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中学2019-2020高二下学期4月线上检测语文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中学2019-2020高二下学期4月线上检测语文试卷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4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讲个故事吧!”——为什么情节的魅力如此强烈,古今不衰?叙事学认为,情节展示了时间秩序之中因果关系的必然演变,洞悉真相是多数人的内心渴求。“后来呢?”与“结果呢?”两种悬疑鞭策读者奔赴情节的终局。然而,如果没有纳入文学情节的躯壳,谈论某种社会制度的设计、某个历史时期外贸对于国计民生的意义等不可能让人如痴如醉。我试图追问的是,文学情节多出了什么?‎ ‎②“欲望”至少是一个可以视为候选的选项。一个特定的主题可以拥有无数交集的人物、片断和细节,这些因素的收集、挑选和设定不仅涉及因果关系,同时涉及欲望的投射。‎ ‎③情节的发展很大程度地隐含了欲望的逻辑。人们普遍期待的情节是曲折离奇、大开大阖,主人公历经艰险,最后功德圆满,平安着陆,“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对于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这种令人神往的经历即是欲望。情节内部若干常见的修辞策略往往被欲望征用,例如“巧合”。巧合负载的欲望通常在“大团圆”的结局赢得彻底的释放。“大团圆”是情节的另一个修辞策略:终成眷属、家道中兴或者获取功名、事业有成。这些交代与其说展现了社会历史的必然,不如说满足了读者的内心期待。相对地说,借助巧合叠加厄运——“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的状况远为稀少。考察情节的时候,因果关系与欲望的想象性满足成为一个特殊的话题。‎ ‎④多数时候,情节内部的因果关系具有强大的社会历史基础。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人可以不劳而获,巨额的财富不可企及,森严的现实等级无法跨越……恰恰由于无法实现,这些渴求可能酝酿、发酵为格外强烈的欲望,进而祈求文学虚构特殊的情节给予虚拟的满足。很大程度上,这即是情节的语言叙述对于欲望受挫形成的空缺给予的补偿。‎ ‎⑤然而,作家与读者均置身于某种社会历史,他们的叙事与阅读必定与周边的文化环境息息相关。这时,叙事与欲望始终相互调整,二者共同期待赢得社会历史的认可。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伊格尔顿找到的一个简明例子是《简·爱》。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历史设置的问题是,“允许简实现自我,但必须限制在社会传统规定的安全范围内”。因此,《简·爱》包含了自我与屈从、责任与欲望、力量与恭俭、普通人与贵族、小资产阶级与上流社会之间的种种平衡,实现这种平衡的情节叙事“不成比例地混合了现实主义、传记、哥特小说、浪漫传奇、童话、道德寓言”,某些时候甚至不得不求助于寓言或者神话这些“笨重累赘”的叙述话语。‎ ‎(摘编自南帆《讲个故事吧:情节的叙事与解读》)‎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为什么情节有强烈的魅力,叙事学的解释是多数人内心有洞悉真相的渴求,但这并不能完全让人信服。‎ B. 情节的设置与叙写不仅展示了时间秩序之中因果关系的必然演变,同时很大程度上隐含了欲望的逻辑。‎ C.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种借助巧合叠加厄运的情节虽然相对较少,但也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内心期待。‎ D. 不是所有的渴求在现实的逻辑中都能实现,而文学却可以通过虚构特殊情节给予人们虚拟的满足。‎ ‎2. 下列对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首先介绍了叙事学对于情节魅力的解读,并对它进行假设推理,从而顺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B. 文章三、四两段从“人们的普遍期待”“社会历史基础”两个方面分析了叙事对欲望的影响。‎ C. 文章以伊格尔顿谈《简·爱》为例,论证了观点:因为文化环境的影响,叙事与欲望不得不相互调整。‎ D. “很大程度”“某些时候”“多数时候”“相对地说”等短语的运用使文章的论证具有辩证的色彩。‎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渴望可以在文学获得虚拟的满足,这正是文学存在的意义。‎ B. 如果没有纳入文学情节的躯壳,很多人大概不会津津有味地跟踪一个数学教科书提供的因果转换。‎ C. 作家的叙事如果很好地满足了读者的内心期待或无法实现的渴求,就会赢得读者与社会的认可。‎ D. 简努力奋斗、实现自我、赢得爱情的故事情节很好地满足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人们的“欲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属于艺术之范畴,其终极旨归应为“诗”。诗性当是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突出特征。作家要艺术化地去处置现实,提升小说作为故事性文本的艺术含量,从而使其抵达更高层次的诗性彼岸。过度地沉迷于故事性,便会遮蔽或者丧失其诗性,而堕入通俗性的歧途。如何合理地掌控故事性和诗性之关系,应当成为小说家的第一要务。综观中国当代小说的创作现状,诗性的缺失,正使其在背离葆有更高艺术含量的“纯文学”轨道上渐行渐远,而堕入了通俗性、庸俗化的平庸之境。‎ 小说是当下最为繁荣的文学体裁,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一些作家似乎过多沉迷于叙述模式的借鉴和实验,陶醉于魔幻现实的营造,痴心于恢宏历史的展现,执着于玄妙故事的构思,却忽视或者漠视了小说诗性的构建。在他们的作品中,难于找寻到诗化的现实、诗意的语言和充满诗魅的意象,而直露的现实、粗鄙的语言和意象的缺席,却占据了不小的空间。而且,过度商业化的氛围造成了他们心态的浮躁和对利益的追逐,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小说的通俗性和庸俗化,使其几乎成了“快餐文化”的一分子。这并不是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全面否定。中国当代小说中不乏富有诗性、艺术水准颇高的佳作,但这类作品似乎正在日益被通俗性的潮流冲刷、侵蚀。‎ ‎(摘编自仕永波《小说亟待提升诗性品质》)‎ 材料二:‎ 海德格尔认为,文学是人们在天地之间创造出来的崭新的诗意的世界,是借文字展示的诗意生存的生命。日常生活是非诗意的,我们只有通过文学的引领才能到达诗意,感受无限,领悟神圣。既然日常生活总是被非诗意遮蔽着,是庸常的、缺乏艺术质感的,而文学又必须是充满诗意的,那么,文学活动的第一步就应该是对生活进行异质化处理,也就是把客观生活改造成能够体现人生的普遍经验的、心灵化和情态化了的主客观相统一的诗意的生活。上述思想作为一种创作理念,与传统的强调文学与生活同质性的“模仿”和“再现”理论,有着较大的区别。在现代小说创作中,固守传统的“模仿”“再现”原则的固然不是少数,而追求叙事的诗性价值也是一些作家的自觉追求。‎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文学样式,更多地是与历史发生密切的关联。早期的志人志怪小说,就是以“稗官野史”“正史之余”“六经国史之补”的面貌出场的。因此,可以说早期的小说主要是对人与社会的具象描述和刻意模仿,并以此来达到道德教化的目的。这样的小说不是一种纯粹的艺术,人们更多地关心它所叙之“事”,而不关心它是如何“叙”事,其社会历史价值远远大于艺术价值。但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小说不断地从讲故事的原始形态向诗性叙事的现代形态发展。许多现代优秀小说,借用英国著名小说家笛福的话说,是“浸透了诗的”。在中国,第一部充分诗化的叙事文学作品是《红楼梦》。在这部不朽之作中,诸如“顽石幻形入世”“绛殊还泪”“木石姻缘”“风月宝鉴”等审美意象奇幻而丰盈,隐喻、象征、反讽、复义等诗性手法层出不穷,超言绝象的不尽内涵对人的心智有着永恒的吸引力。曹雪芹将人间严酷的现实世界充分诗意化了,因此他的作品达到了叙事艺术的巅峰。‎ ‎(摘编自孙春吴《论现代小说的诗性叙事》)‎ 材料三:‎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集中反映一个作家的审美追求,决定着作品基本的审美品格。在塑造人物方面,孙犁的小说表现出很强的诗化品格。一般来说,生活总是充满着矛盾和斗争,一般的小说作家往往通过立体多面的人物性格来反映丰富、复杂的社会人生。但是由于特殊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孙犁不喜欢表现生活中丑恶的、悲观的一面,而喜欢写人生美好的、欢乐的东西。在孙犁的小说世界里,大量的农村青年妇女构成了一个独特的人物系列画廊。《老胡的事》里的小梅、《丈夫》里的媳妇、《芦花荡》里的两个女孩、《荷花淀》与《嘱咐》里的水生嫂、《正月》里的多儿、《蒿儿梁》里的女主任、《吴召儿》里的吴召儿、《山地回忆》里的妞儿……对这些青年妇女,孙犁不是穷形尽相、面面俱到地刻画描写,而是重在发掘她们的灵魂美、人情美,作者把这些人物当作“美的极致化身”,而不是借她们来展示广阔复杂的社会人生。在孙犁的笔下,她们的性格无一例外都是凝定的、单纯的,但她们因包蕴着作者的丰厚情感和美好理想而显得富有诗意,可以称之为诗化的人物。‎ 孙犁抒情绝少像五四时期郁达夫那样直抒胸臆,而是以间接传达的方式,将情感充分客观化,融感情于景物和人物描写之中,移情入景,物我交融,因而他的小说生成了一个又一个别有韵致的意境。小说与诗毕竟是两种不同文体,在营造意境方面二者是有差别的:诗是抒情文体,在一首诗中,意境是统一的、自足的;而小说是叙事文体,人事过程的展现必须以场面的递进为背景,小说的意境是通过场面来显示的。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意境不仅指一种深善的情旨,同时还要配合一个活生生的场面,使那情旨化为可以感觉的。”孙犁的许多小说往往就是由几个场景连缀而成,而意境就是在一定的场景中刻意创造的。正是内在于小说深层的诗情诗境,将缺少时间规定性的生活片段连缀贯穿起来,使得孙犁小说呈现出影散而神聚的散文之美。‎ 孙犁像写诗一样写小说,也像写诗一样锤炼语言,他的小说语言富有诗的特质、诗的美感。巧设比喻,是孙犁小说语言诗性美的突出表现。围绕一个描写对象,以比喻为手段多方网罗物象,扩大语言的意象密度,增强语言的诗意,这可以说是他的“繁笔”。而“简笔”他也同样用得富有诗意,他善于捕捉富有表现力的生活细节,白描勾勒,寥寥数语,便传达出丰富的意味。例如,《荷花淀》里水生嫂听说丈夫要随队出征: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嫂手指的震动分明是内心的震动:是依恋丈夫?还是担心丈夫?还是因为想见独身持家的艰辛?或者这些心绪兼而有之?对此作者不着一字,留下空白,让读者根据主人公的动作细节去想象。富有音韵美和节奏感,是孙犁小说语言诗化的又一个重要特征。朱光潜认为:小说的功用在于叙事说理,而诗则着意于抒情遣兴,“事理可以专从文字的意义上领会,情趣必从文字的声音上体验”。由于诗的渗透,孙犁小说语言的音乐性大大增强,语言的内在节奏提高到一个重要的地位。‎ ‎(摘编自靳新来《孙犁小说的诗性特质》)‎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诗性是所有文学形式共有的本质特征,是所有文学形式的普遍追求,是提高文学作品艺术品位的首要因素。‎ B. 小说的故事性和诗性之间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故事性越强则诗性越弱;反之,故事性越弱诗性就越强。‎ C. 小说是否具有诗性的特质,取决于作者能否将传统诗歌营造意境的技法灵活自如地移植到小说创作之中来。‎ D. 文学的“异质化”意指对客观现实人生所做的情态化和心灵化艺术加工,不同于传统的“模仿”“再现”。‎ ‎5.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诗性小说关注的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往往淡化其社会历史价值,不追求作品的道德教化作用。‎ B. 海德格尔对客观生活进行主观异质化处理的观点,同孙犁将主观情感充分客观化的做法,本质是一样的。‎ C. 小说中的人物如果承载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体现了作者的理想追求,那这部小说就可以视为诗性化作品。‎ D. 孙犁的诗性小说,往往人物对话简洁,不重视人物语言个性化,却很重视对人物心理作细致入微的刻画。‎ ‎6. 下列与孙犁小说的诗性特征相吻合的一项是(3分)‎ A. 《祝福》中三次写到祥林嫂的外貌,这三次肖像描写代表了她人生的三个阶段,真实而传神地刻画了其精神世界。‎ B. 《装在套子里的人》谈到别里科夫的婚事时写道,“可是,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极尽讽刺之能事。‎ C.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关风雪的景物描写虽着墨不多,却渲染了气氛,同时推动情节层层发展、逐步走向高潮。‎ D. 《边城》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人性的善良美好。‎ ‎(三)文学类文本课内外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7.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水浒传》是以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全书定型于明朝。‎ B.契诃夫是19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艺术的大师,也是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与雨果、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C.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他的代表作有《边城》《长河》《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 D.《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既是那个黑暗社会的牺牲品,也是那个吞没一切新鲜事物的黑暗环境的象征。这是契诃夫对那个吃人社会提出的最为严厉的指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勋 章 ‎(俄国)契诃夫 ‎“我有事找你商量。”军事初级中学教员,十四品文官列甫·普斯佳科夫对他的朋友列坚佐夫中尉说,“要不是极其需要,我也就不来麻烦你了。好朋友,请你把斯坦尼斯拉夫勋章借给我。今天,我要到商人斯皮奇金家里去赴宴。你是知道斯皮奇金那个混蛋的:他非常喜欢勋章,他把那些脖子上或者纽扣眼上没挂着什么勋章的人几乎都看成坏人。再者他又有两个女儿,……娜斯嘉和齐娜,……我是把你看做朋友才跟你说的……你借给我吧,劳你的驾!”普斯佳科夫这些话是结结巴巴、涨红脸,不住胆怯地回过头去看房门而说出口的。‎ 中尉骂了几句,然后同意了。‎ 普斯佳科夫坐上出租马车到斯皮奇金家去。他略微敞开皮大衣,看他的胸口,别人的勋章在他胸口金光闪闪,釉子发亮。‎ ‎“不知怎么,自己都对自己多添了几分敬意呢!”教员想着,嗽了嗽喉咙。“区区一个小玩意儿,至多也不过值五个卢布,却造成多么大的声势!”‎ 到斯皮奇金的家门口,他敞开皮大衣,开始慢吞吞地把车钱付给赶车的。赶车的,依他看来,一见到他的肩章、纽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似乎就愣住了。普斯佳科夫得意地嗽一下喉咙,走进房子里,在前厅脱掉皮大衣,昂起头,挺起胸脯,走进大厅里。‎ 可是这时他看见一件可怕的事,他的同事,法语教员特兰勃良,同齐娜并排坐着。想到就要被人揭穿,普斯佳科夫头一个想法就是扯下勋章,或者往回跑。可是勋章缀得很结实,往后退也已经不可能。他赶紧用右手盖住勋章,拱起背来,很别扭地向大家一鞠躬,同谁也没握手,沉重地在空椅子上坐下,却恰好坐在他的法国同事对面。‎ 仆人在普斯佳科夫面前摆下一盆汤。他用左手拿起汤匙来,然而又想起在上流社会不宜于用左手吃东西,就赶紧声明已经吃过饭,不想再吃了。‎ 普斯佳科夫灵魂里充满钻心的苦痛和煎熬般的烦恼:汤盆里腾起馋人的香气,清蒸鲟鱼冒出异常开胃的热气。教员有心放开右手,用左手盖住勋章,可是这显得颇不方便。“天主啊,快点结束这顿饭!我要到饭馆里去吃它一顿!”他对自己说。‎ 他胆怯地用一只眼睛瞥一下法国人。发现对方正瞧着他,却也是极其忸怩不安,也是什么东西都没吃。两个人互相看着,越发慌张,就低下眼睛看面前的空碟子。‎ ‎“他识破了,这个混蛋!”普斯佳科夫暗想。‎ 吃第五道菜了,有人提议:“为在座的女士们的青春干杯!”宴席上的人乱哄哄地站起来,普斯佳科夫也站起来,用左手拿起酒杯。‎ ‎“列甫·普斯佳科夫,请您把这杯酒交给娜斯嘉!” 斯皮奇金让人递给他一杯酒。‎ 这令普斯佳科夫大为恐慌,他不得不使用右手了。勋章和勋章上那根揉皱的红丝带终于见了天日!教员脸色煞白,低下头去,心虚地往法国人那边瞥一眼——法国人正在看他,眼睛里满是惊讶和疑问,嘴唇却很快露出狡猾的笑意,困窘神情也很快消失了。‎ ‎“尤里·特兰勃良!”主人又转头对法国人说,“请您把这瓶酒放回原处!”‎ 特兰勃良迟疑不定地伸出右手去接那个酒瓶,于是……啊,真是时来运转!普斯佳科夫看见他胸前原来也有一枚勋章,而且是安娜勋章!法国人也在捣鬼!普斯佳科夫高兴得笑起来,往椅子上一坐,浑身松了劲。如今再也不必遮盖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了!‎ ‎“啊啊,……嗯!……”斯皮奇金看见教员胸前的勋章,哼哼哈哈地说。‎ ‎“是啊!”普斯佳科夫说,“真是怪事,尤里·特兰勃良!年前我们那儿呈报上去领勋章的人多么少呀!我们那儿的人那么多,可是领到的却只有您和我!这可真是怪事!”‎ 特兰勃良快活地频频点头,亮出他的左边衣领,那上面赫然闪着一枚安娜三级勋章。‎ 饭后,普斯佳科夫走遍各处房间,让那些小姐看他的勋章。虽然他饥肠辘辘,可是心里却轻飘飘的,逍遥自在。‎ ‎“要是我早知道这样,”他嫉妒地瞧着同斯皮奇金谈勋章的特兰勃良,心里暗想,“那我就会戴上一枚符拉季米尔勋章。此时和主人聊天的就应该是我了。唉,真没想到啊!”‎ 只有这个想法才使得他难过。至于其余方面,他倒是完全幸福的。‎ ‎(有删改)‎ ‎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一个低等文官借勋章赴宴的故事为题材,戏剧性的情节充满讽刺意味,展示了一幅十九世纪末俄罗斯社会风俗画。‎ B.小说细节描写是一大亮点: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充分揭示了人物性格特征和起伏跌宕的心理变化。‎ C.一枚小小的勋章却让人平添了对普斯佳科夫的敬意,连赶车的见到衣服上的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也对普斯佳科夫肃然起敬。‎ D.法国教员特兰勃良的勋章显然也是借来的,而且他戴的安娜三级勋章比普斯佳科夫的要高级,也因此更受主人青睐。‎ ‎9.契诃夫的小说以批判现实主义风格著称,将犀利的笔触指向整个社会。请结合文章情节,完整概括小说主旨的几个层面。(6分)‎ ‎10.斯皮奇金这个人物在文中着笔不多,却至关重要,请分析这个人物在文中的作用。(6分)‎ ‎ (四)现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11、12题。‎ 一朵野花 陈梦家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 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 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 ‎ 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 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 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 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一九二九年一月 ‎(选自《梦家诗集》,新月书店1931年版)‎ ‎11.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交代了野花的生存境遇,在看似轻描淡写的叙述中蕴含着诗人的慨叹。‎ B. “向着太阳发笑”正是“上帝给他的聪明”的具体表现,“不想到”则写出诗人对小小野花做出这一举动而产生的意外和惊喜。‎ C. “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两句之间形成了对比映照,借以揭示了人类普遍存在的好高骛远、妄自尊大的人性弱点。‎ D. 这首诗将一朵野花进行了人格化的塑造,诗人以饱满而轻婉的诗情入笔,以小见大,透露出深切的生命感怀与由衷的生命礼赞。‎ ‎12.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诗歌前后两节的首句形成复沓,成为两节诗咏唱的基础,虽然一字不改,却在情感上呈现出强化效果。‎ B. “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将野花如诗般的欢喜化为具体可见的形态,寓诗于画,轻快洒脱。‎ C. 诗人站在全知视角,用第三人称指称野花,易于更加灵活地刻画野花的形象,展示其内心的情感世界。‎ D. 诗歌采用象征手法,咏物喻人,语言清新自然,节奏急促紧凑,情感真挚朴素,充溢着向上生命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课内外阅读(本题共7小题,28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全都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3分)‎ ‎①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②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④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⑤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⑥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⑦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⑧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A. ①③⑤⑦ B. ②④⑥⑧‎ C. ①②④⑥ D. ③⑤⑦⑧‎ ‎14.下列句子中,加点“其”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B.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D.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15.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乐夫天命复奚疑 B.莫之夭阏者 C.问征夫以前路 D.复驾言兮焉求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傅嘏字兰石,北地泥阳人。嘏弱冠知名,司空陈群辟为掾。正始初,除尚书郎,迁黄门侍郎。时曹爽秉政,何晏为吏部尚书,嘏谓爽弟羲曰:“何平叔外静而内铦巧,好利,不念务本。吾恐必先惑子兄弟,仁人将远,而朝政废矣。”晏等遂与嘏不平,因微事以免嘏官。起家拜荥阳太守,不行。太傅司马宣王请为从事中郎。曹爽诛,为河南尹,迁尚书。‎ 时论者议欲自伐吴,三征献策各不同。诏以访嘏,嘏对曰:“……昔樊哙愿以十万之众,横行匈奴,季布面折其短。今欲越长江,涉虏庭,亦向时之喻也。未若明法练士,错计于全胜之地,振长策以御敌之余烬,斯必然之数也。”后吴大将诸葛恪新破东关,乘胜扬声欲向青、徐,朝廷将为之备。嘏议以为“淮海非贼轻行之路,又昔孙权遣兵入海,漂浪沉溺,略无孑遗,恪岂敢倾根竭本,寄命洪流,以徼乾没乎?恪不过遣偏率小将素习水军者,乘海溯淮,示动青、徐,恪自并兵来向淮南耳”。后恪果图新城,不克而归。‎ 嘏常论才性同异,钟会集而论之。嘉平末,赐爵关内侯。高贵乡公即尊位,进封武乡亭侯。正元二年春,毋丘俭、文钦作乱。或以司马景王不宜自行,可遣太尉孚往,惟嘏及王肃劝之。景王遂行。以嘏守尚书仆射,俱东。俭、钦破败,嘏有谋焉。及景王薨,嘏与司马文王径还洛阳,文王遂以辅政。语在《钟会传》。会由是有自矜色嘏戒之曰子志大其量而勋业难为也可不慎哉嘏以功进封阳乡侯增邑六百户并前千二百户是岁薨,时年四十七,追赠太常,谥曰元侯。子祗嗣。成熙中开建五等,以嘏著勋前朝,改封祗泾原子。‎ ‎(节选自《三国志》)‎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由是有自矜色/嘏戒之曰/子志大其量/而勋业难为也/可不慎哉/嘏以功进封阳乡侯/增邑六百户/并前千二百户 B.会由是有自矜色/嘏戒之曰/子志大/其量而勋业难为也/可不慎哉/嘏以功进封阳乡侯/增邑六百户/并前千二百户 C.会由是有自矜色/嘏戒之曰/子志大其量/而勋业难为也可/不慎哉/嘏以功进封阳乡侯/增邑六百户/并前千二百户 D.会由是有自矜色/嘏戒之曰/子志大其量/而勋业难为也/可不慎哉/嘏以功进封/阳乡侯增邑六百户/并前千二百户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古代男子20岁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B.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名。为古代三公之一,位次于太师。后历代沿置,多为赠官、加衔之用,无实权。‎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臣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封王的贵族。‎ D.子,封建制度的五等爵位之一。《礼记·王制》将爵位分成王、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子爵为第四等。‎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傅嘏年少知名,受到重用。傅嘏二十岁时就有了名气,被当时位居三公的司空陈群征召为自己的属官。‎ B.傅嘏善于识人,富有远见。傅嘏对吏部尚书何晏非常赏识,认为此人定有作为,后来果然诛杀了曹爽。‎ C.傅嘏审时度势,料事如神。在讨论征伐吴国和防备诸葛恪进攻青州、徐州的问题时,傅嘏都判断准确。‎ D.傅嘏力主亲征,平叛有功。在毋丘俭、文钦叛乱时,劝司马景王亲自前往,在平定叛乱方面功不可没。‎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恐必先惑子兄弟,仁人将远,而朝政废矣。(5分)‎ 译文:  ‎ ‎(2)昔樊哙愿以十万之众,横行匈奴,季布面折其短。(5分)‎ 译文:  ‎ ‎(二)名篇名句默写+古代文化常识(本题共2小题,共11分)‎ ‎20.(1)庄子《逍遥游》中用朝菌、蟪蛄、冥灵、大椿的例子为了证明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逍遥游》中真正的无所待即无所凭借,达到时空无际真正逍遥境界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太宗为________号,即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2)________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军令等事务。其最高长官是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4题。‎ 猎鹰作为猛禽被崇拜为神鸟,在隋唐文献里 ,隋唐文学家笔下出现了大量吟诵鹰鹞的诗歌。唐代懿德太子李重润墓留存了胡人架鹰擎雕壁画,金乡县主墓里胡人骑马狩猎俑中也有手持鹞隼者,都 地描绘了当时的皇家贵族的野猎生活。草原上胡人自古便有驯鹰、养鹰的传统,饲养猎鹰在当地是权威和财富的象征,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 ),所以被认为是神鸟圣禽。猎鹰、驯鹰艺术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影响,从汉唐至明清 。贵族王室对猎鹰 ,常常将猎鹰当作重要的家庭成员,对猎鹰有着非同寻常的爱护之情。唐人对鹰的喜爱超出其他朝代,所以唐诗中有关猎鹰的描述也颇多。在猎鹰身上凝聚着唐代贵族的激情风采和原始野性,唐代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标志,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 ‎2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俯拾即是 栩栩如生 历久弥新 顶礼膜拜 B.目不暇接 栩栩如生 历久弥新 情有独钟 C.目不暇接 惟妙惟肖 历久不衰 顶礼膜拜 D.俯拾即是 惟妙惟肖 历久不衰 情有独钟 ‎2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宗教文化里,猎鹰可以与天神沟通,翱翔天空 B.在宗教文化里,猎鹰翱翔天空,可以与天神沟通 C.猎鹰翱翔天空,在宗教文化里,可以与天神沟通 D.猎鹰与天神沟通,可以翱翔天空,在宗教文化里 ‎2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唐代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值得我们一睹其风采。‎ B.唐代诗文中的猎鹰反映了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值得我们一睹其风采。‎ C.唐代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 D.唐代诗文中的猎鹰反映了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 四、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对于2020的春节,人们的感受不一。有人觉得年味太淡,完全没有过年的气氛,不能四处走动,比较压抑。有人认为防控疫情需要大家安静待在家中,而且亲情和家庭氛围更浓了,这样过年别有意义。‎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卷(答案)‎ 一、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 ‎【答案】1. C 2. B 3. B ‎【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仔细对照原文和选项,重点是注意选项的表述和原文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C项,根据前文“人们普遍期待的情节是曲折离奇、大开大阖,主人公历经艰险,最后功德圆满,平安着陆”推知,巧合叠加厄运不能满足读者的内心期待。故选C项。‎ ‎【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分析了叙事对欲望的影响”错误,第三段是欲望对叙事的影响,第四段是叙事对欲望的影响。故选B项。‎ ‎【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A项,“这正是文学存在的意义”不能由原文推断出来,无中生有。应为“这正是情节具有强烈的魅力的原因之一”。C项,推断违背作者观点:“叙事与欲望始终相互调整,二者共同期待赢得社会历史的认可。”D项,“很好地满足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人们‘欲望’”与“允许简实现自我,但必须限制在社会传统规定的安全范围内”相违背。故选B项。‎ ‎【点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二)实用类文本 ‎【答案】4. D 5. B 6. D ‎ ‎【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A项,“本质特征”表述错误,材料一中“诗性当是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突出特征”。“首要因素”于文无据;‎ B项,说法绝对,材料一中“如何合理地掌控故事性和诗性之关系,应当成为小说家的第一要务”,可见故事性和诗性可以适度兼容;‎ C项,“取决于”表述不当,小说与诗歌在营造意境方面存有差别,材料二中“小说与诗毕竟是两种不同文体,在营造意境方面二者是有差别的”,体现这一点。且小说的诗性不仅仅体现在营造意境这一个方面。材料三中“孙犁像写诗一样写小说,也像写诗一样锤炼语言,他的小说语言富有诗的特质、诗的美感”可见小说语言也是体现诗性的一方面。‎ 故选D。‎ ‎【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A项,“不追求作品的道德教化作用”错,材料二中“早期的小说主要是对人与社会的具象描述和刻意模仿,并以此来达到道德教化的目的。这样的小说不是一种纯粹的艺术,人们更多地关心它所叙之‘事’,而不关心它是如何‘叙’事,其社会历史价值远远大于艺术价值”可见小说的社会历史价值是始终存在的;‎ C项,以偏概全材料三中“孙犁抒情绝少像五四时期郁达夫那样直抒胸臆,而是以间接传达的方式,将情感充分客观化,融感情于景物和人物描写之中,移情入景,物我交融,因而他的小说生成了一个又一个别有韵致的意境”可见除了人物刻画外,景物描写也是一方面;‎ D项,对孙犁小说特点概括有误,选项中“却很重视对人物心理作细致入微的刻画”文中无据,材料三中“他也同样用得富有诗意,他善于捕捉富有表现力的生活细节,白描勾勒,寥寥数语,便传达出丰富的意味”侧重对人物动作细节的刻画。‎ 故选B。‎ ‎【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与孙犁小说的诗性特征相吻合的一项是”,找到有关孙犁小说的诗性特征的语句,然后浏览选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孙犁小说的诗性特征“融感情于景物和人物描写之中,移情入景,物我交融,因而他的小说生成了一个又一个别有韵致的意境”。‎ A项, 无景物描写;B项,也无景物描写;C项,无人物刻画。故选D。‎ ‎(三)文学类文本课内外阅读 ‎7.B【解析】“雨果”不对,应该是“莫泊桑”。‎ ‎8‎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C项,结合原文内容“赶车的,依他看来,一见到他的肩章、纽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似乎就愣住了”分析,说明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虚荣心的体现。故选C。‎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9.①小说借一个初级教员低等文官借勋章出席商人举办的宴会的故事,展示了19世纪末俄罗斯的社会风俗画卷,表达了对社会的讽刺和批判。)‎ ‎②以对社会低层人物形象的刻画来讽刺贪慕虚荣、弄虚作假的社会风气:普斯佳科夫和特兰勃良不约而同地借了不属于自己的勋章参加宴会,说明这个社会虚荣、作假成风。(或者揭示了俄罗斯社会低层人物的卑微奴性:借勋章去攀附上流社会的趋炎附势,奴颜婢膝,骨子里奴性思想严重。)‎ ‎③以对上层社会的人物形象的来表现社会的势利眼众生相:身居高位的中尉的傲慢举止,有钱的商人只认勋章不认人的武断态度,都揭露出所谓上流社会的虚伪势利。‎ ‎④以勋章来暗示俄罗斯社会的等级分化严重,批判俄罗斯社会的不平等:一枚勋章拉开了人的三六九等,荒谬而又讽刺。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结合文章情节,完整概括小说主旨的几个层面,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2)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结合文本第一节内容分析,小说借一个初级教员低等文官借勋章出席商人举办的宴会的故事,展示了19世纪末俄罗斯的社会风俗画卷,表达了对社会的讽刺和批判。结合“特兰勃良迟疑不定地伸出右手去接那个酒瓶……如今再也不必遮盖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了”“可是这时他看见一件可怕的事,他的同事……沉重地在空椅子上坐下,却恰好坐在他的法国同事对面”分析可知,对社会低层人物形象的刻画来讽刺贪慕虚荣、弄虚作假的社会风气。结合“中尉骂了几句,然后同意了”“那我就会戴上一枚符拉季米尔勋章。此时和主人聊天的就应该是我了”分析可知,对上层社会的人物形象的来表现社会的势利眼众生相。一枚勋章拉开了人的三六九等,荒谬而又讽刺。‎ ‎10.①斯皮奇金这个人物从侧面衬托出主人公的趋炎附势贪慕虚荣:正是为了参加他的宴会接近他的女儿,主人公想法设法借勋章,想要接近他所代表的上流社会,以此表现主人公的虚荣心。‎ ‎②对斯皮奇金这个人物的描写推动了人物情节:从参加宴会到自己胸前的勋章暴露再到法国教员的勋章曝光都是由斯皮奇金的言行来推动的。这个人物对情节发展至关重要。‎ ‎③这个人物折射出小说的社会环境:一个用勋章来判别人的好坏,决定自己对人的态度的势利商人,反映出社会的虚伪和不平等本质,从而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从侧面衬托(反衬)出主要人物的性格(形象);引出主要人物,推动情节的发展;贯穿全文,作为线索;暗示(揭示)小说的主旨;次要人物如果是“我”,能增强故事情节的真实感。结合“我要到商人斯皮奇金家里去赴宴。你是知道斯皮奇金那个混蛋的:他非常喜欢勋章,他把那些脖子上或者纽扣眼上没挂着什么勋章的人几乎都看成坏人。再者他又有两个女儿,……娜斯嘉和齐娜,……我是把你看做朋友才跟你说的……你借给我吧,劳你的驾”分析可知,从侧面衬托出主人公的趋炎附势贪慕虚荣。从参加宴会到自己胸前的勋章暴露再到法国教员的勋章曝光都是由斯皮奇金的言行来推动的。结合“‘啊啊,……嗯!……’斯皮奇金看见教员胸前的勋章……那上面赫然闪着一枚安娜三级勋章”分析可知,这个人物折射出小说的社会环境:一个用勋章来判别人的好坏,决定自己对人的态度的势利商人,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四)现代诗歌阅读 ‎【答案】11. C 12. D ‎ ‎【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新诗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项,“借以揭示了人类普遍存在的好高骛远、妄自尊大的人性弱点”理解错误。文中“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野花是渺小的,饱经风吹雨打,却能超脱乐观,充满自信。‎ 故选C。‎ ‎【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要判断精准,一要有整体阅读的意识,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分析归纳文章内容,分析其主要艺术手法,感悟其语言特点和作品风格,二要带着选项回原文,比照其相关信息区仔细辨析,因为问题往往出在细节处,可能仅是一字之差。考查翻译的,可以使用代入法判断,但一定要注意理性分析智慧选择,千万别先入为主导致误判。‎ D项,“节奏急促紧凑”错误。全诗落笔舒缓有致,情绪抒发自然朴素,达到了咏物喻人的艺术效果。‎ 故选D。‎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课内外阅读 ‎13.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词的掌握能力。题干中答题关键词“全都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题中,①“不行”,不能行走;②“成立”,成人自立;④“告诉”,申诉不被允许;⑥“区区”,形容情感真切。答案为C项。‎ ‎14.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的理解能力。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B是表选择的连词,“其……,其……”当“是……,还是……”讲。其它都是代词。所以选B。‎ ‎15.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A、B、D项为宾语前置句,C项为状语后置句。‎ ‎16.答案:A 解析:原文标点:会由是有自矜色,嘏戒之曰:“子志大其量,而勋业难为也,可不慎哉!”嘏以功进封阳乡侯,増邑六百户,并前千二百户。‎ ‎17.答案:D 解析:《礼记》中的五等爵位中没有“王”。‎ ‎18.答案:B 解析:“傅嘏对吏部尚书何晏非常赏识,认为此人定有作为,后来果然诛杀了曹爽”错,原文“吾恐必先惑子兄弟,仁人将远,而朝政废矣”,是警告曹羲等人当心何晏。‎ ‎19.答案:(1)我担心他一定会先迷惑你们兄弟,有仁德的人将被疏远,那么朝政就会荒废。(共5分。“恐”“惑”“远”“废”各1分,大意1分。)‎ ‎(2)过去樊哙愿意率领十万军队,攻打匈奴,季布当面指责了他的短处。(共5分。“以”“面折”“短”各1分,省略句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傅嘏字兰石,北地泥阳人。 傅嘏二十岁时就有了名气,司空陈群征召他做属官。 正始初年,被任命为尚书郎,升任黄门侍郎。 当时曹爽执掌朝政,何晏担任吏部尚书,傅嘏对曹爽的弟弟曹羲说:“何平叔外表沉静而内心奸巧,贪图得利,不考虑致力根本。 我担心他一定会先迷惑你们兄弟,有仁德的人将被疏远,那么朝政就会荒废。”何晏等人于是同傅嘏不和,借小事为由罢免了傅嘏的官职。 后在家中被授任荥阳太守,他没有赴任。 太傅司马宣王请他担任从事中郎。 曹爽被杀后,他担任河南尹,升任尚书。‎ ‎ 当时讨论国事的人商议打算征伐吴国,征东、征西、征北将军献的计策各不相同。 皇帝诏令向傅嘏咨询,傅嘏回答说:“……过去樊哙愿意率领十万军队,攻打匈奴,季布当面指责了他的短处。 现在想要渡过长江,进入吴国的领土,也是和以前的樊哙一样。 不如申明法令训练士兵,在可以取得全胜的地方实施我们的计策,挥动长鞭来制服敌人的残余力量,这是必然要做的策略。”后来吴国大将诸葛恪刚攻克了东关,乘胜扬言要进攻青州、徐州,朝廷将要作好防备。 傅嘏在商议中认为“淮海不是贼军轻易行动的路径,加上过去孙权派遣军队进入海上,船翻漂流沉溺,几乎不剩一人,诸葛恪怎敢倾尽所有的兵力,把身家性命寄托在滚滚洪流之中,来侥幸取胜呢? 诸葛恪不过是派遣向来熟习水战的部属副将,从海上逆行进入淮河,显出攻打青州、徐州的姿态,诸葛恪自己集中兵力进攻淮南罢了”。 后来诸葛恪果然包围新城,没有攻下就撤退了。‎ ‎ 傅嘏经常谈论人的才能和性格的同异,钟会把这些话汇集起来进行评论。 嘉平末年,赐给傅嘏关内侯的爵位。 高贵乡公登皇帝位,进封傅嘏为武乡亭侯。 正元二年春,毋丘俭、文钦发动叛乱。 有人认为司马景王不应亲自出征,可派遣太尉司马孚前往,只有傅嘏和王肃劝司马景王亲自去。 司马景王于是就出发了。 任命傅嘏代理尚书仆射,一起东征。 丘俭、文钦被打败,傅嘏为此作了谋划。 等到司马景王去世,傅嘏和司马文王直接返回洛阳,司马文王于是辅佐朝政。 这件事记载在《钟会传》。 钟会因此有居功自傲的神色,傅嘏告诫他说:“您的志向很大,可是功业很难成就,能不谨慎吗!”傅嘏因功劳进封为阳乡侯,增加食邑六百户,加上以前的一共一千二百户。 这一年傅嘏去世,当时四十七岁,追赠太常,谥号称元侯。 儿子傅袛继承爵位。 咸熙年间,开始建立五等爵位,因傅嘏在前朝功勋卓著,改封傅袛为泾原子。‎ ‎(二)名篇名句默写+古代文化常识 ‎20.(1)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 (2)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 (4)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21.(1)庙 ‎ (2)刑部 刑部尚书 三、语言文字运用 ‎22.D.【解析】俯拾即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通真。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历久不衰:经过很长的时间不衰退。历久弥坚: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情有独钟:因对某人或某事物特别喜爱而感情专注。顶礼膜拜:比喻对人特别恭敬或极端崇拜。多用于贬义。‎ ‎23.B.【解析】“宗教文化”与上句末尾“文化色彩”衔接紧密,“天神”与下句“神乌圣禽”衔接紧密。故选B。‎ ‎24.A.【解析】C项,语序不当,“值得”应移到“我们”前面;B项,结构混乱,“反映了……的再现”句式杂糅;D项,结构混乱,“反映了……的再现”句式杂糅;语序不当,“值得”应移到“我们”前面。故选A。‎ 四、作文 ‎【例文】‎ 这个春节,我们以“静”致敬 没有春节不是流动的,也没有春节不是走动的。这是以往中国人过春节的常态,热热闹闹、走亲串户、朋友相聚,动起来的春节被视为祥和、欢乐的时节。 ‎ 然而,这个春节,真的不一样。一个现实原因就是,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还在持续,全国人民为此揪心。应该以什么样的状态与心态,过好这个春节,值得我们细细思量。春节的流动、拜年的走动、庙会的人头攒动,这些人们已经习惯了的过年方式,在这些日子里恐怕需要改一改了。 ‎ 此时,“动”的年节莫若“静”的岁月。人们越是大规模流动,越是大范围聚集,越容易增加疾病传染的概率。走动起来还是宅上一宅,理性人不难看透其中的得失,既为人也为己。事实上,不走动也能过好年。技术发达了,信息拜年、视频祝福、在线聚会,都不失为一种时尚,那些以往通过面对面完成的新春祝福,借助云端就能迅速直抵耳畔、身边,过年礼仪一样也缺不了。 ‎ 此时,“动”的脚步莫若“静”的心意。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各条战线上的“勇士”都已经动起来了,他们为了更多人的生命安全,以这样一种方式过了个“动”的年,是真正的大无畏。相反,对普通人来说,如无特殊情况,宜静不宜动,什么自驾跨城回家、什么一定上门拜年、什么提前安排好的聚会等等,都不妨在冷静且理性地审视下做个宅男宅女,不远行、不扎堆、少聚会。现在,最好的祝福是以你我的安全距离为彼此送上健康祝福,最大的心意是以你我的实际行动护佑早日战胜疫情。 ‎ 此时,“动”的冲动莫若“静”的责任。正视才能重视。充分认识人员流动对疫情防控的难度、充分认识人员聚集对疫情防控的压力,就能更加理性地看待过年与抗疫的辩证关系。现在,不少地方已经动起来,或是响起村里大喇叭,“各过各的节,没事别瞎串”;或是群发提示信息,“春节在家发微信,情到意到人安全”;或是普及顺口溜,“出门就把口罩戴,切莫随意乱吐痰”……这样的“动”不是冲动,这样的“动”既是行动又是保护,因为此刻,每个人的“静心”“静态”都是疫情防控的需要,都是对防病防疫尽的一份责任。 ‎ 时间不等人!时间属于奋进者!我们正在全力与病毒赛跑、与疫情赛跑,也一定会战胜病魔、战胜疫情,需要争分夺秒、众志成城。每个人都是主体,每个人都有义务,每个人都应该以“静”致敬那些坚守的、“逆行”的英雄们。如此,我们一定会风雨无阻向前进。‎ ‎【解析】‎ ‎【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春节期间,拜年团聚、走亲访友是我们的传统。然而,这种人群集聚正是传染性病毒“喜欢”的,也是控制疫情的大敌。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传染病防控的三原则,为了更好地“切断传播途径”,遏制住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势头,我们有必要在特殊时期暂时放下老传统,形成一些“新年俗”。 和家人长相厮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立意】同胞一心,其利断金;抗击疫情,不做旁观者;坚守脚下的土地;万众一心,何惧疫情;内外齐心,武汉挺住;相信人民的力量;抗击疫情,责无旁贷等。‎ ‎【结构】标题新颖,《这个春节,我们以“静”致敬》。首先,立意很稳。本篇作文的审题很准,紧紧围绕“防控疫情”这个话题进行论述,并且提出了三个能够支撑“我们以‘静’致敬”的分论点。由点到面、由总到分。其次,结构上由浅入深,层次感强。三个分论点分别是岁月的静、心意的静、责任的静。对于“静”这个字的阐释,围绕疫情进行了由小到大的论述。是经典的递进式本论结构。‎ ‎【素材】1. 当前,疫情还在进一步控制。人们的一个谈论重点也是各地的疫情变化情况、安全防护提醒、对医务人员的敬意等,甚至连新春祝福都有意识地变成了“做好防护,保护身体”。这个新春,在疫情的氛围下,很多人坚持在工作第一线,很多人无法与家人团聚,很多人以实际行动做着防范与自我防范工作。人们的期盼就是,众志成城,早日战胜疫情。‎ ‎2.疫情在新春时节肆虐,让抗击疫情发展有了更大的艰巨性。考虑到人员流动性大、聚集程度高、扩散频率大,对抗击工作产生了不小压力。看着各地增加的病例数量,人们在揪心之余,同样在思考:如何能从自我做起,为抗击疫情尽一份努力?如何从治理做起,为抗击疫情筑牢防线?如何从周边做起,为抗击疫情注入力量?这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不仅是医护人员的使命,也是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分内之事。唯有每个人绷紧那根弦,才能以最大努力狙击病毒。‎ ‎3.必须看到,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但是病毒不过春节。越是阖家团聚的时候,越容易放松警惕,也越有可能让病毒有机可乘。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做的不是歇歇脚、喘口气,而是一刻不松、一步不停,对病毒步步紧逼,才能让健康节节胜利。这个年,是团结的年,不是单纯的“合家欢”,而是以团结的力量战胜不安的病毒,以团结的意志取得抗击疫情的胜利,以团结的精神最终让其乐融融的新春氛围回归常态。可以说,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团结战”。‎ ‎4.战,则胜;不战,则败。合,则利;不合,则伤。公共健康是全民健康,公共安全是全民安全,具有公共属性,不能有个别得失之分、利益之别、属地之界。抗击疫情,不是一城一地之事,不是医疗卫生战线的事,而是全国人民的事。医护工作者换上防护服,义无反顾地走进病区;武汉采取应急措施,留下阻击疫情的决心;厂家加紧生产口罩等医疗用品,承诺不加价、不断货,驰而不息地运往各地……从政府到个人,从救治前线到支撑后方,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只有积极行动起来、主动作为起来、誓死坚守起来,才能以自我之强大压制住病毒,全社会的“免疫系统”需要在恢复中增强抵抗能力。‎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