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 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良庖岁更刀 岁:每年,名词活用作状语。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名词动用。 C.以无厚入有间 厚:有厚度的刀刃,形容词用作名词。 D.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德:恩德,名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D项,“三岁贯女,莫我肯德”是说“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优待”。德:名词用作动词,感激。 故选D。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B.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C.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 D.我何面目见之。 【答案】D 【解析】A项,“地方”古义“土地方圆”;B项,“山东”古义“山的东面”;C项,“左右”古义“手下的侍从”;D项,古今相同“脸面”。 3.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直夜溃围南出 B.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C.项王则夜起 D.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重点考查词类活用现象,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D项,“西”,名词用作动词,“西进”。A、B、C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A项,“南”,向南;B项,“东”,向东;C项,“夜”,在夜里。故选D项。 4.下列与“破灭之道也”中的“道”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B.策之不以其道 C.伐无道,诛暴秦 D.臣之所好者,道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 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例句“破灭之道也”是说“这就是六国破灭的原因道理啊”。道:道理、途径。 A项,“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是说“由郦山脚下,取道芷阳从小路行进”。道:名词动用,取道。 B项,“策之不以其道”是说“鞭策它不按照正确的方法”。道:方法、途径。 C项,“伐无道,诛暴秦”是说“攻打没有王道的人,诛伐残暴的秦朝”。道:王道、道义。 D项,“臣之所好者,道也”是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道:事物的规律。 故选B。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B.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C.不忍杀之,以赐公 D.马童面之,指王翳曰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与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实词与虚词的用法和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再逐项对比。 A项,“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是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项,“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是说“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之”,代词,代“江东父兄”。 C项,“不忍杀之,以赐公”是说“(我)不忍心将(马)杀掉,把(马)送给你吧”。“之”,代词,代马。 D项,“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是说“马童这时才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于是把项羽指给王翳,说”。“之”,代词,代项王。 故选A。 6.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B.洎牧以谗诛 C.赵尝五战于秦 D.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六大类文言句式的特点,理解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记住标志,能准确快速判断。 例句“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是说“治理国家的君主不要使自己被积威所胁迫啊”,是被动句。 A项,“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是说“消灭六国的国家,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是 判断句; B项,“洎牧以谗诛”是说“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是被动句; C项,“赵尝五战于秦”是说“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了五次”,是介词结构后置句,也叫状语后置句; D项,“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是说“早上唱歌,晚上弹琴,成了秦国的宫人”,是判断句。 故选B。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B.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C 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D.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的辨析能力。古今异义词做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意义不同,学习过程注意识记,解题注意调动知识积累、结合句意辨识。 A项,一旦:古义,一天之间,形容时间短;今义,不确定的时间,表示有一天。 B项,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同意、能够。 C项,经营: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今义,指筹划、计划或组织。 D项,胜负:古今意义一样,胜利和失败。 故选D。 【点睛】所谓古今异义词,指形式上与现代汉语一致,但意思不同。古今异义词往往是双音节词,所以看到这种词,就要仔细区分,一般可以用逐字组词的方式来区分,因为古汉语主要是单音节词。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平时注意多积累。 8.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唐代著名诗人,为别于杜甫,后人称他为“小杜”,又将他与李商隐并列,称为“小李杜”。 B.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讲究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C.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文赋”,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是骈赋。 D.《阿房宫赋》,骈散结合,借古讽今,具有较强的批判精神。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注意平时整理积累,可以按照一定顺序或线索梳理文学文化常识,侧重名家名作,分类整理记忆。做题时要仔细分辨,注意时间、国别等重要信息。 C项,“杜牧的《阿房宫赋》是骈赋”错误,杜牧的《阿房宫赋》是文赋。 故选C。 9.下列各句与“梁,吾仇也”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C.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六大类文言句式的特点,理解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记住标志,能准确快速判断。 例句“梁,吾仇也”是说“梁国是我的仇敌”,是判断句。 A项,“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是说“现在人们所说慧空禅院,就是慧褒的生前的庐舍(禅房)和死后的坟墓”,是判断句; B项,“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是说“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是普通句式; C项,“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是说“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是介词结构后置句,被动句; D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是说“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是普通句式。 故选A。 10.下列句中的“所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掌握能力。虚词的数量同实词比较起来要少得多,但用法非常灵活,因而复习要正确地掌握和使用确实不易。在虚词的辨析使用中要注意多分析比较其差异,重点掌握一些易用错的虚词及关联词语的搭配和所表示的关系。通过增强语感,有意识地体味它们在句中的作用来提高虚词的辨析运用能力。题型以几个容易出错的虚词的辨析、关联词语的搭配运用为主,干扰点为其中虽常见但不易辨识的虚词。 A项,“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的意思是: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因此“所以”的意思是“……的原因”; B项,“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意思是:这就是求学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并且谨慎的获取的原因。因此“所以”的意思是“……的原因”; C项,“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意思是: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能够兴盛的原因。因此“所以”的意思是“……的原因”; D项,“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意思是:老师,是用来传授知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因此“所以”的意思是“用来……的”。 故选D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忧劳可以兴国 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C.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D.函梁君臣之首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积累能力,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本题考查对词类活用的把握能力,常见活用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数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首先应理解词类活用的意思,不同词性的词语在句中担当不同的成分,“各司其职”,当词语跑到不该属于它的位置时,就必须活用,比如名词在句中一般是做主语和宾语,如跑到谓语的位置,就要活用为动词。然后要明确该词的词性,接着就要看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以此确定该词是否活用。B项,“夜”是名词,却跑到动词的前面,又不是“呼”这一动作的发出者。故应做状语。D项,“函”是名词,盒子,这句话中没有动词,名词+名词的时候,第一个名词就要活用为动词。 A项,“兴”,活用为使动词,“使……兴盛”; B项,“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D项,“函”,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 ABD三项都有活用,只有C项没有。 故选C。 12.下列文言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智勇多困于所溺 D.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答案】D 【解析】A、B、C三项均为被动句。D项没有特殊句式。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摄(夹、处)乎大国之间 比(比较)及三年 B.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 何伤(妨害)乎 C.吾与(赞成)点也 宗庙会(诸侯相见)同 D.其言不让(谦让) 孰(谁)能为之大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 A项,“比及三年”中的“比”应该解释成等到;句意:到了三年以后。 故选A。 【点睛】复习文言实词应注意: 1.文言实词由于时间流逝,与现代汉语用法、词义往往有较大差异。古今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是阅读文言文的主要障碍之一,复习时应把这些作为重点,通过比较、归纳,真正掌握这些内容。 2.复习文言实词,不能光靠背记词义,应词不离句,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考虑它们在句中具体意义。学习古汉语语法知识,是为了帮助理解词义,不要孤立、抽象地理解语法知识。 3.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一定要以熟悉课文为前提,课文的注释要认真看,课后的练习要认真做,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积累词语,并能举一反三,灵活理解,从而提高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的能力。 14.下列各句中的“如”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假如) 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 C.宗庙之事,如会同(至于) D.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C项,“如:至于”错误“宗庙之事,如会同”的意思是“在宗庙祭祀的活动中,或者在同别国的盟会中。”其中“如:或者。”故选C。 【点睛】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自己认为的意思代入具体语境中看句意是否通顺。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必是错误的。 15.下列句子不是宾语前置句的是( ) A.浴乎沂,风乎舞雩 B.不吾知也 C.则何以哉 D.毋吾以也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对各 类句式的基本知识与判断标准要理解、熟记,以便解题时进行知识迁移。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宾语前置是普遍存在于句子中的一种语法现象,一般都包括: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等。大多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有宾语前置的标志出现。 A项,在沂河洗浴,在舞雩坛吹风,状语后置句; B项,语序为“不知吾也”,宾语前置句; C项,“何以”应该是“以何”,那么靠什么呢,用什么呢,宾语前置句; D项,“以”,表示因为,不要因为我(年长而不敢说话),宾语前置句。 故选A。 二、文言文翻译(每句5分) 16.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3)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5)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6)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7)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8)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9)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答案】(1)因此燕虽然是个小国,却后来才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 (2)如果凭借偌大国家,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比不上六国了。 (3)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的很正确。 (4)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只有乐工(是所溺的成分)吗? (5)我贬官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恰巧遇见他,说:“啊!这是我的老朋友陈季常吧,为什么在这里呢?” (6)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 (7)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8)交给你三枝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9)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 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第一句中,“是故”应理解为“因此”;“斯用兵之效也”是判断句;“以……为”应理解为“把……作为”;“始”应理解为“才”;“速”,应理解为“招致”。 第二句中,“苟”应理解为“如果”;“以”应理解为“凭借”;“天下之大”是定语后置句;“故事”应理解为“旧例,先例”。 第三句中,“事”应理解为“侍奉”;“犹”应理解为“犹如、好像”;“尽”,活用作动词,应理解为“烧完”;“得”,应理解为“正确”。 第四句中,“积于忽微”是状语后置句;“忽微”,形容词用作名称,应理解为“极小的错误”;“智勇”,形容词用作名称,应理解为“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困于所溺”是被动句;“独”应理解为“只有”。 第五句中,“谪”应理解为“贬官”;“适”应理解为“恰好”;“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是判断句;“何为”,是宾语前置句,应理解为“为何、为什么”。 第六句中,“因”应理解为“于是,就”;“因与余(于)马上”是省略句;“自谓”应理解为“自认为”。 第七句中,“环堵”应理解为“四壁”;“萧然”应理解为“萧条”;“妻子”应理解为“妻儿”;“自得”,应理解为“怡然自乐”。 第八句中,“与”应理解为“交给”;“三矢”应理解为“三枝箭”;“其”应理解为“一定”;“无”通“毋”,应理解为“不要”,“乃”应理解为“你的”。 第九句中,“及”应理解为“等到,到……时候”;“身死国灭”是被动句;“为天下笑”是被动句。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三、诗歌鉴赏 (一)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7.下列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为律诗。律诗属近体诗,成熟于唐朝,分五言、七言两种。 B.首联是说久闻洞庭湖大名,今天终于来到。这与《春夜喜雨》《望岳》开头一样,都是平淡叙述,没有形容,亦没有运用修辞,我们由此能看出杜甫五言律诗的风格。 C.颔联是说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开,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短短十个字,写出了洞庭湖壮丽生动的图景,意境开阔。 D.尾联写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写“我”凭栏眺望之所感。“凭轩”一句与题目“登楼”遥相呼应,收束全诗,从而使全诗浑然一体。 18.请写出这首诗的抒情诗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些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17.B 18.抒情诗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情感:诗歌后两联写登临之感:战乱不休致使诗人与亲朋之间音讯不通,贫病交加的自己只得生活在一叶孤舟之上,况且北望关山,战乱频仍,唯有老泪纵横。这些抒情诗句既抒写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穷愁潦倒、壮志未酬),更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多灾多难现实的忧虑)。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错在“这与《春夜喜雨》《望岳》开头一样,都是平淡叙述,没有形容,亦没有运用修辞”,《春夜喜雨》中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选B。 【18题详解】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 这首诗的抒情诗句是颈联和尾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意思是“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颈联写诗人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心情。尾联写诗人眼望国家动荡不安,抒发了自已报国无门的哀伤。据此可知这些抒情诗句抒写了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二) 蜀相①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①《蜀相》:唐肃宗上元元年的春天,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杜甫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19.颔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20.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答案】19.反衬(以乐景反衬哀情),表达了诗人对祖国中兴的希望感到渺茫的忧伤之情(或忧国忧民之情)。 20.达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以及忧国忧民之情。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结合文本的艺术手法分析文本的思想内容,然后根据要求作答。 颔联的第三句和第四句的意思是“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然而,自然界的春天来了,祖国中兴的希望却非常渺茫。想到这里,诗人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因此说是“自春色”“空好音”。“自”和“空”互文,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这是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也可以说是以乐景衬哀情的写法。 【20题详解】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 尾联“出师”句指的是诸葛亮为了伐魏,曾经六出祁山的事。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年) ,诸葛亮统率大军,后出斜谷,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八月,诸葛亮病死在军中。“英雄”,这里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这尾 联两句承接着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再结合写作背景“唐肃宗上元元年的春天,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杜甫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表现了作者报国无门的苦闷和对当时缺少济世人才的慨叹。 【点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 四、作文:(30分) 21.请以“凭借”为话题,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出一篇议论文的开头段和一个标准段,不少于240字。 【答案】范文示例: 好风凭借力 人们常常以为,风筝是可悲的,尽管它能青云直上,看到无边广阔的天空与大地,却始终无法脱离自己受线与风摆布的命运。所以,“凭借自己”才是主流认知。 但如果只“凭借自己”,人又怎么能体现群居性社会化动物的优点?和风筝一样,我们也会受到人际关系的“风”和“线”的影响。但和风筝不同,我们有头脑、有能力,我们在受到线的牵制和风的托举的作用下,还可以反过来利用线和风的力量,沿着自己想要的方向而去。“凭借他人”,并不仅仅只会带来坏处,只要处理得当,这反而会成为我们成功的极大助力。正如薛宝钗吟咏的那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如果我们想抵达高处,“凭借他人”是必不可少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能力。本题属于话题作文,要求以“凭借”为话题,写出一篇议论文的开头段和一个标准段,不少于240字。首先要理解“凭借”的含义,凭借是依靠、倚仗的意思。以“凭借”为话题的作文立意,可以从正面立意,如“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也可以从反面立意,如要独立,“靠自己”;还可以辩证的来阐释,如既要“靠自己”也要互相“凭借”(合作共赢)。还要注意开头段落要明确自己的观点,标准段要围绕观点摆事实或讲道理,对观点加以论述。语言表达要准确精练,论证要严密。还要注意字数要求。 【点睛】要想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十分宽泛,如果仅把话题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点要求就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注意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针见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