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科普类文本阅读(一)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科普类文本阅读(一)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科普类文本阅读(一) 学案 高考频度:★★☆☆☆ ┇ 难易程度:★★★★☆‎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 隼 一只猛禽用翅膀尖梢在蔚蓝的天空中扫画出一个个圆圈。这个飞翔的“几何学家”正是游隼——古埃及神话中法老的守护神荷鲁斯的化身。相传,荷鲁斯有时变成鸟,有时以人身隼头的形象出现。这是个明智的选择:游隼美丽英勇,无疑是天空之神的理想象征。‎ 游隼上体呈深蓝灰色,有黑褐色横斑,头颈部为黑色,带蓝色光泽,下体由白色到淡黄,有黑色横斑。游隼体长约0.5米,双翅展开可达0.7米左右,体格强健,善疾飞,有鸟中“歼击机”的美称。‎ 游隼分布广,适应性强, 尤为喜欢在开阔的原野上活动,捕食正在空中飞行的鸟类。它们一旦发现猎物,就快速升上高空,占领制高点,然后将双翅折起,使翅膀上的飞羽和身体的纵轴平行,头收缩至肩部,以每秒近100米的速度向猎物猛扑过去,迅速伸出强健的脚掌,猛击猎物的头部或背部。这一击非同小可,一下可打掉鸽子或乌鸦的头。猎物被击昏或击毙后坠落时,游隼会快速轻盈地跟随猎物下降,在半空中将猎物抓走。猎物在其短的钩状喙和长而尖端弯曲的钩状爪的配合下,迅速地被肢解和撕碎。一对游隼和它们的一窝儿女,在一个夏季能够捕食300多只中型鸟类,所以猎人经常驯养游隼作为狩猎助手。这种最野性、最凶猛的鸟类一旦养熟了,在人面前会变得像母鸡似的温驯,是世界上可用作猎鹰的最好种类之一。‎ 游隼和大多数猛禽一样,可以消灭猎物种群中老、弱、病、残个体,对于促进生物种群的进化和更新,以及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凭借卓越的捕食技能、优良的驯化性能,成为猎人向往拥有的狩猎助手。也有许多人将游隼的标本甚至羽饰, 视为威严和权贵的象征。这样对游隼的狂热追捧,导致游隼的价格飞涨,目前国际市场上一只游隼实际售价达数千美元,一只完整的标本也有数百美元的报价,从而引发了众多偷猎者对游隼的疯狂捕捉和猎杀。‎ 游隼数量急剧减少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剧毒有机氯杀虫剂在世界范围的滥用。有毒化学物质随猎物进入游隼体内,大量富集,导致不育、幼鸟畸形,乃至于成鸟的大量死亡。少数的幸存者也会因这些有毒物质的侵害,导致产卵率降低, 卵壳变薄,孵化时极易破碎,造成繁殖率的进一步下降。许多鸟类专家认为,欧洲、北美的游隼种群就是这样于20世纪50年代被彻底瓦解的。另外,生息地遭到人类活动的破坏,也是游隼数量减少重要的原因。‎ 这引起了相关国家政府和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高度关注。英国早在1954年就颁布了《野生鸟类保护法令》,并和周边国家联合起来对游隼以及其它大型猛禽进行保护,如在繁殖季节派人守护它们的巢,产卵期给它们供应食物,以防止污染造成的危害。有些国家还采取人工孵化的办法,成功地养育游隼等猛禽种。如美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在世界野生生动物基金会的赞助下,对游隼实施了一项饲养繁殖计划,最终取得了成功。尽管是人类让游隼得以繁衍,但事实上,我们对它们的破坏永远比我们所做的补偿多得多。‎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驯养(xùn) B.狩猎(shòu) C.供应(gòng) D.繁衍(yǎn)‎ ‎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隼因为外形美丽、性情勇猛,成为了古埃及神话中法老的守护神荷鲁斯的化身。‎ B.游隼具有卓越的捕食技能和优良的驯化性能,是世界上可用作猎鹰的最好种类之一。‎ C.游隼可以捕食很多有害物种,因此它对于促进生物种群的进化和更新有重要作用。‎ D.尽管人们为保护游隼做出了很多努力,但目前这一物种的生存状况依然不容乐观。‎ ‎3.根据文意,下列不属于“游隼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的一项是 A.为了利益,偷猎者对游隼疯狂捕杀。‎ B.剧毒有机氯杀虫剂在世界范围滥用。‎ C.游隼自身的产卵率较低,繁殖困难。‎ D.人类破坏了游隼栖息地的自然生态。‎ ‎4.目前,游隼已经上了《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名录,以上选文中为我国的游隼保护提供了哪些可供借鉴的国际经验?请分条概括。‎ ‎ ‎ ‎ ‎ ‎【参考答案】‎ ‎1.C ‎2.C ‎3.C ‎4.答案要点:①颁布关于野生鸟类保护的法律法规;②与相关国家联合共同对游隼等猛禽进行保护;③采取人工饲养繁殖的办法养育游隼。‎ ‎4.题目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内容。从最后一节“英国早在1954年就颁布了《野生鸟类保护法令》”处,可以总结出第一点答案。从最后一节“并和周边国家联合起来对游隼以及其它大型猛禽进行保护”处,可以总结出第二点答案。从最后一节“有些国家还采取人工孵化的办法,成功地养育游隼等猛禽种”处,可以总结出第三点答案。‎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生物节律让我们与地球同步 ‎——解读2017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①北京时间10月2日17:30,2017年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获奖名单揭晓,诺贝尔委员会将此奖项颁发给了美国遗传学家杰弗里·霍尔(Jeffrey C.Hall)、迈克尔·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和迈克尔·杨(Michael W.Young),以表彰他们在生物节律研究方面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②生物节律是什么呢?说得通俗点,它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生物钟。比如我们人类以及很多其他动物的睡眠控制就与体内的生物节律有关系。有意思的是,生物节律并不是高等动物才有的什么高级功能,几乎所有生物,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甚至是单细胞的细菌,都有着生物节律性。‎ ‎③‎ 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三位科学家,他们的工作主要是围绕果蝇展开的。在果蝇的细胞内有两种蛋白质,名为PER和TIM。其中,PER的量会随着时间呈现节律性的变化,当夜晚的时候,PER在细胞内越聚越多,最终结合TIM蛋白,形成一个异源二聚体,就会进入细胞核内,抑制period基因的转录。而period基因正是编码PER蛋白的基因。于是,在白天的时间里,PER蛋白的量越来越少,被细胞不断降解。随着PER量的减少,它对period基因的抑制作用就会减弱,于是PER蛋白的生产量在晚上又重新恢复了。这样一轮变化的周期恰好就是24小时。至于TIM蛋白,它是由一个叫作timeless的基因编码的,这个基因与果蝇对光的感受性有关。所以说,果蝇的生物节律既是一个可以在短时间内维持自身准时运转的稳定系统,又是一个在长时间内可以受到光线影响,重新定义自身周期的动态系统。‎ ‎④我们人类所属的哺乳动物的生物钟还要再复杂一些,但其核心仍然是像PER-TIM这样一对能够调节自身表达水平的自反馈系统,分别被称为CLOCK和BMAL1蛋白。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复合物的结构在2013年得到了解析,发表在了《Nature》上。这个结构研究工作揭示了CLOCK与BMAL1相互作用的模式,指出了关键的氨基酸残基。有意思的是,对于这些关键氨基酸残基的突变虽然能够有效破坏这两种节律蛋白的相互作用,但是对于生物节律系统的冲击却非常有限,不过是不足半个小时的延长或缩短而已。这说明,生物节律系统的复杂性和抗干扰性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⑤实际上,生物节律系统几乎可以说是一个魔法般的存在。试想一下,仅仅依靠基因与蛋白质这样的生物材料,大自然竟然搭建出了一个如同钟表一样准确的计时系统,而且还是光控可调的,自稳抗干扰的。发现这一系统背后奥秘的人,获得诺奖无疑是当之无愧的。或许,这样一个神奇的系统又会像眼睛或鞭毛一样,让神创论者或设计论者拿来当作可以依赖的“证据”。但实际上,这恰恰是进化的结果。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它们都是进化的产物,而进化的目的——如果说真有什么目的的话——都是为了让他们尽可能地去适应自己的环境。而地球自转所导致的24小时的昼夜更替,恰恰是包括我们人类自身在内的所有生物都要去面对的一种“环境”因素。‎ ‎⑥其实,生物节律可以随光照调节的这种属性对于生物的生存也是非常重要的适应性。当然,上亿年前的恐龙不会来一次跨时区的旅行,也用不着倒时差。但地球上大部分地区的日照时间都会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我们的生物节律每天也都在做着相应的微调。跨洲飞行导致的倒时差,则是一种剧烈的调节行为,带给我们的体验也是相当痛苦的。对于生物节律机制的研究,或许能够帮助我们在未来开发出一些药物或疗法,让人类能够更快、更轻松地应对时差效应。‎ ‎⑦不过,生物节律也并不都是以24小时为周期的。比如筑造出了巨大珊瑚礁的小小珊瑚虫,他们排卵排精的时间非常精确,总是在月圆之夜的同一时间开始,于是能看到珊瑚礁附近像雪一样飘向海面的珊瑚卵,场面蔚为壮观。这种精确性是为了确保了受精的高成功率,而其背后的机制同样与生物节律有关。这套机制同样靠两种基因配合完成,其蛋白产物水平会随着时间周期性波动。只不过,它感受的主要是月光,只有在月光最强的时候,才会开启引发排卵排精行为的基因。‎ ‎⑧凡是有机会在月圆之夜到珊瑚礁潜水,见识过珊瑚排卵排精的壮观场景的人,无不感慨于自然的伟大。其实,当我们熬夜犯困、瞌睡连连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同样的伟大机制在发挥功能呢?今天获得诺奖的三位科学家,他们的研究成果将人类引领进入了生物节律研究的大门,而门里面还有很多很多的未知等待着后来者的探索。‎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物节律并不是高等动物才有的什么高级功能,所有生物,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甚至是单细胞的细菌,都有着生物节律性。‎ B.获得2017年诺贝尔生物奖的三位科学家,他们的工作主要是通过研究果蝇细胞内的蛋白质来研究生物节律性。‎ C.在果蝇的细胞内有两种蛋白质,名为PER和TIM。PER蛋白的量在白天会越来越少,在晚上又重新恢复。这一轮变化的周期恰好就是24小时。‎ D.果蝇细胞内的TIM蛋白,是由一个叫作timeless的基因编码的,这个基因与果蝇对光的感受性有关。果蝇的生物节律在长时间内可以受到光线影响,重新定义自身周期与此有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地球自转所导致的24小时的昼夜更替,使地球所有生物的生物钟都以24小时为周期。‎ B.对于生物节律机制的研究,或许能够帮助我们减轻跨洲飞行导致的倒时差的痛苦,让人类能够更快、更轻松地应对时差效应。‎ C.上亿年前的恐龙不会来一次跨时区的旅行,也用不着倒时差。所以恐龙没有生物钟。‎ D.生物节律系统几乎可以说是一个魔法般神奇的存在,就像眼睛或鞭毛一样,被神创论者或设计论者拿来当作理论依据。‎ E.珊瑚虫总是在月圆之夜月光最强的时候同一时间开始排卵排精,这种精确性确保了受精的高成功率,其背后的机制同样与生物节律有关。‎ ‎3.请结合文本,分析文中应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 ‎ ‎ ‎ ‎1.A ‎【解析】原文“几乎所有生物”说明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具有生物节律性。‎ ‎2.BE ‎3.①“生物节律是什么呢?说得通俗点,它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生物钟”这里运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对生物节律这样抽象的概念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②“大自然竟然搭建出了一个如同钟表一样准确的计时系统”“于是能看到珊瑚礁附近像雪一样飘向海面的珊瑚卵,场面蔚为壮观”这里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生物节律比作钟表,将珊瑚卵比作雪,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③第6段举跨洲飞行的例子说明生物节律可以随光照调节的这种属性对于生物的生存也是非常重要的适应性;第7段举珊瑚排卵的例子说明生物节律也并不都是以24小时为周期的,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④第7段运用作比较的方法,将珊瑚排卵的例子与前面作比较,强调珊瑚排卵背后的机制同样与生物节律有关。‎ 今日收获如何?‎ 总结一下吧!‎ ‎ ‎ ‎ ‎ ‎ ‎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