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四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甘谷四中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检测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历史上,家教是促成社会主流价值观社会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渠道,对基层社会治理起着有益的作用。如今,吸收借鉴古代家教在传承主流价值观方面的有益经验,对更好发挥家教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十分有意义。 (一)传承家训:主流价值观的通俗化。家训是家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家庭内部施教,最主要的特点是通俗易懂。家训大都是训主结合个人成长生活经历对人伦亲情、世道人心、社会变化做的深入阐述,说理透彻明了,读来亲切可感。历史上的很多家训,不仅对训主一家一时产生了影响,且还泽被后世。 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之誉的《颜氏家训》,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家训专著,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看出,文人士大夫著训立说的主要用意和家教的基本内容,也为后世家训树立了样本。清人王钺曾说:“北齐黄门颜之推《家训》二十篇,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当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整体看来,《颜氏家训》体现了进德修业的理念、知行结合的家教方法、重教崇化的价值诉求,对主流价值观的社会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遵行家礼:主流价值观的日用化。古人认为,“不学礼,无以立。”把学礼、尊礼看作人立身处世的重要依托。家礼是传统中国人优良教养的载体,我们常说一个人教养好,是与家庭范围内遵礼行礼分不开的。家礼的内容不单涉及家庭成员行为处世的言行要求,且还对家庭生活中的冠婚、丧、祭等事宜的具体开展、实施做出了仪式化的要求,说明了相关的程式和具体操作规仪,这也是家礼中最主要的内容。古人制定家礼,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落实“名分之守、爱敬之实”和“纪纲人道之始终”,即夯实人伦亲情。古人认为要使人伦亲情和谐有序,就需从家庭生活中的点滴言谈举止入手,通过时常练习行为规仪,方能做到临事自然应对。对整个社会而言,千千万万家庭遵行家礼,有助于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环境,起到化民成俗的作用。 古代家礼文献中,朱熹所著的《朱子家礼》久负盛名,将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礼教做了全面总结和说明,是家礼教育的集大成,影响早已超出家庭。 - 30 - (三)制定家规:主流价值观的规约化。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规是古人制度化的家教方式,是硬性的伦理规范。在古代,制定家规的人多半是文人士大夫、饱学之士、士绅乡贤,他们大都是社会的精英,也都受过主流价值观的教育熏陶,他们在制定家规时,自然都遵循传统的纲常伦理,将社会主流价值观融入家规的制定当中,这使得“家法必遵国宪,方为大公”成了家规的显著特点。实际上,这种将社会价值观念、法律、道德融入家规的做法,也起到了促进家庭成员社会化的作用。家规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违反家规的言行做出惩戒性的规定,以教育家庭成员改过迁善,起到警示作用。“不孝不悌者,众执于祠,切责之,痛责之。”家规影响所及是细致入微的,有着社会主流价值观所不能企及的作用,较为直接地将社会主流价值观下潜到千家万户。 历史上,有“江南第一家”之称的义门郑氏,其《郑氏家规》被视为古代家规典范。该家规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制定了具体的惩戒措施,即便是一家之长,违背规定也不能例外。该家规还特地要求入仕为官的子弟“须奉公勤政,毋蹈贪黩”,规定了义学的设置等相关事项,十分重视对子弟的教育。正因此,郑氏一门在家规的约束下,取得了突出的治家成效,屡屡受到表彰,其家规也影响深远,为后来的家规或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借鉴。 (摘编自王永祥《家教传承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历史经验》)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颜氏家训》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家训专著,因清人王钺的推崇而得以广泛流传。 B. 家训是家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一般在训主家庭内部施教,其他家庭不可抄袭。 C. 古代家礼既有对个体行为处世的言行要求,也包括了一些重大事宜仪式化的要求。 D. 为了促进家庭成员社会化,家规的制定者将社会价值观念、法律、道德融入家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家训、家礼、家规三个角度阐述了古代家教内容与主流价值观的内在联系。 B. 文章第二段围绕家训的内涵探讨了家训对主流价值观社会化的促进作用问题。 C. 文章论述中以《颜氏家训》《朱子家礼》《郑氏家规》的巨大影响为论据,具有说服力。 D. 文章从历史出发,旨在为当前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显示了作品的现实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训、家礼、家规不仅对古人治家有帮助,对古代基层社会治理也起了有益的作用。 B. 遵行家礼既是个人教养的体现,也有助于夯实人伦亲情,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环境。 C. 家规大都是由家族中受过主流价值观教育熏陶的精英人物制定,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D. 家规能直接地对违反家规的言行做出惩戒,因而对家庭成员的作用比法律、道德更大。 【答案】1. C 2. B 3. D - 30 -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比阅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A项,“因清人王钺的推崇而得以广泛流传”于文无据,文章第三段引用清人王钺的话只能表明他对《颜氏家训》的推崇,文中并未提到因他的推崇而广为流传。 B项,“其他家庭不可抄袭”说法错误,从文中“不仅对训主一家一时产生了影响,且还泽被后世”“凡为人子弟者,当家置一册”信息可知,别人也可以根据他们的家规治家。 D项,因果倒置,根据原文“他们大都是社会的精英,也都受过主流价值观的教育熏陶,他们在制定家规时,自然都遵循传统的纲常伦理,将社会主流价值观融入家规的制定当中”“实际上,这种将社会价值观念、法律、道德融入家规的做法,也起到了促进家庭成员社会化的作用”可见,“家规的制定者将社会价值观念、法律、道德融入家规”是“受过主流价值观的教育熏陶”的结果,而不是“为了促进家庭成员社会化”,这只是顺带的作用。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文章第二段围绕家训的内涵”说法错误,根据“家训是家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家庭内部施教,最主要的特点是通俗易懂”可见,应是家训的特点。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 D项,“因而对家庭成员的作用比法律、道德更大”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有着社会主流价值观所不能企及的作用”,家规与社会主流价值观是互补关系。 故选D。 【点睛】 - 30 - 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月27日,央视对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建造过程进行“慢直播”,24小时不间断地呈现施工现场的实时画面。没有主持人,没有解说字幕,只有一个固定机位,若干工人忙碌工作,不快进,也不切镜头。没想到,竟吸引了大量网友观看。 “慢直播”是相对于过去的直播生态而言的,传统意义上的新闻直播通常以“快”为前提,第一时间告诉受众何处发生了何事,带有某种形式的解说和主持人旁白,受众还可以看到后期特效镜头切换等。但“慢直播”几乎不存在任何外界的干预,没有音乐,没有旁白,没有字幕,没有引导和话题设置,只是展现现场情况,让用户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感兴趣的内容,给用户充分的想象空间。虽然单位时间信息量不如“快直播”大,但“慢直播”时间更长,对事件的展示更完整。目前,“慢直播”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旅游景区、安防监控、阳光厨房、交通路况监测等领域。 (摘编自《火神山医院“慢直播”为何火了》) 材料二: 数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 (摘编自2020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 - 30 - 材料三: “慢直播”的“慢”,并不单纯是时间上绝对的长,而是相对节奏上的“慢”。有些人不太喜欢,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去捕捉那些相对时间短,但能够产生独特价值的题材来进行“慢直播”。比如说很多人没有看过昙花的开放,那么“慢直播”可聚焦这短短的一分钟;或者一些市政工程,它的关键部分往往是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发生并结束,这也是“慢直播”非常好的题材范围。当然,要突破“慢直播”在节奏上的迟缓问题,可通过题材的策划,从直播的过程中挖掘变化和节奏,这样才有可能吸引用户。 还有一类“慢直播”,它所考虑的是对常规视频内容的一种补充,没有指望在预计的时段里出现特别有价值的内容,但是它在意一种长时间的关注和人们随时可看的一种需求。它往往会应用在一些特殊区域、特殊地点里面的一些监控角度。这其实是监控需求本身的一种价值外溢。所以在“央视频”的“慢直播”栏目里,会看到一些著名的景点、众所周知的热门地点的“慢直播”,实际上重点价值在于它本身的地标特点,而并不在于它直播过程中会有什么样的内容。 (摘编自《解读“慢直播”的价值新定义》) 材料四: 就“慢直播”这一技术手段本身的运用而言,凡是受众关注度高的新闻,都有进行“慢直播”的基础。具体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适用于突发性事件的“慢直播”。在一些突发重大新闻事件当中,凡是场景相对集中、人们关注度高、亟须第一时间了解进展情况的,都可以通过设立“慢直播”平台,满足受众的了解、参与、互动、监督等不同需求。另一种是非突发性事件的“慢直播”。比如,武汉的樱花季、五一期间的北京故宫等,都可以通过设立“慢直播”平台,吸引更多受众。同时也可以结合AR等技术手段,为受众提供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提高媒体的信息传播力和影响力。 对于新出现的“慢直播”,当下最主要的是对内挖掘价值、本地扩大合作,而不是把精力放在跟外界联合共享这些并不一定能给自身带来价值的事情上。能够挖掘的“慢直播”的价值是非常大的,它的背后往往可以衍生出一系列优秀的短视频作品。有了“慢直播”镜头,相当于在现场安排了一个24小时不休息的记者,会捕捉到过去被错过的镜头。 (摘编自《“慢直播”发展前景如何》) 4. 下列对“慢直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慢直播”没有主持人,没有解说字幕,不存在镜头切换,只是展现现场情况。 B. “慢直播”与“快直播"相比,单位时间内信息量相对比较少,但对事件的展示更为完整。 - 30 - C. “慢直播”只适用于那些需要长时间来展示事物的发展过程且具有独特价值的题材。 D. “慢直播”可适用于突发性事件和非突发性事件,其结合AR等技术手段可为观众提供真实感。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意义上的新闻直播与“慢直播”相比,速度快,观众在观看时可以明显感受到后期特效、镜头切换等处理痕迹。 B. 调查显示,观众喜欢“慢直播”的原因虽然有很多,但是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这样的直播方式能够给人们带来真实感。 C. “慢直播”只是展现现场情况,无须旁白,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旅游景区、安防监控、阳光厨房、交通路况监测这些领域。 D. 突发重大新闻事件应当进行“慢直播”,而不宜采用传统意义上的新闻直播,因为“慢直播”满足受众的了解、参与、互动、监督等不同需求。 6. 请结合材料三,分析如何提高“慢直播”的吸引力。 【答案】4. C 5. D 6. ①捕捉那些相对时间短但能够产生独特价值的题材进行“慢直播”。②在直播的过程中挖掘变化和节奏。③寻找“慢直播”的价值外溢。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慢直播’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C项,“只适用于那些需要长时间来展示事物的发展过程且具有独特价值的题材”分析有误,根据材料三“还有一类‘慢直播’,它所考虑的是对常规视频内容的一种补充,没有指望在预计的时段里出现特别有价值的内容,但是它在意一种长时间的关注和人们随时可看的一种需求”可见,相对时间短但能够产生独特价值的题材可用来“慢直播”,没有指望在预计的时段里出现特别有价值的内容也可用来直播。 故选C。 【5题详解】 - 30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D项,“应当进行‘慢直播’,而不宜采用传统意义上的新闻直播"分析错误。根据“都可以通过设立‘慢直播’平台”可知这一判断无依据,因而后面的因果关系也不成立。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结合文中相关信息进行概括,根据题干要求,回到原文中筛选关键信息,分点概括作答即可。 答题区间集中在材料三,考生应对材料三的内容进行梳理,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归纳分析,注意不要遗漏。题干中有“分析如何提高‘慢直播’的吸引力”的要求。因此答题时找到文中与“慢直播”的吸引力的相关信息,然后分析这些文字所表达的意思,这样答案即可得出。 根据“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去捕捉那些相对时间短,但能够产生独特价值的题材来进行‘慢直播’”可得出①; 根据“要突破‘慢直播’在节奏上的迟缓问题,可通过题材的策划,从直播的过程中挖掘变化和节奏,这样才有可能吸引用户”可得出②; 根据“它在意一种长时间的关注和人们随时可看的一种需求。它往往会应用在一些特殊区域、特殊地点里面的一些监控角度。这其实是监控需求本身的一种价值外溢”可得出③。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桥边的老人 海明威 - 30 - 一个戴着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着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着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在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76岁了。我已经走了12公里,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 - 30 -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 “巴塞罗那。”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道。 “没有。”“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 “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选自人教版《小说阅读》选修教材) 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篇小说以战争为题材,展现了宏大的战争场面,情节跌宕起伏,语言质朴清新,反对战争的深刻主题得以体现。 B. 小说以“我”为全知视角,讲述了一个“现在进行时”的故事,“我”的出现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感,亲切感。 C. 老人多次说猫会照顾自己,经两次劝告始终没有挪动离开,意在表现他老迈唠叨、对外界反应麻木精神状态。 D. 小说通过我与老人的对话表现人物心理,虽然没有一句情绪化的语言,但老人的内心之痛却细致入微的体现出来。 8. 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概括。 9. 小说为什么以“桥边的老人”为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 30 - 【答案】7. D 8. ①年迈体弱,疲惫不堪;②充满爱心,淳朴善良;③热爱家乡,厌恶战争。 9. ①题目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主要人物,引发阅读兴趣;②明确典型的环境和场景,展现了人民因为战争而颠沛流离,美好家园被摧残的景象;③有利于刻画人物,揭示主题,老人最终选择留在桥边,是对命运的绝望,是对战争的控诉,使小说主题深刻,震撼心灵。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A项,“展现了宏大的战争场面”错误。原文是“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 B项,不是“全知视角”,而是“有限视角”;“讲述了一个“现在进行时”的故事”说法不正确,原文是“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 C项,“意在表现他老迈唠叨、对外界反应麻木的精神状态”说法错误,原文大意是表现老人最终选择留在桥边,是对命运的绝望,是对战争的控诉。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此题从“年迈体弱,疲惫不堪”“充满爱心,淳朴善良”“热爱家乡,厌恶战争”等角度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例如,,结合文中“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等分析,这几处肖像描写表现了老人的年迈体弱,疲惫不堪。 结合文中“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等分析,这几处语言描写表现了老人充满爱心,淳朴善良。 - 30 - 结合文中“政治跟我不相干”“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他说,‘我76岁了。我已经走了12公里,再也走不动了’”“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等分析可知,这几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表现老人热爱自己的家乡,厌恶战争。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标题的作用的能力。对小说标题作用的分析做到五看:一看标题内容,包括标题的本义和深层含义:是否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否点明主要事件;二看与主旨的关系:可否作为文眼,能否揭示小说主题,是否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是否是作者的情感的触发点;三看与人物的关系:能否表明人物性格,是否显示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和态度。四看手法:是否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五看与情节的关系:是否起到线索作用。答题时,要联系人物、情节、环境和主旨来分析。 标题是文章的文眼,本文以“桥边的老人”为题,“桥边”交代了小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老人”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有利于刻画人物性格,引发阅读兴趣。小说小说选取“浮桥”这一特定场景,写在“涌过桥去”的逃难人群中,一个老人却因眷恋故土和心爱的动物而不忍离去,展现了战争造成人们美好家园被毁、背井离乡、颠沛流离的景象。小说的主要情节是通过“我”与“桥边的老人”的对话完成的,“我”问故乡,问动物,问政治以及老人的对答,揭示出了老人的善良、无助,从而揭示了战争的残忍、罪恶。那浮桥仿佛一个窗口,显示出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人们对于生命的尊重和对和平的渴望。小说的结尾老人最终选择留在桥边,是对命运的绝望,是对战争的控诉,使小说主题深刻,震撼心灵。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首先,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本题可以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分析人物形象,还可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其次,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还可以借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人物间的关系、作者倾向等分析人物形象。 - 30 - 二、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重贵,孟州河阳人。姿状雄伟,善骑射。少事寿帅王审琦,颇见亲信,以甥妻之,补合流镇将。镇有群盗,以其尚少,谋夜入劫钞。重贵知之,即筑栅课民习射,盗闻之溃去。太宗在藩邸,知其勇干,召隶帐下。即位,迁至龙卫左第四军都指挥使、领河州刺史,改捧日右厢都指挥使、领蛮州团练使。 至道二年,出为卫州团练使。未行,会命五路讨李继迁,以重贵为麟府州浊轮寨路都部署。得对便殿,因言:“贼居沙碛中,逐水草牧畜,无定居,便战斗,利则进,不利则走。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太宗善之,出御剑以赐,又累遣使抚劳。既而诸将果无大功。及还,命为代并副都部署。真宗即位,加本州防御使,徙高阳关行营副都部署。 咸平二年,契丹南侵,议屯兵杨疃,张凝领先锋遇敌,重贵率策应兵酣战,全军而还。范廷召自定州至,遇契丹兵交战,康保裔大阵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疾力战,敌乃退。时诸将颇失部分,独重贵与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 明年春,以劳进阶及食邑,徙知贝州,召至劳问,复遣入郡。是冬,徙沧州驻泊副都部署兼知州事。以疾求还京就医药,既愈,连为邢州、天雄军二部署,又知冀州。景德初,车驾幸澶渊,召还,为大内都部署。明年春,出知郑州,以疾甚,授左武卫大将军、领潘州防御使,改左羽林军大将军致仕。大中祥符三年,卒。 (选白《宋史·李重贵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 B. 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 C. 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 D. 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 - 30 -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藩邸,即藩王之宅第。藩王可以是宗室成员,一般拥有兵权,镇守一方。 B. 申,十二地支中的一个,可以用来记时。寅,也是十二地支之一。 C. 车驾,本意指马驾的车,可以借指帝王所乘的车,也可以用来借指帝王。 D. 致仕,指获得官职,致指给予,仕指做官。文中指担任左羽林军大将军。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重贵深得赏识。他年轻时侍奉寿帅王审琦,颇受亲近和信任,甚至与王审琦结亲,得到提拔和重用;太宗即位后把他召至身边,加官晋职。 B. 李重贵年轻有谋。他在合流镇任职时,镇上的盗贼认为李重贵年轻,想要乘夜抢掠,他毫不畏惧,精心防备,确保镇子安定。 C. 李重贵见识非凡。皇帝诏令发兵大举讨伐李继迁,李重贵趁着在便殿回答皇帝的问话而上言,分析当时形势,认为诸将可能难以建功。 D. 李重贵作战勇猛。与契丹交战时康保裔大阵惨遭覆灭,李重贵与张凝前去增援,虽腹背受敌但坚持作战,奋勇杀敌,最终迫使敌军退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重贵知之,即筑栅课民习射,盗闻之溃去。 (2)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 【答案】10. C 11. D 12. A 13. (1)李重贵得知这一情报,立刻修筑栅栏督促百姓练习射箭,盗贼听说后溃散逃离。 (2)李重贵叹息着说:“大将覆没而我们还在计功,有什么颜面呢!” 【解析】 【10题详解】 - 30 -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和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前提是粗通大意,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把握句子特征,结合上下文的理解断句;其次,要掌握一些应试技巧,如注意句首、句末虚词,句式特点(如判断句和对称句);最后还应注意选项特征以及文体的语言风格。可用排除法。观察选项,主要先区别“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如何断句。联系上文看,“五路”,是名词,指五路大军作“齐入”的主语;“彼”是代词,指他们,即贼寇,作“闻”的主语。正确断句是“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排除B、D。再看“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如何断句。“谋”是谋划的意思,“远遁”远远地逃跑,“谋远遁”当是贼寇的做法。根据前后语意关系看,“欲追”的主语应当是太宗这方,“欲追”之前应该停顿,即“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断句正确,排除A。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查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官职和科举、姓名和称谓、宗法和礼俗、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考生平时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看清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对选项进行辨析。D项,解说错误。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文中指从左羽林军大将军职务退休。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筛选归纳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即选“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A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该选项与首段内容有关,从“太宗在藩邸,知其勇干,召隶帐下”这句话看,“召隶帐下”就是召李重贵至太宗身边做事;“太宗在藩邸”指召用的时间,即太宗还在王府时。关于“即位”,原文说“即位,迁至龙卫左第四军都指挥使……领蛮州团练使”,是写李重贵在太宗即位后的升迁情况。选项认为“太宗即位后把他召至身边”,属时间错位,张冠李戴。故选A。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自己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注意以下关键字词的意思:(1)“即”,立即,立刻。“课”,督促。“习射”练习射箭。“溃”,溃散。“去”,离开。 (2)“喟然”感叹,感慨。“陷没”,覆没。“吾曹”,我们。“曹”,指一类人。“面目”,颜面。 参考译文: - 30 - 李重贵,孟州河阳人。体貌魁伟,善于骑马射箭。年轻时侍奉寿帅王审琦,很被亲近信任,王审琦把外甥女嫁给他,补为合流镇将。镇上有成群的盗贼,认为他还年轻,谋划半夜入镇抢掠。李重贵得知这一情报,立刻修筑栅栏督促百姓练习射箭,盗贼听说后溃散逃离。太宗还在王府时,就知道他英勇干练,将他召至帐下。太宗即位后,升迁为龙卫左第四军都指挥使,兼在河州刺史,改任为捧日右厢都指挥使、兼蛮州团练使。 至道二年,出任卫州团练使。尚未赴任,适逢命五路讨伐李继迁,以李重贵为麟府州浊轮寨路都部署。得以在便殿回答皇帝的问话,趁机上言:“贼寇住在沙漠之中,追随水草游牧,没有固定住所,方便战斗,有利则进,不利则逃。现在五路大军一齐进攻,他们听说兵势很盛,不会前来迎战,并且会谋划远远逃走。我们若想追击则人马乏食,若想坚守则在当地没有坚固的营垒。既然不能平定贼寇,臣等有何脸面来见陛下?”太宗认为他说得好,取出御剑赐给他,又多次派遣使臣慰劳。不久诸将果然没有立下大功。等到军队归来,任命他为代并副都部署。真宗即位,加封本州防御使,改任高阳关行营副都部署。 咸平二年,契丹向南入侵,议定屯兵杨疃,张凝率领先锋部队遭遇敌军,李重贵率策应军队与敌激战,保全军队而返。范廷召从定州前来,遇到契丹军队交战,康保裔大阵被敌军破灭,李重贵与张凝前去增援,腹背受敌,从中时直到寅时,奋力拼杀,敌军才退去。当时诸将的兵力颇有丧失,唯独李重贵与张凝保全军队回到驻地。张凝评议上奏将士们的功劳,李重贵叹息着说:“大将覆没而我们还在计功,有什么颜面呢!”皇帝听说后非常赞许他。 第二年春天,凭借功劳晋升官阶增加食邑,改任贝州知州,征召至朝廷慰问,又派遣到州。当年冬天,改任为沧州驻泊副都部署兼知州事。因病奏请回京治疗,痊愈之后,连任邢州、天雄军二部署,又任冀州知州。景德初年,皇帝亲临澶渊,征召他返回京城,任大内都部署。第二年春天,出任郑州知州,因病重,授任左武卫大将军、领潘州防御使,改任左羽林军大将军退休。大中祥符三年,去世。 【点睛】做文言文翻译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日三首(其三) 张耒 枣径瓜畦经雨凉,白衫乌帽野人装。 - 30 - 幽花避日房房敛,翠树含风叶叶香。 养拙①久斑藏姓氏,致身②安事巧文章。 汉庭卿相③皆豪俊,不遇何妨白发郎。 【注】①养拙:谓才能低下而闲居度日,退隐不仕的自谦之辞。②致身:出仕。③白居易诗有云:“汉庭卿相皆知已,不荐扬雄欲荐谁?”借扬雄的典故表明自己才华卓绝却无人引荐的苦闷。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枣径瓜畦”写出乡村生活的恬静,“白衫乌帽”描绘出诗人山野农夫般的朴素形象。 B. 颔联写幽花躲避夏日骄阳,村里低矮的草屋聚敛在一处;绿树迎风招展,风带来绿叶的芳香。 C. 诗歌前两联选取远离官场的农村夏日景象,用语平易晓畅,恬淡优美的景色透露出诗人清闲的心境。 D. 尾联和白诗一样写到“汉庭卿相”,却反其道行之,丝毫没有不被赏识的失落与惆怅。 15. 诗人在本诗中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14. B 15. ①借景抒情;前两联描写夏日田园山村宁静优美、清凉惬意的风光,表达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烘托自己归隐后的清闲心境; ②对比反衬;颈联以闲居度日与出仕做官便不能精心雕琢文章进行对比,反衬心境安闲、轻松、愉悦,流露出对目前生活的满足之情; ③用典抒情;尾联反用白居易“汉庭卿相”的典故,称自己“不遇何妨”,表达自己愿意远离官场,终老乡间的归隐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项,“村里低矮的草屋聚敛在一处”错误,颔联“幽花避日房房敛”中的“房房”,根据下句“叶叶香”的对偶可以推测,并非指“房屋”,而是指花房,即“花冠”“花心”,“敛”指聚拢,朵朵幽花为躲避烈日暴晒而把花瓣聚拢在花心。 故选B。 - 30 -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枣径瓜畦经雨凉”一句,写出田园特有的风光,枣树荫庇的小路,种满瓜果的田地,在雨后一片清凉,而“白衫乌帽野人装”的诗人在田园之中,满心惬意;“幽花避日房房敛,翠树含风叶叶香”紧扣题目“夏日”,写出日光强烈,花心紧敛,微风轻拂送来草木清香的情景,显得安静娴雅,流露作者对村庄风光的喜爱之情,也透露出作者归隐时的闲适悠然心境,这是借景抒情; “养拙久斑藏姓氏,致身安事巧文章”把自己隐居守拙与“致身”无暇写好诗文进行对比,以出仕忙于公务来反衬归隐的愉悦轻松之情; “汉庭卿相皆豪俊,不遇何妨白发郎”一句,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反用白居易为无人引荐而苦闷的典故,来表达即使“不遇”,也对自己这个“白发郎”毫无妨碍,有远离官场,终老山村的意愿。 【点睛】诗歌抒情方式可分为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其中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借古讽今;其中应用最多的便是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中,有即景抒情(即选取眼前所见景物即兴抒情)、借景抒情(为表达某种特定情感而有意识地选取含有那种情感的景物来抒情,如杜鹃——思归、柳树——离别等)、移情于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景物之上,写景物有了某种情感,通常都用了拟人手法,如本诗中“长江悲已滞”)、融情于景(在景物描写中没有表达作者情绪的字词,但景物本身所蕴含的特点已烘托出作者的情感,如凄凉景象往往代表心情悲伤,秀美景色往往表示作者喜爱赞美之情等) 这些手法并非泾渭分明,常会混合使用,总之,“一切景语皆情语”,考生要注意把握景中所含之情,才能将顺利答题。 (三)情景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侧面烘托手法表现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曲罢,江水映月,四下无声,令人陶醉。 (2)荀子《劝学》中,体现君子要涉猎广泛并进行反思来使自己得到提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0 -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东船西舫悄无言 (2). 唯见江心秋月白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 山回路转不见君 (6). 雪上空留马行处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舫、唯、博、省、己、知。 三、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甲)“势”是一种客观存在,标示着事物发展的形势、态势、趋势。身处 的时代环境,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离不开对“势”的认知与把握。要敏锐把握“势”的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积极主动作为,或积厚成势,或 ,或谋势而动,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乙)任何新事物的发端、兴起、壮大,都需要一个过程。惟有持续积累,方可积厚成势,最终 、不可阻挡。(丙)回望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从小岗村的红手印拉开农村改革大幕,到自贸区上海启航后 ,改革的渐进式,是一个从小到大、从点到面的探索过程,也是一个发现规律、积累经验的积势过程。(丁)当信息化的快车加速到5G时代,以合乎规律的取势、占得先机的顺势,让新事物健康成长,让新动能加速壮大,才能以更多“小趋势”汇聚成磅礴的时代大潮、发展大势。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变动不居 蓄势待发 势如破竹 推而广之 B. 白驹过隙 厚积薄发 破竹之势 上行下效 C. 白驹过隙 蓄势待发 破竹之势 推而广之 D. 变动不居 厚积薄发 势如破竹 上行下效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30 - 改革的渐进式,是一个发现规律、积累经验的探索过程,也是一个从小到大、从点到面的积势过程。 B. 渐进式的改革,是一个从小到大、从点到面的探索过程,也是一个发现规律、积累经验的积势过程。 C. 改革的渐进式,是一个发现规律、积累经验的积势过程,也是一个从小到大、从点到面的探索过程。 D. 渐进式的改革,是一个发现规律、积累经验的探索过程,也是一个从小到大、从点到面的积势过程。 19. 将下面的句子补回文章原位,最恰当的位置是 《庄子》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7. A 18. D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语意重复、自相矛盾、谦敬错位、不合逻辑。正确辨析成语,要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透彻成语的含义,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第一空,变动不居:指事物不断变化,没有固定的形态。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快,光阴易逝。结合语境,是强调“时代环境”不断变化,使用“变动不居”恰当。可以排除B和C项; 第二空,蓄势待发:积蓄势力或能量等待发作。厚积薄发: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结合语境“要敏锐把握“势”的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积极主动作为,或积厚成势”“或谋势而动,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使用“蓄势待发”恰当。可以排除D项。 第三空,势如破竹:比喻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是主谓关系的短语。破竹之势: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是偏正关系的短语。联系前文“惟有持续积累,方可积厚成势,最终……”,使用“势如破竹”更恰当。 第四空,推而广之:推展开来而且把它扩大。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用于贬义。此处语境“回望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从小岗村的红手印拉开农村改革大幕,到自贸区上海启航后……”,强调将改革推展开来,不含贬义,使用“推而广之”更恰当。 - 30 -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本题有两处错误,第一处,“改革的渐进式”“是……过程”搭配不当,应该改为“渐进式的改革”。可以排除AC两项; 第二处,“从小到大、从点到面的探索过程”“发现规律、积累经验的积势过程”搭配不当,应该改为“是一个发现规律、积累经验的探索过程,也是一个从小到大、从点到面的积势过程”。可以排除B项。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是说“如果聚集的水不深,那么它就没有负载一艘大船的力量了”,强调需要蓄积力量。联系乙处前后文“要敏锐把握“势”的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积极主动作为,或积厚成势……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任何新事物的发端、兴起、壮大,都需要一个过程。惟有持续积累,方可积厚成势,最终……不可阻挡”,强调要“持续积累,方可积厚成势”语境相合。 故选B。 【点睛】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句,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很多人都知道运动有助于缓解焦虑、抑郁等精神压力,医生也时常会建议, ①______。但运动是否会带来“幸福”或“满足”之类的积极心理影响,却少有相关研究。最近有科学家就这个问题检视了 23 份运动与快乐幸福相关的研究文献。其中15份研究文献显示,经常运动者会比“肢体不勤”者的快乐感多出 52%,而 ②_______,又比全不运动者高出两成。 - 30 - 这表明,运动与“快乐幸福”有着直接关联。其他8 份研究文献则认为由于缺乏理论支撑,最多只能证明运动与“快乐幸福”可能存在间接关联。根据23份研究文献,科学家认为,尽管仍然缺乏理论支撑, ③_______。 【答案】 (1). ①有精神压力的人应该多运动 (2). ②“肢体不勤”者的快乐感 (3). ③但运动与“快乐幸福”间存在关联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第一处,结合“很多人都知道运动有助于缓解焦虑、抑郁等精神压力”分析,此处主要讲医生也时常会建议有精神压力的人应该多运动; 第二处,结合“其中15份研究文献显示,经常运动者会比‘肢体不勤’者的快乐感多出52%”“又比全不运动者高出两成”分析,主要讲“‘肢体不勤’者的快乐感”,比全不运动者高出两成; 第三处,结合“运动与‘快乐幸福’有着直接关联”“最多只能证明运动与‘快乐幸福’可能存在间接关联”等分析,尽管缺乏理论支撑,但运动与“快乐幸福”间存在关联。 21. 请从下面一段新闻报道的内容中,提取出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的几个特点,每点不超过12字。 2020年高考语文命题将重大的社会生活事件有机融入试题,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如新高考Ⅰ卷作文题“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选取我国抗疫行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和特定的视角提出写作任务。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未来,思考使命担当。如全国Ⅱ卷作文题“携手世界,共创未来”,将学生带入全球抗疫的进程之中,感受青年在危机情境下的责任与担当。命题充分利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如全国Ⅰ卷作文题给出的背景材料有齐桓公、管仲、鲍叔君臣合作、共成霸业的历史性陈述,从中,学生可以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此外,命题还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育”时代要求,通过精心设计试题,将美育、体育、劳动教育以浸润的方式融入其中。 (摘编自中国考试,有删改) 【答案】贴近现实,厚植家国情怀;关注未来,思考使命担当;发掘资源,增强文化自信;五育并举,有机融入试题。 - 30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重点在于对段落要点的压缩、概括。作答时,要紧扣材料的内容,提取关键信息,句子要简洁流畅,还要注意字数限制。 从“2020年高考语文命题将重大的社会生活事件有机融入试题,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可知,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贴近现实,厚植家国情怀;从“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未来,思考使命担当”可知,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关注未来,思考使命担当;从“命题充分利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可知,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发掘资源,增强文化自信;从“命题还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育”时代要求,通过精心设计试题,将美育、体育、劳动教育以浸润的方式融入其中”可知,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五育并举,有机融入试题。 【点睛】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 四、材料作文 22. 作文 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两位前贤说的名言警句能给你什么启发?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承担民族责任的重要性 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对于民族、国家的责任感。而承担起肩上的这一份道义,于古于今,对于国家都是十分重要的。 承担民族责任,能够维系国家文化的传承,促进文化发展。商务印书馆的创始人张元济,以教育为己任,建起涵芬楼,在动荡的年代里,沉下心来搜集、整理着古籍,期盼着中华文化得以传承。“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为了国家天文事业的发展,毅然舍弃了国外的高薪,回国就任了中国科学院天文台副台长,为“中国天眼”奔波,为“中国天眼”奋斗,终于造出了这一领先全球的射电望远镜。由此可见,承担起民族文化的责任,并付诸实践,能够维系我们国家、民族的文化,也能够促进其发展。因此,承担起民族文化责任,是我们国民义不容辞的义务,十分重要。 - 30 - 承担民族责任,能够一定程度上维系国家、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的发展。雨果奖得主郭景芳,在科研之余创建童行书院,尝试以商业项目的形式为农村的孩子们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刘震云的妻子郭建梅在北大法律系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公益律师,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耶鲁毕业生秦玥飞,积极整合多方资源,为农村发展探索新道路。他们都在竭尽所能地为这个国家社会的发展努力着,并取得了成绩,我们每个人也应该像他们一样,承担起民族社会责任,认识到民族社会责任的重要性,维护公民的权益,促进社会的发展。 承担民族责任,能够推动国家制度的发展。铁肩担道义的谭嗣同,在面对生与死的抉择中依然放弃了生的机会,选择为了自己的变法事业而献身,“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即使面对着鬼门关,他也丝毫不会犹豫。最终,人们逐渐地被诸如谭嗣同这样的烈士唤醒,甚至清政府也自惭形秽,相继发起新政及预备立宪。由此可知,承担民族国家责任,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能推动国家发展。 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相对轻视自身的利益,而去承担民族、国家的责任,这样对于国家的文化、社会等方面会有着或多或少的积极影响,推动国家发展。承担民族责任感十分重要,应该人人去做。 历史的沧桑说明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所有爱国者都把祖国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因为他们知道个人的理想、前途和国家的命运是紧密相联的。着名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说过:“如果你失去了祖国,你也失去了自己。”“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心系祖国,万水千山都是情,天涯海角都有爱,理想自然就在前方,前途也不再渺茫!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写作的基本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本题所给的材料是两则名人名言,理解名句的含义是立意的前提。顾炎武说,“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句中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关键词:“天下”“匹夫”“责”,顾炎武这句名言表达的是:个人要为国家担当!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是说,林则徐是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只要国家需要,我就冲向前去,决不会顾及个人利益,毫不犹豫!将上述二人的名言合起来,我们发现:他们都将个人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面前,都胸怀国家,以国家利益为重;他们都强调个人对国家的担当!本题明确了文体,写一篇议论文。 参考立意: - 30 - 1.个人要为国家担当; 2.为国担当不分贵贱; 3.人人要有担当。 参考素材: 1.布衣之志,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曹刿身为乡野平民,国战在即,毅然挺身进谏。乡人劝阻他“又何间焉”,他却心系国家,坚持劝谏,更不畏艰险,亲赴战场,最终以“一鼓作气”、爱民护民的计策助公克敌。身为布衣,国家安稳则恪守本分,世间动荡则自任济世之责、自怀当世之志。 2.看着虎门的滚滚沸水和洋人的鸦片大烟,林则徐爆发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言壮语。是的,爱国是一个人的基本情感,更是我们中国人最起码的品质。唯有国家富强,人民的生活才会幸福;一旦国家破败,覆巢之下岂有完卵?除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叹和“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飘零之外,我们个人还会有些什么呢?因此,我们应该在国家的大义面前舍弃自己的“小日子”,为祖国的发展出一份力。这份力既体现在鞠躬尽瘁、为中国天眼耗尽毕生气血的南仁东身上,也体现在蔑视危险随蛟龙号下潜到深海的唐嘉陵身上,更体现在抛弃安逸、一心为农村信息化发展脱贫致富的秦玥飞身上。他们既拥有中国士大夫的“立德、立言、立行”,心有祖国的操守与担当,也拥有老一辈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勇气与决绝。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3.心怀天下及以国家乃至天下的利益为先,小我的祸福置后,为此敢作敢为敢于发声,恰如韩愈纵使知道触怒龙颜也要谏迎佛骨,为天下无悔于遭贬。这亦正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所在。一方面,效力于天下有利于我们自身。论语有云:“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我们若想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便不能认为天下乃事不关己;另外,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个人的价值要在奉献社会中实现,正如范仲淹先忧后乐留名千古,王安石大加改革功勋卓著,欲实现人生价值首要是心怀天下。 4.具有家国情怀的人,往往能抛弃“小我”的利益与个体私欲,以“大我”的姿态审视社会,从而推动社会发展乃至民族的进步。从“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祁黄羊到“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陆游;从“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顺马革裹尸还”的徐锡麟到以草鞋替皮鞋投身革命的叶剑英……在个人的利益有所侵犯时,他们依旧心忧天下,摆脱个人的桎梏,将家国情怀深深地铸进血液里,以天下为己任,展示了君子的不朽担当,推动了社会前进的车轮,更为万世铭记。 5 - 30 - .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注重国家情怀的国度,现如今,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不仅是民族和文化对国人的要求,更是时代对国人的召唤和鼓舞。何为国家责任?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那个国家危亡的年代,为国家奉献自己就是国家责任。张自忠、戴安澜等将军为国抗日殉身;誓不入政坛的胡适出任驻美大使,在美国53天演讲57次;年逾九十的马相伯抗战时仍多次发表国难演说。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们不顾个人利益,为抗日卫国奉献自己,这是那个年代人们对于国家的责任。 行文结构:开篇提出中心观点: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对于民族、国家的责任感;中间有三个分论点:承担民族责任,能够维系国家文化的传承,促进文化发展;承担民族责任,能够定程度上维系国家、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的发展;承担民族责任,能够推动国家制度的发展;结尾再次点明承担民族责任感十分重要,应该人人去做。 23. 作文 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被人们尊称为故宫“掌门人”,而他自称是故宫的“守门人”。他说,一定要看护好故宫的9371间房,180万余件藏品。到2020年,故宫就600岁了,我们要把壮美的故宫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我们这一代人要上对祖先、下对子孙,保护、传承好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守门人”“守护者”。他们或平凡或伟大,我们对他们或熟悉或陌生……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讲述他或他们的故事。 要求:可写人(单霁翔除外),可写物;可实写,可想象;故事完整,描写合理,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守好366平方米 我是红旗岛的第五代守岛人。 红旗岛,在中国东南端,那些用放大镜在地图上也只能看见一个黑点,看不出轮廓的岛礁之一,因为它只有366平方米。 岛上有一座红白相间的灯塔,而我的工作就是守好这座塔。 我从父亲那里接下守塔这份工作已经两年了,岛上信号不好,时有时无,但我却总能收到大学同学的信息,“刚子,还守啊?都两年了,什么时候回来聚聚?”每次看到这样的惦念,我总是心头一暖,而后无奈地笑笑回句“谢了,不过再说吧,走不开。”——守岛人是不能离岛的。 - 30 - 过惯了城市中求学时缤纷多彩的生活,刚接过这件世代相传的工作时,心里怎会没有落差?带来的五本书,在补给船带来新的物资和我渴望的唯一娱乐来源——书籍之前,早已看完。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倒背如流,甚至改写了小说的结尾。然而依旧排遣不去孤独与无聊。我用脚丈量岛上每一寸土地,一步、两步……一共一百九十一歩便可走完一圈。我也曾埋怨,每日傍晚去燃油机库打开电源时,我蹲下抱紧自己,望着眼前这个大家伙,轻轻叹息:“你要是能自动开关就好了,健康持续地运行下去,便也能放我个自由。”燃油机只是“呼呼”地转着电扇散热,我的话仿佛石沉大海,没有回应。 可那夜,我变了。 “今夜,有强对流暴雨袭击030海域,请渔船注意回港,注意避让……”电台所说的海域正是红旗岛所在的海域,通常这种提示播出后,一整夜陪伴我的就只有暴风雨,一艘船也不会经过。叹气,坐回床上。拿起书不再顾暇窗外的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入夜很深了,塔外的风暴却更肆虐了,一阵阵强风裹挟着硕大的雨滴砸在白塔上,白塔纹丝不动,我的心却揪着,不知怎的我隐约感觉有事要发生。我冲着窗卧着,耳朵支楞着努力捕捉除雨声外的其他声响。“喀嗒”,声不大,却如突然没了亮光的窗外一起让我从床上弹起——不好!灯! 通向塔灯的楼梯只有一个,可塔底的两个灯却分别放在两个屋中,两个小建筑物之间仅有一根直径10厘米的钢管相连。站在钢管的一端,望着另一边灭了的灯;又看了看身边还有一盏亮的很好的灯,风刮着雨几乎变成45度的斜线,“要不……反正还有一盏,今晚也不会有人驾船驶过。”可一想到在大浪中摇曳不定的船望着单薄的一盏灯无法分辨方向便会遭遇不测,爷爷那句“人在塔在,只要守塔人活着,灯就要亮着”响起在脑中。 搂着钢管,又湿又滑,加上狂风,我几乎要被吹走,人在塔在……人在塔在……我默念着,一点点向前挪着,也许三分钟或是十分钟,到达对面时浑身湿透,我咬住嘴唇自己却不断抖动,又是“咔嗒”一声,灯再次亮起,我倒在地上。醒时已是天高云淡明朗早晨,灯还亮着。 下了塔,我拿着手机和蓝天白云下的红白塔自拍合影,发了毕业后的第一条朋友圈——“看,我和我的三百六十六平方米大房子,人在,塔在,我在,灯永远会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通读材料,理解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然后考生根据材料所蕴含的含义立意写作即可。 【审题】 - 30 - 所给材料主要介绍了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守护故宫的负责精神,单霁翔被人们尊称为故宫“掌门人”,他自称是故宫的“守门人”,同时,材料表达了单霁翔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出巨大的贡献。分析材料,不仅仅写了这位院长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更写了在生活中更多的像这样的“守门人”“守护者”,因此行文时应选取具备“守门人”“守护者”特质的人物,找出他们所守护的东西,并通过具体事件的描写突出他们的品质。题目要求采用记叙文文体,注意做到记叙完整,描写细致。 立意参考:守护环境;守护国土;守护自己的心灵。 行文思路:文章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讲述红旗岛守岛战士的故事,先写他们独守汪洋大海中的孤岛时的寂寞,接下来着重表现他们为祖国镇守海岛的坚定决心,面对惊涛核浪不退缩,最后描写守岛战士在夕阳余晖下眺望远方的场景。主要表达战士的坚韧与艰辛,赞扬战士的勇敢无畏和甘愿为国家牺牲自我的精神。 参考素材: 1、马永顺,劳动模范 直隶宝坻(今属天津)人。1937年进东北林区当伐木工人。1948年冬季,一人完成六个人的伐木量。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铁力林业局依吉密林场主任、铁力林业局副主任。是中共十大、十一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五十年代曾创造安全伐木法、四季锉锯法、流水作业法,在全国各林区推广应用。先后十一次被评为黑龙江省、东北森林工业总局劳动模范。 具有高度责任感的马永顺,不仅积极造林,还认真护林,看到树苗受到损坏,就像伤了他的心肝肺似的,立即采取保护措施。每年,他不仅亲自带领全家人上山造林,别的林场造林,只要他知道了也都赶去参加。这些年,仅他亲手在马永顺林场造的林子就有300多亩。在他的精神激励下,马永顺所在的林场已累计造林1000多亩。“青年林”、“三八林”、“红领巾林”、“个体林”、“奉献林”、“老有所为林”遍布山脚下、山坡中、山头上。仅1999年,该场就造林4700亩。马永顺的精神,已不仅仅在马永顺林场和铁力林业局开花,也在黑龙江省森工林区遍地开放。 到1999年,“马家军”上山造林已有九个春秋,全家人在荒山上栽植树苗已达5万多棵。 2、保护环境 造福人类--中国民间环保大使田桂荣 作为一名来自河南省新乡县的农村妇女,田桂荣多年来兢兢业业,扎根环境保护第一线,以惊人的毅力和执着的信念在中国的环保事业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她是国际知名环保志愿者,是全亚洲惟一同时获得福特国际环保奖和美国格雷特曼两项大奖的获得者,受到了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曲格平、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等领导的接见,被联合国环境规划暑誉为中国“民间环保大使”。 - 30 - 1998年,当她得知废旧电池对人类有强烈危害时,毅然决定自费回收废旧电池。她用绿色条幅制作了3000面三角旗,写上回收废旧电池的地址以及电话,从此,田桂荣凭着一个环保志愿者质朴的情感和对环保前前所未有的关注,走街串巷,以每颗2分钱的价格回收废旧电池。五年来,她个人投入9万余元回收65吨废旧电池,使近700万平方米的土地免遭废旧电池污染。 为了保护母亲河,田桂荣率领30多名大学生多次冒酷暑,徒步150公里沿卫河,人民胜利渠,共产主义渠,沁河和黄河考察排污口,进行水源污染,水质分析,与排污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进行面对面的斗争,并向上级环保部门递交考察报告24份,为进一步保护母亲河,净化水质源,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 在开展环保宣传教育上,田桂荣自费3万余元成立了全省第一家环保群众团体——新乡市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同时也是全国第一家由农民发起成立环保志愿者协会。 3、巩固边防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组建于1954年,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的职责,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行管理内部的行政、司法事务,在国家实行计划单列,是中央一级预算单位。兵团从成立后,以转业官兵为基础,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中专毕业生、复员转业退伍军人和城乡青壮年,按照“不与民争利”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天山南北的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边缘兴修水利,植树造林,架桥修路,兴建了一大批团场、企业和新城镇。 兵团管辖范围7.43万平方公里,有耕地105.56万公顷,分布在自治区16个地(州、市)的69个县(市)境内;人口254.22万,辖有14个师、174个团场,其中58个边境团场;5000多个工业、建筑、运输、商业企业;健全的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金融、保险等社会事业和司法机构;百花村、新疆天业、新天国际、新农开发、伊力特、新中基、天宏纸业、天富热电、冠农果茸、青松建化、新赛股份等11家上市公司;已与世界7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新疆16个一类开放口岸中兵团辖区内有9个,具有东进西出,向西开放,发展贸易的优势;有国家级的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园区。长期以来,兵团始终以维护国家的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在“三个文明” 建设和开发、建设、保卫边疆的实践中,弘扬了“热爱祖国、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拓奋进” 的兵团精神,成为新疆经济建设、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边防巩固的重要力量。 4、特等功臣张富清——藏功名,葆本色 - 30 - 一本立功证书,记录着张富清在解放战争时立下的战功:立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团一等功一次,两次获“战斗英雄”称号;一份西北野战军的报功书,讲述着张富清“因在陕西永丰城战斗中勇敢杀敌”,荣获特等功;一枚西北军政委员会颁发的奖章,镌刻着“人民功臣”四个大字…… 71年前,他是西北野战军的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炸掉敌人四个碉堡,战功卓著,是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64年前,他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穷山区奉献一生。从此,赫赫战功被他埋在心底,只字不提。7年前,他88岁,左腿截肢,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更为了让子女“安心为党和人民工作”,装上假肢,顽强地站了起来。 2019年,95岁的张富清,仍然坚持学习。他说:“人离休了,政治上思想上绝不能离休。”所有这些,只因他是一名共产党员,始终怀有不变初心的共产主义精神。 5、蒙晓梅:大山深处的爱心传递者 生长于有“九分石头一分土”之称的北更乡的蒙晓梅自幼失怙,奶奶双目失明,一对好心人收养了她,但后来养父上山砍柴摔断了腿,养母又罹患乳腺癌,生活雪上加霜。 蒙晓梅吃着百家饭长大。上小学时,她站在村小学教室窗外靠“蹭课”上完了一年级,所幸在乡亲和爱心人士的援助下得以继续学业。从那时起,她立志要当一名人民教师,用教育改变大山的贫困面貌。 1991年,蒙晓梅初中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代课教师,之后通过不断深造学习修完大专学业,2008年通过考试转为公办老师。一路走来,蒙晓梅心中的信念始终不改:“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要尽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拥有出彩的人生。” 蒙晓梅至今记得第一次助学的情景。1991年秋季学期,班上有一位学生一直没来学校。蒙晓梅走了两个小时的山路,终于找到这位学生的家,当看到学生一家吃的是“猫豆拌稀粥”时,她一切都明白了。这位学生的妈妈向蒙晓梅倾诉苦衷:家里实在没有能力供孩子继续读书了。感同身受的蒙晓梅对家长说:“明天送孩子去学校,学费我来解决。”她向3个亲戚朋友借了200元,帮助那名学生重返课堂。 从那以后,为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蒙晓梅利用课余时间走访贫困学生家庭,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北更乡所有的村屯,都留下过她的足迹。 2010年12月,广西“良知公益”机构到北更乡中心小学走访,蒙晓梅从此加入志愿者队伍。那一年,她联系公益机构,给当地贫困儿童发放价值10万元的300个“温暖包”,让贫困儿童度过了一个温暖的冬天。 - 30 - “孩子们因为有了冬天的衣服,笑得很灿烂。”蒙晓梅动情地说,“知道社会上有很多好心人愿意帮孩子们,我就想在公益路上走下去。” 2013年,她促成“良知公益”机构在北更乡建立贫困农民工子女助养站,85名贫困儿童每月可得100元助养金,直至大学毕业。如今,助养站服务范围拓展到忻城县同样贫困的其他乡镇,每个乡镇约20至30名贫困儿童获得资助。 为保证爱心行动的公正透明,蒙晓梅会把每一笔爱心款物的去向都登记好。8年间,她为贫困师生争取到爱心资金和物资近200万元,资助贫困师生500多名。 “小学教育既是启蒙教育,也是终身教育的奠基。”蒙晓梅说,“小学阶段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将影响孩子一生,作为老师,能为山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我感到很幸运,也很光荣。” - 30 -查看更多