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浙江卷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浙江卷用)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浙江卷用)‎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8分)‎ 胡 歌 ‎[唐]岑参 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 关西老将能苦战,七十行兵仍未休。‎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                                 ‎ ‎                                   ‎ 解析 “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诗的前两句写边镇少数民族将领的逸乐。从三个方面写黑姓蕃王的生活:一是穿着,貂鼠裘以示名贵;二是宴饮,写纵荡不羁;三是玩物,葡萄宫锦以示器物的奢侈。写边镇蕃王,不去写他的军事生活,而是选择一些细节写他的享乐生活,可以看出他们的地位、他们的骄纵。‎ 答案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蕃王宴饮纵乐的景象。“貂鼠裘”突出衣着的名贵;将名贵的“葡萄宫锦”作为缠头赠送给舞女,突出其生活的奢侈;“醉”突出宴饮纵乐的无度。‎ ‎2.赏析本诗的主要艺术手法。(4分)‎ 答:                                 ‎ ‎                                   ‎ 解析 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分析怎样运用的这种手法,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的作用。“苦”字,是关西老将全部征战生活的写照,“仍”概括了老将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征战生活,“苦”字自在其中。写“关西老将”专写其征战生活,与“黑姓蕃王”形成鲜明对照。“黑姓蕃王”逸乐如彼,“关西老将”苦战如此,诗人因而感慨汉、蕃两族将领的苦乐不均。‎ 答案 对比。诗的后两句把“黑姓蕃王”与“关西老将”作鲜明对比,突出关西老将长期征战之苦,表现了汉、蕃两族将领苦乐不均的现实。‎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8分)‎ 高阳台·和周草窗 王沂孙 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小帖金泥,不知春在谁家?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但凄然,满树幽香,满地横斜。  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怎得银笺,殷勤说与年华。如今处处生芳草,纵凭高、不见天涯。更消他,几度东风,几度飞花。‎ ‎【注】 周草窗:南宋著名词人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宋亡后周密湖州故家毁于兵火,终身寄寓杭州。作《高阳台》词寄越中诸友。‎ ‎1.“满树幽香,满地横斜”化用了隐居西湖的著名诗人林逋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该意象的特点。(2分)‎ 解析 由“幽香”想到“暗香”,由“横斜”想到“疏影横斜水清浅”。‎ 答案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2.况周颐《蕙风词话》中评论此词“结笔低回掩抑,荡气回肠”,结合全词,简要赏析。(6分)‎ 答:                                 ‎ ‎                                   ‎ 解析 认真读注释以了解背景,把握情感。题干中“结笔”点明赏析对象为“更消他,几度东风,几度飞花”,“低回掩抑,荡气回肠”是表达效果,需借助对写法的分析来理解。看修辞手法,“几度”是反复,“东风”与“飞花”是春天美景,又运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看结构技法,前后呼应,此处写春与上阕写春“不知春在谁家”呼应,“更消他”(难以消除离恨苦)又与下阕“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呼应,突出“离愁苦”;看表现手法,结句写景,是以景结情。‎ 答案 ①反复,以乐景衬哀情,抒发春光无主、好景不长的感伤,年华已老、故国不见的忧思。②与“不知春在谁家”呼应,抒发家国破亡、怀乡念友之情怀。③与“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呼应,暗寓国亡家破、无家可归的隐痛。④以景结情,亡国的哀感蕴藏在胸中,却无所依托,只好写出离愁别绪。‎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8分)‎ 绵谷①回寄蔡氏昆仲②‎ 罗 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 ①绵谷:绵谷在绵州东北,绵州在成都东北,锦江在成都南。②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1.颔联写景历来为人所称道,《唐宋诗举要》云:“三、四句写景极佳,而意极沉郁,是谓神行。”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 ‎                                   ‎ 解析 “写景极佳”是要分析景物描写的妙处。“芳草”“有情”,“好云”“遮楼”,将草、云当作人来写,是拟人手法,明确之后分析手法的运用;“意极沉郁”是要分析情感的特点。写草、云不忍与作者分离,实写作者自己的离愁别恨之深。‎ 答案 运用拟人,将人之情感赋予碧草白云。春游锦城时,连绵不尽的芳草,对自己依依不舍,似乎有意绊着马蹄,不让离去;秋游锦城时,美丽的云彩为了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连自然之景都尚且有不舍之情,更何况是人呢,借此强调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表达了对锦江景物的赞美和留恋之情,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正话反说亦可)‎ ‎2.赏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答:                                 ‎ ‎                                   ‎ 解析 “因君试回首”结合标题,可明确是点明思念友人的主旨;“淡烟乔木隔绵州”是回首所见之景,以景结情。‎ 答案 点明思念友人的题旨;以景作结,回头远望锦城,只见远树朦胧,云遮雾绕,用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寄写情思,情韵悠长,余味无穷。‎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8分)‎ 桂州腊夜 戎 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①。‎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注】 ①赊:长、远。‎ ‎1.请简要分析颈联中“分”和“孤”的内涵。(4分)‎ 答:                                 ‎ ‎                                   ‎ 解析 先结合关键词句理解整首诗的情感,“坐到三更尽”“赊(远)”“寒梦不离家”“辛苦向天涯”写出羁旅思乡之苦。再具体分析内涵:“晓角”与“残漏”是两种声音,“分”写出诗人分辨清楚、彻夜不眠;“孤”写长夜独我不眠,透露周围环境的冷清、孤寂,同时更是写诗人内心的孤独。‎ 答案 “分”指诗人在清晨听到号角以前,一直静听着更漏声,诗人对这两种声音变更的界限分辨得非常清楚,足见其彻夜未眠的凄苦。“孤”字既表现了客观环境的冷清,也反映了诗人主观感受上的寂寞。‎ ‎2.鉴赏颔联的艺术手法,请列举两点并加以解说。(4分)‎ 答:                                 ‎ ‎                                   ‎ 解析 “雪声偏傍竹”以声音反衬环境的安静,以动衬静;“寒梦不离家”是写梦境,虚写,与前句虚实结合;颔联描绘雪声、梦境,没有直接抒情,是寓情于景。‎ 答案 ①以动衬静。深夜雪落在竹子上的声音十分清晰,反衬环境的寂静,表现诗人的孤独。②虚实结合。上句实写醒时所听之境,下句虚写梦中回到家乡。③寓情于景。用雪声、悲凉的梦境表现远离家乡的孤寂凄清。‎ ‎(五)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8分)‎ 旅次①寄湖南张郎中 戎 昱 寒江近户漫②流声,竹影临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春 梦 岑 参 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③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注】 ①次:途中止宿的处所。②漫:放纵。③美人:古诗文中多以指自己所怀念向往的人。既可指男人也可指女人,既可指容色美丽的人也可指品德美好的人。‎ ‎1.这两首诗都选择了________这一核心意象营造诗境。(2分)‎ 解析 戎诗“归梦”“夜来”提示是写梦境;岑诗,诗题和“枕上片时春梦中”都明示是写梦。‎ 答案 梦 ‎2.分析这两首诗前两句抒情方式的差异。(6分)‎ 答:                                 ‎ ‎                                   ‎ 解析 先分析抒情方式(直接、间接),再分析抒情内容。戎诗描写景物,是借景抒情,所抒之情结合诗题中的“旅次”和诗歌三、四句来理解。岑诗,洞房,指幽深的内室。“春风起”写季节变化,“遥忆美人湘江水”直接写事,故是即事抒情。结合注释可知“美人湘江”使用典故,用舜帝二妃娥皇、女英典故,指遥思之人。最后分析表达效果。‎ 答案 ①戎诗以景烘托怀人之情(或“借景抒情”),极写江畔寒气逼人,江水恣意流淌,声声入耳,竹影临窗、乱月穿户,以环境的寒冷、纷乱烘托羁旅之人心境的纷乱,自然引出羁旅之人梦中怀人的诗行。②岑诗侧重即事抒情,写季节的更换引起感情的波动。“美人”“湘江”,用典抒情,不点明所思之人为何人,所处之地为何地,使诗歌意境朦胧,情感含蓄蕴藉。‎ ‎(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8分)‎ 过湖北山家 ‎[清]施闰章①‎ 路回临石岸,树老出墙根。‎ 野水合诸涧,桃花成一村。‎ 呼鸡过篱栅,行酒尽儿孙。‎ 老矣吾将隐,前峰恰对门。‎ ‎【注】 ①施闰章:清代诗人,顺治十八年,分守湖西道。康熙六年,清廷裁撤道使,被罢官。次年春,诗人东游吴越。此诗大约作于游历途中。‎ ‎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从内容上看,本诗可以说是一篇诗体的《________》。(2分)‎ 解析 从句数和平仄、押韵上判断体裁。结合关键词句“桃花”“呼鸡过篱栅”“行酒尽儿孙”“将隐”等明确诗歌内容。‎ 答案 五言律诗(律诗) 桃花源记 ‎2.请分析诗歌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6分)‎ 答:                                 ‎ ‎                                   ‎ 解析 前两联,写景,古朴、明净;颈联,写人,热闹亲切。都透露着诗人的喜爱之情。“吾将隐”写出隐居的渴望,侧面表达对官场的厌倦。‎ 答案 (1)对明净祥和的田园景物和恬静融洽的农家生活的向往与喜爱之情;(2)对官场生活(或不自由的尘世生活)的厌倦之情;(3)归隐山水田园的迫切之情。‎ ‎(七)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8分)‎ 放歌行二首 ‎[宋]陈师道 其一 春风永巷①闭娉婷,长使青楼②误得名。‎ 不惜卷帘通一顾,怕君着眼未分明。‎ 其二 当年不嫁惜娉婷,抹白施朱作后生③。‎ 说与旁人须早计,随宜④梳洗莫倾城。‎ ‎【注】 ①永巷:汉代幽禁宫女妃嫔的地方。②青楼:青漆涂饰的豪华精致的楼房,指显贵人家的闺阁,即淑女入宫之前的住所。③后生:指年轻女子。④随宜:随从时宜。‎ ‎1.第一首中“春风永巷闭娉婷”的“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答:                                 ‎ ‎                                   ‎ 解析 娉婷,形容女子姿态美好的样子,代指美人。结合注释可知,美人被幽禁在冷宫中,境遇凄惨,与春风荡漾的美景形成对比,突出其悲苦。“长使青楼误得名”指女子当年因美丽而得名,才造成后来为姿容所“误”的后果,倘使当年没有绝世的芳容,也不致有此时冷落的处境。“闭”“长”从空间与时间上写出女子内心的凄凉。‎ 答案 ①“闭”,关。有如此芳容,却不受恩宠,反被深锁冷宫。②对比,“闭”的处境与明媚的“春光”形成反差。③表现了她处境的孤独寂寞冷落(或内心的凄凉悲苦)。④“闭”字与下文“长”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描述,形成照应。‎ ‎2.有人说,这两首诗语意蕴藉,都含有感慨“国士佳人,一般遭遇”的弦外之音。请结合每首末两句分别简析。(4分)‎ 答:                                 ‎ ‎                                   ‎ 解析 “国士佳人,一般遭遇”指作者借女子的遭遇来抒写自身的感慨,运用比喻或象征手法。“不惜卷帘通一顾,怕君着眼未分明”两句,写宫女渴盼君王眷顾,但又怕君王“着眼”仍未“分明”,还是得不到青睐。“说与旁人须早计,随宜梳洗莫倾城”两句,女子痛惜自己没有及早打算,劝世人自应随从时宜,千万不要自恃有倾城美貌而高傲脱俗、坐失时机。诗中以女子的美貌比喻诗人的才华。明确以上内容,结合宫女的遭遇来分析诗人处境即可。‎ 答案 ①‎ 第一首,宫女禁闭深官。顾影自怜,期盼受宠,竟难博得君王一顾;即便偶有时机,又因“着眼未明”,仍有奋飞无路、恩遇无由之恨。②隐喻(象征)怀有绝代才华的士人,虽常困顿在风尘之中(或老死于蓬门之下),但内心仍有所期待忧思。③第二首,宫女自伤迟暮,以自身遭遇劝诫他人,要及早为自己作计寻求归宿,切莫自恃倾城之貌而蹉跎青春。④暗喻士人往往自矜才华,以致坐失时机,耽误年华,知音难逢,老大无成。‎ ‎(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8分)‎ 登鹿门山 孟浩然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峴。‎ 沙禽近初识,浦树遥莫辨。‎ 渐到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①,采药遂不返。‎ 金涧养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缆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②。‎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注】 ①庞德公:汉名士,建安中,携妻子登鹿门山,隐居在此,鹿门山因而谓之“圣山”。②偃蹇:此处解作妖娆美好的样子。‎ ‎1.此诗为怀古诗,诗中抒发了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缅怀之情。(请用诗中的词语回答)(2分)‎ 解析 根据诗中的关键句“昔闻庞德公”“纷吾感耆旧”概括“庞德公”或“耆旧”。‎ 答案 庞德公或耆旧 ‎2.孟浩然的诗清淡自然,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本诗“自然”的特点。(6分)‎ 答:                                 ‎ ‎                                   ‎ 解析 从以下角度来分析:抒情手法自然,寓情于事于景;行文结构自然,以时间为序,转换自然;表现手法自然,虚实相生。‎ 答案 ①寓情于叙事、写景之中:如描述庞公故迹及探访之事,“回艇夕阳晚”等句,或叙事或写景,自然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②顺叙手法:按时间先后行文,写从早到晚的活动,脉络清楚,结构自然。③由实及虚,虚实相生:由眼前的事、景,自然地引出曾栖居此处的庞德公,流露缅怀之情。④因事写景,转换自然:由乘流越岘引出江景,由到鹿门山引出山景,叙事写景融合无间。(答出三点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