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汉文班)卷·2018届西藏拉萨市北京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6-12)
拉萨北京实验中学 2016-2017 学年度高二(上)第二 学段检测(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 150 分,答卷时间 150 分钟。 一、本大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1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大张挞.伐(dà) 茕.茕孑立(qióng) 纵横捭.阖(bǎi) 风尘仆.仆(pǔ) B.汗流浃.背(jiá) 徇.私舞弊(xún) 处.之泰然(chǔ) 安然无恙.(yáng ) C.屏.声息气(bǐng) 栉.风沐雨(zhì) 无稽.之谈(jī) 间不容发. (fà) D.切中肯綮.(qǐng) 荷.枪实弹(há) 相濡.以沫(rǔ) 自出机杼. (sh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气慨 面面相觑 泥淖 长吁短叹 B.树阴 拭目以待 暧昧 馨竹难书 C.通牒 破釜沉舟 皈依 前踞后恭 D.竣工 人才辈出 嗔怪 瞠目结舌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他一连好几次都没有考好,真是屡试不爽....,因而心情十分沉重。 B.报刊上关于湖北省某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竟将附近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骗 取扶贫资金的报道,令人叹为观止....。 C. 尽管小李的话说得很不好听,可是小范并未反唇相讥....。 D. 只要我们按照科学的方法去做,无疑一定能改变那种事半功倍....的状况。 4.我国古代诗歌按产生的时代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乐府——楚辞——曲——词 B.诗经——楚辞——乐府——词——曲 C.诗经——楚辞——乐府——曲——词 D.诗经——乐府——楚辞——词——曲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史记》是由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 十四史之首,原名《太史公记》。《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 八书,共一百三十篇。 B.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 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楚辞》,它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我 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C 庄子(约公元前 369——前 286),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人,曾为漆园吏,春秋时期著名 思想家、文学家。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 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 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影响深远的哲学流派。 D.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 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高适、岑参,田园诗派的孟浩然、王维、常建等。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__________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 树林。 ①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 ②那儿的景色真美! ③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 江边, ④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 ⑤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粼粼, ⑥ 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 A.②③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则刘病日.笃 B.而后乃今将图南. C.襟.三江而带五湖 D.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2 分。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内容。(每空 1 分)(12 分) (1) ,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4)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5)宫女如花满春殿, 。 (李白《越中览古》) (6)戎马关山北, 。(杜甫《登岳阳楼》) (7)星垂平野阔, 。(杜甫《旅夜书怀》) (8)卧龙跃马终黄土, 。(杜甫《阁夜》) (9)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李清照《一剪梅》) (10)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 (11) ,但愿长醉不愿醒。 (李白《将进酒》) (12)后人哀之而不见之, 。(杜牧《阿房宫赋》) 三、文言诗歌阅读共 11 小题,共 32 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3 题(共 13 分)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 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 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 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 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 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 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中.《经首》之会 中:合乎 B.技盖.至此乎 盖:何,怎样 C.技.经肯綮之未尝 技:技术 D.如土委.地 委:卸落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B.进乎.技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因.其固然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善刀而.藏之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庄子.养生主》,《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是道家学派的 重要作品 B.庖丁解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生动直观,使抽 象的道境形象化 C.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 一为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一是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D.文章先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再写文惠君的夸赞,引出庖丁对自己追求的 道的解说,以此表明主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1)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3 分) 译文: (2)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2 分) 译文: 13.疱丁解牛的故事谈到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它给我们怎样的启示?(2 分) 答: (二)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4—17 题。(共 13 分) 苏则字文师,扶风武功人也。少以学.行闻,举孝廉茂才,辟.公府,皆不就。起家为酒泉 太守,转安定、武都,所.在有威名。太祖征张鲁,过其郡,见则悦之,使为军导。鲁破,则 绥定下辩诸氏,通河西道,徙为金城太守。是时丧乱之后,吏民流散饥穷,户口损耗,则抚 循之甚谨。外招怀羌胡,得其牛羊,以.养贫老。与民分粮而食,旬日之间,流民皆归,得数 千家。乃明为禁令,有干犯者辄戮,其从教者必赏。亲自教民耕种,其.岁大丰收,由是归附 者日多。 征拜侍中,与董昭同僚。昭常枕则膝卧,推下之,曰:“苏则之膝,非佞人之枕也。”初, 则及临淄侯植闻魏氏代汉,皆发服悲哭,文帝闻植如此,而.不闻则也。帝在洛阳,尝从容言 曰:“吾应天而禅,而闻有哭者,何也?”则谓为见问,须髯悉张,欲正论以对。侍中傅巽 掐则日:“不谓卿也。”于是乃止。文帝问则日:“前破酒泉、张掖,西域通使,敦煌献径寸 大珠,可复求市益得不?”则对曰:“若陛下化洽中国,德流沙漠..,即不求自至;求而得之, 不足.贵也。”帝默然。后则从行猎,槎桎[注]拔,失鹿,帝大怒,踞胡床拔刀,悉收督吏, 将斩之。则稽首曰:“臣闻古之圣王不以禽兽害人,今陛下方隆唐尧之化,而以猎戏多杀群 吏,愚臣以为不可。敢以死请!”帝曰:“卿,直臣也。”遂皆赦之。然以此见惮。黄初四年, 左迁东平相。未至,道病薨,谥曰刚侯。(选自《三国志》) [注]槎桎(chá zhì):拦截野兽的围栏。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以学.行闻 学问品行 B.辟.公府,皆不就 躲避 C.求而得之,不足.贵也 值得 D.德流沙漠.. 指西域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得其牛羊,以.养贫老 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B.文帝闻植如此,而.不闻则也 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C.所.在有威名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D.亲自教民耕种,其.岁大丰收,由是归附者日多。 天之苍苍,其.正色也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16、魏文帝称苏则:“直臣也。”以下句子中能表现苏则“直”的一组是( ) ①乃明为禁令,有干犯者辄戮 ②苏则之膝,非佞人之枕也。 ③须髯悉张,欲正论以对 ④求而得之,不足贵也。 ⑤悉收督吏,将斩之 ⑥然以此见惮 A.①③⑤ B.④⑤⑥ C.①②⑥ D.②③④ 1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则年轻时曾谢绝了朝廷的征召,后来由平民出任酒泉太守,几经调任,所在之处 都传颂他的威名。 B.苏则很有管理才能,他体恤百姓,安抚异族,赏罚分明。他还亲自教导百姓耕种, 使他们丰衣足食,颇有政绩。 C.苏则反对魏氏废汉自立,面对魏文帝的指责,他非常紧张,想用正当的理由辩解, 后被别人阻止。 D.苏则为人正直,无论对朝臣还是对帝王,他都表现出鲜明的爱憎。因而,他的谥号 为刚侯。 18、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1)有干犯者辄戮,其从教者必赏。(2 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吾应天而禅,而闻有哭者,何也?(3 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9、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 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注]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3 分) 答: 。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3 分) 答: 。 现代文阅读(共 25 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20—23 题。(每题二分,共 8 分) 2002 年 12 月份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睡眠呼吸障碍学习研讨会给人们提了个醒。据会上公 布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中国 30 岁以上的人群中有 4%的人患呼吸暂停综合症(SAS),考虑 到我国的人口,这一比例代表的人数是极其庞大的。近年对 SAS 的研究有了个重要的发现, 包括该症会诱发高血压,导致冠心病;会对精神、脑血管等造成损害;还会引致精神异常、 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等一系列的并发症。近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院以及美国研究人员还发现, 睡眠不好或太少易患糖尿病,因为人在睡眠不好或睡眠太少的时候,体内的皮质醇和肾上腺 素将变得更加活跃,从而从多方面影响到人体吸收糖分,进而带来患糖尿病的后果。此前, 英国的一项研究显示,上夜班会使患心脏病的危险增加 3 倍.睡眠不足引发的交通事故与饮 酒引发的一样多。每年有 5 万英国人因司机疲劳驾车而死亡或严重受伤。经常缺乏睡眠与 精神错乱之间的联系已经得到证实。不良的睡眠习惯还可能导致感冒、抑郁症、肥胖和癌症 等。 许多睡眠专家一致认为,我们睡得越来越少。在电灯泡发明以前,睡眠周期与昼夜更迭 周期的联系要紧密得多。人们在冬天的睡眠时间甚至更长。自 70 年代以来,西方人的睡眠 时间大大下降。“极昼社会”、夜班、电视和络都是其原因。旅行虽带来了相对悠闲,但也使 夜间出行和做事变得更为普遍。许多成年人还因健康原因,如睡眠时呼吸暂停造成睡眠质量 不高,进而导致睡眠不足。如今,人们觉得要在有生之年做更多的事,因此睡觉变得不那么 重要了。 不管睡眠不足的原因是什么,结果都是一样的。睡眠不足的直接影响人所共知。白天昏 昏欲睡,思路不清晰,不能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精神无法集中,动作无法协调……儿童变 得易怒,因此可能在学校惹是生非。人们过去认为这种影响可能只是暂时的,好好睡上一觉 后就会恢复正常。科学家过去也一直只关心睡眠不足的短期影响。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 明,睡眠不足的影响会积累起来,最终严重危害健康。 睡眠不足的影响绝不可小视。然而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表明:睡眠疾病在世界上是 一个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认真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约有 27%的人正遭受睡眠疾病的困 扰。 (摘自《新华文摘》2003 年第五期,略有删改) 20、下列对“SAS”这一概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是指会诱发高血压,导致冠心病,对精神和脑血管会造成损害,还会引起 精神失常、 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等一系列并发症的一种呼吸暂停综合症。 B.是指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对人的精神会产生影响,会带来一系列综合症,并且易使 人染上糖尿病的一种呼吸暂停综合症。 C.是指容易引起多种疾病,会增加患心脏病的危险,并会引起大量交通事故的一种呼吸 暂停综合症。 D.是指会导致精神错乱,并可能导致感冒、抑郁症、肥胖和癌症等疾病的一种呼吸暂停 综合症。 21、下列关于引起西方人们睡眠越来越少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极昼社会”、夜班、电视和络。 B.悠闲的人们把做事和出行普遍选择在夜晚。 C.因睡眠时呼吸暂停等健康原因造成睡眠质量不高。 D. 人们对睡眠的重要性缺乏充分的认识。 22、根据原文,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已有 4%的人患呼吸暂停练合症(SAS),如此高的比例决定了其代表的人数是极其 庞大的。 B.每年有 5 万英国人因司机疲劳驾车而死亡或严重受伤,这与睡眠不足有很大关系。 C.在电灯泡发明以前,睡眠时间的长短更多地受昼夜更迭周期的影响,人们的睡眠时间 比现在长。 D.无论什么样的原因引起的睡眠不足,都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良影响. 2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缺少睡眠对人的影响很大,言行举止方面容易出现异常现象,甚至可能引发精神错乱。 B.人们在冬天对睡眠的时间要求总是比夏天长的多。 C.要提高人类身体健康的水平,必须高度重视睡眠不足所带来的长期影响。 D.睡眠疾病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4 题。(17 分) 人生需要这样一次旅行 假若千万年后,生命的个体不复存在,那么,什么会是人类曾生活于这个地球上的见证? 山川寂静无语,山谷没有记下人们呐喊时留下的回音;江河兀自流去,潮水洗尽了人世间的 荣辱铅华。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已太多太多,它们没有必要永久地承载人类的历史。当此时, 能存于天地间的,恐怕惟有人类自己留下的痕迹,而城市正是人类痕迹最集中的地方。 正缘于此,当人们欲在历史的长廊中发思古之幽情时,最不可缺少的环节就是从一个 城市走向另一个城市。 如果你选择了寻访,就要带着愿望。这意味着在发现之旅上,再平淡无奇的人生也会 变得丰盈。你将发现,城市的大街小巷布满古迹,令人情不自禁地想梦回前朝;你将发现, 从蛮荒到文明,从衰微到盛世,政治、艺术、人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积淀成巨大的财富。 北京、圣彼得堡、伦敦……你简直无法丈量出它们的厚度。 如果你选择了寻访,就要带着想像。这意味着在穿越时空隧道时,你与先人的对话将 充满睿智与灵性。静默在每一处史迹前,你尽可以展开垂天的想像之翼,遥想当年的情景, 勾画当时的繁华,任历史与现实若即若离地在眼前交错叠映。在你的足迹踏过的地方,曾有 无数哲人智者留下过神思遐想,他们的人格、风采,他们在世事中的遭际必会点醒你、启发 你。 如果你选择了寻访,就要带着疑问。这意味着在先人用智慧和心血写就的得与失面前, 你探寻的脚步将会有些沉重。用心阅读城市的历史,总会得到一些答案:它们的故国何以兴 盛或衰亡?它们的文明何以流传或遗失?今天的时尚与逝去的风华有着怎样的反差?巴黎流淌 着的浪漫、耶路撒冷倾诉的苦难、佛罗伦萨闪烁的艺术之光……都有无数的光焰直击心灵。 如果你选择了寻访,就要带着热情。这意味着不要仅仅将自己当作旅行中的过客。把 握当下何其重要。一座城市无法决定它的未来,无法改变它面临的境遇,千百年来,它只能 用独特的方式与人、与大自然进行无声的抗争。城市不断地被破坏、被重建,生活于当下的 人们一面细心地、有选择地保留祖先的遗赠,一面又在不遗余力地创建着历史。有一天,我 们自己也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也注定被后人所追忆。城市宽容地记录着人类从古至今的一 切活动与成就,当我们从历史老人手中接过一种感怀时,可曾领悟到自身的责任? (节选自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寻访历史名城·序言》) 24、“当人们欲在历史的长廊中发思古之幽情时”,最不可缺少的环节为什么是“从一个城市 走向另一个城市”?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4 分) 答: 25、阅读文章有关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5 分) (1)“你简直无法丈量出它们的厚度。”这里的“厚度”包含哪两层意思? 答: (2)“你探寻的脚步将会有些沉重。”是什么让作者的脚步“沉重”? 答: 26、结合全文内容, “寻访”会使“你”有哪些收获呢?请分条概括。(4 分) 答: 27、对本文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 A.题目中的“这样一次旅行”指寻访历史名城。作者认为,假若千万年后,生命的个体不 复存在,那么,人类曾生活于地球的见证惟有历史名城了。 B.文章首先说明了寻访历史名城的理由,然后层次清晰地表述了作者对寻访历史名城的意 义和作用的看法。 C.作者认为寻访历史名城的旅行可能是平淡无奇的,因此,人们一旦选择了这样的旅行, 就要带着愿望、想像、疑问和热情。 D.本文采用了与读者交谈的形式,向读者提出了寻访历史名城的建议,这样写,缩短了读 者与作者的距离,给人以亲切的感受。 E.这篇文章语言简洁,叙事概括,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名城的关注和热爱。 五、作文: 2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60 分) —个经历过社会炎凉的企业家说:“人的尊严靠财富。” —个经历过冤案折磨的老年人说:“人的尊严靠法制。” 一个经历过艰辛研究的学者说:“人的尊严靠知识。” 一个经历过几十年探索的哲人说:“人的尊严靠思想。” 看来,不同经历的人,对“尊严”各有各的理解。你是如何理解“尊严”的,请以“尊严”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 800 字。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答案 1.c 2.d 3.c 4.b 5.b 6.b 7.d 8.默写略 9.C:技,应为枝,支脉 10.D,均为连词,表顺承;/A 一是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一是名词, 处所;B,均为介词,一表比较,比,一表对象,对;C 均为动词,一是依照、 顺着,一为乘着,趁着 11.C:只有两种对比,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错 12.译:(1)现在,我是以精神去接触(牛)而不用眼睛去看,(我的)视觉停 止了而精神在活动(2)即使这样,每当碰到筯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它难以 下手 13.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有掌握了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才能把事 情做好。 14.B(征辟) 15. D(那,难道) 16. D 17. C(他非常紧张,想用正当的理由辩解) 18.(1)有违犯的立即处罚,对听从教化的一定奖赏。 (2)我顺应天命接受禅让,却听说有人哭,为什么呢? 译文: 苏则字文师,扶风郡武功县人。少年时就以学问操行闻名,被推举为孝廉和茂才,朝廷征 召,他都一一谢绝。后来由平民身份出任酒泉太守,调任安定郡、武都郡郡守,所在之处传 诵他的威名。曹操征伐张鲁,经过苏则所管辖的郡,初次见到苏则,就对他很欣赏,命他担 任部队的向导。打败张鲁以后,苏则平定安抚下辩一带的各氏族各部落,开通了河西走廊, 改任金城太守。当时正是战乱之后,官吏百姓流离失所,饥饿穷困,户口剧减,苏则十分谨 慎地安抚流民,对外招扶羌人、氐人等部落,得到他们的牛羊,用来供养贫困老弱的人。苏 则自己则和老百姓分粮而食,如此仅一个月的时间,流民都从外地返回,一共有几千家。于 是苏则明确宣布禁令,有违犯的立即处罚,对听从教化的一定奖赏。他亲自教导百姓耕种, 当年就获得了大丰收,因此前来归附的人越来越多。 朝廷征拜苏则为侍中,与董昭为同事。一次,董昭枕着苏则的膝盖睡觉,苏则把他的头 推下去,说:“苏则的膝盖,不是阿谀奉承之辈的枕头。”当初,苏则与临淄侯曹植听说魏 氏废汉自立,都穿上丧服为汉朝悲哀哭泣。曹植的表现魏文帝听说了,却不知道苏则也同曹 植是一样的态度。文帝在洛阳,有一次从容说道:“我顺应天命接受禅让,却听说有人哭, 为什么呢?”苏则还以为是对他质问,胡须都竖立起来,立即正颜厉色要上前辩论。侍中傅 巽连忙掐他说:“不是说你。”苏则才没有发作出来。文帝问苏则说:“前些时攻破酒泉郡、 张掖郡,和西域互通使节,敦煌献来直径一寸的大珠,还能不能再通过互市买到呢?”苏则 回答说:“陛下如果能把国内治理得和睦融洽,使德化流布西域,宝珠就会不求自来;靠搜 求而获得,那么也就算不得珍贵了。”文帝默然无语。后来苏则陪同文帝打猎,拦截野兽的 围栏被撞到,眼见到手的鹿逃之夭夭。文帝大怒,坐在胡床上拔出佩刀,把有关官吏都抓起 来,要处死他们。苏则长跪叩头说:“臣下听说古代的圣王不因为禽兽而害人,现在陛下正 推崇唐尧的教化,却因为打猎的游戏要杀死这么多吏员,愚臣认为不能这样,愿以一死来请 求赦免他们!”文帝说:“您很正直。”便把被抓官吏全部赦免了。然而苏则也因此被文帝 忌惮。黄初四年,降职担任东平相。途中病死,谥号为刚侯。 19.(6 分)(1)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 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 蛙”)(3 分,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1 分)②尾联 “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2 分, 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0.A(“睡眠不好或太少”与“SAS”并不等同,据此排除其它三项) 21.B(选项本身错,是旅游的人如此,以偏概全) 22.A(中国 30 岁以上的人群中有 4%的人患呼吸暂停综合症) 23.B 24.因为地球上承载人类历史的惟有人类自己留下的痕迹(2 分),而城市是人类痕迹最集中 的地方。(2 分) 25.(1)历史遗迹的丰富和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厚。(2)在寻访中你将会了解这些城市曾经经历 的痛苦(对应“失”)和教训(对应“得”)。(意思对即可) 26.①发现历史的价值;②受到先哲的启迪;③了解前人的得失;④领悟自己的责任。 27.AC (A “人类自己留下的痕迹”都是“人类曾生活于地球的见证”,城市不过是“人 类痕迹最集中的地方”; C“作者认为寻访历史名城的旅行可能是平淡无奇的”文中无此信 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