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命题人: 2020.9.‎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中叶后,中国经济文化偏倚南方。这一转移的节点为安史之乱。唐代后期,社会经济崩溃,中央政权瓦解;安史之乱后,中央政权需赖东南财赋来运转。北部各道、州、县,自河南、河北以至两京,皆残破萧条,奄奄欲绝。自此以后,中国经济文化逐渐向南转移。‎ 以陶瓷为例,北方农民很早就把陶瓷作为副业,唐代河南府有贡瓷;至宋,著名的陶业多在北方;至元明则最精美的陶瓷,全转移到江南来。木棉为宋后大利所在,其种植,南盛于北。这是北方经济情形渐渐不如南方的显征。‎ 以商业情况而论,也是南方日见繁荣,北方日见萎缩。盐以两淮为主,茶则产于南方,铜铁矿冶南盛于北,渔业尤为南方所独揽。交通方面,南方水利日兴,舟楫之便远超北地。此可证明唐宋时全国经济命脉集中在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带,重心转移至南方。在社会文化上,文化人物南方日渐增多。应举人数,南多于北;唐宰相世系多在北方,宋中叶以后,南方多于北方,明宰辅数目南方占了三分之二强。‎ 从政治区域划分大小繁简来看,唐至宋政治区分,南方愈见繁复精细;北方无分而有并。随之而来的是户口盈缩,唐开元时,南方县数户口占全国四分之一,到宋代远过北方,《文献通考》载,神宗元丰三年,淮以南户口远盛于北方,户数上南多于北,超出一倍。至宋室南迁,南方经济与人口,更超出北方。元、明代户口比数,莫如东南。‎ 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南移之因众说纷纭,到底有哪些呢?‎ 其一,是河患。宋元明清时,黄河为中国患,水患的起落,恰与北方社会经济文化的盛衰,互为因果。以关中水利而言,唐已不如汉,而唐后又更不如唐。至明代,为保证运河水量,强抑河水南行与淮水合流,以致河患频仍,淮水亦成大害。‎ 其二,北方社会之屡受摧残,更甚于河患。唐中叶后的藩镇割据,五代的兵争,期间的政治黑暗,已达极点。唐后期的中央政府,全倚东南财赋为生命,安史乱后的藩镇,其割据仅在河南、河北各道;江淮以南各道,还受中央控制。‎ - 15 -‎ 辽宋对峙,边界受蹂躏,不得生聚种养。宋夏对峙,东北与西北,遭到同样命运。关中、河南,在外寇压迫下,元气大损。自安史乱后,北方是中国史上前方的冲激区,南方则是中国史上的后方,为退遁之所。因此,北方受祸害常烈于南方。‎ 其三,江浙一带水利发达,推动了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仁宗时,开始对水利有计划的修筑;神宗时,颇重视苏州的水利。南方水田之利,渐受关注。北宋政府在江南特置提举官董其事;南方有能力者,亦盛事殖产,开置大批水田。‎ 宋室南迁后,江南更急激水利开发;而江南兼并之风,有加无已,形成少数大地主与多数佃户的局面,财赋则占天下十七。明代籍没土豪田租,一依租额起粮;天下的租赋,江南居其十九,浙东西又居江南十九。苏、松、常、嘉、湖五府又居两浙十九,苏州尤甚。‎ ‎(摘编自邝士元《中国经世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安史之乱是中国经济文化转移的一个重要节点。安史之乱之前,北方囊括了我国的经济文化,此后,我国经济文化渐渐偏倚南方。‎ B.唐代贡瓷、宋代名瓷及元明两代最精美的陶瓷生产,以及宋后的木棉种植都主要在南方,这是北方经济情形渐渐不如南方的显征。‎ C.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南移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北方自身的原因,也有南方独特的优势,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无非是黄河的泛滥成灾。‎ D.北宋政府在江南设置提举官来监管水田之事,宋朝南迁后,江南更急激于水利开发,这些对推动南方经济文化发展有一定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提出观点后,分别从陶瓷、木棉种植、商业情况、交通等方面来举例论证这一观点。‎ B.文章引用《文献通考》中的记载,有力证明了南方县数户口到宋代远远超过北方的事实。‎ C.文章都按朝代先后顺序来介绍,显得层次清晰,如介绍陶瓷先说唐,再说宋,然后元明。‎ D.文章论述“唐中叶后中国经济文化偏倚南方”,从现象到原因,由浅入深,符合认知规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战乱,所以北方许多精英都往南方迁徙,这也导致了应举人数及宰相人数到宋中叶后,都南多于北,甚至明代宰辅数南方占三分之二多。‎ B.宋元明清时,黄河水患的有无,与北方 社会经济文化的衰落与兴盛,有密切关系;到明代,还强行让黄河水南行与淮水合流,导致黄淮水害。‎ - 15 -‎ C.不管是宋辽对峙,还是宋夏对峙,自安史乱后,我国北方是战事前方的冲激区,南方则是战事后方的退遁之所,北方所受祸害比南方惨烈。‎ D.宋仁宗、神宗时都重视水利建设,南方水利建设对我国经济文化南移有不同程度影响,在经济文化南移的背景下,明代天下租赋,多在江南。‎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 五粮液与冰激凌合作,火了;大白兔奶糖限量版唇膏,一支难求……近年来,老字号一次次走新路,引爆市场不小的热度,以至于国货有了新名称——“国潮”。“国潮”就是中国的潮流。如今,“95后”“00后”对国粹、国货重新追捧,被视为促进传统文化商业裂变的重要因子。现在一些年轻人穿着唐装汉服上街交友、参加活动,对于国货、国粹、国风等“国字号”的热情,更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 ‎“潮”,往往代表了一种时尚潮流、流行趋势。在追逐、热捧“潮”中,年轻人表达了强烈的自我欲望,能够体现出自我风格和生活态度,获取一种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而且,一种潮流、风尚中,融进了社会热点、时代精神,最终年轻人在追逐文化潮流的过程中,寻找到了一种精神的契合。在今天这个全球化时代,文化越来越被看作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软实力,重视和挖掘我们深远的传统文化,保持文化的自信、自觉是多么重要。‎ ‎(摘编自《“国潮”,为何深受年轻人热捧》)‎ 材料二:‎ 天猫6·18成交破亿国货品牌占比 ‎(来源:智通财经)‎ 材料三: ‎ 近年来随着“怀旧国潮风”‎ - 15 -‎ 盛行,回力、飞跃等老牌运动鞋也重焕生机。但与其他运动品牌不同的是,回力的产品品类较为单一,主要以帆布鞋为主,还有少量儿童凉鞋,并没有服装等品类。目前回力和飞跃店铺内的商品价格主要在100元至199元之间,基本上没有超过200元的商品。对于顾客而言,并不太接受此类品牌的产品超过200元的价格。‎ 在鞋服行业,人们很容易接受怀旧潮流,所以老牌国货是具有优势的。如果能挖掘出深层的文化内蕴,以现代的包装方法予以展现,或将取得较高的关注度。可喜的是,目前无论是飞跃还是回力都已经和其他品牌进行跨界联名合作,例如和百事可乐、迪士尼联名推出鞋款,和一些自媒体推出合作款。试图凸显品牌的个性,吸引年轻消费者。专家表示,联名款是比较讨巧的推广形式,但要选择好符合产品调性的合作品牌。‎ ‎(摘编自《“怀旧国潮风”盛行 “回力”们该如何逆袭》)‎ 材料四: ‎ 沿着时间轴回望,中国品牌曾经无比兴盛,也曾经百般落寞。20世纪70年代前,中国人生活的空间几乎全部为中国品牌覆盖,一批老字号、老品牌不仅是生活必需品,还是几代人的成长记忆。永久自行车、牡丹电视机、雪花冰箱、海鸥相机、双菱牌手表……一批老国货渐渐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大约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本土品牌一直缺乏自信和骄傲。虽然“国货当自强”的呼声不断,但廉价原材料生产出来的便宜货也曾大行其道。‎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同时,中国互联网用户量居世界第一,工业互联网发展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阶段相契合,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产品精准研发,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数字营销服务体系不断试水。消费升级的浪潮推动产业升级,“90后”“95后”渐渐成为新一代的消费主力军,盲目崇外已经成为过去时。通过科技、文化等赋能的“新制造”,正在重新塑造中国品牌。通过向高端高新产业举升,中国品牌不断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和地位。‎ ‎(摘编自《老国货成为新“国潮”》‎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年轻消费者把对“国字号”的热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客观上促进了传统文化商业的变化,激发了国货的自信心。‎ B.从天猫6·18两年来成交破亿品牌中国货品牌所占比例来看,人们购买的国货量不断增加,“国潮”也逐渐走入人心。‎ C.在鞋服行业中,老牌国货因怀旧潮流而具有优势,特别是其低廉的价格、现代的包装方式等使它们有可能取得高关注度。‎ D.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我们要努力重新塑造中国品牌,以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 15 -‎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对自我的肯定、获取身份的认同等是年轻人热捧国货的重要原因,他们在追求“国潮”中寻找到一种精神的契合。‎ B.过去的生活中,我国有过一些物美价廉的老国货,但因为原材料价廉造成便宜货流行,这批价低质劣的老国货日渐衰微。‎ C.老国货与自媒体联合推出合作款是一种比较好的推广方式,无论结果如何,从商品的宣传角度看会有一定的效果。‎ D.中国商品在过去的一段时日里曾经是特别兴盛的,有些老字号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这当然与当时的国情密不可分。‎ ‎6. 从商品本身看,老国货变“潮”应该从哪些方面着力?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黄昏 ‎【英国】萨基 ‎ 诺尔曼·葛尔特茨比坐在海德公园的长凳上。这是三月初的一个傍晚,暮色苍茫,笼罩大地,只有那微弱的月光和点点星星的亮光冲淡着昏暗的夜幕。马路和人行道都空落落的。然而,就在这样的夜色中仍有不少被人们遗忘的小人物在活动着。他们有的荡来荡去,无声无息:有的把自己点缀在长凳和木椅上,毫不显眼,在昏暗中,他们的身影已无法辨认清楚。‎ ‎ 葛尔特茨比此时觉得眼前的景色与他的心情完全和谐。黄昏,在他看来,是失意者的时刻。经过奋斗仍不免遭到惨败的男男女女,在这日薄西山的时候纷纷出来活动,躲避着好奇者的寻根问底。‎ ‎ 长凳另一端,就在他身旁,坐着一位老先生。从他的神态里,可以看出他正在和社会抗衡,但是他的气概已趋衰退。坐了一会儿,老人起身离去,慢慢消失在黑暗中。‎ ‎ 空出来的位子几乎立刻就被一个年轻人占据了。但是他面部的神情并不比那位老人开朗,嘴里还狠狠地骂了一声,好像是要强调: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能使他称心如意。‎ ‎ “看来您心情不好啊。”葛尔特茨比说道,心想他这番表演准是为了引起自己的注意。‎ ‎ 年轻人转过身来,脸上的神情非常坦然。但是葛尔特茨比反而因此一下子警觉了起来。‎ ‎ “要是陷入我的困境,您的心情也好不了,”他回答说,“我干了一件有生以来最傻的事。”‎ ‎ “是吗?”葛尔特茨比不动声色地问道。‎ - 15 -‎ ‎ “我今天下午到的伦敦,本打算在伯塔刚尼安饭店落脚,”年轻人接着说道,“可是到了那儿我才发现,饭店已经被拆掉了,我只好去了另一家旅店。到了我的住处,就出去买香皂了——我讨厌旅店里的香皂,可自己又忘记准备了。我在街上溜达一会儿,在酒吧喝了杯酒,又逛了逛商店,然后转身回旅馆。就在这时候,忽然意识到,我根本没记住旅馆叫什么,更不知道它在哪条街上。这多么尴尬!我在伦敦又举目无亲。我出来的时候,身上只带了一先令。买了块香皂,喝了杯酒,也就花得差不多了,只怕要落得个流浪街头,无处栖身了。”‎ ‎ 年轻人讲完这段故事后,出现了片刻沉寂。这种沉寂是意味深长。“您大概想,我讲的这段遭遇荒诞无稽吧。”年轻人随后委屈地说道。‎ ‎ “这事也并非不可能。”葛尔特茨比像法官审理案件似的说。‎ ‎ 听完,年轻人精神为之一振,“我大概得到河堤上过夜了,除非能找到个够朋友的人,他能相信这是确有其事。不管怎么说,我很高兴,因为您并没有认为我这段遭遇过于荒唐。”‎ ‎ 年轻人往这最后一句话里倾注了不少热情,就好像有意向葛尔特茨比表示,他基本上已经具备了够朋友的人的必要条件。‎ ‎ “然而,”葛尔特茨比慢吞吞地说,“这段故事里的破绽就在于您拿不出那块香皂来。”‎ ‎ 年轻人连忙向前探身,在大衣口袋里忙乱地摸了起来。他一下子跳了起来。‎ ‎ “准把它丢了。”他怒气冲冲地嘟囔了一声。‎ ‎ “一个下午就丢了家旅馆,又丢了块香皂,这只能说明您存心粗枝大叶。”葛尔特茨比接着说道,可是年轻人没等他话音落地就走了。他顺小路溜掉了,头昂得高高的,表情高傲。‎ ‎ “说来怪可惜,”葛尔特茨比想道,“整个故事中只有出去买香皂有说服力,然而在这细节上露了马脚。‎ 他要有一点先见之明,就应该事先准备下一块新的香皂。”‎ ‎ 想到这里,葛尔特茨比站了起来,准备离去。就在这时候,他惊讶地喊了一声。只见地上,在长凳边上,躺着一个崭新的椭圆形小纸包。除了是块香皂,还能是什么!准是那年轻人一屁股坐下来的时候从衣兜里掉出来的。‎ ‎ 说时迟,那时快,葛尔特茨比立刻去寻找这位年轻人的踪影。就在他感到无望的时候,忽然发现那个人正站在马车道的路边上,神态犹豫地站着。当他听到葛尔特茨比呼喊他的时候,他带着几分敌意,好像准备自卫似的猛然转过身来。‎ ‎ “能证明您那段遭遇真实性的重要证据找到了,”葛尔特茨比说道,伸出手来把香皂递了过去。“您走后,我在地上发现的。我曾经对您不信任,您一定要原谅。您如不嫌弃,我可以借给您一枚二十先令的金币……”‎ - 15 -‎ ‎ 年轻人连忙接过金币,放进兜里。‎ ‎ “幸好给你找着了。”年轻人感激地说道,声音还有点呜咽。他急忙跑开了。‎ ‎ “这孩子真可怜,差点哭出声来。这对我也是个教训,不能自作聪明,不能仅仅凭一时的情况就给一个人下判断。”‎ ‎ 葛尔特茨比顺着原路往回走去。经过那条长凳时——他看到一位老先生在长凳下面和四周望来望去,捅来捅去。葛尔特茨比认出这就是刚才同他坐在一起的那位老人。‎ ‎ “您丢什么东西了,先生?”他问道。‎ ‎ “对了,丢了一块香皂。”‎ ‎ (有删改)‎ ‎7、下列关于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小说刻意描绘了一起在黄昏时分的欺诈事件,使小说的故事背景、社会背景、人物命运等都涂染上了“黄昏”的具象而强烈的象征意义。‎ ‎ B.小说围绕“一块香皂”叙事写入,三个人物、全部事件都跟香皂有关。它既能推动情节发展,又对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 C.作品情节构思扑朔迷离,以开放的架构给读者预留了再创作的空间,使小说具有了“欧·亨利”式幽默滑稽的效果,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 D.小说写出了小人物的“黄昏人生”,展现了一个真实的“黄昏社会”,并对“黄昏人生”背后的人性价值堕落给予了不露声色的审视和批判。‎ ‎8、小说开头划线部分的环境描写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9、有人说:“小说给出的结局并非那么简单,看似是年轻人单独行骗,其实是年轻人和老先生合作设局 甚至其中诺尔曼·葛尔特茨比曾经可能也是个骗子。”请针对这段话中的后两种观点在文中找出依据。(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阎毗,榆林盛乐人也。祖进,魏本郡太守。父庆,周上柱国、宁州总管。毗七岁,袭爵石保县公,邑千户。及长,仪貌矜严,颜好经史。受《汉书》于萧该,略通大旨。能篆书,工草隶,尤善画,为当时之妙。周武帝见而悦之,命尚清都公主。宣帝即位,拜仪同三司,授千牛左右。高祖受禅,以技艺侍东宫,‎ - 15 -‎ 数以雕丽之物取悦于皇太子,由是甚见亲待,每称之于上。寻科车骑,宿卫东宫。上尝遣高颖大阅于龙台泽,诸军部伍多不齐整,唯毗一军,法制肃然。颖言之于上,特蒙赐帛。俄兼太子宗卫率长史,寻加上仪同。大子服玩之物多毗所为及太子废毗坐杖一百与妻子俱配为官奴婢后二岁放免为民场帝嗣位,盛修军器,以毗性巧,谙练旧事,诏典其职。寻授朝请郎。毗立议,辇辂车舆,多所增损,语在《舆服志》。摧拜起部郎。帝尝大备法驾,嫌属车太多,顾谓毗曰:"开皇之日,属车十有二乘,于事亦得。今八十一乘。朕欲减之,从何为可?"毗对曰:"今宪章往古,大驾【注】依秦,法驾依汉,小驾依宋,以为差等。"帝曰:"何用秦法乎?大驾宜三十六,法驾宜用十二小驾除之。"长城之役,毗总其事。及帝有事恒岳,诏毗营立坛场。寻转殿内丞,从幸张掖那。高昌王朝于行所,诏毗持节迎劳,遂将护入东都。寻以母忧去职,未期,起令视事。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漕。毗督其役。明年,兼领右翊卫长史,营建临朔宫。及征辽东,以本官领武贫郎将,典宿卫。时众军围辽东城,帝令毗诣城下宣谕,贼弓弩乱发,所乘马中流失,毗颜色不变,辞气抑扬,卒事而去。从帝征辽东,会杨玄感作逆,帝班师,兵部侍郎斛斯政奔辽东,帝令毗率骑二千追之,不及。政据高丽柏崖城,毗攻之二日,有诏征还。从至高阳。暴卒,时年五十。帝甚悼惜之,赠殿内监。‎ ‎(选自《隋书· 阎毗传》,有删改)‎ ‎【注】"大驾""法驾""小驾"都是天子出行的不同等级的车驾。‎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服玩之/物多毗所为/及太子废/毗坐杖一百与妻子/俱配为官奴婢/后二岁/放免为民/‎ B.太子服玩之物/多毗所为/及太子废/毗坐杖一百与妻子/俱配为官奴婢/后二岁/放免为民/‎ C.太子服玩之/物多毗所为/及太子废/毗坐杖一百/与妻子俱配为官奴婢/后二岁/放免为民/‎ D.太子服玩之物/多毗所为/及太子废/毗坐杖一百/与妻子俱配为官奴婢/后二岁/放免为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篆书,书体。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篆书、隶书和草书等,汉字的形体逐渐演变。‎ B.受禅,新皇帝接受旧帝禅让的帝位。一般指同一朝代父亲把帝位主动让给儿子。‎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高丽,朝鲜半岛历史上的王朝。我国习惯上多沿用来指称朝鲜或关于朝鲜的事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阎毗爱好读书,多才多艺。他出身官员家庭,长大后喜欢经史,从师学习《汉书》;他擅长草书、隶书,尤其善于绘画,是当时的妙手。‎ - 15 -‎ B.阎毗治军有方,获得赏赐。他负责太子的警卫工作,大阅兵时大多队伍不整齐,只有他的队伍严肃认真,皇帝得知这个情况后,特别给他赏赐。‎ C.阎毗深受信任,奉命平叛。朝廷让他负责一些重要事务,如总管长城劳役、营造坛场等;他奉命率军追赶逃叛的杨玄感和斛斯政,没有结果。‎ D.阎毗临危不惧,完成使命。朝廷军队围攻辽东城,皇帝派他去宣读诏令,敌人发乱箭,击中他所乘的马,他毫无惧色,完成使命后才离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数以雕丽之物取悦于皇太子,由是甚见亲待,每称之于上。(5分)‎ ‎(2)盛修军器,以毗性巧,谙练旧事,诏典其职。(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 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 ‎ 杜牧 行乐及时时已晚,对酒当歌歌不成。‎ 千里暮山重叠翠,一溪寒水浅深清。‎ 高人以饮为忙事,浮世除诗尽强名。‎ 看著白蘋芽欲吐,雪舟相访胜闲行。‎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化用了《古诗十九首》和《短歌行》中的诗句,自然贴切,语意翻进一层。‎ B.颔联情景交融,“暮山”“寒水”,既是自然山水,也是诗人心灵世界的投射。‎ C.颈联所称道的生活,在诗人另一诗句“一杯宽幕席,五字弄珠玑”中也被提及。‎ D.尾联中,诗人与友人李郢秀才雪中放舟,欣赏平日不曾见到的胜景,喜不自胜。‎ ‎1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3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上食埃土下饮泉水,因为它心思专一;而“ , ”,因为它心思浮躁。‎ ‎(2)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描写了行人在翻越青泥岭时的紧张与恐惧,表现了蜀道之险。‎ - 15 -‎ ‎(3)《赤壁赋》中写苏轼夜游赤壁,在如诗如画的景色中,忘记自己是凡夫俗子,仿佛进入仙境一般的句子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真正的艺术家,在于让生活与艺术“不离不即”。语言、情绪、动作要准确真实,是为“不离”;但不在模仿还原上 ,不让艺术被拉拉杂杂的现实同化,并且在生活中保留一方自我的天地,是为“不即”。在“仿真”的基础上有所创造,让观众得神忘形、 ,方能创造“文学的形象、美术的形象,可以入诗、可以入画的形象”。日常生活中,不少语言大师 、喜剧名家严肃谨慎,他们让生活和艺术保持 的距离,分清彼此,自由出入,这是极高的艺术境界,也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深意所在。‎ A. 趋之若鹜 得意忘言 三缄其口 恰如其分 B. 亦步亦趋 得意忘言 沉默寡言 恰如其分 C. 趋之若鹜 得意忘形 沉默寡言 适可而止 D. 亦步亦趋 得意忘形 三缄其口 适可而止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太阳太崇高尊严了,它只能垂顾保育隶属于大自然的万物,无暇及于人为的事物,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因为日光能深入,月光灯光只照在事物的浮面,不但不暴露它们的弱点,反而替它们加了一层光彩,蒙了一层轻纱,日光给人清晰的理解,可是它把想象围住了。‎ ‎①在日光中只觉得陈旧破敝 ②在灯光下显得娇艳欲滴的美人 ‎③在日光中每见得脂粉狼藉 ④在月光下显得神秘艳异的装饰 ‎⑤在日光中只觉得荒谬可笑 ⑥在朦胧中显得古色古香的点缀 A. ②⑤④③⑥① B. ④⑤⑥③②① C. ⑥①④⑤②③ D. ⑥⑤④③②①‎ ‎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2012年5月30日发生的冰心、吴文藻墓碑的涂碑事件系其嫡孙吴山所为,此事吸引了国内诸多媒体的极大关注,大家纷纷指责吴山的破坏行为。‎ B.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面临诸多数不清的困难,但一直对外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近几年来,已先后向马其顿提供了学校改建、赠送校车等多个援助项目。‎ C.防止考生作弊的手段已从道德层面延伸到技术层面,手机探测仪、录像监控设备等将对防止考生作弊起到震慑作用。‎ - 15 -‎ D.2012年1月11日,伊朗核科学家罗尚遇袭身亡,伊朗高度怀疑恐怖分子利用了从联合国机构获取的情报,包括安理会制裁清单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与该国核科学家约谈的信息,确定下手目标并实施行动。‎ ‎20、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年味越来越淡,越来越没意思——这是很多人过年的感受。其实, ① ,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也在日益淡化。对此,很多专家都归咎于物质的发展、城乡的转变和洋节的挤兑。实际上,真正的原因是文化在“异化”和“物化”。 ② ,当灵魂越来越缺乏依附的载体,节日就会越来越淡,自然就会式微。越是如此,对于国人来说, ③ ,而且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予以传承。‎ ‎21、从下面一段文字中提取关键信息,给“5G”下定义,不超过50个字。(5分)‎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也是4G的延伸。据悉,手机在利用该技术后的无线下载速度可以达到每秒3.6G,甚至更快,使用该技术下载一部高画质的电影只需要10秒钟。按欧盟此前的计划,5G将于2020年推出成熟的标准。对于这一时间,业界多数企业持相同的看法。届时5G网络的理论下载速度为每秒10Gb,是当前4G网络速度的一百倍。‎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植到城市新建的公园里。人们围着它,议论着。一个说:“没有这次修剪,它不会被人赏识的。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一个说:“修枝剪叶,伤根破皮,到这里还要重新扎根生叶,还要适应环境,一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啊!”一个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何必要离开自己的故乡呢?”‎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悟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 - 15 -‎ ‎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 ‎1.D (A“囊括”词义过重,范围扩大; B唐代贡瓷、宋代名瓷多在北方,原文“唐代河南府有贡瓷”“至宋,著名的陶业多在北方”可知,另外,“这”原文不代唐代贡瓷、宋代名瓷;C“河患”不是最重要的原因,从原文“北方社会之屡受摧残,更甚于河患”可知)‎ ‎2.C (“都按朝代先后顺序”以偏概全,如讲“北方社会之屡受摧残”,从唐中叶到五代,接着到唐后期、安史乱后,最后讲到宋辽、宋夏对峙到安史乱后,这些不是全按时代先后顺序)‎ ‎3.A (“因为战乱,所以北方许多精英都往南方迁徙”无中生有,其原因不一定是战乱;另外,导致应举与宰相人数南多的原因有很多,不全在战乱)‎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C(材料三说“挖掘出深层的文化内蕴,以现代的包装方法予以展现,或将取得较高的关注度”,不包括“低廉的价格”。)‎ ‎5.B(“这批价低质劣的老国货”有误,从原文看不出老国货都是“价低质劣”的。)‎ ‎6.①着力挖掘商品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引发消费者的怀旧情怀;‎ ‎②运用现代包装方法,加强跨界合作,突出品牌个性,吸引年轻消费者;‎ ‎③通过科技、文化等赋能,推出高端高新产品。(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7.C(“扑朔迷离的开放情节”不是欧·亨利的典型风格,本文也没有“幽默滑稽的效果”。‎ ‎“欧·亨利”式的小说以戏剧性的情节和出乎意料的结尾而引人入胜,常常具有批判讽刺的效果。)‎ ‎8.①为人物出场做铺垫。小说开头写暮色苍茫,夜幕昏暗,这为小说中三个失意落魄的人物的出场提供了昏暗模糊的背景。‎ ‎②使情节展开自然合理。因为昏暗的环境,使得老人丢香皂、找香皂,葛尔特茨比从怀疑到相信进而资助年轻人等一系列情节的展开自然而合理。‎ ‎③暗示了故事的结局。开头昏暗凄凉的背景暗示了葛尔特茨比从怀疑一切到最终被骗的可悲结局。(每点2分)‎ ‎9.①“年轻人和老先生合作行骗”:“老先生”离开长凳时遗落了香皂,“他坐过的地方几乎立即就被一个年轻人占领了”。这便是合作的明证——不能将空位让与无关之人占据。(2分)‎ ‎②“诺尔曼·葛尔特茨比曾经也是个骗子”:葛尔特茨比初见“年轻人”‎ - 15 -‎ 时,一眼就看出他的企图是为了引起自己的注意。对方尚未说话,仅仅一个表情就使他立刻警觉起来。他不动声色地听完“年轻人”的故事,嘴上应付说“并非完全不可能”而内心已经确认对方是个幼稚的骗子,然后得意地指出行骗剧本中的破绽。他对“年轻人”的言行有着准确的了解,说明他深谙其道,可能曾经也是“同道中人”。(4分)(文中依据不止一处,言之成理即可。)‎ ‎10.D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能力。原文标点∶太子服玩之物,多毗所为。及太子废,毗坐杖一百,与妻子俱配为官奴婢。后二岁,放免为民。‎ ‎11.B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一般指同一朝代父亲把帝位主动让给儿子"错,一般指王朝换代帝位更换。‎ ‎12.C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他奉命率军追赶逃叛的杨玄感和斛斯政"错,他追赶的叛军没有杨玄感。‎ ‎13.(1)多次拿装饰华丽的物品向皇太子索取欢心,因此很受亲近优待,太子经常在皇帝面前称赞他。‎ ‎(1)小题的关键点∶"数"意为"多次";"见"表被动;"每"意为"经常";"取悦于皇太子"状语后置句。‎ ‎(2)大力整修军械武器。因为阎毗生性灵活工巧,熟悉以前的典章制度,(隋炀帝就)下诏让他负责此事。‎ ‎ (2)小题的关键点∶"盛"意为"大力";"以"意为"因为";"谙"意头"熟悉";"典"意为"担任""掌管"‎ ‎【评分细则:每小题关键点每处1分,意思翻译准确即可】‎ ‎ 【参考译文】‎ - 15 -‎ 阎毗,榆林盛乐人。祖父阎进,后魏本郡太守。父亲阎庆,周上柱国、宁州总管。阎毗七岁时,继承爵位石保县公,封邑一千户。等到长大,外表庄重严肃,很喜欢经史。向萧该学习了《汉书》,通晓大要。能写篆书,擅长草书和隶书,尤其善于绘画,是当高祖受禅,阁毗凭借才艺侍候太子,多次拿装饰华丽的物品向皇太子索取欢心,因此很时的妙手。周武帝见到阁毗,很喜欢他,命娶清都公主为妻。周宣帝即位,拜授仪同三司,任千牛左右。受亲近优待,太子经常在皇帝面前称赞他。不久拜任车骑,担任太子的警卫。皇帝曾经派高颇在龙台泽进行大阅军,各军队伍多不整齐,只有阎毗一军,法令制度严肃认真。高颇把这些告诉了皇帝,阎毗特别受到丝帛赏赐。不久兼任太子宗卫率长史,不久升任上仪同。太子服饰器用玩赏的物品,多是阎毗购置。等到太子被罢免,阁毗判罪杖打一百棍,和妻子儿女都被发配为官府的奴婢。两年后,赦免释放为平民。隋炀帝继位,大力整治军用器具,因为阎毗心思灵巧,熟悉以前的典章制度,下诏让他担任他以前的职位。不久拜任朝请郎。阎毗建议,帝王的车舆、车轿等,多有增加或减少,事见《舆服志》。提升为起部郎。皇帝曾经大力装备天子车驾,嫌从行的侍从车辆太多,回头对阎毗说∶"开皇时期,出行的侍从车有十二辆,事情也就办了。现在侍从车八十一辆。我想减少它,依据什么才能行呢?"间毗回答说∶"现在制度依照从前(皇帝出行,车辆规模有三种),大驾依照秦朝,法驾依照汉朝,小驾依照宋制,以此为等差。"皇帝说∶"哪里用得上秦朝的制度呢?大驾适合三十六辆,法驾适合用十二乘,小驾去掉不用。"长城的劳役,阎毗总管事务。等到皇帝在恒岳祭祀,下令阎毗营造举行祭祀大典的坛场。不久改任殿内丞,跟从皇帝到张掖郡。高昌王在皇帝巡行地朝拜,诏令阎毗举着符节迎接慰劳,就准备护送他们进入东都。不久因守母丧离开职位。不到一年,命令派他就职治事。皇帝准备发动辽东战役,从洛口开水渠,到达涿郡,用作运粮的水路。阎毗总督这次劳役。第二年,兼任右翊卫长史,营造临朔宫。等到征战辽东,以现任官职兼任武贲郎将,主管皇帝的侍卫工作。当时各路军队围攻辽东城,皇帝命令阎毗到城下宣读诏令,敌人的弓箭乱放,阎毗所乘坐的马中了流箭,阎毗脸色不变,语气高低有节奏,完成这事才离开。跟从隋炀帝征战辽东,遇上杨玄感造反,皇帝回师,,兵部侍郎斛斯政逃奔辽东,隋炀帝命令阎毗率领二千骑兵追赶他,没赶上。斛斯政占据高丽的柏崖城,阎毗攻打了两天,诏令阎毗回师。跟从皇帝到高阳,突然去世,时年五十岁。皇帝对阎毗的死深感哀悼痛惜,赏给殿内监的官位。‎ ‎14.D(A项,首联上句化用了《古诗十九首》中的诗句“为乐当及时, 何能待来兹”,诗意翻进一层,“即使想效法古人及时行乐,然而生命即将走到终点,能行乐的时间也不多了”;下句化用《短歌行》中的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在《短歌行》中表达了深沉的忧思,而诗人却说“歌不成”,忧思更深,这里有诗人对个人际遇的忧愤,有对国事颓唐的感伤。选项中的“化用”“语意翻进一层”表述都是恰当的。B项,“暮”点明时间,也隐含人到暮年之意;“寒”点明时令,也暗合诗人的心绪。是景语也是情语,“情景交融”的表述是恰当的。C项,颈联意思是“历来高人雅士以饮酒为人生第一乐事,人生中除了诗,其他都是过眼云烟”,“一杯宽幕席,五字弄珠玑”的意思是“一杯酒就能与宾客们尽兴而欢,几个字就显文采风流”,都表达诗人对“饮酒赋诗为乐”的称道。D项,“雪舟相访”是对与友人相聚的设想,照应题中的“招”。选项表述为“与友人李郢秀才雪中放舟,欣赏胜景”有误,故该项不正确。)‎ ‎15.①先是抑郁愁苦。“时已晚”“歌不成”,流露出人生短暂,功业难成的抑郁之思;“千里暮山”“一溪寒水”,营造出凄凉清冷的意境,表达了落寞抑郁之情。②然后转为旷达乐观。“饮为高人”“浮世强名”,否定功名,在饮酒、赋诗中自得其乐;“雪舟相访”,诗人沉浸于与朋友相聚的设想中,喜不自胜。(每点 3 分,共 6 分。)‎ ‎16.(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 15 -‎ ‎(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3)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重点字:遗)‎ ‎17. B【解析】第一空:趋之若鹜:像成群的鸭子争先恐后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相追逐(多含贬义);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语境强调模仿,故排除A;第二空:得意忘言:原意是言词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词。后比喻彼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说。得意忘形:形容高兴的失去了常态。语境强调观众对“文学的形象、美术的形象”的心领神会,故排除C;沉默寡言:不声不响,很少说话;三缄其口:形容说话谨慎,也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与语境的语言大师不搭配。D、恰如其分:(说话、办事等)恰当稳妥,正好合乎分寸。适可而止:做到适当的程度就停下来。指做事不要过分。与语境意思不合。‎ ‎18、 C(3分)‎ ‎19、D (A“吸引”和“关注”搭配不当;B 成分赘余。“诸多”与“数不清”重复,去掉“数不清”; C 不合逻辑。“将对防止考生作弊起到震慑作用”把意思说反了。)‎ ‎20. ①式微的不只是春节(不只是春节在淡化或式微)。②节日是有灵魂的。③越需要传承节日(越需要将传统节日传承下去)。‎ ‎(每处2分。根据①项前文语境,谈论对象“过年”(春节)以及关联词“也”推测出所填内容应该是“不只是春节在淡化”。根据②项后文内容可知,话题涉及“节日”与“灵魂”的关系,因此应该填“节日是有灵魂的”。根据③项前文“越是如此”以及后文“而且……予以传承”,意思更进一层,进一步说明传承的方式,表明应该填“越需要传承节日”。)‎ ‎21、【答案】5G是继4G之后能使网速百倍增长并将于2020年由欧盟推出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 ‎22、参考立意:(一)第一个人的角度:1.改变环境可以带来成功。2.改变环境可以改变生存状态。3.灵活变通可以带来新的契机。‎ ‎(二)第二个人的角度:1.改变环境需要付出代价。2.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3.生活中,总有些必要的丧失。‎ ‎(三)第三个人的角度:1.坚持奋斗,亦能圆梦。2.不忘初心,实现梦想。3.坚守本分,成就自我。‎ - 1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