字,得召见。神宗语执政曰:“承之言制置司事甚详,非他人所及也。”改京官。他日,谓之曰:“朕即位以来,不轻与人改秩,今以命汝,异恩也。”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浙常平、农田水利、差役事,还奏《役书》二十篇。加集贤校理。又察访陕西,时郡县昧于奉法,敛羡余过制。承之曰:“是岂朝廷意邪?”悉裁正其数。迁集贤殿修撰,擢宝文阁待制,为同群牧使,纠察在京刑狱,兼枢密都承旨,出知延州,入,权三司使。蔡确治相州狱,多引朝士,皆望风自折服。承之为帝言其险诐之状,帝意始悟,趣使诘竟。迁龙图阁直学士,恳辞,乞授兄肃之,曰:“臣少鞠于兄,且兄为待制十年矣。”帝曰:“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肃之亦当迁也。”即并命焉。商人犯禁货北珠,乃为公主售,三司久不敢决。承之曰:“朝廷法令,畏王姬乎?”亟索之。帝闻之曰:“有司当如此矣。”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給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历应天府、河阳、陈、郓、扬州而卒。‎ ‎(节选自《宋史·李承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B.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C.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D.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兄,指父亲的侄子中比自己年长的人,也泛指本族平辈中年龄与己相当者。‎ B.曹掾,东汉太尉或相国等分曹治事,正职为“掾”,后来泛指各部门治事的属吏。‎ C.季弟,指最小的弟弟。一般而言,古人兄弟排行,伯为大,仲次之,叔第三,季最小。‎ D.改秩,秩,官吏的俸禄、职位或品级,“改秩”即改变官吏的俸禄、职位或品级。‎ ‎12.下列对于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承之独立性强,不求外援。本家哥哥李柬之想要直接给他个官职,却遭到他的拒绝,后来他凭借科举考中进士,调任明州司法参军。‎ B.李承之做事认真,颇受赏识。曾经因建议免除百姓徭役而受到王安石的称赏;熙宁年间,谈论制置司的情况非常详细而受到宋神宗的恩赏。‎ C.李承之纠察诸事,尽职尽责。担任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浙地区日常政务及农田水利时发现郡县执法混乱,超标征敛赋税,便加以纠正。‎ D.李承之秉公执法,不畏权贵。有商人违法为公主贩卖北方的珍珠,因涉及皇族,三司一直不敢追究,李承之秉公办理,立即下令缉拿案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5分)‎ ‎ ‎ ‎(2)“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肃之亦当迁也。”即并命焉。(5分)‎ ‎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14--15题.‎ 和子由四首·送春 苏 轼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 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 ‎【注】法界观:佛教华严宗主张的证入法界的观法。‎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 A.诗题交代写作缘起。“和”的意思是“唱和”,本诗是诗人为应和弟弟苏辙而写的。‎ B.首联呼应题目,表明“青春”虽然已难挽回,但仍能以写诗度过余生的积极心态。‎ C.颔联虚字运用巧妙,“惟”“亦”二字,相互呼应,既强化了语意,又形成了对比。‎ D.本诗章法绵密,语意前后勾连:颈联上句关联“梦里青春”,下句上承“酒阑病客”。‎ E.尾联表达愿望,诗人希望借法界观洗除世间之烦恼,反映出佛教思想对他的影响。‎ ‎15.本诗二三联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这两联是如何借景抒情的?(6分)‎ ‎ ‎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夜游赤壁,面对“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美景,于是乎“ ‎ ‎ , 。”‎ ‎(2)《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 ‎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9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3分)‎ ‎①自古以来,有志之士即使是在求田问舍的隐居生活中,也会以积极奋进之心,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②张仃所作的焦墨画,立足写实性的山水风光。他挑战黑墨运用的极限,使其重新焕发了生机,为中国画坛带来空谷足音,振奋人心!‎ ‎③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④当前,我们需要警惕的是,由于微信红包单笔金额小,并且还可以借着礼尚往来等各种冠冕堂皇的名义,所以容易引发一些“微腐败”现象的发生。‎ ‎⑤脱贫成果必须真实,不搞花拳绣腿,不搞繁文缛节,不做表面文章,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⑥据台湾媒体报道,“国科会副主委”谢清志涉及南科减振弊案,遭检方判刑15年。国民党痛批民进党:一路贪腐,官位越高贪得越多,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A.①②⑤ B.③⑤⑥ C.①③⑥ D.②③④‎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我们知道,现在中国很多家庭选择不生二胎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不想生,而是生不起,因为现在养育孩子的成本太高了。‎ B.面对新生儿增加的现状,社会应合理配置幼儿照料、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以满足新增加的公共服务。‎ C.如今,非洲大陆到处都能看到中国的印记。我们不仅将中国式的城市化模型和经济模式搬到了非洲,而且为非洲提供了充分的人力物力。‎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但望先生能够鼎力相助,能得一枝之栖,就深感大德了。‎ B.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C.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D.本届湖湘文化研讨会在岳麓书院召开,特推举您忝列“湖湘文化研究会”理事。‎ 课内知识点复习(14分)‎ ‎20.对下面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修:高高的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 C.悟言一室之内 悟:顿悟 D.举匏樽以相属 匏:葫芦 ‎21.对下面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泣孤舟之嫠妇 泣:使哭泣 ‎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到达 C.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虽:即使 ‎ D.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端 ‎22.对下面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荒年 B.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更 C.金就砺则利 砺:砥砺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假:凭借,利用 ‎23.下面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D.芳菲菲其弥章 ‎24.下面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及其所之既倦 B.其孰能讥之乎 C.盖将其变者而观之 D.目遇之而成色 ‎25.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不拘于时,学于余 ‎26.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丧服是居丧的衣服。由于生者和死者亲属关系有亲疏远近的不同,‎ 丧服和居丧的期限也各不相同。丧服分为五等级,也称“五服”。‎ B.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州域联系起来看,使之互相对应,这便是所谓的“分野”。古人笔下“星分翼轸”就与分野有关。‎ C.古人坐姿有多种,“席地而坐”的“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相同的。“箕踞”的坐姿则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如“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古人筑墙很早就运用版筑技术。所谓版筑就是筑墙时用两块木板相夹,中间装泥土捣紧,筑毕拆除木板,就成了一堵墙。‎ 四、写作(60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成为我们的好时代”成为当前的流行语。我们的新时代,出现了大发展、大格局、大智慧、大数据、大跨越、大气魄、大胸怀……那么,在我们的新时代,你认为有哪些事情值得向家人、同学或朋友诉说的呢?‎ 请以“我看新时代”或“我们的新时代”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二文期末卷参考答案及解析2018.5.30‎ ‎1. A (B分析不合文意。比较前提正当,不一定能得出有益的结果;C误解文意。“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不是批判的积极意义;D不合文意,“弥合多元文明的差距”不是比较文明的意义)‎ ‎2. D (“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之例”属于文明比较中“从核心价值观念到具体的物”的范畴)‎ ‎3. B (强加因果,无法推出“宏观的文明比较不如微观的文明比较有价值”)‎ ‎4. C 解析: C项,曲解文意,夸大其词。“表现他精通医理”分析错误,从原文语境看,主要表现放蜂人儿子懂得蜂蜜的功用,并乐于助人。‎ ‎5. ①孝顺。如“我奶奶老是咳嗽,人家说吃蜂蜜管用呢,到底管不管?”“奶奶连吃了两天白萝卜拌蜂蜜,果然不咳嗽了,小焕子开心死了”②善良。她对无法飞起的小蜜蜂充满怜惜,予以救治。③真诚、淳朴。如“小焕子说,拿着吧,人家说你少收我蜂蜜钱了”。(一点2分,三点5分,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6. 答案;不会更简洁①结构上,最后两段的内容更好地照应了题目“放蜂人”和前文放蜂人为生活奔波的情节,使结构完整。②人物形象上,结尾由“笑”而“哭”的情节,使小女孩的形象更加丰满,不但孝顺、质朴,而且有这个年龄的女孩子特有的懵懂与多思。③主题上,更好地传达了美与爱。④效果上,引人遐想,增加了小说的韵味。(答对一点给2分,满分为止。如果认为删去更简洁,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7. A (B项,“并不要求具有时效性”错误。C项,“都认为……有过度煽情之嫌”错误。只有材料二说“那些讲故事环节容易让观众感觉教化和煽情不够节制”。D项,材料二“多贬低”不准确,应为“褒中有贬”。另外材料三“无褒贬”表述也不准确,事实的选择就寓有褒贬。)‎ ‎8. C E (A项,“仍持怀疑态度”错误。B项,“就是因为它有广泛的受众基础”过于片面。D项,“写在纸媒上就不合适”的判断过于武断,这要看报道的内容等各种因素。)‎ ‎9. 节目优势应继续保留:①“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的宗旨(或目标)不能丢。②继续高扬爱和责任等传统价值观。③继续带观众回到文字的阅读上,感受其中的真情。(2分)‎ 弥补节目的不足:①阅读毕竟是更私人化的活动,‎ 节目中的访谈内容会影响观众的独立阅读感悟,访谈环节要把握好一个度(或“适可而止”)。②少些教化和煽情的“表现”,更专注于“朗读”本身。③精心选择“朗读者”和朗读文本,扩大电视受众群体,让更多的电视观众走进《朗读者》。(答对两点得2分)‎ ‎10. B (正确标点: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11. A (“年龄与已相当者”错。)‎ ‎12. C (“发现郡县执法混乱,超标征敛赋税,便加以纠正”是在“察访陕西”时。)‎ ‎13.(1)郡守放任性情枉法断案,别人没有敢违逆他的,唯独李承之毅然与他竭力争辩。(“任 情”“莫”“忤”“力争”各1分,句意1分。)‎ ‎(2)你们兄弟孝敬友爱,足可以激励世俗。肃之也应该升职了。”就一起任命了他们。(“孝 友”“厉”“迁”“并”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李承之,字奉世,李肃之的最小的弟弟,幽州人,后来迁居到濮州。生下来就成了孤儿,李肃之抚育他,并对他进行教育引导,一直到他长大成人。他性情严肃威重,有忠贞的气节。堂兄李袁之将要给他官做,他推辞不接受,而是通过科举中了进士,调任明州司法参军。郡守放任自己的性情执法断案,别人没有敢违逆他的,唯独承之毅然力争。郡守生气地说:“下属敢这样吗?”承之曰:“事情一发生,您自己处理了就算了。既然已经安排给执法部门,那就应当遵循三尺之法了。”郡守很忌惮他的话。李承之曾经提出免除老百姓徭役的建议,王安石见了很称赞他的建议。熙宁初年,因为给条例司检查校对法律条文,得以被皇帝召见。神宗对掌握实权的官员说:“承之谈论制置司的事情很详尽,不是别人能比得上的。”改任他为京官。另一天,皇帝对他说:“我即位以来,不轻易改变别人的官职,现在任命你,是不同寻常的恩德啊。”担任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河、浙江地区常平仓事务、农田水利、差役等事情,回京后上奏朝廷《役书》二十篇。升任集贤校理,又察访陝西,当时郡县对于执行法律不严格,搞蒙混,乱收费超过制度规定。承之说:“这难道是朝廷的旨意吗?”都裁断改正了那些不正确的数额。升任集贤殿修撰,又提升为宝文待制,担任同群牧使,纠察在京刑狱,蒙任枢密院都承旨,出京担任延州知州,回京担任代理三司使。蔡确负责处理相州案件,牵连很多朝廷中的官员,很多人听到一点风声就屈服了。承之向皇帝讲明了蔡确险恶邪僻的情况,皇帝的心里明白,赶紧派使臣去调查追问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升李承之任龙图阁直学士,他恳切地推辞,请求授给兄长李肃之,说:“我从小就受兄长的抚育,而且兄长担任待制之职已经十年了。”皇帝说,;“你们兄弟二人孝敬友爱,‎ 足可以劝勉世人改善社会风气。肃之也应该升职了。”就一起任令了他们(兄弟二人)。有商人违犯禁令,卖北方产的珍珠,是为公主卖的,三司很久也不敢判决。承之说:“朝廷的法令,怕皇帝的女儿(就不实行了)吗?”立即下令逮捕犯人。皇帝听闻后说:“执法部门就应当这样啊。”升任枢密院当直学士。因为任命官吏不当,降为待制,后担任汝州知州。不久,担任陕西都转运使,后来他进京担任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又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担任青州知州。历任应天府、河阳、陈、郓、扬州长官后去世。‎ ‎14. (5分) BC ( B“仍能以写诗度过余生的积极心态”理解错误:C“形成了对比”分析错误。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选三项及以上不给分)‎ ‎15.(6分)(1)老病无聊、青春不再的感伤;忘却烦恼、泯除机心的愿望。(2分)颔联下句描写黄蜂在蜜熟之际也不采蜜,以黃蜂之懒,间接写出自己的心灰意冷。(2分)颈联上句描写芍樱桃花凋零,表明春色不再,表达伤春伤己之情。(2分)‎ ‎16. (1)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2)钝郁邑余佗傺兮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17. C (①求田问舍:指只知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志向。此处望文生义。②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板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③厝火积薪: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④礼尚往来:在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借指用对方对待自己的态度和方式去对待对方。⑤繁文缛节:繁琐的、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也指繁琐多余的事项或手续。⑥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18. D (A项“的原因并不是因为”重复累赘;B项“满足新增加的公共服务”成分残缺,加“的需求”;C项递进不当)‎ ‎19. A (A项一枝之栖:只求得到一个藏身的地方,是自谦不存奢望的求职用语。B项“府上”是对别人的家的尊称,应改为“寒舍”。C项,“垂念”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应改为“感念”。D项“忝列”表自谦)‎ ‎20. C(面对面) 21. B(攻下) 22. C(磨刀石) 23. B(A已、C郤、D、章)‎ ‎24. A(动词,往。其他为代词) 25. D(ABC是宾语前置,D是被动句) 26. C(坐与现在不一样)‎ ‎27.〖写作指导〗该材料深入结合了十九大的会议精神,从“新时代”入手,让考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关注政治,体现当前考查的方向。材料中列出了“大发展、大格局、大智慧、大数据、大跨越、大气魄、大胞怀” 七个关键点,每个关键点,都有其深刻的内涵,可以从理解村料中“大发展、大格局、大智慧、大数据、大跨越、大气魄、大胸怀” 的内容等角度展开联想,联系社会现实,确定立意。‎ ‎“大发展”可以谈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变化,从物质生活的满足到精神文化的追求,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大格局”可以从“一带一路”的世界格局的构想,从党纪监督、军队建设、“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构想等等角度立意。‎ ‎“大智慧”可以从科技的发展、政治经济制度的健全、保民生增福祉的构想等角度立意。‎ ‎“大数据”可以从互联网+及其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等角度立意。‎ ‎“大跨越”可以从过去、今天、未来的跨越式发展,以及历史的进步等角度立意。‎ ‎“大气魄”“大胸怀”可以从文化交流发展等角度立意。‎ 当然这些关键点之间有交叉和融合,在论述中可以就其一方面或多方面来谈,但不必面面俱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