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桐城中学高二年级2019-2020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乡土本色 费孝通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 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1. 下列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生存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 B. 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所以才有三家村式的微型村落的存在。‎ C. 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形成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 D. 无论是生活的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物,对乡民而言都是生而与俱,再熟悉不过的,于是他们选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 ‎2.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生活在乡土社会的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了解,没有隔阂,相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一种从心所欲的自由。‎ B. 依附于土地的乡民从小习得礼俗,与周围的人都熟如亲人,因为大家感情深厚,所以对他们来讲“从俗即是从心”。‎ C. ‎ 乡民之间的交往是基于彼此的熟悉和信任来进行的,法律不是调节乡土社会中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基本依据。‎ D. 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有别。‎ B. 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也是人们处理具体事务时目的与手段间的普遍联系。‎ C. 乡土社会中,人们从熟悉里获得的认识是个别的。《论语》中孔子因人而异地解释“孝”,能让我们体会到这种特性。‎ D. 在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原有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暴露出弊端,“土气”一词因而有了贬义。‎ ‎【答案】1. A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章中重要词语或者句子的意思的能力。对文章中具体词语含义的理解必须把词语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词语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词语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词句,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 B项,“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错误,原文说“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前后也没有因果关系;‎ C项,“分工协作”文中没有依据,原文“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 D项,选项“选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中的“选择”有误,原文“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项,“没有隔阂”错误,原文说“无数次的小磨擦”,就不能说他们没有隔阂(隔膜),二是“相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一种从心所欲的自由”错误,原文“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原文没有说“更容易”,选项中的“自由”还有一个限定语“不逾规矩”;‎ B项,“因为大家感情深厚,所以对他们来讲‘从俗即是从心’”错误,原文强调“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从小”原文依据不足;再有前后因果关系不充分;‎ D项,中“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错误,原文说“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对这种信任是否定的,原文“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 ‎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B项,“根本原则、抽象真理”错误,原文“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中可以看出,乡土社会没有“根本原则”,也不讲究“普遍联系”。‎ 故选B。‎ ‎【点睛】完成此类题目,既要尊重原文,又要合理推断,注意各选项语言的分寸、程度、范围是否恰如其分,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的不同;要求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总之,所有的判断都必须来自原文,切不可以主观臆断。‎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无人驾驶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从美国谷歌、英国 ‎ Venturer联盟和阿联酋的“EZ10”等,到中国的百度,无人驾驶都已经进入到路试阶段。虽然无人驾驶汽车也属于移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一种,但是在市场应用上,与普通机器人及通用人工智能相比,无人驾驶汽车将在更短时间内得以普及。‎ 无人驾驶汽车的各单元性能已满足当下的物流市场需求,其精度的提升主要依赖于导航技术的提升。配合互联网、物联网及持续提升的信息化平台技术的智能导航系统将会进一步提高无人驾驶汽车的市场应用能力。当然人工智能发展虽然神速,但无人驾驶汽车依然处于技术储备期,其性能全面提升尚需时日。当路试完成后,为了进一步实现物流业降本增效,提升物流行业的全球竞争力,政府一纸行文全面鼓励无人驾驶或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无人驾驶汽车极大地提升运输速度和运输效率,将会给物流业和物流企业带来较大冲击,智能装备替代有人司机,货运车辆变成了自动化运输网络中的智能装备。无人驾驶汽车带来物流的网络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将改善超限超载的低价运营状态,由此成为物流企业竞争的核心手段。‎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2018年5月29日)‎ 材料二:‎ ‎(摘编自《2018-2024年中国互联网+无人驾驶行业市场监测分析报告》)‎ 材料三:‎ 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表示,无人驾驶落地除了技术,还需考虑到车辆、人员的保险和理赔等问题,在未来交通解决方案中, Hyperloop公司的高铁、 Kitty ‎ Hawk的飞车都给我们提供了无限想象。创新工场目前已经投资了4家无人驾驶公司。无人驾驶是以高效、便捷和可靠为具体目标的驾驶行为,需要人、车、路高度协同。广州公交集团董事长谢振东表示,无人驾驶整个生态是由各种产业链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目前无人驾驶的产业链尚未建立起来,未来需要从技术等各个方面做更多工作。在广州联通总经理廖江看来,无人驾驶要求车路协同,特别需要可靠的网络,5G技术和5G网络非常契合车路协同的要求。他说:“5G网络建设对自动驾驶发展很重要,然而5G本身建设有难度,它要求建更密集的基站,对运营商有很大的挑战。”广汽研究院郭继舜透露,广汽即将量产第一辆L3智能驾驶汽车,“但到现在为止,我们的主芯片由国外的一个供应商提供,有延期的风险。我们非常需要中国能先研发出合格的人工智能芯片,拥有足够的算力和功能安全。”‎ ‎(摘编自《科技日报》2018年11月28日)‎ 材料四:‎ 人类经过驾校训练,相对容易就可以掌握驾驶技能,但是用机器并非如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说,对计算机而言实现逻辑推理等人类高级智慧只需要相对很少的计算能力,而实现感知、运动等智慧行为却需要巨大的计算能力。“人类思维是在记忆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預测模式分类以及学习的。每个人的大脑中都有预测的模型,对于驾驶行为而言,预测能力非常重要。”郑南宁表示,针对这些难题所开展的尝试,需要整合在基于认知计算引擎的自主驾驶系统中,这是无人驾驶研究领域值得研究的方向。‎ 郑南宁表示,未来需要从脑认知和神经科学研究中得到启发,发展一种新的学习机器。“将神经科学和脑认知作为新的机器学习算法的灵感来源,使用这些知识来帮助我们思考在人工智能系统中如何实现同样的功能,是未来人工智能发展方向之一。”郑南宁说,“我们需要更多时间来发现受脑认知和神经科学启发的人工智能突破点在哪里。”‎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12月07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路试完成后,为了进一步实现物流业降本增效,提升物流行业的全球竞争力,政府极有可能出台政策全面鼓励无人驾驶。‎ B. 据材料二可知,预测无人驾驶市场规模与增长率都呈逐年上升态势,可见无人驾驶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C. 可靠的5G技术和5G网络可满足无人驾驶车路协同的要求,而密集的基站建设,对网络运营商也提出了挑战。‎ D. 无人驾驶汽车需要有实现逻辑推理、感知运动等智慧行为的巨大的计算能力,同时还需要具有类似人类思维中的预测能力。‎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无人驾驶汽车已完成技术储备进入路试阶段,作为人工智能市场应用的一种,将要比通用人工智能及普通机器人更早地得到普及。‎ B. 无人驾驶汽车用智能装备替代有人司机,极大地提升运输速度和运输效率,使得智慧物流保持超载低价状态的同时,更加网络化、规模化和标准化。‎ C. 随着无人驾驶产业链的建立及完善,以高效、便捷和可靠为具体目标的无人驾驶将成为未来最终的交通解决方案。‎ D. 若将受神经科学和脑认知启发的新的机器学习算法应用于人工智能系统,无人驾驶汽车或可实现新的技术突破,进而增强驾驶行为的预测能力。‎ ‎6. 一、三、四三则材料,对“无人驾驶”相关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D ‎ ‎6. ①材料一侧重介绍无人驾驶的现状及影响。无人驾驶汽车将会在更短时间内得到普及,并给物流业带来极大便利,为物流企业降本增效;②材料三侧重介绍无人驾驶落地的条件。谈到了技术、车辆、人员的保险和理赔等问题,应建立并完善以5G技术为代表的相关产业链;③材料四侧重介绍无人驾驶的未来研究、发展方向。要实现感知、运动等智慧行为还需要向脑认知和神经科学汲取智慧。‎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D项,“无人驾驶汽车……思维中的预测能力”概念混淆。原文是“对计算机而言实现逻辑推理等人类高级智慧只需要相对较少的计算能力,而实现感知、运动等智慧行为却需要巨大的计算能力”,所以,“实现逻辑推理、感知运动等智慧行为的巨大的计算能力”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 项,“无人驾驶汽车已完成技术储备进入路试阶段”错误。原文“无人驾驶汽车仍然处于技术储备期”,并非“完成技术储备后进入路试阶段”。B项,“使得智慧物流保持超载低价状态”错误。原文“物流的网络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将改善超限超载的低价运营状态”,并非“保持超载低价状态”。C项,“以高效、便捷和可靠为具体目标的无人驾驶将成为未来最终的交通解决方案”错误。结合原文内容“在未来交通解决中,Hyperloop公司的高铁、KittyHawk的飞车都给我们提供了无限想象”分析,可见“无人驾驶”并非最终的交通解决方案。故选D。‎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一、三、四三则材料,对‘无人驾驶’相关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题干问的是“侧重点”,这就要求考生要结合三则材料的出处概括三则材料的内容,然后再分析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从材料来看,材料一源自《经济参考报》,结合本则材料内容“无人驾驶都已经进入到路试阶段”“其性能全面提升尚需时日当路试完成后,为了进一步实现物流业降本增效,提升物流行业的全球竞争力,政府一纸行文全面鼓励无人驾驶或将成为大概率事件”“无人驾驶汽车极大地提升运输速度和运输效率”“无人驾驶汽车带来物流的网络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将改善超限超载的低价运营状态”等分析可知,材料一侧重介绍无人驾驶的现状及影响。材料三源自《科技日报》,结合材料内容“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表示,无人驾驶落地除了技术,还需考虑到车辆、人员的保险和理赔等问题,在未来交通解决方案中, Hyperloop Kitty Hawk的飞车都给我们提供了无限想象”分析可知,材料三侧重介绍无人驾驶落地的条件。材料四源自《光明日报》,结合材料内容“针对这些难题所开展的尝试,需要整合在基于认知计算引擎的自主驾驶系统中,这是无人驾驶研究领域值得研究的方向”“未来需要从脑认知和神经科学研究中得到启发,发展一种新的学习机器”“我们需要更多时间来发现受脑认知和神经科学启发的人工智能突破点在哪里”等分析可知,材料四侧重介绍无人驾驶的未来研究、发展方向。‎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霞光灿烂的早晨 陈忠实 不管夜里睡得多么迟,饲养员恒老八准定在五点钟醒来。屋里静极了,耳边没有了骡马踢踏的骚动声音,也没有牛倒嚼时磨牙的声音。‎ 恒老八坐起来的时候,猛乍想起,昨日后晌,队里已经把牲畜包养到户了。他昨晚睡在这里,是队长派他看守一时来不及挪走的农具草料。‎ 窗外很黑,隐隐传来一声鸡啼。他又钻进被窝,却怎么也不能再次入睡……‎ 编上了号码的纸块儿,盖着队长的私人印章,揉成一团,掺杂在许多空白纸块揉成的纸团当中,一同放到碗里,摇啊搅啊。队长端着碗,走到每一个农户的户主面前,由他们随意拣出一只来……队里给牲畜核了价,价钱比牲畜交易市场的行情低得多了,而且是三年还清。这样的美事,谁不想抓到手一匹马或一头牛哩!八老汉早在心里祈愿,要是能抓到那头母牛就好了。可惜,这牛到了杨三家里,明年准定生出一头小牛犊,人家的小院里,该是怎样一种生气勃勃的气派……他嫉妒起杨三来了。‎ 杨恒老汉为公社整整喂了十九年牲畜了。十九年来,他睡在塬坡上的这间饲养棚里。无数个日日夜夜,牛马嚼草的声音,像音乐一样和谐悦耳。牛马的粪便和草料混合的气味,灌进鼻孔,渗透进衣裤的布眼儿……可惜!没有抓到一头!这样的生活今天完结啰!从明天开始,他就要在自个的责任田里劳作了。‎ 木格窗户透出一缕缕微微的亮光。山野里传来一声声沉重的吭哧声,伴和着车轮的吱吱响。一听见别人干活,恒老八躺不住了。他拉开门栓,一股初冬的寒风迎面扑来,让他打个寒颤。从村庄通到塬坡上来的小路上,有人躬着腰,推着独轮小车,前头有婆娘肩头挂着绳拽着。那是杨云山嘛!狗东西,杨庄第一号懒民,混工分专家,刚一包产到户,天不明就推粪上坡了。勤人倒不显眼,懒民比一般庄稼人还积极了。他想笑骂那小子几句,想想又没有开口。既然懒民都赶紧给责任田施冬肥,恒老八这样的正经庄稼人还停得住么?回,赶紧回去。‎ 恒老八下了坡,刚到村口,老伴迎面走来:“人家都给麦地上粪哩,你倒好,睡到这时光!”‎ ‎“八叔——”玉琴跑着喊着,挡在当面,“我那头黄牛,不吃草咧,你去给看看——”‎ 不等老八开口,八婶转过身来:“各家种各家的地,过各家的日月了。他给你家去看牛病,谁给他记工分?”‎ ‎“你这人——”老八瞪起眼,盯着老伴。这样的话,居然能说得出口来,还说她贤明哩!‎ ‎“嗨呀!我说笑话嘛!”八婶勉强笑笑,算是圆了场,转身走了。‎ 牛只是夜里受了凉,没什么大碍。八老汉给牛扎了针,又叮嘱了几句。婆媳二人要留他吃饭,挽留不住,说着感恩戴德的话,送到门口。他在饲养室里多少次治好牛马的小伤小病,也就是那么回事了。如今却受到这样的款待,真是叫八老汉感慨系之。‎ 老远就看见公社郑书记站在自家门口的粪堆前,帮老伴敲碎冻结的粪疙瘩,还笑着说着什么。郑书记一大早到村里来,有啥事呢?‎ ‎“老杨,听说你舍不得那些牛马,还落了泪?”郑书记哈哈笑着,“是吗?”‎ 老八咧着嘴,不好意思地笑笑。‎ ‎“我信哩!你为那些四条腿熬费过心血,有感情哩!”郑书记蹲下来,掏出烟袋。“分了牲畜后,现在好多三十来岁的年轻社员不会喂牲畜。问题很普遍。我今日来,想请你到咱公社广播站,讲讲牛马经。”‎ ‎“我说不了话……”老八着实慌了。‎ ‎“好多人要求请你讲哩!”郑书记说,“我还得找队长,要帮社员安排好牲畜棚圈。一言为定,明天晚上到公社来,我在广播站等你。讲一小时两块,按教授级付款!”‎ 太阳已经升到碧蓝的天际,雾气已经散尽,冬日的阳光,温暖灿烂,街道里的柴禾堆,一家一户的土打围墙,红的或蓝的房瓦,光秃秃的树枝,都沐浴在一片灿烂的晨光里。‎ ‎“跟你商量一件事。”恒老八对着扑出灶堂的火焰点着旱烟,给老伴说,“咱得买牛。庄稼人不养牛,抓摸啥呢?一年务育一头牛犊,两年就翻身了。现时处处包产到户,牛价月月涨。我没旁的本事,喂牛嘛,嗨嗨……”‎ 老伴端出一碗荷包蛋,放到老八面前,五十多岁的老妇人,居然嗔声媚气地说:‎ ‎“吃吧!吃得精神大了,再满村跑着去给人家看牛看马……”‎ 老八却像小孩一样笑眯了眼睛。‎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开头写了夜深难眠的恒老八对抓阄场景、饲养员生涯的回忆,以复杂纷乱的内心活动,暗示了乡村变革给村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B. 恒老八多年饲养牛马,又为离开牲畜而流泪,也十分渴望抓到母牛,最后打算自己买牛,表明他始终不忘并渴望延续过去美好的时光。‎ C. 小说对郑书记着墨不多,但从他请恒老八讲牛马经、要帮社员安排牲畜棚圈等细节,可以看出他是个关心群众、为群众办实事的干部。‎ D. 八婶“嗔声媚气”的语气包含着微妙的情感,表面上嗔怪丈夫去帮人“看牛看马”,在心里她肯定丈夫的专长,也十分认可他的想法。‎ ‎8. 乡村的变革使恒老八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小说在叙述中穿插了环境描写,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1)更积极,特别有干劲。他看到懒民的变化后,就想着赶紧干活去。(2)更自信,充满成就感(或: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凭着自己的专长,他受到村民的款待,又接到郑书记的邀请。(3)更乐观,对未来充满期待。他认为凭自己的本事一定可以发家致富。(4)更机智,学会审时度势。以前他只懂养牛,如今能根据市场需求找到致富门路。 ‎ ‎9. (1)营造氛围,烘托人物形象。夜里的寂静氛围,烘托出恒老八内心的不平静。(或:清晨的微光与寒冷烘托出懒汉的变化、恒老八的勤劳。)(2)使小说的情节更加连贯。景物的变化反映了时间的推移,也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想法渐趋明朗的过程。(3)照应题目,象征着小说的主题。霞光灿烂的景象,象征着在实行包产到户政策之后,乡村的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结合重要词句分析人物形象。B项,“表明他始终不忘并渴望延续过去美好的时光”对恒老八的形象、小说主题的理解均不恰当。结合小说的写作背景来看,恒老八从样牛马到渴望抓到一头牛,表现从旧生活走出来的恒老八对新生活的渴望。帮人看牛病虽然也体现了他的善良,但目的是为了使他的专长得到人们的认可。最后打算买牛,是为了写他渴望通过专长过上好日子。这些情节,意在反映在乡村生产方式发生变革以后,人们渴望凭借自己的劳动与才干来过上美好生活的积极心态。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整体感知文意,然后找出老八精神面貌发生变化的语句,然后进行分析。“恒老八坐起来的时候,猛乍想起,昨日后晌,队里已经把牲畜包养到户了”“可惜!没有抓到一头!这样的生活今天完结啰!从明天开始,他就要在自个的责任田里劳作了。”表现了老八没有抓到牛之后的失望的心情;“既然懒民都赶紧给责任田施冬肥,恒老八这样的正经庄稼人还停得住么?回,赶紧回去。”写老八准备积极的干农活了”;“他在饲养室里多少次治好牛马的小伤小病,也就是那么回事了。如今却受到这样的款待,真是叫八老汉感慨系之。”“‘一言为定,明天晚上到公社来,我在广播站等你。讲一小时两块,按教授级付款’!”表现了老八收到乡亲和书记的尊重后的成就感;“咱得买牛。庄稼人不养牛,抓摸啥呢?一年务育一头牛犊,两年就翻身了。现时处处包产到户,牛价月月涨。我没旁的本事,喂牛嘛,嗨嗨……”表现了老八对以后的生活充满希望和期待。‎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感知文意,结合文章内容,从氛围营造、情节推选、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以及特殊的手法等角度分析。答题时首先找到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屋里静极了,耳边没有了骡马踢踏的骚动声音,也没有牛倒嚼时磨牙的声音”“窗外很黑,隐隐传来一声鸡啼”“木格窗户透出一缕缕微微的亮光”“太阳已经升到碧蓝的天际,雾气已经散尽,冬日的阳光,温暖灿烂,街道里的柴禾堆,一家一户的土打围墙,红的或蓝的房瓦,光秃秃的树枝,都沐浴在一片灿烂的晨光里”。从内容看前面的三处“写夜里的寂静氛围,烘托出恒老八内心的不平静”,最后一处注意从“象征着在实行包产到户政策之后,乡村的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这一主旨的角度分析。结构上综合看这些景物描写写出时间的推移,同时也是人物的心理的变化过程;结尾的部分照应标题“霞光灿烂的早晨”。‎ ‎【点睛】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 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牢记:欲速则不达。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牢记: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 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乔执中字希圣,高邮人。入太学,补《五经》讲书,五年不谒告。王安石为群牧判官,见而器之,命子弟与之游。擢进士,调须城主簿。时河役大兴,部役者不得人,一夕,噪而溃,因致大狱。执中往代,终帖然。富民赂吏,将创桥所居以罔市利,执中疏其害,使者入吏言使成之,执中曰:“官可去,桥不可创也。”卒不能夺。王安石为政,引执中编修《熙宁条例》。章惇讨五溪,檄执中取大田、离子二峒。峒路险绝,期迫,执中但走一校谕其酋,即相率归命。‎ 录功当迁秩,辞以及父母。就徙转运判官,召为司农丞、提点开封县镇。诸县牧地,民耕岁久,议者将取之,当夷丘墓,伐桑柘,万家相聚而泣。执中请于朝,神宗诏复予民。改提点京西北路刑狱。时河决广武埽危甚相聚莫敢登执中不顾立其上众随之如蚁附不日埽成元祐初,为吏部郎中,请选人由县令、录事参军致仕者,升朝籍,得封其亲。兼徐王府侍讲、翊善,迁起居舍人、起居郎,权给事中。有司以天下谳狱失出入①者同坐,执中驳之曰:“先王重入而轻出,恤刑之至也。今一旦均之,恐自是法吏不复肯与生比,非好生洽民之意也。”进中书舍人。邢恕遇赦甄复,执中言:“恕深结蔡确,鼓唱扇摇,今复其官,惧疑中外。”迁刑部侍郎。绍圣初,以宝文阁待制知郓州。执中宽厚有仁心,屡典刑狱,雪活以百数。明年,谈笑而逝,年六十三。论曰: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四十七·列传第一百六》,有删改)‎ ‎【注释】①出入:指出入人罪。“出罪”指把有罪判为无罪或把重罪判为轻罪;“入罪”指把无罪判为有罪或把轻罪判为重罪。‎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河决广/武埽危甚/相聚莫敢登/执中不顾/立其上众随之/如蚁附/不日埽成/‎ B. 时河决广武/埽危甚/相聚莫敢登/执中不顾/立其上/众随之如蚁附/不日埽成/‎ C. 时河决广武/埽危甚/相聚莫敢登/执中不顾/立其上众随之/如蚁附/不日埽成/‎ D. 时河决广/武埽危甚/相聚莫敢登/执中不顾/立其上/众随之如蚁附/不日埽成/‎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学,文中指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起源于古代的科举制度,相当于现在的大学。‎ B. 元祐,年号。古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可能会更改年号。‎ C. 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了规定的年龄而离职。‎ D. 刑部,古代官署名,为“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等事务,其长官为刑部尚书。‎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乔执中工作勤奋,善于治理。他任《五经》讲书时,五年没有请假;有人不能胜任官职,导致劳工混乱,他前去治理,稳定了局面。‎ B. 乔执中为民请利,恪尽职守。有人提议收回各县的牧地,他上奏朝廷请求还给百姓;黄河决口,他不顾危险登上堤坝,给众人做榜样。‎ C. 乔执中疾恶如仇,为人刚正。有富人贿赂官员,想借造桥取利,他不怕丢官,坚决反对;他极力主张恢复邢恕的官职,否则会引起疑心。‎ D. 乔执中反对滥刑,宽厚为怀。他认为不应该把“出罪”“入罪”同等对待,这不是爱护生命、使百姓融洽的本意。‎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峒路险绝,期迫,执中但走一校谕其酋,即相率归命。‎ ‎(2)执中宽厚有仁心,屡典刑狱,雪活以百数。‎ ‎【答案】10. B 11. A 12. C ‎ ‎13. (1)通往峒的路非常危险,时间临近,乔执中只是派一个校官跑去晓谕他们的首领,就一个个来归顺。‎ ‎(2)乔执中宽厚有仁慈之心,多次掌管刑法案件,洗清罪名使人活下来的数以百计。‎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时河决广武埽危甚”的意思是:当时黄河在广武决口,用埽筑成的堤坝非常危险。其中“广武”是地名,专有名词,所以“广武”中间不能停顿,排除A项、D项。“众随之如蚁附”的意思是:大家跟随他像蚂蚁一样附在上面。“如蚁附”只是指“众人”,不包括乔执中,所以本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句子的意思是:当时黄河在广武决口,用埽筑成的堤坝非常危险,大家聚在一起不敢上去。乔执中不顾这些,站在堤坝上,大家跟随他像蚂蚁一样附在上面,不久用埽筑成的堤坝建成。故选B。‎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起源于古代的科举制度”错,科举制度产生前已有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夏、商、周,大学的称谓各有不同,五帝时期的大学名为成均,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周代的大学名为上庠,在洛邑王城西郊。故选A。‎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他极力主张恢复邢恕的官职,否则会引起疑心”错误。结合文本内容“恕深结蔡确,鼓唱扇摇,今复其官,惧疑中外”分析可知,他反对恢复邢恕的官职,认为这会引起疑心。故选C。‎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险绝”,极险,非常危险;“期”,日期、时间;“迫”,迫近、接近;“但”,只、仅、只是;“谕”,晓谕、告诉;“其”,代词,他们的;“即”,连词,就;“相率”,一个接着一个;“归命”,归顺、投诚。(2)“屡”,多次;“典”,掌管;“狱”,官司、案件;“雪”,揩拭,此处是洗清罪名的意思;“活”,使动,使……活下来;“以”,介词,用;“数”,计算。‎ ‎【点睛】参考译文:‎ 乔执中,字希圣,高邮人。进入太学,补为《五经》讲书,五年没有请过假。王安石任群牧判官,看到(乔执中)后器重他,让自己的子弟和乔执中交往。选取为进士,调任须城主簿。当时大举兴起黄河劳役,管劳役的人不能胜任,一天晚上,劳工混乱溃散,就造成大案。乔执中前去代替管劳役的人,终于安定下来。富人贿赂官吏,打算在居住区建桥来骗取利益,乔执中上奏疏陈述这事的害处,使者上奏官吏的意见同意建桥,乔执中说:“我的官职可以去掉,桥不能建。”最终没有建桥。王安石掌管政事,引荐乔执中编辑修订《熙宁条例》。,发文命令乔执中攻取大田、离子二峒。通往峒的路非常危险,时间临近,乔执中只是派一个校官跑去晓谕他们的首领,就一个个来归顺。记录乔执中的功劳应当升官,把恩惠转给父母。就地任转运判官,征召担任司农丞、提点开封县镇。各县的牧地,百姓长期耕作,有人提议要收回,要铲平坟墓,砍掉桑木、柘木,众多人家聚在一起哭泣。乔执中向朝廷请求,神宗下诏(把牧地)重新给百姓。改任提点京西北路刑狱。当时黄河在广武决口,用埽筑成的堤坝非常危险,大家聚在一起不敢上去。乔执中不顾这些,站在堤坝上,大家跟随他像蚂蚁一样附在上面,不久用埽筑成的堤坝建成。元祐初年,担任吏部郎中,请求候选官员由县令、录事参军退休的,升为朝官,得以加封他们的父母。兼任徐王府侍讲、翊善,升为起居舍人、起居郎,代理给事中。有官员把审判案件,判重了的和判轻了的,判同等罪,乔执中驳斥他们说:“先王从重处罚把人重判的,从轻处罚把人轻判的,这是慎重使用刑法的极至。现在一旦同等判罪,恐怕从此法官不再愿意让罪人活下去,这不是爱护生命使百姓融洽的本意。”升为中书舍人。邢恕碰上赦免,经审查后复职,乔执中说:“邢恕和蔡确实交接很深,摇旗呐喊,现在恢复他的官职,担心会使朝廷内外疑心。”升为刑部侍郎。绍圣初年,乔执中凭宝文阁特制的身份出任郓州知州。乔执中宽厚有仁慈之心,多次掌管刑法案件,洗清罪名使人活下来的数以百计。第二年,谈笑着去世,享年六十三岁。评论说:宋朝的人才,从祖宗培养,到了中期,很兴旺。乔执中始终不改变他的操守,真是难得啊。章衡想恢复山后八州,给国家打开了灾祸。但是瑕不掩瑜,其他的好的地方也有可以称赞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武均州:即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西京:指洛阳。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14. 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B. 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C. 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 D. 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15. 这首诗的尾联广受后人的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答案】14. D 15. 尾联运用了想象和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在来年的寒食节朝廷派出的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 “驿路梨花处处开”画面优美,充满诗意,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令人回味无穷。‎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D项,错在“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这个地方。从首联“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颈联“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等诗句看出,作者对西京的收复是快慰的,并无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中关键语句,品鉴诗人高超的语言艺术的能力。要善于抓住关键字眼,从修辞手法、炼字、表现手法等方面去思考。本题要求赏析尾联的精妙之处。‎ 本诗的尾联是“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悬知”一词的意思是“哪里知道、怎么知道”,而“悬知”的内容是“寒食节”的时候,在梨花处处的驿路,朝拜皇帝祖先陵墓的使臣,迤逦而来。所以这里运用了超前想象的手法,类似于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另外,“驿路梨花处处开”充满了诗情画意,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这些都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心情呢?结合下面的注释可知: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所以,尾联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欢快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戍边征夫思乡与报国心理矛盾。‎ ‎(2)白居易《琵琶行》中用侧面描写的方法烘托琵琶女的演奏技艺高超和外貌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庄子的《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宋荣子豁达面对社会中的赞誉和责难。‎ ‎【答案】 (1). 浊酒一杯家万里 (2). 燕然未勒归无计 (3). 曲罢曾教善才服 (4). 妆成每被秋娘妒 (5).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6).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勒、才、妒、誉、沮。‎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美学是一门高深难懂的学问,有一些名家能 ,深入浅出 ,把高深的道理明明白白介绍给普通读者。《谈美》就是朱光潜先生写的这样一本雅俗共赏的美学佳作。它写于1932年,此前,他写过一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以书信形式漫谈文艺、美学、哲学、道德等问题, 平易亲切,在青年中引起了很大反响,成为重印了三十多次的畅销书。‎ ‎《谈美》讨论了许多美学问题。譬如美和距离问题,作者认为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才不会焚琴煮鹤, 。 又如讨论“移情作用”,他把美学上的移情现象称为“宇宙的人情化”。宇宙本来是无所谓情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是人赋予了天地万物以情,所以花会笑,还会哭,所以世界因此而 。‎ 朱先生曾说“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他借用阿尔卑斯山路上的著名标语“慢慢走,欣赏啊!”赠送给青年朋友,劝告年轻人,体味生活,让人生有味道。他将自己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渗透在质补清新的文字中,当年为《谈美》作序的朱自清先生说“孟实先生引读者(  )”。‎ ‎17. 依次填人横线里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举重若轻 娓娓道来 暴殄天物 多姿多彩 B. 登堂人室 侃侃而谈 暴殄天物 有声有色 C. 举重若轻 侃侃而谈 玉石俱焚 多姿多彩 D. 登堂人室 娓娓道来 玉石俱焚 有声有色 ‎18. 文中划线句子修改后恰当的一项是 A. 如果真正沉没在艺术的美感当钟,才能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 B. 只要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就能真正沉没在艺术的美感当中 C. 必须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才能真正沉漫在艺术的美感当中 D. 只有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才能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 ‎19. 填人文中括号处的语句,补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由人生走入艺术,又将艺术纳入人生之中 B. 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 C. 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又由艺术走入人生 D. 将艺术纳入人生之中,又由人生走入艺术 ‎【答案】17. A 18. C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本题中,举重若轻:比喻做繁难的事或者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第一空的语境有把“高深难懂”的学问“明明白白地介绍给”普通读者”的意思,强调把“难事”“轻松不费力”地处理的意思, 不是强调学间研究的深度,故选“举重若轻”据此可以排除BD;“娓娓道来”:连续不断不停地说,生动地谈论。形容谈论不倦或说活动听;侃侃而谈,“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第二空强调的“不倦地”“生动地”说,不是强调“理直气壮地”说,应该填“娓娓道来”,据此排除C。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考生应按照题目要求,如本题“文中划线句子修改后恰当的一项是”,这是一道选择题。首先对比四个选项,发现异同。通过语感或分析句子成分判断,本题考查二重复句的划分和理解。“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才不会焚琴点鹤。”第一个分句是前提,两个分句是结果 ,故此排除AD两项。B项,“只要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就能真正沉没在艺术的美感当中”是一个表充要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原句是一个表充分条件关系的复句,故排除B。故本题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连贯准确能力。要求考生按照上下文内容,按照原文语境,结合四个选项,逐项对应。根据前文的引文内容“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和前文“将自己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渗透在质朴清新的文字中来推断,“文章忌俗滥”是指在写文章时要讲究艺术化,要把艺术引入生活,对应“艺术走入人生”;“生活也忌俗滥”即是“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两种境界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故本题选B。‎ ‎【点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认真阅读材料,读懂文意,结合上下文语境,用排除法作答。平时应注意积累成语、病句等语文基础知识。补写句子和修改语病题注意上下文连贯,应考遵循主语一致的原则。‎ ‎20.对下面提供的材料进行筛选、整合,给“京剧”下定义,不超过60个字(含标点符号)。‎ ‎①京剧与川剧、豫剧、黄梅戏等一样都是戏曲剧种。‎ ‎②徽剧是京剧的前身。徽剧在乾隆年间进京,融合昆曲、秦腔等最终形成了京剧。‎ ‎③京剧舞台艺术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规范化程式。‎ ‎④京剧表演形式分为唱、念、做、打。‎ ‎⑤舞台上的角色划分有生、旦、净、丑四种类型。‎ ‎【答案】京剧是一种融合多个剧种而形成的以唱、念、做、打为表演形式的由生、旦、净、丑四种角色表演的具有完整规范化程式的戏曲剧种。‎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句式变换的题目,句式变换主要有长短句互换、整散句互换、变式句和常式句互换,此题属于短句变长句,基本是下定义的形式,下定义的题目要首先明确格式是“种差“+‎ ‎“临近属概念”。答题时首先根据材料要找到这两个要素,然后把临近的属概念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即可,此题题干要求为“京剧”下定义,答题时,首先应确定定义对象的属概念“戏曲剧种”;然后提炼主要属性,包括融合多个剧种、表演形式、角色划分、规范化程式等,最后按下定义的语言形式组成句子,注意字数限制。‎ ‎21.简要说明下面漫画的寓意,并为它拟定一个标题。要求:寓意的字数在15至30之间;标题不超过5个字,标题与寓意之间具有相关性。‎ ‎(1)标题:‎ ‎(2)寓意:‎ ‎【答案】(1)标题:道貌岸然;假公谋私 ‎(2)寓意:讽刺了社会上的一些虚伪的人,他们表面上看很有集体团结合作感,实际上却暗中借此为自己谋私利。‎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观察对漫画,并对漫画进行分析,然后进行概括,表达要简洁、准确,连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分析漫画内容,然后根据漫画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情况揭示漫画的寓意。本图主要描绘的是龙舟赛的漫画,画面内容主要描绘了四个人划一龙舟参加竞赛,第四个人却拿着看似划浆的鱼网捕鱼,船上前三个人表现出很努力的样子,最后一个人面带微笑,但也做出划船的姿势,船头有一面旗帜,上面写着“团结奋进”,下面还有一条鱼跳上水面,根据画面内容结合生活当中的现象,可以想象出在团队、机关、单位等团体中假公济私、道貌岸然的那一类人;主要讽刺那些表面看起来是“团结奋进”,其实一点都不团结,暗地里干着自私自利的事情。‎ ‎【点睛】图文(表)转换题型常见的题型有以下几种:‎ ‎1.揭示漫画寓意或给漫画拟标题。‎ ‎2.为图片写一句或几句话。(对联、宣传标语、建议等)‎ ‎3.揭示图表的走势或反映出来的情况变化。‎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培养有思想的年轻人,永远是教育的核心目标。”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曾寄语学生要跨越知识的界限、文化的界限、时空的界限,在阅读中与智者先贤对话,在思考中与内心真我交流。他希望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反思人生,冲刷思想的杂质,磨砺思想的锋芒;在体察自然、感悟生命中提升思想的境界,在成就梦想中彰显思想的力量,在人生旅途中,做有思想的行者。‎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星星火种,思想开花 人类是能思想的苇草,是天地间的一只蜉蝣,汪洋中的一叶扁舟,却因思想而拥有了星火燎原的力量。‎ 年轻人是生活在大学里的主角,他们单纯的内心需要思想的浇灌。“培育有思想的青年人,永远是大学的核心目标。”2017年清华大学毕业典礼上,校长邱勇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是的,有了思想,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够尽最大可能去施展自己的才情。‎ 德国哲学家黑塞曾说:“在我身上隐藏着一个核心,一个火花,一个念头,我是永恒生命的生命。”他言说的核心、火花与念头正是与我们大脑共生的思想能力。从呱呱坠地我们便拥有了思想能力,从最基本的喜怒哀乐到不断发展的各种高级行为都融入了思想的色彩。作为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思想的海洋里潜游,每分每秒都因思想而进行创造。我们本是苇草,却创造了缤纷的生活;我们本是蜉蝣,却跃出浅水走向宇宙。我们渺小是因为宇宙无边无际,我们伟大是因为思想可以包纳宇宙。‎ 生命的曲线蜿蜒曲折,看不到尽头。天地间,我们固然伟大,可有时候,发现我们身边的事物:一树唐朝的花、一座宋朝的楼、一口明朝的钟、一件清朝的裳,甚至是一坛五十年前埋下的酒都可以在时间的罅隙间顽强生存,获得比我们更久远的存在。人生看似漫长,但年老后蓦然回首才发现一切不过是云烟过眼。只有思想才能永存,才能让逝去的躯体获得灵魂上的永生,才能让隐藏的力量蔓延到历史的角角落落,让你的力量注入新的躯体,衍生新的思想。但丁吟诵着《神曲》,以人为本的思想带来新世纪的曙光;苏格拉底赤脚行于雅典大街,哲学的智慧永耀不熄;马克思目光如炬,把握着社会的发展规律。思想是点点星火,点燃了盛大的烟火。‎ 思想的力量固然强大,但燎烧的却也可能是生命延续所必需的希望田野。事实上,没有正确的思想,一切都会停止脉动。穷困潦倒中,绝望墨染了思想,年轻的诗人忘却了往日吟诵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走向了冰冷的铁轨,生日亦成祭日,从此再无海子。坐在时代的车上,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撒哈拉归来的三毛失去了丈夫,她往日随性乐观的思想随荷西溺死在了海洋,台北寓居的她孤独而煎熬,终被一条丝袜拉向了死巢。思想毁灭了他们,也警示着我们——正确运用思想的力量才能燎烧荒原,涅槃重生。‎ 思想如梵·高笔下的向日葵,有向阳的灿烂繁盛,亦有背阴的凋萎枯暗,向阳则生,背阴则亡。星火燎原,除了创造盛大的花火之宴,亦可毁灭碧绿的生物之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写作能力。此题是一篇材料作文,要写好这则材料作文,首先要理解这段寄语。这段寄语从大处着笔,高屋建瓴。我们可 以从整体上把握,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即“思想”,启示学生们做“有思想的行者”,而“思想”的来源则因为“阅读和思考”。在确定了大方向的前提下,学生不妨对其进行切割。从小处进行关照,比如可以谈“跨越界线,在阅读中开创思想的大格局”,可以谈“思考真我,以真诚行走于世”,也可以谈“冲刷思想的杂质,磨砺思想的锋芒”;就“做有思想的行者”也可以谈行和思的辩证关系。如此化大为小,便于把握,也能让文章避免泛泛而谈。根据以往对材料的理解,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立意:培养思想的锋芒、做有思想的行者、做有思想的年轻人。以上立意角度都可以是考生写作的角度,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结合自身和社会的实际进行写作。‎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根据材料看,作文供料的关键词有:培养思想、教育的核心目标、反思人生、磨砺思想、思想的境界。考生结合以上关键词进行审题立意即可,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结合现实社会,这样作文的内容才能深刻。‎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