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诗歌的语言学案
2017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 诗歌的语言 学案 考查角度 设疑方式 “炼字”“诗眼” ①×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②请赏析诗中×字的妙处。 ③这一联(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④×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他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炼句 结合全诗,赏析“×××”一句。 语言特点(风格) ①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②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通过表格分析可知,近几年来高考诗歌关于“语言”的考查方向是:①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效果),即炼字;②对诗句中某个字眼艺术效果的赏析,即赏析诗眼;③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④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其中对炼字的考查是重点。 题型一 “炼字”“诗眼” 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艺术,古往今来,诗家都非常重视炼字,往往一句诗一个词甚至一个字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这样的字(或词、句),我们称之为“诗眼”。如李清照《醉花阴》写主人公多愁善感、怜花自怜的性格情态,结尾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一个“瘦”字便是全篇的词眼。它形象地概括了整首词的“词意”,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与环境融合为一体。 1.选准关键词(或“诗眼”) 把该诗歌中的重要词语予以标注,然后反复比较,看看有哪些字词最为传神。 古诗词炼字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四种词语中,且每种词语因种类不同而呈现出 不同的功用。 炼字类别 主要功用 动词 使诗词有动态之美,取得化凡为美的效果。 形容词 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触其物,如临其境。 特殊词 叠词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强调的作用。 拟声词 使诗词更生动形象,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表颜色的词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数量词 经作者精心提炼的数量词,能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2.结合语境品味炼字的妙处 结合语境分析语法特点或修辞方法。回答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要根据题目要求,把该字放到具体的诗句之中,并结合全诗的结构、意境、情感特别是主旨来分析。 答题思路 1.“炼字型” (1)释义析理,字不离词。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此时最忌讳只解释字典义而忽视语境义,要结合诗句解释其含义; (2)还原画面,词不离句。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再简要把含有该字词的诗句解释或翻译一下; (3)明确重心,句不离篇。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具体有什么样的妙处。这一步是重点环节,是得分点,回答时一定要准确简练。 2.“诗眼型” (1)指出该字(句)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2)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句)写了哪些内容; (3)分析该字(句)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4)按题目要求拟写答案。 答题模板 一般模式:解释+描述+作用 这个字/词的意思是……(或运用了什么手法),具体生动地写出了……形象(景色),烘托了……意境,表达了……情感。 (2012·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 ①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属炼字题。根据[答题思路],首先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软”,柔软,形容词;“涌”,涌动,动词。然后展开联想,将这两个词放入原句中描绘景象:在夕阳红光的映照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宛若银涛涌出,画面奇丽优美。最后,总体分析这两个词对诗句意境的再现起到的表达效果,明确修辞以及对表达情感上的积极作用。“软”本是表示通过触摸才感知事物特点的一个词,这里用来修饰“光”,自然写出了夕阳的柔和温暖,以触觉写视觉,属于通感,“涌”用来修饰“银山”,赋予了静态的山以动感与生机,化静为动,同时使用比拟的修辞。两词都生动地展现了东山雪后晴日阳光普照、银光点点的巍峨壮丽,表达了作者对眼前之景的喜爱之情。 【答案】 “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 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诗意】 自己因为只顾着追逐寻觅胜景而忘记了寒冷,偶尔在春风中站立,在夕阳中放眼赏看美景。最喜爱东山天晴之后的雪景,在春日的傍晚,夕阳微弱柔软的红光普照在东山之上,皑皑白雪闪耀着点点光芒,那仿佛是座座银山在向我涌来。 题型二 炼句 古人写诗讲究构思,往往一句话就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表现全诗的思想,即所谓的炼句。它能更好地显示诗歌的意境,它往往熔铸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艺术形象。赏析炼句,就是抓住诗歌中关键的句子进行品味,分析其在全诗的结构、表情达意、升华主旨等方面的作用。 答题思路 1.着眼全篇,理解诗句的表层意思。回答此类题时,要着眼全篇,不能孤立地评析某一诗句。 2.概括内容,分析诗句的深层意思。细读全篇之后,看这关键句写了什么内容。 3.揭示该句的句式特点或写法特点。 4.分析作用,点明艺术效果。结合表达技巧去分析各句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答题模板 表达技巧+内容+作用(结构和主旨方面) 1.解读诗句的内涵。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解读其内涵,结合诗句的语境概括诗句的内容。 2.抓住突出的一点(写法或内容)简析。 3.点出该句营造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 4.按题目的要求整合答案,然后细心检查答案。 (2015·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属于“炼句”题,根据解题思路,可以形成以下答题步骤: (1)解读诗句内含,简单说就是翻译这两句诗的意思,“山谷的幽静使得劲吹的山风越发响亮,山谷的空旷让天空的月色更加深亮”。 (2)体会艺术技巧,抓住这一特点进一步分析。诗人写景物常用衬托手法,或以动衬静,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或动静结合,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根据联想,很容易明确这里是动静结合,而山之空旷,万物皆黑,则更显月色之浓了,这里仍是衬托手法的运用。 (3)理解了诗句的意思,明确了艺术手法,由此总结出艺术技巧的效果。对诗的意境营造和诗人情感表达上有促进作用,使用动静结合突出表现夏夜山谷幽静、深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倾心于此的情趣。 【答案】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这两句用山谷的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 【诗意】 夕阳渐渐地从重叠的山上一点点滑下,我们亲近这些自然景物去寻幽探胜。长满兰草的小径发出阵阵香味,把身上的玉珮都薰香了,晚霞的余晖透过庭院的槐树洒下斑驳的光影。山谷的幽静使得劲吹的山风越发响亮,山谷的空旷让天空的月色更加深亮。世俗烦累的心情一扫而光,只剩下了归隐山林的心思。 题型三 语言特点(风格)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如 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韩愈之诗深奥险怪,白居易之诗通俗鲜明。再如,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 答题思路 1.品味整首诗。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得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2.了解相关知识。不同的诗人语言风格不同,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语言风格也不同,要了解相关的语言风格。 3.联系主旨。语言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决定语言风格,切忌脱离诗歌主旨而空谈语言。 4.多角度入手。鉴赏语言风格,要从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角度入手。 答题模板 本诗的语言具有……的特点,本诗通过……的描写(刻画、运用)(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其语言特点),写出了……(分析效果、作用),表达(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2013·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① [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 ①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问词句怎样体现辛词的豪放特点,考查赏析诗词的语言风格的能力,根据[满分导考]中的提示,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具体步骤: (1)明特色。词在风格上分豪放和婉约两派。辛词是豪放派的代表,创作视野较为开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典较多,又不拘守音律。 (2)列例证。以考查的词句为例句进行分析。从诗词的用语,修辞、格调等多角度入手,赏析“豪放”风格。豪放派用词多喜用大数字词,如“大江东去”“千里江山”“气吞万里如虎”;使用意象多具恢弘的气势,如鹰、大鹏、骏马、宝剑等,意境大开大合,很是雄壮,如“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诗词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多为潇洒飘逸文人雅士,或慷慨悲壮的英雄。而这几句选用了大鹏、丹凤这一些豪迈的意象,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而人物形象呢,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很是贴合“豪放”的风格。 (3)联系主旨,分析诗词表达的感情,这首词是送友人参加秋试,字里行间充满对友人才华风骨的欣赏和“鱼跃龙门”的美好祝愿。词人将这位友人想象成展翅的大鹏和飞升的凤凰,前途远大。诗词的内容决定语言风格,这一情感也使得语言风格上的“豪放”体现得更为贴切、生动。 【答案】 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诗意】 你在这初秋微凉的天气,穿着白色苎麻织成的新衣,去参加科举考试。我仿佛看到了你以后考试的情景,你与其他考生们一起在考场里专心致志地书写,犹如春蚕啃食桑叶沙沙有声。下一年桃花浪涌起时,像鱼跃龙门一样考试得中的会试已为你准备好了;考试放榜时,飘拂的桂花香先散向月宫,你一定能登名桂榜。现在你携带着书剑走向应试的广阔之路,就像大鹏北海展翅翱翔到南海,又像凤凰飞向东升的太阳。明年此日,你将青云直上,那时你可以轻松愉悦地闲看世间举子还在为功名奔忙。 1.(2016·陕西西安铁一中高三模拟考试)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问题。 眼 儿 媚 [北宋]阮阅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阑干。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无语对春闲。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眼 儿 媚 [南宋]石孝友 愁云淡淡雨萧萧,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①,数竿修竹②,几叶芭蕉③。 【注】 ①萱草:又名谖草,“谖”就是“忘”的意思。《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②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③芭蕉:张说《戏草树》:“戏问芭蕉叶,何愁心不开。” (1)这两首词在用字方面都是连用叠字,表达效果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人评价石孝友的《眼儿媚》结处三句 “‘萱草’‘修竹’‘芭蕉’,一句一景,而含不尽之意”。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比较鉴赏中的语言特色分析和思想内容的鉴赏,需要考生在比较阅读中体会叠词的表达效果。(2)这是一道前人评价分析题。本题考查学生对意象的理解和意象铺排的效果分析,学生须将词作相关内容、注释和前人评价结合起来,点明抒情效果。(先总后分、先分后总都可以) 【答案】 (1) 相同点:使描写对象特点鲜明,富有韵律美、节奏感,极富艺术感染力。不同点:阮词“盈盈”“淡淡”写出阴霾的天色,突出佳人眼如秋水之清,眉似春山之秀的特点,借此衬托相思之情。石词“淡淡”写出阴霾的天色,“萧萧”写出淅沥的雨声,两词烘托了沉闷、迷蒙、凄冷的气氛,以景衬情,“暮暮”“朝朝”则直接抒发抒情主人公相思、无聊之久。 (2)既得“萱草”一丛,也不能解忧,加倍突出忧思的绵绵无尽,难排难解。“修竹”引自杜甫诗句,只见修竹数竿而不见美人,自然会触目伤怀。“芭蕉” 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几叶芭蕉更是助愁添恨的景物。 词作最后三句虽未着一字写情,却句句借景抒情,充分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无尽思念,在寂寞的相思中,这三个意象,一句一景,意象叠加,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添愁加恨,无不与忧思相关。结尾三个意象的铺排给读者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 【诗意】 阮阅《眼儿媚》:黄昏时登楼而望,只见杏花在微寒中开放,一钩斜月映照着小楼的栏杆。一对燕子归来,两行大雁北飞,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号角声。 华美的窗前,一位佳人立于春风中,默默无语,闲愁万种。(远方的丈夫正在思念佳人:)也应像旧时那样,眼如秋水般清亮,眉似春山般秀美吧。 石孝友《眼儿媚》:阴云淡淡,细雨潇潇,一天又一天。我既为你生愁,你对我必然如此。无心打扮,峨眉的黛色已经消减,玉腕也消瘦了很多。一个人坐在小轩楼,无限相思,无聊至极。眼前一丛萱草,几竿长长的竹子,几片芭蕉叶,更增添相思之情。 2.(2016·江苏苏北四市高三调研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离情 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①斜敧,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注】 ①山枕:古代枕头多用木、瓷等制作,中凹,两端突起,其形如山,故名。 (1)第一句“暖雨晴风初破冻”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结句“夜阑犹剪灯花弄”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词以“愁”字贯穿始终,请说说这首词的构思脉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析】 (1)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词的开篇首句写景,作用有营造意境、奠定感情基调,引出后面词作的内容等。(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能力。词的尾句交代词人于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孤枕难眠,百无聊赖地剪弄灯花。注意人物动作传递出的感情。(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能力。要结合整首词的内容体会关键词“愁”,词中有借景烘托愁情,人物动作细节表达愁情,结尾直抒愁情。 【答案】 (1)交代早春季节,烘托和暖温馨的氛围,为下文写“浓愁”作反衬。 (2)运用细节描写,通过“剪”“弄”两个动作以及“犹”字,写出主人公心烦意乱、夜深无眠的复杂情感,表现主人公的思之深、愁之浓。 (3)首先由春景落笔,引出愁情;接着通过几个典型的生活细节,多侧面刻画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愁情;最后直抒愁情,并在剪弄灯花的动作中结束全词。 【诗意】 放眼室外,但见初春时节,春风化雨,和暖怡人。大地复苏,嫩柳初长,如媚眼微开,艳梅盛开,似香腮红透,到处是一派春日融融的景象。怀春之情已动。爱侣不在身边,与谁把酒共赏春光?自己独处深闺,孤栖寂寞。 春暖天晴,春装初试,少妇在屋里观赏那美好的春景,斜倚在山枕上, 以致把精美的钗头凤给压坏了。现实如此寂寞无聊,想到梦中去寻求慰藉,但却始终无法进入梦乡,直至夜阑人静之时,仍剪弄灯花,以排遣愁怀。 3.(2016·辽宁沈阳市四校协作体高三联合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昼眠呈梦锡 孔平仲 百忙之际一闲身,更有高眠可诧君。 春入四支浓似酒,风吹孤梦乱如云。 诸生弦诵何妨静?满席图书不废勤。 向晚欠伸徐出户,落花帘外自纷纷。 (1)颔联中的“入”和“吹”字运用得非常妥帖,请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诗赏析“落花帘外自纷纷”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炼字题要把握本字含义,然后将本字放入诗句里,体会意境和情感,并注意分析艺术技巧。(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能力。考查的句子出现在诗的结尾,属于写景句。答题时先翻译句意,总结景物意境,体会艺术技巧,总结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答案】 (1)“入”是“进入”“融入”的意思,“吹”是“吹拂”“吹散”的意思。在暖融融的阳春季节,人会感到手脚软绵绵的,就像喝醉了酒一样,用“入”字来形容春意沁人肺腑,十分妥帖。连梦都被春风吹乱,如天上飘浮的白云,理不出头绪,说明这一觉睡得很香。 (2)昼眠后徐步 出门,这才发现天色已近傍晚,风儿正吹着落花,满院飘洒。这句诗运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手法,昼眠后的诗人怡然自得地欣赏着这黄昏时的景色,表面上悠闲自在,实则从诗人对“自纷纷”的落花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他无可奈何的情绪。这样来写,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诗意】 我在“百忙之际”,摆脱世务,“偷得浮生半日闲”,白日里一人高眠,这种惬意使朋友感到惊诧不已。在暖融融的阳春季节,人会感到手脚软绵绵的,就像喝醉了酒一样。这一觉睡得香甜安稳,连梦都被春风吹乱,如天上飘浮的白云,理不出头绪。集贤院的学生,正趁着大好春光正在读书。而我自有定力,在吟诵声中照样能集中心思,不废勤读。打个呵欠,伸伸懒腰,掀帘下阶,徐步出门。这才发现天色已近傍晚,风儿正吹着落花,满院飘洒。 4.(2016·福建四地六校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题报恩寺上方 [唐]方干 来来先上上方看,眼界无穷世界宽。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众山迢递皆相叠,一路高低不记盘。 清峭关心惜归去,他时梦到亦难判。 (1)本诗颔联对景物的描写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多有值得玩味之处,请分析出其中两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颔联属于写景句,岩上的飞泉悬瀑,凌空迸射,水珠四溅,显然是动态描写。林间的藤萝,缠树绕枝,遮空蔽日,形成了浓密的树荫,这是静态描写。属于动静结合的手法。(2)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题干说“在遣词造句”上的特点,属于考查语言风格题。首先要有整体意识,总体感知诗歌的语言风格属于哪一类,本诗用语平白,通俗易懂。“来来”“先上”,语言通俗,带有鲜明强烈的感情色彩。其他角度,可从词语特别是动词、形容词的运用的巧妙来分析。 【答案】 (1)颔联运用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手法,渲染出报恩寺上方环境的清幽。前句描写了悬岩飞瀑的动态,岩上飞泉悬瀑凌空迸射,如晴天里挂起的一幅白色雨帘,景色空蒙缥缈,分外清幽。后句写林萝的静态,林间藤萝,缠树绕枝,遮谷蔽日,形成了浓密的树荫,置身其间,使人感到阵阵凉意。(如答综合运用视觉触觉多角度描写亦可) (2)①使用口语,语言通俗,清新自然,像是诗人在召唤游人,态度热情。②使用叠词,如“来来”,具有节奏感,让人感到亲切,也表现出诗人看到美景的惊喜之情。③词语精练准确,如“喷空”的“喷”字,写出瀑布凌空迸发,水势大,飞泻急,用词有力,把“岩溜”写活。(其他分析,言之成理亦可) 【诗意】 来啊,来啊,请先到山林的顶峰来吧!这里你尽可以扩展视野,放眼看这世界是多么宽阔广大!岩上的飞泉悬瀑,凌空迸射,水珠四溅,化为一片迷蒙的云烟,袅袅而下,宛如在朗朗晴日,挂起一幅白色的雨帘。林间的藤萝,缠树绕枝,遮空蔽日,形成了浓密的树荫。置身其间,一阵阵爽人的凉意,沁肌侵骨。步出林荫,纵目瞭望,遥远的群山,重峦叠嶂,点点峰尖,如碧海浪涌。登临高处,刚才上山时,只觉得左绕右转,上下攀缘,奇趣无穷,再也记不清经过了多少次的盘旋,才登临到这个群山的绝顶。这上方的美景久久地萦绕着我的心,可惜眼下就要归去了。今日一别,何时还能重游呢?将来在梦中重游此地恐怕也要难舍难分呀! 5.(2015·四川内江市四模)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初夏西湖① 欧阳修 积雨新晴涨碧溪,偶寻行处独依依。 绿阴黄鸟春归后,红花青苔人迹稀。 萍匝②汀洲鱼自跃,日长栏槛燕交飞。 林僧不用相迎送,吾欲台头③坐钓矶。 【注】 ①神宗熙宁四年六月,欧阳修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七月便回归颍州,终于了却多年的愿望。这首诗作于次年。②匝:环绕。③台头:溪边高地。 (1)本诗是怎样以“独依依”统摄全篇的?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人叶梦得《石林诗话》中评欧阳修的诗“其诗多平易疏畅”。这首诗“平易疏畅”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构思。“独依依”表达了作者重游旧地时孤独而又依恋的心情,诗歌的构思就是围绕这一情绪组织全篇的。分析时抓住每一联的关键词,如首联的“独依依”“人迹稀”,颈联通过“鱼自跃”“燕交飞”烘托人物心情,尾联写自己独坐钓矶只身赏景。(2)本题考查诗歌的语言艺术风格。题干中提示的“平易”较好理解,即语言平实质朴;“疏畅”有“畅通”“豁达”之意,此处应该是就情感而言。鉴赏语言风格,要从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角度入手。 【答案】 (1)本诗的情感扣住“独依依”,首联直接点明诗人故地重游的孤独而又依恋的心情。随后,诗人以“青苔”,表明“人迹稀”,以“鱼自跃”“燕交飞”侧面表现无人凭栏,最后以婉拒林僧相送,独坐钓矶收束全诗。 (2)“平易”是指用语朴实无华,“疏畅”是指情感的流畅奔放。本诗通过“碧溪”“红花”“青苔”“浮萍”“鱼”“燕”等寻常意象,不加修饰,表现初夏西湖的美景,显得真实自然而又平易近人。而末句直接塑造了一位与僧交往、临水垂钓的隐者形象,水到渠成地抒发了闲适自得、潇洒自如的情怀,也透露出孤独感伤、物是人非的感慨之情。 【诗意】 雨过天晴,积雨使得碧溪涨满,故地重游,孤独而又依恋。柳荫里再也寻不见那黄鹂,石路上青苔斑斑,罕有人迹。萍草环绕的水里,鱼儿在尽情游弋,头顶上燕儿也成双成对。朋友啊,你不必相送,我权且坐下来,静静地欣赏西湖的美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