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学案5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 学案 分析意境型 题型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气氛)? 提问变体:(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3)从情和景的角度来鉴赏这首诗。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明净绚丽、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 一般表达式: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描绘出一幅……的图画,营造了……意境 ,表达了……的感情。 答题示例1: 绝句二首(其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 答题示例2: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3: 游 月 陂 宋· 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答: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步骤一)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的意境,(步骤二)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的心情(步骤三)。 4.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问:⑴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答: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 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5..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舟下建溪 宋·王安石 宋·方惟深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问: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 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答:“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6.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问: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 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 意象:春潮、 雨、 野渡、 舟自横 意境: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感情 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7. 秋 夜 (宋)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问: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8.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 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 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 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 处处采菱归。 问: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9. 题李世南画扇① (宋)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 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问: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答: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10.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关城:潼关、函谷关。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问:首联、颔联的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答:“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11..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 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渲染了山中的静寂,表达作者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12. 次石湖书扇韵① (宋) 姜 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 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 13. 江 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问: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14.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问: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答: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15.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问: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16.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问: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 答: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 17. 江 汉 杜 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忧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问: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颔联、颈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题干要求紧扣几个意象分析,步骤一“再现画面”可略去)“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步骤二),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步骤三);“落日”“秋风”意境雄浑壮阔(步骤二),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步骤三)。 18. 秋夜独坐 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 深 宋·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问题一: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4分) 答:王诗中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1分);周诗写的是 “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1分) 问题二: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4分) 答: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添悲哀(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分) 19. 阮郎归·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问: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4分) 答:作者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2分),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2分)。 20. 凉州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沙漠。 | 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问:“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答:长长的驮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21. .踏莎行 晏 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注】游丝:飘荡在空中的蜘蛛丝。 1.上阕四、五两句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拟人修辞。(1分)春风不懂得约束杨花,以致让它漫天飞舞,乱扑行人之面。(1分)既暗示了无计留春,表达了对已逝春光的惋惜(1分),又突出了杨花的无拘无束,流露出对富于活力的自然景色的喜爱。(1分) 2.这首词抒发了怎样的愁情?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4分) 答:上阕描写花儿稀疏、绿漫山野、树木繁茂、杨花扑面的暮春初夏之景(1分),表达了因时序流逝的惜春轻愁(1分);下阕描写珠帘隔燕、炉烟袅袅、游丝飘荡、夕阳斜照的深院静谧之景(1分), 抒发了初夏日长百无聊赖的闲愁。(1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