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

莆田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命题人: 审核人: ‎ ‎(友情提示: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祝你考试顺利!)‎ 一、古诗文阅读(共49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9分)‎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1. 下列各句对“族”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 A. 族庖月更刀 族:众、一般 ‎ ‎ B. 虽然,每至于族 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 C. 士大夫之族 族:家族 ‎ ‎ D. 族秦者秦也 族:族灭 ‎2. 下列四个成语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 A. 游刃有余 游:游进、运转 ‎ ‎ B. 批郤导窾 窾:空、空处 ‎ C. 善刀而藏 善:通“缮”,拭擦 ‎ ‎ D. 技经肯綮 技:技艺 ‎ ‎3.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 (1)吾见其难为 (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 B. (1)以无厚入有间 (2)以故汉追及之 C. (1)今臣之刀十九年矣 (2)非战之罪也 D. (1)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2)然今卒困于此 ‎4.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6分)‎ ‎(1)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 (2) 朋友数,斯疏矣 ( ) ‎ ‎(3) 中道而废,今女画 ( ) (4) 愿无伐善,无施劳 ( )‎ ‎(5) 期山东为三处 ( ) (6) 项王军壁垓下 ( )‎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王忠嗣,太原祁人也。忠嗣初名训,以父死王事,赐名忠嗣,养于禁中累年。及长,雄毅寡言,严重有武略。玄宗以其兵家子,与之论兵,应对纵横,皆出意表。玄宗谓之曰:“尔后必为良将。”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属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希望即奏闻,诏追忠嗣赴河西。‎ 忠嗣少以勇敢自负,及居节将,以持重安边为务。尝谓人云:“国家昇平之时,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徼功名耳。”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甲仗充牣矣。初,忠嗣在河东、朔方日久,备谙边事,得士卒心。及至河、陇,颇不习其物情,又以功名富贵自处,望减于往日矣。天宝四年四月,固让朔方、河东节度,许之。‎ 玄宗方事石堡城,诏问以攻取之略,忠嗣奏云:“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若顿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然后事可图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玄宗因不快。李林甫尤忌忠嗣,日求其过。李林甫又令济阳别驾魏林告忠嗣。玄宗大怒,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讯之,几陷极刑。 十一月,贬汉阳太守。七载,量移汉东郡太守。明年,暴卒,年四十五。其后哥舒翰大举兵伐石堡城,拔之,死者大半,竟如忠嗣之言,当代称为名将。‎ 先是,忠嗣之在朔方也,每至互市时,即高估马价以诱之,诸蕃闻之,竞来求市,来辄买之。故蕃马益少,而汉军益壮。及至河、陇,又奏请徙朔方、河东戎马九千匹以实之,其军又壮。迄于天宝末,战马蕃息。宝应元年,追赠兵部尚书。‎ ‎ (节选自《旧唐书·王忠嗣传》)‎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 B.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 C.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 D.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 ‎6.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节度使,中国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因此称节度使。‎ B.河东,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因在黄河以东,所以将山西省西南部称为河东。‎ C.卒,古代不同身份人的死亡有一些专有名词,如天子死曰崩,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 D.量移:唐、宋公文用语。官员被贬谪远方后,遇恩赦迁距京城较近的地区。表示降低、罢免官职的词有:谪、贬、黜、权、假等。‎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王忠嗣深受皇恩,刚毅寡言。皇上因为王忠嗣父亲的缘故,曾在禁宫中供养他多年并赐名,他长大后十分刚毅。‎ B.王忠嗣具有武略,深懂兵法。玄宗和他谈论兵法,他能应对自如,玄宗大感意外,认为他是一个将才。‎ C.王忠嗣治军有方,屡立战功。他把率军维护边疆稳定作为最重要的事情,他在军中一直享有很高威望。‎ D.王忠嗣持事有远见,未雨绸缪。他在石堡城的事上做出准确的预判,在购买战马的事上取得预期效果。‎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5分)‎ ‎ ‎ ‎(2)每至互市时,即高估马价以诱之,诸蕃闻之,竞来求市,来辄买之。(5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警醒当朝者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 , ”‎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蔑视权贵的性格的句子是“ , 。”‎ ‎(3) 同样是歌咏诸葛亮,杜甫《蜀相》中的“ , ” 重在歌颂他的才智及丰功伟绩;陆游《书愤》中的“ , ”‎ 注重他的精神品格,并以此自勉。‎ ‎(四)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7分)。‎ 水村闲望 ‎(宋)俞紫芝①‎ ‎ 画桡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③。‎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 可惜一绷④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释:①俞紫芝:笃信佛教,得其心法,终身不娶不仕。②桡:船桨,指代船。③赊:语助词。④绷,布幅。‎ ‎10.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画桡两两枕汀沙”,写停泊在沙洲上的船,用“枕”字以写“闲”,以“两两”写“闲”中不乏和谐美好。‎ B.颔联所用的手法和“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相同,都是正衬。‎ C.尾联抒怀,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寄情山水,喜爱无羁绊的自然生活,与世无争的情怀。‎ D.全诗以“望”组材,描绘了船泊烟岸、鸟闲云淡、屋迷旗展等画面,展出一幅恬淡静谧朦胧的深秋水村图。‎ ‎11.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诗歌景物描写的方法。(4分) ‎ ‎ ‎ 二、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伴随着工业革命成为一种强势文化,这种强势文化也影响到东方国家。在中国近代,不少人认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只能批判自己的文化,走西方之路。这种西方文化优越论掩盖了一个基本历史事实,即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曾长期互相影响,东方文化也曾是西方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是在19世纪西方国家取得了世界发展的主导权后,它们将西方文化标榜为人类最优秀的文化,不断向外传播,西方中心主义才盛行起来。‎ ‎ 面对西方文化迷信,只有从历史上揭示出东方文化的价值以及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滋养和影响,才能打破19世纪以来西方文化的话语霸权,从而彻底走出西方中心主义。‎ ‎ 希腊被誉为西方文明之根,但希腊文化的形成曾受到埃及文化、亚述文化等东方文化的影响。希腊正是从东方的两河流域文明和埃及文明中学习了文字、文学、艺术、宗教和科学技术,才成长起来。对于这一点,西方一些严肃的学者完全承认。他们认为所谓的西方文明“与其说系起源于克里特、希腊、罗马,不如说系起源于近东”。‎ ‎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走向现代化的两个重要环节,而这两个西方最重要的文化变革无不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18世纪,当来华的耶稣会士将中国经典陆续翻译介绍到欧洲后,欧洲形成了一股中国热。他们一系列介绍儒家思想的著作,对正处在启蒙运动时期的欧洲产生了深刻影响。‎ ‎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从孔子的哲学中看到了自己自然神论的东方版本。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在《风俗论》中,把中华文明史纳入世界文化史之中,从而打破了以欧洲史代替世界史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史学观。‎ ‎ ‎ ‎ 历史证明中国古代文化的世界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与现代社会完全冲突的,中国的哲学思想也不是与现代思想根本对立的。而西方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也不是一个封闭的过程,东方文化对它的滋养与影响是无法掩盖的。如果设置一个二元对峙的思想文化发展模式,以期在文化上压制别人。这种做法不尊重历史,是文化霸权主义的表现。‎ ‎ 回顾历史,明晰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渊源,打破将西方文化等同于现代文化的逻辑,将西方文化还原为一个地域性文化,有助于我们今天确立文化自信。当然,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否认西方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更不是要走向东方中心主义,而是要以平等、开放、包容的姿态,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互鉴中发展中国自己的文化。‎ ‎ (选自张西平《破除对西方文化的迷信》,有删改)‎ ‎1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西方文化作为一种强势文化,不仅影响到东方国家,而且曾在历史上推动过西方工业革命。‎ B.希腊从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中学习了很多东西才成长起来,这种说法,西方学者完全承认。‎ C.孔子在自己的哲学中采用过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自然神论的版本,莱布尼茨加以考证并得到证实。‎ D.设置二元对峙的思想文化发展模式,一起在文化上压制别人,是不尊重历史的文化霸权主义。‎ ‎13.下列对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从近代以来的西方文化谈起,指出西方中心主义盛行与19世纪西方国家取得世界发展主导权有很大关系。‎ B.文章以大量篇幅阐述历史,说明要打破西方文化的话语霸权,只有揭示东方文化的价值及其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C.举西方哲学家、思想家的著作和言论作为例证,意在说明没有中华文明史,也就没有西方文明史。‎ D.作者希望人们把西方文化还原为地域性文化,确立文化自信,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互鉴中发展中国自己的文化。‎ ‎1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西方文化优越论不仅掩盖基本的历史事实,而且将西方文化标榜为人类最优秀的文化,不断向外传播。‎ B.欧洲走向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这两个重要的文化变革都受到了东方文化影响。‎ C.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文化,其传统文化、哲学思想,与现代社会和现代思想不完全冲突,也不根本对立。‎ D.否定西方中心主义,不是否定西方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更不是要构建东方中心主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藏青色西服 ‎ 季明 工地离住处,有很长一段路程,老磨他们需要坐公交车回去。‎ 傍晚,收工之后,老磨他们满身都是泥灰和臭汗。他们一屁股瘫坐在地上,一方面是喘息片刻,另一方面呢,老磨他们是在等大傻。‎ 大傻,真名叫于大厦,喊来喊去,老磨他们就给他起了个绰号:于大傻。大傻跟老磨他们不一样,每次收了工,立即冲洗干净,然后从带来的包里,取出一套西服,换上,再把脏工作服,裹上塑料袋,塞进那个包里。‎ 那西服,是藏青色的,大傻来到这个城市打工,刚领到第一个月工资,就上街买了这套西服。等大傻换洗完毕,大家一块儿往回走。这景象有些独特:一群脏了吧唧的民工队伍里,走着一位身穿干净而笔挺西服的人,很是不协调,同时,也让大傻显得很另类,很不合群。‎ 回去的时候,正值晚高峰,公交车上异常拥挤,但只要老磨他们一上来,人群立马闪开条道,让他们过去。毕竟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的衣服,与泥灰和汗水亲密接触。这个时候,车上绝对没有空座位,但老磨自有办法,他来到一个座位旁,站住,随着车的晃动,身体与坐着的乘客,始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在泥灰和汗味的骚扰下,终于,那位皱着眉头、捂着鼻子的乘客,忍无可忍,狠狠瞪了老磨一眼,起身离开,老磨赶紧一屁股拍到座位上去。‎ 这时候,一身西服的大傻,则静静地融合在人群中,用不屑的目光看着老磨,他最讨厌的,就是老磨这个拙劣的表演。‎ 节假日不干活时,老磨他们喜欢逛逛街,穿着也很随意,有的干脆就穿着皱巴巴的工作服。大傻则不同,必须换上西服,才出门。这样一来,大傻就很醒目,在一行人中,很有些众星捧月的样子。这令老磨他们非常不舒服,就与大傻拉开了距离。‎ 一次,老磨斜着眼睛,说,大傻,穷烧个啥哩?瞧把你能的,穿上西服你还是农民工,变不成城里人!‎ 大傻不服气,说,穿干净点不好吗?农民工就应该是脏兮兮、臭烘烘的形象吗?那是犯贱!‎ 大傻又说,挤公交时,你看人家那厌烦的目光,我都替你脸红。‎ 这话,噎得老磨直翻白眼,一愣一愣的。于是,老磨他们就决定,必须收拾一下大傻。‎ 这天,收了工,冲洗完毕,大傻却发现那个装着西服的包不见了。大傻急了,遍地翻找,可横竖找不到。‎ 老磨他们坐在地上,喝水抽烟,冷眼看着大傻忙活,偷偷地笑。‎ 过了许久,满头大汗的大傻,仍然四处寻找那个包。‎ 老磨喊,大傻,别找了,再不回天就黑啦。‎ 又有人喊,大傻,你那西服,长翅膀飞啦。‎ 大傻不听,依然在工地上跑来跑去,执着地寻找。‎ 老磨他们说,真是个大傻熊!就撇下大傻,先走了。‎ 当老磨他们得到消息,赶到医院时,大傻已躺在了手术台上。在寻找西服时,楼顶一截钢筋倏地掉下来,从大傻的左肩膀插进去,从腰部穿透出来……‎ 老磨他们怔怔地守在手术室外,彻底傻了。‎ 过了很久,大傻才被推出来,仍处在昏迷之中。老磨哭了,冲上前去,喊,大傻,不穿那西服,你他娘的能死啊?!‎ 第二天,老磨他们来到工地,从一堆水泥里,挖出那个装着西服的包。它,已经变成了个水泥疙瘩,半晌,他们都没说话。‎ 许多天,老磨他们都像丢了魂儿,蔫着脸,闷头干活,那件藏青色的西服,总是在眼前晃动、晃动……‎ 一个月后,大傻出院了,但需要回家继续休养。那天,老磨他们专程上街,精心挑选,给大傻买了套藏青色的西服,送了过去。‎ 大傻走后,老磨他们每人也都买了套西服,藏青色的,像大傻一样,收工后,冲洗干净,换上西服,再去挤公交车。这时候,他们才发现,乘客们的目光,很平和,丝毫没有了厌恶、敌意和距离,能同这个城市的人们亲密地挤在一起,坐一程车,这感觉,真不赖!‎ 于是,老磨就给大傻打电话,他说,于大厦,现在咋样?养好了赶紧回来吧,我们等着你!‎ ‎ ——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1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小说以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的生活为题材,主题鲜明突出:歌颂了农民工对城市建设的默默奉献,表达了农民工对融入城市生活的渴望。‎ B. 小说写于大厦在工地上遍地翻找西服的情景以及后来因此受伤的遭遇,是呼应前文“必须收拾一下大傻”,说明老磨他们的计划得逞。‎ C. 小说以时间顺序展开,又用插叙来丰富情节,如老磨和于大厦逛街的场景,突显他们形象的反差,为老磨及工友穿藏青色西服埋下了伏笔。‎ D. 小说在情节叙述的详略上颇有讲究,比如,于大厦及工友挤公交回家的情景属于详写;于大厦在工地上受伤的情景只做了必要交待,属略写。‎ ‎16.在对比中写人可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本文,对此加以分析。(6分)‎ ‎ ‎ ‎ ‎ ‎ ‎ ‎17.小说为什么以“藏青色的西服”为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 ‎ ‎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8.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我们要充分认识货币政策效应的时滞问题,借鉴美联储运用防微杜渐、先发制人的前瞻性策略,寻求敏感性较好的先行指标。‎ B. 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C. 张先生从小就对阅读特别感兴趣,上学后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家里的藏书多达数万册,真可说是汗牛充栋。‎ D. 今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假酒案。这次案件的相关涉事人员已被刑事拘留。‎ ‎19.依次填入下面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组是( )(3分)‎ 一个有效应对粮食危机的战略性改变就是: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_____ 。垂直农场可以说是我们自己养活自己、养活将不断增加的人口的场革命。‎ ‎①大都市许多空置的高楼或多层楼房天台上的温室里种植农作物 ‎ ②可以全年进行食品生产 ‎ ③作物感染疾病的风险也更小 ‎ ④而且不需要化石燃料驱动的机械把农产品从遥远的农场运送过来 ‎⑤减少数量可观的淡水使用 ‎ ⑥在严格的控制条件下,在室内的垂直农场中种植农作物 ‎ A.①⑥②④⑤③ B.⑥①②③④⑤‎ ‎ C.⑥①②⑤③④ D.①⑥②③④⑤‎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 A.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将最为精细也最为神秘的文物修复工作呈现在观众 眼前,重新燃起了人们对中国自古沿袭的匠人精神的热议和追捧。‎ ‎ B.创建文明城市,要注重发挥文化的滋养涵育作用,不仅要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 魅力,还要凭借建筑风格提升城市品位。‎ C.这所百年老校里,古树掩映下的名人故居与现代教学大楼、图书馆完美融合的校园环境,营造出学校独特的育人环境和文化氛围。‎ D.青年朋友们,只要有一颗赤子之心,有一腔报国热血,把理想抱负熔铸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中,就能打拼出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 ‎21.下列各项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分)‎ ‎ A.外交辞令:美方置双方已经形成的共识于不顾,反复无常,挑起贸易战。此举既损害双边利益,又破坏世界贸易秩序,中方对此表示严重关切。‎ B.回函母校:因航班临时延误,故不能及时飞往母校出席建校百年庆典,恳请领导谅解。‎ C.遗失启事:本人昨日中午在田径场不慎丢失棕色钱包一个,内有急用证件,希望拾得者尽早与我联系,不胜感激,当面酬谢。‎ D.开张预告:本店正在精心装修,拟定7月隆重开张,届时奉上神秘大礼,敬请新老客户期待。‎ ‎22.下面是四川博物院的标志图,请写出构图要素(除文字外),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 个字。(5分)‎ ‎ ‎ ‎ ‎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 1.成大事者不应注重细节 ‎ 2.成大事者应注重细节 ‎ 以上两种观点,请选择其一,并阐述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莆田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参考答案 ‎1.C(3分)【解析】士大夫之族 族:(类) ‎ ‎2.D(3分)【解析】 技经肯綮 技:(支脉)‎ ‎3.C(3分)【解析】都是结构助词,的 ‎4. (1)党 :类 (2) 数:频繁 (3)废:停止 ‎ ‎ (4)伐:夸耀 (5)期:约,约定 (6)壁:设营驻守 ‎ ‎5.C(3分)【解析】“即”是“就”的意思,只能和“各召”结合在一起,而不能和“出”相连,和前面相连不能表达一个明确的意思。这样A和D不能选择。B和C区别的地方主要在“军罢却纳/若遗失”这里,“纳”是收上来的意思,和前面连在一起表示“战斗完后收回”。这样只能选择C。‎ ‎6.D(3分)【解析】权和假是暂代官职、兼任官职。‎ ‎7.C(3分)【解析】“一直享有很高威望”不准确,原文中“望减于往日矣”可以看出这一点。‎ ‎8.(1)王忠嗣曾经说皇甫惟明的义弟王昱的短处,于是被他们诬陷,被贬为东阳府左果毅。‎ ‎(2)每次到互市的时候,王忠嗣就抬高马的价格来引诱诸蕃,诸蕃听说这个消息,争着来卖马,他们只要来了,王忠嗣就买下。‎ ‎【解析】 ‎ ‎(1)这个句子没有主语,是省略句,应该补全主语“王忠嗣”,1分。“短”原来是短处的意思,这里应该用作动词,翻译成“说某某成的短处”,1分。“为所”是被动句式,1分。句意通畅2分。‎ ‎(2)“高”是抬高的意思,1分。第二个“市”是动词,买卖的意思,1分。“竞”是争着、争相的意思,1分。“辄”是就的意思,1分。句意1分。‎ ‎9.(8分)‎ ‎(1)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2)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3)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0. B (3分)两首诗所用手法不同。俞诗用鸟“闲”居来衬托诗人的“闲”望,是正衬;王诗用鸟鸣来衬托春山月夜的幽静,是反衬(或以动衬静)。‎ ‎11.(4分) ①远近结合。翠鸟闲眠、白鹭栖息为近观,溪水淡淡、酒旗招展为远望,极富层次感。②‎ 动静结合,化动为静。溪云、酒旗为动景,渔屋、酒家为静景,一动一静,动中有静,更增情味。翠鸟、白鹭本为动景,动物不动,从而静物更静,闲适之情荡漾其间。③正衬或衬托。翡翠闲眠于藕叶,鹭鸶栖息于芦花,用鸟“闲”居来衬托诗人自己的“闲”望,传达出诗人悠闲的心情。(言之有理即可)‎ ‎12.D(3分)(A选项因果倒置,B选项扩大范围,C选项误解文意。)‎ ‎13.C(3分)(C选项中“没有……,也就没有”的说法绝对。)‎ ‎14.A(3分)(A不构成递进关系)‎ ‎15.D(3分)(A项,小说表现的主题与“歌颂了农民工对城市建设的默默奉献”关联不大,要从追求文明生活的角度把握主题,文中穿西服是自尊和尊重他人的体现,强调了只有自尊和尊重他人才能赢得尊重的道理。B项,“老磨他们的计划得逞”错,他们只是 想捉弄大厦,“受伤”不是本意;C项,“为老磨及工友穿藏青色西服埋下了伏笔”错,因为这一场景对他们穿藏青色西服没有预示作用,下文也没有他们都穿西服逛街的场景照应;)‎ ‎16.(1)脏了吧唧的老磨和工友与身穿干净而笔挺西服的于大厦形成对比,凸显了于大厦自尊自爱(2分)(2)坐公交车时,老磨用泥灰和汗味抢占座位,而于大厦静静地融合在人群中,从这一鲜明对比中,可以看出于大厦尊重他人的性格和良好的文明素养。(2分)(3)于大厦受伤前后老磨的态度和行为形成对比。于大厦受伤前,老磨斥责于大厦穷烧;于大厦受伤后,老磨被深深触动,真正理解了大厦的行为是一种文明的体现,可以看出老磨知错能改的性格。(2分)(如有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17.(1)藏青色西服是行文的线索,使故事的情节更加集中紧凑。(2)藏青色西服体现人物性格特征。于大厦穿藏青色西服体现的是自尊和尊重他人,老磨和工友从不理解到认可再到自己穿藏青色西服,是文明素养的提升。(3)藏青色西服是文明素养的象征,小说的主题强调了只有自尊和尊重他人才能赢得尊重,老磨和工友的转变换来乘客平和的目光,意味着人们的文明素养在不断提升,深化了小说主题。(4)以“藏青色西服”为题,显得新颖别致,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给4分,三点给6分)‎ ‎18.答案:B(3分)[解析] A.防微杜渐:微,细小,指事物的苗头;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开端。在坏思想、坏事物刚冒头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使其发展。使用正确。 B.瓜田李下:指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原诗字面的意思是:在瓜地里,不要弯腰提鞋;在结着李子的树下,不要举手整地帽子。意思是让人们要注意自己所处的地位,避免嫌疑。此处望文生义,使用错误。C.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很多。汗牛,指用牛拉车运书,牛累得出汗;充栋,指书堆满了屋子,一直顶到房梁。使用正确。D.‎ 骇人听闻:骇:惊吓,震惊。闻:听。使人听了某事后感到很惊讶,恐惧。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用正确。‎ ‎19答案:C(3分)[解析]从整个文段看, ⑥“垂直农场”跟①“空置的高楼或多层楼房天台”相比前者是总述,而且标点符号是句号,故⑥在前,①在后,然后是②;“生产”涉及 “淡水使用”,故②后接⑤;由关联词“也”和“更”可知,⑤后接③;由关联词“而且”和后面的“农产品”可知,④在最后。‎ ‎20. D(3分)【解析】 (A.搭配不当,“燃起了”与“热议和追捧”不搭配;B.语序不当,“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与“凭借建筑风格提升城市品位”互换;C.成分赘余,应删去“的校园环境”。)‎ ‎21. 答案:C (3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语言运用的得体的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语言的谦敬、身份、主客、环境等运用的得体。A项作为外交辞令对损害自身利益的对方谈判要求应该表示“坚决反对”。“严重关切”多用于与自身无直接关系的重要事件等,此处对象和力度都有欠妥帖。B项“飞往”无须强调,宜改成“赶到”“赶赴”,“出席”有点自大,宜改成“参加”“领导”一词略显俗气和见外,可以删除。D项“敬请”客户之低调与值得客户“期待”的高调不相容,也与整体的高调不协调 ‎22.答案:示例:‎ 四川博物院标志设计由“四”和“川”字上下组合形成一个鼎的造型,下方有“四川博物院”的中英文。(2分)四川二字点明地域,鼎被赋予“尊贵”“盛大”等意义,彰显博物馆典藏历史、沉淀文化的特点。(3分)‎ ‎【参考译文】‎ 王忠嗣,太原祁人。原名训,由于父亲为朝廷身死缘故,赐名忠嗣,在禁宫中供养多年。等到长大,雄毅而少言,受人尊重有武略,玄宗因为他是兵家子弟,和他讨论兵法,应对纵横,皆出意料。玄宗对他说:“你今后必然为良将。”‎ 王忠嗣曾经说皇甫惟明的义弟王昱的短处,于是被他们诬陷,王忠嗣被贬为东阳府左果毅。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划占领新城,有人说以忠嗣的才能足以完成,若要取胜,非他不可。希望随即上奏请求,皇上诏令忠嗣赴河西。忠嗣年少时以勇敢自负,到了身居将职,又以稳重守边为本职。曾对人说:“当国家安定的时候,作为将领的职责是抚恤军队而已。我不想让中原的兵力疲敝,来捞取(求取)个人功名啊。”每次军队出战,便召集各将领交付兵器分发给士兵,虽然是一弓一箭,但都在上面记上用者的姓名,战斗完后收回。如果遗失,就验明其身份治罪。所以人人自勉,兵器充足。当初,王忠嗣在河东、朔方很长时间,对边疆的情况非常熟悉,很得士卒人心。到了河、陇,对当地风俗人情非常不习惯,又以功名富贵自傲,威望比往日降低。这年四月,坚持让位朔方、河东节度使职务,唐玄宗同意了。唐玄宗正在考虑攻占石堡城,下诏令征询攻战的方法,王忠嗣上奏说:“石堡城地势险要,吐蕃全力守卫它。如果以疲惫之师攻其坚固的城池,必将被敌杀死数万人,之后战事才能完成。我想所得的不如所失的,请休兵秣马,观察势态发展再夺取它,这是上策。”唐玄宗由此不高兴。李林甫特别忌妒忠嗣,每天都在寻察他的过失。李林甫又命令济阳别驾魏林诬告王忠嗣。唐玄宗大怒,召见王忠嗣入朝,命令三司详细审讯,几乎被陷害致死。十一月,王忠嗣被贬为汉阳太守。天宝七年,经权衡后又转任为汉东郡太守。天宝八年,王忠嗣暴死,终年四十五岁。之后,哥舒翰大举进兵攻打石堡城,攻打下来后,死者过半,竟然真的如同王忠嗣所说的,当世人称他为名将。之前,王忠嗣在朔方,每次到互市的时候,就抬高马的价格来引诱诸蕃,诸蕃听说这个消息,争着来卖马,他们只要来了,王忠嗣就买下。因此诸蕃战马越来越少,而汉军更加壮大。等到他到了河、陇,他又奏请迁移朔方、河东戎马九千匹来充实实力,他的军队又更加壮大。到天宝末年,战马繁殖增多。宝应元年,追赠兵部尚书。‎ 诗歌简析:‎ 这首诗描写隐士生活,抒发闲情逸致,有些王维、孟浩然田园诗的意味。‎ 首联抓住水村的特点,先写停泊在沙洲上的船,用“枕”字以写 “闲”,以“两两”写“闲”中不乏和谐美好;再写隔岸烟雾迷朦中的野草,远景和近景明暗配搭和谐,颇有朦胧感,也能紧扣题意,破题功夫相当老到。其实这一联写的还是孟浩然“移舟泊烟渚”那种意境,只是添上“画”,使色彩浓丽得多。‎ 颔联以翡翠鸟和鹭鸶的“闲”居来衬托自己的“闲”望,写的是静景。这一联很注意炼句,对仗工整,平淡质朴中含有工丽,因而显得自然生动。更重要的是,诗人描绘出一幅幽静的境界,以传达出悠闲的心情。所用的手法和“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相近,但王维用的是反衬,俞紫芝用的是正衬,自然是俞不及王。‎ 颈联又由近及远,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写景,出句和第二句一样,富有朦胧感;对句则有杜牧“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意境。‎ 这首诗的前三联写景,由沙滩到隔岸,然后转到河内,再移到岸边,最后延伸到河外,虽然跳跃变化很大,却给人以目不暇接的异样感受。‎ 最后,“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的诗人,不禁想劝一劝那些可怜的身处“朱门务倾夺”中的人们,切莫“就中奔走费光阴”,自己多想画一幅《水村闲望》写意画,再题上这首诗送给他们。‎ 作者介绍:‎ 俞紫芝,字秀老,浙江金华人,流寓扬州。少有高行,喜作诗,但人们并不了解他。王安石却对他十分赞赏,曾有诗云:“公诗何以解人愁,初日芙蕖映碧水。未怕元刘争独步,不妨陶谢与同游。”认为他的诗可比元稹、白居易、陶渊明、谢灵运。‎ 俞紫芝仕途失意之后,过着隐逸的田园生活,描绘自然风物,抒发闲情逸致。《水村闲望》就是这样的诗歌。‎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