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 第三次摸底考试(语文)学科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道德不仅是一种理性的普遍律令,同时它还以追求自由为目的。尽管如此,很多人仍然认为道德法则在实际生活中乃是一种约束、限制,康德对此指出,道德的自律实质上代表的正是自由。 自由,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奋争与追求的目标。在电影《勇敢的心》中,威廉临死前那一声裂人心肺的“freedom”感动了多少颗灵魂。生活中,人们往往把自由的意义等同于不受任何约束,将各种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与责任看作是束缚的枷锁,总是想象自己有一天能够挣脱捆绑住风筝的线,幻化为天空中任意翱翔的鸟儿。于是,青年人把反叛视为争取自由的斗争,他们反文化、反社会、反家庭、反对一切与自我意愿相违背的规则;如果这还仅仅是年轻的躁动与不成熟,那么那些以自由的名义来中饱私囊、骗取利益甚至是伤害他人的人,就不能不说是一种罪恶了。人们对自由的误解如此之深,以至于有识之士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自由啊!多少罪恶假汝而行。” 自由到底意味着什么?很多西方学者将哲学中自由的本意与《圣经》中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情形相比。亚当与夏娃原本生活在一片安宁之中,在伊甸园里,没有选择,没有思想。这隐喻了人类没有自由的史前时代,人们受到自然的制约,其行为也一并交由自然负责——只要听从自然的发落就能够享受到无尽的果实与欢乐。但是,从偷食了智慧之果的那一刻开始,人类就拥有了鲜明的自我意识,这表征了文明时代的兴起。从这一刻起,人从自然的管辖中脱离了出来,人类的主人不再是上帝,而是他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而被赶出伊甸园,这说明人享有了真正的自由。也正因如此,人必须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因为人类在脱离了上帝制约的同时,也失去了上帝的庇荫。可见,自由伴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它的终身伴侣正是责任。歌德说:“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自由的,就会同时感到他是受限制的。如果你敢于宣称自己是受限制的,你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 - 27 - 自由的意义是做自己的主人,而道德的目的是善本身,正是在这一点王,道德自律等同于自由。可以说,真正的自由就是道德的行为。人们对善的选择、对道德律令的遵循正体现了人们做自己主人、为自己行为负责的自由意志,这正是孔子形容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道德律令以自身为指向,向人们呈现出一个完全独立于动物性、超越了人的全部感性世界以外的独特生命;人们在追求善的行为中,摆脱了感性欲望的束缚,从而抵达自由之境地。如果可以套用富尔克关于正义与自由的名言,我们就会这样说:“道德和自由互为表里,一旦分割,两者都会失去。”当一个人在实践中不能选择道德行为时,他必然是受制于一切关于快乐、舒适、利益乃至情感等感官欲望的束缚。相反,如果一个人能够自觉地选择道德行为,就说明他是一个能够为自己做主能够为自己负责、一个可以自由而不受限制地选择行为方式的人。 总之,全部的道德行为都必须以人自身为目的,诸如自杀、说谎、不去发展自己的才智、不去帮助别人,凡此种种行为都意味着对人自身尊严的伤害与诋毁,这对于一个自由的人来说,是绝不能容忍的。 (节选自王梓《道德是一种义务》,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面对众人认为道德法则在实际生活中是约束、限制的认识,康德指出道德本身代表的正是自由。 B. 青年人为争取自由而选择反叛和那些以自由的名义来欺骗伤害他人的行为,都有罪恶的成分。 C. 人类偷食智慧之果,从自然的管辖中脱离出来,拥有了鲜明的自我意识,表征文明时代的兴起。 D. 道德律令不从属于动物性,以自身为指向的道德律令构成了超越人的全部感性世界以外的生命独特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情形与自由的本意作对比,对自由的含义进行了恰当而形象的分析。 B. 文章第三段采用了引用论证,其中用歌德的名言论证了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才是真正的自由这一观点。 C. 文章第四段从自山的意义和道德的目的出发,指出道德自律等同于自由,这也就表明真正的自由是道德行为。 D. 文章从人们对自由的误解写起,再到自由意义的探寻,最后论述自由与道德的关系,层层深入,论证严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7 - A. 西方学者用亚当夏娃的事例告诉我们,一个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自己主人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 B. 在人类行为交由自然负责,人类听从自然发落就能享受到果实与欢乐的时代,人类的自由是不完整的。 C. 如果一个人能够自觉地选择道德行为,他就能摆脱快乐、舒适、利益乃至情感等感官欲望的束缚。 D. 一个自由的人应该珍视尊严,他绝对不能容忍诸如自杀、说谎等行为来伤害与诋毁自身的尊严。 【答案】1. C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 A项,“康德指出道德本身代表的正是自由”是错误的,由原文“康德对此指出,道德的自律实质上代表的正是自由”可知,代表自由的是道德的自律而不是道德本身,属于偷换概念。 B项,“青年人为争取自由而选择反叛有罪恶的成分”表述不合适,由原文“青年人把反叛视为争取自由的斗争,他们反文化、反社会、反家庭、反对一切与自我意愿相违背的规则;如果这还仅仅是年轻的躁动与不成熟,那么那些以自由的名义来中饱私囊、骗取利益甚至是伤害他人的人,就不能不说是一种罪恶了”可知,青年人的这种反叛行为有年轻的躁动和不成熟的成分,不能仅仅说成是罪恶。 D项,“道德律令构成了……的生命独特性”是错误的,由原文“道德律令以自身为指向,向人们呈现出一个完全独立于动物性、超越了人的全部感性世界以外的独特生命”可知,道德律令并不能构成生命独特性,而是人们因遵守道德律令而呈现出一个独特的生命。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 27 - A项,“作对比”是错误的。“自由到底意味着什么?很多西方学者将哲学中自由的本意与《圣经》中亚当夏娃被赶出伊甸园的情形相比”,这里的比,是类比,比方,文章用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情形举例子,对自由的含义进行了恰当而形象的分析。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B项,“人类的自由是不完整的”表述不合适,由原文“亚当与夏娃原本生活在一片安宁之中,在伊甸园里,没有选择,没有思想。这隐喻了人类没有自由的史前时代”可知,在人类行为交由自然负责,人类听从自然的发落就能享受到果实与欢乐的时代,人类是没有自由的。 故选B。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成千上万的法国人跪倒在地上,面对燃烧的巴黎圣母院一直在唱赞美诗。法国人没有想到,这座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安然无恙的神圣建筑,会在今天遭遇一百年来最大的损失。整座建筑受损严重,教堂顶部的木质结构和木质塔尖被全部摧毁。幸运的是,重要文物“荆棘冠”、古老的玫瑰花窗得以幸存。 - 27 - 巴黎圣母院是巴黎第一座哥特式建筑,于1163年奠基,最早建造的是歌坛,随后是中殿和十字耳堂西侧。西立面是在公元1200年建成的,后部的尖塔直到1245年才完工。十字形耳堂的北立面约完成于1250年,南立面在8年后动工建造。教堂的全部工程于1345年最终完成,历时180多年。整个工程规模令人叹为观止,光是为了打造它的屋顶木架,工人们就砍掉了21公顷树林、1300棵橡树。巴黎圣母院西立面严格按照黄金分割比,其整个立面与被壁柱、装饰带分割而成的8个矩形单元为相似形,且同为黄金分割比的矩形,看上去和谐、匀称,是世界上哥特式建筑中最美妙、最迷人的。 (宗诚《法兰西伤痕》) 材料二: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后,法国总统马克龙第一时间就宣布,巴黎圣母院肯定要修复,“它是我们的文学,是我们的艺术,是法国人的艺术想象力的代表。”马克龙表示争取在5年内完成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工作,他还称“可以考虑加入现代建筑的元素”。然而马克龙想要重新设计巴黎圣母院的想法引起法国内外的巨大愤怒。民调显示,64%的法国民众希望完全依照原有的建筑风格和材料,将巴黎圣母院恢复成原先的状态。 文物保护专家约翰·罗斯金称:“换了甲板的古船还是古船吗?建筑遗迹也应有它的尊严,我们拒绝赝品。失去的艺术应该让它永远留在记忆里。”建筑师维奥勒·杜克则主张从原建筑师的构思出发,用类似的手法进行完善、甚至是再创作,提出了不抱残守缺,而要创造性修复的思想,以此重现历史建筑原初的精神风貌。 一边是争持不下,另一边修复方案早已是百花齐放。法国团队提出了一个带黄铜面板的玻璃天花板和一个供游客参观的屋顶空间的方案。英国团队建议混合中央楼梯周围的拱门和球体的造型重建尖顶,看上去像一座清真寺。斯洛伐克团队建议设计了一个加长的轻质塔顶,塔尖顶部有一束直射上天的光束,代表重塑哥特时代的精神。荷兰团队则给出了一个以防火塑料构筑平顶的方案,使用这种再生塑料代替木材,可以有效解决木材供应和防火这两个“不能承受之困”。 (王海松《圣母院的未来》) - 27 - 材料三:要想尽可能修复成先前状态,找到完整的历史文物资料及留存的建筑档案等至关重要,巴黎圣母院有专门的修缮专家团队,这些专家将成为修复的主力。巴黎圣母院修复工作将涵盖石材、木质屋架、屋面的技术金属构件和各种技术设施等等。不仅要恢复大教堂的外部环境,还要检查结构要素。根据目前消息,石质哥特结构体系和构件在遭受高温后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相比较而言,这部分修复难度可能是最大的。修复团队警告说、现在的建设能力足够支撑重建,但是很难找到足够的石匠等技术工人。要修复巴黎圣母院,资金需求是巨大的。除了政府拨款,法国的民间基金会已经开始为巴黎圣母院修复筹集资金。很多民众自发通过互联网捐款:法国的诸多顶级富豪愿意为修复工程提供巨额捐助,总额甚至超过资金需求总量。 (《修复巴黎圣母院有多难?》)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成于上万法国人为大火中的巴黎圣母院跪地祈祷,可见巴黎圣母院在法国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B. 巴黎圣母院是哥特式建筑的精品,它的美妙和迷人源自于它的立面设计遵循黄金分割,彰显了和谐、匀称之美。 C.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化的杰出代表,这是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灾难发生后立即宣布修复圣母院的重要原因。 D. 斯洛伐克团队的修复方案最符合建筑师维奥勒·杜克的主张,但与大部分法国民众的想法相左。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除了“荆棘冠”和古老的玫瑰花窗等重要文物,巴黎圣母院受损严重,几乎被完全摧毁。 B. 约翰·罗斯金赞同马克龙修复圣母院的提议,但是反对在修复中加入现代建筑元素的建议。 C. 巴黎圣母院的火灾出人意料,但是事实上,这场火灾的隐患在圣母院修建时就埋下了。 D. 在如何修复巴黎圣母院的问题上,大部分法国民众比总统马克龙和几位专家都更为保守。 6. 根据材料内容,部分法国人想要将巴黎圣母院修复成原先的状态,主要会遇到哪些问题?请简要概括。 【答案】4. B 5. C 6. (1)要面对各种反对意见,各方面意见不统一,需要说服。(2)修复规模庞大,屋顶结构需要大量木材。(3)修复难度大,石质结构受损,相关技术工人少。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 - 27 - B项,“它的美妙和迷人源自于它的立面设计遵循黄金分割,彰显了和谐、匀称之美”是错误的。由原文“巴黎圣母院西立面严格按照黄金分割比,其整个立面与被壁柱、装饰带分割而成的8个矩形单元为相似形,且同为黄金分割比的矩形,看上去和谐、匀称,是世界上哥特式建筑中最美妙、最迷人的”可知,看上去和谐、匀称,是世界上哥特式建筑中最美妙、最迷人的的是巴黎圣母院西立面,而不是巴黎圣母院。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明确具体的考核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 A项,“几乎被完全摧毁”表述不合适,由原文“整座建筑受损严重,教堂顶部木质结构和木质塔尖被全部摧毁。幸运的是,重要文物‘荆棘冠’、古老的玫瑰花窗得以幸存”可知,被完全摧毁的是教堂顶部的木质结构和木质塔尖,而不是巴黎圣母院。 B项,“约翰·罗斯金赞同马克龙修复圣母院的提议”是错误的,由原文“文物保护专家约翰·罗斯金称:‘换了甲板的古船还是古船吗?建筑遗迹也应有它的尊严,我们拒绝赝品。失去的艺术应该让它永远留在记忆里。’”可知,约翰·罗斯金不赞同马克龙修复圣母院的提议。 D项,“大部分法国民众比总统马克龙和几位专家都更为保守”表述不合适,由原文“64%的法国民众希望完全依照原有的建筑风格和材料,将巴黎圣母院恢复成原先的状态”可知,大多数民众同意修复巴黎圣母院,只是修复的观点不同,当并不能说谁更保守。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筛选、概括的能力。解答时可以划记表明重点内容的语句,没有的话要根据内容概括,同时可以结合材料的标题,表头还有选文的出处等信息。本题主要从重点语句入手。材料二中提到的“民调显示,64% - 27 - 的法国民众希望完全依照原有的建筑风格和材料,将巴黎圣母院恢复成原先的状态”,但是法国总统巧克龙、文物保护专家约翰·罗斯金、建筑师维奥勒·杜克都有不同的意见,并且几方观点争持不下,所以想要将巴黎圣母院修复成原先的状态首先要面对各种反对意见,各方面意见不统一,需要说服。由材料一“整座建筑受损严重,教堂顶部的木质结构和木质塔尖被全部摧毁”,材料二“荷兰团队则给出了一个以防火塑料构筑平顶的方案,使用这种再生塑料代替木材,可以有效解决木材供应和防火这两个‘不能承受之困’”可知,巴黎圣母院教堂顶部的木质结构和木质塔尖被全部摧毁,但修复面临修复规模庞大,屋顶结构需要大量木材的问题。由材料三“石质哥特结构体系和构件在遭受高温后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相比较而言,这部分修复难度可能是最大的。修复团队警告说、现在的建设能力足够支撑重建,但是很难找到足够的石匠等技术工人”可知,想要将巴黎圣母院修复成原先的状态还要面临修复难度大,石质结构受损,相关技术工人少的问题。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散说名利场 二月河 不知什么时候,不知怎的,我变成了文人,而且是名人。这就“抖”了起来,会议坐前排,作文有约稿,动辄在报上、电视上晃晃。随之而来的是,即便去商场逛公园也能招来四周异样的目光,引来众人好奇的围观。 这固然是一种风光体面,然而我受不了。为了浮名虚利,丢掉最原始本能的自在,拋却恬适悠游的天性,连嬉笑怒骂发脾气都要锱铢必较,或自矜于“身份”形象,或迎合媚取于众人。若将这些放在“心秤”上一称,我立即觉得不划算。 虽说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仔细考审去,大英雄固然极少,真名士更是寥寥。乾隆皇帝下江南,见扬子江上樯橹如林,舟船似梭往来,对随侍的圜空和尚说:“好多的船!都航到哪里去呢?”圆空回说:“老衲住锡在此,每日只见两条船。一条名船,一条利船。”乾隆对此回答大为赞赏。 这位大师算是有思想:人生在世“名”“利”二字,咬定了这两条,大抵说得不会太差。只难为老和尚在码头上望河悟禅,竟能对世情参详得如此透彻。 - 27 - 然而,若是站在一个更宏观、更世俗的角度,求实地看,这个说法又不准确了。为名缰利索所缚的,大抵只有商场、文场两种人以及与此类人相关的人情事物。那些蛰居穷乡僻壤,“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农妇,谋一箪食、一瓢饮的艰辛劳作人,是否可划为图名逐利之徒,大可值得怀疑。 可否这样说,大多数人图温饱、图小康,这叫“生存场”;一小群已不忧生存者,出而竞争,是谓“名利场”。“生存场”中的人挣扎出来、进入“名利场”者尽有,从“名利场”败落下去,回归“生存场”,或者隐藏深山野林当隐士,吃“名利场”留下的利息的也不少。 这里很难“全面阐述”其中的升降沉浮,也很难对各个位置、种种态势厘清类别。单就“名场”里就分了“宦海”“文场”“艺场”等等,还有各个场都有的红角黑角、幕前幕后、帮忙帮闲,诸此种种不一而足。里边各角色况味不一,就如文章开头说的,“做人难”就是——你想好好的,平常人平常心做平常事——比如穿一件外观不甚雅,其实十分柔软舒适的旧棉袄转悠,比如领纽未扣便打了领带,比如一身西装却配平底布鞋,都在众目睽睽之下,为人月旦评【注】,你说会很好受吗? “生存场”的人会说:“我乐意。” 我听贫贱之交说过,不加解释,只是莞尔。这毕竟是一种富贵愁,有点像达官贵人发愁没时间写诗,吃惯了鱼肉想一口老咸菜,宾馆里住腻了向往鸡鸣犬吠的乡间农舍。 《梦溪笔谈》中讲一个得意的“红翰林”,他给皇帝起草诏诰,写了几稿都未能使圣上满意,沮丧出朝,见一个穷叫花子在墙根下晒暖捉虱子,非常悠闲,无忧无虑。这个翰林就欣羡得不得了。但他毕竟没有放弃他的官位去讨饭,我也不可能放弃我的几部书的著作权去拉板车。就人类本来的面目而言,其实就是在追求一种不可能的完美。富有富的愁,穷有穷的愁,如此而已。 二者皆愁,就一样了?没有那回事。功名富贵、天球河图、金人玉佛都归有权势者和富贵风流名士所有,尽管有“愁”,也还是趋之若鹙。若穷了,就叫“穷愁潦倒”身上衣、口中食都成问题,那一点悠闲潇洒自在,在饥肠辘辘中恐怕也“抖”不起来。 尽管如此,在谋到一定的稻粱,有一份稳定的衣食,我还是想把心更贴近一点破屋里的潦倒人,把目光多注视一下底层引车卖浆之辈,一是可以使自己的心心哭像个人,二是更能安贫乐道。 文人也有这个级那个级,被名利枷锁套得死死的。上睥下,下趋上,蝇营竞奔。 - 27 - 我历来不大恭维文人,成了文人,又惴惴于自己真的堕落了。已经有人说我“狂”,按我自己的说法,是“嚣”。我以嚣避嚣。之所以“避嚣”,除了觉得太费心,人格付出太多,也真是怕了“那众人”。无论事业成就大小,在人前总谦虚“哪里哪里,不敢不敢”的,左右不过是这一套,真要“不吝赐教”起来,没有几个不色变的。 和特别杰出的人不好打交道。交个阮籍那样的朋友,一句话说错,甚或碰巧他吃醉酒昏头厌与人语,就翻白眼儿;就是李白,让你给他脱靴磨墨,恐也使人不堪忍受。阮籍傲睥狂放,“口不臧否人物”;李白诗才豪放,你读读他的《与韩荆州书》,还有一股可怜兮兮的媚气。文人朋友只可坐而论道,真有敌人雄赳赳打来,没准儿他就先逃了。 算了,先打住了。 (有删改) 【注】月旦评,东汉末年由汝南郡人许劭兄弟主持对当代人物或诗文字画等品评、褒贬的一项活动常在每月初一发表,故称“月旦评”或者“月旦品”。无论是谁,一经品题,身价百倍,世俗流传,以为美谈。因而闻名遐迩,盛极一时。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生存场”的人乐意在众目睽睽之下“为人月旦评”,是因为一旦通过“月旦评”,就可以提高身价,远近闻名,从而走入“名利场”,声名显赫。 B. 作者引用《梦溪笔谈》“红翰林”的故事,意在拿红翰林不能放弃官位与自己不能放弃著作权进行类比,进而说明人类始终在追求一种不可能的完美。 C. 在阐述了名利场和生存场的区别之后,作者表达了自己的名利观,即希望自己在获得一定的名利之后,能够把心更贴近底层引车卖浆之辈。 D. 文章从作者自身经历写起,不仅引用历史传说、文人轶事,还从商场、文场等不同角度来论述形形色色的“名利场”,体现了文章“散说”的特点。 8. 文章在论述“名利场”的同时,还提及了“生存场”,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二者的不同。 9. 文章结尾作者评说文人的“名利玚”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答案】7. A 8. ①从内涵上看:大多数人图温饱、图小康为满足基本的物质所求而艰辛劳作,是“生存场”:而一部分人不必忧虑生计问题。为名缰利索束缚,是“名利场”②从人的境遇上看:“生存场”的人只是为身上衣、口中食等生计问题担忧,”名利场”的人是被一种“富贵闲愁“困扰,追求一种不可能的完美,③从二者关系上看:“生存场中的人想要从中逃离出来进入“名利场”,而“名利场”的人即便回归“生存场”,也会对名利割合不下。 9. - 27 - ①结构上,照应开头,与开篇描写我的遭遇经历相呼应;②内容上,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从“商场”“官场”进而引入到对“文场”的论说,说明历代文人都无法摆脱名利场的束缚: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揭露讽刺了文人在名利场中虚伪自大的社会现实,进而对蝇营狗苟的名利场进行深刻的反思。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A项,“是因为一旦通过‘月旦评’,就可以提高身价,远近闻名,从而走入‘名利场’,声名显赫”是错误的,并不是通过“月旦评”就一定可以提高身价,远近闻名,从而走入“名利场”,声名显赫,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重要信息的筛选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章在论述‘名利场’的同时,还提及了‘生存场’,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二者的不同”,然后确定题干信息,在文本中筛选出二者有关内容,并比较二者的不同。由原文“大多数人图温饱、图小康,这叫‘生存场’;一小群已不忧生存者,出而竞争,是谓‘名利场’”可知,这是从内涵上来谈二者的不同,即大多数人图温饱、图小康为满足基本的物质所求而艰辛劳作为“生存场”,而一小群不必忧虑生存问题,而开始争名逐利,是“名利场”。由原文“就人类本来的面目而言,其实就是在追求一种不可能的完美。富有富的愁,穷有穷的愁,如此而已”可知,不管是“名利场”还是“生存场”都被困扰,“生存场”为身上衣、口中食等生计问题担忧,”名利场”的人是被一种“富贵闲愁“困扰,各有各的愁,追求一种不可能的完美。由原文““生存场”中的人挣扎出来、进入“名利场”者尽有,从“名利场”败落下去,回归“生存场”,或者隐藏深山野林当隐士,吃“名利场”留下的利息的也不少”可知,“生存场”中的人想要进入“名利场”,而即使“名利场”的人进入“生存场”也会和名利有很多联系吧,割舍不下名利。。 【9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结尾的作用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回归文本,理解结尾部分的内容,然后从结构、主旨的角度进行分析。文章的结尾从“文场”的角度论说,说明历代文人都无法摆脱名利场的束缚,前文引用历史传说、文人轶事,从“商场”“官场”来说明人们都无法摆脱名利场的束缚,所以结尾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从结构上,文章的开头说到我作为一名文人的遭遇,所以文章的结尾和开头相呼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的完整。文章的结尾揭露讽刺了文人在名利场中虚伪自大的社会现实,进而对名利场进行深刻的反思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马先生钧,字德衡,天下之名巧也。少而游豫,不自知其为巧也。为博士,居贫,乃思绫机之变,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旧绫机五十综者五十蹑【注】,六十综者六十蹑,先生患其丧功费日,乃皆易以十二蹑。其奇文异变因感而作者,犹自然之成形,阴阳之无穷。 先生为给事中,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先生曰:“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二子哂之。先生曰:“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此一异也,从是,天下服其巧矣。居京师,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此二异也。其后有人上百戏者,能设而不能动也。帝以问先生:“可动否?”对曰:“可动。”受诏作之。以大木彫构,使其形若轮,平地施之,潜以水发焉。设为女乐舞象,至令木人击鼓吹箫,作山岳:使木人跳丸、掷剑,缘垣、倒立,出入自在,百官行署,舂磨、斗鸡,变化百端。此三异也。 先生见诸葛亮连弩,曰:“巧则巧矣,未尽善也。”言作之可令加五倍。又患发石车,敌人于楼边悬湿牛皮,中之则堕,石不能连属而至。欲作一轮,悬大石数十,以机鼓轮,为常则以断悬石,飞击敌城,使首尾电至。尝试以车轮悬瓴甓数十,飞之数百步矣。 有裴子者上国之士也精通见理闻而哂之乃难先生先生口屈不能对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言之不已傅子谓裴子曰:“子所长者言也,所短者巧也。马氏所长者巧也,所短者言也。以子所长,击彼所短,则不得不屈。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有所不解而难之不已,其相击刺,必已远矣。心乖于内,口屈于外,此马氏之所以不对也。”马先生之巧,虽古八输般、墨翟,近汉世张平子,不能过也。公输般、墨翟皆见用于时,乃有益于世。平子虽为侍中,马先生虽给事省中,俱不典工官,巧无益于世,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 (选自裴松之注《三国志》有删改) 【注】综:织绫机上经线的分组。蹑:织绫机上的踏具。 - 27 - 10.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有裴子者/上国之士也/精通见理/闻而哂之/乃难先生/先生口屈不能对/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言之不已/ B. 有裴了者/上国之士也/精通见理闻/而哂之/乃难先生/先生口屈/不能对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言之不已/ C. 有裴子者/上国之土也/精通见理/闻而哂之/乃难先生/先生口屈/不能对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言之不已/ D. 有裴子者/上国之士也/精通见理闻/而哂之/乃难先生/先生口屈不能对/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言之不已/ 11.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博士:古代学官名。始于战国,秦汉相承,西汉时为太常属官,汉文帝置一经博士,汉武帝置五经博士,唐设太子博士等,后世沿置。 B. 给事中:秦置,为将军、列侯、九卿等的加官,加此封号能侍奉在皇帝左右;唐宋以来,居门下省之要职,掌侍从规谏之职。 C. 京师:国都。以“京”称都城始于周朝建立之初:同时,“京”与“师”常并称“京师”,指称“王室居住地及中央政府所在地”。 D. 诏:告知之意,多用于上对下。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工的文书命令,与“敕”“表”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马钧改革织绫机,提高生产效率。他认为旧式的设计费力费时,就对织绫机进行了改进,改用十二个蹑后,可以随心所欲地织出奇妙的花纹。 B. 马钧制成指南车,赢得天下赞誉。他在与人争论古代有无指南车之事遭到嘲笑后,亲自实践做成了指南车,高明的技术令天下人钦佩。 C. 马钧改造百戏,使其活灵活现他用木头制成原动轮,以水力推动使其旋转,这样上层木偶就能灵活自如地进行表演,变化无穷。 D. 马钧首创发石车,在军事上做出贡献。他把石头挂在制作的木轮上,利用机械带动轮子飞快地转动,把大石头接连不断地发射到敌人的城楼上。 13.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心乖于内,口屈于外,此马氏之所以不对也。 - 27 - (2)巧无益于世,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 【答案】10. A 11. D 12. D 13. (1)他内心并不同意您,但口上(不得不)屈服,这就是马先生不再应答你的责难的原因了。 (2)技术的巧妙不能有利于时代,用人与他的才能不匹配(适合),知道有才能又不让他用具体的事情去验证,这实在是遗憾了。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本题中“精通”为动词,它的宾语为“见理”,而“而”为连词,连接“闻”和“哂”这两个动作,所以在“理”后断开,排除B和D。“自以为”的主语是裴子,而不是先生,而C项承前省略主语,主语为先生,所以在“对”后面断开,排除C。翻译为:有位裴先生,是京师的著名人士,见识精深,听到先生的事情,就讥笑他。他到先生那里去质问先生,先生口才不好,被他说的没法答对。裴先生自以为击中对方要害,不停地滔滔议论。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与‘敕’‘表’相同”是错误的,“表”用于下对上。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D - 27 - 项,“马钧首创发石车”是错误的,由原文“先生见诸葛亮连弩,曰:‘巧则巧矣,未尽善也。’言作之可令加五倍。又患发石车,敌人于楼边悬湿牛皮,中之则堕,石不能连属而至”可知,发石车并不是马钧首创的,他只是在别人创造的基础上进行完善。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的得分点为:“心乖于内,口屈于外”,均为状语后置句;“乖”,违背;“此马氏之所以不对也”,判断句;“所以”,……的原因;“对”,应答。第二句话的得分点为:“当”,匹配;“闻贤不试以事”,介词结构后置句;“良”,实在;“恨”,遗憾;良刻痕也,判断句。 【点睛】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做文言文题的基础。要读懂原文,注意重要字词的翻译、理解。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另外,像比较生僻的文章,翻译起来比较拗口,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题干去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由点及面,慢慢读懂文言文段。 参考译文: 马钧先生,字德衡,是天下闻名的技术高超的人。他年轻时过着游乐的生活,自己不知道有技术。他担任博士时,(百姓)生活贫困,于是想改进织绫机,那样不用说什么,人们就会知道他技术高超了。旧式的织绫机,五十综的用五十个蹑,六十综的用六十个蹑,马先生认为有费力费时的缺点,于是他改进机械,全都改用十二个蹑。改进以后,可以随心所欲织出各种奇妙的花纹,织成后看上去像是天然形成的一样,又可以像阴阳二气那样反复变化无穷。 - 27 - 先生任给事中官职时,和散骑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在朝廷上争论关于指南车的事。他两个说,古代根本没有指南车,记载上的说法是虚假的。先生说:“古代是有指南车的。我们没有去想到它罢了,哪是什么遥远的事呢!”两人和他开玩笑。先生说:“讲空话,瞎争论,还不如试一试可以见效。”于是两人把这事报告明帝,明帝下令要先生把它制作出来,后来,他就把指南车造成了。这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又是没法用言语说清楚的。从此之后,天下人都佩服他的技术高明了。他住在京师,城里有地可以种植菜蔬,但愁的是近旁没有水可以灌溉。先生就制作了翻车,叫小孩子转动它,汲来的水自己倾流到地里,翻车里外转动,效率超过平常水车一百倍。这是第二件奇妙的事情。后来有人进贡一套杂技模型,只能作摆设不能活动。皇帝问先生:“你能使得它们动起来吗?”回答说:“可以活动。”他就接受皇命制作了。他用大木头又雕又削,做成轮子的形状,放在地上,下面用流水使它旋转。下面制作了女子奏乐舞蹈的偶象,还有木偶打鼓、吹箫、叠罗汉,还可以使木偶丢木球、掷剑、走绳索、翻筋斗,动作灵活,还有木偶坐堂审案,舂米磨面、斗鸡等各种各样的动作。这是第三件奇妙的制作。 先生看到诸葛亮设计的连弩,说:“这东西巧是很巧,但还不顶完善。”他说,他可以在这基础上改造连弩,发箭的效率能增加五倍。又认为发石车效果差,如果敌人在城楼边挂起湿牛皮,发过去的石子碰上牛皮就滑落下来,发石车又不能连续发射。他想制作一种轮子,挂上几十块大石头,用机械转动轮子,轮上悬石的绳子按一定节奏断掉,石子抛射到敌人城楼,可以迅速地接连抛射。他曾经试验用个车轮挂上几十块砖头瓦块,可以抛射到几百步远的地方去。 傅先生对裴先生说:“您的长处是会讲话,短处是没有巧思。马先生的长处是有巧思,短处是不会讲话。用您的长处,攻他的短处,他当然不能不屈服了;但如果用你的短处,去较量他的长处,那您一定有许多不理解的地方。机巧之类的事,是天下极微妙精深的事情,您并不理解还要不停止攻击,那攻击的内容,一定离题万里了。他内心并不同意您,但嘴上又说不过,因此,马先生不再答复您了。”马先生技术的巧妙,就是古代的公输般、墨翟、王尔,近代汉朝的张衡,都不能超过他。公输般、墨翟都在当时受过重用,所以他们的技术对国家有用处。张衡虽然做侍中,马先生虽然做给事中,但他们都没有担任主管工程的官职,技术的巧妙不能对国家有用处。用人不用他擅长的才能,知道有才能又不让去实践,这实在令人遗憾。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各题。 老将行① 王维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②。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 27 - 【注】①本诗节选自王维七言歌行体诗歌《老将行》,全诗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老将军年轻时的骁勇,第二部分写将军被迫归隐后的清苦生活,这里是第三部分。②星文:指剑上所嵌的七星文。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两句写前方战事紧急,“老将”在贺兰山一带布阵设防,率领将士抵御外敌。 B. “节使三河募年少”写受皇帝之命而征兵的军事长官从三河一带招募青年入伍。 C. “耻令越甲鸣吾君”句用“越甲”指来犯的敌人,此句意为“以敌人甲兵惊动国君为可耻。” D. 王维的这首边塞诗风格豪迈健朗,有“盛唐气象”,与其山水田园诗有着明显的不同。 15. 诗歌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塑造“老将”这个艺术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14. A 15. ①诗歌开篇四句环境渲染,具体描述强敌犯边,大军压境,告急文书频传,国家正在大力招兵请将,渲染了紧张的战争氛围,激起了老将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②五、六句通过动作描写,“拂铁衣”“持宝剑”动星文”,擦亮铠甲,练起武功,这一系列动作生动地写出了老将跃跃欲试,想要上阵杀敌的迫切心情。③七八句写老将的心理,“愿”“耻”生动地表现了他想要擒贼王的愿望和不让外患威胁朝廷捍卫国家的决心。④最后两句用魏尚的典故,表明只要朝廷任用老将,他一定能英勇杀敌,再立功勋。一个渴望杀敌立功、报效国家的的艺术形象便一步一步地呈现出来。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A项,“‘老将’在贺兰山一带布阵设防,率领将士抵御外敌”是错误的。诗歌开篇用环境渲染紧张气氛,具体描述强敌犯边,大军压境,告急文书频传,国家正在大力招兵请将,渲染了紧张的战争氛围,激起了老将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 故选A。 【15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明确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如直接对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细节描写,可以借助环境和他人进行侧面衬托。然后要把握答题的模式:概括形象的总体特点,用两个四字词语或四个两字词语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结合诗句分析其特征,有手法要点出手法,诗歌中哪些具体词句,具体表现了人物的哪些特征。指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感情、理想、追求等,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本诗塑造了一位在边烽未熄之时,时时怀着请缨杀敌的爱国老将的形象。诗歌开篇四句为环境描写,强敌犯边,大军压境,告急文书频传,国家正在大力招兵请将,渲染了紧张的战争氛围,从而激起了老将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中间两联直接描写老将的形象,第三联为老将的动作描写,比如“拂铁衣”“持宝剑”动星文”,这一系列动作生动地写出了老将跃跃欲试,想要上阵杀敌的迫切心情。第四联为老将的心理描写,“愿”“耻”生动地表现了他想要擒贼王的愿望和不让外患威胁朝廷捍卫国家的决心。最后两句用魏尚的典故,从而表明自己想要英勇杀敌,再立功勋的雄心壮志,所以本诗塑造了一位渴望杀敌立功、报效国家的老将形象。 【点睛】解答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题目,首先要明确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如直接对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细节描写,可以借助环境和他人进行侧面衬托。然后要把握答题的模式:概括形象的总体特点,用两个四字词语或四个两字词语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结合诗句分析其特征,有手法要点出手法,诗歌中哪些具体词句,具体表现了人物的哪些特征。指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感情、理想、追求等,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面语段中的空缺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到,屈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自《离骚》,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杜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自《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等都是深刻反映人民心声和文人情怀的佳句,而范仲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自《岳阳楼记》)的民本思想也被后人铭记。古重民生,今更重民生。习近平总书记吸取古人智慧,用中华诗词诠释当下中国“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为推动社会和谐、民生幸福而“上下求索”。 【答案】 (1). 长太息以掩涕兮 (2). 哀民生之多艰 (3). 安得广厦千万间 (4).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 先天下之忧而忧 (6). 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涕”“厦”“俱”等。 - 27 -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是语言的大师,将社会现象________。成高度概括的诗句,是杜甫特殊的才能,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烽火迕三月,家书抵万金”,“(①)”。他还能将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取得________之势。李白常用风驰电掣、________的手法,取得雄浑壮阔的效果;杜甫则常用体贴入微、精雕细刻的手法取得雄浑壮阔的效果。意象密集是杜诗的一大特点,如“(②)”,“三年笛里关山月,五国兵前草木风”。杜诗的风格向来用“沉郁顿挫”四个字概括,这和他忧国忧民的思想、________的感情有密切的关系,《秋兴》八首便是最能代表其风格的作品,如“(③)”。除了沉郁顿挫之外,杜诗风格的另一面是“萧散自然”,闲适的情趣,安静明秀的境界,形成了这一特色,如“(④)”。 杜甫和李白一样也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仁爱与忠厚,在后世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中华文化精神的重要方面。我们并不否认宋人所强调的杜甫之忠君,但并非不认为这就是他最可宝贵的品格,对与忠君并举的爱民之情常常被等而下之。其实与忠君相比,爱民才是他人格的核心,也更为宝贵。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他们同时出现在盛唐的诗坛上,真是中华文明史的一大奇观。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提炼 咫尺天涯 雷厉风行 腾挪跌宕 B. 凝炼 咫尺天涯 雷厉风行 跌宕起伏 C. 凝炼 咫尺千里 大刀阔斧 腾挪跌宕 D. 提炼 咫尺千里 大刀阔斧 跌宕起伏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们并不否认宋人所强调的杜甫之忠君,而与忠君并举的爱民之情常常被等而下之,但并非不认为这就是他最可宝贵的品格。 B. 我们并不否认宋人所强调的杜甫之忠君,但并不认为这就是他最可宝贵的品格,而对与忠君并举的爱民之情常常被等而下之。 C. 我们并不否认宋人所强调的杜甫之忠君,而对与忠君并举的爱民之情常常等而下之,并不认为这就是他最可宝贵的品格。 D. 我们并不否认宋人所强调的杜甫之忠君,但并非不认为这就是他最可宝贵的品格,而与忠君并举的爱民之情常常被等而下之。 - 27 - 19. 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 ② ③ ④ A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B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C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自鸟飞回。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D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风急天高猿嘛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A. A B. B C. C D. D 【答案】17. D 18. C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词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同义词语的选择、词语使用正误等两种方式。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词语。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提炼”,比喻文艺创作和语言艺术等弃芜求精的过程。“凝练”,(文笔)紧凑简练。文句中指针对社会现象而言,而不是文笔,所以用“提炼”。“咫尺天涯”,比喻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象是远在天边一样。“咫尺千里”,比喻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象是远在天边一样。也形容篇幅虽小,意境深远,也指诗文的含义深远。文句中指杜甫的诗歌意境深远,故选“咫尺千里”。“雷厉风行”,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大刀阔斧”,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文句中强调李白诗歌中体现出来的魄力,选用“大刀阔斧”。“腾挪跌宕”,表示起伏动作大,气势雄浑。“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文句中指的是杜甫情感变化大,故选“跌宕起伏”。 - 27 -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本题中,杜甫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仁爱与忠厚,所以“忠君”和“爱民”是杜甫的两种非常重要的精神,所以两句话要放在一起,排除B和D。“并非不认为”表肯定,意思为认为这就是他最可宝贵的品格,而后文说到其实与忠君相比,爱民才是他人格的核心,也更为宝贵,所以排除A。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联系上下文语境补充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可根据对语段内容的感知与理解,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判断。第一处要选一句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语句,故选“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第二处要选具有意象密集这一特点的诗句,故选“风急天高猿嘛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第三处要选《秋兴》八首中的诗句,故选“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第四处要选具有萧散自然这一特点的诗句,故选“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故选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古人经常观察到的天象是太阳的出没和月亮的盈亏,所以①____________,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为一“月”。②____________,最初大约是由于庄稼成熟的物候而形成的,《说文》说:“年,熟谷也”如果说禾谷成熟的周期意味着寒来暑往的周期,那就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现代叫做太阳年。我国古代的历法全年总共354天。《尚书,尧典》说:“期三百有六句有六日”,实际上四季循环的周期约为365 日,比354天约多11 日,积三年就相差一个月以上的时间,③____________,使历年的平均长度约等于一个太阳年,并和白然季节大致调和配合。《尧典》说“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就是这个意思。 【答案】 (1). ①以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日” (2). ②至于“年”的概念; - 27 - (3). ③所以三年就要闰一个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补写语句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通读全文段,把握文意,理清顺序。分析空格所在的语境,明确前后文的限定,注意前后的衔接。分析所要补写的句子,辨明其间的关系,判断分析。前文说到的天象为太阳的出没和月亮的盈亏,而所要填写的语句后面说到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为一“月”,故要填怎样为“一日”,联系上下文为“以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日’”。不管是后文《说文》中的记载,还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太阳年,第二处都和“年”有关,所以第二处为“至于‘年’的概念”。上文说到“积三年就相差一个月以上的时间”,而后文又说到“以闰月定四时成岁”,所以第三处为有关闰月的,并且周期为三年,所以填“所以三年就要闰一个月”。 21.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请在下列场所后填入对应的楹联序号。 A.满室鼎彝罗秦汉 一堂图画灿云霞 B.故作轩窗挹苍翠 要将弦诵答潺湲 C.法云广萌无遮会 慧日高悬有相天 D.泗水文章昭日月 杏坛礼乐冠华夷 E.龙蛇蜿蜒归梨枣 鸟兽飞腾入简笺 ①文庙________ ②刻印社________ ③书院________ (2)请为书画社拟写下联。 上联:粉黛染山川秀色 下联: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①文庙 D (2). ②刻印社 E (3). ③书院 B (4). (2)(示例)下联:丹青夺造化神工 【解析】 - 27 - 【详解】本题考查撰写对联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题目要求,其次是要领悟对联的含义及对联的拟写规律及样式。第一题中孔子曾在泗水边为学生讲水之德;杏坛相传是孔子讲学处,后以“杏坛”代指教育界。所以“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坛礼乐冠华夷”对应的应该是文庙。“龙蛇蜿蜒归梨枣,鸟兽飞腾入简笺”中“梨枣”指书版,旧时雕版印书多用梨木枣木,故有此称。该对联适用于刻印社。“故作轩窗挹苍翠,要将弦诵答潺湲”中上联以“轩窗掩苍翠”为喻,劝诫学子们心不要被外物所移,专心致志,刻苦攻读。下联以“弦诵答潺湲”为喻,劝勉学子们治学不可好高骛远,期望一蹴而就,而应当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因此这副对联对应的应是书院。第二题中上下联注意对应位置的词性要保持一致,如“粉黛”为名词,“染”为动词,“山川秀色”为名词性短语。下联对应位置的词性也应相同。所以“丹青”对“粉黛”,“夺”对“染”,“造化神功”对“山川秀色”。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年度汉字评选,是使用汉字地区的一项评选活动。中国、日本、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一直都会评选最具代表性的年度汉字。各地民众根据一年内发生的国内国际大事,选定一个汉字反映全年焦点。 2019年度汉字评选大幕即将开启,请根据自己的体会和认识,比较以下汉字,从中选出你心目中的中国年度汉字,并阐述当选理由。 盘 共 创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参考范文: 新时代要有创新精神 2019年度汉字评选大幕即将开启,回顾2019年这一不平凡的一年,我认为“创”字最宁反映全年焦点。“创”为创新之一,不管是国内的发展还是整个世界的发展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离不开创造性发展。 或许我们都不曾想过,创新科技能让如此快地让中国乘上发展列车。但今天,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转变让中国这一拥千年文明的大国焕发年轻的生命力,让我们刮目相看,因为正是创新科技点亮了美丽中国! 等待了数十亿年后,月球永远背向地球那面的山地荒原,终于迎来第一个翩翩降临的地球访客。从2018年12月8日发射升空,到2019年1月3日顺利到达,“嫦娥四号”走完了约40万公里的地月之路。月球总有一面背对着地球,且不像正面那样平坦,着陆区的选择及精准着陆是难题。“嫦娥四号”着陆从未实地探测过的处女地,或将取得突破性发现,同时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正是我国科技工作人员们在航天技术上的创新,我们的航天技术才能在世界遥遥领先。 在聚集智慧,依赖创新的智能领域,青年人是绝对的主力。他们充沛的精力和灵活的思维是智能发展的优质动力。大疆公司中,平均年龄只有27 - 27 - 的员工们,正在攻克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或许他们不是西装革履、正襟危坐的学者,而是背着书包,穿着随性的翩翩少年,但是他们涉足的却是最前沿、最尖端的领域,他们参与的却是令人肃然起敬的项目。这些精英青年,正如一簇新火,燃烧着智慧和创新的火焰。他们用自己的实力,撕下“年轻人不靠造”的标签,成为我辈学子的榜样。 2019年,“创”的上榜是创意、是创新、是创造、是前进。数字化技术升级、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崛起,5G技术走进人们的生活。创新之路,从未止步。 丘吉尔说:“国家有狮子般的雄心,我就有咆哮的勇气。”时代青年们正站在大国崛起的滔天大浪之上,顺势而为,辗转腾挪,信心百倍,为国家雄狮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制造”进化为“中国智造”的路上,我们要砥砺前行,因为只有科技创新,国家才能更好的发展,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大路上稳步前行。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为材料作文,细心研读前面的导语,可以梳理出如下一些重要的信息:①年度汉字是根据一年内发生的事情,选定一个汉字反映全年焦点。②要求同学们回顾2019年,谈谈自己的年度汉字。本题目最重要的是两个关键词“我的”“年度”,因此脱离这两个词的立意都有偏差。再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或思考补好空缺。可补的词范围很广:可以关注青少年自身生活,体现个性,彰显当下青少年的个性美;也可写出体现鲜明个性的文字;也可以关注社会现实,体现时代意义,亲身经历的固然刻骨铭心,但一年里的所见所闻,也可透视出我国少年对生活本真的思考力度,从而让立意深刻高远。写作时要注意:立意要有积极性。如写成“混”“懒”,对自己一年来混日子的情况说个遍,结尾仅一句“我2020年再也不混了,我要把年度汉字改为‘创’”。反思性不够,那么格调必定较低。 参考立意: 1、盘活思想、盘活经济 2、共享经济,活出时代风采 3、创新,永恒的动力 素材积累: 1、改革关乎国运,创新决胜未来。实现“从多到好”“从好到优”,离不开创新。更好凝聚创新共识,更多提出构建良好创新生态的应对之策,让每一粒创新种子都能在好环境中开花结果,才能跑出创新“加速度” - 27 - ,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全国人大代表董明珠在代表通道表示,具有创新能力才能改变过去传统的生产模式。创新最重要的事情是培养年轻人,中国制造业已经不是逐利而行的时代,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2、说起科技创新,不少人觉得这个话题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而在刚刚结束的2019年,海尔在科技创新中取得了诸多成果,看似与你无关,实际上与你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以往用洗衣机洗内衣、洗真丝羊绒,或者给宝宝洗衣物,卫生起见必须与其它衣物分开,既费时间又费水。海尔用这项技术带来了高端洗护方式,用一台洗衣机就能同时洗不同衣物,而且比以前更安静、更省水。你用过“防电墙”热水器、“全空间保鲜”冰箱、“免清洗”洗衣机,但可能并不知道这些耳熟能详的黑科技都出自海尔的创新。这些海尔发明的黑科技不光让你的生活越来越好。 3、2019年,主打“沉浸式学习氛围”的共享自习室走红,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天津、银川等国内数十个城市相继出现,目前用户已达数十万。“努力鸭”、“我想静静”、“致青春”、“1988”等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又一个共享经济新业态。在共享自习室兴起的背后是社会公共资源与用户需求之间的矛盾。目前,合适公共的学习空间只有图书馆,但图书馆的覆盖密度小,使用时间受限,难以全面满足群众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国务院连续6年将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大力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全民阅读成为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此背景下,共享自习室的出现符合学习型社会的建设需求。 层次分析: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新时代要有创新精神”这一中心论点展开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构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 27 -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 27 - - 2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