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9届黑龙江省大庆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2017-10)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黑龙江省大庆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2017-10)

大庆一中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共 75 分)‎ ‎ ‎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近日,南京大屠杀核案资料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的姊妹篇,“世界记忆工程”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 1993 年倡议发起的以保护文献避免被集体性遗忘、 被忽视、被蓄意破坏的项目。其宗旨在于,让全世界所有人可以无障碍地接触到这些档案或文件,从而 使人类的记忆更加完整。‎ 文字的遗产反映了语言、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它是世界及其记忆的镜象。但是,这种记忆是脆弱 的。每天都有一些世界文献遗产永远消失。在和平年代,我们设法保存所有重要的东西,不惜花费超出 想象的人力和物力编制应当被保护的建筑、城区、景点名录。从卷帙浩繁的档案文献中,加以甄别、筛 选。正是在这种因素下,联合国“世界记忆名录”应运而生。‎ 然而,在“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的同时,“慰安妇档案”却意外落选。事实上,纵观整个联合国 “世界记忆名录”,其中对于人类惨痛历史“讳莫如深”。‎ 在现有的 346 项纪录中,直接涉及人类历史惨痛记忆的仅有 7 项。那么,为什么联合国“世界记忆 名录”里鲜有惨痛史呢?‎ ‎1993 年“世界记忆工程”在波兰普乌图斯克召开的首届会议达成共识,确定了“世界的记忆”馆 藏的标准。我们从“世界记忆工程”的具体评选标准中,可以看出其取向主要偏向艺术史类文献、国家 历史档案、图书馆馆藏等。所以,名录上既有《格林童话》、《贝多芬交响曲》,也有《古兰经》手稿、‎ ‎《清代大金榜》。这些经典文学作品和珍贵历史档案材料构成了“世界记忆”的主体。 而那些着重刻画人类苦难史的档案之所以少之又少,是因为它们或是战火纷飞中遭到损毁,遭到施 暴者刻意的破坏,或是天灾人祸中散佚在世界各个角落。 事实上,有幸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那些惨痛史,也受到了“涉案”国家的刻意阻挠,经历过相 当坎坷的抗争过程。例如在“南京大屠杀”申报过程中,日本多次提出抗议,并以影响中日关系为借口, 反复要求中国撤回申报。‎ 早在 2014 年 6 月,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管义伟就曾公开要求中方撤回申请;就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 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为“世界记忆”目录后,日本外务省随即强烈批评称,对南京大屠杀史料成功申 遗表示“遗憾”,并认为联合国相关机构缺乏公平性。此外,日媒报道称日本政府计划冻结给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的“资助”。‎ 身为战争的发动国,纳粹造成的惨剧使得德国人注定长久地活在希特勒的阴影下。而 1970 年,德国 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划时代的一跪,为德国战后历史上写下了极其重要的一章。 “华沙之跪”也成为联邦政府与东欧重归于好之路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相比之下,二战之于日本,则由于广岛的创伤而兼有了受害者的形象,这使对真相的蒙蔽成为可能,‎ ‎ 历史的原貌也变得模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二战让普通人想起的仍然是广岛、长崎,而不是南京。‎ 时至今日,经历过大屠杀的幸存者所剩无几,有关这场浩劫的记忆方式将发生变化。自传性质的回 忆将绝迹,我们只能依靠诸如战争遗物、遗迹和纪念碑等物。由此传播和输入的知识绝对称不上是不言 而喻的事实,因为它有别于一个亲历者所回忆的过去。‎ ‎1.下列各项不属于“世界记忆名录”中少见惨痛史的原因的一项是( ) A.“世界记忆工程”的评选标准主要偏向艺术史类文献、国家历史档案、图书馆馆藏等。 B.经历过大屠杀的幸存者所剩无几,有关这场浩劫的记忆方式将发生变化,自传性质的回忆将绝迹。 C.“涉案”国家的刻意阻挠,加大了惨痛史被选入“世界记忆名录”的难度。 D.着重刻画人类苦难史的档案或因某些原因而遭到损毁、破坏,或因天灾人祸而散佚。‎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档案文献,需要经过公正的甄别、筛选,所以,在“世界记忆名录”中,直 接涉及人类历史惨痛记忆的仅有 7 项。 B.文字的遗产是世界及其记忆的镜象,然而这种记忆是脆弱的,每天都有一些世界文献遗产永远消失。 C.倡议发起“世界记忆工程”是为了避免文献被集体性遗忘、忽视或被蓄意破坏,让世人可以无障碍地 接触到这些档案或文件。 D.由战争遗物、遗迹和纪念碑等物传播和输入的知识并非不言而喻的亊实,无法代替战争亲历者的回忆。‎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南京大屠杀”申报过程中,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管义伟曾公开要求中方撤回申请,认为联合国相关 机构缺乏公平性。 B.德国在二战之后勇于承认错误,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划时代的一跪使联邦 政府与东欧重归于好。 C.历史真相的蒙蔽和原貌的模糊使日本在二战中有了受害者的形象,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二战让普 通人想起的仍然是广岛、长崎,而不是南京。 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积极致力于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由它倡议发起的“世界记忆工程”,其馆藏标准早在首届会议中就已确定下来。‎ ‎ ‎ ‎ ‎ ‎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 ‎ ‎ ‎ ‎ ‎ ‎ ‎ ‎ ‎ ‎ ‎ ‎ ‎ 魔鬼心里的上帝 雨果 响起了高呼声: “都得救了!” 确实,都得救了,但老人除外。‎ 但谁也没有想到他,他本人多半也没有想到自己。 他在窗前呆了几分钟,若有所思,仿佛在给大火一点时间来决定去留。接着他便不慌不忙地、慢慢 吞吞地、高傲地跨过窗栏,头也不回地直立在梯子上,背靠梯级,面对深渊,背靠大火,像威严的幽灵 一样默默走下楼梯。梯上的人们赶紧下来,在场的人都不寒而栗,面对这个自天而降的人仿佛面对异象 一样,感到一种神圣的恐惧,纷纷后退。此时,侯爵正沉着地钻入眼前的黑暗。他们在后退,而他却在母亲已经攀着荆棘滚进沟里。她披头散发,身上被刺伤,流着鲜血。西穆尔丹和盖尚都在沟里,像 塔里的戈万一样束手无策。士兵们无能为力,绝望地围在他们身边。炙热难忍,但是谁也感觉不到。大 火还在继续,令人畏惧。人们看见在烧得通红的窗口有三个金发脑袋。拉杜对天挥挥拳头,仿佛在用眼 光寻找什么人,说道:“这叫行善吗,老天!”母亲跪着亲吻桥拱,一面呼喊道:“发发慈悲吧!”‎ 大火的劈啪声中夹杂着低沉的爆裂声。图书室里书橱上的玻璃裂开了,哗啦啦地掉了下来。显然屋 架要坍了。谁都无能为力。再过一会儿,一切都将倒坍。大难临头。只听见孩子们在喊叫:妈妈!妈妈!‎ 人们恐慌万状。 突然间,在与孩子们相邻的另一扇窗口,在大火的朱红色底幕前,出现了一个高高的人影。‎ 所有的头都抬了起来,所有的目光都凝住了。一个男人站在楼上,站在图书室里,烈火之中。他的 身影在火焰中发黑,但是满头白发。人们认出这是德·朗德纳克侯爵。‎ 他消失了,不久后又出现。‎ 这位可怕的老人在窗口摆弄一个很长的梯子,这就是放在图书室里的救火梯。他去墙边找到梯子, 将它一直拖到窗前。他抓住长梯的一端,像竞技者一样灵巧自如地将它搭在窗栏边沿往外滑动,一直滑 到沟底。拉杜站在下面,惊喜万分,伸手接过梯子,紧紧抓住它,喊道:“共和国万岁!”‎ 侯爵回答说:“国王万岁!” 拉杜低声说:“你愿意怎么喊都行,胡说八道也可以,反正你就是仁慈的天主。”‎ 梯子放好了。燃烧的大厅和地面建立了联系。二十个人跑了过来,拉杜一马当先,他们很快便从上 到下站到了梯子上,背靠着梯级,像是上下传递石头的泥瓦工。这是木梯上的人梯。拉杜站在梯头,挨 近窗口,面向大火。‎ 分散在欧五南地和斜坡上的军队惊喜交加,涌向高原、沟壑和塔顶平台。 侯爵再次消失,然后再次出现,手里抱着一个孩子。‎ 掌声雷动。 这孩子是侯爵随手抱起的,他是胖阿兰。‎ 胖阿兰喊道:“我怕。”‎ 侯爵将胖阿兰递给拉杜,拉杜又递给身后下方的士兵,士兵又递给另一位士兵。害怕地叫嚷的阿兰 就这样被传递下来,一直传到梯房,与此同时,侯爵又消失了一会儿,然后将勒内·让抱到窗前,勒内·让 又哭又闹,当他从侯爵手中转到拉杜手中时,他还踢打拉杜。‎ 侯爵又返回满屋是火的图书室。若尔热特一个人呆在那里,他朝她走过去。她微笑。这个铁石心肠 的人感到眼睛湿润,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 “若尔热特。”她说。‎ 他将她抱在怀中,她仍然微笑。当他把孩子交给拉杜时,他那如此高傲、如此隐秘的心灵竟被天真 无邪的孩子迷住了,他亲吻了她。‎ ‎“这是小姑娘!”士兵们说。若尔热特便在一片欢呼声中被一双双胳膊传下来,直到地面。人们在 鼓掌、跺脚,老兵们在抽泣。她对他们微笑。 母亲站在梯子下面,气喘嘘嘘、懵懵懂懂,面对意外的惊喜如痴如醉,因为她从地狱跃进了天堂。‎ 过度的快乐会损伤心灵。她伸开双臂,先抱住胖阿兰,再抱住勒内·让,最后拖住若尔热特,她狂热地 亲吻他们,接着便大笑起来,晕倒在地。‎ 靠近。他那大理石一般苍白的面容上没有一丝皱痕,幽灵般的眼神里没有一丝闪光。人们在黑暗里惊恐 ‎ 地盯着他。他每走近一步,就似乎又高大一分,梯子在他死亡的脚步下颤抖,发出响声,仿佛是骑士的 石像再次进入坟墓。‎ 当侯爵走下最后一个梯级,踩上地面时,一只手抓住了他的衣领。他转过身来。 “我逮捕你。”西穆尔丹说。‎ ‎“我同意。”朗德纳克说。‎ ‎【注】本文选自雨果的长篇小说《九三年》,有删节。《九三年》创作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小说围 绕封建势力旺岱叛军首领朗德纳克、资产阶级革命代表西穆尔丹等人物,生动地展现了资产阶级和封建 势力生死斗争的历史画卷。‎ ‎ ‎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当朗德纳克把梯子滑到沟底时,拉杜呼喊“共和国万岁”,侯爵回答“国王万岁”,拉杜的回应却 低声无力。这表明拉杜已屈服于朗德纳克的威势,赞同他的立场。 B.小说以朗德纳克侯爵挽救了三个孩子的性命,自己却被西穆尔丹逮捕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 情理之中,小说戛然而止式的结尾,引起读者对战争和人性的思考。 C.“他在窗前呆了几分钟,若有所思。”众人都得救后,朗德纳克思绪复杂,有成功救人后的如释重 负,有对死亡的恐惧和未来的担忧,有束手就擒抑或葬身火海殉道的抉择。 D.当三个孩子被困火海之时,“母亲”全然不顾自身伤势,撕心裂肺地呼救;当孩子得救后,因过度 兴奋晕倒在地。这表现小说最为重要的题旨——歌颂母爱的伟大。‎ ‎ ‎ ‎ ‎ ‎5.“细微之处见精神。”这篇小说的描写颇为细腻,请从场景描写、人物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中任选两 个方面举例分析。(5 分)‎ ‎ ‎ ‎ ‎ ‎ ‎ ‎ ‎ ‎6.本节选部分以“魔鬼心里的上帝”为标题颇有深意,请结合文本和创作背景探究其内涵和作用。(6 分)‎ ‎ ‎ ‎ ‎ ‎ ‎ ‎ ‎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传承一杯最美中国茶 毛予菲 鲍丽丽,安徽九华山人,系 2010 年上海世博会“茶仙子”,中国茶文化推广大使,茗约茶仙子品牌 创始人。习茶十几年,鲍丽丽觉得,自己的生命轨迹始于九华山茶乡,“是偶然,也冥冥中注定”。15 岁那 年,她被选上山学习禅茶之道,老师太从紫砂壶里倒出清香的茶汤,那种味道她到现在还记得。只不过, 与茶结识,一般人从次之品到最好,而她第一次便在氤氲中喝了一泡上好的茶汤。“当时什么都不懂, 就觉得好喝、茶香。”‎ 受到这杯佛茶的滋养与启发,鲍丽丽一下便爱上了这“世上最美妙的艺术”。初进九华山,一群十 几岁的女孩颇有热情,欢笑声打破了寂静。但山中的时 ‎ 光缓慢单调,日复一日的礼佛学茶,很多小伙 伴都打起了退堂鼓。最后,偌大的庙庵只剩她一个人。‎ 受用至今的泡茶技艺练自于这段九华山的学艺。寒冬天气,小小的身子抱着重达十几斤的铁茶壶, 往口径只有硬币大小的暖瓶里注热水,专心练习“凤凰三点头”,一不留神热水倾洒溅出,周围积雪融 化了,就换一块地继续练习。反复苦练后,鲍丽丽终于能将满满一壶水,稳稳地注入暖水瓶。 “泡茶是五百次郑重其事地拿起,才能练就一次从容典雅地放下。”鲍丽丽说。 后来,鲍丽丽去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学外语专业,但仍没放下泡茶的爱好。她常常参加学校各种茶 推广活动,向中外宾客展现中国茶艺的魅力。“茶仙子”的美誉,则来自于 2010 年的上海世博会。那时, 她受邀出任世博会茶文化推广大使,在历时半年的盛会中,用中英文向全球宾客尽展博大精深的中国茶 文化。组委会授予她“茶仙子”的称号,并由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颁发。这一段经历,让大学毕业 不久的鲍丽丽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兴趣愈发浓厚。‎ 世博会结束后,鲍丽丽决心延续世博会的文化传播精神,一心想将茶文化事业落地。“在上海这个 国际大都市里,继续为茶事业奉献自己的热情和青春。”‎ 于是,那一年 10 月,高楼林立的上海出现了“茗约茶文化馆”,这是鲍丽丽传播茶文化的第一个道 场。“茗自几时醒六届,约从今后悟三生。从遇见到学习,再到真正从事,由个人喜好选择创业方向,‎ 我没多想。另一个原因是,我选了能为人们带来美好的事业。让世人觉得高雅得难以企及的茶文化,成 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也能收获喜悦。”‎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茶成了载体,茗约利用这一机遇,沿丝绸之路布点。如今在德国汉堡 有了第一家海外茶文化艺术中心,意大利米兰、英国伦敦也正在铺点。一路走来,她的商业规划很明确,‎ 未来将继续走规模化和产业化的路子——预计 5 年内开设 100 家茗约禅溪门店,20 家茗约海内外高端 门店。‎ 再往大了看,深耕茶文化事业,鲍丽丽的眼光不止于此。作为中国茶文化推广大使,她找到了传统 茶文化的创新点,与科技金融结合在一起。茗约创立 7 年来,和专业茶高校合作建立了国内第一个中国 茶基因样品库,又与上海自贸区共建茶叶交易所,借助资本力量更广泛地传播茶文化。‎ 为了能最好地将中国茶的发展脉络呈现给世界,探索茶叶全基因品种、总结中国茶制作技艺、传承 创新再传播茶学美学,鲍丽丽带着团队跑遍了 100 多座未被“人工驯服”的古树茶山,探究千年古茶树; 走访了数十位国家级非遗制茶传承人,听他们讲茶叶制作的故事;还深入钻研浩瀚的史籍,探求茶道精 髓的本质,重新梳理中国式的生活方式。 鲍丽丽回忆起曾经的探访历程,“一路艰辛,好在有那份最初的梦想,还有陪伴着梦想的古树茶香”。‎ ‎(选自 2017 年第 4 期《环球人物》,有删改)‎ ‎ ‎ ‎7.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茶仙子”鲍丽丽难忘 15 岁上山习茶的经历,第一次便喝到了上好的茶汤,由此非常看重“偶然” 在人生中的作用。‎ B.九华山的学艺生活非常艰苦,天气寒冷,茶壶相对较重,鲍丽丽克服了这些困难,反复苦练,最终 练就了受用至今的泡茶技艺。‎ C.鲍丽丽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就读期间,就经常参加学校各种茶推广活动,向中外宾客介绍中国茶艺。‎ ‎2010 年,她受邀出任世博会茶文化推广大使。 D.毕业后,鲍丽丽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创业方向,“茗约茶文化馆”是她传播茶文化的第一个道场。‎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 分) A.九华山学艺期间,很多小伙伴就是因为不愿意练习“凤凰三点头”而早早下山,鲍丽丽却坚持到了 最后。 B.作为茶文化推广大使,鲍丽丽有担当,有热情,致力于茶文化的传播,为茶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 力量。‎ C.鲍丽丽善于抓住机遇,带领茗约沿丝绸之路布点,在德国汉堡、意大利米兰、英国伦敦都早已布点 结束。‎ D.鲍丽丽的团队跑遍 100 多座古树茶山,走访数十位国家级非遗制茶传承人,钻研史籍,主要是为了 最好地将中国茶的发展脉络呈现给世界。‎ E.文中不止一次引用传主自己的话,在表达效果上,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丰富了文章内容,也让读 者对传主的思想情感有了更好的理解。‎ ‎9.鲍丽丽在传承茶文化方面的哪些做法值得人们借鉴?请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和分析。(5 分)‎ ‎ ‎ ‎ ‎ ‎ ‎ ‎ ‎ ‎ ‎ ‎ ‎ 二、古代诗文阅读(40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崔慰祖,字悦宗,清河东武城人也。父庆绪,永明中为梁州刺史。慰祖解褐奉朝请。父丧不食盐, 母曰:“汝既无兄弟,又未有子胤。毁不灭性,政当不进肴羞耳,如何绝盐?吾今亦不食矣。”慰祖不得 已,从之。父梁州之资,家财千万,散与宗族。漆器题为“日”字,“日”字之器流乎远近。料得父时 假贳文疏,谓族子纮曰:“彼有自当见还;彼无吾何言哉?”悉火焚之。‎ 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为始安王遥光抚军刑狱, 兼记室。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戏。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建武中,诏举士,从兄慧景举慰祖及 平原刘孝标并硕学。帝欲试以百里,慰祖辞不就。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尝于吏部省中宾友俱集, 各问慰祖地理中所不悉十余事,慰祖口吃,无华辞,而酬据精悉,一座称服之。朓叹曰:“假使班、马 复生,无以过此。”‎ 慰祖卖宅须四十五万,买者云:“宁有减不?”答曰:“诚异韩伯休①,何容二价?”买者又曰:“君 但卖四十六万,一万见与。” 慰祖曰:“岂是我心乎?”少与侍中江祀款交,及祀贵,常来候之,而慰 祖不往也。与丹阳丞刘沨素善,遥光据东府反,慰祖在城内。城未溃一日,沨谓之曰:“卿有老母,宜 出。”命门者出之。慰祖诣阙.自首,系尚方,病卒.。‎ 慰祖著《海岱志》,起太公迄西晋人物,为四十卷,半成。临卒,与从弟纬书云:“‎ 常欲更注迁、固 二史,采《史.》《汉.》所漏二百余事,在厨簏,可检写之,以存大意。《海岱志》良未周悉,可写数本,‎ 付护军诸从.事.人一通,及友人任昉、徐寅、刘洋、裴揆,令后世知吾微有素业也。”又令以棺亲土,不 须砖,勿设灵座。‎ 选自《南齐书》列传第三十三 ‎【注】①韩伯休,东汉人,因卖药三十多年从不接受还价而为世人所知。‎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B.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C.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D.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史》《汉》指《史记》《汉书》,都属于纪传体史书。在经史子集中属史部,而《全唐诗》《宋词选》 则属于集部。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左右各一,中间为通道。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 赴京都。 C.“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其他人的死亡 均称为“死”。 D.“从事”,官名。汉制,州刺史的辅佐官吏如别驾、主簿、功曹等均称从事史。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 官都自辟僚属,多称“从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崔慰祖出身官宦家庭,为人孝顺。他的父亲曾担任梁州刺史、奉朝请。父亲去世后他坚持不吃盐, 在母亲的劝说下他改变了这种做法。 B.崔慰祖家庭殷实富裕,仗义疏财。他的父亲在梁州有很多财产,崔慰祖分给了自己的族人;别人借 欠父亲的钱款,他不但不索回,还将人们的租借字据全部烧掉。 C.崔慰祖有才华,不善言辞却能服众。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的朋友曾经向崔慰祖询问有关地理 方面的问题,他的回答有理有据,令人折服。 D.崔慰祖在历史方面颇有研究,却著述未竟。他想对司马迁和班固的历史著作再作注释,因早逝未能 如愿,其《海岱志》也只完成了一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 分)‎ ‎ ‎ ‎(1)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戏。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5 分)‎ ‎ ‎ ‎ ‎ ‎ ‎ ‎(2)少与侍中江祀款交,及祀贵,常来候之,而慰祖不往也。(5 分)‎ ‎ ‎ ‎(3)课内翻译: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4-15 题。‎ A.“钟鼎”“山林”运用比喻修辞,分别喻指奢侈豪华的生活、隐居乡野的生活,这句诗指出富贵、隐 逸的生活都是梦幻。 B.“人间宠辱休惊”一句,劝导族弟辛祐之面对人间得失荣辱,无需心惊,体现了淡泊旷达的人生态度。 C.“酒杯秋吸露”一句,写了诗人在秋季用酒杯接取露水来饮用的情形,“吸露”形容一个人生活清贫。 D.下阕前两句回忆了往昔与族弟辛祐之小窗风雨、对床夜话的手足情谊,情真意切,清丽洒脱。 E.作者在下阕运用虚写、对偶、设问等多种手法,表达了离别时对弟弟祐之的深厚情意。‎ ‎15.这首送别词结尾三句写景抒情既柔美又不失洒脱豁达,极具辛词特色,请简要赏析。(6 分)‎ ‎ ‎ ‎ ‎ ‎ ‎ ‎ ‎ ‎ ‎ ‎ ‎ ‎ ‎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归去来兮辞》中,归隐后的陶渊明不仅有亲情欢娱、琴书雅趣;春天到来的时候,他还要享 受春耕之乐:“ , 。”‎ ‎(2)傍晚时分,一叶叶小渔船飘荡在鄱阳湖的水面上,船歌相互应和,悠长而辽远。此情此景正应了 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两句:“ , 。”‎ ‎(3)庄子在《逍遥游》中,借汤与棘的对话,连用两个比喻句来描述大鹏鸟形体庞大,这两个比喻句 是:“ , 。”‎ ‎ ‎ ‎ ‎ ‎ ‎ 第Ⅱ卷 (表达题,共 75 分)‎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①许多走红的络文章文辞并不精美,甚至不.通.文.墨.,言不达意,却因其观点与友的心理相契合而被 追捧。‎ ‎②每年的旅游旺季,均有多艘邮轮途经香港却过.门.不.入.,是因为香港没有一个可容纳巨大邮轮的码头。‎ ‎③“蚁族”品牌的创始人郑剑辉独.具.只.眼.,找准了市场切入点,将电子商务事业打理得风生水起,旗下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①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②。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注】①祐之:辛祐之,辛弃疾的族弟。②裁冰:比喻构思新颖精巧。‎ ‎14.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多所店铺单品月销售量过万。‎ ‎④清华大学教授赵家和几十年教书育人,捐赠毕生积蓄,帮助近 3000 名贫困学生完成了高中学业。这 位被人誉为“炭火教授”的优秀党员,其品其德,山.高.水.长.。‎ ‎⑤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入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他 总是感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 ‎⑥为倡导清廉风气,使干部职工都能洁.身.自.好.,该银行组织全体员工到反腐倡廉教育基地,接受预防职 务犯罪警示教育。‎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 A.《提案》建议在贫困地区推行十五年免费教育,以“十三五”期间普及三年高中教育为契机,把贫 困地区的学前教育统一纳入免费教育。 B.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认为,机器是人能力的延伸,只能按照程序重复运作, 但人能够不断进行改造和创新,这是机器永远无法做到的。 C.中国政府在优惠贷款和其他援助支持下,中国企业在中亚地区承揽了多个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一批经济合作项目已成功启动并在积极落实之中。 D.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利用自身经济和资源优势,大量挖走欠发达地区的名师,这种做法扰乱了不发达 地区的人才培养力度,扩大了区域之间教育差距。‎ ‎ ‎ ‎ ‎ ‎ ‎ ‎ ‎ ‎1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北海虽赊.:赊,远;‎ 晚有儿息.:息,子;‎ 审.容膝之易安:审,审视 B.彩.彻区明:彩,色彩;‎ 当.侍东宫:当,担任 终鲜.兄弟:鲜,没有;‎ C.责臣逋.慢:逋,逃脱;‎ D.舸舰弥津.:津,渡口;‎ 不矜.名节:矜,同情;‎ 庶.刘侥幸:庶,或许;‎ 但以刘日薄.西山:薄,迫近 岂敢盘.桓.:盘桓,犹豫不决的样子 ‎ ‎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 超过 15 个字。(6 分)‎ 盐是我们日常烹饪时必不可少的调味品,① ,而且对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 作用。大家普遍认为,② ,但事实并非如此。其实凡是叫钠的都是盐,一些吃起来并不 是很咸的食物,因为钠含量高,含盐量也很高。③ ,食用这类食物后,会导致“本以为 没有摄入过多盐,但其实已经摄入过量”的情况发生。‎ ‎ ‎ ‎ ‎ ‎ ‎ 四、作文(60 分)‎ ‎21.阅读下面的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夜 宗白华 一时间/觉得我的微躯/是一颗小星/莹然万里星/随着星流。 一会儿/又觉得我的心/是一张明镜/宇宙的万星/在里面烁着。‎ 要求:根据诗歌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年级月考试题答案 ‎1.B(B 项只是针对“南京大屠杀”来说)‎ ‎2.A(强加因果,“惨痛记忆”“只有 7 项”的原因并非“甄别”“筛选”,且筛选过程“公正”说法不妥。)‎ ‎3.D(A“认为联合国相关机构缺乏公平性”‎ 是日本外务省。且不是在申报过程中,而是正式列入后 B 只是“联邦政府与东欧重归于好之路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C“历史真相的蒙蔽和原貌的模糊使 日本在二战中有了受害者的形象”因果倒置。)‎ ‎4.B(A 项,“表明拉杜已屈服于朗德纳克的威势,赞同他的立场”不正确,不是被威势屈服,更不会赞 同其立场,是对朗德纳克仁爱救人的敬意和赞许;C 项,朗德纳克镇定,威严, “有对死亡的恐惧和未 来的担忧”与人物性格不符,与他具体的表现相左。D 项,对母爱的歌颂不是本文所要着力展现的主旨。)‎ ‎5.①场景描写:“大火的劈啪声中夹杂着低沉的爆裂声。图书室里书橱上的玻璃裂开了,哗啦啦地掉了 下来。显然屋架要坍了。谁都无能为力。再过一会儿,一切都将倒坍。大难临头。”对火场的细致描写, 为故事的发生提供特殊背景,营造了紧张气氛,为小说主人公的出场作铺垫。‎ ‎②人物动作描写:“他去墙边找到梯子,将它一直拖到窗前。他抓住长梯的一端,像竞技者一样灵巧自 如地将它搭在窗栏边沿往外滑动,一直滑到沟底。”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迅速娴熟,突出了朗德纳克沉 着冷静的性格和临危不乱的精神品质。‎ ‎③人物神态描写:“此时,侯爵正沉着地钻入眼前的黑暗。他们在后退,而他 却在靠近。他那大理石一 般苍白的面容上没有一丝皱痕,幽灵般的眼神里没有一丝闪光。”运用比喻手法描写人物神态,既体现 了朗德纳克侯爵的坚毅和威严,也歌颂了无情战火中人性的伟大。‎ ‎(评分要点:举例得当1分,分析能突出作用1分;答对两种描写手法,给5分。)‎ ‎6.“魔鬼”意味着人性中的凶残、邪恶和冷酷,“上帝”则预示着善良、正直和仁爱。(阐释关键词的含义,‎ ‎2分)小说中的朗德纳克是旺岱叛军首领,自觉维护腐朽没落的封建势力,对资产阶级革命而言有“魔鬼” 的一面,但在连绵的 战火中,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遭到威胁时,却能跨越心里的藩篱,挺身而出, 救人于火海中,闪耀着善良、正直和仁爱的光辉,说明这个魔鬼心里也有上帝。(结合文本和背景解析 标题内涵,2分)节选部分写的主要人物就是朗德纳克,重点表现的是他“上帝”的一面,所以,以“魔鬼 心里的上帝”为题,是对本节选部分的最贴切概括,彰显了歌颂人性善良和人道主义思想的主题。(揭示 标题的作用,2分)(大意对即可)‎ ‎7.A(“非常看重‘偶然’在人生中的作用”无中生有。)‎ ‎8.B、E(A 项“就是因为”表述绝对。C 项“早已布点结束”错。D 项并非“主要”,另外,对目的的表述 不全面。)‎ ‎9.①遵从兴趣,苦练茶艺。坚持学习“凤凰三点头”。②利用机遇,明确规划。布点于丝绸之路,走规 ‎‎ 模化和产业化之路。③进行创新,利用外力。将茶文化与科技和金融相结合。④实地考察,深入钻 研。考察茶山,走访传承人,钻研史籍。(3 点即可满分。)‎ ‎10.B ‎11.C(死就是指古代平民的死亡,而非泛指所有人的死亡。例:“士”的死称为不禄)‎ ‎12.A(“他的父亲曾担任梁州刺史、奉朝请”,应为“他的父亲曾担任梁州刺史”,担任奉朝请的是崔慰 祖。张冠李戴)‎ ‎13. (1) 萧遥光喜欢下棋,多次召崔慰祖来对弈。崔慰祖总是推辞说下得不好(或棋艺差),不是初一、 十五就不来拜见。(“数”“拙”“朔望”各 1 分,句意 2 分)‎ ‎(2)(崔慰祖)年轻时和侍中江祀是交情很深的朋友,等到江祀显贵了,常来问候他,但崔慰祖不去他 那里。(“款交”“贵”“候”各1分,句意2分)‎ ‎(3)答案:至于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境界的人,他们还凭借什么 呢?(采分点:正,本性;辩,通“变”变化;恶,何,什么;待,凭借。每点 1 分,句意 1 分)‎ ‎【附译文】 崔慰祖,字悦宗,是清河郡东武城人。父亲崔庆绪,永明年间担任梁州刺史。崔慰祖脱去布衣做官 担任奉朝请。父亲亡故后他不再吃盐,母亲说:“你既没有兄弟,也没有子女。遇大丧不灭孝的本性, 只是不应进食美味佳肴罢了,怎能断绝吃盐呢?我现在也不吃盐了。”崔慰祖不得已而听从了母亲的劝 告。崔慰祖的父亲在梁州的资产家财有千万,他都散发给同宗的族人。家具器物都用漆写上“日”字,这 种有“日”字的器具,流散到远近各地。崔慰祖整理了父亲有关的租借文书凭证,对族侄崔纮说:“那些 人有了钱,自然会将借去的归还我;他们如果没有,我说什么呢?”于是便将人们的租借字据全都烧掉。 崔慰祖爱好学习,收藏书籍达到万卷。邻居中有爱学习的青年都相随着来向他借书,每天借书达到 几十卷,崔慰祖都亲自取出给他们,从来没有推托过。崔慰祖担任始安王萧遥光的抚军刑狱,兼记室。‎ 萧遥光喜欢下棋,多次召崔慰祖来对弈。崔慰祖总是推辞说下得不好,不是初一、十五就不来拜见。建 武年间,诏令各地举荐才士,崔慰祖的堂兄崔慧景推荐崔慰祖和平原郡刘孝标同为饱学之士。齐明帝想 让他管理一个方圆百里的小地方,以测试他的才能,崔慰祖推辞不就职。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曾 在吏部省中聚集很多宾客好友,每人都向崔慰祖询问十几件地理方面不熟悉的事,崔慰祖口吃,语言不 华美,但回答得有根有据具体而且精准,满座宾客都称赞而且心服口服。谢朓赞叹说:“假如班固、司马迁再生,也不能超过他。”‎ 崔慰祖出卖自己的住宅,要价四十五万,买的人说:“能否减点价?”崔慰祖说:“确实不同于韩伯 休,怎么容许有两种价格?”买的人又说:“你只管标价四十六万,一万钱是送给你的。”崔慰祖说:“这 难道是我的心愿吗?”崔慰祖年轻时和侍中江祀是交情很深的朋友,等到江祀显贵了,常来问候他,但 崔慰祖不去他那里。崔慰祖和丹阳县丞刘沨一向要好,萧遥光占据东府造反时,崔慰祖正在城内。在城 池还没有被攻下的一天,刘沨对崔慰祖说:“‎ 你家中有老母亲,应当赶快出城去。”于是命守门人放他出 去,崔慰祖(出城后)就去朝廷自首,被囚禁在尚方,病死。‎ 崔慰祖著有《海岱志》,记载了从太公时起到西晋时止的人物,写到四十卷,完成了一半。临死时, 写信给堂弟崔纬说:“常想再注释司马迁、班固两人的历史著作,已搜集到《史记》《汉书》遗漏未载的 二百多件事,放在橱柜竹箱中,你可以整理好写出来,以保存它的大意。《海岱志》确实不够完善详细, 你可抄写几本,交给护军各位从事每人一本,也给朋友任防、徐寅、刘洋、裴揆等,让后世的人知道我 稍微有些清高的事业。”又嘱咐让棺材直接靠近黄土,不必用砖砌,不要摆设灵位。‎ ‎14.AC[A.“运用比喻”“喻指”有误,两处是运用借代的修辞。C.“吸露”形容一个人志向高洁。‎ ‎15.末二句写景,将晚山比作翠眉,将秋水比作明镜(1 分),写出了晚山的秀美青翠,秋水的清澈明净 ‎(1 分),体现出景色细腻、柔美的特点(1 分);虽是送别词,但不做悲戚忧伤之态(1 分),而是 想送别后,族弟一路有秀美山水相伴,来消解旅途的孤寂(1 分),写得洒脱、豁达(1 分)。‎ ‎16. (1)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2)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3)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1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①不通文墨:指人文化水平不高 或识字不多。本句中用来指文章,使用对象错误。②过门不入:路过家门却不进去。形容恪尽职守,公 而忘私。本句用于邮轮途经香港,望文生义,使用错误。③“独具只眼”: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形容 眼光敏锐,能看到别人不易发现的事物,见解高超。本句使用正确。④山高水长: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 誉像山和水一样永久留传。后 比喻恩德、情意深厚。本句使用正确。⑤遇人不淑:指女子嫁了一个品 质不好的丈夫。后泛指结交了不正派的人。⑥洁身自好:指保持自身纯洁,不去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 是非,只顾自己好,不关心公众的利益。本句使用正确。18.【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 项,成分残缺,“纳入”后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在句末加上“的范围”。‎ C 项,中途易辙,前面主语是“中国政府”,句子没结束,后面主语就变成“中国企业”,应将“在”放到句 首。D 项,搭配不当,将“力度”改为“秩序”。‎ ‎19.D ‎20.①它不仅能使食物味道更加鲜美;②不吃太咸的食物不会摄入过量的盐;③生活中有很多食 物的 含钠量较高。(每条 2 分)‎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注意整体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注意句间关系。‎ ‎21.作文 60 分 这首小诗标题为“夜”,记录了静夜里的“我”仰望星空的瞬间感触,表达了诗人对个人与宇宙、‎ 肉身和心灵关系的静观审视。一方面,个人的微躯,只是星流的微光,个体恰似大海中的水滴;而另一 方面,个人的心湖,也能投影出宇宙的森然秩序,万星的璀璨光芒。“我”渺小平凡,宛如一颗小星, “随着星流”一起装点着浩瀚的天宇,但“我”又不渺小,因为“我的心”仿佛一张明镜,投影着宇宙 万星的姿容;“我”又不平凡,因为“我”的生命由于万星的灿然而澄明亮丽,在流动中充实生命的意 义。 立意角度:1‎ ‎、无需自卑,卑微的个体可以点缀广阔的宇宙;2.不可狂妄,卑微的个体只有融入广大的 世界才能莹然不灭;3.人既要看到自己的渺小之处,也要看到自己的不平凡之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