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学业水平检修语文试题(可编辑PDF版)
1 2019级高一下学期语文学科学业水平检测题 2020.5 注意事项: 1.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历史上溯到 1200多年前,中国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很著名的诗“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 陵,岂在多杀伤”深刻反映了中国人的战略文化,中国军事的防御思想正是这种战略文化的具体表现。中 国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战略文化呢? 首先,源于中国农耕民族强烈的守土意识。历史上,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农业文化天然具有 “保守性”。眷恋故土、安土重迁成为古代中国人的普遍心态。此外,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使中国人在 物质生活上无需外求。这些反映在军事上就形成了固土自守,以德怀远的战略防御思想,对外侵略战争在 古代中国不具备其原始驱动力。矗立千年、横亘于中国北疆的万里长城,既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军 事屏障,也是中国传统战略防御思想的物化和缩影。与此相对,游牧民族和海洋民族以放牧和贸易为生,大 范围的迁徙和流动成为其生存所必需的主要方式,战争成为其获取生活必需品和争夺海上贸易份额的主 要手段,侵略和征服在其文化传承中被视为荣耀之举。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的战略文化。 概括来说,中国的军事理论是内向型、防御性的。更注重军事谋略的运用:从战略层面上讲,谋略主要是强 调防患于未然,避难于无形。西方的军事理论是外向型、进攻性的,更强调军事技术的发展。 其次,源于中国历史文化特有的“和合”思想。数千年的中国文化没有侵略性,中国文化本质上是一 种和平的文化。中华民族历来热爱和平,强调“和为贵”。中国的儒家主张“以德服人”,反对“以力服 人”,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提出“不敢为天下先”即后发制人的防御思想。“百世兵家之祖”孙子告诫明君 良将“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慍而致战”,“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他将“不战而屈人 之兵”置于战略理论金字塔的最顶端。可以说,中国自古提倡“慎战”思想,一以贯之的防御性国防政策 发端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基因,具有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时至今日,已成为中国处理与世界各国关 系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第三,源于对其他大国称霸必衰历史教训的借鉴。纵观世界古代史,一个文明的毁灭往往源于兵连祸 结、外战频繁。历史上,许多大国在崛起时期,都曾试图通过对外战争来改变原有格局,建立符合本国利益 的新的国际秩序。历史表明,“大国力量增殖于地区性守成,消释于世界性扩张",超越力量的扩张会造成 国家的衰落。坚持侵略扩张型国防政策的国家,不但没有实现和延续其霸主地位,反而会元气大伤,遭受严 重挫败。正是应了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那句名言:“文明的死亡原因永远是自杀而不是谋杀。” 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帝国失败的关键,在于它们只求一味扩张,不知战略守成,中国绝不会重蹈覆辙。 正是基于这些历史教训,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在多次保家卫国、自卫反击作战中,中国都曾凭借战场优 势深入对方腹地,但战争结束时,我们都主动回撤到中国境内或边境控制线以内。中国从未打算通过战争 解决与他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更没有侵略他国的意图,中国绝不会走所谓“国强必霸”之路。 (摘编自王卫星《中国为何采取防御性国防政策》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的诗句“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具体表现了中国军事的防御思想。 B.眷恋故土、安土重迁的普遍心态和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使对外侵略战争在古代中国不具备原始驱动力。 C.数千年的中国文化没有侵略性,发端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基因,即中国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和平的文 化。 D.中国一直以来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主要是因为借鉴了其他大国坚持侵略扩张型国防政策导致挫败 的历史教训。 2.下列对原文论证和结构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论述中国军事防御思想与中国农耕民族强烈的守土意识时,作者指出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 了不同的战略文化。 B.文章列举儒家、道家及孙子的事例,论证了中国的防御性战略军事思想有其历史的文化基因,具有深 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 C.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名言:“文明的死亡原因永远是自杀而不是谋杀。”可以用来佐证“大 国力量增殖于地区性守成,消释于世界性扩张”。 D.文章按照“总-分-总”的思路行文,先提出问题,接着具体分析问题,最后明确指出了解决问题的办 法,先破后立。 3.下列各项表述中,不能体现中国和文化的一项是(3分) A.历经千载的丝绸之路被世界公认为友好交流之路,给沿路各国带去了中国的友善和文明。 B.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开启了缔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 C.2000多年前,中国的哲人就把“和而不同”视为“天下之达道”,把“兼爱”“非攻”视为实现人际和 谐的根本途径。 D.明代郑和舰队七下西洋,携带的国书宣示:“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一视同仁,不能众欺寡、强凌弱。”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小区有个五谷磨房 安 谅 小区是个老小区。五谷磨坊也只是底层的一个小卖部,连个石磨也不见。灶披间的窗台就是售货台, 人来人往的,倒是十分热闹。 苏北来的一家人长租了这小院,又别出心裁,在灶披间一隅,开设了这个五谷磨坊,专卖现磨的各 类营养谷物,颇有螺丝壳里做道场的意味。 这天周末正午,冬日的太阳懒洋洋的。五谷磨坊一片喧闹声。秦工程师正巧路过,瞥见自己的老母 亲也在那里,眉飞色舞的,几位老伯伯老阿姨也兴致勃勃,围绕着这个灶披间窗台,你一句,我一句的, 仿佛有什么便宜货,令他们兴高采烈。 秦工程师凑近一看,果然,五谷磨坊又推出了新品。窗台上一字排开塑料包装的各类谷物,除了以 前的红豆薏米粉、核桃芝麻粉等,什么黑色脉(就是黑麦片、黑芝麻、黑大豆等组合),阿胶派(以阿胶块、 紫山药、紫米、红薏米等组合)、长辈乐(即是鹰嘴豆、葛根、银杏仁、高原青稞等组合),不一而足,搭 配得很诱人。这些老人本来就对五谷食品着魔,这种创意又把他们勾得晕头转向了。看到秦工,秦母连 忙招呼:“你想吃什么?” 秦工笑着说:“你想吃啥就吃啥吧。” “你们秦秦有出息,也真孝顺!”几位老阿姨赞叹道。“那我给你再买点黑芝麻,里面什么都有了!” 秦母脑子活络,对新组合已然了解。 窗台内是一位胖姑娘,眼镜搁在鼻梁上,忙得不亦乐乎。这个外来妹是这苏北人家聘的打工者,说 一口苏北话,干活还蛮勤快的。 秦工也和气地与他们点头。回到家,读大三的女儿小静就嘀咕:“奶奶又在磨坊磨磨唧唧的,都快 吃午饭了,还在磨蹭什么。”秦工笑咧了嘴:“你还真会说话,磨坊被你这么一说,更有意思了!”“你 还笑,人家肚子都饿坏了!”小静嘟囔着,看来真有点生气了。“那你快去叫奶奶呀!”秦工说。小静老 大不情愿地蹬蹬跑去了。不多一会儿从窗口那边,又传来了吵嚷声。秦工竖耳静听,似乎是女儿小静高 分贝的斥责:“你这是有毒的,有毒的!”秦工连忙掩上门,急急地赶了过去。 小静还理直气壮地指责着。那个胖女孩的眼眶里,泪水闪动,稍顷,有几滴快速而无声地滚落下来。 秦工很快明白了。胖女孩用粉碎机在现磨那些五谷,高温细磨,倒是干脆,磨好后,她还特意放在 铝盘里散了一会儿热,但时间显然短了些,谷物还是滚烫的,就被倒进塑料包装了。老伯们老阿姨们倒 没留神,偏是小静下来撞见了,一阵连珠炮似的斥责,把刚才还和风细雨的气氛,一下子搅得紧张和严 肃。 秦工来的是时候,秦母此时一直无语。场面有些僵,秦工一来,也就缓和许多。 胖女孩抹去泪,说:“都是老客户,如果觉得不放心,这一份我就自己留下吃了,我另磨一份给大 家。” 秦母点头不是,摇头也不是。因为,孙女已帮她做了决定:“就这样吧,也只能这样了,以后你不 能这么匆忙装袋呀!”小静还是不依不饶。 “那是我自己催她的,不能怪人家”,秦母总算开口了,“不是你在催我吃饭吗?” “算了算了,都别说了,下回都注意些就好,走吧,走吧,五谷待会再来拿吧。”秦工和稀泥。两 个女人,一老一小,都是他的“宝”,他不想他们不愉快。 “那就等冷却下来,再来拿吧。”秦母和小静也形成了共识,那胖女孩也点了点头,三人才离开五 谷磨房。 走出几步,秦母就悄声埋怨:“人家女孩也是打工的,这货一赔,她至少三天白干了。” 3 “那也不能吃有毒物质呀,奶奶,你不是想健康长寿吗?这么吃可是适得其反!”小静也嘟囔着,有 点不服气呢! “可是人家打工真的不容易。”秦母说。 “谁让她这么没知识……”小静又哼唧了一声。 “奶奶也是从苏北乡下来打工的,奶奶知道什么叫难……”奶奶喃喃着,还回头朝磨坊方向望了一 眼。 一下午,两“宝”半天不说话。傍晚,小静悄悄先下了楼,又悄声地回来了。过了一会儿,奶奶也 什么话都没说,下楼去了。几分钟后又回来了,把一叠钱塞到小静手中:“难得你这么善良。钱还是我 来付。” “是我伤了人家,该我来付。”小静说。 你的钱,还不是你爸妈的钱?等你赚了钱,再说吧。”秦母嗔怪了一句,眼光里闪出笑意。小静的脸 上,也漾出一缕笑意。这时,胖姑娘敲门进屋,把一叠钱塞给秦母,又将一桶磨好的五谷食物搁在桌上, 笑眯眯地说:“谢谢妹妹给我指点,我今后一定多学习,也会细心的。这个就是凉透了再装袋的,放心 吃哦。”小静走上去,握住了她的手:“刚才我说重了,你别生气……”秦工笑着说:“五谷磨坊还真 带来了健康快乐。”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小区有个五谷磨房”为题,既点明了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又交待了小说情节发展的联结点, 也设置了悬念,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开头两段用简洁精练的语言向读者介绍小区的特点、五谷磨坊的实质及五谷磨坊的由来及状况, 为人物的出场、情节的展开作好了准备。 C.“五谷磨坊一片喧闹声”说明五谷磨坊在小区里很受欢迎,看似闲笔,实则别具匠心,几位老人的神 情也很好地说明这一点,为情节变化张本。 D.“小静还理直气壮地指责着”“那个胖女孩的眼眶里,泪水闪动,稍顷,有几滴快速而无声地滚落下 来”,气氛紧张尴尬,激烈冲突在所难免。 5.小说中秦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6.小说最后的“五谷磨坊还真带来了健康快乐”有什么深刻内涵?请结合作品加以探究。(6分) 三、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本题共4小题,19分)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 平为人长大美色。人或谓陈平曰:“贫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平之不视 家生产,曰:“亦食糠核耳。有 叔如此,不如无有。”伯闻之,逐其妇而弃之。 久之,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赐平爵卿。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 者将吏。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杖剑亡。平遂 至修武降汉。 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请割荥阳以西以和。项王不听。汉王谓 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 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 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 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诚各去 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 则定矣。然大王恣侮人,不能得廉节之士。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 亚父、钟离眛、 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 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 不问其出入。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眛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 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眛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 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 即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 亚父。亚父欲急攻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 请骸骨...归!”归未至彭城, 疽发背而死。陈平乃夜出女子二千人荥阳城东门,楚因击之,陈平乃与汉王从城西门 夜出去。遂入关..,收散兵复东。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有删改)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4 B. 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C. 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D. 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指麾”即发号施令,指示别人行动。“麾”,是古时军队指挥用的旗子。 B.“太牢”指古代帝王诸侯祭祀宴会时,牛、羊、猪三牲具备,亦称“大牢”,也有专指牛的。 C.“请骸骨归”即“乞骸骨”,指封建时代官员因年老自请退休,也称为“乞身”。 D.“入关”,此处的“关”与《鸿门宴》中的“沛公欲王关中”的“关”都是指山海关。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平幼年家贫,喜欢读书,他的哥哥陈伯耕田,却任由他四处游学。陈平的嫂子记恨他,于是他的 哥哥就把他的嫂子赶走了。 B.陈平起初投靠项羽,跟随项羽入关破秦被封爵位,后来因为汉王攻下殷地,项羽要杀掉之前平定殷 地的将领官吏,陈平就投奔汉王了。 C.陈平认为项羽猜忌多疑,容易听信谗言,这样的的性格弱点,使他难以得到人才,只要汉王派兵攻 打他,就一定能打败楚军。 D.陈平采用离间计,让项羽对钟离眛、范增等人心生怀疑。范增要急攻荥阳,项羽不听,范增愤怒之下 离开,死在了半路。 10.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杖剑亡。(5分) (2)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3小题,17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1-12题。(9 分) 鹧鸪天·鹅湖 ① 归病起作 辛弃疾 著意寻春懒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 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谁家寒食归宁 ② 女,笑语柔桑陌上来。 【注】①鹅湖,在江西省铅山县,辛弃疾曾谪居于此,后卒于此。②归宁:已嫁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并未开门见山地道出自己看到的春日盛景,而是娓娓如话家常,表达了抱着寻春的目的四处寻找, 不如喝上几杯酒、随缘自适的想法。 B.首句“著意”一词,表露出词人对春意盎然之景的企盼;“懒”字则又道出词人刚刚病愈“精力衰退” 的实际身体状况。 C.“携竹杖,更芒鞋”写词人野游的装束打扮,营造出轻松而随意的氛围。“芒鞋”照应了上片的“寻春” 与“信步”。 D.这首词上片写词人寻春出游的情态,下片写出游所见之景,抒发了对美好春光的喜爱和病愈初时只能徘 徊于家门附近的遗憾。 12.“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一句中“柔”字用得巧妙传神,请简要赏析其妙处。(6 分) 13.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问志,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 对于宗庙祭祀或诸侯朝见天子之事,他说“ , ”。 (2)杜甫在《登岳阳楼》中写出了自己心系国家危难、不禁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 , ”。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 , ”两句采用怀古伤今的手法, 感叹六朝繁华不再,委婉地流露出作者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 (4)《念奴娇·过洞庭》中的“ , ”两句明点月华星辉,暗写波 光水色,表现了上下通明的境地,仿佛是一片琉璃世界。 5 四、基础知识(本题共 15 小题,3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6 小题。 水泡馒头发现里面添加“卫生纸”?前不久,这段据称是甘肃天水一家市场所销售馒头的视频在网 上广为流传。经过监管部门彻查,网络视频是有意编造的谣言。这起网络谣言事件,让人联想起当年闹 得的 “纸馅包子”事件。事后涉事媒体作出公开检讨,捏造假新闻的记者受到刑事处罚。 在如今的新媒体时代,每个网民都是报道者,都有可能成为谣言和假消息的传播者。利用食品安全 对于公众的焦虑,传播和编造不实消息,几乎成了传播领域的顽疾。有数据显示,网络谣言中的食品安 全信息占 45%。不光有“卫生纸馒头”这样 的恶意传谣,也有以善意面目传播的伪科学信息。 加强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打消公众“舌尖上的疑虑”, 是消减类似谣言的根本之策。然而, 完全消除真实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依然任重道远。况且,随着现代人对健康的日益重视,任何关于食 品安全的 都会触发公众敏感的神经,滋生谣言的土壤也会因此扩张。 科学与传播都需要质疑精神。如果受众看到有关食品安全的信息,( )。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纷纷扬扬 耸人听闻 当然 风吹草动 B.沸沸扬扬 耸人听闻 固然 风吹草动 C.纷纷扬扬 骇人听闻 固然 蛛丝马迹 D.沸沸扬扬 骇人听闻 当然 蛛丝马迹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利用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焦虑,传播和编造不实消息,几乎成了传播领域的顽疾。 B.利用食品安全对于公众的焦虑,编造和传播不实消息,几乎成了传播领域的顽疾。 C.利用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焦虑,编造和传播不实消息,几乎成了传播领域的顽疾。 D.利用公众关于食品安全的焦虑,编造和传播不实消息,几乎成了传播领域的顽疾。 1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都能问问来源和出处,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被谣言蒙蔽,至少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B.都能问问来源和出处,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助推谣言的再传播,至少不会被谣言蒙蔽。 C.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问问来源和出处,就不至于被谣言蒙蔽,至少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D.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问问来源和出处,就不至于助推谣言的再传播,至少不会被谣言蒙蔽。 17.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有网友把首批 108名新冠.(guàn)疫苗志愿者称为“108 好汉”“英雄”和“探路者”,而志愿者任超 说更愿意把自己的行为看作一场报恩,“我报全国各地弛援武汉的恩情!” B.千百次的挫.(cuō)折与不幸,堆砌起来就是一架通向美好生活的阶梯。有人说:“逆境时还要往上爬, 要把拌脚石当作垫脚石!”是的,走出阴霾后又能见到灿烂的明天。 C.为避免银行对公账户卷入“洗钱”旋.(xuán)涡,银保监会要求各家银行高度重视防范打击违法行为, 加强客户身份识别,持续关注客户日常经营活动及金融交易情况。 D.“5·18 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北京市提出打造“博物馆之城”的概念,相关专家围绕博物馆日主 题阐.(chǎn)释、博物馆之城建设等主题进行探讨,为打造“博物馆之城”进行前期探索和辅垫。 18.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假期他喜欢旅游,旅途的美景总让他乐不思蜀,可是今年这个寒假有点长,久假不归....,他开始怀念在 学校的日子了。 ②日前,一名女主持为了让自己的节目更火,铤而走险....去舔门把手,结果感染新冠病毒,住进了重症监 护室。 ③10年前,四位文学青年创立中关村 59号诗群,他们怀揣梦想,倚马千言....,尽情抒写着自己的青春、爱 情、迷惘与挣扎。 ④在回答记者的采访时,刘光源大使表示,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中国政府必须首当其冲....,承担起守护人 民健康的责任。 ⑤从接受任务那天起,核物理学家于敏身先士卒,一言九鼎....,率众实现了新中国的“氢弹突破和武器化” 的目标,谱写了一段“铸核盾,卫和平”的传奇。 6 ⑥流行文化泥沙俱下....,但总有真金子,经得住时间的检验。如宋词在其繁盛的时代,却被文学家们认为 “词为小道”,如今与唐诗双峰并峙。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⑤⑥ 19.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我们愿同巴方加强沟通协作,共同应对疫情,促进全球公共卫生事业。我们本着高度负责维护好巴基 斯坦在华侨民的健康和安全。 B.作为一名中学生,在这次疫情中,无数的普通人——医生、护士、交警、外卖小哥等用行动告诉了我 们什么是责任和担当。 C.赵立坚表示:“作为外交部第 31任发言人,我将向我的前任们学习,加强跟各位记者朋友的沟通、 交流,希望我们能够一起讲好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 D.扶危济困、互帮互助素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天涯海角隔不开海外侨胞的赤子之心,万水千山斩 不断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 20.下面是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2分) A.因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 B.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通知。 C.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 D.因身体欠安,不能准时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 21.下面的一首七言律诗给出了首联两句,后六句顺序已被打乱,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①独守孤贞待岁寒 ②不随夭艳争春色 ③影侵棋局助清欢 ④声拂琴床生雅趣 ⑤明年纵便量移去 ⑥犹得今冬雪里看 A.①②④③⑥⑤ B.②①④③⑤⑥ C.②③④⑥⑤① D.①②③④⑤⑥ 2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①会.征促织 会:恰逢,正赶上 ②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得无:莫非 ③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向使:先前让 ④冀.有万一之得 冀:希望 ⑤昂其直,居.为奇货 居:占有 ⑥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顾:考虑到 ⑦是以太山不让.土壤 让:推辞,拒绝 ⑧旦日飨.士卒 飨:犒劳 ⑨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第:只是 ⑩如被.冰雪 被:遭受,遇到 A.①③⑤⑦⑧ B.①④⑦⑧⑨ C.②③⑥⑧⑩ D. ②④⑥⑨⑩ 2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2分) ①吾与.点也 与:和,跟 ②唯君图.之 图:图谋 ③道.芷阳间行 道:名词做动词,取道 ④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赡:足 ⑤是乃.仁术也 乃:表判断,是 ⑥我为鱼肉,何辞为. 为:做 ⑦不识有诸. 诸:代词,相当于“之” ⑧秦时与臣游. 游:游历 ⑨距.关,毋内诸侯 距:距离 ⑩臣死且.不避 且:况且 A.②⑤⑧⑩ B.①③⑥⑦ C.①④⑨⑩ D. ②⑥⑦⑨ 24.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 分) ①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 ②夫晋,何厌之.有 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④一羽之.不举 ⑤臣未之.闻也 ⑥乃中《经首》之.会 ⑦欲居之.以为利 ⑧百姓之.不见保 ⑨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⑩邻之.厚,君之薄也 A.①⑧/②④⑤/③⑥⑩/⑦/⑨ B.①⑧⑩/②④/③⑥⑨/⑤⑦ C.①⑩/②④⑧/③⑥/⑤⑦⑨ D.①⑧⑩/②④/③⑥/⑤⑦/⑨ 25.下列文言句式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7 ①若属今且为所虏 ②籍何以至此 ③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 ④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⑤今日之事何如 ⑥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⑦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⑧天下可运于掌 ⑨欲呼张良与俱去 ⑩东得百里奚于宛 A.①⑥/②⑤/③④/⑦⑨/⑧⑩ B.①/②⑤/③/④⑥/⑦⑨/⑧⑩ C.①④⑥/⑤⑦/②⑧⑩/③/⑨ D.①/②③⑤/④⑥/⑦⑧⑨⑩ 2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明清科举制度的等级由低到高是乡试、院试、会试、殿试,考中者分别被称为“秀才”“举人”“贡 士”“进士”。 B.《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 共 3000多年的历史。 C.古人的名为幼年时父母命名,供长辈称呼。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六岁许嫁行笄 礼,不得取字。 D.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元杂剧四大悲剧是《窦娥冤》《梧桐雨》《汉 宫秋》《倩女离魂》。 27.对《红楼梦》48回香菱学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写香菱学诗时“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 这段文字表现了香菱构思时的专注神情。 B.通过香菱学诗,再一次展现了大观园内诗情画意的生活,以及林黛玉、薛宝钗等众位才女的形象,同时 通过香菱学诗,作者也表达了自己的诗歌美学追求。 C.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既有其自身苦志学诗,精血诚聚的因素,又有林黛玉这样循循善诱悉心教导的好 老师的因素。 D.香菱学诗经过了“一拜黛玉为师,在黛玉指导下细细品味杜甫诗;二边读王维诗,边尝试作诗;三经 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这样三个阶段。 28.对《红楼梦》55回、56回探春改革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探春有眼光,有魄力,但她庶出的地位、暂摄家政的身份,决定了她不可能有什么真正的大作为。 B.理家的这段经历,使探春对贾府的家政痼疾了解得更深,以致“抄检大观园”时,她发展成为“看之 重、言之痛、怒之深、虑之远、慷慨陈词、声泪俱下”的“反抄英雄”。 C.探春理家首先拿赵姨娘开刀,是她对自己庶出身份感到自卑,不认生身之母赵姨娘,只认嫡母王夫人 的最好例证。 D.探春是改革家,她可以为贾府每年省下几百两银子,但这个封建家庭的衰亡是必然的,她无法挽救。 五、作文(60分) 29.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19年 6月 12日,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一中某班主任带着 11名高中毕业生,从朔州一路骑行去上 海,总行程 1800多千米。尽管该老师事先做了很多准备,如规划骑行路线、学生体能测试、签订免责协 议、购买安全保险等,但出发前,还是遇到很多压力。 有同事很佩服他的精神,“但万一路上出点事儿呢?” 校长同样忧心忡忡:“学校很包容开放,骑 行能磨练意志,但不主张所有教师效仿。”有孩子爷爷死活不答应,还气得住了院;有的家长甚至开车 跟行了几公里……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 800字。 8 山东师大附中 2019级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题答案 1. B 解析:A项,主客倒置,中国军事的防御思想是“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 杀伤”战略文化的具体表现。 C项,张冠李戴,中国自古提倡“慎战”思想,一以贯之的防御性国防政策发 端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基因。D项借鉴其他大国的历史教训是中国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的一方面的原因, 文中未提是主要原因。 2.D项, 文章虽然是按照“总-分-总”思路展开论证,但结尾只是总结强调了以防御思想为具体表现的中 国战略文化,并未明确解决问题的办法,更不是先破后立。 3.B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意思是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这是一种改革创新文化,不 是“和”文化。 4.D.(解析)“激烈冲突在所难免”错误,从小说情节来看,“激烈冲突”并未爆发,一则秦工到来缓 和了气氛,二则胖女孩主动化解了矛盾。(3分)。 5.①热爱生活、开朗活络。经常在五谷磨坊与老邻居们谈天说地,注重饮食健康。 ②关爱家人、精心照料。为家人精心挑选五谷粉,在孙女与胖姑娘出现争执时,采取较为温和的态度处 理。 ③善良体贴、有同情心。在孙女指出胖姑娘的问题后,担心胖姑娘赔钱影响生活。(每点2分,共6分)。 6.①五谷磨坊是小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的重要活动场所。他们在那里谈天说地,谈五谷话养生,乐在其 中,五谷磨坊给他们带来了健康快乐。 ②通过小静与胖姑娘的冲突,胖姑娘改进了袋装方式,使“五谷”更健康更养生,让“五谷”给小区居 民带来了健康快乐。 ③通过小静与胖姑娘冲突的解决,人们多了一份对他人的体谅,更增进了彼此的感情,小区居民生活的 更加舒心,更加健康快乐。(每点2分,共6分) 7. A. 8. D这两处的“关”都是指函谷关,古代在今陕西建都的王朝,通称函谷关以西为关内或关中。 9. C. “项羽猜忌多疑,难以得到人才”不准确,前文说项羽恭敬爱人,那些正直有节的人大都归附他。 陈平认为可以运用离间计离间项羽和他的骨鲠之臣,再趁机派兵攻打他,才会取胜。 10. (1)陈平害怕被杀,就封好项王赏给他的黄金和官印,派人送还给项王,自己单身拿着宝剑从小路 逃跑。【前三句每句 1分,第四句 2分。注意第一句的被动句要翻译准确。】 (2)汉王认为陈平说得对,于是拿出四万斤黄金,给陈平,听凭他使用,不过问他的 支出情况。(一句 1 分) 【注意】“以为然”应该译为“认为陈平说的话是对的”,要将省略的部分 “陈平所说的话/陈平的计策”补 足,“然”字译为“正确,对”。 “出入” 是偏义复词,应该译为“支出情况”,而不能两个字的意思都翻 译。 译为“去向”得分,译为“使用”、“用法”不得分。 【参考译文】 丞相陈平,阳武县户牖乡人。年轻时家里贫穷,喜欢读书。有田地三十亩,仅同哥哥陈伯住在一起。 陈伯平常在家种地,听任陈平出外求学。陈平长得身材高大,相貌堂堂。有人对陈平说:“你家里那么 穷,吃了什么长得这么魁梧?”陈平的嫂子恼恨陈平不看顾家庭,不从事劳动生产,说:“也不过吃糠 咽菜罢了,有这样的小叔子,还不如没有。”陈伯听到这些话,赶走了他的妻子并休弃了她。 过了多时,项羽攻占土地到黄河边上,陈平前往投奔项羽,跟随项羽入关攻破秦国,项羽赐给他卿 一级的爵位。 过了不久,汉王又攻下殷地。项王大怒,准备杀掉前次平定殷地的将领吏。陈平害怕被杀, 便封好项王赏给他的黄金和官印,派人送还项王,自己单身拿着宝剑抄小路逃走。陈平就到修武归降了 汉王。 后来楚军加紧进攻,切断了汉军的甬道,把汉王围困在荥阳城。过了好一段时间,汉王为这种困境 而忧虑,请求割让荥阳以西的地区来讲和。项王不同意。汉王对陈平说:“天下如此纷乱,什么时候才 能安定呢?”陈平说:“项王为人谦恭有礼,对人爱护,具有清廉节操、喜欢礼仪的士人多归附他。到 了论功行赏、授爵封邑时,却又吝啬这些爵邑,士人因此又不愿归附他。如今大王傲慢又缺乏礼仪,具 有清廉节操的士人不来归附;但是大王能够舍得给人爵位、食邑,那些圆滑没有骨气、好利无耻之徒又 多归附汉王。如果你们各方谁能去掉双方的短处,采取你们双方的长处,那么只要大旗一挥,天下就能 安定了。但是大王爱随意侮辱人,不能罗致到具有清廉节操的士人。不过楚军方面有着可以扰乱的地方, 项王那里刚直的臣子像亚父范增、钟离昧、龙且(jū,居)、周殷之辈,不过几个人罢了。大王如果能 舍得拿出几万斤黄金,施行反间的计谋,离间楚国的君臣,让他们互生怀疑之心,项王为人猜忌多疑, 听信谗言,他们内部定会互相残杀。汉军可趁机发兵攻打他们,击败楚军是一定的。”汉王认为陈平说 得对,于是拿出黄金四万斤给陈平,听凭他使用,不过问他的支出情况。 9 陈平用了很多黄金在楚军中进行离间活动,在众将中扬言钟离昧等人作为项王的将领,功劳很多, 但始终不能划地封王,他们打算跟汉王联合起来,消灭项王,瓜分楚国的土地,各自为王。项羽果然猜 疑起来,不再信任钟离昧等人。项王已经怀疑上钟离昧等人以后,派遣使者到汉军那里打探。汉王备下 丰盛的酒宴,命人端进。见到楚王的使者,汉王就佯装吃惊地说:“我还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竟是 楚王的使者!”又让人把酒肴端走,换上粗劣的饭菜端给楚王的使者。楚王使者回去以后,把这些情况 禀告给项王。项王果然大大地怀疑起亚父。范增想急速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任他,不肯听从。范增闻 知项王在怀疑自己,就生气地说:“天下的大事基本定局了,君王自己干吧!我请求辞职告老还乡!” 他回乡还没有到达彭城,就因背上毒疮发作而死。陈平于是夜里让两千名妇女出荥阳城东门,楚军便发 动攻击,陈平就与汉王从荥阳西门出城逃离。汉王随即进入关中,收集败散的士兵再次东进。 11.D“病愈初时只能徘徊于家门附近的遗憾”错,下片看不出遗憾。 12.句中“柔”字尤为巧妙传神。它写出桑叶之嫩,春光之新。同时,“柔”字衬托出女子回娘家看亲人的 轻松高兴的心情。“柔”字也点明了词人寻春的内心感受,词人寻找的春天,充满生气,隐藏在乡野的花草 中,暗含在归宁女子的笑声里。 13.(1)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2)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3)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4)素月分辉 明河共影 14.B 沸沸扬扬:形容人声喧扰,议论纷纷。纷纷扬扬:形容雪、花等多而杂乱地在空中飘舞。文中指的 是“纸馅包子”事件,应用“沸沸扬扬”。耸人听闻: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骇人听闻:指实际存在,但让人不敢相信的事。由后文的“恶意传谣”可确定应选“耸人听闻”。固然: 副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风吹草动:比喻微小的变动,侧重指变动,动向。蛛丝马迹: 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文中指关于食品安全的微小变动,应选“风吹草动”。 15.C本题画线句子中“食品安全对于公众”不合逻辑,主客颠倒,应改为“公众对食品安全”;“传播 和编造”语序不当,应改为“编造和传播”。 16.A括号中几个短语存在一定的先后顺序,不可颠倒。应该是先“问问来源和出处”,再“细究事实和 依据”,“被谣言所蒙蔽”比“助推谣言的再传播”程度要重,应排在前面。 17.C A选项新冠 guān“弛”应改为“驰”。驰援:向发生紧急情况的地方迅速前进,予以救援。B项 挫折 cuò“拌脚石”应改为“绊脚石”D选项“辅垫”应改为“铺垫”。 18.A(久假不归:长期借用而不归还。铤而走险:指无路可走时采取冒险行为。倚马千言:倚靠在即将 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千言立就。形容才思敏捷。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遇到灾难。泥沙俱下: 比喻好坏性质不同的人或者事物混杂在一起。一言九鼎: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 很大作用。) 19.D(A项“本着”后面缺少搭配成分,应在“负责”后面加“的态度”;“促进”后面缺少宾语中心 语,应在“事业”后加“发展”。B项,中途易辙 C项“讲好”与“声音”搭配不当。) 20.C A项“光临”是一个敬辞,对对方到自己这里来表示敬意,只能用于对方,不能用于自己,该 句表达不得体。B项“拨冗”指(对方)于繁忙中抽出时间,属敬辞;“特此通知”一般用于上级对下级, 单位对职工,在该句中使用不得体。D项“欠安”是对人生病的婉辞,不能用于自己。 21.B(律诗排序答题技巧:第一步:找出两个对偶句,然后根据平仄韵律给剩下的两个押韵句配上平仄 韵律相对的句子,即把余下的四句按韵脚、平仄韵律排成两联,留待下一步使用。第二步:确定首联和 尾联。大多数诗歌都是写景、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按照常规往往是“叙事写景在先,议论抒情在 后”。据此,可以推知非对偶两联中,描写叙事为主的一联一般为首联,重在抒情议论的一联一般为尾 联。此诗出自宋代王禹偁的《官舍竹》。) 22.B ③向使:假使 ⑤居:囤积,储存 ⑥顾:但 ⑩被:覆盖 23.D ①与:赞成 ②图:考虑 ⑥为:放在句末,表述疑问或反问语气 ⑦诸:兼词,相当于“之乎” ⑧游:交往 ⑨距:通“拒”把守 ⑩且:尚且 24.D ①⑧⑩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④宾语前置的标志 ③⑥结构助词“的”⑤⑦代词,代人、 物或事 ⑨动词,到、往 25.B ①被动句 ②⑤宾语前置句 ③定语后置句④⑥判断句⑦⑨省略句⑧⑩状语后置句 26.B(A“明清科举制度的等级由低到高是乡试、院试、会试、殿试”错误,“由低到高”应为“院试、 乡试、会试、殿试”。 C“古人的名为幼年时父母命名,供长辈称呼。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六岁许嫁 行笄礼,不得取字”错误,“名”一般是婴儿出生后三个月由父辈所取;“字”,又叫“表字”,男子 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 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选 项中“女子十六岁许嫁行笄礼,不得取字”错误。 D《倩女离魂》应改为《赵氏孤儿》)。 27.D第一阶段是细味王维的诗。 28.C探春的改革,显现出她的“公正” 10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