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传记教案(全国)9
2018届一轮复习 传记 教案(全国)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 明常识 “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既包括主要存在于文本中能体现或实现作者写作意图,并与文章主旨密切相关的、凸显文本价值的重点问题,也包括主要存在于文本中客观存在的读者不清楚或不容易弄清楚的难点问题。 主要考查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和质疑精神。要求考生善于对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怀疑,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辨证分析、提出补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观点。 定考向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2016·全国甲卷)作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吴文俊对物理学、文学艺术等也有广泛的兴趣。请结合材料,就兴趣广泛与专业研究的关系进行分析。 题干中有“分析”“说明”“看法”“启示”等字样 (2016·全国乙卷)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是什么关系?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 (2014·辽宁卷)请结合全文分析侯仁之取得成就的自身因素主要有哪些,并就其中一个方面联系现实谈谈对你的启示。 题干中有“分析”“说明”“看法”“启示”等字样 其他常见设问方式: (1)文章说×××的人格因“生不逢时”而显得更加完美。请结合文本的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理解? (2)如何理解×××的“单纯”和“高贵”?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熟技巧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3环节”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多为论述题,解答时要处理好以下3个环节: 1.亮出探究对象。开始就必须告知准备就哪个问题进行探究,不论这个问题是题目规定的还是探究者自己确定的,让阅卷人对探究的问题本身有大致的认识,为下一步探究作铺垫。 2.表明探究意义。在亮出探究的对象之后,必须用简洁的语言表明对该问题进行探究的意义,彰显探究的价值所在。 3.展示探究过程。这是整个探究过程的主体部分,在这个部分要努力地调动自己平素的知识储备,并尽最大的可能从多个角度、层面与当前探究的问题建立起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而后依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顺序(有时也可采用由主到次的顺序)分条逐层地展示对探究对象进行认识的过程,让自己见解的正确性或合理性得到证明。最后必须要有一个简练的结语,再一次申明自己的见解或认识。 (2016·全国甲卷)阅读《吴文俊的数学世界》(文本见本专题考点2考法3“真题示法”),完成后面的题目。 作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吴文俊对物理学、文学艺术等也有广泛的兴趣。请结合材料,就兴趣广泛与专业研究的关系进行分析。(8分) 【尝试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维】 第一步:首先应找出吴文俊兴趣广泛的事例。文中第一段叙述吴文俊高三时物理成绩优秀,大学时对物理很感兴趣;倒数第二段叙述吴文俊喜欢看电影、读历史小说,也喜欢看围棋比赛。 第二步:分析这些兴趣与数学研究之间的关系。分析时要联系文本,如倒数第二段,“老伴说他‘贪玩’,他却说:‘读历史书籍、看历史影片,帮助了我的学术研究;看围棋比赛,更培养了我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另外文中说吴文俊富有创造精神,学术生命长久,这些都和他兴趣广泛有很大关系。 第三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分条逐层地组织答案。 【答案】 ①吴文俊广泛的阅读面,为日后的专业研究奠定了基础,也有助于科学与人文交融理念的形成;②物理与数学本来就关系密切,吴文俊对物理的兴趣,为他的数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③吴文俊兴趣广泛,视野开阔,使他的思维活跃,能够融会贯通,富有创造性;④吴文俊富有生活情趣,心胸开阔,能够保持罕见长久的学术生命。(每点2分) 边练边悟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千秋一寸心,红楼无限情 2012年5月31日凌晨,95岁高龄的红学家周汝昌先生逝世。或许一生的喧嚣太多了,他选择安静地离开。“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安安静静地走。”他留下这样的遗愿。 进入红学研究,多少是个偶然。那是1947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周祜昌寄至燕园的信函说,他看到胡适新近一篇谈《红楼梦》的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嘱咐周汝昌帮忙查证。周汝昌遍查燕京大学图书馆,果然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一首《咏芹诗》。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发表在1947年12月5日《天津国民日报》上。没想到几天后,胡适就托人转交了一封给周汝昌的信,肯定、鼓励这位在校大学生的研究。胡适此时已是学界“大拿”,又是“新红学”的开创者,他的来信让周汝昌“欣幸无已”。1948年,正埋头撰写《红楼梦新证》的周汝昌特意跑到胡适家中拜访。令周汝昌激动的是,胡适竟将珍藏多年的孤本《甲戌本石头记》慷慨地借给他拿走细看。正因为这一段渊源,周汝昌常常被看作是胡适红学研究的关门弟子。 1953年,《红楼梦新证》出版。这部40多万字的红学研究著作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在当时很少有人敢将《红楼梦》拔到那么高的地位——周汝昌将《红楼梦》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但丁的《神曲》等世界名著相提并论,并大加赞赏。周汝昌把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由于崇尚实证,他的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又因为崇奉实录,他把全部实证工作都作为论证实录的手段。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及至后来的“曹学”,其基本的方法论就是以历史上的曹家与小说中的贾府双向互证,在以历史材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时,又以小说情节反推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正是从《红楼梦新证》开始,“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后来它被称作“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此年周汝昌35岁,因为这部书,他得以调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成了学界“红人”。也由于这部书,他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变成了“资产阶级胡适派唯心主义”的“烦琐考证”的典型代表,被关进“牛棚”下放。由于周总理的特殊关照,1970年9月重返北京。 周汝昌将红学构建为四大范畴,即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其晚年在探佚学发力颇多,在他近年出版的数十部红学著作中,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但也招致不少异议。如他提出林黛玉系“沉湖而死”;“金玉奇缘”说的不是贾宝玉和薛宝钗,而是指贾宝玉最终与史湘云的结合,等等。 1982年,周汝昌发表了《什么是红学》一文,在把人们呼吁的文学批评方法描述为“十六字真言”之后,干脆把文学性研究剔除出“红学”的范围,他说:“红学显然是关于《红楼梦》的学问,然而我说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却不一定都是红学……不能用一般研究小说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来研究《红楼梦》。如果研究《红楼梦》同研究《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以及《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小说全然一样,那就无须红学这门学问了。”在把文学性研究剔除出“红学”的同时,他也把自己剔除出了主流“红学”的研究队伍。此后,他被喻为红学界的独行侠。他关于“红学” 之界定、对红学史的回顾、对曹雪芹画像的考证等,一次次地掀起了“红学”研究的争议。 从30岁开始,周汝昌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红学”,是红学界当然的王者。他被誉为“红学泰斗”,也被批作“闭门造车”,可谓毁誉参半。他六十余年间所走过的治红学之路,因偶然而生,又历经政治对学术氛围和学术方向的多次影响,终至晚年,既得到肯定、赞誉,身上罩着光环,亦受到讥嘲与攻击。 说不尽的《红楼梦》,道不尽的人与事。周汝昌梦在其中近七十年。梦未醒,人已去,花落水流红,谁解其中味?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 相关链接 周汝昌少时即醉心欧楷笔法,20岁后又致力于唐人写经,深研《兰亭》后,得右军真脉,其“横逸飞动、作草如真”的周体书法,在众多书家中神采焕然。 1.(探究观点题)文章结尾“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态度?这句话于文中结构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句话中暗含了作者对周先生的尊重的态度,按其遗言为其送行,表明周先生生前毁誉参半,如今一切归于平静。结构上恰与开头周先生的遗言相照应,首尾相照应,结构严谨。 【答案】 流露出默默地为老人送行的心愿,体现出作者对周汝昌先生的尊重。遵从并满足周汝昌先生的遗愿,希望老人家“临走”时,不再受到打扰。暗示了周汝昌先生生前过的是毁誉参半的不安静的生活,如今一切已归于平静。结构上:照应文章开头,首尾呼应,使全文结构完整。 2.(探究文本中的某个问题)纵观周汝昌的一生,这位大家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全文及相关链接,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回答此题要注意两点:一是筛选出有关周汝昌的事件和相关的品评语言等,二是把握这些内容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比如周汝昌把一生都献给了“红学”,体现了他执着的精神;再如周汝昌写《红楼梦新证》时十分注重旁征博引等,体现了他做学术的认真等。值得注意的是,解答探究题时要注意三个要点:一是要分条列举,二是要有总写有分析,三是要体现出具体的思维流程等。 【答案】 ①执着的精神。从30岁开始,周汝昌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红学”;当招致异议甚至遭到批评时,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学术研究。②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做查证工作时,一丝不苟,查遍大学图书馆。③ 既善于继承又努力创新。善于借助于名家,周汝昌主动拜访红学“大拿”,借鉴专家们的研究方法;善于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创作《红楼梦新证》,借助了胡、顾、俞的“曹、贾互证”方法,他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观点令人耳目一新。④依据充足,奠定丰厚的基础。《红楼梦新证》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⑤广博的学习,丰厚的积累。多领域地研习,终成大家。(意思对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