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9届山西省应县一中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2017-1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山西省应县一中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2017-12)

应 县 一 中 高 二 年 级 月 考 四 ‎ ‎ 语 文 试 题 2017.12‎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 茶之于中国,就如同红酒之于法国,啤酒之于德国,茶是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也是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 ‎ 茶伴随中国的历史篇章缓缓展开,中国茶史可上溯至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当时茶被作为一味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到西汉时,茶已是宫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种高雅消遣。茶兴于唐,盛于宋,唐代饮茶蔚然成风,贡茶的出现加速了茶产业的发展,全国范围内茶铺、茶馆鳞次栉比,茶产业和茶文化空前发达。陆羽撰《茶经》三卷,阐述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等林林总总,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作。到了宋代,宫廷、地方官吏、文人雅士皆尚茶、崇茶,以相聚品茗为雅,进一步推动了饮茶之风的蔓延。平民百姓也是不可一日无茶。“茶之为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这是宋代王安石对茶的赞美。明清时期茶叶制作技术进一步发展,“作罢龙凤团”使散茶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蒸青的制茶方法改为炒青。同时也推动了其他茶类的发展。茶随着历朝历代的兴盛而兴盛,繁荣而繁荣。 ‎ 茶与宗教的关系历来也相当密切,不难发现,很多名优茶都与宗教有一段渊源,很多茶最早也是由僧人所种植打理。道教最早将茶作为得道成仙的重要辅助手段,视茶为长生不老的灵丹仙草。佛家也偏爱茶,认为饮茶能“破睡”,帮助坐禅修行,还能清心寡欲、养气颐神。故历古有“茶中有禅、茶禅一味”之说。杭州龙井寺产龙井茶,余杭径山寺产径山茶,庐山招贤寺产庐山云雾茶,“名山有名寺,名寺有名茶”,一点都不为过。 ‎ 茶也影响了各族人民乃至外国的文化及传统。从广东人的早茶到北方人的大碗茶,到日本的日式茶道、抹茶文化及英国的英式下午茶。千年来,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与各地文化相融合,开枝散叶,浸润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形成了具有各国特色、形式丰富的全球茶文化。‎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经历了历朝历代的更迭。与其同寿的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着中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叶嘉木承载着五千年的岁月,蕴藏了五千年的文化基因。茶,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文化名片。 ‎ ‎“和敬清寂”‎ 是日本对唐宋时期习得的中国茶道的提炼和升华,但其中的精神已很难在中国茶人中寻得芳迹;中国千余种茶的品种、传统制茶工艺也有一大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殆尽。此时,急需国民更多关注茶学,研习茶文化,增进传播及教育,以保留、保护、复兴先人给予的茶文化瑰宝。 ‎ 永恒都是经典的,而要做到经典必先在当下时代成为风尚与流行。让茶在时下成为一种流行、不被淘汰,这是生存与传承的根本。如何把茶做得时尚,让更多年轻人喜爱和接受,是今日茶叶传承之路上需要面对的最棘手的问题。今天的90后、00后们将是未来二三十年茶学传播的主力军,要让他们接受茶,就一定要摘掉茶古板的帽子,给茶换上新潮的衣装。其实,中国茶的形式也并非一成不变。唐代茶就流行煮着喝,宋代流行点茶法,明清流行冲泡饮用。 ‎ ‎(选自戎新宇《茶,一张中国文化的名片》) ‎ ‎1.下列关于茶的发展历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茶的历史悠久,神农时代只是作为草药,用来治疗各种疑难杂症;西汉时期,茶已发展成宫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种高雅消遣。 ‎ B.唐朝饮茶蔚然成风,茶已开始成为贡品,全国茶铺、茶馆林立,陆羽所撰的《茶经》更是推动了茶产业和茶文化空前发达。 ‎ C.茶盛于宋朝,上至宫廷、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均以品茗饮茶为时尚,甚至发展到“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的地步。 ‎ D.明清时期,制茶技术进一步发展,茶叶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某一种茶叶的制作技术的提高,又往往推动其他茶类的发展。 ‎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披上了宗教的色彩。比如道家认为茶能延年益寿,佛家则认为茶中有禅、茶禅一味。 ‎ B.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性,不少地方饮茶已成习惯,如广东人的早茶、北方人的大碗茶、英国的英式下午茶。 ‎ C.茶充当了民族间文化交流的使者,千百年来,中国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并在他乡生根发芽,自成一体。 ‎ D.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兴衰更迭,蕴含了五千年的文明史。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茶对于中国而言意义重大,就如红酒之于法国,啤酒之于德国,茶因其蕴含的文化基因,可以说是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 ‎ B.中国茶文化历经千年,但其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在中国已日益沦落,已难寻踪影,这说明茶道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 ‎ C.随着时间的迁移,中国茶的不少品种以及部分传统制茶工艺消失殆尽,如何传承先人给予的茶道文化已摆在眼前。 ‎ D.如今的中国茶已面临着生存困境,要让中国茶传承得更远,就要改变茶一成不变的古板样式,给茶换上新潮衣装。‎ 二、古代诗文阅读(61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湜(shí)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O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曰:“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凡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 ‎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元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注】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曰:“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n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湜大怒,想借审查工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R.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自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 D.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5分)‎ ‎ ‎ ‎(2)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5分)‎ ‎ ‎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得一官。‎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尽情饮酒。‎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曲的夏日景色。‎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对“爱煞人”的反说,有曲折之妙。‎ E.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本诗也通过眼前景物的描绘而抒物是人非之感。‎ ‎9.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 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 ‎ ‎ ‎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0-11题(11分)‎ ‎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0.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E. “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作者通过“雪晓”“寒灯”“ 断漏”“ 斜月”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11.陆游与辛弃疾同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本词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都非常的相似。请问两首词都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 ‎ ‎ ‎ ‎ ‎ ‎(四)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2、《将进酒》中藐视富贵利禄又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 。 ‎ ‎13、《兵车行》中写后方田园荒芜的景象是: , 。 ‎ ‎14、《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江潮浩瀚无垠、明月随潮涌生的壮观景象的两句是:‎ ‎ , 。‎ ‎15、岳飞《满江红》里“ , 。” 句表现出对不共戴天的敌寇的切齿痛恨。‎ ‎16、《燕歌行》用边塞的阴惨景象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凄凉的诗句是 ‎“ , 。” ‎ ‎(五)、文学常识(10分)‎ ‎17.下列诗句描写了各类的禽鸟,依次填入横线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①罗幕轻寒, 双飞去。 ②江晚正愁余,山深闻 。 ‎ ‎③中有双飞鸟,自名为 。 ④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 啼。‎ ‎⑤孤 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⑥西陆 声唱,南冠客思深。 ‎ A.燕子 鹧鸪 鸳鸯 子规 鸿 蝉 ‎ B.鸿雁 子规 燕子 鹧鸪 雁 蝉 ‎ C.燕子 子规 鸳鸯 鹧鸪 鸿 蛙 ‎ D.鸿雁 鹧鸪 燕子 子规 雁 蛙 ‎ ‎18、根据自己的积累,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3分)‎ 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人,他与门人所著的《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 B.《天净沙·秋思》表达了羁旅之思。“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 C.《马说》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著,文章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来比喻贤才难遇明主。 ‎ D.陆游,南宋爱国诗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他的《游山西村》。 ‎ ‎19、唐代时期出现了两个诗歌流派,一个是侧重于写山水田园诗,以 和 为代表。另一个侧重于写边塞诗,以 和 为代表。 (4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2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15年前,法国企业开始进入波兰,到今天在华沙,家乐福、欧尚、香奈儿、雪铁龙的广告 ,法国电信公司的橙色标志更是尽人皆知。‎ ‎②天津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使得晚清以来达官贵人、文人学士、下野政客的故居随处可见、 。‎ ‎③记者在市中心葡萄牙阿尔法玛旧城区看到,几乎整个街区都被烧烤烟雾所笼罩,街边烤沙丁鱼的摊位 。‎ A.触目皆是 比比皆是 俯拾即是 B.俯拾即是 比比皆是 触目皆是 C.比比皆是 俯拾即是 触目皆是 D.比比皆是 触目皆是 俯拾即是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近来,由于受到国际原油继续走低的影响,我国将迎来原油价格调整的“窗口期”,全国大部分省市93号汽油每升零售价格将进入“五元时代”。‎ B.央视对电影《狼图腾》做出特别报道,不仅是由于该片的口碑及其社会影响力,更是因为其在春节期间排片比例与票房规模呈现出的逆势增长。‎ C.中国传统民居由正房、东厢、西厢、倒座和中间天井构成,无论是北方四合院、南方厅堂和上海石库门,都是这种适于合家聚居的结构。‎ D.据悉,德国之翼4U9525航班是从西班牙巴塞罗那飞往德国杜塞尔多夫途中坠毁,机上15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丧生,副驾驶安德烈亚斯·卢比茨涉嫌蓄意坠机。‎ ‎2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生活方式绿色化”首先需要理念上的认同。 。 。‎ ‎ 。 。 。 。逐步让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成为大众化的主流选择。‎ ‎①在衣着的选择和穿用上,在一日三餐的制作和食用中,在出行交通工具的选择上,都要体现出绿色环保的行为和理念 ‎②什么是绿色的生活方式?这就是要爱护自然和生命、崇尚节约、提倡再生利用的生活方式 ‎③同时通过示范,让人们明白应该做些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 ‎④其次,需要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⑤以自身主动参与和践行,带动和影响身边更多的人崇尚和践行绿色生活新方式 ‎⑥要引导人们自觉在生活细节上体现绿色生态的理念 A.②④⑥③①⑤ B.④⑥③⑤②① C.②⑥⑤④①② D.④⑤③①⑥②‎ ‎2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日本最早的汉诗集《怀风藻》中,咏花诗绝大部分是写梅花的,写樱花的仅有两首。梅花在唐代的长安也是非常受重视的,《全唐诗》中关于“梅”的,多达948首。① ?因为这是暖相气候造成的影响。唐代最初的200年一直是很温暖的,直到公元9世纪初,气候发生显著的突变,成为了冷相气候。② ,仁明天皇把紫宸殿庭院里原本种的“右橘左梅”,改为“右橘左樱”,用樱花替代了中国流行的梅花。这说明,③ ,导致梅花萎缩,樱花崛起的局面。‎ ‎24.下面是中华慈善总会的图标,请写出该图标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 ‎ ‎ ‎ ‎ ‎ ‎ 四、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不啻为方文山创作的《青花瓷》中的惊世一笔。“天青色等烟雨”这个美丽句子其实是有出处的。相传,陶瓷艺人请示御用瓷釉色时,五代后周的的荣世宗大笔一挥,批示道:“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荣世宗一句任性之言,让世间多了一种美色。‎ 而青花瓷的天青色,却是无法自己形成的。在青瓷出炉的那一瞬间,必须是烟雨天,釉色才会渐变成梦幻般的天青色。因此,雨过天青的陶瓷极为珍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月考四语文答案2017.12‎ ‎1、B [陆羽撰写《茶经》,其中阐述的只能是茶产业和茶文化空前发达的佐证。] ‎ ‎2、D [茶具有五千年的历史,记录了中国的一山一水,但这不等于记录了五千年的兴衰更迭,曲解文意。] ‎ ‎3、D [文章最后一段说“让茶在时下成为一种流行、不被淘汰,这是生存与传承的根本”,没有说中国茶面临生存困境;中国茶的形式也并非一成不变;改变茶的外观不是中国茶传承的决定性因素。]‎ ‎4.答案:B ‎5.答案:A(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18岁)‎ ‎6.答案:D(侯蒙没有建议改革币值,他是确实不知情,才斥责主管官吏)‎ ‎7. (1)侯蒙向他们说明:“你们都是一方的侯伯,无须让狱吏侮辱你们,只管按实情回答。”(得分点:无庸、辱、第各1分,句意2分)‎ ‎(2)到这时,皇帝就秘密地告诉他这种情況。侯蒙问答说:“因为财利来要求君主提拔自己,这不是臣下所敢做的事情。”(得分点:谕、耍、进各1分,句意2分)‎ ‎8.C E(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这是考查对诗歌语言以及技巧的分析。C项“夏日景色”错误,本诗所写明显是春日景色,并非夏日。E项,兴亡盛衰之感往往是通过描绘眼前的物是人非而起,“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只是进行单纯的景物描写,春天韦曲的花盛开,在微风的吹拂下像小孩子那样活泼可爱,让人流连忘返,春花把家家户户装点得姹紫嫣红,实在热爱喜爱。)‎ ‎9.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2分)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情绪。(4分)‎ ‎(题干问的是“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 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题干中给出“小乌巾”的注解“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使我们知道诗人因为韦曲春景之美而心生归隐之意。“何时占丛竹”表达了作者对归隐的向往,与前面对韦曲美景的赞赏一脉相承。“头戴小乌巾”运用典故,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而诗歌后面的注释表明了作诗背景“求仕于长安而未得一官”,求仕不得,难免心灰意冷,于是说上几句归隐之语自然之极,这种情感很复杂,说是要归隐,未必真归隐,发发牢骚或自我安慰均有可能,不过对自然美景的不舍倒是真实可感。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综合利用文本试题中的各种信息,甚至是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诗人的情怀。) ‎ ‎10.C E(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并非“以动衬静” E.“漏声断”是漏声滴断的意思。C3分 E2分) ‎ ‎11.虚实结合。(2分)①陆词上片虚写梦境,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下片实写梦醒后的情景和感想。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抒发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情。(2分)②辛词虚写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上片写秋天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下片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首句和末句实写挑灯看剑、念念不忘征战的心情和年老鬓衰、梦想落空之后的感伤。(2分)‎ ‎12、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 ‎13、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 ‎14、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15、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16、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 ‎17、A ‎18、C【解析】《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写,是张冠李戴造成的错误。‎ ‎19、王维、孟浩然 ;高适、岑参 (王昌龄、王翰、王之涣、李益等)‎ ‎20. 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比比皆是:表示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俯拾皆是,意思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触目皆是: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到处都是。‎ ‎21. 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A项,成分残缺,“国际原油”后应补出“价格”。B项,语序不当,“不仅”和“更”两词之后的内容互换位置。C项,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改为“无论……还是”或“无论……或”。‎ ‎22. A解析:本题 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这段话主要谈如何使“生活方式绿色化”,先说理念上的认同,再说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变,最后强调要让这种生活方式成为大众化的主流选择。沿着这个思路排列顺序,自然能得出正确答案。‎ ‎23. ①为什么梅花那么受重视 ②在这种冷相气候的背景中 ③日本和唐代长安的气候一样都经历了温度的降低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补写语言连贯题主要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要与前后文都能联系起来。第①处是问句形式,是对前文出现这种现象的疑问;第②处是后文仁明天皇做法的背景;第③处是后文“导致梅花萎缩,樱花崛起的局面”的原因。‎ ‎24. 整个图标由心、儿童、托举的双手构成;(2分)多颗“心”汇集,寓意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心因慈善而汇聚到一起;(2分)变形的双手托举着儿童,寓意着共同呵护、关爱、援助儿童。(2分)(构成要素少一个要素扣1分,扣满2分为止;寓意写到慈善汇集,呵护、关爱和援助儿童即可)‎ ‎25、【文题解析】:这是一则单则材料的作文题,命题者的灵感来自《青花瓷》的歌词。材料有两段,第一段说的是天青色瓷器的由来,第二段是审题的重点,关键句为“在青瓷出炉的那一瞬间,必须是烟雨天,釉色才会渐变成梦幻般的天青色。因此雨过天青的陶瓷极为珍稀”,珍稀的天青色并不是那么容易形成的,开炉的瞬间,必须是阴雨天,才能早就这天下少有的美色。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一个人不可能随随便便成功,除了自身主观努力外,还需借助一些外部因素,如机遇等。有了机遇而能把握住,这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还有,成就一番事业,有时需要诸多条件,当这些条件尚不具备或不成熟时,切不可急躁冒进,正确的做法是静下心来,慢慢等待,等待时机的到来。历史上曹刿论战、勾践卧薪尝胆的例子莫不如此。据此,此材料最好的立意为:等待时机(机遇),铸就人生成功。另外,如果立意为“等待……”“把握机遇”等也应算作符合题意。‎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