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丰台区十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北京市第十中学高二第二学期语文云测试 2020.5.7 一.课内知识回顾【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千乘(chéng)之国 因之以饥馑(jǐn) 秉(bǐng)烛夜游 B. 以俟(sì)君子 风乎舞雩(yú) 琼筵 ( yàn ) C. 端章甫(pǔ) 愿为小相(xiàng)焉 羽觞( shāng ) D. 喟(kuì)然 夫子何哂(shěn)由也 比(bì)及三年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然后结合字形、字义辨析字音正误。 A项,“千乘之国”的“乘”读shèng; B项,“琼筵”的“筵”应读yán; C项,“端章甫”的“甫”应读fǔ。 故选D。 2.下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项脊轩(jí) 渗漉( lù) 修葺(qì) 垣墙(yuán) 象笏(wù) B. 当南日(dāng ) 啸歌 (xiào ) 栏楯(dùn) 异爨(chuàn) 以手阖门 (hé) C. 逾庖( yú páo ) 栖息 (qī) 老妪(yù) 枇杷(pí pá) 冥然兀坐(míng wù) D. 扃牖 (jiōng yǒu) 婢女(bǐ) 先妣(bǐ) 呱呱而泣(gūa) 情不自禁(jìn)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全都正确的一项”,然后结合字形和字义来辨析字音正误。 A项,“项脊轩”的“脊”应读jǐ,“象笏”的“笏”应读hù; B项,“栏楯”的“楯”应读shǔn,“异爨”的“爨”应读cuàn; D项,“婢女”的“婢”应读bì,“呱呱而泣”的“呱呱”应读gū,“情不自禁”的“禁”应读jīn。 故选C。 3.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病 病偻 故病且怠 B. 故 其土欲故 故不我若也 C. 业 驼业种树 官理,非吾业也 D. 若 其置也若弃 其莳也若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A项,“病偻”意思是“患了脊背弯曲的病”,“病”是动词,患病;“故病且怠”意思是“所以我们既这样困苦,又这样疲劳”,“病”是形容词,困苦不堪。 B项,“其土欲故”意思是“它带的土要是旧的”,“故”,形容词,旧的,原有的;“故不我若也”意思是“所以他们都不如我”,“故”,所以。 C项,“驼业种树”意思是“郭橐驼以种树为业”,“业”活用为意动词,以……为职业;“官理,非吾业也”意思是“作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业”是名词,职业。 D项,“其置也若弃”意思是“放置在那就像舍弃了”,“其莳也若子”意思是“种植的时候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两个“若”都是动词,好像。 故选D。 4.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甚善,名我固当(本来) B.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即或) C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象) D.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繁殖,茂盛)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C项,“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意思是“其他种植人即使暗中观察效仿,没有谁能比得上”,“如”是动词,比得上。 故选C。 5.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摄(夹)乎大国之间 比(比较)及三年 B. 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 何伤(妨害)乎 C. 吾与(赞成)点也 宗庙会(诸候结盟)同 D. 其言不让(谦让) 孰(谁)能为之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A项,“比及三年”意思是“到了三年以后”,“比”意思是“等到”。 故选A。 6.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及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早织而缕。 A. 鸣鼓而聚之 B. 字而幼孩 C. 旦视而暮抚 D.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加点字的用法及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虚词“而”的用法,然后根据“而”在句中的位置和“而”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例句“早织而缕”意思是“早些纺你们的线”,“而”同“尔”,代词,你们的; A项,“鸣鼓而聚之”意思是“打鼓来集合他们”,“而”是连词,表目的; B项,“字而幼孩”意思是“养育你们的小孩”,“而”同“尔”,代词,你们的; C项,“旦视而暮抚”意思是“早晨察看并且晚上抚摸”,“而”是连词,表并列; D项,“而木之性日以离矣”意思是“因而树木的本性一天天地远离了”,“而”是连词,表因果。 故选B。 7.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及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A.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B. 早实以蕃 C.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D. 又何以番吾生而安吾性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的用法及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虚词“以”的用法,然后根据“以”在句中的位置和“以”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例句“传其事以为官戒也”意思是“记载这件事把它作为官吏鉴戒”,“以”是介词,把; A项,“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意思是“能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尽它的本性(生长)罢了”,“以”是目的连词,来; B项,“早实以蕃”意思是“早结果并且(结得)多”,“以”相当于“而”,连词,表并列; C项,“以子之道,移之官理”意思是“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移到当官治民上”,“以”,介词,把; D项,“又何以番吾生而安吾性耶”意思是“又用什么增加我们生育并且安顿我们的生命呢”,“以”,介词,用,拿。 故选C。 8.下列虚词“且”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B. 无不活,且硕茂 C.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 D. 故病且怠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虚词‘且’用法不同的一项”,这是考查虚词“且”的用法,然后根据“且”在句中的位置来分析用法。 A项,“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意思是“橐驼并不是能使树木活得久而且长得快啊”,“且”表并列关系,并且; B项,“无不活,且硕茂”意思是“没有不活的,而且硕大茂盛”,“且”表并列关系,而且,并且; C项,“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意思是“我们(这些)小民停止吃饭来慰劳官吏,尚且不得空闲”,“且”,尚且; D项,“故病且怠”意思是“所以(我们)困苦并且倦怠”,“且”表并列关系,并且,而且。 故选C。 9.下列各句中的“如”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假如) B.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 C. 宗庙之事,如会同(至于) D.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C项,“如:至于”错误“宗庙之事,如会同”的意思是“在宗庙祭祀的活动中,或者在同别国的盟会中。”其中“如:或者。”故选C。 【点睛】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自己认为的意思代入具体语境中看句意是否通顺。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必是错误的。 10.下列虚词“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娘以指叩门扉曰 B.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 比去,以手阖门 D.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虚词‘以’用法不同的一项”,这是考查虚词“以”的用法,然后根据“以”在句中的位置和“以”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A项,“娘以指叩门扉曰”中“以”是介词,用; B项,“久之,能以足音辨人”中“以”是介词,凭借,根据; C项,“比去,以手阖门”中“以”是介词,用; D项,“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中“以”是连词,来,目的连词。 故选C。 11.下列“而”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某所,而母立于兹 B. 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C. 余扃牖而居 D. 客逾庖而宴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而’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这是考查虚词“而”的用法,然后根据“而”在句中的位置和“而”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A项,“某所,而母立于兹”中“而”同“尔”,代词,你的; B先,“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中“而”是连词,表修饰; C项,“余扃牖而居”中“而”是连词,表修饰; D项,“客逾庖而宴”中“而”是连词,表修饰。 故选A。 1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B. 莫春者,春服既成 C.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D.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这是针对通假设题。判断语句中是否存在通假现象,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把握语句中每一个词语的意思,如果某个字不能用其本义、引申义等解释时,就要考虑通假问题;第二步,通过分析同音、近音或音变等把握是否通假。 A项,“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中“知”同“智”,明智; B项,“莫春者,春服既成”中“莫”同“暮”,晚; C项,“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中“希”同“稀”; D项,“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意思是“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些,不要因为我(年长而不敢说话)”,没有通假字。 故选D。 13.下列加点的字词不是名词活用的一项是( ) A.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B.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C. 三子者出,曾皙后 D. 为国以礼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的字词不是名词活用的一项”,这是针对词类活用设题,然后应结合名词在句中的位置或担当的成分辨析活用类型。 A项,“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端”是古代礼服的名称,“章甫”是古代礼帽的名称,两个名词活用为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B项,“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风”,名词活用为动词,吹风; C项,“三子者出,曾皙后”,“后”,名词活用为动词,跟在后面; D项,“为国以礼”意思是“用礼义治理国家”,“礼”是名词,没有活用。 故选D。 14.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A. 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 前辟四窗, C.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D.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各句中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这是针对词类活用设题,然后应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或担当的成分来辨析活用类型。 例句“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中“乳”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喂养; A项,“尘泥渗漉,雨泽下注”中“下”是方位名词做状语,向下; B项,“前辟四窗”中“前”是方位名词做状语,在前面; C项,“垣墙周庭,以当南日”中“垣墙”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修筑垣墙; D项,“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中“喜”“悲”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让人高兴的事,让人悲伤的事。 故选C。 15.下列加点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故乡人号之“驼” B. 不抑耗其实而已 C. 我知种树而已 D. 得养人术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这是针对古今异义设题,然后把词语的今义代入句中,如讲不通则为古今异义。 A项,“故乡人号之‘驼’”中“故乡”古义指所以乡里,今义指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家乡,老家; B项,“不抑耗其实而已”中“其实”古义指它的果实,今义指实际情况;事实上; C项,“我知种树而已”中“种树”,古今都指种植树木; D项,“得养人术”中“养人”古义指治理百姓,今义指养活别人。 故选C。 16.下列加点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B.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C. 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D. 令人长号不自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这是针对古今异义设题,然后把词语的今义代入句中,如讲不通则为古今异义。 A项,“方丈”古义指一丈见方,今义指寺院的住持; B项,“往往”古义指处处,到处,今义指经常; C项,“书”古义指学习写字,今义指书籍; D项,“长号”古今意思一致,大哭。 故选D。 17.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 则何以哉? B. 浴乎沂,风乎舞雩 C. 不吾知也 D. 沛公安在?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然后要结合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进行选择。 A项,“则何以哉”意思是“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何以”是宾语前置句,应为“以何”; B项,“浴乎沂,风乎舞雩”意思是“在沂水里沐浴,到舞雩台上吹风”,状语后置句,应为“乎沂浴,乎舞雩风”; C项,“不吾知也”意思是“没有人了解我的才能”,宾语前置句,应为“不知吾也”; D项,“沛公安在”意思是“沛公在哪里”,宾语前置句,应为“在安”。 故选B。 18.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有误的一项是( ) A. 妪,先大母婢也 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 B. 先妣抚之甚厚 妣:母亲 C.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束发:古代男孩成童之年,将头发挽起盘于头顶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D. 吾妻来归 归:旧指女子出嫁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 B项,“先妣抚之甚厚”意思是“已故的母亲待她很好”,“妣”应指已故的母亲。 故选B。 19.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非有能硕茂之也 B. 风乎舞雩 C. 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D. 垣墙周庭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字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这是针对词类活用设题,然后应结合名词在句中的位置或担当的成分辨析活用类型。 A项,“非有能硕茂之也”中“硕茂”是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高大茂盛; B项,“风乎舞雩”中“风”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吹风; C项,“端章甫,愿为小相焉”中“端章甫”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D项,“垣墙周庭”中“垣墙”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砌上围墙。 故选A。 20.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柳宗元,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其作品《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寓言体的人物传记。 B.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别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清代著名散文家,代表作为《项脊轩志》。后人评价其文风曰:“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其散文对清代的桐城派影响很大。 C.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D.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和《滕王阁序》《兰亭集序》一样,都是诗集序,也是宴集序。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在课内学习的过程中分类识记,尤其要关注作品的出处、作者、朝代以及每篇作品文下的注释。 B项,“清代著名散文家,……其散文对清代的桐城派影响很大”错误,归有光是明代文学家。 故选B。 二、【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徙长沙,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①。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②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静。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金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取材于《史记•叔孙通列传》) 注①肄:学习,练习。②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 21.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益:渐渐 B. 度吾所能行为之度:估量 C. 若真鄙儒也鄙:品德低下 D. 竟朝置酒竟:直至……终了 2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 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 及项梁之薛/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C. 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 D. 度吾所能行为之/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2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诸侯一起拥戴汉王在定陶即位为皇帝 B. 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您所侍奉过的人主将近十位了,您都是凭当面阿谀得到了信任和富贵 C. 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 摆开战车骑兵步兵以拱卫皇宫,设置士兵的队列,并竖起旗帜 D. 以尊卑次起上寿 按照地位高低的次序起身上前,为皇帝祝寿 24.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叔孙通有眼光、识时务的一组是 ( ) 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②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③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④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⑤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 ⑥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 ③④⑤ 25.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刘邦初即帝位,不喜欢繁文缛节,崇尚简易 B. 跟随刘邦征战的将军们不懂礼仪,表现粗鲁 C. 叔孙通帮助朝廷建立了一套庄重威严的礼仪 D. 鲁地儒生皆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 【答案】21. C 22. A 23. C 24. B 25. D 【解析】 【详解】【小题1详解】 C项,据第三段“若真鄙儒也”之前的内容“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着说:“ 你等真是……的儒生”及下一段众儒生被征召的情况来看,叔孙通此处断不会认为他们“品德低下”,应当译为“见识浅陋”。课文《曹刿论战》有“肉食者鄙”,《出师表》中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句子。 【小题2详解】 A项均为介词“趁机”。B项:到(动词)/的(助词)。C项:按照(介词)/在(介词)。D项:所字结构,助词,可译为“的”或不译/被(介词),被动句固定句式“为……所”。 【小题3详解】 “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意为:廷中排列着战车、骑兵、步兵和宫廷侍卫军士,摆设着各种兵器,树立着各式旗帜。 【小题4详解】 ②写的是高帝的做法,据此可排除A、C两项;⑤写的是叔孙通帮助恢复古礼后的效果,不能说明其“识时务,有眼光”,据此可排除D项。 【小题5详解】 并非所有儒生都拒绝合作。 【参考译文】叔孙通是薛县人。秦朝时以长于文章,知识渊博被征召入宫,等待任命为博士。等项梁到了薛县,叔孙通便投靠了他。后来项梁在定陶战死,叔孙通就跟随了楚怀王熊心。怀王被项羽封为义帝,叔孙通便留下奉事项羽。汉高帝二年,汉王刘邦带领五个诸侯王攻进彭城,叔孙通就投降了汉王。汉王战败西去,叔孙通也跟了去终于投靠了汉王。 汉高帝五年,天下已经统一,诸侯们在定陶共同尊推汉王为皇帝。汉高帝把秦朝的那些严苛的仪礼法规全部取消,只是拟定了一些简单易行的规矩。可是群臣在朝廷饮酒作乐争论功劳,醉了有的狂呼乱叫,甚至拔出剑来砍削庭中立柱,高帝为这事感到头疼。叔孙通知道皇帝愈来愈讨厌这类事,就劝说道:“那些儒生很难为您进攻夺取,可是能够帮您保守成果。我希望征召鲁地的一些儒生,跟我的子弟们一起制定朝廷上的仪礼。”高帝说:“只怕会像过去那样的烦琐难行吧?”叔孙通说:“我愿意略用古代礼节与秦朝的礼仪糅合起来制定新礼节。”皇帝说:“可以试着办一下,但要让它容易通晓,考虑我能够做得到的。” 于是叔孙通奉命征召了鲁地儒生三十多人。鲁地有两个儒生不愿走,说:“您所奉事的将近十位君主,都是靠当面阿谀奉承取得亲近、显贵的。我们不违心替您办这种事。您办的事不合古法,我们不走。您还是去吧,不要玷辱了我们!”叔孙通笑着说:“你们真是鄙陋的儒生啊,一点也不懂时世的变化。” 叔孙通就与征来的三十人一起向西来到都城,他们和皇帝左右有学问的侍从以及叔孙通的弟子一百多人,在郊外拉起绳子表示施礼的处所,立上茅草代表位次的尊卑进行演练。演习了一个多月,叔孙通说:“皇帝可以试来视察一下。”皇帝视察后,让他们向自己行礼,然后说:“我能做到这些。”于是命令群臣都来学习,这时正巧是十月,能进行岁首朝会的实际排练。汉高帝七年,长乐宫已经建成,各诸侯王及朝廷群臣都来朝拜皇帝参加岁首大典。那礼仪是:先在天刚亮时,谒者开始主持礼仪,引导着诸侯群臣、文武百官依次进入殿门,廷中排列着战车、骑兵、步兵和宫廷侍卫军士,摆设着各种兵器,树立着各式旗帜。谒者传呼“小步快走”。于是所有官员各入其位,大殿下面郎中官员站在台阶两侧,台阶上有几百人之多。凡是功臣、列侯、各级将军军官都按次序排列在西边,面向东;凡文职官员从丞相起依次排列在东边,面向西。大行令安排的九个礼宾官,从上到下地传呼。 于是皇帝乘坐“龙辇”从宫房里出来,百官举起旗帜传呼警备,然后引导着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以上各级官员依次毕恭毕敬地向皇帝施礼道贺。诸侯王以下的所有官员没有一个不因这威严仪式而惊惧肃敬的。等到仪式完毕,再摆设酒宴大礼。诸侯百官等坐在大殿上都敛声屏气地低着头,按照尊卑次序站起来向皇帝祝颂敬酒。斟酒九巡,谒者宣布“宴会结束”。最后监察官员执行礼仪法规,找出那些不符合礼仪规定的人把他们带走。从朝见到宴会的全部过程,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和行动失当的人。大典之后,高帝非常得意地说:“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啊。”于是授给叔孙通太常的官职,赏赐黄金五百斤。叔孙通出来后,又把赐给他的五百金全部分赐给诸生,于是诸生高兴地说:“叔孙先生真是圣人,他非常识时务。” 三、【每句0.5分,共10分】 26.下列是古代诗文中的原句,请在正确的后边划✔,错误的后边划✘。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4)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5)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 (6)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 (7)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 (8)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觞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 (9)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且无不在也。( ) (10)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 (1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 (12)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 (1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 (14)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1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16)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 (1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齿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 (18)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耻,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19)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因之以饥馑,加之以师旅。( ) (20)鼓瑟希,铿尔,舍瑟而坐,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 【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要求考生判断默写是否正确。(1)“智”应为“知”;(2)“至”应为“致”;(4)“鳌”应为“螯”;(5)“急”应为“激”;(8)“觞”应为“殇”;(9)“且”应为“而”;(12)“尽吾志”后少“也”;(13)“供”应为“共”;(16)“非”后少“吾”;(17)“齿”应为“耻”;(18)“耻”应为“齿”;(19)“因之以饥馑,加之以师旅”应为“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20)“坐”应为“作”。 四、【每空1分,共25分。注意书写工整,不要有标点符号。】 27.请在横线上填写诗文原句。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原北望气如山。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 (4)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雄姿英发。 (7)_____________________,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_。 (9)四十三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可堪回首,____________________,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答案】 (1). 无边落木萧萧下 (2). 万里悲秋常作客 (3). 艰难苦恨繁霜鬓 (4). 潦倒新停浊酒杯 (5). 隔叶黄鹂空好音 (6). 三顾频烦天下计 (7). 两朝开济老臣心 (8). 长使英雄泪满襟 (9). 早岁那知世事艰 (10). 楼船夜雪瓜洲渡 (11). 镜中衰鬓已先斑 (12). 出师一表真名世 (13). 吴楚东南坼 (14). 乾坤日夜浮 (15). 回首向来萧瑟处 (16). 也无风雨也无晴 (17). 遥想公瑾当年 (18). 小乔初嫁了 (19). 羽扇纶巾 (20). 樯橹灰飞烟灭 (21). 故国神游 (22). 一尊还酹江月 (23). 望中犹记 (24). 烽火扬州路 (25). 佛狸祠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萧、作客、鬓、潦、鹂、频、襟、渡、鬓、坼、萧瑟、纶、酹、烽、佛。 五、《论语》微写作。 28.请翻译《论语》第九章中下面一则内容,并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或生活实际,用20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答案】翻译:孔子杜绝了四种毛病:不凭空臆测,不武断绝对,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 启示:凡为人处事需有法则。人如果任凭主观臆断,自以为是,人就处于身心被局限的状态,身心处于束缚的状态。面对纷繁的人世,要多一分思索,不要主观臆断,为表象所迷惑。面对丰富的生活,要多一分淡泊,不必一定拥有,为利益所迷惑;面对复杂的社会,要多一分包容,不要固执己见,为情义所迷惑;面对精彩的人生,要多一分平和,不要有自私之心,为生死所迷惑。人面对世界,不要求人生一定要如何,做一件事必然要怎样,能发达就发达,不能发达则安贫守道,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本题包含两个问题,一是翻译句子,翻译的时候要抓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如“绝”意思是“杜绝”,“意”同“臆”,猜想,猜疑,“必”,必定,“固”,固执己见,“我”,指自私之心;二是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或生活实际,用20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考生需要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再联系现实生活谈启示。 “毋意”,即不要凭空猜测,孔子告诫,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真凭实据,不能胡乱揣度。听到有人说三道四,问他从哪得来的,有何凭据,则哑囗无言。这种妄加猜测测危害很大,会在无形中损害一个人的名声,进而制造出种种矛盾。 “毋必”,即不要主观武断。有的人自以为是,行事武断,根本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或者不许别人发表意见。这样做非常容易犯错误,引发严重后果。 “毋固”,即不要固执。造成固执的原因有很多种,有的人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但是为了自己的面子,硬是不肯回头认错。而有的人是因为对自己太有自信了,结果在主观方面上过于强势,总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对的,结果却酿成了大错。 “毋我”,即不要自以为是。孔子告诫,做人不能过于自大,要懂得低调行事,谦虚做人。孔子提倡谦恭有度的待人方式,无论对方是谁都要恭谦有礼。正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这样的人走到哪里都能受到别人的欢迎。考生可以围绕这些来谈启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