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第12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www.ks5u.com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学界曾普遍认为,我国古代社会停滞以至僵化始于宋代。其实,宋代是个竞争性强、开放性高的社会。传统社会是封闭式的固态社会,人们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以及职业具有非运动性,和前代相比,宋代呈现较为明显的社会流动倾向。社会流动是指人们的社会地位以及职业的变动,是社会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是社会富有活力与否的重要标志。面对社会流动增大的现实,宋人张载在《经学理窟》中说:“今日万钟,明日弃之;今日富贵,明日饥饿。”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往往世代为官,这种状况到唐代没有根本性改变。宋代“朝廷无世臣”,士庶界限趋于消解,官民之间可以转化。沈伦原是以教书为业的穷书生,后来官拜宰相,去世后,家道随之中落。宋代政治上的流动与科举改革关系极大。宋代“取士不问家世”“一切考诸试篇”,采取弥封、誊录等措施,平民子弟仕进的可能性增大。明代学者胡应麟在《华阳博议下》中说:“五代以还,不崇门阀。”宋代门第观念相对淡薄,人们更加看重科举和官职,这些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前士庶不通婚、不交往的旧习俗有所改变,出现了“婚姻不问阀阅”“所交不限士庶”(朱熹《增损吕氏乡约》)等新现象。 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经济色彩浓重。中唐前后,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营利者往往“累千金之得,以求田问舍”,政治权力向经济力量屈服,宋朝政府不得不减少对土地买卖的限制和干预,土地作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土地所有权转换频率加快,以致“庄田置后频移主”(刘克庄《故宅》)。苏洵曾感叹:“富者之子孙或不能保其地,以复于贫。”商人比田主风险更大,“有朝为富商,暮为乞丐者”,达官显宦同样难免。对于经济上的社会流动,宋人概括道:“富儿更替做。” 我国古代,人们的身份被固化为四大类别--士农工商。士列四民之首,商居四民之末。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四民由四种不同身份演变为四种不同的职业。范仲淹《四民诗》便将四民一视同仁,并为商人鸣不平:“转货赖斯民。远近日中合,有无天下均。上以利吾国,下以藩吾身。”随着商人地位的提高,宋代士商相混。苏辙渲染道:“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天下之士多出于商,某些贱商旧规被突破,商人之子摇身一变而为士,再变而为官者大有人在;官吏也经商成风,甚至一身二任。大将张俊既是枢密使,又是临安大酒店太平楼主,还经营海外贸易;亦商亦官者,如茶商马季良官至兵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等。 社会流动规模过大,势必造成社会动荡。宋代的社会流动尚属适度,这是宋代既富有活力、又不曾发生全国规模的民众反抗事件的重要原因。当然,宋代的社会流动是有限的,贫者贱者上升的概率不大,远远不足以填平贫富贵贱分化、阶级阶层分野的鸿沟。 (摘编自张帮炜《从社会流动看宋代社会的自我调节与活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22 - A.从张载所说的“今日万钟,明日弃之;今日富贵,明日饥饿”来看,宋朝贫富变化急剧,社会动荡。 B.宋代改变了前代门阀士族世代为官的现象,人们更加重视科举而不很看重门第,士庶可以通婚,有了交往。 C.我国古代,士列四民之首,商人居四民之末;宋代商人地位有了提高,彻底改变了士尊商卑的传统观念。 D.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士商混淆,商人可以为官,官员也可以经商,有识之士对此提出尖锐批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从政治、经济、职业三方面论证了宋代社会流动的情况,与学界对宋代社会的认识有明显不同。 B.文章以原是穷书生的沈伦官拜宰相,去世后家道中落为例,论证了宋代官民身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C.文章把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宋代社会进行了深入对比,集中论证了宋代社会流动性强,开放性高的特点。 D.文章较多引用了典型的、有价值的相关资料,增添了文章的学术色彩,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代科举“取士不问家世”“一切考诸试篇”,增大了平民子弟仕进的机会,促进了政治方面的社会流动。 B.由于宋朝政府采取了宽松的土地政策,土地作为商品得以进入流通领域,从而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C.贫富贵贱处于变动之中,士庶界限趋于消解,宋代社会各阶层的相互流动对社会进步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D.宋代的社会流动尽管不能填平贵贱、阶级的鸿沟,但体现了观念上的一些变化,增强了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居民消费主要为满足温饱;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是结婚必备的“三大件”;90年代,彩电、冰箱、洗衣机“新三件”渐成生活标配;进入21世纪,智能家电、汽车消费越来越普遍;近年来,人们的“购物车”越来越丰满了,里面除了有曾是“主角”的食品、衣服之外,文化、旅游、健身等也成为重要选项,折射出我国消费的变迁。 实际上,悄然而变的不只是消费,产业亦是如此,大量企业都在随市场需求而创新求变、转型发展。然而,整体来看,无论是消费,还是产业,都存在着结构性矛盾,特别是高品质商品和服务供给不足,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公共服务消费是我国消费领域存在的短板,特别是在高质量医疗、养老、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供给不足,大量三甲医院、高等院校等优质公共服务和消费品集中在大城市。解决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不平衡问题,保障消费的均衡性等性,需要下大功夫。 (摘编自刘坤《消费“富矿”亟待产业来“挖宝”》) 材料二: - 22 - 近年来,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居民购买力提升,物质生产日渐丰裕,居民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食品供给实现从匮乏到富足的转变,已经全面超越吃饱饭的初级阶段,向着品质消费的阶段大踏步迈进。如今,很多人不再操心填饱肚子的问题,而是对食品的要求愈发严苛,对食品安全的容忍度降低。 消费升级不仅是简单的零售领域,也倒逼农业种养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由此催生了越来越多的绿色优质农产品,包括大米等主食以及蔬菜、瓜果、肉类等。显然,消费升级是一个指挥棒,其发挥了市场引导作用,促使整个产业链转变方向,由单纯的追求产量,逐渐转向追求质量,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显然,这是一种良性的发展模式,具有更持久的发展潜力,亦会构建消费者和商家、社会的多赢格局。 买年货背后的消费升级,只是百姓生活的一个缩影,类似的消费升级现象,已经在更多的日常消费领域出现,比如旅游度假、休闲娱乐、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消费升级的热潮,带动整个产业链的转型升级。 显而易见,我国经济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消费升级的趋势和效果愈发显著,产业链整体提升,经济质量得到改善,老百姓的生活品质愈发舒适,这些细节方面的点滴变化,均是发展带来的正向促进作用,激励着广大群众不断奋进。 (摘编自江德斌《年货从吃饱到吃好,释放消费升级信号》) 材料三: 我国作为生产制造大国,目前有20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在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提高了企业的供给能力,促进了消费市场供给侧从短缺到宽裕的结构性转变,将居民消费推上了新的台阶。但是应该看到,我国许多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粗加工、附加值低的产品多,精加工、附加值高的产品少;部分产业的技术水平难以满足消费者要求,供给与需求错配。与此同时,服务供给不足,新兴的信息产业、金融保险业、中介服务业、体育、教育、旅游业等知识和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发展不充分,难以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因此,亟待通过技术进步、加大研发投入、创新生产方式和供给方式,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引导企业瞄准更高标准改造提升现有产品结构,注重研发力量投入和核心竞争能力提升。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加消费品市场多样化的有效、高质量供给,将传统制造工艺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新兴技术,采用定制化生产方式,快速生产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产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商品流行周期缩短,市场需求波动大,鼓励流通企业构建产销信息共享机制,提升市场敏捷反应能力。在整合供需信息基础上,流通企业以供应链协同方式介入生产过程,以制造合伙人身份指导生产,提升流通企业在商品产业链中地位,使各环节企业成为互为依赖的共生系统,共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摘编自依绍华《供需齐发力,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4.下列对消费升级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第一段以时间为线,梳理了我国居民在消费结构上的升级,从人们购买的商品变化的角度让读者感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实。 B.我国消费和产业都存在结构性矛盾,但产业结构矛盾更突出,表现为高品质商品和服务供给不足而不能满足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 C.我国公共服务消费方面有很多地方存在短板,这就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注重补足这些短板,这些也是未来消费特点,需要相关产业积极参与。 D.三则材料分别从服务业、农业、工业三类行业讨论消费和产业升级问题,比如工业方面,要解决产业全球价值链水平低、供给需求错配问题等。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材料二从食品供给的角度表现目前我国消费升级涉及的内容很多,特别是日常消费领域,要进入产品数量和质量共举的良性发展模式。 B.百姓对食品的需求吃饱到吃好,与之相呼应的是农产品种植养殖结构持续调优,全产业链加速升级,满足更多消费者舌尖上的新期待。 - 22 - C.供给侧提供的商品从短缺到宽裕、从低等到高级的结构性变化,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企业供给能力的提升,也体现了居民消费的升级。 D.满足更高质量消费需求,要大力提升产品供给能力和质量,建立以消费者需求为驱动的商品协同创新机制,实现生产与消费的高效匹配。 6.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关系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村里第一个穿裙子的女孩 赵淑萍 1980年的夏天,酷暑,狗都热得吐舌头。我却忙着串门,从这家的葡萄架穿到那家的丝瓜架,脚下不时被南瓜藤缠绕,不时有热浪夹着青草被烤的香味阵阵袭来。我要挨个去看那一年未曾见面的小伙伴以及村里的男女老少。 从一家丝瓜架下穿过,我听到一个清脆的声音:“英子,过来!” 原来是陈金莲。她在堂檐纺石棉。她下了纺车,端了椅子让我坐,转身去井里打水洗手,还吊上一个被井水镇了半天的菜瓜,然后,用拳一砸菜瓜,脆脆的瓜马上裂成两半。她抠去瓜子,递一半,让我吃。“英子,你快讲点儿城里的事给我听!” 这个陈金莲,比我大十岁,也不沾亲带故,但是,自从我去父亲工作的城市读书后,暑假回来她对我就分外地客气。于是,我边吃瓜,边给她讲,城里用自来水,城里很多人吃单位食堂。食堂里各种点心都有,包子、花卷、发糕,还有面包、蛋糕。 “城里女人都穿裙子吗?”她问。 “穿呀。老太太和小女孩都穿裙子,她们有的还戴墨镜。”我说。 她的眼睛落在了我的小花裙上。 “英子,你跟我来!”陈金莲把我带进她的睡房。虽然家里人都不在,她还是锁上了房门。她从箱底拿出了一条裙子,苹果绿小碎花的。她先套上裙子,然后脱下长裤,转了一圈,那没膝的裙子像花一样绽开。我看到她的光洁的白生生的一截小腿。“英子,好看吗?”她问。我真心觉得好看。其实,陈金莲长得很漂亮,粗粗的辫子,黑葡萄一样的眼睛,高高隆起的胸脯,这一切都让一个小女孩盼着自己也快快长大。 “那好,明天晚上,天黑时,你穿着裙子,早点儿站在路口的那棵皂角树下好不好?到时,我穿着裙子过来,你一定要看着我。”她说。 - 22 - 我很奇怪,这算啥事呀。那棵皂角树,村民们晚上就在那里乘凉,我也常跟我妈妈一起坐那边。 第二天,我按照她的话做了。白天的暑热退了,人们都围过来了。在皂角树下,一边谈天,一边摇着蒲扇。也有来来往往的人,有的去村干部家的院子里看电视,那黑白电视,经常飘雪花,大家还看得津津有味;有的是就着凉风去游荡。 突然,乘凉的人都伸长了脖子。一个穿着裙子的袅娜的身影正由远至近。清风吹起,那裙裾就像荷叶一样摆动。而那个陈金莲,她就昂着头挺着胸过来了。 “这不是陈家的丫头吗?真不像话。穿起裙子来了,伤风败俗!”已经有几位中年男人发话了。而一些后生则轻佻地吹起了口哨。那些妇女们更是鄙薄,“眼戳刺”“眼戳刺”①地叫着。一位老太太,好像是陈家门的老祖宗,颠着一双小脚,鼓着劲儿厉声道:“这丫头不像话,明天我去把她的裙子给剪了。”可不管怎样,在村人的议论和异样的目光中,陈金莲看着我,勇敢地走了过去。 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得目瞪口呆。回家我问妈妈,为什么这村里的男女说话调笑肆无忌惮,但女孩穿条裙子就犯了大忌?而且,傍晚女人们从地头收工回来,在河埠头洗脚,裤腿卷得老高的,比穿长裙露出一截小腿肚要厉害多了。妈妈说那是在农村。“我也穿着裙子呀。他们怎么都对我客客气气的?”我问。妈妈说:“因为你是个孩子,而且,你是城里的孩子。” 我很关心的是那个小脚的老太太到底有没有拿着剪刀去绞陈金莲的花裙子,结果大概是没有。只是,后来陈金莲的裙子,被她那老实巴交的男友给剪了。因为这,陈金莲死也不肯嫁给他了。后来,陈金莲又穿上了另一条裙子。过了两天,村西有位姑娘,也穿了裙子出来。后来,穿裙子的女孩越来越多了,大家也不知道该去骂哪一个了。 有人说,陈金莲穿裙子,其实早有预谋。因为,她那条裙子就是她的堂妹、小脚老太太的嫡亲孙女、学裁缝的阿花做的。而且,村里女孩的裙子式样都一样,想必都出自阿花之手。她们一起做的裙子,已经藏了一阵子了。 多少年后,一次我回故乡,听陈金莲跟阿花说:“你说现在的女孩咋回事,裙子越穿越短?”“老姐姐,以前呀,她们让我做裙子,我都做能盖住膝盖的。可是,现在她们根本不要我做,都直接去店里买了。”“年轻人,就由她们去吧。”陈金莲说。说着,她的目光,投向了路口的那棵皂角树。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第21期) (注)①眼戳刺:慈溪话,讨厌的意思。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22 - A.开头写夏天酷热难当的环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也为下文写村民乘凉和陈金莲穿裙子创设了背景。 B.陈金莲对“我”分外客气,极力从“我”这里打听城里的事,表现了她神往城市生活,渴望成为城里人。 C.陈金莲长得漂亮,还爱美追求时髦,并且敢想敢做、勇于挑战世俗,是村里第一个穿裙子的姑娘。 D.小说结尾写陈金莲把目光投向“路口那棵皂角树”,意味深长,那棵树留存着她勇敢地挑战世俗的记忆。 8.小说通过“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的构思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9.小说常常以小见大来反映社会,表现主题。文章通过写陈金莲穿裙子的故事,反映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怎样的社会现实?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二、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也。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洛州总管独孤信见而叹曰:“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适小难为用也。”周宣帝时,思邈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尝谓所亲曰:“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吾方助之以济人。”及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年已老,而听视聪瞭,将授以爵位,固辞不受。显庆四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又固辞不受。上元元年,辞疾请归,特赐良马,及鄱阳公主邑司以居焉。当时知名之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执师资之礼以事焉。照邻有文云:“邈道合古今,学殚数术。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深入不二,则今之维摩诘。”照邻有恶疾,医所不能愈,乃问思邈:“名医愈疾,其道何如?”思邈曰:“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而为霜雪,张而为虹霓,此天地之常数也。人有四支五脏,一觉一寐,呼吸吐纳,精气往来,彰而为气色,发而为音声,此人之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之所同也。及其失也,蒸则生热,否则生寒,结而瘤赘,陷而为痈疽,奔而为喘乏,竭而为焦枯。症发乎面,变动乎形,推此以及天地亦如之。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又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至今九十三矣询之乡里咸云数百岁人话周齐间事历历如眼见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矣 - 22 - 。初,魏徵等受诏,修齐、梁、陈、周、隋五代史,恐有遗漏,屡访之,思邈口以传授,有如目睹。永淳元年卒。遗令薄葬,不藏冥器,祭祀无牲牢。经月余,颜貌不改。举尸就木,犹若空衣,时人异之。 (选自《旧唐书•孙思邈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至今九十三矣/询之乡里咸云/数百岁人话周齐间事/历历如眼见/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矣 B.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至今九十三矣/询之乡里/咸云数百岁人/话周齐间事/历历如眼见/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矣 C.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至今九十三矣/询之乡里咸云/数百岁人话周齐间事/历历如眼见/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矣 D.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至今九十三矣/询之乡里/咸云数百岁人/话周齐间事/历历如眼见/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弱冠,古代指男子20岁时行冠礼,以示成年,但因没达到壮年,所以叫“弱冠”。 B.百家,指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有儒、法、道、墨、农、名、纵横等派别。 C.谏议大夫,古代官职,专掌议论,唐代谏官有权力驳回明显不合理的诏书。 D.牲牢,古代特指供祭祀用的牲畜,一般包括猪、羊、鸡,因此又称“三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思邈有才气,学富五车。他年轻时就擅长谈论老子、庄子以及诸子百家的学说,并且喜爱佛经。洛州总管为之惊叹。 B.孙思邈善总结,精通医理。比如,他对于名医治病的方法之一,归纳为胆大心细,考虑周密,行动要方正无私。 C.孙思邈好隐逸,淡泊功名。他先是隐居在太白山,后来拒绝了多位皇帝授予的官职或爵位,没有为官的志向。 D.孙思邈寿命长,见闻广博。魏徵等人编写齐、梁、陈、周、隋五个朝代史书时,多次咨询孙思邈,孙思邈解说得很清楚。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适小难为用也。 (2)及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年已老,而听视聪瞭,将授以爵位,固辞不受。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念奴娇 (宋)姜夔 闹红①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②,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③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注释]①闹红:指盛开的荷花。②三十六陂:指很多水塘。③菰、蒲:都是水草。 14、本词上阕主要描述荷花,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22 - A、“闹红一舸”化静为动,写出了词人驶入陂塘时盛开的荷花随之晃动、显得很热闹的情形。 B、“水佩风裳无数”此句兼用比喻和拟人,写荷花以水为佩玉,以风为衣裳,写出了荷花的清馨幽逸,秀美高洁。 C、“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景中含情,写凉风吹来,荷花像酒意消退时的美人的红脸,又吹来一阵密雨,蕴含了词人借酒浇愁、放浪形骸的心境。 D、“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运用通感,写荷花倩影娉婷,嫣然含笑,吐出如优美诗句一般的幽幽冷香。 15、 词学大家唐圭璋评价说,此词“下片笔笔转换,一往情深”。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一个人不坚持努力肯定是不会成功的。《劝学》中的两句“ , ”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2) 《诗经·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句子是“ , ”。 (3)《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通过“ ”和“ ”两句的比较,写出了同学者和自己在衣服方面的差别,表现了自己求学时的艰苦条件。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纳入其________全球影响力的第11版(2019年推出)全球医学纲要。 ①中医治病常用中药,中药讲究“气”。这个“气”是个多义词,常特指“药性”,我们的先祖用寒、热、温、凉来诊释药的特性,是为“四气”。中医还有“补脏气”之说。②这个“补”是调理,增强的意思,“气”则指生理功能,“补脏气”即指用药物来调理和增强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③《神农本草经》中把药分为上、中、下三品,并说:“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下药治病。”所谓“养命”“养性”,都突出了中药________人体的功效,这也是许多人信奉中药的原因之一。④中药的这种特性,被一一体现在每一味药中,因为这种特性对治疗疾病十分重要。对于寒病就要用热性药,对于热病就要用寒性药,这里药性与病性是相逆的,这也是药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________,如果“以热益热,以寒增寒”,就会导致“精气内伤,不见于外”,这是治疗上的________。由此可见,(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具有 调教 若非如此 刮骨疗毒 B.拥有 调养 若非如此 刮骨疗毒 C.具有 调养 反之 助纣为虐 D.拥有 调教 反之 助纣为虐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用来治病的药的“四气”,是多么重要。 B.多么重要啊!运用药的四气来治病。 C.运用药的“四气”来治病,是多么重要。 D.何其重要呀,用来治病的药的“四气”。 - 22 - 19.文中划横线的四个句子,有一句有标点符号错误,有一句有语病,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20.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中国愿意帮助法国修复巴黎圣母院的三点原因,每点不超过20个字。(6分) 巴黎圣母院大火发生后,法国总统马克龙向国际社会寻求帮助,以恢复重建巴黎圣母院。据法国方面介绍,中国是第一个与法国就修复巴黎圣母院达成政府间协议的国家。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古建筑物众多,这种以木质结构为主的建筑在中国实在是太多了,中国专家积累了丰富的保护修复经验。事实上,中国在文物保护修复方面帮助了很多国家,如東埔寨吴哥古迹、乌兹别克斯坦希瓦古城等。中法两国此前有多方面的文化交流,“中法文化交流之春”于2006年正式创立,稳步促进了两国文化的交流和互动。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表示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21.请为下面的漫画拟定一个标题(5个字以内,不得以“无题”为标题),并写出这组漫画的寓意(30字以内)。(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今年1月以来新冠病毒疫情在湖北肆虐。全国各地医务工作者火速驰援武汉。从除夕之夜第一批医疗队到达武汉,到3月8日,全国已有346支医疗队抵达武汉和湖北。从医疗机构接到指令到医疗队组建完成,一般不超过2个小时。从医疗队集结到抵达武汉,一般不超过24小时。 材料二: 株洲首批支援湖北黄冈的医疗队1月25日(大年初一)连夜出征。3月22号下午,株洲市援鄂的76位医务工作者乘车返回湖南,抵达株洲。沿途交警开道、车辆鸣笛致敬,群众鼓掌欢呼!大家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欢迎英雄凯旋。 材料三: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于2月14日下午2时许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截止到2月11日24时,全国共报告医务人员确诊病例1716例,占到全国确诊病例的3.8%。其中有6人不幸死亡,占全国死亡病例的0.4%。湖北省有1502名医护人员感染,占全国医护人员感染总数87.5%。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以高中生“李明”同学的名义,给株洲援鄂医务工作者写一封慰问信。 - 22 - 要求:注意文体及格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 22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学界曾普遍认为,我国古代社会停滞以至僵化始于宋代。其实,宋代是个竞争性强、开放性高的社会。传统社会是封闭式的固态社会,人们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以及职业具有非运动性,和前代相比,宋代呈现较为明显的社会流动倾向。社会流动是指人们的社会地位以及职业的变动,是社会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是社会富有活力与否的重要标志。面对社会流动增大的现实,宋人张载在《经学理窟》中说:“今日万钟,明日弃之;今日富贵,明日饥饿。”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往往世代为官,这种状况到唐代没有根本性改变。宋代“朝廷无世臣”,士庶界限趋于消解,官民之间可以转化。沈伦原是以教书为业的穷书生,后来官拜宰相,去世后,家道随之中落。宋代政治上的流动与科举改革关系极大。宋代“取士不问家世”“一切考诸试篇”,采取弥封、誊录等措施,平民子弟仕进的可能性增大。明代学者胡应麟在《华阳博议下》中说:“五代以还,不崇门阀。”宋代门第观念相对淡薄,人们更加看重科举和官职,这些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前士庶不通婚、不交往的旧习俗有所改变,出现了“婚姻不问阀阅”“所交不限士庶”(朱熹《增损吕氏乡约》)等新现象。 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经济色彩浓重。中唐前后,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营利者往往“累千金之得,以求田问舍”,政治权力向经济力量屈服,宋朝政府不得不减少对土地买卖的限制和干预,土地作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土地所有权转换频率加快,以致“庄田置后频移主”(刘克庄《故宅》)。苏洵曾感叹:“富者之子孙或不能保其地,以复于贫。”商人比田主风险更大,“有朝为富商,暮为乞丐者”,达官显宦同样难免。对于经济上的社会流动,宋人概括道:“富儿更替做。” 我国古代,人们的身份被固化为四大类别--士农工商。士列四民之首,商居四民之末。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四民由四种不同身份演变为四种不同的职业。范仲淹《四民诗》便将四民一视同仁,并为商人鸣不平:“转货赖斯民。远近日中合,有无天下均。上以利吾国,下以藩吾身。”随着商人地位的提高,宋代士商相混。苏辙渲染道:“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天下之士多出于商,某些贱商旧规被突破,商人之子摇身一变而为士,再变而为官者大有人在;官吏也经商成风,甚至一身二任。大将张俊既是枢密使,又是临安大酒店太平楼主,还经营海外贸易;亦商亦官者,如茶商马季良官至兵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等。 社会流动规模过大,势必造成社会动荡。宋代的社会流动尚属适度,这是宋代既富有活力、又不曾发生全国规模的民众反抗事件的重要原因。当然,宋代的社会流动是有限的,贫者贱者上升的概率不大,远远不足以填平贫富贵贱分化、阶级阶层分野的鸿沟。 (摘编自张帮炜《从社会流动看宋代社会的自我调节与活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张载所说的“今日万钟,明日弃之;今日富贵,明日饥饿”来看,宋朝贫富变化急剧,社会动荡。 B.宋代改变了前代门阀士族世代为官的现象,人们更加重视科举而不很看重门第,士庶可以通婚,有了交往。 C.我国古代,士列四民之首,商人居四民之末;宋代商人地位有了提高,彻底改变了士尊商卑的传统观念。 D.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士商混淆,商人可以为官,官员也可以经商,有识之士对此提出尖锐批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22 - A.文章从政治、经济、职业三方面论证了宋代社会流动的情况,与学界对宋代社会的认识有明显不同。 B.文章以原是穷书生的沈伦官拜宰相,去世后家道中落为例,论证了宋代官民身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C.文章把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宋代社会进行了深入对比,集中论证了宋代社会流动性强,开放性高的特点。 D.文章较多引用了典型的、有价值的相关资料,增添了文章的学术色彩,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代科举“取士不问家世”“一切考诸试篇”,增大了平民子弟仕进的机会,促进了政治方面的社会流动。 B.由于宋朝政府采取了宽松的土地政策,土地作为商品得以进入流通领域,从而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C.贫富贵贱处于变动之中,士庶界限趋于消解,宋代社会各阶层的相互流动对社会进步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D.宋代的社会流动尽管不能填平贵贱、阶级的鸿沟,但体现了观念上的一些变化,增强了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答案: 1.B(A.“社会动荡”理解有误;C.“彻底改变了士尊商卑的传统观念”理解有误;D.“有识之士对此提出尖锐批评”理解有误) 2.C(“通过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宋代社会的深入对比”分析有误) 3.B(“由于宋朝政府采取了宽松的土地政策”说法有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居民消费主要为满足温饱;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是结婚必备的“三大件”;90年代,彩电、冰箱、洗衣机“新三件”渐成生活标配;进入21世纪,智能家电、汽车消费越来越普遍;近年来,人们的“购物车”越来越丰满了,里面除了有曾是“主角”的食品、衣服之外,文化、旅游、健身等也成为重要选项,折射出我国消费的变迁。 实际上,悄然而变的不只是消费,产业亦是如此,大量企业都在随市场需求而创新求变、转型发展。然而,整体来看,无论是消费,还是产业,都存在着结构性矛盾,特别是高品质商品和服务供给不足,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公共服务消费是我国消费领域存在的短板,特别是在高质量医疗、养老、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供给不足,大量三甲医院、高等院校等优质公共服务和消费品集中在大城市。解决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不平衡问题,保障消费的均衡性等性,需要下大功夫。 (摘编自刘坤《消费“富矿”亟待产业来“挖宝”》) 材料二: 近年来,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居民购买力提升,物质生产日渐丰裕,居民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食品供给实现从匮乏到富足的转变,已经全面超越吃饱饭的初级阶段,向着品质消费的阶段大踏步迈进。如今,很多人不再操心填饱肚子的问题,而是对食品的要求愈发严苛,对食品安全的容忍度降低。 - 22 - 消费升级不仅是简单的零售领域,也倒逼农业种养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由此催生了越来越多的绿色优质农产品,包括大米等主食以及蔬菜、瓜果、肉类等。显然,消费升级是一个指挥棒,其发挥了市场引导作用,促使整个产业链转变方向,由单纯的追求产量,逐渐转向追求质量,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显然,这是一种良性的发展模式,具有更持久的发展潜力,亦会构建消费者和商家、社会的多赢格局。 买年货背后的消费升级,只是百姓生活的一个缩影,类似的消费升级现象,已经在更多的日常消费领域出现,比如旅游度假、休闲娱乐、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消费升级的热潮,带动整个产业链的转型升级。 显而易见,我国经济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消费升级的趋势和效果愈发显著,产业链整体提升,经济质量得到改善,老百姓的生活品质愈发舒适,这些细节方面的点滴变化,均是发展带来的正向促进作用,激励着广大群众不断奋进。 (摘编自江德斌《年货从吃饱到吃好,释放消费升级信号》) 材料三: 我国作为生产制造大国,目前有20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在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提高了企业的供给能力,促进了消费市场供给侧从短缺到宽裕的结构性转变,将居民消费推上了新的台阶。但是应该看到,我国许多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粗加工、附加值低的产品多,精加工、附加值高的产品少;部分产业的技术水平难以满足消费者要求,供给与需求错配。与此同时,服务供给不足,新兴的信息产业、金融保险业、中介服务业、体育、教育、旅游业等知识和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发展不充分,难以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因此,亟待通过技术进步、加大研发投入、创新生产方式和供给方式,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引导企业瞄准更高标准改造提升现有产品结构,注重研发力量投入和核心竞争能力提升。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加消费品市场多样化的有效、高质量供给,将传统制造工艺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新兴技术,采用定制化生产方式,快速生产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产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商品流行周期缩短,市场需求波动大,鼓励流通企业构建产销信息共享机制,提升市场敏捷反应能力。在整合供需信息基础上,流通企业以供应链协同方式介入生产过程,以制造合伙人身份指导生产,提升流通企业在商品产业链中地位,使各环节企业成为互为依赖的共生系统,共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摘编自依绍华《供需齐发力,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4.下列对消费升级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第一段以时间为线,梳理了我国居民在消费结构上的升级,从人们购买的商品变化的角度让读者感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实。 B.我国消费和产业都存在结构性矛盾,但产业结构矛盾更突出,表现为高品质商品和服务供给不足而不能满足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 C.我国公共服务消费方面有很多地方存在短板,这就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注重补足这些短板,这些也是未来消费特点,需要相关产业积极参与。 D.三则材料分别从服务业、农业、工业三类行业讨论消费和产业升级问题,比如工业方面,要解决产业全球价值链水平低、供给需求错配问题等。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材料二从食品供给的角度表现目前我国消费升级涉及的内容很多,特别是日常消费领域,要进入产品数量和质量共举的良性发展模式。 B.百姓对食品的需求吃饱到吃好,与之相呼应的是农产品种植养殖结构持续调优,全产业链加速升级,满足更多消费者舌尖上的新期待。 - 22 - C.供给侧提供的商品从短缺到宽裕、从低等到高级的结构性变化,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企业供给能力的提升,也体现了居民消费的升级。 D.满足更高质量消费需求,要大力提升产品供给能力和质量,建立以消费者需求为驱动的商品协同创新机制,实现生产与消费的高效匹配。 6.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关系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答案】 4.B B项,“产业结构矛盾更突出,表现为……”错误,“产业结构矛盾更突出”于文无据;“表现为”错误,从材料一的“特别”和材料三相关内容可以看出,选项的表现只是其中之一,其余还有。 5.A A项,“要进入产品数量和质量并举的良性发展模式”错误,“发展模式”是材料二第二段中的“消费升级是一个指挥棒,其发挥了市场引导作用,促使整个产业链转变方向”,不是二者并举,而是“由单纯地追求产量,逐渐转向追求质量……”。 6.①消费升级倒逼(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价值链水平。②产业升级改善了人们的消费质量,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每点3分,共6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答题思路】关系方面注重分析“消费”与“产业”之间的关系,即“消费”与“产业”的相互作用,比如“消费”能倒逼产业升级,而“产业”能改善人们的“消费”等。可以从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的角度思考。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村里第一个穿裙子的女孩 赵淑萍 1980年的夏天,酷暑,狗都热得吐舌头。我却忙着串门,从这家的葡萄架穿到那家的丝瓜架,脚下不时被南瓜藤缠绕,不时有热浪夹着青草被烤的香味阵阵袭来。我要挨个去看那一年未曾见面的小伙伴以及村里的男女老少。 从一家丝瓜架下穿过,我听到一个清脆的声音:“英子,过来!” 原来是陈金莲。她在堂檐纺石棉。她下了纺车,端了椅子让我坐,转身去井里打水洗手,还吊上一个被井水镇了半天的菜瓜,然后,用拳一砸菜瓜,脆脆的瓜马上裂成两半。她抠去瓜子,递一半,让我吃。“英子,你快讲点儿城里的事给我听!” 这个陈金莲,比我大十岁,也不沾亲带故,但是,自从我去父亲工作的城市读书后,暑假回来她对我就分外地客气。于是,我边吃瓜,边给她讲,城里用自来水,城里很多人吃单位食堂。食堂里各种点心都有,包子、花卷、发糕,还有面包、蛋糕。 “城里女人都穿裙子吗?”她问。 “穿呀。老太太和小女孩都穿裙子,她们有的还戴墨镜。”我说。 她的眼睛落在了我的小花裙上。 - 22 - “英子,你跟我来!”陈金莲把我带进她的睡房。虽然家里人都不在,她还是锁上了房门。她从箱底拿出了一条裙子,苹果绿小碎花的。她先套上裙子,然后脱下长裤,转了一圈,那没膝的裙子像花一样绽开。我看到她的光洁的白生生的一截小腿。“英子,好看吗?”她问。我真心觉得好看。其实,陈金莲长得很漂亮,粗粗的辫子,黑葡萄一样的眼睛,高高隆起的胸脯,这一切都让一个小女孩盼着自己也快快长大。 “那好,明天晚上,天黑时,你穿着裙子,早点儿站在路口的那棵皂角树下好不好?到时,我穿着裙子过来,你一定要看着我。”她说。 我很奇怪,这算啥事呀。那棵皂角树,村民们晚上就在那里乘凉,我也常跟我妈妈一起坐那边。 第二天,我按照她的话做了。白天的暑热退了,人们都围过来了。在皂角树下,一边谈天,一边摇着蒲扇。也有来来往往的人,有的去村干部家的院子里看电视,那黑白电视,经常飘雪花,大家还看得津津有味;有的是就着凉风去游荡。 突然,乘凉的人都伸长了脖子。一个穿着裙子的袅娜的身影正由远至近。清风吹起,那裙裾就像荷叶一样摆动。而那个陈金莲,她就昂着头挺着胸过来了。 “这不是陈家的丫头吗?真不像话。穿起裙子来了,伤风败俗!”已经有几位中年男人发话了。而一些后生则轻佻地吹起了口哨。那些妇女们更是鄙薄,“眼戳刺”“眼戳刺”①地叫着。一位老太太,好像是陈家门的老祖宗,颠着一双小脚,鼓着劲儿厉声道:“这丫头不像话,明天我去把她的裙子给剪了。”可不管怎样,在村人的议论和异样的目光中,陈金莲看着我,勇敢地走了过去。 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得目瞪口呆。回家我问妈妈,为什么这村里的男女说话调笑肆无忌惮,但女孩穿条裙子就犯了大忌?而且,傍晚女人们从地头收工回来,在河埠头洗脚,裤腿卷得老高的,比穿长裙露出一截小腿肚要厉害多了。妈妈说那是在农村。“我也穿着裙子呀。他们怎么都对我客客气气的?”我问。妈妈说:“因为你是个孩子,而且,你是城里的孩子。” 我很关心的是那个小脚的老太太到底有没有拿着剪刀去绞陈金莲的花裙子,结果大概是没有。只是,后来陈金莲的裙子,被她那老实巴交的男友给剪了。因为这,陈金莲死也不肯嫁给他了。后来,陈金莲又穿上了另一条裙子。过了两天,村西有位姑娘,也穿了裙子出来。后来,穿裙子的女孩越来越多了,大家也不知道该去骂哪一个了。 有人说,陈金莲穿裙子,其实早有预谋。因为,她那条裙子就是她的堂妹、小脚老太太的嫡亲孙女、学裁缝的阿花做的。而且,村里女孩的裙子式样都一样,想必都出自阿花之手。她们一起做的裙子,已经藏了一阵子了。 - 22 - 多少年后,一次我回故乡,听陈金莲跟阿花说:“你说现在的女孩咋回事,裙子越穿越短?”“老姐姐,以前呀,她们让我做裙子,我都做能盖住膝盖的。可是,现在她们根本不要我做,都直接去店里买了。”“年轻人,就由她们去吧。”陈金莲说。说着,她的目光,投向了路口的那棵皂角树。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第21期) (注)①眼戳刺:慈溪话,讨厌的意思。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写夏天酷热难当的环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也为下文写村民乘凉和陈金莲穿裙子创设了背景。 B.陈金莲对“我”分外客气,极力从“我”这里打听城里的事,表现了她神往城市生活,渴望成为城里人。 C.陈金莲长得漂亮,还爱美追求时髦,并且敢想敢做、勇于挑战世俗,是村里第一个穿裙子的姑娘。 D.小说结尾写陈金莲把目光投向“路口那棵皂角树”,意味深长,那棵树留存着她勇敢地挑战世俗的记忆。 8.小说通过“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的构思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9.小说常常以小见大来反映社会,表现主题。文章通过写陈金莲穿裙子的故事,反映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怎样的社会现实?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答案】 7.B(B项,曲解文意。“渴望成为城里人”错。陈金莲之所以打听城里的事,是想了解外面的世界,表现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8.①“我”的身份是一个女孩子,可以更好地走近陈金莲这个人物,了解她的内心,有利于其人物形象的塑造;②“我”的经历是农村出生,到城里读书,有开阔的眼界,对农村的风气认识得更清楚,便于展示当时农村社会环境的特点;③“我”是故事的亲历者和旁观者,由“我”来讲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也融入了“我”的感受与情绪,便于表现主题。 9.①人们开始走出封闭,解放思想,大胆追求美好事物。村里不少女孩偷偷做了裙子,陈金莲是第一个穿裙子的女孩。②社会还存在着顽固的保守思想。村人的议论和异样目光;陈金莲的裙子被她那老实巴交的男友给剪了。③ - 22 - 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后来穿裙子的女孩越来越多了,裙子也越穿越短了。 二、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也。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洛州总管独孤信见而叹曰:“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适小难为用也。”周宣帝时,思邈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尝谓所亲曰:“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吾方助之以济人。”及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年已老,而听视聪瞭,将授以爵位,固辞不受。显庆四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又固辞不受。上元元年,辞疾请归,特赐良马,及鄱阳公主邑司以居焉。当时知名之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执师资之礼以事焉。照邻有文云:“邈道合古今,学殚数术。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深入不二,则今之维摩诘。”照邻有恶疾,医所不能愈,乃问思邈:“名医愈疾,其道何如?”思邈曰:“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而为霜雪,张而为虹霓,此天地之常数也。人有四支五脏,一觉一寐,呼吸吐纳,精气往来,彰而为气色,发而为音声,此人之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之所同也。及其失也,蒸则生热,否则生寒,结而瘤赘,陷而为痈疽,奔而为喘乏,竭而为焦枯。症发乎面,变动乎形,推此以及天地亦如之。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又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至今九十三矣询之乡里咸云数百岁人话周齐间事历历如眼见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矣。初,魏徵等受诏,修齐、梁、陈、周、隋五代史,恐有遗漏,屡访之,思邈口以传授,有如目睹。永淳元年卒。遗令薄葬,不藏冥器,祭祀无牲牢。经月余,颜貌不改。举尸就木,犹若空衣,时人异之。 (选自《旧唐书•孙思邈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至今九十三矣/询之乡里咸云/数百岁人话周齐间事/历历如眼见/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矣 B.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至今九十三矣/询之乡里/咸云数百岁人/话周齐间事/历历如眼见/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矣 C.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至今九十三矣/询之乡里咸云/数百岁人话周齐间事/历历如眼见/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矣 D.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至今九十三矣/询之乡里/咸云数百岁人/话周齐间事/历历如眼见/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弱冠,古代指男子20岁时行冠礼,以示成年,但因没达到壮年,所以叫“弱冠”。 B.百家,指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有儒、法、道、墨、农、名、纵横等派别。 C.谏议大夫,古代官职,专掌议论,唐代谏官有权力驳回明显不合理的诏书。 - 22 - D.牲牢,古代特指供祭祀用的牲畜,一般包括猪、羊、鸡,因此又称“三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思邈有才气,学富五车。他年轻时就擅长谈论老子、庄子以及诸子百家的学说,并且喜爱佛经。洛州总管为之惊叹。 B.孙思邈善总结,精通医理。比如,他对于名医治病的方法之一,归纳为胆大心细,考虑周密,行动要方正无私。 C.孙思邈好隐逸,淡泊功名。他先是隐居在太白山,后来拒绝了多位皇帝授予的官职或爵位,没有为官的志向。 D.孙思邈寿命长,见闻广博。魏徵等人编写齐、梁、陈、周、隋五个朝代史书时,多次咨询孙思邈,孙思邈解说得很清楚。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适小难为用也。 (2)及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年已老,而听视聪瞭,将授以爵位,固辞不受。 【答案】 10.B 11. D(三牲是猪、牛、羊) 12. C(“没有为官的志向”说法绝对。原文中孙思邈说:“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吾方助之以济人。”) 13.(1)这是神童啊,只是遗憾他本领太大,遇到小处就难以施展作为.(记分点:判断句,“但”“恨”“用”,句意1分) (2)等到太宗登上帝位,征召他到京城,他已经老了,但耳聪目明,太宗要授给他爵位,他坚决推辞没有接受。(记分点:补主语,“诣”“听视聪瞭”“固辞”,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孙思邈,京兆府华原县人.他七岁入学,一天能诵读一千多字的文章.20岁时,就擅长谈论老子、庄子以及诸子百家的学说,并且喜爱佛经.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到他后赞叹说:“这是神童啊,只是遗憾他本领太大,遇到小处就难以施展作为.”北周宣帝时,由于王室经常发生变故,他就隐居到太白山中.隋文帝辅佐北周朝政时,征聘他担任国子博士,他推说生病没有出任.曾经对他的好友说:“五十年后,会出圣人,那时我将帮助他济世安民.”等到太宗登上帝位,征召他到京城,他已经老了,但耳聪目明,要授给他爵位,他坚决推辞没有接受.显庆四年,高宗李治召见他,授予他谏议大夫官职,又坚决谢绝.高宗上元元年,孙思邈因病请求回乡,高宗特地赐给他骏马,安排他住进鄱阳公主封地的庄园别墅.当时的著名诗人学者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人,按照孝敬老师的礼仪侍奉他.卢照邻有文章说:“孙思邈思想贯通古今,学术穷尽天文、历法、占卜.他阐述世界万物永恒不变之根本的高超见解,就是古代的庄子;研究精深的学问专心致志,就是当今中国的维摩诘圣僧.”卢照邻患有痛苦难治的疾病,医治不好,就问孙思邈:“高明的医生治好人的疾病,他凭的是什么?”孙思邈说:“ - 22 - 我听说会谈自然规律的,一定要用人情事理作为依据;会谈人情事理的,也要以自然法则为根本.大自然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水火木金土五种元素,冷热交替,就是它循环运行的规律,平和就下雨,激奋就刮风,凝滞就结霜落雪,扩展就出彩虹,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正常现象.人有上下四肢、脾肺肾肝心五脏,起床睡觉,呼气吸气,精神元气时衰时旺,通畅就生气血,显现就是神色,振动就有声音,这些就是人的正常现象.从显露的表象,看隐蔽的实质,这是研究自然和人体的共同方法.一旦阴阳失调,地气升腾就发烧,天气阻隔就发冷,充塞就长疱疖,匮乏就生脓疮,奔跑就会喘息困乏,干渴就会焦黄枯燥,症状显露在面容,病情改变着形貌,如此类推自然现象也是这样.对于人体疾病,高明的医生用药物疏通,用针灸治疗.对于自然灾变,国君人臣用最高尚的道德理顺天意民心,用最大的努力解决具体问题,那么人体疾病有的可以治好,自然灾害有的可以消除.”他又说:“治病胆要大,心要细,考虑要周密,行动要方正无私.”孙思邈自己讲他出生于隋文帝开皇辛酉年,到今年九十三岁了,有人问他的乡亲,都说他是几百岁的人,他谈起北周、南齐年间的往事,分明如同亲眼所见,以此验证,他不止一百岁了.当初,魏征等人按照太宗的指示编纂南齐、南梁、南陈、北周、隋朝的历史,担心遗漏,多次询问他,孙思邈口述起来,宛如亲眼看见.孙思邈于高宗永淳元年去世.遗嘱要求从简安葬,不要陪葬器物,不用羊牛猪等祭祀牲畜.死后一个多月,脸色外貌没有变化,抬起遗体入棺,轻得好像只是拿着空空的衣服,人们为之惊异.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念奴娇 (宋)姜夔 闹红①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②,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③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注释]①闹红:指盛开的荷花。②三十六陂:指很多水塘。③菰、蒲:都是水草。 14、本词上阕主要描述荷花,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闹红一舸”化静为动,写出了词人驶入陂塘时盛开的荷花随之晃动、显得很热闹的情形。 B、“水佩风裳无数”此句兼用比喻和拟人,写荷花以水为佩玉,以风为衣裳,写出了荷花的清馨幽逸,秀美高洁。 C、“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景中含情,写凉风吹来,荷花像酒意消退时的美人的红脸,又吹来一阵密雨,蕴含了词人借酒浇愁、放浪形骸的心境。 D、“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运用通感,写荷花倩影娉婷,嫣然含笑,吐出如优美诗句一般的幽幽冷香。 15、 词学大家唐圭璋评价说,此词“下片笔笔转换,一往情深”。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C (C项“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是说凉风吹来,鲜艳的荷花像美人玉脸带着酒意消退时的残红,烘托荷花的清新高洁,为下文的“冷香”铺垫。整个上阕都是描写荷花,写出荷花清馨幽逸、高洁美艳的特点。) 15、参考答案: ①下阙词人一开始说日暮时分,只见那车盖般亭亭玉立的绿荷,就像那等候情人的凌波仙子,情人未见而不忍离去。实际上是写自己十分留恋。(1分) ②词人接着担心西风起时,舞衣般的叶子经不住秋寒的萧瑟而容易凋残,更为那无情的秋风将把南浦变成一片萧条而忧愁,表现了对荷花的关爱。(1分) ③词人不得不离去,却反过来说高高柳树垂下绿阴,吹波吐浪肥大的老鱼,都要挽留他住在荷花中间。(1分) ④词人终于归去,却又回忆往昔,说田田荷叶间、沙堤旁边是我好多次的归路。(1分) ⑤总之,词人层层铺叙渲染,转换角度,反复写自己对荷花的留恋,可谓“笔笔转换,一往情深”。(2分。点出铺叙渲染、转换角度或其中一个给1分,点出情感1分) - 22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一个人不坚持努力肯定是不会成功的。《劝学》中的两句“ , ”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2) 《诗经·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句子是“ , ”。 (3) 《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通过“ ”和“ ”两句的比较,写出了同学者和自己在衣服方面的差别,表现了自己求学时的艰苦条件。 【答案】 (1)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2)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3) 同舍生皆被绮绣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纳入其________全球影响力的第11版(2019年推出)全球医学纲要。 ①中医治病常用中药,中药讲究“气”。这个“气”是个多义词,常特指“药性”,我们的先祖用寒、热、温、凉来诊释药的特性,是为“四气”。中医还有“补脏气”之说。②这个“补”是调理,增强的意思,“气”则指生理功能,“补脏气”即指用药物来调理和增强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③《神农本草经》中把药分为上、中、下三品,并说:“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下药治病。”所谓“养命”“养性”,都突出了中药________人体的功效,这也是许多人信奉中药的原因之一。④中药的这种特性,被一一体现在每一味药中,因为这种特性对治疗疾病十分重要。对于寒病就要用热性药,对于热病就要用寒性药,这里药性与病性是相逆的,这也是药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________,如果“以热益热,以寒增寒”,就会导致“精气内伤,不见于外”,这是治疗上的________。由此可见,(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具有 调教 若非如此 刮骨疗毒 B.拥有 调养 若非如此 刮骨疗毒 C.具有 调养 反之 助纣为虐 D.拥有 调教 反之 助纣为虐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用来治病的药的“四气”,是多么重要。 B.多么重要啊!运用药的四气来治病。 C.运用药的“四气”来治病,是多么重要。 D.何其重要呀,用来治病的药的“四气”。 19.文中划横线的四个句子,有一句有标点符号错误,有一句有语病,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20.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中国愿意帮助法国修复巴黎圣母院的三点原因,每点不超过20个字。(6分) - 22 - 巴黎圣母院大火发生后,法国总统马克龙向国际社会寻求帮助,以恢复重建巴黎圣母院。据法国方面介绍,中国是第一个与法国就修复巴黎圣母院达成政府间协议的国家。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古建筑物众多,这种以木质结构为主的建筑在中国实在是太多了,中国专家积累了丰富的保护修复经验。事实上,中国在文物保护修复方面帮助了很多国家,如東埔寨吴哥古迹、乌兹别克斯坦希瓦古城等。中法两国此前有多方面的文化交流,“中法文化交流之春”于2006年正式创立,稳步促进了两国文化的交流和互动。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表示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21.请为下面的漫画拟定一个标题(5个字以内,不得以“无题”为标题),并写出这组漫画的寓意(30字以内)。(5分) 【参考答案】 17.C “具有”,有(多用于抽象事物);“拥有”,领有,具有(大量的土地、人口、财产等),多用于具体事物。从语境“影响力”看,此处用来形容抽象事物,选择“具有”。“调教”,调理教导(多指儿童),照料训练(牲畜等);“调养”,调节饮食起居,必要时服用药物,使身体恢复健康。从语境“中药……人体的功效”来看,此处应选择“调养”。“若非如此”,如果不是这样;“反之”,与此相反,反过来说或反过来做。从语境寒病用热性药、热病用寒性药与“如果‘以热益热’……”可知这两句内容相反,应选用“反之”。“刮骨疗毒”,比喻为了根除宿弊,不惧风险,不惜代价;“助纣为虐”,比喻粑助环人坏事。从语境“‘以热益热,以寒增寒’,就会导致‘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来看,这里指如果药性与病性一样的话就会加重病情,故选“助纣为虐”。 18. C 要补写的语句位于语段结尾,由“由此可见”可知,要补写的语句是对上文的总结。从语段内容来看,该语段主要谈的是中药运用“四气”来治疗疾病,要补写的语句总结的应是“四气”对治病的重要性,陈述对象是“治病”。结合四个选项,A、D两项的陈述对象是“四气”,应排除。B项与C项句式不同,B项是倒装句、感叹句,强调“多么重要啊”;C项是陈述句。语段是说明性文字,且该句是结论句,应用普通陈述句。 19. B ②将“调理”“增强”间的“逗号”改为“顿号”。④去掉“被”字。 【解析】考生在解答该题时,首先依据题干要求在4个句子中找出有误的句子,然后进行判断。第②句中“‘补’是调理,增强的意思”,表示词语的并列,般用顿号,故将此处“逗号”改为“顿号”。第④句中“被一一体现在每一味药中”滥用介词“被”,应删去。 20.①中法有着稳定的文化交流传统;②中国专家积累了丰富的保护修复经验; ③中国长期积极帮助他国保护修复古迹;④为践行我国文化交流理念。(其中①②点必答,③④点选答,答对3点记6分) 21.(1)标题:《错位》《咄咄怪事》《如此教育》(能符合漫画的整体内容即可,总分2分) (2 - 22 - )寓意:讽刺违背规律、只重智育而忽视做人的功利主义教育现象。(合乎要求,意思对即可给分,总分3分) 【解析】本题考核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要求分析漫画拟题并分析寓意,分析时注意抓住漫画的夸张手法和讽戒意义。此题重点抓住中学阶段和大学阶段的身体和头部的分离,然后是漫画下面的几个阶段和所学的课本内容的错误,如“幼儿阶段”学习的是小学的东西,而到大学阶段又重新学习做人,由此分析寓意和拟题即可。 - 2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