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论述实用类文本阅读教案(浙江)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论述实用类文本阅读教案(浙江)4

‎2019届一轮复习 论述实用类文本阅读 教案(浙江)‎ 概念含义理解题和句子含意理解题都属于理解类题,这是《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的题型。实用类、论述类文本的理解能力包括两个具体的测试要求: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题型一 重要概念(词语)含义理解 所谓“重要概念(词语)”,指的是:①表现主题思想的词语;②体现作者观点立场的词语;③反映深层含义的词语;④概念上容易混淆的词语。‎ 理解重要概念(词语),要注意它在文中的含义。因为考点强调的是“在文中”,故在理解时,既要注意它的“词典义”,又要注意它的“语境义”。要把“重要概念”还原到文本中,在具体的上下文语境中进行理解,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理解词语的使用意义,特别是临时意义。‎ 对于关乎主旨、作者主张的重要概念(词语)的理解,首先要掌握基本要求:①从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借代义来思考,选准准确的词义,理解临时意义;②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隐含意义,同时兼顾词语的本义;③从词语的词性、语法结构分析、斟酌词义。‎ 这一题型常常有三个命题角度:反复强调的概念(词语)、同形而异义的概念(词语)、有修辞意义的概念(词语)。‎ ‎[常见设问方式]‎ ‎(2014·江苏高考)请简要说明第三段中“个”的含义。‎ ‎(2015·福建高考)文章说:“阅读乃是每日必须进行的精神刷新。”“每日”强调的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 其他常见设问方式:‎ ‎(1)作者所说的“×××”的含义是什么?‎ ‎(2)请解释“×××”的含义。‎ 反复强调的概念(词语)‎ 这类反复强调的概念(词语)多指在文本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概念(词语),常常是文章所论述的主要问题。高考考查这类概念,不是要求考生掌握它们在某专业领域中的规范性的定义,而是要求考生从语文角度能够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对它们做出具体而准确的理解,以体现出个人的语文能力。‎ ‎[例一] (2014·江苏高考,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乾坤草亭 朱良志 ‎①乾坤中的一草亭,江海中的一浮鸥,宇宙中的一只船,反映出人的生命困境以及从此困境中突围的可能路径。②这是一种深层的生命自信。③我们每个人都是渺渺宇宙的一个点,八大山人也有此认知,他早年号雪个、个山,自称“个山人”,这个“个”就是乾坤中之一“个”,一点。④个,也可解释为竹,雪个,即皑皑白雪中的一枝竹,白色天地中的一点青绿。⑤在《个山小像》中,八大山人录其友人赞语:“个,个,无多,独大,美事抛,名理唾……大莫载兮小莫破。”⑥八大山人想要告诉人们的是:我山人是天地之中的一个点,虽然只是一点,当我抛弃欲望的追求,唾弃名理的缠绕,获得自身的独立的时候,我就可以齐同世界,拥有世界,我就是大全。⑦八大山人笔下的一朵小花,一枝菡萏,一羽孤鸟,都是一“个”,一点,一个充满圆足的生命。⑧八大的自尊缘此而出。‎ 请简要说明本段(原文第三段)中“个”的含义。‎ ‎[自主尝试]  ‎ ‎[解题指导] 此题将词语含义放在某一段落中考查,难度适中。“个”是八大山人字号的基本元素。作者在此段论述及解读《个山小像》所录友人赞语的基础之上,缕析出“个”从具体到抽象的三层含义,是全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三层含义在选文中都能找到原话或提示语句,作答并不困难。‎ 就实际答题情况看,部分考生读懂了“个”的含义并且会摘抄文中的关键词句。而有些考生虽然基本理解,但表达不到位,如将“个”的含义表述为“起点、聚光点、亮点、原点”“像竹一般的虚心”“使生命圆足”等。很多考生因表述不够全面,如漏答“竹”或“圆满具足的生命”等内容,导致失分。有考生摘抄了很多原文,如“反映出人的生命困境以及从此困境中突围的可能路径”“一种深层的生命自信”、“抛弃欲望的追求,唾弃名理的缠绕,获得自身的独立”等,因不在点子上,就不能得分。极少数考生没能读懂原文,如答成“一个个的意思”“每一‘个’都突显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方法对,我们对世界认知与所求就会更加宽广”等,也不能得分。‎ ‎[参考答案] “个”从具体物象到抽象观念,形成了三个层面:竹,点,圆满具足的生命。‎ ‎[解题方略]‎ ‎“3步法”解答“反复强调的概念(词语)”类题目 第一步,寻找区域 寻找区域,就是寻找解释概念(词语)的区间。一个概念在文中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与其他词语组成句子表达某种意思;反过来看,上下文中总是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包含这个概念(词语)的意思,或制约这个概念(词语)的含义。解题时要有整体观念,认真理解语境,把握上下文的意思,明确有效信息的区间。[例一]题干已经明确了对这一词语含义解释的区域为原文第三自然段。‎ 第二步,确定句段 确定句段就是明确哪些语句、段落含着对概念(词语)内涵、外延的解释,对概念(词语)的理解要以准确判断的内涵(本质属性)为基础。判断内涵时要联系语境,看其所在的句子,看与其相关的、搭配的词语组成的是什么结构,从而判定概念(词语)的内涵。[例一]选段共八句话,从第③句由八大山人引出“个”这个词语,紧接着第四句话对这一词语的内涵进行了表象上的解释;第⑤⑥句又对“个”的内涵进行了较深层次的解释;第⑦句对这一词语的解释已经上升到抽象观念的解读。‎ 第三步,筛选提取本质的词语组织答案 筛选、提取出解释概念(词语)的本质特征的词句,根据题干要求,将这些词句组合成“最准确”的解释。[例一]中原文对“个”词语的第一个层次解释的本质词句是“个,也可解释为竹,雪个”,第二个层次解释的本质词句是“八大山人想要告诉人们的是:我山人是天地之中的一个点”,第三个层次解释的本质词句是“一点,一个充满圆足的生命”。将以上词句组织起来即是本题答案。‎ 同形而异义的概念(词语)‎ 在实用类、论述类文本中,有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语境义。这部分同形而异义的词语应是审题时重点关注的地方。‎ ‎[例二] (2012·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 所谓知识的责任,包含三层意义:‎ 第一是要有负责的思想。思想不是空想,不是幻想,不是梦想,而是搜集各种事实的根据,加以严格逻辑的审核,而后构成的一种有周密系统的精神结晶。所以一知半解,不足以称为成熟的思想;强不知以为知,更不能称为成熟的思想。思想是不容易成立的,必须要经过逻辑的陶熔、科学的锻炼。凡是思想家,都是从艰难困苦中奋斗出来的。他们为求真理而蒙受的牺牲,决不亚于在战场上鏖战的牺牲。譬如在实验室里试验炸药的人,被炸伤或炸死者,不知多少;到荒僻的地方调查地质、生物、人种的人,或遇天灾而死、或染疾而死、或遭盗匪蛮族杀害而死的,也不知多少。他们对从这种艰苦危难之中得来的思想,自然更觉得亲切而可以负责。西洋学者发表一篇学术报告或论文,都要自己签字,这正是负责的表现。‎ 其次是除有负责的思想而外,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 ‎。思想既是不易得到的真理,则一旦得到以后,就应该负一种推进和扩充的责任。真理是不应埋没的,是要发表的。在发表以前,固应首先考虑它是不是真理,可不可以发表;但是既已考虑发表以后,苟无新事实、新理论的发现和修正,或是为他人更精辟的学说所折服,那就应当本着大无畏的精神把它更尖锐地推进,更广大地扩充。我们读西洋科学史,都知道科学家为真理的推进和扩充而奋斗牺牲的事迹,真是“史不绝书”。譬如哥白尼最先发现地动学说,他就因此受了教会许多的阻碍。后来布鲁诺出来,继续研究,承认了这个真理,极力传播,弄到教会大怒,不仅是被捕入狱,而且被判火刑而死。伽利略继起,更加以物理学的证明,去阐扬这种学说,到老年还铁锁锒铛,饱受铁窗的风味。他们虽受尽压迫和困辱,但始终都坚持原来的信仰。他们虽由此而牺牲,但是科学上的真理,却因为他们的牺牲而确定。像这种对于思想负责的精神,才正是推动人类文化的伟大动力。‎ 再进一层说,知识分子既然得天独厚,受了人间的特惠,就应该对于国家民族社会人群,负起更重大的责任来。‎ ‎(有删节)‎ 作者认为,知识分子“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请指出两个“负责”的不同意思。‎ ‎[自主尝试]  ‎ ‎[解题指导] 第一个“负责”的含义可根据原文中“搜集各种事实的根据,加以严格逻辑的审核,而后构成的一种有周密系统的精神结晶”“必须要经过逻辑的陶熔、科学的锻炼”这两句话来归纳。第二个“负责”的含义可根据原文中“其次是除有负责的思想而外,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思想既是不易得到的真理,则一旦得到以后,就应该负一种推进和扩充的责任。真理是不应埋没的,是要发表的”这一部分来归纳。‎ ‎[参考答案] 第一个“负责”:经过了事实的检验与逻辑的论证。第二个“负责”:对真理的扩充、推动(捍卫)。(意思答对即可)‎ ‎[解题方略] ‎ 理解同形异义类概念(词语)的含义2步走 第一步,据题目中的关键词回溯原文,找准区间 定区间时,最关键的是找出该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出现的不同位置,确定各自与词语有关的信息筛选范围。‎ 第二步,抓内涵,比较辨析 抓住同形异义概念(词语)不同内涵的阐释性文字,把握各自的本质特征,比较分析,提取整合出各自的本质特征即可。‎ 有修辞意义的概念(词语)‎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在阐述道理时,为了把所论述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也常常用修辞说理,这就出现了有修辞意义的概念(词语)。‎ ‎[例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一个人事业上之成就与其能力为正比例,且自文明进步,分工愈精,则能力之专门化亦愈密,能于此者未必亦能于彼,故与事业之成就为正比例的能力,尚须注意其所专者是否适合其所为。果有相当的能力,而此相当的能力又适合于所做的事业,其效率之增设,业务之发展,实意中事。……此即所谓“能其所为”与“为其所能”合而为一。故有志于某种事业者,与其临渊羡鱼,毋宁退而结网,结网无他,即对于事业所需要之能力先加以充分的准备。‎ 能力之养成,常有待于实际应付问题与处理事物时之虚怀默察,及领悟诀窍。故“学”与“为”常可兼程并进,互有裨益。在此原则下,虽最初未所能,或能而未精;只须肯存心学习,未尝不可由“为”而“能”。古往今来有不少对社会有重大贡献的人物,虽未有领受正式教育之机会,而犹能利用其天赋,由困知勉行而奉然有所树立者,都是由这条路上出来的。……‎ 请解释画线处的词语所比喻的内容。‎ ‎(1)“临渊羡鱼”比喻: ‎ ‎(2)“退而结网”比喻: ‎ ‎[解题指导] 文章为了将抽象的东西说清楚,常常用比喻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理解时应联系修辞手法来理解与之有关的词语。‎ ‎[参考答案] (1)希望做好工作但又缺乏能力。‎ ‎(2)事先准备好所需要的能力。‎ ‎[解题方略]‎ 明手法,释其义 在实用类、论述类文本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象征和双关等。运用比喻的,找出比喻的本体;运用比拟的,找出拟人的对象,寻找它的本体;运用象征义的,找出词语的象征对象及对象征对象的解释即可;运用双关的,理解其表面义,再联系主旨、情感等解释其深层义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