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课时跟踪训练(4)第一单元综合检测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踱步(dù) 纤细(xiān) 峭楞楞(léng) 蓊蓊郁郁(wěng) B.嘶叫(sī) 夹袄(ǎo) 潭柘寺(zhè) 揠苗助长(yàn) C.涸辙(zhé) 蕈菌(sùn) 廿四桥(niàn) 急不暇择(xiá) D.漪澜(yī) 深邃(suì) 黝黑(yǒu) 参差斑驳(cī)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苦涩 屋檐 萧索 敛裾 B.幽远 混钝 落寞 房檩 C.琦郁 细腻 凋谢 颓废 D.乍看 淅沥 赏玩 干躁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通讯行业的日渐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在很大程度上 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B.许多网友在微博中表示,他们在《小麦进城》中感悟到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普通人的 深刻影响,体味到了通过诚实劳动实现过上幸福生活的“中国梦”的喜悦。 C.将于 12 月份推出的“市民卡”,除了包含现行“社保卡”所具有的医疗、养老等保险功能 外,还可享受各类公共服务。 D.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要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 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4、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 管理者应该用年轻人熟悉的语气、方式去和他们进行平等的对话,不要颐指气使,更不要 无端指责。 ② 龙舟和足球一样,都是通过团队力量去取胜的运动。八月的“星乐会”就是想通过这种团 建来让球迷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三人成虎的力量。 ③ 由于发表网络歌曲的门槛很低,网友原创的歌曲都可以传到网络上去,这也造成了网络歌 曲创作的鱼目混珠。 ④ 武当金殿造型壮观,设计精巧,构建装配严密,里面的长明灯 600 年不摇不摆,从不熄灭,真 是匪夷所思。 ⑤ 每到图书馆开放的时间,来这里看书的人汗牛充栋,但是整个图书馆却鸦雀无声,大家都 沉浸在书香里。 ⑥ 在公务员面试的过程中,有些考生由于紧张发挥欠佳,也有一部分考生在面试时并不是很 紧张,可就是不在状态,导致面试成绩不好,甚至功败垂成。 A.①③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据史料记载,尧山、宣务山所在地是一个山川灵秀的风水宝地。尧山、宣务山虽然不高, 但在这广阔的华北大平原上突兀矗立,宏伟独秀。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传尧山为帝尧始封,是周太祖郭威和周世宗柴荣故里。 ①特别是它地灵人杰,诞生了无数英雄豪杰 ②构成一幅秀丽的图画 ③更有大量文人墨客为之吟诗作赋 ④山上是翠柏丛生、含风成响 ⑤西边有泜水在平原大地上忽隐忽现,蜿蜒流淌 ⑥山下的东边有泉水叮咚 A.④⑥⑤②①③ B.①③④⑥⑤② C.①③⑥②⑤④ D.④⑥②⑤③① 6、仿照示例,自选对象,另写一段话,要求意蕴丰厚,有文采。 示例: 栏。 倚栏。 倚栏远眺。 倚栏远眺,烟波江上使人愁。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8 个字。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人们依土地而生,自然的山山水水养育了我 们,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山坚毅不拔,沉静、博大、深厚;水 至柔至刚,屈曲有致,既可润物无声,又能摧枯拉朽。山的阳刚与水的阴柔相生相合,便是宇宙 无限的生机。当春风吹来的时候,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夏天来临的时候,人在自然 生命的苍翠中感到生命的蓬勃;秋景的宁静疏落.让人体会到收获过后的宁静和天高云淡的旷 远;而冬日的萧瑟空寂,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艰难和顽强。人在山川的变化中,找到了自己情绪 的寄托,获得精神的安顿。因此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海则意溢于海。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散文写作中,最有兴味的或许就是笔调了。笔调,是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现代散文中, 有一种甚为风行的笔调, 就是闲话笔调。胡适曾说:“白话散文很进步了……散文方面最可注 意的发展,乃是周作人等提倡的‘小品散文,。这一类的小品,用平淡的谈话,包藏着深刻的意 味;有时很像笨拙,其实却是滑稽。这一类作品的成功,就可彻底打破那 ‘美文不能用白话’ 的迷信了。”可见所谓闲话笔调就是谈话风格的,或者说用谈话方式来作文。 此种笔调经周作人、林语堂等人的提倡,便有了以性灵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之说。此 种谈话风格的小品文笔调,林语堂甚为醉心,并在许多文章中反复申说。 林语堂因甚为欣赏谈 话风格的行文,还力主扩充散文的篇幅,但要以此来挑战古文的简洁.就不足为训了。用谈话方 式来作文自然是很好的,但作文毕竟不完全等同于谈话。若是真将那种谈话过程记录下来,也 够拉杂, 更不用说话题的游移了。梁实秋先生力主行文的简练, 就要明智得多。呼应于周作 人的说法,林语堂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但又格外地张扬了幽默。幽默可为行文增 添风趣.但若过分大张旗鼓地提倡,则本身又可能成为一个幽默。 闲话笔调是散文中一种较为自然的言说方式。此种笔调是用说话来交流的,心中存有一 个交谈的对象, 如此即可展开交流。至于所谈的题目并未限制,照林语堂的说法,正是宇宙之 大、苍绳之微无所不谈。不过,作家的言说仍不离心灵或性情,因而所谈的题目也是有喜恶的。 但不妨假定读者那方面也有同好,如此即可达成沟通。此种笔调虽说有一种涵盖作用,但并不 碍于各人的谈论,并非千人一面,可各有面目。比如周作人的创作以闲适为主,从而讲求所谓生 活的艺术。但在退隐的心态下,也不无书斋生活的苦闷,于是于闲适中渗出一股苦味来。林语 堂虽说倾心幽默,倒也率意而谈,不无名士作风。至于以幽默见长的,或许要算梁实秋。但梁实 秋也是心存雅致,幽默只不过是用来抵斥种种不雅的,所谓相反相成是也。而老舍,为幽默而幽 默,则并不见佳。他显然是过于着重幽默了,并以之作为作文的主旨,却有可能落入油滑。其实, 幽默表现于文中,多是一种点缀,可为行文增添谐趣,但若要从头到尾地幽默下来,就往往吃力 不讨好。 因而即便同是闲话笔调,也可各有不同的,这才是真正的个人笔调。但个人应当以自我说 话,而自我又处于大我与小我之间,这就得把握其中的分寸。比如周作人将栽道与言志对立起 来,从而将写作完全地由载道转为言志,却又囿于个人的性情,所得就小了,因此小品文也就沦 为小摆设。其实,言志与栽道并非简单的对立关系。社会生活的特点就是形成了各种观念,也 可谓各有其道。文中若尽是栽道口吻,实则就是充当了各种观念的传声筒,这就在文中丧失了 自我。但若想将自我完全游离于各种观念之外,恐怕也不现实,正如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一样,各 种观念或道理对人也有一种约束作用。 郁达夫曾说:“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 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换言之,重个性,这才是现代意义 上的散文。若抹去个性,从而充当某种观念的传声筒,仍又是栽道之文了。 在散文中,笔调确 乎是个人的。而所谓的个人笔调,就是要在散文中形成独具个性的言说方式。 (选自吴永福《散文中的闲话笔调》,有改动) 1.下列关于“闲话笔调”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闲话笔调深受林语堂的喜爱,但他的文章过于拉杂,有话题游移的缺点,不及梁实秋先生的 行文简练。 B.闲话笔调以性灵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采用谈话的方式和读者进行心灵或性情等方面的交 流。 C.闲话笔调是现代散文创作中非常流行的,是由周作人、林语堂、胡适等作家提倡的一种创作 风格。 D.闲话笔调散文的言说方式比较自然,所写的都是身边平凡的小事,却包含着丰富的意蕴。 2.下列关于各个作家创作风格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作人以闲适为主,但在闲适中也带有书斋的苦闷。 B.林语堂追求幽默,率意而谈,体现出名士作风。 C.老舍为幽默而幽默,刻意为之,适得其反,有一股油滑之风。 D.梁实秋行文简练,文章雅致,用幽默来抵斥种种不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平淡的谈话方式来包藏深刻的意味是我国现代散文的一大特点,这是白话散文最重要的 进步。 B.—个作家是否成熟,关键是看他是否形成了真正的个人笔调,这种笔调的表现各有不同。 C.因为用谈话的方式来写,便没有古文那样简洁,所以闲话笔调的散文篇幅往往都很长。 D.文中如果都是载道口吻,就在文中丧失了自我,所以写作应该由载道转为言志,表现作者个 性。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荷汁 韩开春 ① 那年我去宏村,正是深秋季节,顺着黄山的皱褶一路前行,层林尽染,草黄枫红,间杂 粉墙黛瓦,古徽州果然气派非凡。到了村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泓碧水,一条小道笔直穿过湖 心,上面有座弯月般的石砌小桥名叫画桥。据说,当年李安在此拍摄《卧虎藏龙》,男主人公李 慕白就是从这座小桥上牵着他的白马走过的。 ② 但是,我的目光却被湖中那一大片枯萎的残荷吸引,脑海中瞬间浮现的竟是《红楼 梦》里林黛玉反对贾宝玉拔除破荷叶的理由:“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 残荷听雨声’。”恍惚间,我似乎看到了林妹妹那双对着残荷发痴的忧郁的眼睛。在那一刻, 我居然有了长留宏村的想法,要是能有机缘在湖边的书院住下,在有雨的夜晚,或是撺着一把 油纸伞,顺着石砌的湖堤漫行,或是隔着石雕的窗棂,卧听雨打残荷,该是多么惬意的享受啊。 ③ 其实,我有许多亲耳聆听雨打残荷的机会。我读初中的时候,学生宿舍的后面就有一 大片荷塘,每年莲藕起出之后,就再也没人去管它,任由满塘的荷叶自生自灭。然而我终究只是 个俗人,比不得林妹妹那样冰雪聪明,所以听雨打残荷的次数虽然不少,却从未听出过什么诗 意。 ④ 与枯萎破败的残荷相比,我更加喜欢夏日的新荷,光鲜洁净,绿意盎然,看上去就很 赏心悦目,勃发着无穷的生机。中午或是傍晚,会有一些或红或绿的蜻蜓、豆娘前来参观,它们 或许是被这荷塘满目的绿迷住了,绕着圈不停地飞,迟迟不肯离去,飞累了,就在新冒出的小荷 尖上歇歇脚;身上穿着黑黄条纹套衫的小青蛙,也从水里冒出头来,双腿一蹬,用它那著名的蛙 跳, 一下子便跃上了荷叶的表面,随之溅起的一串水滴,滴溜溜地汇聚到荷叶的中心,凝成一 颗又圆又亮的大水珠,映着太阳的光辉,像是一颗耀眼的明珠,它们或许是把这一张荷叶当成 了运动场,鼓着大腮帮咕咕呱呱不停地叫,呼朋引类;还有一些黑脊背的鱼,在荷叶撑起的太阳 伞下悠闲自在地游来游去,间或举起大尾巴,在平静的水面上使劲一击,发出“泼刺刺”的一 声响,溅起一朵大水花,旋即一头扎进水底,再也不见了。 ⑤ 这样的季节,最快乐的自然还是孩子。从第一朵荷花在水面上升起、绽开它美丽的 笑脸时起,就会不断有孩子顺着塘埂悄悄滑下水去,学着在水面上那群嬉戏的鸭子的样子,把 鼻子一捏,头往下一低,便潜入水底, 浮上来的时候,手里总会多出一截细嫩甜香的花香藕, 临了上岸,还不会忘记摘一片荷叶顶在头顶。有时候也玩打水仗游戏,学着电影里白洋淀民兵 打鬼子的模样, 顶着一片荷叶,手里端根树枝,一只眼闭着,煞有介事地一瞄,手指一勾,嘴里 同时发出“叭”的一声。 ⑥ 少年的记忆,除了玩要,大多数还是和味蕾紧密联系在一起,关于荷叶,也是如此。说 到吃,必须提一下荷叶粥,这是我母亲夏天常做的,把新鲜的荷叶洗净,切成细丝,放点冰糖,和 粳米一同煮,做出来的粥青白相间,颜色好看,味道也好,清香扑鼻,有清热解暑之功效。 荷叶 还可以包裹食物。我祖父有个习惯,赶集的时候带上一张荷叶,或干或鲜,随季节改变而有所不 同,回来的时候,总会变戏法般从怀里掏出一只荷叶包来,里面包着的有时是几片卤猪头肉,有 时是两根油条。他用筷子夹起肉丢进我的嘴里,果然是跟往常吃到的不同,肉香中夹杂着荷叶 的清香。长大后读明清小说,见到许多关于市井场景的描写,我才知道,原来这用荷叶包熟食的 举动并不是我祖父的首创。 (选自《2010 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在第②段中,成年的“我”见到残荷,被残荷吸引,联想到“雨打残荷”的诗意美,产生了留 恋之情。 B.初中时的“我”,没有林妹妹聪明,无法理解林黛玉寄人篱下,见到残荷犹见自己,将一腔哀 怨寄予残荷之上的痛楚。 C.第④段运用了拟人手法,写蜻蜓和豆娘被荷塘满目的绿迷住,迟迟不肯离去的情态,衬托了 荷塘的美丽。 D.第⑤段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记忆中孩童们在水中“玩耍”的快乐,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无限 眷恋。 E.第⑥段先写荷叶可以煮成色、香、味、功效俱佳的荷叶粥,再写荷叶还可以用来包裹食物, 别有风味。 2.文章开头描写宏村秋景有什么作用? 3.文章与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的荷塘相比,描写的景物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怀念陆蠡 陆蠡因为留下了《海星》《竹刀》《囚绿记》三本散文集,翻译了不少外国书籍,而被誉 为“绝代散文家”。他更是一位崇高的爱国主义者。1938 年,芦沟桥事变第二年,陆蠡来到已 沦为“孤岛”的上海,主持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他坚持斗争,出版了大量洋溢着爱国主 义激情的抗日书籍,引起日本侵略者的注意。1942 年 4 月 13 日,上海中央巡捕房和法租界巡捕 房联合派人到出版社,拿着陆蠡的照片,指名要抓人。这时陆蠡恰好外出,巡捕们便入内翻箱倒 柜大搜查,最后带走了两个人和部分书籍。陆蠡回来后,为了营救被抓走的两位同事,找巡捕房 交涉,当即被拘捕,不久转到日本宪兵队。在日本人面前,陆蠡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据说, 有一次日本人提审陆蠡:“你爱不爱国?”陆蠡坦然回答:“爱国。”又问:“你赞不赞成南京 政府(指汪精卫伪政府)?”他毅然回答:“不赞成!”再问:“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把中国征 服?”他断然答道:“绝对不能征服!”一字一句,气壮山河。 后来,陆蠡没有了音讯。他的亲友四处寻找,多方营救,终属徒然,他就这样在世界上永远 地消失了。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人们似乎忘记了这位杰出的天台人。但陆蠡在文学史上留下的 业绩,不会因时间而消逝。我们应该重新认识陆蠡,重新认识他那带着浓郁乡土味的优美散文 和独具个性的人格魅力。 据说,陆蠡从小便显示出不同凡响的聪慧,有神童之称。7 岁时,县知事到学堂视察,命陆 蠡作文,他面无难色,略作思索,便提笔成文。知事阅后,大为赞赏,当即掏出随身携带的所有银 元,奖励陆蠡,一时传为佳话。后来知事升至台州府任职,便向陆蠡父亲提出带陆蠡到台州府读 书。陆蠡 12 岁时,又由耶稣堂一位姓邵的先生带到杭州教会学堂惠兰中学补习英语。第二年, 跨越初中,直接考入之江大学附属高中部。从此,陆蠡从平桥小镇走向外面的世界。以后,陆蠡 相继进入杭州之江大学、上海国立劳动大学读书,完成学业后先后在福建泉州平民中学、上海 南翔立迭学园、临海回浦中学任教,后来再到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 在走南闯北的二十多年里,陆蠡写下了许多优美的散文,这些散文表达了他向往光明、追 求快乐的美好理想。在三十年代的散文家中,陆蠡的散文最是奇丽明朗,清新可诵。他的散文 有许多写到故乡的山水,是天台山的神秀山水给了他聪慧和灵气。故乡的山水、重年的回忆, 一直是他创作的源泉。写到故乡,陆蠡的笔端总是满蘸着深情。 陆蠡是一个地道的天台山人,他的血脉中涌动着天台山人特有的激情,这不仅体现在他 的散文中,更体现在他的为人品格上。忠诚善良,讲义气,富有正义感,不趋时媚俗,有一副热心 肠,为朋友可以赴汤蹈火。天台人所应有的优点,在陆蠡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平时,陆蠡是一 个沉默寡言的人,只知默默耕耘。但在关键时刻,总是挺身而出,即使是在日本侵略者的淫威面 前。诗人柯灵说:“他不趋时,不阿俗,切切实实,闭门劳作,殷勤地献与世人。他是淳朴的,一 个地道的山乡人。这点淳朴使他在品格上显得高,见得厚,也正是他能默默地为祖国献出生命 的根基。”在他失踪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中,许多熟悉或者不熟悉他的人,一直不停地写纪念文 章,最为敬仰、最为赞道的是他的崇高心灵和无私品格。巴金先生在怀念他的文章中深情地写 道:“我认识不少人,好的和坏的,强的和弱的,能干的和低能的,真诚的和虚伪的,我可以举出 许多许多。然而像他这样有义气、无私心,为了朋友甚至可以交出生命,重视他人的幸福甚于 自己的人,我却见得不多。古圣贤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可以当之 无愧。”这样的评价,可能在巴金先生的一生中再也没有献给过第二个人了。 陆蠡虽然不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伟人,但他是一个真正有骨气的天台人,他以自己 34 岁的 生命在天地间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我们的时代需要陆蠡的精神,需要陆蠡那样的硬气和 实干,需要那种知难而上、百折不挠的信念。陆蠡的精神和他留下的绝妙文章,任何时候都是 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与陆蠡的成就和历史地位相比,我们对他了解得太少,宣传得太少,研究 得太少。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应该由我们去继承和发扬。 (文章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日本人审问陆蠡时,陆蠡的表现是“坦然” “毅然”“断然”,他态度明朗,回答斩钉截铁, 正义凛然。一字一句,可谓气壮山河。 B.陆蠡从小聪慧过人,有“神童”之称。他文思敏捷,深受县知事的激赏。12 岁时到杭州补习 英语,从此从平桥小镇走向外面的世界。 C.巴金对陆蠡有很高的评价,他对比了自己所认识的很多品德、才干各异的人,认为像陆蠡这 样有义气、无私心的人,再无第二个了。 D.陆蠡被巡捕房拘捕之后,不久便被转到日本宪兵队。 后来,亲友四处寻找,多方营救,陆蠡终 无音讯。他应该是死于日寇的屠刀下。 E.在陆蠡 34 年短暂的一生中,他经历了从求学、任教、主持出版社工作到牺牲狱中的历程,用 他的生命在天地间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 2.陆蠡的“硬气”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3.我们为什么要“怀念陆蠡”?请简要分析。 4.有人说是陆蠡优美的散文打动了读者的心,使他留名青史;也有人说是他的人格魅力感动了 读者,使他成为人们永远怀念的人。你认为呢?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11、 微写作 《故都的秋》中,作者调动了多种感官来描写故都的秋景,展示了故都的秋 的清、静、悲凉的意境。请以“雾”为描写对象,写一段文字。要求调动听觉、视觉和触觉, 写景状物有声有色,并融入个人的感受,150 字左右。 答案以及解析 1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A 项,踱 duó。B 项,揠 yà。C 项,蕈 xùn。 2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B 项,混钝一混沌。C 项,琉郁一猗郁。D 项,干躁一干燥。 3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A“不可缺少”与“必需”语义重复,应删去“不可缺少”。 C 主谓搭配不当,“市民卡”不能“享受各类公共服务”。 D 句式杂糅,可改为“同时也要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的无可替代的作 用”。 4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使用正确。“颐指气使”指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 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馒神气,②望文生义。“三人成虎”指 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谣传市里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比喻流言惑众,使人以 假为真。③不合语境。“鱼目混珠”指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④ 使用正确。“匪夷所思”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 (夷: 平常〉。⑤张冠李戴。“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该成语只能用来形容书籍,⑥使用正确.“功 败垂成”指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含惋惜意)。 5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A 首先要注意关联词,③中的“更有”应紧承①中的“特别是”,排除 D;另外,事物常遵 循“上”“下”“东”“西”的顺序,故应④⑥⑤,排除 C;①和横线前的语句语意不连贯,排 除 B。 6 答案及解析: 答案: 月。 望月。 望月凝思。 望月凝思,明月何时照我还。 解析:要认真观察和揣摩示例的外部特点和内在意蕴。 7 答案及解析: 答案:①所以我们尊重自然,热爱自然②人在自然生命的萌动中感到美好的希望③观山则情满 于山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①处,由“自然的山山水水养育了我们” 可知,此处应该谈我们如何对待自然,这样也能和后文"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衔接。②处, 按照“人在自然生命的苍翠中感到生命的蓬勃”的句式仿写即可,仿写内容对应的季节应是 春天。③处,相当于名句默写或对对联,由“观海则意溢于海”即可写出。 8 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C; 3.B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 项.关于林语堂的文章的“缺点”的表 述无中生有.原文第 2 段说"若是真将那种谈话过程记录下来,也够拉杂,更不用说话题的游移 了 ”,这只是作者的个人观点,并非林语堂文幸的缺点。C 项.说胡适提佴散文的闲话笔调于文 无据。D 項,“所写的都是身边平凡的小事”属无中生有,原文第 3 段说的是“至于所谈的题目 并未限制”。 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 项有一股油滑之风”变或然为必然,原文第 3 段 只是说“有可能落入油滑”。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现点态度的能力。A 項. “是我国现代散文的一大特点”扩 大了范围,“用……意味”说的只是 “小品散文不是所有的现代散文。C 项,“篇幅往往都很 长”无中生有。D 项,现点过于绝对。根据原文最后一段可知,不能尽是栽道, 但也不能完全 转为言志。 9 答案及解析: 答案:1.BD; 2.①开头点明季节,描写了优美的风景,营造了古雅的意境。②引出下文,为写荷 叶做铺垫,同时映衬了残荷之美。 3.①描写的时间不同:选文是阳光下的荷塘,朱文是月下荷塘.②描写的对象不同:选文描绘的 是一幅夏日新荷图,重点写了蛙、鱼等动态景物.还有人的活动;朱文描绘的是一幅月夜荷塘图, 重点写了荷花、荷叶等静态景物。③营造的意境不同:选文意境明丽、充满生机,朱文意境朦 昽而静谧。④寄托的情感不同:选文的情感是快乐、欢喜,朱文是既有淡淡的喜悦,又有淡淡的 哀愁。 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 项,不是“没有林妹妹聪明",而是年龄、坏境、心 境等不同带来的认知差异。D 项,“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无限眷恋”错,表达的应是喜欢夏日新 荷的原因,因为荷叶为孩童在水中的玩耍增添了无限的乐趣。 2.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分析首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内容方面:首段描写的地点是宏村,季节是深秋;景物特点.从“层林尽染,草黄权红”等描写 可以看出.这里自然风景非常优美,从“古徽州”“当年李安在此拍摄<卧虎藏龙》,男主人公 李慕白就是从这座小桥上牵着他的白马走过的”等内容看.这里的景物有古典风韵。结构方面: 从下文“但是,我的目光却被湖中那一大片枯萎的残荷吸引”看,宏村景色已经很美了,但吸 引“我”的却是残荷.用正面衬托的手法突出了残荷之美,可见首段有引出下文、为写残荷做 铺垫并突出残荷之美的作用. 3.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解答本题,先枝理本文写荷的 内容,再回顾朱自清《荷塘月色》的内容.然后对比分析作答,从题干看,比较的重点是“描写 的景物”,景物描写的异同比较,可以从景物本身特点、营造的意境、表达的情感等角度作答, 就本趙而言.两文描写的景物都是荷叶、荷塘,它们的不同,可从时间、地点、荷的特点、意境 氛围、景中隐含的感情等方面比较。本文实写荷是在第④⑤两段.写的是夏日的新荷,重点写 了荷塘中的动物.如蜻蜓、豆娘、青蛙、鱼等,还写了孩子在荷塘中的活动。 从作者的描写看, 本文的荷塘明快、欢乐,生机勃勃,蕴含着作者的快乐、喜爱之情。 10 答案及解析: 答案:1.BC; 2.①思想进步,坚持斗争。在沦为“孤岛”的上海,主持出版社工作,坚持斗争, 出版了大量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抗日书籍。 ②营救同事,挺身而出。在得知同事被巡捕抓走后,直接去找巡捕房交涉。 ③针锋相对,毫不畏惧。面对日本人的逼问,陆蠡直面回击,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3.①作为一个“绝代散文家”,陆蠡的绝妙文章是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 ②陆蠡身上所体现的独具个性的人格魅力需要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 ③与陆蠡的成就和历史地位相比,我们对他知之太少, 应该多去了解、宣传和研究。 4.(示例 1)是陆蠡优美的散文使他留名青史。 ①散文的内容:多为故乡山水、童年回忆。 ②散文的情感:字里行间无不涌动着他特有的激情和深挚的眷恋。 ③散文的主旨:表达了向往光明、追求快乐的美好理想。 ④散文的风格:奇丽明朗,清新可诵,充满乡土气息。 (示例 2)是陆蠡的人格魅力使他成为人们永远怀念的人。 ①富有正义感,充满爱国热情。面对巡捕,面对日本人,他充满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②忠诚善良,淳朴厚道。他所保有的一个地道山乡人的本质,是他能为祖国献出生命的根基。 ③热心肠,讲义气。挺身而出,营救同事.不惜牺牲生命。 ④默默耕耘,注重实干。沉默寡言,不趋时媚俗闭门劳作,殷勤地献与世人”。 (示例 3)人们永远怀念陆蠡,既是因为他的优美散文,又是因为他的人格魅力。 解析:1.B.陆截是在 13 岁考人高中后才“从平桥小镇走向外面的世界”的。C.巴金的原话是 “见得不多”,不是“再无第二个”。 2.要结合陆蠡所做的事情分析其“硬气”的表现。既要有“硬气” 的具体内涵,又要有“硬 气”在文本中的具体体现。 3.要从多方面解读人物的魅力,“这不仅体现在他的散文中,更体现在他的为人品格上”就包 含了两个方面。另外,文章最后一段的内容也应是怀念陆蠡必不可少的原因。 4.不管是分析哪种观点,都要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11 答案及解析: 答案:[写作指导] 写雾时就要像题目要求中所说的,要调动听觉、视觉和触觉。可以 写大雾笼罩一切的景象,可以描绘在大雾中那种迷茫的状态,可以描摹在大雾中眼前白茫茫一 片只能听见声音的情景;还可以使用一定的修辞手法,进行必要的想象和联想。 [例文] 我从滑雪会走回松雪楼,忽然察觉前方有一层雾,一下子涌了过来,一下子又散了开 去,那真是一种奇妙的体验:仿佛走进一个雾帐,雾自发边流过,自耳际流过,自指间流过,都感 觉得到;又仿佛行舟在一条雾河里,两旁的松涛声起伏不断,轻舟一转,已过了万重山,回首再 望, 已看不见有雾来过,看不见雾曾在此驻留了。 解析:意境是景物或人生图画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结合。一篇好的散文,总是吸引着你走进一 幅画面,体会一种生活,同时也能让你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情绪。本文段就是这样一段情景交 融的文字, 读着它会被带进一个宁静和谐、素淡朦胧的美好境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