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金陵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把诗歌、绘画、书法、篆刻完美 起来,一幅传统的文人画才算完备。诗、书、 画、印 又互相映衬,令人回味无穷。从唐宋开始,这种创作特色为画家和欣赏者所 普遍接受,其对中国画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当代水墨写意画正是与传统文人画 的。 A. 结合 相辅相成 一以贯之 B. 融合 各得其所 一以贯之 C. 结合 各得其所 一脉相承 D. 融合 相辅相成 一脉相承 2.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3 分) A.我是职场新人,很多规矩都不懂,不当之处请大家见谅。 B.年前回乡,给您捎带了一点土仪,不成敬意,还望笑纳。 C.此行承蒙雅爱,全程叨陪,设宴款待,盛情厚意,不胜感激。 D.欣闻兄台喜得麟儿。衷心祝愿贵公子健康聪明,茁壮成长。 3.下列对联中,都是歌咏衡山的一组是( )(3 分) ①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一览众山小,人奚足算哉。 ②雄镇南维,九曲湘流皆浪静;望隆东岱,千里岳岫又重开。 ③北望神州,擎天四岳皆吾友;南来胜景,播誉千秋是此山。 ④统泰华衡恒,四塞关河拱神岳; 包伊洛瀍涧,三台风雨作高山。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街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白马湖的春日自然最好。 , , , , , 。 ①水是满满的、软的 ②小马路的西边,一株间一株地种着小桃与杨柳 ③在这路上走着,时而听见锐而长的火车的笛声,是别有风味的 ④杨柳在风里不住地摇夷 ⑤小桃上各缓着几朵重辫的红花,像夜空的流星 ⑥山是青得要滴下来 A.③②④⑤①⑥ B.③②⑤④⑥① C.⑥①②⑤④③ D.①⑥②④⑤③ 5.为下面的公益广告图拟个标题,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节能人人有责 B.携手创造光明 C.美德点亮生活 D.科技驱散黑暗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晋太康中,张茂先①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 论说。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 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老人微笑,把 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 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愈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后至一密 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暑篆,曰“琅嬛福地”。问老人曰:“何地?”曰: “此玉京、全真、七瑛、丹书、秘籍。”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开门肃茂 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如《三坟》《九丘》《连山》《归 藏》《桍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 有。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老人笑不答,送茂先 出。甫出,门石忽然自闭。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 缝隙。茂先痴然伫视,望石再拜而去。 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鲧 前视伏羲,已是其叔季。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方知余见 小,春秋问蛄蟪。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 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 【注】①张茂先:名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门肃.茂先人 肃:恭敬的样子。 B.茂先为停信.宿.而出 信宿:两三天。 C.异日裹.粮.再访 裹粮:携带粮食。 D.读书三十乘. 乘:车。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茂先坐与.论说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B.若.二十年外书 若 .望仆不相师 C.多所.未闻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D.望石再拜而.去 毕礼而.归之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张茂先的自矜面前,老人“微笑”;当张茂先提出“裹粮再访”的请求时,老人又笑而 不答。两“笑”之下,老人宽容、神秘的形象呼之欲出。 B.本文借一个充满神异色彩的故事,揭示了山外有山、不可妄自尊大的道理;《桃花源记》 则借虚构桃源仙境寄托社会理想: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C.本文叙事简练,描写细腻,结尾议及“嬴氏焚书史”,旨在批评秦王嬴政焚书坑儒,导致 典籍损毁的行为,体现了“记”叙议结合的特征。 D.张岱行文善于渲染,笔墨传神:说老人,则有“枕书石上卧”;写福地,则有痴龙“守此 二千年矣”。结尾用韵文的形式点明主旨,发人深思。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3 分) (2)茂先痴然伫视,望石再拜而去。(2 分) (3)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4 分)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 [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 马致远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 (1)开篇“渔灯暗”中的“暗”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 分) (2)“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这两句是怎样表现“心碎”的,请简要赏析。 (6 分) 四、名句默写(8 分) 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晚有儿息。(李密《陈情表》) (2)恨相见得迟, 。(王实甫《西厢记》) (3)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王实甫《西厢记》) (4)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5)凡在故老, ,况臣孤苦,特为尤甚。(李密《陈情表》) (6)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杜牧《阿房宫赋》) (7) ,江南江北送君归。(王维《送沈子福归江东》) (8)苟利国家生死以,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五、现代文阅读(一)(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5 题。 虹关何处落徽墨 石红许 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在虹关【注】墨染 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 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 影。 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 寻找,不啻于白费心神徒劳无功。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 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 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华盖如 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廷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穿村而过的浙源 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把日常琐碎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 在人中,昔日贩夫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远在徽墨涂抹的山水间,一丝淡淡的忧伤 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滚落下来,把人带进梦里故园。 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遗韵吗?石板路上, 不时与村人擦肩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撞。在虹关,我拾掇了一串烙上徽墨 溫度的词语:质朴、慈祥、安然,小桥、流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 下一串与徽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 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使得 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也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磨便黯然失 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到后来,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 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 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屐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勢,氤 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 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有权威人士言之凿凿指陈,北京故宮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 关徽墨。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 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 虹关徽墨,不小心逝失在古村落、古驿道边,等待人们去擦亮这张泛着黑色光泽的名 片——“徽墨名村”。在一栋民居内,我兴奋地发现,有人在挖掘、研发传统徽墨工艺, 遗憾不见墨工,不知那一双手是怎样捣鼓着黑色的诗篇。不大的台面上摆放了刀、小锤、 木槽、墨模等工具,还有一些看不懂的物品,想必都是与徽墨有关的器皿、墨料。壁板上 挂有制墨工序图《一块墨的前世今生》:点烟、和料、烘蒸、杵捣、揉搓、入模、晾墨、 描金。从采取数种原料到试磨鉴定墨质,一锭墨才得以面世,具体制作起来,其工序之繁 复岂是图解所能说得清楚的,想想真不容易。一锭墨,千杵万揉,浓缩的精华,浓缩的是 民族文化的瑰宝。 不经意间,我瞥见阁楼上稳站着一个白髯飘飘、仙风道骨的先生,便主动打招呼,他 问询了我的来意,邀请上楼喝茶座谈,我,一个找寻徽墨的陌生人,沿着屋内与厢房连成 一体的木质楼梯,漫步走上阁楼,轻轻地踏在楼板上,咿呀作响,我生怕踩醒了乾隆年间 经营徽墨的原始账本,生怕踩碎了岁月的痕迹,更生怕踩破了一截遗落的留着明代指纹的 徽墨。 先生姓叶,一个隐者、居士、制笔者,放弃大城市的舒适,只身走进虹关,设立工作 室,执刀执笔,刻刻写写画画。兴致来了,叶老师挥毫泼墨,正是徽墨磨出的浆液、芳 香、光泽,正是新的徽墨传人制作出的徽墨。磨墨时,细润无声,我却听到了墨与砚台的 喁喁细语。触摸着徽墨的韵律,我看到了,看到了徽磨沿着纸的纹理在翩翩起舞,“入纸 不晕、书写流利,浓黑光洁”。真想只做一个书者。舀一瓢清清的湖水,每日轻柔磨墨, 从容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 家里书桌内一角散落着几块早年留下的普通用墨,七公分长,其侧分别有描金楷书 “金不换”“凝香”字样,背面还有莲荷、白鹤等图纹,虽谈不上金贵,但仍散发着幽幽 暗香,还有儿时习书的悠悠往事。回想小时候上学时,练毛笔字要买描红本、砚台,还有 长条形的墨块。磨墨时总是弄得满手漆黑,便到校外小水塘边去洗干净,再继续练字。与 墨的亲密接触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那几年,以后偶尔再接触毛笔,已经是蘸着液 态的墨汁了。我想,那时研磨的墨一定是虹关的徽墨吧。这样一想便感到一丝慰藉,回头 再看黄灿灿油莱花簇拥的虹关,一身原生态的粉墙黛瓦着装,仿佛特别的亲切,,烟雨蒙 蒙中弥漫着老家的气息,一股乡愁莫名袭来。 在虹关寻墨,我不为藏墨之好,只是警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対文化敬畏的心。在寻 找徽墨中,我领略到徽墨走过的千年历程,也感受到浓淡相宜的虹关凸显出的古村文化。 这是墨润心灵的过程,这是沉醉馨香的过程,这也是国学照濯的过程。虹关,坐落在和风 细両敲开的绿茵茵帷幔里,是徽墨润开的一首唐诗,深入其中似穿越在一阕宋词里,时光 铺陈,岁月静好。 蓦然间,发现村口一小店屋檐下旗幡招展——“有徽墨出售”,我加快脚步走去,带 一截虹关徽墨,去描绘心中的故乡。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注]虹关,即虹关村,古徽州村落,是“徽墨”产地之一,位于今江西省婺源县。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3 分) A.“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是徽墨式微的原因,“华丽”一词运用反语手法, 寄寓了“我”内心的惋惜与不平。 B.文章写了一位“隐者”,表达“我”对其放弃大城市舒适生活、在虹关与笔墨为伴 的敬慕之情。 C.文章回忆儿时磨墨习书的一段经历,意在强调“我”与墨的渊源,真实亲切,具有 生活气息。 D.文章以寻找徽墨始,以带走徽墨终,首尾呼应,脉络清晰;文字优美,富有诗情画 意和文化韵味。 13. 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5 分) 14. 请结合全文赏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6 分) 15. 文章在记叙寻墨的同时,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虹关古村?(6 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6-18 题。 前人把唐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历史地分成“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 期,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每一个阶段确乎有它的特色。 大约从唐代统一到唐玄宗即位以前的九十几年,是初唐时期。在这一段时间里,南朝 纤巧秾丽的诗风还在影响着诗坛,但已由华靡浮艳渐趋于凝练清新;而更突出的就是由于 七言诗技巧的纯熟所带来的形式上的解放,篇幅较长的乐府歌行大量涌现出来了。另外, 五七言八句的律诗也在这一阶段里正式完成。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的五律,正体现了技巧的洗练纯熟和思想感情的形象化的协调统一。稍后一点,到了 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等人手里,不但五律写得情文并茂,七律也极尽清丽工整之能事 了。到了盛唐,社会的急剧发展也给诗歌带来了蓬勃的气象。在这一时期,著名作家多得 不胜枚举,诗歌的内容也极为广泛。五七言律诗的创作固然有更高的成就,但运用得最普 遍的诗歌形式还要推七古和绝句。在这一时期的诗歌里所表现的基本倾向是这样:思想是 乐观健康的,感情是奔放昂扬、无拘无碍的,情调是爽朗明快、新鲜活泼的,语言是清新 流畅、深入浅出的;即使是暴露社会的黑暗面或倾吐人世间的不平,也显得那么波澜壮 阔,敢怒敢言,并且带有豪迈的进取心和强烈的解放要求——这就是后人所称道的“盛唐 气象”。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都出现在盛唐。此外,还有酷爱山水田园的王维、孟浩然 (这一派在中唐时有韦应物和柳宗元为代表),描写边塞风光的李颀、高适、岑参(这一派 在中唐时有李益为代表),以绝句擅胜场的王昌龄、王之涣……真是应有尽有,美不胜收。 中唐时候,社会动乱不已,民生也日趋凋敝,因而反映民间疾苦的诗人如张籍、元稹、白 居易等一时并起。他们用浅显简括的语言写出了人民内心的怨抑不平,一直为后世广大人 民所爱好。而稍前于张籍、元、白的刘长卿和大历十才子,在当时虽享有盛名,到今天看 来,却不免显得平淡了。与元、白同时,还有在风格上力求新变而不免蹈于生硬艰涩境界 的一派诗人—一他们是孟郊、李贺、卢仝、贾岛等,而以韩愈为这一派的代表人物。从太 和以后至唐亡,诗歌又重新走上绮靡藻绘的途径,像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人的作品, 正如一抹回光返照 的斜阳,虽只有一刹那间的残辉,但紫雾红霞,却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 的凄艳的印象。而唐代诗歌就在这种美丽而无力的风格下结束了它辉煌的生命。 (选自吴小如《读(唐诗三百首)》) 16.文中把晚唐诗歌比作“一抹回光返照的斜阳”有什么作用?(3 分) 17.影响唐代诗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 分) 18.文章两处画横线的括号里的内容为什么不在中唐阶段论及?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 分) 七、作文(70 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作家在《不小心睡着了的光阴》一文中写道:在成长的途中,或许你偶尔打一个盹 儿,就错过了许多美好的事情。而更令人失落的,是你原本并不想睡,只是装睡,或只想眯 缝一会,可竟真的睡着了。 也许类似的情况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也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自拟 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金陵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把诗歌、绘画、书法、篆刻完美 起来,一幅传统的文人画才算完备。诗、书、 画、印 又互相映衬,令人回味无穷。从唐宋开始,这种创作特色为画家和欣赏者所 普遍接受,其对中国画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当代水墨写意画正是与传统文人画 的。 A. 结合 相辅相成 一以贯之 B. 融合 各得其所 一以贯之 C. 结合 各得其所 一脉相承 D. 融合 相辅相成 一脉相承 【答案】C 【解析】“结合”是两个以上独立体相联结构成一个新的独立体,“融合”是指相联结的个体 相互转化,性质越来越接近,默契程度更高。文段中说的是一幅画中含有诗歌、绘画、书法、 篆刻,用“结合”恰当。 “相辅相成”意思是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 可,“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文段中说的是“诗、书、画、 印”互相映衬,用“各得其所”恰当。 “一以贯之” 指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 始末或全部的道理,“一脉相承”意思是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 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文段中说的是当代画与传统画之间的关系,用“一脉相承”恰 当。 2.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3 分) A.我是职场新人,很多规矩都不懂,不当之处请大家见谅。 B.年前回乡,给您捎带了一点土仪,不成敬意,还望笑纳。 C.此行承蒙雅爱,全程叨陪,设宴款待,盛情厚意,不胜感激。 D.欣闻兄台喜得麟儿。衷心祝愿贵公子健康聪明,茁壮成长。 【答案】C 【解析】从“承蒙雅爱”、“不胜感激”可看出,此句交际用语是感谢他人的招待而用的,但 “叨陪”一词是指荣幸地陪侍,是谦辞。在此不合语境。可用“全程陪同”方符合语境,与 全句表达的对他人的感谢之意相符。 3.下列对联中,都是歌咏衡山的一组是( )(3 分) ①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一览众山小,人奚足算哉。 ②雄镇南维,九曲湘流皆浪静;望隆东岱,千里岳岫又重开。 ③北望神州,擎天四岳皆吾友;南来胜景,播誉千秋是此山。 ④统泰华衡恒,四塞关河拱神岳; 包伊洛瀍涧,三台风雨作高山。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①是泰山,④是嵩山。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街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白马湖的春日自然最好。 , , , , , 。 ①水是满满的、软的 ②小马路的西边,一株间一株地种着小桃与杨柳 ③在这路上走着,时而听见锐而长的火车的笛声,是别有风味的 ④杨柳在风里不住地摇夷 ⑤小桃上各缓着几朵重辫的红花,像夜空的流星 ⑥山是青得要滴下来 A.③②④⑤①⑥ B.③②⑤④⑥① C.⑥①②⑤④③ D.①⑥②④⑤③ 【答案】C 5.为下面的公益广告图拟个标题,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节能人人有责 B.携手创造光明 C.美德点亮生活 D.科技驱散黑暗 【答案】C 【解析】该题来自南京盐城高三二模。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晋太康中,张茂先①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 论说。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 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老人微笑,把 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 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愈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后至一密 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暑篆,曰“琅嬛福地”。问老人曰:“何地?”曰: “此玉京、全真、七瑛、丹书、秘籍。”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开门肃茂 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如《三坟》《九丘》《连山》《归 藏》《桍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 有。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老人笑不答,送茂先 出。甫出,门石忽然自闭。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 缝隙。茂先痴然伫视,望石再拜而去。 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鲧 前视伏羲,已是其叔季。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方知余见 小,春秋问蛄蟪。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 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 【注】①张茂先:名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门肃.茂先人 肃:恭敬的样子。 B.茂先为停信.宿.而出 信宿:两三天。 C.异日裹.粮.再访 裹粮:携带粮食。 D.读书三十乘. 乘:车。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茂先坐与.论说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B.若.二十年外书 若.望仆不相师 C.多所.未闻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D.望石再拜而.去 毕礼而.归之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张茂先的自矜面前,老人“微笑”;当张茂先提出“裹粮再访”的请求时,老人又笑而 不答。两“笑”之下,老人宽容、神秘的形象呼之欲出。 B.本文借一个充满神异色彩的故事,揭示了山外有山、不可妄自尊大的道理;《桃花源记》 则借虚构桃源仙境寄托社会理想: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C.本文叙事简练,描写细腻,结尾议及“嬴氏焚书史”,旨在批评秦王嬴政焚书坑儒,导致 典籍损毁的行为,体现了“记”叙议结合的特征。 D.张岱行文善于渲染,笔墨传神:说老人,则有“枕书石上卧”;写福地,则有痴龙“守此 二千年矣”。结尾用韵文的形式点明主旨,发人深思。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3 分) (2)茂先痴然伫视,望石再拜而去。(2 分) (3)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4 分) 【参考答案】 16. A (肃:迎接客人) 17. B 18. C 19.(7 分)(1)张茂先感到茫然、失落。老人于是拿出酒菜果品给他吃,食物的鲜美洁净不 是人间能拥有的。 (2)(经过此事)才知道我见识浅陋,就像夏生秋死(或“春生夏死”)的蝉不知道四季的 转换 【注】本文选自 2016 浙江高考语文原题《琅嬛福地记》作者为明代张岱。 附《琅嬛福地记》全文翻译: 晋朝太康年间,张茂先担任建安从事,某天在洞山游玩。沿着溪流深入,见到一位老 人枕着书在石上躺着,茂先便坐下与他谈论。看到他所枕书上的文字都是蝌蚪样的,不能 分辩是什么字,茂先以之为奇。老人问茂先说:“你读了多少书?”茂先说:“二十年内 的书,我还没有读完,如果是二十年前的书,那么我确实已经全部读完了。”老人微笑, 拉着茂先的手臂走到石壁下,忽然出现一扇门可供进入,路径很宽,来到一精美的小屋, 屋内藏书万卷,茂先问老人说:“这些是什么书?”老人答:“是历代史书。”又来到一间室 内,藏书更多。茂先又问“这什么书?”老人答:“是各国的史志。”后来又来到一密室 内,门锁很坚固,还有两只黑狗守在门前,门上刻着篆书,文字是“琅嬛福地”。茂先问老 人:“这是什么地方?”老人答:“这些是玉京、全真、七瑛、丹书、秘籍。”老人指着二狗 说:“这是痴龙,守在这个地方已经两千年了。”老人开门迎接茂先进入,茂先看到这些藏 书记载的都是秦汉以前和海外各国的事情,大多是自己没听说过的。像《三坟》《九丘》 《连山》《归藏》《桍杌》《春秋》这些书也都在这里。茂先一时间茫然失落,无所适从。老 人于是拿出酒菜果品给他吃,食物的鲜美洁净不是人间能拥有的。茂先为此在这里逗留了 好几天才出来,对老人说道:“过段时间我多带点吃的再来拜访,到时我要看遍群书。”老 人笑笑,什么也不说,送茂先出去。茂先刚一出门,门外的石头突然自行闭合。茂先回头 看着石头,只见到杂草藤萝,绕着石头而生,石头上的苔藓也严丝合缝。茂先呆呆地站着 看了良久,对着石头拜了两次后离去。 当初秦始皇嬴政烧尽史书,咸阳城的大火正猛,但这里却保留了全部的史书,连一个 字都没有少掉。上至书契前,连上古结绳记事的年代都有记录。上至鲧和伏羲,下至末世 将乱的年代。海外有很多国家,我们中原九州之地与之相比小的如同一粒黑痣。我读了这 么多史书,不过是千万分之一二。这才知道我的见识短小,如同向蛄蟪问春秋是什么(蛄 蟪不知春秋)。即使像石彭与凫毛这样的长寿者,其所见所闻也不过如同儿童。我想再进去 向老人请教,无奈迷失路途不能进入。回头看着绝壁上,只见荒蔓与薜荔缠绕。我好后悔 出了那扇门呀,如今只能可望而不可及。如果这里等上十几年,或许这扇石门才会再次开 启。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 [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 马致远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 (1)开篇“渔灯暗”中的“暗”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 分) (2)“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这两句是怎样表现“心碎”的,请简要赏析。 (6 分) 【参考答案】 (1)“暗”字,写出了夜晚“渔灯”的昏黄暗淡,巧妙地体现了题目中“潇湘夜”的特点, 同时,以“暗”字开篇,为全曲奠定了暗淡感伤的氛围。(意思对即可) (2)第一句是叙写离人之状,间接表现离人之苦。第二句直接抒发离人之情(直抒胸臆)。 “孤舟五更家万里”中的“孤舟”是暗写离人的孤单和孤苦,“五更”言夜之深,“万里” 则言离家之远。这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写出了离人在深夜的孤独寂寞之感,是间接表现 “心碎”。“是离人几行情泪”,是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直接抒发思家的痛苦,是“心碎” 的具体情状。 四、名句默写(8 分) 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晚有儿息。(李密《陈情表》) (2)恨相见得迟, 。(王实甫《西厢记》) (3)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王实甫《西厢记》) (4)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5)凡在故老, ,况臣孤苦,特为尤甚。(李密《陈情表》) (6)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杜牧《阿房宫赋》) (7) ,江南江北送君归。(王维《送沈子福归江东》) (8)苟利国家生死以,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答案】(1)门衰祚薄 (2)怨归去得疾 (3)淡烟暮霭相遮蔽 (4)别有幽愁暗恨生 (5)犹蒙矜育 (6)弃掷逦迤 (7)唯有相思似春色 (8)岂因福祸避趋之 五、现代文阅读(一)(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5 题。 虹关何处落徽墨 石红许 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在虹关【注】墨染 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 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 影。 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 寻找,不啻于白费心神徒劳无功。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 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 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华盖如 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廷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穿村而过的浙源 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把日常琐碎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 在人中,昔日贩夫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远在徽墨涂抹的山水间,一丝淡淡的忧伤 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滚落下来,把人带进梦里故园。 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遗韵吗?石板路上, 不时与村人擦肩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撞。在虹关,我拾掇了一串烙上徽墨 溫度的词语:质朴、慈祥、安然,小桥、流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 下一串与徽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 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使得 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也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磨便黯然失 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到后来,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 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 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屐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勢,氤 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 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有权威人士言之凿凿指陈,北京故宮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 关徽墨。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 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 虹关徽墨,不小心逝失在古村落、古驿道边,等待人们去擦亮这张泛着黑色光泽的名 片——“徽墨名村”。在一栋民居内,我兴奋地发现,有人在挖掘、研发传统徽墨工艺, 遗憾不见墨工,不知那一双手是怎样捣鼓着黑色的诗篇。不大的台面上摆放了刀、小锤、 木槽、墨模等工具,还有一些看不懂的物品,想必都是与徽墨有关的器皿、墨料。壁板上 挂有制墨工序图《一块墨的前世今生》:点烟、和料、烘蒸、杵捣、揉搓、入模、晾墨、 描金。从采取数种原料到试磨鉴定墨质,一锭墨才得以面世,具体制作起来,其工序之繁 复岂是图解所能说得清楚的,想想真不容易。一锭墨,千杵万揉,浓缩的精华,浓缩的是 民族文化的瑰宝。 不经意间,我瞥见阁楼上稳站着一个白髯飘飘、仙风道骨的先生,便主动打招呼,他 问询了我的来意,邀请上楼喝茶座谈,我,一个找寻徽墨的陌生人,沿着屋内与厢房连成 一体的木质楼梯,漫步走上阁楼,轻轻地踏在楼板上,咿呀作响,我生怕踩醒了乾隆年间 经营徽墨的原始账本,生怕踩碎了岁月的痕迹,更生怕踩破了一截遗落的留着明代指纹的 徽墨。 先生姓叶,一个隐者、居士、制笔者,放弃大城市的舒适,只身走进虹关,设立工作 室,执刀执笔,刻刻写写画画。兴致来了,叶老师挥毫泼墨,正是徽墨磨出的浆液、芳 香、光泽,正是新的徽墨传人制作出的徽墨。磨墨时,细润无声,我却听到了墨与砚台的 喁喁细语。触摸着徽墨的韵律,我看到了,看到了徽磨沿着纸的纹理在翩翩起舞,“入纸 不晕、书写流利,浓黑光洁”。真想只做一个书者。舀一瓢清清的湖水,每日轻柔磨墨, 从容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 家里书桌内一角散落着几块早年留下的普通用墨,七公分长,其侧分别有描金楷书 “金不换”“凝香”字样,背面还有莲荷、白鹤等图纹,虽谈不上金贵,但仍散发着幽幽 暗香,还有儿时习书的悠悠往事。回想小时候上学时,练毛笔字要买描红本、砚台,还有 长条形的墨块。磨墨时总是弄得满手漆黑,便到校外小水塘边去洗干净,再继续练字。与 墨的亲密接触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那几年,以后偶尔再接触毛笔,已经是蘸着液 态的墨汁了。我想,那时研磨的墨一定是虹关的徽墨吧。这样一想便感到一丝慰藉,回头 再看黄灿灿油莱花簇拥的虹关,一身原生态的粉墙黛瓦着装,仿佛特别的亲切,,烟雨蒙 蒙中弥漫着老家的气息,一股乡愁莫名袭来。 在虹关寻墨,我不为藏墨之好,只是警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対文化敬畏的心。在寻 找徽墨中,我领略到徽墨走过的千年历程,也感受到浓淡相宜的虹关凸显出的古村文化。 这是墨润心灵的过程,这是沉醉馨香的过程,这也是国学照濯的过程。虹关,坐落在和风 细両敲开的绿茵茵帷幔里,是徽墨润开的一首唐诗,深入其中似穿越在一阕宋词里,时光 铺陈,岁月静好。 蓦然间,发现村口一小店屋檐下旗幡招展——“有徽墨出售”,我加快脚步走去,带 一截虹关徽墨,去描绘心中的故乡。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注]虹关,即虹关村,古徽州村落,是“徽墨”产地之一,位于今江西省婺源县。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3 分) A.“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是徽墨式微的原因,“华丽”一词运用反语手法, 寄寓了“我”内心的惋惜与不平。 B.文章写了一位“隐者”,表达“我”对其放弃大城市舒适生活、在虹关与笔墨为伴 的敬慕之情。 C.文章回忆儿时磨墨习书的一段经历,意在强调“我”与墨的渊源,真实亲切,具有 生活气息。 D.文章以寻找徽墨始,以带走徽墨终,首尾呼应,脉络清晰;文字优美,富有诗情画 意和文化韵味。 13. 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5 分) 14. 请结合全文赏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6 分) 15. 文章在记叙寻墨的同时,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虹关古村?(6 分) 【答案】12. A 13. 主要运用了拟人(或想象)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使用徽墨书写时鲜活灵动的状 态,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和对幽静生活的向往。 14. ①喜爱徽墨,而徽墨式微,制墨技艺几近失传。 ②墨,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③警醒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对文化敬畏的心。 15. ①虹关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②虹关是徽墨的产地,徽墨也成就了虹关。 ③虹关引发了作者的乡愁。 ④增添了寻墨历程的情趣,丰富了主题。 【解析】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 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 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 结合语境。A 项,“身心疲惫、孤独失落的状态”理解有误,而且“蹀躞”一词表现了 “我”寻找徽墨时的仔细、认真。B 项,““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是徽墨式微的 原因”不准确,原文是“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 门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也被墨汁横插一 杠,固态磨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原因应该是科技的迅猛发展。 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文中句子的能力。可以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 方式的角度思考。“墨与砚台的喁喁细”“徽磨沿着纸的纹理在翩翩起舞”这两句运用了 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使用徽墨书写时鲜活灵动的状态。“真想只做一个书者。舀一 瓢清清的湖水,每日轻柔磨墨,从容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 活”这句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和对幽静生活的向往。 点睛:考查赏析语句或语句的表达特色。 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时,分析语句所运用的手法(可以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 方式的角度思考,一定要选择最主要、最鲜明的),接着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注意语 句内容、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等),最后分析蕴含的作者情感。简单概括就是:手 法 + 内容 + 情感。 18.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分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是原因概括题。 首先找到答题区间,然后抓住关键句或通过概括的方法来分析。本题答案散落在全文,结 合文章的倒数第二段,从徽墨的历史价值角度来分析即可。如文中的“我不甘心,相信在 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 “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屐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勢,氤氲 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一锭墨,千杵万揉,浓缩的精华,浓缩的是民族 文化的瑰宝”,“在虹关寻墨,我不为藏墨之好,只是警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対文化敬 畏的心。在寻找徽墨中,我领略到徽墨走过的千年历程,也感受到浓淡相宜的虹关凸显出 的古村文化”。 19.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分析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描绘虹关古村,回答本题 可从环境描写的作用角度来分析。首先,文章的开头就说虹关是徽墨的产地;文章的三四 两段,主要描写了虹关古村的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孕育微墨的自然环 境和社会环境;文章的第六段写到“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水口、民 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 牌”,可见徽墨也成就了虹关;文章的最后三段写到“我想,那时研磨的墨一定是虹关的 徽墨吧。这样一想便感到一丝慰藉,回头再看黄灿灿油莱花簇拥的虹关,一身原生态的粉 墙黛瓦着装,仿佛特别的亲切,烟雨蒙蒙中弥漫着老家的气息,一股乡愁莫名袭来”,可 见虹关引发了作者的乡愁。 六、现代文阅读(二)(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6-18 题。 前人把唐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历史地分成“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 期,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每一个阶段确乎有它的特色。 大约从唐代统一到唐玄宗即位以前的九十几年,是初唐时期。在这一段时间里,南朝 纤巧秾丽的诗风还在影响着诗坛,但已由华靡浮艳渐趋于凝练清新;而更突出的就是由于 七言诗技巧的纯熟所带来的形式上的解放,篇幅较长的乐府歌行大量涌现出来了。另外, 五七言八句的律诗也在这一阶段里正式完成。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的五律,正体现了技巧的洗练纯熟和思想感情的形象化的协调统一。稍后一点,到了 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等人手里,不但五律写得情文并茂,七律也极尽清丽工整之能事 了。到了盛唐,社会的急剧发展也给诗歌带来了蓬勃的气象。在这一时期,著名作家多得 不胜枚举,诗歌的内容也极为广泛。五七言律诗的创作固然有更高的成就,但运用得最普 遍的诗歌形式还要推七古和绝句。在这一时期的诗歌里所表现的基本倾向是这样:思想是 乐观健康的,感情是奔放昂扬、无拘无碍的,情调是爽朗明快、新鲜活泼的,语言是清新 流畅、深入浅出的;即使是暴露社会的黑暗面或倾吐人世间的不平,也显得那么波澜壮 阔,敢怒敢言,并且带有豪迈的进取心和强烈的解放要求——这就是后人所称道的“盛唐 气象”。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都出现在盛唐。此外,还有酷爱山水田园的王维、孟浩然 (这一派在中唐时有韦应物和柳宗元为代表),描写边塞风光的李颀、高适、岑参(这一派 在中唐时有李益为代表),以绝句擅胜场的王昌龄、王之涣……真是应有尽有,美不胜收。 中唐时候,社会动乱不已,民生也日趋凋敝,因而反映民间疾苦的诗人如张籍、元稹、白 居易等一时并起。他们用浅显简括的语言写出了人民内心的怨抑不平,一直为后世广大人 民所爱好。而稍前于张籍、元、白的刘长卿和大历十才子,在当时虽享有盛名,到今天看 来,却不免显得平淡了。与元、白同时,还有在风格上力求新变而不免蹈于生硬艰涩境界 的一派诗人—一他们是孟郊、李贺、卢仝、贾岛等,而以韩愈为这一派的代表人物。从太 和以后至唐亡,诗歌又重新走上绮靡藻绘的途径,像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人的作品, 正如一抹回光返照的斜阳,虽只有一刹那间的残辉,但紫雾红霞,却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 的凄艳的印象。而唐代诗歌就在这种美丽而无力的风格下结束了它辉煌的生命。 (选自吴小如《读(唐诗三百首)》) 16.文中把晚唐诗歌比作“一抹回光返照的斜阳”有什么作用?(3 分) 17.影响唐代诗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 分) 18.文章两处画横线的括号里的内容为什么不在中唐阶段论及?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 分) 【答案】 16.表现晚唐诗歌美丽而无力的风格(2 分),使议论生动形象(1 分)。 17.南朝遗风,社会的发展,诗歌技巧的不断成熟,诗人的努力。(4 分。每点 1 分) 18.韦应物和柳宗元的山水田园诗、李益的边塞风光诗不能体现中唐诗歌或浅近平淡或生硬 艰涩的特色,因此不在中唐阶段叙述;在盛唐阶段用括号补充论及,体现了盛唐山水田园诗 和边塞风光诗对中唐诗歌的影响,也使读者对中唐诗歌有比较全面的理解。(4 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6.此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理解作用要紧扣喻体中的“斜阳”“ 回光返照” 的含义,“美 丽”、“无力”、“生动形象”各得 1 分,表述相近即可。 17.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 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技巧成熟” 答成“技巧纯熟”也可,“诗人的努力”答成“诗人的创新”等也可。 18.答成“表现出盛唐诗歌对中晚唐诗歌创作风格的影响”与“他们的诗歌创作不能体现出 中唐浅近平淡与生硬艰涩”的特点各得 2 分,表述相近或不够完整酌情给分。 七、作文(70 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作家在《不小心睡着了的光阴》一文中写道:在成长的途中,或许你偶尔打一个盹 儿,就错过了许多美好的事情。而更令人失落的,是你原本并不想睡,只是装睡,或只想眯 缝一会,可竟真的睡着了。 也许类似的情况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也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自拟 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准确把握材料中哲理直接决定立意的深度与品位。材料总共两句话,分别代表两层含 义。第一句的关键词有两个,一个是“打一个盹儿”,可简单地理解为本义,还可拓宽思 路,将其理解为“疏忽”、“失误”、 “放弃”之类的比喻义与引申义;另一个是“美好的 事情”,可理解为“成功的喜悦”、“生活的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温馨的亲 情”、“纯洁的友情”、“甜蜜的爱情”等含义。第二句含义更深更进一步,句中的 “睡”与第一句中的“打一个盹儿”含义相同。“原本并不想睡,只是装睡”中则隐含了 “装睡”的各种可能原因:或迫于世俗的压力、旁人的眼光,或源于自身的矜持、懈怠、 幼稚、冲动、逃避、犹豫等。写作时,我们可只从第一层含义立意选材,也可从第二层含 义切入。很显然,从第二层含义切入写作的难度更大一些,但立意更深刻更新颖。 【立意点及指导】 [演绎点一] 保持清醒、睿智的头脑,不要错过身边的美好。 材料中的“打一个盹儿”,可就其本义作文,也可拓宽思路,将其理解为“疏忽” “失 误” “放弃”等然后演绎成文。构思时,可以搜罗古今中外的名人,哪些人保持“清醒” 向正确的方向前行,哪些人因为“疏忽”走向了错误。从对比中,不难发现,不让美好流逝, 最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 ●备选素材——严谨的德国人 上海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二号线是我们自己设计的。上海地处华东,平均地 势只高出海平面一点点,夏天,雨水经常使一些建筑物受困。德国设计师注意到了这一细节, 所以地铁一号线的每个室外出口都设计了三级台阶,要进入地铁口,必须踏上三级台阶,然 后再往下进入地铁站。这简单的三级台阶,在雨天可以防止雨水倒灌,从而减轻地铁的防洪 压力。事实上,一号线内的防汛设施几乎从来没有动用过;而二号线就因为缺了这几级台阶, 曾在大雨天被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我们常常觉得德国人办事严谨得有些呆板,但正是 因为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习惯,才不会忽视细节。 ◎运用片段 是什么让二战后的德国迅速从废墟中重生?德意志人回答我,是不打折扣从不疏忽的民 族精神。即使是生产汽缸这样的小部件,他们也严格对待每一个生产流程,力求产品中没有 一粒铁砂;即使是公用电话亭前排队,他们也不在自己的素质上打任何折扣,扰乱排队秩序。 这种不打折扣的坚定,严谨到固执!但谁又能说,正是这种严格拒绝折扣的民族精神,才让 他们稳居欧盟“老大”地位,再度腾飞呢? [演绎点二] 只有一心一意,全力以赴,才能不错过美好。 如果不想错过美好,就要学会专注。所谓“专注”,就是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专注的 人,能够把时间、精力和智慧凝聚在一起,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努力实现目标。因为对天空的专注,雄鹰感受到了“一览众山小”的气势;因为对金字塔塔 尖的专注,蜗牛有了负重而充实的一生。专注是比热情更伟大的力量。 ●备选素材——劳模丁荣军的专注 全国劳动模范的崇高荣誉,成为丁荣军 20 多年来坚守与创新的最高奖赏。从走上科研 路的那天起,丁荣军一直用“执著成就梦想,专注决定未来”这句话勉励自己。每次遇到技 术难题,他都这样鼓励一起钻研的科技人员:“困难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不能坚持到底。” 正是凭借着专注、执著和创新等精神,丁荣军带领整个技术团队实现了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 的跨越式发展,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背景下逆势发展,向着 2011 年实现百亿销售规模的 目标快速前进。 ◎运用片段 专注,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精神上的富足,专注让我们不仅在工作、 学习上有异于其他人,而且能让我们的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只要专注地做每一件事,每个 人都能成功。鲁迅说: “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 向的目标。”看来,专注于某事的人,一定能成为生活中的佼佼者。 [演绎点三] 要学会珍惜,不要错过人生的美景,造成人生的缺憾。 拥有并懂得珍惜,才能留住人生的美好。生活中很多人只羡慕别人的拥有,却忽视了自 己眼前的一切。生活中值得珍惜的东西很多,一个温情的问候、一句鼓励的话语都值得珍视, 但写作时要注意选取某个具体角度,切忌泛泛而谈。 ●备考素材——珍惜生命的霍金 霍金年轻时患上绝症,当时他是剑桥大学的高材生,原本前程似锦,却被告知生命已进 入倒计时。然而他没有因为生命即将结束而放弃,相反,每天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术研 究中。奇迹发生了,他没有如医生预料那样早早离世,还写了划时代巨著——《时间简史》。 ◎运用片段 上天赋予人生命,给了每个人实现价值的舞台,而有的人把生命演绎得大气壮美,有的 人却碌碌终生。司马迁说过: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生命的重量不 是最后一刻决定的,也不是开始就决定的。尽管身患不治之症,接近死神,霍金用对生命的 无比珍爱,创造了奇迹。人人生而平等,因为珍惜生命,有的人才能在生命终结时画上完美 的句号。 【例文】 流光容易被人抛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 了芭蕉。”岁月匆匆,韶光易逝,转眼间,世间已是 花红叶绿,春将逝,人已老,怎不令人伤感?但更多的时候,是流光容易被人抛,也许我们 只是打一个盹儿,或不经意地装睡一会儿,我们就错过了许多红花绿叶般的美好事物。 无论煽情的偶像剧还是纯情的文艺片,都为我们不断重复这样一个似曾相识的镜头 “飞机即将起飞!”广播在偌大的候机厅里重复着,男人和女人在机场互相寻找着对方,但 始终无法联系上。一个坐着电梯上去,一个从另一边下来,他们太匆忙,以致被某盆花草或 某个行人挡住了视线,近在咫尺的对方竟然这样擦肩错过。随即飞机起飞升空,在蓝天划出 一道乳白色的轨迹。从此,男女主人公就这样山水不相逢,遭受漫长的离别之苦。是的,剧 中的男女主人公说不清谁对谁错,只是因一时的匆忙和疏忽而留下终生遗憾,这种令人唏嘘 的情节也不断在真实生活中演绎。 常常想起初三那年自己到外校参加入校考试的意外错过,若不是当天跟妈妈争吵赌气, 泪眼朦胧搭错车的话,我也许会通过那次考试,考上那所理想中的高中,然后信心百倍地完 成自己的高中学业,而不必像现在这样惶惶不安地担心着即将到来的高考。我只是在踏上那 个车门之前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疏忽,然而车有自己的固定路线,不会因为我的疏忽而改变, 这个疏忽让我永远失去了一次良好的求学机会。生活中总是充满着意外的或情理之中的错 过,我们有时因为一个疏忽,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在后来的生活中,我们不得不以不同 的初速度、重力和加速度,描绘出不同的人生抛物线,落进不同的生活漩涡。 “在成长的途中,或许你偶尔打一个盹儿,就错过了许多美好的事情。”《不小心睡着了 的光阴》中这么写道。美好的事情包括太多太多,一句真心的问候,一个温情的动作,一位 真挚的朋友,乃至课堂上一种重要而简捷的解题方法,或许就因为大脑的暂时待机,让你永 远错过了他们而不会第二次拥有。更令人失落的是,你可能永远不知道自己错过的到底是什 么。 崔护的一首《题都城南庄》从另一角度道尽了这种错过后的惆怅与伤感:“去年今日此 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去年错过的桃花与春风虽然 让人惆怅,毕竟今年会重来,而真正让人无法释怀的是错过的人面不知身在何处,错过的人 不知情归何处,错过的机会不知重现何处…… 在成长的路上,让我们多一份清醒,少打一个盹,好好享受眼前来之不易的幸福与快乐, 倍加珍惜身边转瞬即逝的美好事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